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受精作用学案-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2

受精作用学案-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2

受精作用学案-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2
受精作用学案-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二节受精作用

1.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及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重难点)

2.说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意义。(重点)

3.通过构建受精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模型,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变异的重要性。

受精作用

一、精子和卵细胞向输卵管的转运

1.卵细胞的转运

(1)通道:输卵管。

(2)途径:卵巢→输卵管伞部→输卵管壶腹部。

(3)动力:输卵管伞部的收缩,输卵管伞部上皮细胞纤毛的协调运动,以及卵细胞放射冠的功能等。

2.精子的转运

通过子宫到达输卵管的壶腹部与卵细胞相遇。

二、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

1.受精作用

一个精子与一个卵细胞融合而成为受精卵的复杂过程。

2.受精作用的场所

(1)人和其他哺乳动物:输卵管。

(2)鱼类和两栖类:水中。

3.受精作用过程

(1)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卵细胞透明带上的糖蛋白,是精子特异识别的受体,具有种的特异性。

(2)精子进入卵细胞: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卵细胞膜外最终水解消失。

(3)精核和卵核的融合。

4.受精作用的结果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亲代体细胞的数目。

5.受精作用的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既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又使子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大大提高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关注被子植物的双受精现象

一个精核和一个卵细胞(卵核)结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的胚,一个精核和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会发育成种子的胚乳。

[合作探讨]

探讨1:精细胞在变形过程中,大部分细胞质都退化消失,只保留头部和一条长的尾部,这对精子的转运有何意义?

提示:这种变化减轻了精子的重量,便于精子的游动,使其能够迅速转运到输卵管处进行受精。

探讨2:受精作用时,怎样防止多精入卵?

提示:当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后,卵细胞周围的放射冠立即释放蛋白水解酶,这些酶使透明带中的蛋白质变性,从而阻止其他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探讨3:就遗传物质贡献量而言,父母向孩子提供的遗传物质应为对等的,对吗?

提示:不对。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多于来自精子的,因为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但就染色体数目而言,父母向孩子提供的染色体均为23条,是对等的。

探讨4:一胎同时出生的两个孩子称为“双胞胎”,双胞胎是否一定相同?可否呈现“一男一女”的性别差异?

提示:若来自同一受精卵,则双胞胎几乎完全相同,若由不同受精卵发育而来,则双胞胎与正常状况下来自“两次”所生的孩子一样“差异较大”,甚至会出现“一男一女”的性别差异。

[思维升华]

1.有性生殖的生殖周期

2.受精作用

(1)输卵管:受精作用场所,受精卵开始卵裂,胚胎开始发育的场所。

(2)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结合,形成一个受精卵。

(3)精子只有头部(含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4)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

(5)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受精卵中遗传物质DNA 的来源

(1)受精卵?

??

??

细胞核:精子的核+卵细胞核

细胞质几乎全来自卵细胞

(2)受精卵?

??

??

核内DNA :父母各提供一半

质内DNA :几乎全来自母方卵细胞

3.有性生殖中子代多样性成因归纳 (1)配子多样性成因

①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由非同源染色体组合的“随机性”导致配子多样化。具有n 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产生配子情况如下:

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1个精原细胞 2n

种 2种 1个次级精母细胞 1种 1种 1个雄性个体 2n 种 2n

种 1个卵原细胞 2n 种 1种 1个次级卵母细胞 1种 1种 1个雌性个体

2n 种

2n 种

所产生的精子(卵细胞)类型应有223

种。

②交叉互换加剧配子多样化。在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交叉并互换一部分片段,如图中②与③之间互换了部分片段,此为交叉互换现象,其结果可直接造成“父方(深色)”与“母方(浅色)”遗传物质的“掺杂”,即重新组合,其意义在于可提高配子的变异率,增加配子种类,有利于配子(或子代)多样化。

(2)精、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助推子代多样化

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及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已导致形成足够多样化的配子,然而,受精作用进行时哪一种精子与哪一种卵细胞

