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的标准机柜结构设计的要求规范

实用的标准机柜结构设计的要求规范

实用的标准机柜结构设计的要求规范
实用的标准机柜结构设计的要求规范

Q/UTS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_UTSB_006A0_2004

19”标准机柜结构设计规范

The mecha ni Cal Criteri On Of 19 inch no rmal Cab in ets desig ning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发布

UTStarCOm PrOPrietary

Not for USe or disclosure OUtSide UTStarcom, Inc。or any Of its SUbSidiarieS EXCePt Un der prior Writte n agreeme nt.

Inten ded AUdie nce: H/W Group, QUaIity ASSUra nce Group & In ter nal Auditors.

ThiS docume nt is con trolled electro nically and any hard copy should be con Sidered uncon trolled。ThiS docume nt is owned by HZ of MeCha ni cal Developme nt PrOCeSS Team ChairPerS on.

、八

.言

本标准制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公司日益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增强公司机柜可互换性、提高公司机柜设计效率和质量、降低公司机柜研发和生产成本的需要。

本标准主要以IEC标准为主,参照了ETSl、NEBS标准对机柜性能部分的要求及NEBS标准对机

柜工程安装的要求。

标准起草:徐建华

目次

1 范围.................................................................................... ?

2 引用标准 (1)

3 术语定义 (2)

3.1 设备实体(equipment practice) (2)

3.2 机柜(Cabinet) (2)

3.3 机架(rack) (2)

3.4 插箱(SUbraCk) (2)

3.5 机箱(ChaSSiS) (2)

3.6 插件(PIUg-in Unit/model) 2 3.7 机柜高度(Cabinet height) 2 3.8 机柜宽度(Cabinet Width) (3)

3.9 机柜深度(Cabinet depth) (3)

3.10 协调尺寸(Co-Ordination dimension) 3

4 机柜设计的总原则 (3)

5 机柜的分类及特点 (3)

5.1按照使用环境分类 (3)

5。2按照拼装式方式分类 (3)

6 机柜的基本组成 (4)

6.1顶围框、底座、外柱的设计 (4)

6。2前门、后门的设计 (4)

6。3左、右侧板的设计 (5)

6.4安装柱的设计 (5)

6。5导轨的设计 (5)

6.6搁板的设计 (5)

6。7铭牌的设计 (5)

6.8支撑脚的设计 (6)

6。9脚轮的设计 (6)

6.10吊环的设计 (6)

7 机柜设计的基本要求 (6)

7.1机柜的外形尺寸、装配尺寸及机柜并架要求6 7.2机柜的刚度、强度和重量 (6)

7。3机柜的走线要求 (6)

7。4机柜使用的热环境及散热能力 (7)

7.5机柜的电磁兼容能力 (7)

7.6防雷击性能要求 (7)

7.7机柜的防振等级要求 (7)

7。8机柜稳定平衡的最大角度要求 (7)

7.9机柜的防尘要求 (7)

7.10机柜的包装运输要求 (7)

7.11机柜的工程安装要求 (7)

7。12机柜三防设计要求 (7)

7.13机柜的工业造型设计要求 (7)

7。14机柜的人机工程设计要求 (7)

7.15机柜的防水等级要求 (8)

7。16机柜的生产成本要求 (8)

8 机柜设计的基本准则 (8)

8。1热设计准则 (8)

8。2静电防护设计准则 (8)

8.3 EMC设计准则 (8)

8.4 “三防"设计准则 (9)

8。5维修性设计准则 (9)

8.6互换性设计准则 (10)

8.7可达性设计准则 (10)

8.8模块化设计准则 (10)

8.9人机工程设计准则 (10)

8。10防错误设计准则 (10)

8。11标识设计准则 (11)

9 机柜的协调尺寸及公差 (11)

9。1外形协调尺寸及公差 (11)

9.2内部装配协调尺寸及公差 (12)

9.3工程安装尺寸协调尺寸及公差 (14)

10机柜空区挡板的设计 (15)

10。1空区挡板的基本尺寸及公差 (15)

10.2空区挡板与机柜的装配 (17)

19”标准机柜结构设计规范

The mecha ni Cal Criteri On Of 19 inch no rmal Cab in ets desig ning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19〃标准机柜结构设计的基本尺寸、基本性能及工程安装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19〃标准机柜的设计,并且自本标准发布日起,应当严格执行。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公司的19〃标准机柜的设计必须依此标准为依据。

2引用标准

IEC 60917-1-98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设计模型化规则第一部分:总标准

Modular order for the developme nt of mecha nical StrUCtUreS for electro nic equipme nt PraCtiCeS ,Part 1: gen eric Sta ndard

IEC 60297-1—86

482。6(19 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第一部分:面板和构架

Dimensions of mechanical StrUCtUreS of the 482.6mm (19 in) SerieS , Part 1: Panels and racks

IEC 60297—2—82

482.6(19 in) 系列机械结构尺寸第二部分:机柜和机柜的间距

Dimensions of mechanical StrUCtUreS of the 482。6mm(19 in) SerieS ,Part 1: Cabinets and PitCheS of rack StrUCtUreS

IEC 60916—88

电子、电工设备机械结构术语

Termino Iogy for mecha ni cal StrUCtUreS of electrotech ni cal and electr OniC equipme nt

IEC 61587-99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IEC 60917和IEC 60927的试验

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s for IEC 60917 and IEC 60297

第一部分机柜、插箱的气候、机械试验和安全特性

Part 1 CIimatiC 、mechanical tests and Safety aspects for Cabinets、racks、SUbraCkS and

ChaSSiS

第二部分机柜插箱的地震载荷试验

Part 2 SeiSmiC tests for Cab in ets and racks

IEC 60950-99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Safety Of in formatio n tech ni Cal equipme nt

