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年代表

西方年代表

西方年代表
西方年代表

1.世界古代史——古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9世纪---

2.中世纪(不涉及)约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封建统治黑暗时代中国提前了1000年分封制

3.14-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工场手工业时期

4.工业革命

5.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

6.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具体:

西方的:只找到公元前

大事年表(一)公元前4000--公元1351年

公元前4000~前3000年

·古代埃及、西南亚、南欧、中欧和中国等地先后开始用矿石炼铜

公元前3760年

·古代犹太人日历的首年

公元前3500~前3100年

·古代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出现陶轮制陶和塔庙建筑,创造了楔形字

·古代埃及国家(诺姆)形成。出现了象形文字

公元前3500~前3000年

·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开始使用轮式运输工具

·古代埃及人已在农业中使用犁、耙和施肥

公元前3372年

·古代南美玛雅年表中最早的日期

公元前3100年

·古代埃及上埃及统治者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初步形成统一国家。埃及早王朝时期开始

公元前3000年

·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约公元前3000年

·古代埃及出现有桨和帆的船

·古代埃及人已使用铜镜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印章文字

公元前3000~前2300年

·爱琴海地区克里特文明出现

公元前2686~前2181年

·埃及古王国时期。国家统一完成,君主专制确立,大规模兴建金字塔

约公元前27世纪

·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时代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形成,为迄今已知最早的史诗

公元前26世纪

·古埃及著名的狮身人面像落成

约公元前2500年

·古埃及出现玻璃球

·古代苏美尔医学发现矿泉水有愈合特性

·古代苏美尔人已使用燃油灯,学会烤制面包和酿制啤酒

·欧洲出现编织机

约公元前2500~前1500年

·西亚古亚述时期

公元前25~前23世纪

·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人发明在陶片上刻划地图,为已知最早的地图

公元前2378~前2371年

·古代苏美尔拉格什国王乌鲁卡基那在位,进行世界最早的改革

公元前2371~前2154年

·古代两河流域阿卡德王国时期。国王萨尔贡统一两河流域南部,向君主专制过渡

约公元前2300~前1750年

·古代印度哈拉帕文化时期。出现城市文化,国家形成。已使用文字,使用陶轮制陶

公元前2181~前2040年

·古埃及第一中间期。统一王国瓦解,贫民奴隶大起义

约公元前2113~前2096年

·古代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创立者乌尔纳姆在位,颁布《乌尔纳姆法典》,为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

公元前2040~前1786年

·古埃及中王国时期。青铜器广泛应用,开发法雍湖地区,修建卡尔纳克神庙

约公元前2017~前1595年

·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时代

约公元前2000年

·爱琴海地区迈锡尼文明出现

·古代埃及出现图书馆

·古代埃及人已制作木乃伊

公元前1900~前1600年

·古希腊出现线形文字,青铜器广泛使用

公元前1792~前1750年

·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第6代国王汉穆拉比在位,君主专制确立,制定《汉穆拉比法典》

公元前1786~前1567年

·古代埃及第二中间期。贫民奴隶再次大起义,喜克索斯人入侵,统治埃及百余年(前1680~前1567)

约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出现农人历书,内容包括灌溉、耕耘和收获,为已知最早的农人历书

约公元前17~前14世纪

·小亚细亚赫梯古王国时期

公元前1567~前1085年

·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出现脚踏风箱,为冶金鼓风装置

约公元前1500年

·古代埃及人已使用24个字母符号

·古代埃及小说《锡诺赫的故事》问世,为已知最古老的小说

·古巴比伦人创造了发达的数学和天文学

·古代埃及人已知用绳结三角和毕达哥拉斯数字构成直角·古代埃及人已使用避孕物

·马开始用于车辆运输

·英国索尔兹伯里和威尔特地区建造史前巨石群

·古代埃及人已使用水银

公元前1500~前1000年

·古代印度早期吠陀时代。瓦尔那制度萌芽

公元前1400年

·古代埃及出现水钟

公元前1379~前1362年

·古代埃及实施埃赫那吞改革

约公元前1300年

·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有日晷

公元前14~前12世纪

·古代西亚赫梯帝国时期

公元前14世纪中叶~前11世纪末

2 世界大事年表

·古代西亚古亚述帝国时期

公元前11~前9世纪

·古希腊荷马时代

公元前1000年

·古代埃及出现测量水流量的速度表

·古代埃及和印度出现麻风病

公元前1000~前600年

·古印度后吠陀时期。雅利安人国家形成,婆罗门教流传

公元前10世纪~前612年

·古代西亚新亚述帝国时期。铁器出现并广泛应用

约公元前10~前5世纪

·古代印度最早的哲学著作、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形成

公元前9世纪末

·古希腊斯巴达国家形成

公元前8世纪

·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形成,传为荷马所作

·中东地区的帕加马人发明羊皮制成的书籍,称“羊皮书卷”

·亚美尼亚地区创建坎儿井

公元前776年

·古希腊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奥林匹亚召开

公元前700~前600年

·古代腓尼基人用山羊脂和草木灰制成肥皂,为有肥皂之始

公元前8~前6世纪

·古罗马王政时代

公元前626~前539年

·古代两河流域新巴比伦王国时期

公元前624~前547年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世,创立米利都学派

约公元前621年

·古雅典颁布《德拉古法典》

公元前610~前546年

·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在世。撰写了古希腊首部哲学著作《论自然》

约公元前7世纪

·巴比伦人发现日食和月食重复出现的沙罗周期

·巴比伦、尼尼微、耶路撒冷和罗马出现石砌下水道系统

公元前604~前561年

·古代两河流域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修建空中花园,灭犹太国,将犹太人掳往巴比伦

公元前594年

·古希腊雅典执政官梭伦实行政治经济改革,颁布《阿提卡法典》

约公元前585年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泰勒斯发现摩擦起电现象

约公元前580~前500年

·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在世,创立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毕达哥拉斯定理、数和谐说和

灵魂轮回说

约公元前563~前483年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建立了完整的佛教教义学说

公元前558~前330年

·古代西亚波斯帝国时期

约公元前540~前470年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世,提出自发辩证法思想

约公元前540~前468年

·耆那教创始人筏驮摩那在世,建立了完整耆那教教义学说

约公元前525~前456年

·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在世。传世之作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波斯人》等