结合,又呈现“随机性”。如此,势必更加助推受精卵的多样化程度,从而造就子代的多样化。

由此可见,有性生殖过程中具有“丰富”的变异来源,从而为适应多变的环境提供了足够多的变异材料。

配子来源的判断方法

(1)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完全相同,则它们可能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2)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恰好“互补”,则它们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3)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只能判定可能来自同一生物不同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1.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生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如下图所示,则①②③分别为( ) 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C.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解析】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生物性成熟后通过减数分裂(②)产生配子,配子经受精作用(①)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经有丝分裂(③)和细胞分化形成新个体。

【答案】 C

2.如图1表示某动物的精原细胞,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由该细胞形成的精子染色体的类型可能是图2中的( )

【导学号:73730005】

【解析】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如果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会产生四个染色体各不相同的精子,选项C中的四个精子染色体没有发生互换;选项A、D中互换的染色体找不到互换部分的来源。

【答案】 B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的一半来自精子②果蝇的精原细胞含有4对染色体,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有2对染色体③男性两侧输精管被结扎后,睾丸仍能产生精子④在精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细胞核全部在精子的头部,细胞质全部在精子的尾部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①中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大部分来自卵细胞,②精原细胞4对染色体,精子内无同源染色体,不成对。④中细胞核全在精子头部,绝大部分细胞质在形成精子过程已丢失,故①、②、④错误,③正确。

【答案】 D

1.正常情况下,人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

A.卵巢和输卵管B.子宫和输卵管

C.输卵管和子宫D.卵巢和子宫

【解析】人的受精作用发生的场所是输卵管,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答案】 C

2.一个含有Aa、Bb、Cc三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这4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 )

【导学号:73730006】A.BbC Bbc AaC Aac

B.ABc ABC aBC ABC

C.ABc abC ABc abC

D.ABC abc aBC Abc

【解析】一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2种类型,所以染色体组成是两两相同,故选C项。

【答案】 C

3.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卵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卵细胞质中的DNA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解析】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头部含有细胞核及极少的细胞质,尾部不

进入卵细胞。受精卵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含有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其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因此整个受精卵中全部的遗传物质,有一半多来自卵细胞,有不到一半来自精子。

【答案】 A

4.下图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与②B.②与③

C.①与③ D.②与④

【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后,同一个着丝粒上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绝大部分相同,少数部分不相同,因此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有②与③、①与④。

【答案】 B

5.下图是细胞分裂过程DNA分子含量的模式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为( )

A.A点和F点处进行DNA复制

B.A~D点表示有丝分裂,E~Ⅰ 进行减数分裂

C.F点对于维持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恒定具有重要意义

D.图示两个细胞周期

【解析】AE段进行减数分裂,F点进行受精作用;FI为有丝分裂过程,BC、GH表示DNA复制,图中只有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 C

高中生物必修二导学案第一章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知识梳理】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茎的高矮。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_____ _的____ __性状的____ _表现类型。如:_____________ 。 设问: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是同时观察的吗?他先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并对此进行分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4) P 纯种的高茎豌豆×纯种的矮茎豌豆 ♀(♂)↓♂(♀) F1高茎豌豆 ↓自交 F2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3 :1 思考: F1为什么表现出高茎,没有表现出矮茎的性状? F2为什么又出现了矮茎?且统计是3:1的数量比?这比值是偶然的吗?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F1中__________ _的性状叫显性性状。而 _______________ 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指在______ _后代中,同时显现出________ _和_________ _的现象。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果断地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提出了如下假说: (1)性状是由_________ 决定的。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___存在。 纯合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如:纯种高茎豌豆:DD;纯种矮茎豌豆:dd 纯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能稳定遗传,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指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如:F1高茎豌豆:Dd 杂合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不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______)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2、观察遗传分析图解图1-5 思考: F1形成的雌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结合机会______,因此F2便有了____、_____、_____三种基因组合,比例为_______ ,在性状上则近于高:矮=________。 [记忆节节清] 性状:生物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不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完整word)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学案,推荐文档

必修② 遗 传 与 进 化

问题探究: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的后代开的花,会是什么颜色? 知识目标: 1. 杂交常识: ①杂交的操作方法:P3 图1-2. ②孟德尔选豌豆做遗传实验的原因:豌豆是传粉受粉的植物,还具有易于 区分的。 ③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P4 左上角图1-4):你从杂交实验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有 什么规律吗? 3.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请完成下列假说的内容并用遗传图解释) ①假说内容: a.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②.遗传图解:(能力目标) 4.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细胞中,控制着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作业: 1. 请列举出你在本节内容中所见到的新的专业术语并加以理解。 2.P8 基础题及资料上相关试题。

