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161.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作者:苏聪聪 2015-09-25 11:54 关键词:国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经验启示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在规划建设的同时要改变农民生活及生产方式,提升农民生活质量,集约节约用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民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歩所带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取得的成果。当前国外的新农村建设研究主要侧重于建设路径、建设经验、建设特点、建设措施、建设启示等方面的研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设计更宜居的居住社区。本文以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为研究主体,在对国外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探究新型农村社区的深层次问题,以期推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国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实践经验

1.欧美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1)德国的城乡等值化。为了改变农村凋敝的状况,二战后巴伐利亚州通过土地整理和村庄革新等方式对农村进行建设,解决了农村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乡差别大等问题,使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得以平衡发展。这种发展方式逐渐在德国全国范围内推广,之后被欧盟等国家陆续效仿。直到本世纪,德国依然推行整体协调、均衡的城乡发展模式,无论是大中型城市还是规模较小的城镇甚至边远的村庄,都同样拥有着宜人的环境、通达的交通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清新的空气、优美的景观、接近自然的生活品质使德国的村庄拥有现代城市所无法比拟的独特魅力。

(2)英国的村镇建设。上世纪50年代,英国政府开始大规模建设中心村,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民居环境等。通过大量投资,农村居住环境得到优化,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同时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实践与政策脱节、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之后英国的村镇规划变“发展规划”为“结构规划”,改变单一中心村建设模式,制定多样化的政策,限制中心村建设,有条件的发展集镇,通过以镇带乡、以乡促镇的农村发展规划政策,促进城乡共同的发展。

(3)法国的新农村建设。法国的新农村建设注重“质”与“量”的同步提高,更注重结合本地的地域特色。一方面通过建设控制中心镇、村的数量,另一方面强调提高村镇生活环境质量和经济综合水平。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视村民、镇民的参与,在农村建设过程中广泛听取民众的规划建议。

(4)美国的生态村建设。上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政府开始进行农村的合理建设,例如:完善交通网络建设,积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推动“生态村”建设工程等方面。美国政府进行的“生态村”建设,不仅重视人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发展,而且重视恢复自然与人类生活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即对土壤肥力、环境、水、火、空气的保护。

(5)其他欧洲国家的新农村建设。目前,欧洲大多数国家农村地区的规划建设己经完成,并且进入了城镇化后期的调整和完善阶段。这个阶段,各国更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村土地整治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进行自然景观的恢复与设计。在北欧、意大利、瑞士等国家的农区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区,更成为国民和国外游客休闲度假、游览观光的圣地。同时,通过农区特色景观的展示,来表现自己民族特有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明。

2.亚洲国家与地区的经验

(1)韩国的“新农村运动”。上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发起了“新农村”建设运动,开发、实施了一系列项目。这些项目以政府支出、农民自主开发和项目带动为纽带,形成农民和当地政府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局面。韩国的“新农村运动”经历的五个阶段:①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目标是改善农村居住条件,例如:改善屋顶、厕所、厨房、围墙、公路、改良作物和畜禽品种。②扩散建设阶段:目标是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改建生产公共设施、供水设施和文娱设施,新建农村社区,发展多种经营方式。③充实和提高阶段:重点是鼓励发展畜牧业、特产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村保险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提供各种建材,支援农村的文化小区建设。

④国民自发阶段:目标是调整和完善新农村建设运动的政策和措施,建立村民间的新农村运动组织,继续推广新农村运动的各项政策。

⑤自我发展阶段:重点是政府倡导新农村运动社区自觉抵制不良现象和不良风气,致力于国民社会道德建设、集体意识教育和民主法制

建设。

(2)日本的造村运动。在日本农村改造和建设过程中,最具知名度的是1979年日本政府倡导的“一村一品”运动。该运动要求一个地区(县、乡、村)必须结合自身的优势条件,发展一种或几种特色的拳头产品、旅游项目、文化特色项目等。日本政府开展造村运动的目的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为目标,后来造村运动的内容扩展到景观环境的改善、文化遗存的保护、基础建设的建设、公共福利事业等整个生活领域,造村运动也由农村扩展到城市,从而变成了全民运动。

二、国外农村社区建设的启示

虽然我国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并不能照搬上述国家的某种模式,但无论是作为先行发达国家农村社区建设主流的英国,还是新兴工业国家日、韩的农村社区建设,都是围绕“三农”问题而展开的,它们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地区城镇化方面的几个共同点值得我们学习。

1.推动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是根本

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社区建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是振兴和建设农村社区的动力和活力。目前,我国推行的“一村一品”工程以及各项土地整理政策,也是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动力

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每一个国家稳定、经济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提出的“工业向园区集中”策略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非农部门的就业提供岗位。

3.公共服务设施及社会保障体系均等化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虽然各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农村社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都很注重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建立和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和各项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也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逐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和健全各项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新型社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4.社区建设坚持循序渐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