约公元前509年

·古罗马王政时代结束,共和时代开始

约公元前500~前449年

·希波战争,古希腊城邦反抗波斯帝国侵略

约公元前6~?世纪

·古希腊寓言家伊索活动时期。后人编写《伊索寓言》传世

公元前6~前5世纪

·古希腊色诺芬尼根据陆地海生动物贝壳,提出海陆变迁说

·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发达时期。雅典出现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约公元前6~前2世纪

·古代印度顺世论派哲学形成

约公元前496~前406年

·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在世。有《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等作传世

公元前485~前425年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世,首创《希波战争史》(亦称《历史》),为西方史学开山之作

约公元前485~前406年

·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在世。有《美狄亚》、《特洛亚妇女》传世

公元前469~前399年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世,创立目的论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提出“助产术”辩证法认识论

约公元前460~前401年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世,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约公元前460~前370年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世,提出唯物主义的“原子论”学说和人们认识事物的“影像说”

公元前460~前370年

·古希腊科学家希波克拉底等人建立希腊医学并提出健康与病态理论

约公元前451~前450年

·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为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公元前432年

·古希腊建成帕提农神庙,由雕刻家菲迪亚斯装饰设计

公元前431~前404年

3 世界大事年表

·发生伯罗奔尼撒战争

约公元前431~约前352年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世著《长征记》,为古代有价值的历史军事之作

公元前427~前348/347年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世,创立“学园派”,建立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约公元前5世纪

·古希腊建成雅典古城

公元前384~前322年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世,创立逍遥学派,建立“实体论”哲学体系,首开逻辑学、伦理学、政

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研究

公元前370年

·古希腊欧多克索斯创立比例论

公元前341~前270年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在世,创立伊壁鸠鲁学派,提出“原子自动偏斜运动”学说以及《社会契约

论》的萌芽思想

公元前334~前324年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率军东征波斯、中亚和印度,行程万里,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远

公元前330~前275年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世,著《几何原本》,为古希腊数学几何学的最高成就

约公元前323~前187年

·古印度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时期

公元前312~前64年

·中西亚塞琉西王国时期

约公元前310~前230年

·古希腊天文学家、数学家阿利斯塔克在世,首创地球自转并绕太阳公转的“太阳中心说”

公元前305~前30年

·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

公元前4世纪~公元3、4世纪

·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形成

公元前4、前3世纪~公元2世纪

·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形成

公元前287~前212年

·古希腊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在世,著《论量圆》,为古希腊数学的顶峰

约公元前284~前204年

·古罗马诗人李维在世,首次将荷马史诗《奥德赛》译成拉丁文,促进拉丁文形成和发展

约公元前280年

·古埃及亚历山大城港口建成法罗斯灯塔,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约公元前269~前232年

·古印度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孔雀王朝进入鼎盛阶段

公元前264~前241年

·第一次布匿战争发生

公元前247~公元226年

·伊朗帕提亚帝国时期

公元前234~前149年

·罗马共和时期农学家加图在世,著《农业志》,为现存最早的罗马农书

公元前218~前201年

·第二次布匿战争发生,罗马称霸西部地中海

公元前215~前204年

·第一次马其顿战争发生

公元前200~前197年

·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发生

公元前3世纪

·埃及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城建成规模巨大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为当时外国图书收藏抄写中心

·古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的阿育王狮子柱头建成

·古希腊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一词

公元前194~前108年

·卫满朝鲜时期

约公元前190~前125年

·古希腊天文学家、数学家喜帕恰斯在世,创立地球中心学说

公元前171~前168年

·第三次马其顿战争发生,罗马征服马其顿

公元前149~前146年

·第三次布匿战争发生,罗马军队毁迦太基城,征服迦太基

公元前133~前121年

·古罗马格拉古兄弟改革实施

公元前107年

·古罗马军事统帅G.马略开始军事改革

公元前106~前43年

·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M.T.西塞罗在世,最先系统提出自然法学说,建立了折衷主义哲学体系

公元前2世纪

·古希腊人建成宙斯祭坛

·古希腊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完成大理石圆雕阿佛洛狄忒,为古希腊时期的雕刻代表·古印度开凿阿旃陀石窟

公元前2世纪末~前1世纪

·古罗马形成独立的图书誊抄行业,出现专门销售书籍的商贩和店铺

约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古印度《摩奴法典》陆续编成

约公元前99~前55年

·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在世,系统阐述和发展了古希腊原子唯物论和无神论思想

公元前73~前71年

·古罗马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70~19年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世,代表诗作有《伊尼德》、《牧歌集》等

公元前65~前8年

·古罗马诗人、文艺批评家贺拉斯在世,主要作品有《颂歌》、《讽刺集》、《诗艺》等

第6章 西方政治制度的中央政府制度(答案)