ETS 300 119-1-94 设备工程;通讯机柜的欧洲标准第一部分:概述和术语

EqUiPment Engineering ( EE); EqUiPment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 for equipment

PraCtiCe , Part 1: Introduction and terminoIogy

ETS 300 119—2—94

设备工程;通讯机柜的欧洲标准第二部分:机柜和机架的工程需求

EqUiPment Engineering ( EE); EqUiPment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 for equipment

PraCtiCe , Part 2: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for racks and Cabinets

ETS 300 119-3—94 设备工程;通讯机柜的欧洲标准第三部分:机柜和机架排列的工程需求

EqUiPment Engineering (EE); EqUiPment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 for equipment PraCtiCe , Part 3: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for miScellaneous rackS and CabinetS GR—63-C0RE-2002

网络通讯设备的系统需求:物理保护

NetWOrk EqUiPme nt-Buildi ng SyStem ReqUireme nts: PhySiCaI PrOdUCti On

3术语定义

3.1 设备实体(equipment PraCtiCe)

电子及机电系统的壳体和安装件的机械结构,它考虑了机械部件、电器连线及电子元件之间的相互适应性.

3.2 机柜(Cabi net)

机柜是一种自由站立并独立支撑的用于电子设备的壳体,它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与其他机柜成组使用。机柜可在一侧或多侧装有门和侧板,以适应不同的用途。

3.3 机架(rack)

用于安装电气或电子部件,能自由站立或固定安装的结构.

3.4 插箱(SUbraCk)

供安装多个插件和印制板并可装入机柜、机架等内的一种结构箱体单元。

3.5 机箱(ChaSSiS)

专为支撑辅助电气元件而设计的一种结构箱体单元,也可向插箱一样插入机柜、机架等内。

3.6 插件(PIUg-in Unit/model)

可以插入机柜、机架或插箱内部的,以导轨导向并支撑的结构单元,其包括机械支撑结构、PCB 板、接插件、导向柱、带有插拔器、指示灯、开关的面板等。

机壳的热设计

机壳的热设计 电子设备的机壳是接受设备内部热量,并通过他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的一个重要热传导环节。机壳的 热设计在采用自然散热和一些密闭性的电子设备中显得格外重要。由试验证明,不同结构形式和涂覆处 理的散热效果差异较大,经验证明: 1。增加机壳内外表面的黑度,开通风孔(百叶窗)等都能降低电子设备内部元器件的温度。 2.机壳内外表面高黑度的散热效果比两侧开百叶窗的自然风冷对流效果好。内外表面高黑度时,内部平 均降温20度左右,而两侧开百叶窗时(内外表面光亮),其温度只降8度左右。 3.机壳内外表面高黑度的散热效果比单面高黑度的效果好,特别是提高外表面的黑度时降低机壳表面温 度的有效办法。 4。在机壳内外表面黑化基础上,合理的改进通风结构,加强空气对流,可以明显降低设备的内外温度 。 5。通风口的位置应注意其流短路而影响散热效果,通风口的进出口应设在温差最大的两处,进风口要 低,出风口要高。风口要接近发热元件,使冷空气直接起到冷却元件的作用。 6.在自然散热时,通风孔面积计算很重要。可根据设备需由通风口的散热两计 算:S0=Q/7.4*10^5*H*t 其中:S0为进风口或出风口的种面积cm^2 Q为通风孔自然散热的热量(设备的总功耗减去壁面自然对流和辐射散去的热量)w H 为进出风口的高度差 cm t=t2-t1 设备内部空气温度t2与外部空气温度t1之差 7。通风口的结构形式很多,由金属网,百叶窗等等,设计时要根据散热需要,既要结构简单,不易落灰,又要能满足强度,电磁兼容性要求和美观大方。 8。密封机壳的散热主要靠对流和辐射决定与机壳表面积和黑度,可以通过减少发热器件与机壳的传导热阻,加强内部空气对流(如风机)增加机壳表面积(设散热筋片)和机壳表面黑度等来降低内部环境温度 (2)强迫风冷设计 当自然风冷不能解决问题时,需要用强迫空气冷却,即强迫风冷。强迫风冷是利用风机进行古风或抽风,提高设备的空气流动速度,达到散热目的。强迫风冷在中大功率的电子设备中应用广泛,因为它具有比自然风冷多几倍的热转移能力。与其他形势强迫风冷比较有结构简单,费用低,维护简便等优点。 整机强迫风冷有两种形式:鼓风冷却和抽风冷却。 鼓风冷却特点是风压大,风量集中。适用于单元内热量分布不均匀,风阻较大而元器件较多的情况。当单元内风阻较大,需要单独冷却的元件和热敏元件较多,且各单元间热损相差有较大时,建议用凤管冷却,以便控制各单元风量的需要。 当旨在机柜底层具有风阻较大元件,中上层五热敏元件的情况下,建议用无风管形式来降低成本。 抽风冷却特点是风量大,风压小,风量分布比较均匀,在强迫风冷中应用更广泛。他也可分为有管道和无管道两种情况。

标准机箱机柜设计汇总

标准机箱机柜设计 一、机箱面板 1、面板(见图1-1~图1-3) 2、面板宽度B的尺寸系列:482.6,609.6,762.0mm 3、高度H的尺寸系列见表1-1 4、面板的材料:面板一般使用型材或1.50mm冷轧钢板制作;工作站的面板用铝合金板制作,厚度分为10mm、8.0mm、6.0mm、5.0mm几个规格; 5、面板上的装饰:为了机箱外表的美观,一般在机箱的面板上都有一些装饰性的丝印、凹凸槽等,原则是不能影响机箱功能及牢固性,公司的标志一般装在机 箱面板的左上角醒目位置,特殊情况可例外; 表1-1 代号图号n.U H h1 h2 h3 ±0.4 1-1 1U 43.6 5.9 2U 88.1 37.7 1-2 1U 43.6 5.9 31.8 2U 88.1 5.9 76.2 3U 132.5 37.7 57.15 4U 177 37.7 101.6 5U 221.5 37.7 146.1 6U 265.9 37.7 190.5 1-3 6U 265.9 37.7 57.15 76.2 7U 310.3 37.7 88.9 57.15 8U 354.8 37.7 101.6 76.2 9U 399.2 37.7 101.6 120.6 10U 443.7 37.7 101.6 165.1 11U 488.1 37.7 133.3 146.1

