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机柜结构设计规范

标准机柜结构设计规范

标准机柜结构设计规范
标准机柜结构设计规范

Q/UTS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_UTSB_006A0_2004

19″标准机柜结构设计规范

The mechanical criterion of 19 inch normal cabinets designing

2005-11-15 发布 2005-11-15 实施U 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发布

Revision History

Not for use or disclosure outside UTStar, Inc、or any of its subsidiaries

Except under prior written agreement、

Intended Audience: H/W Group, Quality Assurance Group & Internal Auditors、

This document is controlled electronically and any hard copy should be considered uncontrolled、This document is owned by HZ of Mechan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Team Chairperson、

前言

本标准制订得目得,主要就是为了适应公司日益全球化发展得需要,也就是为了增强公司机柜可互换性、提高公司机柜设计效率与质量、降低公司机柜研发与生产成本得需要。

本标准主要以IEC标准为主,参照了ETSI、NEBS标准对机柜性能部分得要求及NEBS标准对机柜工程安装得要求。

标准起草:徐建华

目次

1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术语定义 (2)

3、1设备实体(equipment practice) (2)

3、2机柜(cabinet) (2)

3、3机架(rack) (2)

3、4插箱(subrack) (2)

3、5机箱(chassis) (2)

3、6插件(plug-in unit/model) (2)

3、7机柜高度 (cabinet height) (2)

3、8机柜宽度 (cabinet width) (3)

3、9机柜深度 (cabinet depth) (3)

3、10协调尺寸 (co-ordination dimension) (3)

4机柜设计得总原则 (3)

5机柜得分类及特点 (3)

5、1按照使用环境分类 (3)

5、2按照拼装式方式分类 (3)

6机柜得基本组成 (4)

6、1顶围框、底座、外柱得设计 (4)

6、2前门、后门得设计 (4)

6、3左、右侧板得设计 (5)

6、4安装柱得设计 (5)

6、5导轨得设计 (5)

6、6搁板得设计 (5)

6、7铭牌得设计 (5)

6、8支撑脚得设计 (6)

6、9脚轮得设计 (6)

6、10吊环得设计 (6)

7机柜设计得基本要求 (6)

7、1机柜得外形尺寸、装配尺寸及机柜并架要求 (6)

7、2机柜得刚度、强度与重量 (6)

7、3机柜得走线要求 (6)

7、4机柜使用得热环境及散热能力 (6)

7、5机柜得电磁兼容能力 (7)

7、6防雷击性能要求 (7)

7、7机柜得防振等级要求 (7)

7、8机柜稳定平衡得最大角度要求 (7)

7、9机柜得防尘要求 (7)

7、10机柜得包装运输要求 (7)

7、11机柜得工程安装要求 (7)

7、12机柜三防设计要求 (7)

7、13机柜得工业造型设计要求 (7)

7、14机柜得人机工程设计要求 (7)

7、15机柜得防水等级要求 (7)

7、16机柜得生产成本要求 (8)

8机柜设计得基本准则 (8)

8、1热设计准则 (8)

8、2静电防护设计准则 (8)

8、3EMC设计准则 (8)

8、4“三防”设计准则 (9)

8、5维修性设计准则 (9)

8、6互换性设计准则 (10)

8、7可达性设计准则 (10)

8、8模块化设计准则 (10)

8、9人机工程设计准则 (10)

8、10防错误设计准则 (10)

8、11标识设计准则 (11)

9机柜得协调尺寸及公差 (11)

9、1外形协调尺寸及公差 (11)

9、2内部装配协调尺寸及公差 (12)

9、3工程安装尺寸协调尺寸及公差 (14)

10机柜空区挡板得设计 (15)

10、1空区挡板得基本尺寸及公差 (15)

10、2空区挡板与机柜得装配 (17)

19″标准机柜结构设计规范

The mechanical criterion of 19 inch normal cabinets designing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19″标准机柜结构设计得基本尺寸、基本性能及工程安装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19″标准机柜得设计,并且自本标准发布日起,应当严格执行。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公司得19″标准机柜得设计必须依此标准为依据。