全国自考《西方政治制度》(课程代码:00316) (第六章) 历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内阁制起源于( A )(2013年1月)p.203 A.英国B.美国C.奥地利D.西班牙 2.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主要奉行( B ) (2013年1月)p.215 A.积极干预的大政府思想B.“守夜人”的小政府思想 C.“福利国家”的政府理念D.政府与市场并重的混合监管理念 3.日本转向“象征天皇制”及确立议会君主制的时间是在( D )(2012年10月)p.199 A.20世纪初B.明治维新之后C.一战后D.二战后 4.西方国家最为普遍的一种政府组织形式是( A )(2012年10月)p.205 A.内阁制B.总统制C.半总统制D.委员会制 5.法国的半总统制又被称为( D )(2012年10月)p.208 A.“拿破仑体制”B.“密特朗体制”C.“希拉克体制”D.“戴高乐体制” 6.20世纪末西方国家掀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其导向是( C )(2012年10月)p.220 A.民主B.法治C.效率D.平等 7.兼任美国参议院议长的是( D ) (2012年1月)p.212 A.国务卿B.首席大法官C.总统D.副总统 8.当今西方国家中属于虚位元首的是( D ) (2012年1月)p.198 A.法国总统B.德国总统C.葡萄牙总统D.奥地利总统 9.瑞士联邦共和国实行( D ) (2012年1月)p.209 A.总统制B.内阁制C.半总统制D.委员会制 10.下列国家中,实行集体元首制的是( D )(2011年10月)p.197 A.意大利B.德国C.法国D.瑞士 11.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国家权力的中心是( B )(2011年10月)p.208 A.国民议会B.总统C.总理D.政府 12.美国总统在组阁过程中需遵循不相容原则,即( C )(2011年10月)p.212 A.内阁成员不能是归化的美国人B.内阁成员不能有宗教信仰 C.内阁成员不能同时兼任国会议员D.内阁成员不能与总统来自同一个州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2.2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2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一、选择题 1.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曾在阿卡德米建立学园,英语“科学院”或“研究院”(academy)一词就来自古希腊语阿卡德米,这突出地说明( ) A.英语中的许多词来自希腊语 B.柏拉图学园对后世影响深远 C.“科学院”和“研究院”的本意相同 D.古希腊语的许多词语在逐渐消失 2.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了自己的“中庸之道”,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在政治上( ) A.反对民主制的激进派 B.反对奴隶制的激进派 C.是温和的民主派 D.是激进的民主派 3.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不同的人是神分别用黄金、白银、铜铁造成的。用铜铁造成的人在其“理想国”中应是( ) A.国王B.护国者 C.卫国者 D.生产者 4. 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柏拉图和弟子们在阿卡德米学园 A.苏格拉底是阿卡德米学园的创立者B.阿卡德米学园是一所综合性的学校 C.阿卡德米学园的学术气氛非常活跃D.阿卡德米学园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 5. 德国近代哲学家黑格尔说,古希腊是欧洲人的精神家园。他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 A.希腊处于欧洲的中心地带 B.希腊文化就是欧洲的文化 C.欧洲文化起源于希腊文化 D.古希腊文化的地位非常高 6.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受邀来到西西里岛的叙拉古,这是他第一次到达该地。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最有可能是( ) A.传播其学术思想 B.实现造就“哲学王”的理想

C.进行僭主政治实践 D.建立哲学研究的稳固基地 7. 公元前399年,柏拉图离开了自己的故乡雅典,先后到埃及和意大利等地游历。导致他离开雅典的直接原因是( ) A.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极度失望 B.热衷于传播雅典的民主思想 C.受城邦派遣去传播希腊文明 D.进行政治考察以便完善自我 8. 柏拉图的哲学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主要是由于他认为( ) A.理念先于物质存在 B.物质先于理念存在 C.世界由两部分构成 D.实在与现象无区别 9. 柏拉图心中理想的国家,由三个阶级的人构成: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他认为护国者应该具有…( ) A.节制之德 B.勇敢之德 C.智慧之德 D.服从之德 10. 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实质上是( ) A.为雅典奴隶主的民主政治作辩护 B.为奴隶主贵族的专政作辩护 C.奴隶制趋向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 D.废除奴隶制要求的最初体现 11. 下列关于阿卡德米学园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学生大多来自希腊各城邦上层社会 B.学园对男生、女生一律平等对待 C.学园重知识传授同时反对过问政治 D.学园的教学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12. 柏拉图时代的阿卡德米成为当时求学青年向往的地方,主要是由于该学园( ) A.由著名哲学家柏拉图主持 B.学员多来自希腊的上层社会 C.开设的课程较多而且新颖 D.教学方式灵活学术气氛浓厚 13. 下列有关柏拉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出生在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B.为维护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不懈奋斗 C.曾把“理想国”的理念进行实践但没有获得成功 D.对世界政治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非选择题

西方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西方政治制度(总结) 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意义:1有助于我们分清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2是我们面向世界.学习外国的需要3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及其走向4有助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 梭伦改革具体内容:1经济改革2社会结构改革3政治改革行政官员: 执政官独裁官监察官保民官行政长官 雅典城邦民主制内容1公民大会2议事会3陪审法庭4十将军委员会特征1直接民主2抽签选官3轮番为治 罗马帝国统治体制: 元首体制四帝共治体制君士坦丁体制 古罗马政治制度影响1共和国的观念.制度形式2古罗马混合政体启迪了后世政治制度设计3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最宝贵遗产之 古罗马王政时代政治制度库里亚大会.长老会议.王共和时代人民大会.元老院.行政官员帝国时代三种政治体制(元首体制.四帝共治.君士坦丁体制)行省制度中世纪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贵族君主制度.等级君主制专制君主制影响1中世纪孕育了现代宪政主义2封建等级会议孕育了现代议会 罗马帝国崩溃根本原因是罗马帝国赖以生存的古代奴隶制度陷入严重危机而不能自拔直接原因是日耳曼蛮族的大规模入侵 文艺复兴1主张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2提倡发扬人的个性3要求现世幸福和人间欢乐4提倡科学文化知识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民族教会”指的是建立德意志民族自己的教会.不受罗马天主教教廷的控制.独立自主.国家世俗权利高于教会神权.没收罗马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的西欧的一场反封建专制.反教会的思想解

大宪章确立了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的宪政原则 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发展变化1政治民主化2行政集权化3多元共治4地方自治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1主权在民原则2代议制原则3法治原则4分权制衡原则5人权原则 代议制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实行民主制2现代国家无论是领土还是人口都达到相当大的规模 代议制政府两大弊端及建议方案1议会中的普遍无知和无能.智力条件不充分2可能受到和社会普遍福利不同的利益的影响 建议方案1实行精英民主2以比例代表制替代多数代表制3保障少数代表在议会的对抗职能4主张扩大选举权5议会实行两院制 代议制通行具体原则1人民通过代议机关行使国家主权2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3代议机关必须遵循严肃的议事规则4少数服从多数与保护少数原则5代议民主并不排斥直接民主 法治原则主要内容1法律必须是普遍的和公开的2法治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公民不分性别、职业种族、文化程度.财产状况.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公民投票权b人人享有同等的政治、社会经济权利.可以平等地竞争政府公职.担任公职任务c所有的人凡触犯法律皆绳之以法.任何人没有法外特权d所有的人均应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4司法必须独立法治的含义法治与自由.法治与自然法 法律普遍性:1法律的使用不是针对某些特定的人群2法律的规范是具有普遍意义