12U 532.6 37.7 133.3 190.6 注:表中:U=44.45mm;H=nXU-0.8mm;当结构设计需要增加不足1U的面板 高度时,允许在H值上增加1/2U,但h1、h2、h3不变。 6、面板安装槽口或安装孔的尺寸见图1-4: 图1-4 7、面板的类型与机柜立柱的配合示意,见图1-5: 图1-5 8、面板与机柜(或机架)在宽度方向上的安装尺寸(见图1-6、表1-2)

结构设计常识及规范

第一章材料 SPCC 一般用钢板,表面需电镀或涂装处理 SECC 镀锌钢板,表面已做烙酸盐处理及防指纹处理 SUS 301 弹性不锈钢 SUS304 不锈钢 镀锌钢板表面的化学组成------基材(钢铁),镀锌层或镀镍锌合金层,烙酸盐层和有机化学薄膜层. 有机化学薄膜层能表面抗指纹和白锈,抗腐蚀及有较佳的烤漆性. SECC的镀锌方法 热浸镀锌法: 连续镀锌法(成卷的钢板连续浸在溶解有锌的镀槽中 板片镀锌法(剪切好的钢板浸在镀槽中,镀好后会有锌花. 电镀法: 电化学电镀,镀槽中有硫酸锌溶液,以锌为阳极,原材质钢板为阴极. 1-2产品种类介绍 1.品名介绍 材料规格后处理镀层厚度 S A B C*D*E S for Steel A: EG (Electro Galvanized Steel)电气镀锌钢板---电镀锌 一般通称JIS 镀纯锌EG SECC (1) 铅和镍合金合金EG SECC (2) GI (Galvanized Steel) 溶融镀锌钢板------热浸镀锌 非合金化GI,LG SGCC (3) 铅和镍合金GA,ALLOY SGCC (4) 裸露处耐蚀性2>3>4>1 熔接性2>4>1>3 涂漆性4>2>1>3 加工性1>2>3>4

B: 所使用的底材 C (Cold rolled) : 冷轧 H (Hot rolled): 热轧 C: 底材的种类 C: 一般用 D: 抽模用 E: 深抽用 H: 一般硬质用 D: 后处理 M: 无处理 C: 普通烙酸处理---耐蚀性良好,颜色白色化 D: 厚烙酸处理---耐蚀性更好,颜色黄色化 P: 磷酸处理---涂装性良好 U: 有机耐指纹树脂处理(普通烙酸处理)--- ---耐蚀性良好,颜色白色化,耐指纹性很好A: 有机耐指纹树脂处理(厚烙酸处理)---颜色黄色化,耐蚀性更好 FX: 无机耐指纹树脂处理---导电性 FS: 润滑性树脂处理---免用冲床油 E: 镀层厚 1-4物理特性 膜厚---含镀锌层,烙酸盐层及有机化学薄膜层,最小之膜厚需0.00356mm以上. 测试方法有磁性测试(ASTM B499), 电量分析(ASTM B504), 显微镜观察(ASTM B487) 表面抗电阻---一般应该小于0.1欧姆/平方公分. 1- 5 盐雾试验----试片尺寸100mmX150mmX1.2mm, 试片需冲整捆或整叠铁材中取下,必须在镀烙酸盐后24小时,但不可超过72小时才可以用于测试,使用5%的盐水,用含盐的水汽充满箱子,试片垂直倒挂在箱子中48小时。 测试后试片的镀锌层不可全部流失,也不能看到底材或底材生锈,但是离切断层面6mm范围有生锈情况可以忽略。

机柜结构设计

机柜设计 2.1 影响机柜结构设计的因素 机柜是电气控制设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电气控制设备的‘载体’。机柜既要满足各电气单元的组合功能条件(安全的要求,检修性能,形式的统一,组合的标准,功能的分配,外形美观等),还要满足柜体本身要求(如坚固可靠,美观,调整容易,符号规范,制造的适用性以及针对特殊场合的特殊设计等)。 机柜设计应在满足成套电气产品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同时满足结构工艺性要求,即机柜的总体及其零部件制造的可行性及经济性要求,以及满足电器装配的工艺性和运行中的可维修性要求。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系统设计,人机工程学设计思想,重电气设计而忽略结构设计,重主机而轻视附件,我国机柜在外观,整体布局,色彩,加工精度及互换性,配套性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专利技术方面,我们仍然受制于工业发达国家,以至于外商企业占有了我国高端机柜市场的较大份额, 机柜结构本身发展形成的各种形式,不同的组件,不同电压等级,不同使用场合,加工设备的发展,不同生产厂家的自身条件等都决定了控制柜的制造受到甚多因素影响。由于机柜结构要求不一,以及各个企业加工手段不同,它们的制造工艺就不能强求完全一致,但制造中也存在带普遍意义的较关键的工艺特点,现将这些特点结合柜体结构选择与设计进行介绍。 2.1.1机柜的结构及基本类型 2.1.1.1机柜的基本结构模式 1.基本结构模式 通过长期的实践,电气控制设备的壳体逐步形成了盒,箱,柜(包括屏),台四大基本结构模式,定义如下: 1)机柜 用于容纳电气或电子设备的独立式或自支撑的机壳。机柜通常配置有门,可拆或不可拆的侧板。机柜一般安装在地面上或大型设备平台上。 机箱 机箱的体积较小,一般安装在台面,桌面,墙壁上或设备壁龛中,是用于容纳电气或电子设备的小型机壳。 3)控制台 安装在台面或地面上,具有水平面,垂直面或倾斜面,以容纳控制,信息和监控设备的机壳。4)机盒 用于容纳电气或电子设备的便携式小型机壳,或用于电气单元隔离的小型机壳(电磁屏蔽盒)。机盒也可以作为部件安装在机柜,机箱和控制台内。 2.机柜的典型结构 由于电气控制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多个技术领域,并且由于其功能的差异,使用场合的差异及