问题探讨:观察P9 左上角的奶牛场图片,思考怎样才能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 知识目标: 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①.画出遗传图并作出分析,首先看该现象是否遵循分离定律? ②.该现象是否有其他规律存在? 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请用棋盘法画出遗传分析图): 3.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请用测交图解说明): 4.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5.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自己总结): 6.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 ①.遗传因子=基因 ②.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③.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④.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 A 和a。 能力目标: 总结计算杂交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的方法;灵活掌握运用自由组合定律。 作业: P12-13 基础题和拓展题.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学习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学习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阅读教材P2-P6 预习案 自主学习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___________, ___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细胞生物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完成一系列___________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组织→器官→______→个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圈 2.一定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_______;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______ 3._______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知识梳理】 病毒:只有依赖________才能生活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单细胞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 多细胞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检测】1、下列对于细胞与生物体生命活动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是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的基础 B 、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是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 C 、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 D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无细胞结构的病毒 探 究 案 探究1:草履虫能完成哪些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它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吗? 探究2:每个人的个体发育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 你和你父母之间是什么细胞充当了“桥梁”? 一个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完整的新生儿的? 探究3:当手被烫到的时候完成缩手反射需要哪些细胞的参与?

(2020年编辑)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学案

1.1 《从生物圈到细胞》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析生物学知识素材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方法] 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训练、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结构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从生物圈到细胞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二、过程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概念:生命活动离不开,病毒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才能生活,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生物圈 ↗↑↖ 生态系统 ↗↑↖ 群落 ↗↑↖ 种群 ↗↖ 个体↑ ↗↖ 血液循环系统 ↗↑↖ 心脏 ↗↑↖心肌组织 ↗↑↖ 心肌细胞举例: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概念: 种群是指___________ 群落是指___________ 系统是指___________ 记忆节节清: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 1.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2.下列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A、变形虫 B、酵母菌 C、衣藻 D、烟草花叶病毒 3.一定区域内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全部生物构成()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三个种群 D、一个生态系统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是() A、池塘里的一只青蛙 B、青蛙的表皮细胞 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 D、一个池塘 5.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上的8群羊是()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6.可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实例是() A、树洞中久积的雨水 B、健康人的一滴血 C、一罐鲜酵母培养液 D、一瓶密封的蒸馏水 7.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要调查一个池塘中青蛙近几年的个体数量变化情况。他们研究的是生命系统的() A、个体水平 B、种群水平 C、群落水平 D、生态水平 8.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海洋中的全部鱼 B、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个池塘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 9.潮湿的农贸市场上有鸡、鸭、鱼、青菜、蘑菇等,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10.下列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研究,正确的顺序是()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1.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教学案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 册)教学案汇总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及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以转基因技术为例, 说出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3.概述科学思维的基本过程 [教材梳理] 一、粮食问题 1.二战后世界粮食生产状况 国别内容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人口占世界人口1/4 占世界人口3/4 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2 占世界的1/2 特点人均产粮多、消费少人均产粮少、消费多

2.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及产生原因 3.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1)作用 在彻底解决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疾病肆虐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2)转基因技术发展历史 诞生→1983年, 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 ↓ 发展→世界首例转基因产品——延熟保鲜番茄, 1993年在美国批准上市二、科学思维的过程[连线] [牛刀小试]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发达国家人口少、人均粮食多、消费少。(√) (2)我国虽然人口众多, 但地大物博, 粮食问题并不严峻。(×) (3)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诞生的标志是延熟保鲜番茄的成功上市。(×)

(4)水稻耐寒、耐盐碱基因是我国获得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 (5)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可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2.选择正确答案 (1)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国在这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是( ) A.粮食生产过多 B.粮食供应与消耗不平衡 C.人口增长过快, 缺粮问题日益严重 D.开垦森林过少, 致使农田减少 解析:选C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 而耕地仅占世界耕地的7%, 由于人口迅速增长, 使我国面临粮食短缺这一严重问题。 (2)下列关于推理研究的有关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推理是根据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设过程 B.通过推理所得结论必须是完全正确的 C.推理过程必须符合基本的逻辑关系 D.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可得出多种结论 解析:选B 推理是对观察到的现象所作出的解释, 即是一种合理的假设, 由推理所得到的结论既可能是正确的, 也可能是错误的, 这就需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重难突破] 一、粮食问题