《西方哲学--柏拉图式哲学理论》

西方哲学--柏拉图式哲学理论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柏拉图是希腊人,出生于处于城邦时代的雅典。在当时,希腊的各个城邦之间的经济是独立发展的,相互之间的冲突或者结盟也是普遍现象。而雅典是众多城邦当中最强大的那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那一个,经常在与别的城邦的纠纷之中获胜。这一切不仅仅归功于它强大的军事力量,让后人觉得它真正强大的地方是在于那些文学、艺术的创作,科学的发明以及哲学的创见。我们今天所谈论的柏拉图时代,是雅典有由盛而衰、逐渐没落的时代,是一个黄金时代的结束。人们在这种时代背景中很容易感受到一些哲学问题,比如:人的一生当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是什么? 柏拉图终身最重要的功绩有一项,那就是是创立了学园。柏拉图创立学园之后,希腊大量有才气的青年聚集到柏拉图身边。他们在柏拉图周围搞各种科学研究和讨论各种学术问题,这些举动都为后来西方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思想。柏拉图的后半身几乎都在他的学园里度过,并且柏拉图这一生的著作也大多数在学园里写成。受到这些方方面面的影响,柏拉图终是走上了哲学的道路,为当时的人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柏拉图的思想来源 柏拉图在他二十岁的时候遇到了苏格拉底,从此师从苏格拉底,专心研究哲学,并把他以前的著作全数焚烧。而,八年后,当苏格拉底在亚瑟比大审中被判处死刑时,看着八年来一直受自己敬仰的老师死亡,使柏拉图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此时柏拉图也才二十八岁。撇开个人因素不谈,就苏格拉底的思想来看,他是以追求真理为毕生目标。真理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属于外在世界的,要去研究部大自然的天文、地理、生物的各种现象与状况;另外一个层次是研究人的社会中的各种行为与制度。 我们经常会这样想,我们的社会中到底存不存在真理呢?换言之,就是是非善恶有没有标准呢?如果说法律是相对的一个概念,那么就没有一个标准能够用来评判每一个人的行为对错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是非善恶没有标准,一个人可能在甲社会上是好人,在乙社会上却被认为是坏人了;善恶是非变成是由外在来决定,而非由内在所决定。进一步来看,如果不是由内在决定善恶,那么人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内在价值:我是好人可能是因为我处于这个时代,如果我处于别的时代,说不定我就是坏人了。那我们要如何解决这种困难呢?苏格拉底就是要探究有没有由个人内在所出发的、可以自我肯定且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行为。换言之,也就是我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我都要做某种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一定是对的。苏格拉底一声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使得柏拉图收到很大启发,变为一个热爱智慧,热爱哲学的青年。柏拉图非常敬爱他的老师,他常说:“我感谢上帝赐我生命,;但是我尤其要感谢上帝赐我生在苏格拉底的时代”但唯一有遗憾的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只能是停留在哲学的头脑思维层面。苏格拉底创造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透过理性,而不是靠政治的力量来成就。是对人们生命的思考,是指引人们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二、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柏拉图的哲学详细地盘绕“理念”这一词,理念也被人们称为理念论,是雅典的这个期间哲学观点最引人注目之一,他改变了理念在当时人们心中的了解程度,也彻底打破了往常的哲学家们的观念。在柏拉图哲学当中,他明确地提出,要将宇宙间的准则和事理都要看成统一的普遍性。他不仅把他的理念世界呈现给众人,还逐一地形容出当时的希腊哲学有什么样的缺陷与弊端。人们在接受了柏拉图的哲学观念之后,将曲解点明,希腊人民将柏拉图哲学思索过程,逐步形成了哲学的概念。 柏拉图式辩证法,是指柏拉图的思想经典著作《对话录》,柏拉图为何这么重视对话的形式?首先,只靠个人是无法发现真理的。因为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都会用自己特定的角度去思考。当我们从某个这个特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时候,永远不会知道站在别的角度