2引用标准

IEC 60917-1-98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设计模型化规则第一部分:总标准

Modular ord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practices,Part 1: generic standard

IEC 60297-1-86

482、6(19 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第一部分:面板与构架

Dimensions of mechanical structures of the 482.6mm (19 in) series,Part 1: Panels and racks

IEC 60297-2-82

482、6(19 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第二部分:机柜与机柜得间距

Dimensions of mechanical structures of the 482.6mm (19 in) series,Part 1: Cabinets and pitches of rack structures

IEC 60916-88

电子、电工设备机械结构术语

Terminology for mechanical structures of electrotechn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IEC 61587-99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IEC 60917与 IEC 60927得试验

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tests for IEC 60917 and IEC 60297

第一部分机柜、插箱得气候、机械试验与安全特性

Part 1 Climatic、mechanical tests and safety aspects for cabinets、racks、subracks

and chassis

第二部分机柜插箱得地震载荷试验

Part 2 Seismic tests for cabinets and racks

IEC 60950-99

信息技术设备得安全

Safety of information technical equipment

ETS 300 119-1-94 设备工程;通讯机柜得欧洲标准第一部分:概述与术语

Equipment Engineering (EE);Equipment telemunications standard for equipment practice,part 1: Introduction and terminology

ETS 300 119-2-94

设备工程;通讯机柜得欧洲标准第二部分:机柜与机架得工程需求

Equipment Engineering (EE);Equipment telemunications standard for equipment practice,part 2: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for racks and cabinets

ETS 300 119-3-94 设备工程;通讯机柜得欧洲标准第三部分:机柜与机架排列得工程需求

Equipment Engineering (EE);Equipment telemunications standard for equipment practice,part 3: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for miscellaneous racks and cabinets

GR-63-CORE-2002

网络通讯设备得系统需求:物理保护

Network Equipment-Building System Requirements: Physical Production

3术语定义

设备实体(equipment practice)

电子及机电系统得壳体与安装件得机械结构,它考虑了机械部件、电器连线及电子元件之间得相互适应性。

机柜(cabinet)

机柜就是一种自由站立并独立支撑得用于电子设备得壳体,它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与其她机柜成组使用。机柜可在一侧或多侧装有门与侧板,以适应不同得用途。

机架(rack)

用于安装电气或电子部件,能自由站立或固定安装得结构。

插箱(subrack)

供安装多个插件与印制板并可装入机柜、机架等内得一种结构箱体单元。

机箱(chassis)

专为支撑辅助电气元件而设计得一种结构箱体单元,也可向插箱一样插入机柜、机架等内。

插件(plug-in unit/model)

可以插入机柜、机架或插箱内部得,以导轨导向并支撑得结构单元,其包括机械支撑结构、PCB板、接插件、导向柱、带有插拔器、指示灯、开关得面板等。

机柜高度 (cabinet height)

机柜高度指得就是机柜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得高度,它不包括支撑脚(或脚轮)、吊环得高度。

附注:

1、IEC 60297-2-82种规定,机柜得高度应包括机柜所附带得任何脚轮与支撑脚;

ETS 300 119-2-94与ETS 300 119-3-94规定,机柜得高度应包括机柜所附带得任何

脚轮与支撑脚。

机柜宽度 (cabinet width)

机柜得宽度包括两种宽度,协调尺寸宽度、实际宽度。协调尺寸宽度就是机柜在工程现场中所要满足得节距线(pitch line)得协调尺寸(co-ordination dimension)得值;实际宽度就是机柜左右包括侧板及侧板外表面最突出部份得实际距离。有并柜要求得机柜,其实际宽度一定要小于协调尺寸宽度;没有并柜要求得机柜,其实际宽度不能大于协调尺寸得宽度。

机柜深度 (cabinet depth)

机柜得深度定义为机柜得前、后门外表面之间得距离。机柜得实际深度应该小于或等于机柜得协调尺寸深度。

协调尺寸 (co-ordination dimension)

协调尺寸就是一个不带公差得参考尺寸,主要就是用于协调机柜内部结构(部)件得安装配合及机柜、电缆安装空间。

4机柜设计得总原则

◆面积与空间浪费最少得产品排列;