高一生物必修二导学案

高一生物必修二导学案 第3节DNA的复制 大庆市第二十二中学房颖 学习目标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提高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2.热爱科学,团队协作;激情投入,快乐学习。 学习重点 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学习难点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预习案 1.先通读教材第52~54页,了解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和复制的过程,完成填空,最后完成预习自测中的题目。 2.完成时间15分钟。 教材助读 1.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1)试着说出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对DNA复制的推测。 (2)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这种复制方式是。 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1)复制的概念:指以为模板合成的过程。(2)复制的时间和(对真核生物而言)。 (3)复制的过程如何解旋? (4)复制的条件、、、等。 (5)复制的特点:。 (6)复制的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将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了的连续性。 预习自测 判断正误: 1.DNA分子复制的时候,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2.DNA复制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3.DNA复制时,需要的酶只有DNA聚合酶。() 单项选择 1.DNA复制需要() A能量B酶和模板C脱氧核苷酸D上述三个都是 2.DNA分子在细胞的什么时期自我复制()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 DNA分子解旋时,下列哪一组碱基被解开() A 鸟嘌呤和腺嘌呤 B 胸腺嘧啶和胞嘧啶 C 腺嘌呤和胸腺嘧啶 D 腺嘌呤和胞嘧啶 4.下列关于DNA复制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互补碱基对间氢键断裂②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③DNA分子在解旋酶作 用下解旋④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A ③①②④⑤ B ③④②⑤① C ③①④②⑤D①③④②⑤ 探究案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DNA化学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性质是什么? 总结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出DNA复制的课题。 设置问题情景 2005年3月2日,南宁大沙田某小区附近发生一起杀人分尸案,经现场勘察,发现了2块细小的尸块,这2块尸块是不是同一个人的?是男性还是女性?通过刑侦支队利用PCR技术获得了大量的DNA系列,认定是同一体,女性,为鉴定凶杀案的告破开启了大门,8天后,凶犯陈某被捕。 提问:PCR技术是在体外人工复制,那么DNA是如何进行复制?需要哪些条件?复制的结果怎样?有什么特点? 质疑探究 探究点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重、难点) 问题1:沃森和克里克在发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那篇著名短文的结尾处写道:“在提出碱基特异性配对的看法后,我们立即又提出了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机理。”你能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设想出DNA复制的方式可能有哪几种吗? 问题2:如果要通过实验来探究DNA的复制方式,你认为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问题3:如果要在实验中直观地区别、“标记”母链或子链,可以采取什么办法?问题4:亲代DNA是用15N作标记的,放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培养,如果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则亲代、子一代、子二代DNA的标记情况是怎样的?若要通过离心观察实验结果,子一代、子二代DNA分布状况是怎样的? 问题5:亲代DNA是用15N作标记的,放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培养,如果DNA的复制是:全保留复制,则亲代、子一代、子二代DNA的标记情况是怎样的?若要通过离心观察实验结果,子一代、子二代DNA分布状况是怎样的? 问题6:当时科学家进行实验时,出现了如问题4的结果,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针对训练 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 -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扦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茵转移到含l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I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 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 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 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推荐下载】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庐江三中:许佳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茎的高矮。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_____ _的____ __性状的____ _表现类型。如:_____________ 。 设问: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是同时观察的吗?他先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并对此进行分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4) P 纯种的高茎豌豆×纯种的矮茎豌豆 ♀(♂)↓♂(♀) F1高茎豌豆 ↓自交 F2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3 : 1 思考: F1为什么表现出高茎,没有表现出矮茎的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2为什么又出现了矮茎?且统计是3:1的数量比?这比值是偶然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________ 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F1中__________ _的性状叫显性性状。而_______________ 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指在______ _后代中,同时显现出________ _和_________ _的现象。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第3章 第2节 第1课时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一课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目标导航】 1.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2.结合教材图解,概述孟德尔对假说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所示: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分别控制黄、绿和圆、皱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彼此独立,互不干扰。 (2)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yr配子。 (3)F1(YyRr)产生配子时,按照分离定律,Y与y、R与r分离,同时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四种,其比例为:YR∶Yr∶yR∶yr =1∶1∶1∶1。 (4)四种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结合方式有16种,在这些组合中,共有9种基因型,决定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一个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5.孟德尔关于豌豆三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亲本类型:具有三对相对性状的亲本。 (2)F1的性状表现:都表现为显性性状。 (3)F2的性状表现:发生了性状分离,数量比是27∶9∶9∶9∶3∶3∶3∶1,即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有27种。 6.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理论上的应用 解释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变异大多数可以用不同基因的不同组合来解释,如含2对杂合基因的个体,其自交后代表现型可能有4(即22)种;含3对杂合基因的个体,其自交后代表现型可能有8(即23)种;依此类推,含n对杂合基因的个体,其自交后代表现型可能有2n种。 (2)实践上的应用 ①育种实践上的应用 杂交育种:在遗传学上,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在育种实践中,人们用杂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经选择获得新品种。 ②医学实践上的应用 在医学实践中,可依据自由组合定律来分析家族系谱中两种遗传病同时发病的情况,并且推断出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它们出现的概率,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1.判断正误 (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的重组性状指的是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