西方政治学说史

希腊政治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正义之邦,国家规模适中,国内最高建筑可俯视全国,国人彼此相识,社会分工,国内成员分为治理者、武士和劳动者,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城邦的理念是至善,其正义体现在社会分工。要取消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共产共妻,男女平等”。实行哲人王的统治,哲人王是哲学与政治艺术的结合体。哲人王以绝对理性制定法律,法律作为划分政体的标准。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西方政治学说的鼻祖。研究希腊城邦政治,是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老师,继承了柏拉图的思想。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人经由家庭和村坊组成城邦。政体分为正宗:君主(勋业)、贵族(才德)、共和(中庸);还有变态:僭主(私利)、寡头(财富)、平民(自由)。他批驳了柏拉图的私有财产和废除家庭的主张。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它兼顾了平民和富人的利益。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差异:柏拉图:国家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公有制;哲人王的人治。亚里士多德:国家是由人的本性产生,人本性就要群居,建立城邦,发展下来就是国家;私有制(更符合人类本性);法治、民主、自由,贵族奴隶制,自由民内部平等。 城邦特点:小邦寡民、公民整体主义、邦内自给自足、自由与法治 伊壁鸠鲁:自然哲学、原始契约,主张人从毫无意义的社会生活中退出,专注个人的利益和享受,新快乐主义。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唯物原子论,灵魂是会消亡的。人要顺从自然,但也有自由意志。神是不会过问世事的。相信自身的感觉。认为摆脱了欲望才有真正的快乐。。其思想受到了现实的影响,当时城邦消亡,成为马其顿帝国的一个行省。 斯多葛学派:自然法,人生的目的在于义务和美德,美德在于顺应自然。人不是城邦的动物,要顺天意。也主张建立世界国家。代表人物有:芝诺、爱比克泰德和塞涅卡。 塞涅卡:自然哲学与道德哲学。认为人的生活完全取决于自身,人的理性才是真善。自然是善与合理性的标志,崇尚自然法与公共利益。认为政治是人类堕落的产物。代表作最著名的是《道德书简》 托马斯.阿奎那:法的性质与分类。法的本质是受理性节制的意志。 西塞罗:共和国思想与自然法观念。国家是公民的联合体,高于个人。强调私有财产;力主法治,是坚定的共和主义者。第一次平等的看待众人,包括奴隶、妇女与外邦人。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使中世纪西方政治观从古典的自然政治观转移到神学政治观。它促使中世纪教会与国家的联系。世俗之城的人追求肉体物质的享受,这是不对的,是罪恶的,这引起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要追求精神上的快乐,这样才能进入上帝之城,得到上帝的庇佑。 格劳修斯:国际法与自然法 犬儒学派:创始人安提斯泰尼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走的是与柏拉图完全不同的道路。享乐为恶,抛弃家庭,拒绝文明,远离政治,倡导精神自由,人人平等。苦行禁欲 芝诺:斯多葛学派创始人,世俗权力被下降为手段,道德生活赖于形而上学,世界政府思想。是罗马人接受基督教思想的思想基础。 古罗马政体分为王政时期、共和时期与帝国时期。 斯宾诺莎:唯物主义自然权力观,信仰与思想自由之间的关系。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在于三点。政党制度不同,政体制度不同以及选举制不同。而中西方经济最大的相同点在于都同为间接民主,西方的代议制与中方的代表制从本质上看都大同小异。 首先政党制度的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以英美为代表的两党制,另一种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多党制。而中方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则为一党专政,即为一党制。政党制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经济基础不同、代表利益不同和原则不同。政党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社会生产资料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适应这种私有制而产生的。我国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生产资料为全民或集体所有,尽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经济基础不同从而导致了代表利益的不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而多党制、两党制则是为巩固资产阶级的。因此,西方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的政党体制则是从根本上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因此,我国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西方是以主权在民为基本原则,而我国则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原则。 其次政体制度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西方国家多为共和制。中国政体的运作方式、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西方有三权分立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应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大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西方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上。 最后选举制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选举制度是国家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选举出代表来组成代议机关和担任国家特定公职人员,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这种组织推荐候选人的作法,存在一定的有利之处,它能够集中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广大选民的智能。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在理论上简单地将选举权等同于投票权,将被选举权等同于当选权,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本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权利形态被忽略,从而使选举活动失去其本来面目,让人感到,似乎选举本身是与选民或代表无关的事情,选民或代表除了被动地给他人投票之外,再无别的作为。西方的选举制度,从候选人的提名和酝酿、正式候选人的确定等等,有关法律都离不开了组织、管理的色彩;对选举制度的核心问题——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运作和保障,却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在选举实践中,很多人甚至干脆将选举活动当成了人事安排活动。选举制度的人事制度化,也使选举往往只有举而没有选,当选者有职而无责,民主也因而失去其本来意义,并使国家面临政治民主虚化的风险。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选举在政治生活中都是举足轻重的。

自考 西方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 一、单选、多选知识点 1、古代希腊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城邦制度。在古希腊的城邦中,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体,斯巴达实行的是寡头政体。 2、雅典城邦民主制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经济。 3、早期的雅典城邦由以下三个等级组成:世袭贵族、自由民中的工商业者和农民。 4、梭伦改革为奴隶制城邦民主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梭伦改革后,雅典人分成了平原派、海岸派和山地派三个派别。 5、古代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在雅典,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核心特征是主权在民。 6、雅典民主制的特征包括:主权在民、直接民主、法治原则。雅典民主制是西方政治制度的活水源头,是西方民主实践的思想摇篮。 7、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 8、古罗马国家经历了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罗马帝国时代;实行过的政体有军事民主制、共和制、元首制和君主制等。古罗马王政时代政治制度的特征是军事民主制。 9、古罗马王政时代的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集中在:土地问题、债务问题、平民向贵族争取政治权利的问题。 10、罗马民主程度最高的人民大会是特里布大会。 12、公元前326年通过的彼特留法,规定禁止将负债的罗马公民变成奴隶。

13、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如下内容:人民大会、元老院、行政官吏。 14、罗马共和国的行政官吏包括:执政官、独裁官、行政长官、监察官、保民官。 15、罗马最早的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的“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28年制定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典,它提出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 16、中世纪的欧洲,教权和王权冲突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王权的来源。 17、在欧洲中世纪先后出现过封建割据君主制、等级(议会)君主制和专制君主制三种封建君主制统治形式。等级(议会)君主制是封建割据君主制与专制君主制之间的过渡形态。 18、法国的等级代表机构称作三级会议,即贵族、僧侣和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机构。 19、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特征:自由、司法独立、有一部保障城市和平和安全的城市法。 20、自治城市的典型形态是城市共和国。自治城市的最大特点是自治性,包括司法自治和行政自治两个方面内容。自治城市市民社会是中世纪通往近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桥梁。 21、在欧洲独立主权国家形成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两个事件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22、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格老秀斯、斯宾诺莎、密尔顿、霍布斯、洛克。人权是所有启蒙思想家普遍重视的基本问题。斯宾诺莎认为,人的自然权利中最首要的是生存权。 23、几乎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以社会契约作为国家和政治制度学说的核心。 24、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确立了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原则:王权有限,法律至上。 25、在议会与王权同兴共荣的时代,英国国王的最高统治权只有在议会中才能体现出来。

【小初高学习]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2.2 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学案1 新人教版选修4

教育精品学习资源 教育精品学习资源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学案 课堂探究 【问题1】柏拉图在广泛考察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提出对理想国家的设想。试谈谈你对柏拉图的理想国家的认识。 提示:理念论是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核心。柏拉图将他的唯心主义哲学应用到社会政治方面,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设想。 (1)理想家的设想:①柏拉图认为,一个理想的国家应由三个阶级的人构成,即护国者、卫国者和生产者。只要这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便可达到正义,处于和谐状态。②柏拉图认为,实现理想国应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对统治者从小就开始提供严格的完善的教育,直到他们掌握哲学的知识;二是废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与家庭,使他们一心为公,而被统治者可以拥有适当财产,但不能拥有权力。 (2)评价:柏拉图理想国家的设想,是为贵族奴隶主专政作辩护的理论。其办法和措施是以斯巴达城邦制度为蓝本的。所谓“理想国”,实质上是斯巴达在雅典的理想化。柏拉图企图以此来挽救日趋瓦解的城邦制度。因此,他的理想国是一个典型的乌托邦。但是,他的主张也有合理之处,如他要求社会合理分工,强调社会的和谐有序,认为统治者应该具有智慧和治理国家的知识,懂得正义与善,一心为公等,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问题2】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试谈谈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的影响。 提示: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问题重点从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哲学的影响方面进行论述,是对教材知识的进一步深化。 (1)柏拉图的哲学著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理性主义是柏拉图最突出的特点。如果人们承认西方文明是一种以理性为价值核心的文明的话。那么,柏拉图便是这种理性主义的开创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无论是对世界、对社会还是对人生,柏拉图都坚持一个真、善、美统一的理想状态。 (2)柏拉图思想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在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中,很难找到没有吸收过他的思想的学派。可以说,西方思想不是柏拉图哲学的就是反柏拉图哲学的,但很少是非柏拉图哲学的。