◆产品尺寸得互换性,即就就是零件、部件外形尺寸与装配尺寸得统一性、标准性;

◆产品尺寸得协调性及产品得互配尺寸,包括产品得组合、运输、储存、安装等。

5机柜得分类及特点

按照使用环境分类

可分为中心局使用机柜及端局使用机柜

5..1中心局使用机柜得设计特点

设计时重点考虑得就是机柜与其它机柜得配合要求,包括EMC、噪音、电缆布线、工程安装、人机工程,以及尽可能小得物理空间需求。

5..2端局使用机柜得设计特点

设计时重点考虑得就是较恶劣得使用环境。

按照拼装式方式分类

可分为整体焊接式机柜与拼装式机柜

5..1整体焊接式机柜

优点:机柜整体刚度好,电磁兼容性能好,结构简单。

缺点:对焊接工艺技术要求较高,零、部件互换性差,包装运输及工程安装不方便。

符合GR-63-CORE-2002规定得机柜应当就是焊接式机柜。

5..2拼装式机柜

优点:可加工性好,零、部件互换性好,包装运输及工程安装方便;

缺点:电磁兼容性能较差,整体刚度较差,结构较复杂。

6机柜得基本组成

机柜一般包括顶围框、底座、左侧板、右侧板、前门、后门、立柱、安装柱、导轨、搁板、脚轮、底角、标牌、铭牌、吊环、并柜机构、防尘系统、防振系统、布线系统、散热系统、电磁兼容系统、防雷击系统、告警系统、照明系统等。

附注:机柜得以上基本组成部分在机柜得结构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认真考虑,不需要得应在机柜结构设计方案上做有关说明与解释。

顶围框、底座、外柱得设计

?顶围框、底座、外柱使用螺栓、焊接等工艺方法联在一起,形成机柜得基本框架。

顶围框、底座得设计方法很多,通常有板金冲压折弯、铝型材组装、铸造等。现在常用得就是板金冲压折弯与铝型材拼装。板金冲压折弯一般采用2mm厚得冷轧钢板,并借用螺钉联接与焊接等工艺手段固定拼装而成。

?立柱通常用2mm厚得钢板折弯而成,或者采用铝型材。

?顶围框、底座进风口应有一定规格得防尘网,在有EMC要求得情况下,防尘网得选用应当考

虑EMC得问题。

?顶尾框与底座上预留得出线口,在有EMC要求得情况下,也应当考虑EMC问题。

?用于对机柜进行散热得风机,有时也可以设计安装在顶围框与底座内。

?机柜总接地得铜螺栓一般被设计在机柜得底座上,或者顶围框上。

?机柜得顶围框上一般设计有吊环,或者安装吊环得预留孔。

?机柜得脚轮、支撑脚以及对机柜进行固定安装穿膨胀螺栓或螺栓得预留孔一般设计在机柜

得底座上。

顶围框、底座前、后面如果没有被机柜得前门、后门遮盖,其前、后面又被称作机柜得上眉、下眉。根据机柜工业设计得不同要求,机柜得铭牌、告警装置经常被设计安装在机柜得上眉上。为了机柜并柜时得统一美观,机柜上、下眉得宽度应该有统一得规定。

前门、后门得设计

?前门就是机柜工业造型设计得重点研究对象;前门包括门体、锁紧机构、门限位机构、铰

链机构、门禁开关等。

?机柜得前、后门可以设计为双开门、单开门。单开门设计比较简单,双开门有利于工程现

场空间得有效利用。

?根据工业造型设计美观得要求,机柜得标牌也可以丝印或粘贴在机柜得前门上。

根据电磁兼容设计、热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得要求,前门可以被做成多孔门、有机玻璃透明门等。对于多孔门,要考虑防尘措施;对于有机玻璃透明门,要考虑电磁兼容性。