建筑结构设计试题及答案

建筑结构设计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单层厂房下柱柱间支撑设置在伸缩缝区段的( )。 A 、两端,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B 、中间,与屋盖横向支撑对应的柱间 C 、两端,与屋盖支撑横向水平支撑对应的柱间 D 、中间,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2、在一般单阶柱的厂房中,柱的( )截面为内力组合的控制截面。 A 、上柱底部、下柱的底部与顶部 B 、上柱顶部、下柱的顶部与底部 C 、上柱顶部与底部、下柱的底部 D 、上柱顶部与底部、下柱顶部与底部 3、单层厂房柱牛腿的弯压破坏多发生在( )情况下。 A 、0.751.0 C 无论何时 q γ=1.4 D 作用在挡土墙上q γ=1.4 12、与b ξξ≤意义相同的表达式为()

结构设计规范

结构设计规范 1.PCB LAYOUT规范 1.1.设计输入:PCB厚度、相关器件SPEC、后行为器件排序、 灯数量及种类、天线数量及种类、模具信息 1.2.设计输出:PCB尺寸、定位孔、限位孔、正反面限高、 禁布区域、后行为器件具体LAYOUT、灯位信息、天线位置、相关器件有过孔的必须加上,以方便EDA定位。 1.3.设计规范: 1.3.1.PCB定位孔做到对称并尽量分布在稍靠边一些,已节 省EDA LAYOUT空间 1.3. 2.为组装方便及限位,需要在PCB上增加限位孔,位置 位于靠近灯位一边的定位孔旁边,开孔尺寸为1.6MM,对应底壳定位柱直径为1.5MM 1.3.3.正面限高参考器件SPEC最高高度,通常限高16MM;底 面限高通常3.0MM,极限2.5MM(主要针对单面贴片PCB,双面贴片需要按照器件SPEC定义限高区域) 1.3.4.禁布区域:定位孔周边直径7MM区域、 1.3.5.后行为I/O接口 .外观面与外壳齐平;RESET按键内陷,壳体开孔尺寸统一为 2.4MM;WPS按键外凸,壳体开孔尺寸统一为4.2MM;ON/OFF 按键开孔尺寸按照通用按键(料号:)统一为9.0MM;若WAN+4LAN口,则尽量连在一起,以节省后行为空间;PCB端

面距离器件外表面或后行位外表面距离统一为:3MM 1.3.6.灯分为插件灯及贴片灯,其中插件灯又分为单色及双色灯。常用单色插件灯。插件灯间距统一为:MM;注意双色灯定位孔与双色灯得差异!插件灯距离PCB板边距离统一为:MM。贴片灯可以结合ID或硬件LAYOUT适当调节间距及位置。 1.3.7.天线位置:外置天线1T1R通常放在后行为的右侧(正对灯位看过去);2T2R分立后行为两侧。 内置天线:通常位于PCB两侧,要求距离PCB板边5MM 以上,空间位置位于PCB平面之上,此状态RF功能影响最小。小结及建议:统一标准化设计,针对PCB分为3个尺寸:大、中、小板;不同项目根据功能及后行为器件多少,选取3种中的1款尺寸,节省结构及硬件PCB LAYOUT时间,缩短开发周期。大中小板建议参考尺寸如下: 小板:长X宽X厚=114X104MM;主要接口: 适用机种及场合: 中板:长X宽X厚=148X105MM;主要接口: 适用机种及场合: 大板:长X宽X厚=153X105MM;主要接口: 适用机种及场合: 1.4 PCB LAYOUT标准图档参考--OK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表格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2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不同根数钢筋计算截面面积(mm2)

板宽1000mm内各种钢筋间距时钢筋截面面积表(mm2)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f)

受弯构件挠度限值 注:1 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 2 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 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4 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注: 1 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 2 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 3 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 4 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5 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6 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7 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8 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梁内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结构工程师-结构设计要求规范

结构工程师-结构设计规范 一.首先,结构设计必需考虑符合安规要求。具体与结构相关的安规要求见附件一《结构设计安规要求》。 二.钣金件的设计规范: 1.材料的选用: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2.钣金件结构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利边和尖角的出现。 3.输出钣金件图纸时,图纸上需注明毛刺方向、产品材质、表面处理等。 4.钣金件上所有的牙孔需在图纸上标明,若设计为自行攻牙的牙孔需事先计算好底 孔尺寸并在图纸上标明。 5.固定传感器的钣金件(如:过渡板、计数架)在设计时需考虑兼容性,便于后期 扩展其它新机型。在输出开模资料时需在图纸上特别标明哪些特征在后期会新开冲孔模进行替换。 6.钣金件的设计必需遵循钣金件设计规范。详见附件二《钣金结构件可加工性设计 规范》。 三.塑胶件的设计规范: 1.材料的选用: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例如:传动轮或磨擦较频繁的部 件需选用耐磨材料POM、PA66等。与钞票有磨擦的部件尽量选用导电材料或抗静电材料,防止静电的产生和静电释放。靠近发垫部件的塑胶部件需选用防火材料,并且设计时应尽量远离发热体。若受空间限制无法远离,可考虑选用金属材料。 2.结构设计需考虑部件自身的强度、产品注塑成型造成的缩水、熔合线等。塑胶产 品的设计必需遵循塑胶产品设计规范,详见附件三《塑胶产品设计规范及注意事项》。 3.塑胶镶嵌螺丝、螺母及五金预埋件(如:五金提手)在结构上的设计规范: a.预埋件金属体紧配面需滚花处理。 b.预埋件金属体紧配面车削加工直径方向成大小大尺寸。 c.大五金预埋件在五金件的结构设计时需预先考虑五金件自身的强度,防止在 注塑成型时由于注塑压力造成五金件变形。设计塑胶包胶部份需考虑其胶 厚,尽量保持均匀胶厚且胶厚不可太厚防止缩水及不易注塑成型。 4.螺丝柱上螺孔尺寸的设计需符合下表的要求(参考用):