(完整word版)西方政治学名著导读

西方政治学名著导读 一.柏拉图(《理想国》) 柏拉图,古希腊城邦时代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其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 二、政治思想: (1)正义论:①回答了什么是“城邦的正义”,即是: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不是为了某一个阶段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②认为一个完善的城邦具有这样一些美德: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 ③认为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国家分为三个等级,即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认为只有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就实现了正义 (2)哲学家统治:①哲学王统治的思想。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内容。②让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才能保障城邦正义。③哲学家能够掌握正义本身、善本身的知识,能够按照神圣的原理描绘出理想的政治制度,是个人和公民幸福。④能够看到“美善、正义。勇敢、智慧、节制等理念世界中的原型 (3)政体的演变:柏拉图根据国家制度的品德和掌握国家最高统治权的人的品质把政体区分为两类五种:一是善的、正义的政体——王政或贵族政治。一是恶的、非正义的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治、民族政治和僭主政治。 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一.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政治思想家,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他的《政治学》被誉为政治学科的开山之作。其著作有:《政治学》、《尼各马克伦理学》、《雅典政治》等。 二.政治思想: (1)人与城邦:①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来就是政治动物”,过城邦式的生活就是人的本能,直接参与城邦事物是公民谋取幸福、实现集体之善的必要途径,也是公民权的本质。②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泛的社会团体,其目的是完成某些善业。③城邦是自然的演化 (2)法律的统治:①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了法律统治的重要性。②人为政治关系必须是这样的一种关系,即臣民并非全部放弃其判断和责任。③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一词具有三要素:第一,它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和普遍的利益而实行的统治。第二,它是守法的统治,即统治者的实施根据普遍的法规而不是根据专断的命令。第三,法治意味着对自愿的臣民的统治。(3)政治的改良:①其核心思想是,最好的或最可能好的政体的实现虽然确实人们梦寐以求的饿,但其实现的途径却可能是在现存法律和政治理念的框架内的渐进改良,而不是宣布激进的乌托邦方案②法律应该根据政体来制定,不能叫政体来适应法律 (4)中产阶级的民主:①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混合政体②混合政体的中心旋律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混合以及以中产阶级为主导的社会基础。③亚里士多德认为最良好最稳定的政体是由中产阶级主导的结合贫富两种要素混合的政体(共和政体)④在当今社会,培育社会中间阶层,实现社会结构的正态分布,避免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实现政治社会的中道均衡认为是克服社会不稳定、防止政治动乱的基本原则。 (5)理想城邦:主张自给自足的小国寡民。 三、贡献:①是政治学的开创者。 ②在整体主义的框架内渗入了某些个人主义的因素。 ③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为后世政治思想提供了无尽的思想宝库和灵感的源泉。 三.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西方政治学最早发源于古希腊,创始人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其所著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从《政治学》开始,按照历史顺序,可以把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古代西方政治学 公元前5世纪,地中海沿岸分布着数百个奴隶制城邦国家,这些城邦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打破了原始氏族部落社会的血缘关系,瓦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宗法关系,较早地建立了权利关系和契约关系,促成了城市文明、商业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这些都为西方古典政治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沃土和摇篮。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撰写了《理想国》和《政治学》等著作,开辟了政治学研究的新领域。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思想家,其主要政治思想是对“理想国”的描述,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三篇对话。他认为“最好”的政体是“正义之邦”,即“理想国”。在这个规模不大的城邦国家中,分为三个等级,即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哲学王是治理国家的德高望重的哲学家,武士保卫国家,劳动者进行生产,这是柏拉图的理想政体。但如果这三个等级发生了混乱,理想政体的模式会被打乱,代之以军人政体、寡头政体,进而导致民众革命,产生民主政体。柏拉图后期的思想有了一些变化,他设计了“第二等好”的城邦:采用混合政体以取代有可能导致专权的哲人政体;以恢复私有财产和家庭代替了理想国的公产公妻制;按照财产的多少而非天赋划分等级。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学生,代表著作是《政治学》。他考察分析了150多个不同形式的城邦国家,从伦理和利益的角度,研究了国家的基本理论,即国家的起源、性质、目的和任务;研究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划分的原则,并对各种政治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如何建立以及管理国家等问题,奠定了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具体内容有:①国家的形成如同雌雄结合,是自然的产物,“早期各级社会团体都是自然地生长起来,一切城邦既然都是这一生长过程的完成,也该是自然的产物,这又是社会团体发展的终点”。“事物的终点,或其极因,必然达到至善,那么,现在这个完全自足的城邦正该是至善的社会团体了”。所以,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国家是自然形成的至善的社会团体。②他认为伦理学研究个人的善,政治学研究人群的善,国家这一社会团体的目的在于达到最高尚、最广泛的“善业”。他指出:“政治学的善就是正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城邦以正义为原则……正义恰恰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③政治权力的分配制度即政体决定着城邦的异同。亚里士多德对各类政体进行了区分和研究之后,认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与共和政体能够照顾公共利益,其差别只在于掌握最高统治权的人数不同;而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都只会为统治者谋利。④最好最易于实行的是共和政体,特别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最为稳定。⑤政体发生变革基于人们对“正义”与“平等”的认识的分歧。寡头会认为基于财产多寡的政治权力不平等是正义的,平民则认为基于人身自由的政治权力的平等分配才是正义的。⑥私有财产和家庭是人本性和城邦的性质,不能取消,但要避免财富的两极分化。⑦城邦要实行法治,并由有公民权的人轮流执政。 亚里士多德时代,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制度已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所以,亚里士多德的任务在于努力维护并竭力赞美城邦制,把它看作是至善的化身;同时,