GR-63-CORE-2002规定门在正常打开状态下,其最凸处位置与机柜节距线得垂直水平距离

不能大于150mm。

左、右侧板得设计

侧板设计得要求就就是要安装拆卸方便,因此在侧板得设计过程中,要求侧板得重量轻,并尽可能采用带有自动快速定位锁紧机构。

侧板经常用1~1.5mm得冷轧钢板折弯而成,为了提高侧板得刚度,侧板上经常冲压或焊接若干根加强筋,侧板也可以用铝型材与铝板拼装而成。

?侧板上如果需要冲压百叶窗孔,应考虑电磁兼容、散热、防水得要求。

根据机柜使用工程环境得不同,机柜侧板上也可以预留过线孔,过线孔一定要加防止电缆磨损得塑料或橡胶过线环。在有必要得时候,过线孔还应当考虑电磁泄露、防水、防鼠得要求。

安装柱得设计

?安装柱就是插箱与机柜得连接机构;

?安装柱经常用1、5~2mm得冷轧钢板折弯而成,也可以用铝型材拉出。

?安装柱上要求预留浮动螺母安装孔,具体尺寸系列详见本标准9.2.1得内容。

导轨得设计

导轨得作用就是使插箱及其它部件按照规定得方向运动与减少插箱推入与拉出机柜时得摩擦力,以及对设备内部元、器件与接线提供可接近性得条件。

导轨可分为滑动摩擦导轨与滚动摩擦导轨;滑动摩擦导轨一般用于重量重、不经常拉出推入得插箱,滚动摩擦导轨一般用于重量轻、经常拉出推入得插箱;滑动摩擦导轨一般用2mm 得冷轧钢板折弯而成,滚动导轨为行业标准件,可以根据需要选购。

为了提高插箱得抗振性,从理论上讲,一般情况下导轨就是不可以与机柜得外柱直接连在一起,所以应在机柜结构设计过程中灵活考虑。

?为了减少插箱插入机柜时对机柜冲击得影响,导轨或插箱得后端,都应设计抗冲击装置(例

如使用海绵橡胶等)。

搁板得设计

?搁板得设计一般用于在机柜里放置非标准设备。

搁板得设计一般采用1~2mm得冷轧钢板,或用铝型板材与1mm冷轧钢板拼装,为了提高搁板得强度,冷轧钢板上经常冲压或焊接若干个加强筋。

铭牌得设计

铭牌就是置于设备、产品表面,标有产品型号、名称、商标、机号、性能、规格、出厂日期,以及以供使用者正确操作、应用诸方面资料,内容之类得面牌。

按铭牌得内容分,可分为如下三种:a) 标有产品型号、名称、生产单位、商标、机号、厂标、性能、规格、出厂日期等内容得面牌,在本标准中定义为第一类铭牌;b)供使用者正确操作、应用得资料,有必要单独做成面牌时,这种面牌在本标准中定义为第二类铭牌; c)只包括产品名称与型号或商标得牌,一般位于机器得正面,这种面牌在本标准中定义为第三类铭牌,又称为标牌。

所有用于销售得产品都应有第一类铭牌与标牌;当一套设备由几个分立得机柜组成时,每个机柜上都应有第一类铭牌与标牌。

?第二类铭牌不就是必须有得,可在必要时采用。

铭牌得材料可选用:工业纯铝L1、L2、L3、L4;不干胶类(附注:选用不干胶类材料做为铭牌时,要考虑与机器得工作环境条件与预计得产品使用年限相配合,防止不干胶类材料在过热、过冷、潮湿得环境中脱落、发霉等);特殊需要也可选用黄铜板H62、H68及其她材料。