常用建筑结构设计软件比较

常用结构软件比较 本人在设计院工作,有机会接触多个结构计算软件,加上自己也喜欢研究软件,故对各种软件的优缺点有一定的了解。现在根据自己的使用体会,从设计人员的角度对各个软件作一个评价,请各位同行指正。本文仅限于混凝土结构计算程序。 目前的结构计算程序主要有:PKPM系列(TAT、SATWE)、TBSA系列(TBSA、TBWE、TBSAP)、BSCW、GSCAD、 SAP系列。其他一些结构计算程序如ETABS等,虽然功能强大,且在国外也相当流行,但国内实际上使用的不多,故不做详细讨论。 一、结构计算程序的分析与比较 1、结构主体计算程序的模型与优缺点 从主体计算程序所采用的模型单元来说 TAT和TBSA属于结构空间分析的第一代程序,其构件均采用空间杆系单元,其中梁、柱均采用简化的空间杆单元,剪力墙则采用空间薄壁杆单元。在形成单刚后再加入刚性楼板的位移协调矩阵,引入了楼板无限刚性假设,大大减少了结构自由度。 SATWE、TBWE和TBSAP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墙元,SATWE和TBSAP还加入了楼板分块刚性假设与弹性楼板假设,更能适应复杂的结构。SATWE提供了梁元、等截面圆弧形曲梁单元、柱元、杆元、墙元、弹性楼板单元(包括三角形和矩形薄壳单元、四节点等参薄壳单元)和厚板单元(包括三角形厚板单元和四节点等参厚板单元)。另外,通过与JCCAD的联合,还能实现基础-上部结构的整体协同计算。TBSAP提供的单元除了常用的杆单元、梁柱单元外,还提供了用以计算板的四边形或三角形壳元、墙元、用以计算厚板转换层的八节点四十八自由度三维元、广义单元(包括罚单元与集中单元),以及进行基础计算用的弹性地基梁单元、弹性地基柱单元(桩元)、三角形或四边形弹性地基板单元和地基土元。TBSAP可以对结构进行基础-上部结构-楼板的整体联算。 从计算准确性的角度来说 SAP84是最为精确的,其单元类型非常丰富,而且能够对结构进行静力、动力等多种计算。最为关键的是,使用SAP84时能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单元划分,其计算模型是最为接近实际结构。 BSCW和GSCAD的情况比较特殊,严格说来这两个程序均是前后处理工具,其开发者并没有进行结构计算程序的开发。但BSCW与其计算程序一起出售,因此有必要提一下。BSCW一直是使用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一个框剪结构计算软件,这个程序应属于空间协同分析程序,即结构计算的第二代程序(第一代为平面分析,第二代为空间协同,第三代为空间分析)。GSCAD则可以选择生成SS、TBSA、TAT或是SSW的计算数据。SS和SSW均是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发的,其中SS采用空间杆系模型,与TBSA、TAT属于同一类软件;而SSW根据其软件说明来看也具有墙元,但不清楚其墙元的类型,而且此程序目前尚未通过鉴定。 薄壁杆件模型的缺点是: 1、没有考虑剪力墙的剪切变形。 2、变形不协调。 当结构模型中出现拐角刚域时,截面的翘曲自由度(对应的杆端力为双力矩)不连续,造成误差。另外由于此模型假定薄壁杆件的断面保持平截面,实际上忽略了各墙肢的次要变形,增大了结构刚度。同一薄壁杆墙肢数越多,刚度增加越大;薄壁杆越多,刚度增加越大。但另一方面,对于剪力墙上的洞口,空间杆系程序只能作为梁进行分析,将实际结构中连梁对墙肢的一段连续约束简化为点约束,削弱了结构刚度。连梁越高,则削弱越大;连梁越多,则削弱越大。所以计算时对实际结构的刚度是增大还是削弱要看墙肢与连梁的比例。 杆单元点接触传力与变形的特点使TBSA、TAT等计算结构转换层时误差较大。因为从实