高考历史第2课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专题1

高考历史第2课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专题1 2020.03 1,对古代西方三位著名学者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 2,下图为柏拉图的一部名著,在里面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A.什么是正义 B.法治优与人治 C.理想国中的居民分为三部分,各自恪守职责 D.统治者成为哲学家才能治国 3,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

(3)在18-19世纪的欧洲,一些思想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构想。请指出二个主要思想流派,并简要归纳其主要思想主张。 4,柏垃图与孔子生活经历相同的有 ①出身于贵族家庭②都有一段游历生活③都曾收徒授课④都想间接实现政治理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曰“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赐(子贡,经商致富)不受命而货殖焉”。 材料二: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何可求,从吾所好”。“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请回答问题: ⑴从材料一看出孔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变化有何特点? ⑵从材料二看出孔子对当时的经济变化持有什么态度? ⑶你怎样评价孔子的这些经济思想? 6,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A.因材施教的原则 B.有教无类的思想 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循循善诱的说教

西方政治制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 1. 民族国家:指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具有同意的民族阶级利益以及同质的国民文化的、由本国统治阶级治理并在法律上代表全体国民的主权国家。 3. 城邦民主制:是指城邦国家中全体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行使决定国家大政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的政治制度。 4. 议会君主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利机关、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的政体形式。 第二章: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 1. 直接民主制:是指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制度。 2. 代仪民主制:是指人民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以行使国家最高权利的政治制度。 5. 分权:即权利分立,是指国家权利不能集中于国家机构的某个部门或者一部分人,而应当合理地分割成若干部分,由宪法授予不同的国家机构(部门)和不同的人民所执掌。 6. 制衡:是指分立为不同部分的权利之间应形成彼此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独占优势。 第三章:选举制度 1. 选举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选举产生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公职人员所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与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选举原则、组织和程序等。 (现代意义上的选举制度,是指公民通过法定的民主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决定国家政治事务,这是现代议会制确立以后的事。) 2. 普选制:是指所有公民不受歧视性地平等地享有和自由使用其选举权的现代选举制度。 3. 秘密投票:又称无记名投票。它是指选民遵循选举法规定,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选票并亲自投入票箱,选票不署名,不向其他人公开。 4. 强制选举:是指并非出自选民意志的选举,即公民在选举中难以做到或完全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参加投票以及把票投给谁。 5. 选民登记:是指选民在行使选举权之前须按照法律规定在选举机构进行登记,以确认选民身份。选民登记的过程也即选民资格审查的过程。 11. 多数代表制:是指候选人或候选人所代表的政党,只要在一个选区内获得多数选票即可当选。 12. 相对多数代表制:又称简单多数制。即由获得本选取最多选票的候选人或候选人所代表的政党当选,无须超过半数或达到一定的比例。 13. 绝对多数代表制:是指在选举中要进行两轮以上的投票,在前几轮投票中都要求候选人必须获得绝对多数票才能当选,最后一轮才由在上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两名候选人竞选,获得相对多数票者当选。 14. 比例代表制:是指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候选人所获得选票数,按比例分配议席。 18. 选举监督:就是依法检查选举活动中的行为是否公正合法,其目的在于防止违法与舞弊行为对选举活动的破坏。 第四章:政党制度 1. 现代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定阶级或阶层中的活动分子,基于共同的意志,为了共同的利益,采取共同的行动,以期取得或维持政权,或印象政治权利的运作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2. 政党制度:是指国家法律规定或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体制和运行机制。 3. 体制内政党:是指那些在一个国家政党政治运作中起主导或重要影响作用的一个或多个政党。 8. 政党政治: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狭义的政党政治就是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广义的政党政治是指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纲领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 9. 民主政治: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拥有实际的决定或影响政治决策的能力,民主政治在体制上要求政治体系的决策民主化,公民通过民主选举轮流担任政治领导职位等。 12. 一党制:一个国家长期由一个政党职掌政权的政党制度。 13. 两党制:指在一个国家中存在许多政党,其中两个居于垄断地位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长期有组织地轮流控制国家机器,其中一党是执政党,另一党为反对党。起源于英国。 14. 多党制:西方国家两个以上的政党联合轮流执政,或几个政党联盟轮流执政的制度。 15. 利益集团:具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目标,基于共同得力仪要求而组成的社会团体。 第五章:议会制度 2. 一院制:议会只拥有一个议院并由它行使议会全部职权的制度。 3. 两院制:是指议会设有两个议院并由两院共同行使议会职权的制度。 4. 议会党团:议会中属于同一政党的议员组成的,以同意本党议员在议会中的行动为目的的政党集团。 5. 质询是议会内阁制国家监督政府的一种重要手段。议员采取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政府部长(大臣)提出问题,要求了解施政方针,具体内容及其工作进度,从而可对之加以敦促和改正。 11. 调查权:指议会的政府行为进行调查并有权得到证言和有关记录的权利。 第六章:国家行政制度(一) 2. 国家元首:是指主权国家形式上或实际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即首脑部分。国家元首通常是君主或总统。 3. 实权元首:在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被称为总统或国家主席,由选举方式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由于其往往兼任政府首脑,掌握很大权利,并是国家权利的中心,因此被称为“实权元首”。 4. 集体元首:凡由二人以上组成合议制的机关,由它的全体成员共同担任国家元首职务和行使元首职权者,为集体元首。 5. 内阁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利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6. 总统制: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并独揽国家最高行政权利的一种政体形式。 8. 委员会制政府:以实行合议制的委员会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政体形式。 9. 政府职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国家职能:国家在实际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二单元 第2课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清单一活动历程 柏拉图的政治活动1. (1)背景: ①社会环境:伯罗奔尼撒战争充分暴露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②家庭环境:出身贵族家庭,为其提供了最理想的教育环境。 (2)活动: ①关心城邦:青年时代对政治产生兴趣,关注城邦局势的发展。 ②政治构想:希望雅典实行类似斯巴达那样的政体,让国家政权掌握在少数明智、富有才干、具有道德的人手中。 ③对民主政体的成见:苏格拉底之死,助长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成见。 2.社会活动 (1)学习:从20岁起,师从苏格拉底,学习研究哲学,深受其影响。 (2)游历:在外游历12年,考察各地的制度风俗,与各地学者接触,很快成为知名的哲学家。 清单二柏拉图的思想成就 理念论和理想国 1.理念论 (1)主要主张: ①认为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由理念构成的理性世界,另一个是由个别事物构成的感觉世界。 ②理性世界真实、完美而永恒,感觉世界虚假、残缺而变幻。 ③理念先于物质存在;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人们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 (2)评价:柏拉图的理念论把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对立起来,实质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 [深化认知]