高中生物必修2A4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导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初步了解萨顿的假说,初步把握类比推理法,并尝试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预习内容 1、萨顿的假说 (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的分离极为相似; (2)推论:基因位于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 a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 b在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存在,染色体也是________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___________,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___________。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一个来自。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___________的。 (3)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摩尔根及实验材料: 果蝇的优点是: (2)实验及结果分析:观察图2—8 (3)摩尔根的假设:观察图2—9 a假设: 控制白眼的基因(用表示)在染色体上,而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b观察图2—10,写出遗传图解: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学案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 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 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 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茎的高矮。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_____ _的____ __性状的____ _表现类型。如:_____________ 。 设问: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是同时观察的吗他先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并对此进行分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4)

四川省塔山中学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案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学过程: 引入: 1910年,一位美国黑人青年由于发烧和肌肉疼痛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发现,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我们知道,正常人的红细胞是圆饼状的,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是弯曲镰刀状的。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这种病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 阅读以下材料并讨论: 1928年,人们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能将这种病遗传给下一代,并且发现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1949年,美国化学家鲍林将正常人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别放在一定的溶液中电泳,发现正常人和患者的血红蛋白的电泳图谱明显不同,鲍林推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的缺陷造成的。经过分析,鲍林认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分子病。 1956年,英格拉姆等人用酶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和镰刀型细胞的血红蛋白在相同条件下切成肽段,通过电泳对二者进行分析,发现有一个肽段的位置不同。这段有区别的肽段的氨基酸顺序参见教科书图5-2。 问题: 1.人们怎样理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的? 2.从图5-2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常肽链中的一个氨基酸发生了突变。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由DNA分子决定,由此可以推测相应的DNA分子的碱基片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对比正常氨基酸和异常氨基酸的密码子。 3.一个碱基的变化生物的性状就一定会发生变化吗?试着翻译“问题探讨”的句子。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碱基的替换可导致基因的改变,从而引起所编码的蛋白质的改变,那么碱基的增添、缺失也可以引起编码蛋白质的改变。这种由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_____________。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原因:外因1.物理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因:DNA复制过程中基因内部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或排列顺序发生局部