机柜散热通风要点

在机柜设计过程中,通常考虑以下几点: 1)电池柜和主设备箱体通常采用分体式或电池内置式结构 2)电池柜通常采用自然通风设计,不要忘记在百业窗口加防尘网,虑网,防护等级较主设备箱体较低。 3)主设备箱体防护等级较高,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机柜的密封性。 以下为采用各种方式的优缺点: 1)风扇(过滤风扇)特别适用于经济的排出高热负载。 只有在柜内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使用风扇(过滤风扇)才是有效的。 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柜内空气流向应当是由下往上,因此,通常情况下,应在柜体的前门或者侧壁板的下方作为进气口,上方作为排气口。 如果工作现场的环境比较理想,没有粉尘、油雾、水汽等影响柜内的各元器件正常工作的,可采用进气口装风扇(轴流风机),排气口有可能的话加装一装饰板,进气口为了安全和美观,可以在外面加装一风机装饰板。 如果工作现场的环境不理想,含有粉尘、油雾、水汽等影响电气控制柜内的各元器件正常工作的,那就应该在进气口选用过滤风扇,在排气口选用过滤栅,以防止粉尘、油雾、水汽等进入电气控制柜内。现在国内外有不少厂家都有成熟的产品供应,安装简单方便,而且可以很方便地更换其中的过滤垫。过滤垫一般分为无纺纤维过滤垫和细过滤垫,其中无纺纤维过滤垫用于防止10微米以上的灰尘颗粒,细过滤垫用于防止10微米以下的灰尘颗粒。但是选用过滤风扇时,柜内外的空气是没有隔绝的,仍然有可能因为灰尘、水汽、腐蚀性气体的进入而损坏元器件及影响元器件正常工作。 风扇(过滤风扇)的选型可以根据柜内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以及柜内热损耗在风扇的特性曲线表中选取。 风扇(过滤风扇)是使用最普遍的方法。

二.空调: 风扇适用于柜内温度高于环境温度,但是当环境温度高于柜内温度或者环境温度高于柜内要求的温度(一般为35℃)时,那就应该考虑使用工业空调器了。还有当柜内外空气循环要求隔绝时,也应该考虑使用工业空调器。 空调采用压缩机制冷原理进行强力制冷,实现对电气控制柜内部温度的恒温控制,由于柜内外空气循环相互隔绝,故可以有效地防止有害、潮湿的气体及粉尘进入柜内。 空调按照其安装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壁挂式(侧装式、嵌入式及柜内架装式)和顶装式。空调的选型也是根据柜内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以及柜内热损耗,从而确定空调所需要的制冷量来选取的,现在一般都是按照德国威图公司提供的经验公式来选取的。其计算如下:QE=QV-KXAXΔT 式中:QE----总的制冷量(W); QV----柜内元器件总的热损耗(W); K ----热传导系数(W/m2K),其值根据柜体材料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钢板为,铝板为11,塑料为; A ----柜体实际散热面积(m2),柜体的安装方式对柜体的散热有较大影响,威图提供了如下几种典型安装方式的散热面积的计算: (宽=柜体宽,高=柜体高,深=柜体深) 1.单个柜体,四周有空:A=高X(宽+深)+宽X深

2015年常用结构设计规范目录汇总

1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 2GB/T 706-2008热轧型钢 3GB/T 1228-2006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4GB/T 1229-2006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 5GB/T 1230-2006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 6GB/T 1231-2006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7GB 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8GB 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9GB/T 1499.3-2010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 10GB/T 1591-200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11GB/T 3274-200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12GB/T 3632-2008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13GB/T 4842-2006氩 14GB/T 5117-2012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 15GB/T 5118-2012热强钢焊条 16GB/T 5293-1999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 17GB/T 5313-2010厚度方向性能钢板 18GB/T 5780~5782-2000六角头螺栓 19GB/T 8110-2008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22GB/T 10045-2001 碳钢药芯焊丝 23GB/T 10433-2002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 24GB/T 11263-2010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 25GB/T 12467-2009金属材料熔焊质量要求 26GB/T 12470-2003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 27GB/T 14957-1994 熔化焊用钢丝 28GB/T 14958-1994气体保护焊用钢丝 29GB/T 17493-2008低合金钢药芯焊丝 30GB 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31GB/T 19879-2005建筑结构用钢板 32GB 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33GB 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2005年版) 34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35GB 50009-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6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7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8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9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40GB 50018-200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41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 42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43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44GB 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45GB 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5年版) 46GB 50046-2008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47GB 50051-2013烟囱设计规范 48GB 50067-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49GB 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50GB 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51GB 50077-2003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 52GB 50078-2008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3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54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55GB/T 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56GB/T 50083-2014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标准 57GB 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58GB 50096-2011 住宅设计规范 59GB/T 50103-2010总图制图标准 60GB/T 50105-2010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61GB/T 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62GB 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63GB 50112-2013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64GB 50117-2014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 65GB 50119-20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66GB/T 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67GB 50128-2014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规范 68GB/T 50129-2011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69GB/T 50132-2014工程结构设计通用符号标准 70GB 50134-2004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1GB 50135-2006高耸结构设计规范 72GB 50144-2008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73GB/T 50145-2007土的工程分类标准 74GB/T 50146-2014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75GB/T 50152-201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76GB 50153-2008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77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 78GB 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79GB 50191-2012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80GB 50201-2012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结构设计试题及标准答案

建筑结构设计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单层厂房下柱柱间支撑设置在伸缩缝区段的( )。 A 、两端,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B 、中间,与屋盖横向支撑对应的柱间 C 、两端,与屋盖支撑横向水平支撑对应的柱间 D、中间,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2、在一般单阶柱的厂房中,柱的( )截面为内力组合的控制截面。 A 、上柱底部、下柱的底部与顶部 B 、上柱顶部、下柱的顶部与底部 C 、上柱顶部与底部、下柱的底部 D 、上柱顶部与底部、下柱顶部与底部 3、单层厂房柱牛腿的弯压破坏多发生在( )情况下。 A 、0.75<a /h0≤1 B、0.1<a/h 0≤0.75 C 、a/h 0≤0.1 D、受拉纵筋配筋率和配箍率均 较低 4、( )结构体系既有结构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优点,又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强的抗震能 力,因而广泛的应用与高层办公楼及宾馆建筑。 A、框架 B 、剪力墙 C 、框架-剪力墙 D 、框 架-筒体 5、一般多层框架房屋,侧移主要是由梁柱弯曲变形引起,( )的层间侧移最大。 A 、顶层 B 、底层 C、中间层 D 、顶层和底层 6、砌体结构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则其抗压强度设计值应乘以调整系数( )。 A 、0.9 B 、0.85 C 、0.75 D 、0.7+A 7、砌体局部受压可能有三种破坏形态,( )表现出明显的脆性,工程设计中必须避免 发生。 A 、竖向裂缝发展导致的破坏——先裂后坏 B 、劈裂破坏——一裂就坏 C 、局压面积处局部破坏——未裂先坏 D 、B 和C 8、( )房屋的静力计算,可按楼盖(屋盖)与墙柱为铰接的考虑空间工作的平面排架或 框架计算。 A 、弹性方案 B 、刚弹性方案 C、刚性方案 D 、B 和C 9、在进行单层厂房结构设计时,若屋面活荷载、雪荷载、积灰活载同时存在,则( ) 同时考虑。 A 、屋面活载与雪荷载,积灰荷载三者 B 、积灰荷载与屋面活载中的较大值,与雪荷载 C 、屋面活载与雪荷载中的较大值,与积灰荷载 D 、只考虑三者中的最大值 10、单层厂房柱进行内力组合时,任何一组最不利内力组合中都必须包括( )引起的内力。 A、风荷载 B、吊车荷载 C、恒载 D 、屋 面活荷载 11.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A 对结构有利时q γ<1.0 B 无论何时q γ>1.0