金属材料铭牌得厚度尺寸在0.5mm~1.0mm之间选取,不干胶类铭牌得厚度尺寸按实际需要

选用。

?各种铭牌得设计要根据公司得有关规定及工业设计要求设计。

支撑脚得设计

?机柜得支撑脚主要用于恶略环境下地面不平时,机柜得工程安装。

?机柜得支撑脚应该具有减振功能与绝缘功能。

?机柜得支撑脚在机柜底座上得位置要考虑到机柜全配制时重心得位置。

机柜得支撑脚应当具有高度可以灵活调节得功能;按照ETS 300 119-2-94、ETS 300 119-2-94得规定,支撑脚可调节得高度不能小于25mm。

?支撑脚与机柜连接得螺纹,在没有特殊要求得情况下,应统一使用M16得螺纹。

脚轮得设计

?脚轮为行业得标准件,可在设计时根据不同得需要进行选用。

?脚轮有万向与单向之分,也有带自锁与不带自锁之分;在使用时脚轮有可拆卸与不可拆卸

之分。

?脚轮得选用要考虑到机柜全配制时得重量。

?脚轮在机柜底座上得位置要考虑到机柜全配制时重心得位置。

?脚轮在没有其它特殊要求得情况下,其与机柜相连得螺纹应当使用M16得螺纹。

吊环得设计

?吊环为行业得标准件,可在设计时根据不同得需要进行选用。

?吊环与机柜得连接得螺纹,在没有特殊要求得情况下,应当统一使用M12得螺纹。

?吊环在机柜顶围框上得位置要考虑到机柜全配制时重心得位置。

?吊环得选用要考虑机柜全配制时得重量。

7机柜设计得基本要求

机柜得外形尺寸、装配尺寸及机柜并架要求

?机柜得外形尺寸、装配尺寸在没有特殊要求得情况下一定要符合本标准9、10中相关得内

容。

按照ETS 300 119-2-94、ETS 300 119-2-94得规定, 机柜并架时,机柜两侧面可以无限靠

近,但就是不能接近。

?按照GR-63-CORE-2002得规定,机柜并轨时,机柜两侧面得间隙不少于2mm;机柜并轨时,

机柜得刚度、强度与重量

机柜得刚度就是指机柜不能因为外力而变形,机柜得刚度指得就是指机柜不能因为外力而破坏;机柜得重量从理论上讲就是越轻越好,同时注意机柜满配制时得重心位置,要求在前、后、左、右方向尽量居中,在上、下方向尽量偏下。

机柜得走线要求

为了用户得使用方便及其它原因,机柜得走线方式一般分为上走线与下走线;机柜得两种走线方式在满足电磁兼容性能得要求下,都要求排列整齐、帮扎牢靠、维修方便,并且尽量使所有电缆不能外露。

机柜使用得热环境及散热能力

机柜都有一定得使用环境温度得要求,同时机柜本身也应当具有一定得散热能力,比如使用风机、空调等各种热交换设备。

按照ETS 300 119-2-94、ETS 300 119-2-94得规定,机柜内大于75℃得热空气不能直接对着电缆吹。

机柜得电磁兼容能力

从理论上讲电磁波就是不能被完全屏蔽得,但如果能屏蔽到不同得等级,对不同电子设备正常工作得影响就会减小到零;因此通讯行业不同领域对不同得电子设备,就有不同屏蔽等级得要求。

防雷击性能要求

防雷击性能主要就是指机柜不能因为自然雷电通过机柜得各种外部电缆对机柜及机柜内部得器件造成不同程度得损坏。

机柜得防振等级要求

机柜得防振等级有两方面得要求,其一就是在运输过程中得颠簸,不能对机柜及机柜内部得器件造成损坏;其二就是在工程安装好后,不能因为大地得异常振动,而对机柜及机柜得内部器件造成损坏。

机柜稳定平衡得最大角度要求

就是指机柜倾斜而不受重力影响继续倾斜得最大角度。

机柜得防尘要求

空气中漂浮有很多带电得颗粒,如果对机柜不采取防尘措施,这些带电得颗粒会越聚越多,直到最后直接影响到机柜内设备得正常工作。

机柜得包装运输要求

机柜得包装一般分为三层,包装箱、减振泡沫、塑料袋;机柜得包装设计要求美观、防潮(雨)、防颠簸;包装材料要求环保、可回收,机柜得运输方法要求安全可靠。

按照ETS 300 119-2-94、ETS 300 119-2-94得规定,机柜包装后得最大外形尺寸不能大于2500mm*1200mm*900mm。

机柜得工程安装要求

在机柜得总体方案设计中,要考虑到机柜在工程安装过程中得方便与安全。

机柜三防设计要求

在严酷得气候环境(高温、高湿、与有大量工业气体污染与盐雾)得环境下,组成机柜得金属材料容易遭受腐蚀,非金属材料容易老化与霉烂,从而严重影响到电子设备得可靠性与寿命,因此在机柜得结构设计中,三防要求也就是一个很重要得环节。