高一生物必修二导学案

保山第九中学“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生物学科课堂导学案设计活页

保山第九中学“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生物学科课堂导学案设计活页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备课组长签字:教研组长签字:包级主任签字:班级:小组:姓名: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2)设计人:李娟 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学习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学习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 二、讨论小结(合作探究) 探究点1:分离定律的假说演绎过程 探究点2:显隐性判定及纯合子、杂合子判定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判断 (二)纯合子、杂合子的比较与鉴定 探究点3:分离定律的应用及适用范围 三、随堂训练 1、豌豆种子的形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的,下表 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三组杂交试验结果。 组合序号杂交组合类型后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圆粒皱粒 一皱粒×皱粒0102 二圆粒×圆粒12540 三圆粒×皱粒152141 ⑴根据哪个组合能判断出显性类型,试说明理由。 ⑵写出各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组合一:组合二:组合三: ⑶哪一个组合为测交试验,写出遗传图解。 2、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抗病小麦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自交 3、(2004年广西)并指I型是一种人类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导致个体发病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已知一名女患者的父母、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患者,祖母和外祖母表现型正常。(显性基因用S表示,隐性基因用s表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女患者及其父母的所有可能基因型。女患者的为____ _,父亲的为_____,母亲的为______。 (2)如果该女患者与并指I型男患者结婚,其后代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女患者后代表现型正常,女患者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4、下面表示某家系中白化病发病情况的图解(设基因为A和a),问: (1)Ⅱ1和Ⅱ2的基因型分别是和。 (2)如果Ⅱ1和Ⅱ2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3)Ⅲ2可能的基因型是,它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5、将具有1对遗传因子组成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F3代中纯合子比例为() A、1/8 B、7/8 C、7/16 D、9/16 6、牛的黑色(B)对红色(b)是显性。良种场现有两栏牛,A栏全为黑色,B栏既有黑色又有红色。A、B 栏牛是亲子代关系,来场参观的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有的说B栏是A栏的亲代,有的说B栏是A栏的子代。请你根据所学生物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B为A的杂交后代,则A栏中牛的基因型为______,B为______。 (2)若A为B的杂交后代,则B栏中牛的基因型为______,A为______。 (3)若B为A栏的亲代,且B栏中黑色为纯合子,A栏中没有红色种牛的原因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B为A栏的亲代,且B栏中黑色也有杂合子,A栏中没有红色种牛的原因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学案:4.2.1~2 生物多样性简介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简介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目标导航 1.结合实例,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以及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2.结合实例和探究活动,理解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一、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反映了地球上的植物、动物、菌类等在内的一切生命各不相同的特征及其生存环境,他们相互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 (1)概念:物种内不同种群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又称为基因多样性。 (2)层次:3个 ????? 分子水平:分为DNA 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细胞水平:主要指染色体的多样性个体水平:指表现型的多样性 (3)规律: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广,同时反映了物种的进化潜力。 3.物种多样性 (1)概念:是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用一个区域的物种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特征来衡量的。 (2)内容:物种多样性的现状、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演化及维护机制。 (3)研究规律:一般说,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大,但可使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减少。 (4)意义: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表现。 (5)濒危原因:人口的压力,栖息地的破坏,环境的污染。 4.生态系统多样性 (1)概念: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2)生境的含义及意义 ①生境主要指无机环境,如地貌、气候、土壤和水文等。 ②生境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甚至整个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 5.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个物种有其独特的遗传多样性。一般说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丰富。遗传多样性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多种多样的生境构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物种是生物存在的基本方式,物种的形成是新基因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集中反映在物种形成上。 2.物种形成的方式 (1)渐变式物种形成 一个物种的种群生存条件发生变化,它的命运决定于它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越丰富,进化的可能性越大。这种进化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和演化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 (2)爆发式物种形成 由于个体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加倍以及远源杂交,再经自然选择而成为新的物种。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 (1)生物的生活受到无机环境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并与其他生物保持相互协调、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2)一个物种是在另一个物种基础上形成的,是继承的发展,一个物种形成了,又为下一个物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所有生物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 (3)物种的形成过程就是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过程,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生物的分布范围增大,分布的生境类型增多,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遗传多样性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为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维持,使得生态和进化过程也将继续。 判断正误: (1)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2)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 (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就越强,越有可能保存下来或形成新物种。() (5)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1、1 孟德尔得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得一对相对性状得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得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与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得设计。 情感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得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得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得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得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得解释; 2、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 遗传,俯拾皆就是得生物现象,其中得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得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得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得足迹,探索遗传得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得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得形状。 讨论: 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得牡丹花会就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得优点) 1、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就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自交:两性花得花粉落到同一朵花得雌蕊柱头上得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得个体之间得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得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得花粉,授到去掉雄蕊得花得柱头上),获得真正得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得植株叫父本(♂) 母本:接受花粉得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具有稳定遗传、得性状,如豌豆茎得高度有悬殊得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性状:就是指生物体得形态特征与生理特征得总称。如:豌豆茎得高矮。 相对性状就是指一种_____ _得____ __性状得____ _表现类型。如:_____________ 。 设问: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就是同时观察得吗?她先观察一对相对性状得遗传,并对此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