19in机柜.箱设计规范标准

19in机柜、箱设计规范 一、前言 1、何谓19英寸机箱? 19英寸机箱泛指装设在19英寸机柜(Cabinet or Rack)内的机器设备,其中 Cabinet和Rack的差异为Cabinet四周有外壳和上下盖保护,而Rack则无,Rack为和Cabinet有所区别常被称为“机架”,此二者外形均为长方体,19英寸机箱(Chassis)为了能装在机柜内,其外形多设计成长方体,并遵守特定之高度限制让不同制造者所生产之机箱能放入依规格设计之机柜。 19英寸机箱泛指装设在 19英寸机柜内的机器设备,为了能装在机柜内,其外形多设计成长方体,并遵守特定之高度限制让不同制造者所生产之机箱能放入依规格设计之机柜。 其主要特征是: 1.其内腔宽度以5.08㎜为模数,1TE=5.08㎜,19英寸标准机箱共84TE,因而内腔宽度为426.72㎜,其中面板宽度也以5.08㎜为模数,可分5TE,6TE,7TE,8TE,10TE,12TE等规格,但N块面板宽度之和必须等于84TE。 2.其高度以U为级别,1U=44.45mm,可分1U,2U,3U等等。 2、19英寸机箱和机柜的由来 19英寸机箱和机柜原本是美国军方电子控制仪器的一种规格,其设定的目的在于统一仪器的外形尺寸和方便快速组装抽换和维护,最后随着军方技术转移民间,此一规格亦广泛的被企业界所采用。 3、19英寸机箱产品的种类 机柜的优点在于提供机箱安全保护和扩充的便利性,早期常用于工业控制机台,近几年由于网络的发展,网络通讯设备也开始大量使用;因此其产品的种类大致可区分成办公室用和工业用产品两大类。 二.19英寸机箱外部和机柜的规格 1、机柜之规格 机柜不单如字面上的解释一般像个柜子,其外形有很多种,如下图所示。但用于不同操作环境时,机柜之外形和尺寸亦会有所差异,所有机柜都依相关规格制造,机柜之宽度、高度与深度有一定之规格,在IEC-60297系列和EIA-310系列中均有详细规格,此二规格明定高度单位为U(1U=1.75英寸=44.45mm),宽度为19英寸(尚有其它之宽度规格,但以19英寸规格最为常用),深度虽亦有规定,但其变化却比较多,机柜之规格可分成高度,宽度和深度三项。 1-1、高度单位U之定义 1U=1.75英吋=44.45mm。机柜均以U为基本单位,如35U高度之机柜,是指此一机柜中可装入总共35U高之机箱,而非机柜由上到下的高度是35U。 1-2、19英吋(482.6mm) 宽度之定义 为机箱由正前方观察可视之最宽距离,通常是机箱两侧之mounting flange宽度,而非机柜本体之宽度,19英寸机柜之宽度受限于机箱尺寸,几乎全都大于500mm(因19英寸机箱宽度为483mm左右),目前市面上之机柜宽度由500mm~800mm都有,甚至有超过1000mm之特殊规格,但最常用的为600mm宽之机柜。 1-3、在机柜深度 虽然有规定但却很少被提及,因其不像高度和宽度一般限制机箱设计,即使短机箱亦可用长机柜,只要其设计规格完全符合规格设计,而机柜制造商不泛各种不同深度规格之机柜,其中又以600mm、700mm和800mm深度的机柜最常被使用(深度系指机柜外观不含把手的深度)。 2、机箱设计时外观和机柜的关系 2-1、外观尺寸 机箱受限于机柜的尺寸限制,因此设计时需考虑下列几点: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表格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

注:1 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 2 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 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4 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注: 1 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 2 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 3 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 4 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5 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6 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7 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8 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梁内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标准机箱机柜设计汇总

标准机箱机柜设计 、机箱面板 1、面板(见图1-1~图1-3) 2、 面板宽度B 的尺寸系列:482.6 , 609.6 , 762.0mm 3、 高度H 的尺寸系列见表1-1 4、 面板的材料:面板一般使用型材或1.50mm 冷轧钢板制作;工作站的面板用铝 合金板制作,厚度分为 10mm 8.0mm 6.0mm 5.0mm 几个规格; 5、 面板上的装饰:为了机箱外表的美观,一般在机箱的面板上都有一些装饰性 的丝印、凹凸槽等,原则是不能影响机箱功能及牢固性,公司的标志一般装在机 箱面板的左 上角醒目位置,特殊情况可例外; 表1-1