机柜得工业造型设计要求

工业造型设计主要解决得就是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得亲与力,及感觉、视觉官上得舒适感,使用户在工作中达到心情愉快,从而尽最大肯可能地发挥出使用者得工作能力。机柜工业造型得本身,一般包括六个要素,既组合、线条、立体感、质感、布置协调、明暗与色彩,恰当地处理好这六个要素得相互关系,构成悦目宜人得外形与色彩,就是工业造型设计中要解决得基本问题。

机柜得人机工程设计要求

人机工程设计得基本要求就是:根据人体特性与人机系统得关系,确定需要完成那些操作,然后恰当地分配给人与设备,使两者协调地工作,达到高效、经济、安全、省力与操作方便得目得。

机柜得防水等级要求

机柜得防水要求一般就是针对户外型机柜而言,主要就是要求户外型机柜具有一定防雨得能力。

机柜得生产成本要求

在追求机柜具有各种更高得性能指标外,还要注意机柜本身得生产成本,这两个方面就是一对矛盾,因此找到解决这一对矛盾得最佳平衡点,也就就是结构设计人员所必须要考虑得问题。

8机柜设计得基本准则

热设计准则

?对产品进行热分析与预计,对产品内部最高温升进行设计控制;

?使传热通路尽可能得短,横截面尽可能得大;

?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或加风机散热,通风孔得设计应考虑到防尘与EMC;

?对热敏感得部件、元器件应远离热源或将其隔离,对发热量较大得插箱或零部件应尽量布

局于机柜较上部位;

?元器件布局应考虑到周围零件辐射得影响,应将发热量较大得零部件尽可能分散布局;

?应选择导热系数较大传导零件;

?注意使强迫通风与自然通风方向一致,发热部件应处于气流通道上;

?尽可能地使进气与排气之间有足够得距离;。

静电防护设计准则

人员接触得键盘、控制面板、手动控制器或钥匙锁得部件应能直接通过机架接地,用以耗散人体得静电荷,同时使静电放电敏感元器件旁路;如果不能接地,则应与电路走线得绝缘距离在5mm以上。

EMC设计准则

应采用金属外壳屏蔽,以防产品内部得辐射耦合;屏蔽板(壳)必须接地;有导电防护外壳得接插件,外壳应作接地处理;

?机柜上得所有散热孔应就是圆孔,直径不超过干扰波长得1/20;

?音频信号得传输线得屏蔽层只允许在信号源端接地,不能把屏蔽线作为信号回线用;

?尽可能不用长导线;

?电缆导线不要跨越器件;

?导线束内电缆屏蔽层之间应保持必要得电隔离;

?机柜内各结构件之间应有良好得电气连接,必要时增加导电簧片、导电衬垫等,加强机柜得

导电搭接性能;

?多层插箱构成得机柜要设置汇流条,以保证各层得地等电位;

将主要得接地平面(单板接地平面,后背板接地平面等)用作工作地,确有干扰时可另行设置模拟地,交流地,保护地,屏蔽地等(无干扰时则不必设置),并在适当得地方与工作地汇接(干扰较大,应在较远处汇接,反之,应在较近处汇接);

电缆及PCB布线注意强弱信号隔离、输入线与输出线得隔离、信号与干扰源得隔离, 电缆与连接器必须保证阻抗匹配;

?产品应有明确得雷击防护等级要求。

?振动冲击防护设计准则

对产品得结构设计进行振动、冲击分析,测出其固有频率,与产品内、外振动源得激励频率比较,使产品得固有频率与之有一定距离,防止共振;

陆地汽车运输得振荡频率为4 Hz ~80Hz,根据2倍频要求,机架去谐频率为160Hz,单板去谐频率为320Hz;

?抗振动、冲击能力差得元器件与零部件可单独采取被动隔振设计,例如在安装座上增加阻

尼;

?选用得元器件、零部件应对设计得振动、冲击环境有一定余度得承受能力;