理念论是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核心。柏拉图将他的唯心论哲学应用到社会政治方面,提出了“理想国”学说。 2.理想国 (1)主要主张: ①理想国家: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组成,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 ②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所谓的“哲学王”来担任。 (2)实践:在游历叙拉古时,他试图将年轻的僭主阿启泰改造成他所设想的理想统治者,但没有成功。 (3)评价:柏拉图的理想国家,是针对当时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提出的,虽然理想国家最终成为乌托邦,但可以得到启发。 [深化认知] 理想国是柏拉图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柏拉图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国家,表达了柏拉图对现实政治的不满。柏拉图为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倾注了毕生精力,但由于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脱离了现实,最终也未能实现。 清单三柏拉图的教育成就 柏拉图学园 1.概况 (1)建立:柏拉图在阿卡德米建立了学园。 (2)性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 (3)生源:学园的学生多来自希腊各城邦的上层社会。 (4)课程:学园开设的课程有算术、几何、天文学等。 (5)教法:采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 2.地位及影响 (1)柏拉图时代的阿卡德米成为当时求学青年向往的地方。 (2)学园的建立是柏拉图生命中的转折点,也是欧洲科学史上值得纪念的事件。 [深化认知] 柏拉图学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成为当时政治思想的“集散地”;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强调思想独立。

2018年《西方政治学说》行考作业3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行政学的直接理论基础是( )。 选择一项: A. 政治学 B. 法学 C. 经济学 D. 社会学 在为威尔逊看来,“与制定一部宪法相比较,贯彻一部宪法变得愈来愈困难了”,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迫切需要有( )予以指导。 选择一项: A. 办事的人员 B. 科学的理论 C. 政府的官员 D. 议会的议员 题目3古德诺的行政学研究和威尔逊的研究有着相当一致的地方,他也是站在( )利益一边,主张公共行政权力的集中。 选择一项: A. 大资产阶级 B. 中小资产阶级 C. 国会议员 D. 总统 在官僚制组织中,人员任用的根据不应是( )。 选择一项:

A. 学历 B. 专业 C. 能力 D. 性别 题目5韦伯认为效率较好的组织类型是( )。 选择一项: A. 基于超凡魅力权威而形成的组织 B. 与合理合法权威相适应的组织 C. 与传统权威相适应的组织 D. 神秘化的组织 泰勒最著名的代表作是( )。 选择一项: A.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 《科学管理原理》 C. 《管理备要》 D. 《管理的实践》 法约尔指出( )是培养管理能力的首要条件。 选择一项: A. 管理天赋 B. 管理教育 C. 管理实践 D. 管理经验

()被誉为行政科学的奠基人。 选择一项: A. 威尔逊 B. 法约尔 C. 沃尔多 D. 怀特 在古利克看来,( )的角色就是通过监控和调节专家、官僚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来保持整个系统的平衡。 选择一项: A. 行政官员 B. 政治家 C. 技术专家 D. 被任命的政务类官员 以下被称为“系统组织理论创始人”的是( )。 选择一项: A. B.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C1022陈思琦从古至今,中西方政治制度都是不同的。也正应为这制度的不同,才形成现在中西各个方面的不同。 从古代说起:我国与西方国家都以君权神授来取信于民,得以统治国家。但是,就中国而言中国式中央集权,有无比黑暗却也有光明的时候。可西方国家呢,行使的封建分权却导致中世纪的人民长期生活在漫漫黑暗之中。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核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对中国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治、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遗址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在古希腊罗马。无论是他满创造的法律制度,还是哲人们的政治智慧,都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古代中国的历史,不过是记载王侯将相们的家族历史,而平民百姓却无足轻重,史书上却从无记载。而古希腊罗马史却是一部平民追求民主权利的发展史。这里没有绝对一切的专制君主,更多的只是围绕公民基本权利进行的各种斗争与革命。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古代中国在向阶级社会过渡中,原始民主荡然无存。古代民众没有古希腊、罗马公民那种自豪感与主人翁意识,在中国最终确立的是君主专制统治。而希腊、罗马在城邦国家时代,出现了西方的群体公民的民主,较多地保留了原始民主制残余。他们采取的是贵族集体领导或全体公民共同掌管国家政权。中国古代变法争鸣和政治改革都是围绕加强王权专制而展开。诸子百家为专制王权制造了奠基理论;中国古代法律,实质是加强君主专制,其内涵是刑罚,惩治百官和众民,以加强王权的威慑,带来的是人权的丧失。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改革大多是在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背景下进行的,内容是巩固和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法律制度是为维护民主制度服务,其内涵是人民权利、保障公民自由与平等的人权。这种主权在民,法律至上的政治制度是共和国中心价值观念,与中国帝王思想,官本文化是水火不相容的。从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的利弊和影响看:中国大一统和儒家正统思想加上专制皇权造就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其中专制王权是整合社会的权力中心。旧中国的每一次朝代更替或走向统一,都是强有力的君王专制维系了帝国的统一与文明的延续。所以,尽管中国古代有频繁的朝代更替,但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却一脉相承,从未中断。而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法制思想成为了催生人类迈向现代化的动力。进入近代,西方国家率先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古希腊.罗马的民主共和传统有内在的继承关系和深刻的历史渊源。延引他人并综上所述总结:古代中国实行人治,一是重视皇权,没有民主人权可言。皇权对臣民施以严刑酷法,以强制百姓遵规守矩;二是中国重视家庭伦理纲常,家庭是皇权最坚实的社会支柱,严格受到血缘礼仪规范的限制。上有皇权,下有家庭,所以奖赏与治罪往往涉及家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