注:表中:U=44.45mm H=nXU-0.8mm当结构设计需要增加不足1U的面板高度时,允许在H值上增加1/2U,但hl、h2、h3不变。 6面板安装槽口或安装孔的尺寸见图1-4 : 7、面板的类型与机柜立柱的配合示意,见图1-5 : 图1-5 8、面板与机柜(或机架)在宽度方向上的安装尺寸(见图1-6、表1-2)

图1-6 表1-2 B B1 B'i n 482.6 465 450 609.6 592 577 762.0 744.4 729.4 9、挂耳:挂耳可与面板做成一体,也可单独做成一个零件,但挂耳上的上架孔 以及挂耳与机箱面板整合后的外型尺寸必须符合GB/T3047.2-92 10、把手:把手应优先选 用《机械设计通用件标准库》中的把手,为了便于机箱上架后与机柜立柱贴平,机箱面板上 固定把手的螺钉应选用沉头螺钉,面板也需在背面沉孔,把手装上后,不得影响上架螺钉的 装配;新设计把手时,应符合以下标准: □ 口 □ 口 口 □ 口 口 】 □ 口 口 □ 口 * □ 口 口 □ □ 口 口 □ 口 口 d 口 □ 口 □ □ ! r-j 「机箱面板 Bl 罟 □ □ 口 □ 口 □ 口 □ □ 口 □ 口 口 口 口 □ 口 「矶棍安装立 柱

结构设计规范

武汉蓝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规范 结构设计规范

目录第一章塑胶结构设计规范 1、材料及厚度 1.1、材料选择 1.2、壳体厚度 1.3、零件厚度设计实例 2、脱模斜度 2.1、脱模斜度要点 3、加强筋 3.1、加强筋与壁厚的关系 3.2、加强筋设计实例 4、柱和孔的问题 4.1、柱子的问题 4.2、孔的问题 4.3、“减胶”的问题 5、螺丝柱的设计 6、止口的设计 6.1、止口的作用 6.2、壳体止口的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 6.3、面壳与底壳断差的要求 7、卡扣的设计 7.1、卡扣设计的关键点 7.2、常见卡扣设计 7.3、

第一章塑胶结构设计规范 1、材料及厚度 1.1、材料的选取 a. ABS:高流动性,便宜,适用于对强度要求不太高的部件(不直接受冲 击,不承受可靠性测试中结构耐久性的部件),如内部支撑架(键板支 架、LCD支架)等。还有就是普遍用在电镀的部件上(如按钮、侧键、 导航键、电镀装饰件等)。目前常用奇美PA-757、PA-777D等。 b. PC+ABS:流动性好,强度不错,价格适中。适用于作高刚性、高冲击 韧性的制件,如框架、壳体等。常用材料代号:拜尔T85、T65。 c. PC:高强度,价格贵,流动性不好。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外壳、 按键、传动机架、镜片等。常用材料代号如:帝人L1250Y、PC2405、 PC2605。 d. POM具有高的刚度和硬度、极佳的耐疲劳性和耐磨性、较小的蠕变性和吸 水性、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绝缘性等。常用于滑轮、 传动齿轮、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件等,常用材料代号如:M90-44。 e. PA坚韧、吸水、但当水份完全挥发后会变得脆弱。常用于齿轮、滑轮等。 受冲击力较大的关键齿轮,需添加填充物。材料代号如:CM3003G-30。 f. PMMA有极好的透光性,在光的加速老化240小时后仍可透过92%的太阳 光,室外十年仍有89%,紫外线达78.5% 。机械强度较高,有一定的耐 寒性、耐腐蚀,绝缘性能良好,尺寸稳定,易于成型,质较脆,常用于有 一定强度要求的透明结构件,如镜片、遥控窗、导光件等。常用材料代号 如:三菱VH001。

关于机柜选型及机房散热解决方案研究

关于机柜选型及机房散热的解决方案研究 机柜的由来 机柜原本是美国军方电子控制仪器的一种规格,其设定的目的在于统一仪器的外形尺寸和方便快速组装抽换和维护,最后随着军方技术转移民间,此规格亦广泛的被企业界所采用。 机柜的优点在于提供机箱安全保护和扩充的便利性,早期常用于工业控制机台,近几年由于网络的发展,网络通讯设备也开始大量使用;因此其产品的种类大致可区分成办公室用和工业用产品两大类。 计算机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飞速发展,下图是在美国的某个计算机博物馆里拍的。这家公司最初的时候有30个这样的柜子。如果按照每台都是这个样子的话,那就是2400台最普通的台式机在一起运作。而这家公司现在估计有45万台这样的服务器。由此可见维护工作之艰辛与不为人知。这一个机柜,总共是20层。每一层的架子上面垫着一层松木板的隔层,隔层上面放四个一摸一样的主版,四块硬盘放在中间一条。散热与理线都是大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产能力的提高,现如今的机柜产品生产已经走上专业化规模化的道路。市场上绝大部分正规生产的机柜产品,已经能从基本上解决设备放置与安全保护的需求,在散热与走线问题上有不断的突破,并相继有了机房整体解决方案的问世。

如何选择机柜 看机柜的类型: 如果有来放交换机、路由器等的,就买网络型机柜,这种机柜的走线槽做得比较好; 如果是买来放置服务器的,就买服务器型机柜,这种机柜的散热效果相比之下会更好。 看材质:看钢板,钢板一定要厚,货比三家,你用手指敲一下,就能感觉到哪些厚哪些薄了。还有机柜内部的支架要粗大,现在一般来说能做到九折型材的稳固性和承重性都很好,铁三通焊接支架的在稳固性方面做得不错。 看喷漆:一个合格的机柜,所有的钢材都需要喷漆,而且喷漆一定要均匀,这样才能良好地防锈、防尘等。 看玻璃:玻璃一定要厚一点的,还要注意玻璃的周边是否有裂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