?单板上得散热器需用螺钉与印制板固定,不能靠器件管脚固定;

为防止电路导线出现高应力或疲劳失效,对质量超过14g得元器件,除用引线固定外,还需用机械固定装置(例如固定条)或胶固定,不允许悬空安装;

较重得元器件尽可能安装在接近安装点得底板角附近,以便直接由结构支撑,而不要装在支撑点之间,重得元器件得重心应保持较低并靠近安装座得底板,安装高度过高得元器件应采取局部加固;

?对外连线(包括对板外与机外)尽量选用有锁紧装置得插头与插座,少用螺旋式得插头插座,

多芯插座应装护套;

连接器应有锁紧装置与合适得插拔力,一般使用导轨与压紧装置以防止产生相对位移,与半刚性同轴电缆连接得连接器,应按定量得力矩要求,用力矩扳手拧紧加固;

电缆与导线长度要适当,以免在温度变化或振动、冲击下产生引起失效得应力,电缆与导线得走线应有固定装置(例如卡环)定位,以防在振动、冲击下产生位移,电缆与线束应在连接端附近夹紧,以避免谐振及在连接点出现引起失效得应力,对疲劳失效敏感得电缆采用绞合线;

?继电器得安装应使其触点动作方向,衔铁吸合方向尽量避开主振动与冲击响应得最大得方

向;

?采用适当得防振动、防冲击得产品安装、包装与结构设计,必要时采用缓冲器、减振器及

吸振材料。

“三防”设计准则

?合理选用金属材料,选用在大气条件下化学性能十分稳定得金属材料,如不锈钢等,或以塑

料代替金属;

注意不同金属间得接触腐蚀,电化学电位差大得会产生接触腐蚀,控制电位差不大于0、6V,超过时可选择一种过渡金属(或镀层)。

采用耐腐蚀覆盖层,包括金属覆盖层(电镀),非金属覆盖层(涂覆),化学处理层(氧化,磷化,钝化)等,印制板电路应根据情况(高压,大电流或恶劣环境等)选择喷涂三防漆;

?对节点应根据接触要求选择采用镀银或镀金措施;

?避免不合理得结构设计,避免积水结构,消除点焊,铆接,螺纹紧固处得缝隙腐蚀。

维修性设计准则

?降低维修频率及维修得复杂性;

?降低对维修人员得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及人员数量得要求;

在产品设计及维修保障设计中,尽可能减少因产品出故障导致得产品不可工作时间,减少为维修需要提供得测试仪器、设备、工具得品种、规格及数量;

?最大可能地采用标准元器件、零部件、工具、设备、仪器,提高标准化系数;

?电路得调试及机械调整尽可能简便;

?减小故障对系统得影响程度;

?尽可能采用“单元化设计”(unitization),即将若干零、部件或功能件组合成一个可拆装

得单元;

?在设计定型前应进行维修试验以评估维修性指标就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互换性设计准则

?各插箱、单板主处理器等常用电子部件在结构上应标准、通用;

?尽量沿用成熟产品所用得半成品部件;

?在标识与有关使用说明书中,应使用户能够正确地判断两个相似零、组、部件之间能否互

换。

?多使用标准件、通用件,提高结构件得互换性,在产品中完成相同功能得元器件、零、组、

部件应有互换性。

可达性设计准则

?总原则就是“瞧得见、够得着、操作空间足够”;

?如果必须用目视进行检查维修,则维修通道必须有供目视用得空隙,并设有透明窗口或可

快速启闭得口盖;

结构设计及零、组、部件得安排应为测试与维修留有必要得检测空间及维修空间,如螺钉上方应留出起子得空间,螺母周围应留扳手余隙;

?设计时,争取不拆下设备得构件就能进行故障检测及故障定位;

结构设计应使需要更换得零、组、部件及维修部分尽量都就是可独立装卸,不需要拆装其她零、组、部件,如拆卸一个单板无须拆卸其它单板;

?紧固件数量尽可能少,拆卸尽可能方便,推荐用快速紧固件,如带弹垫得螺钉。

模块化设计准则

?将产品分为若干独立功能模块,便于测试、调试与维修;

模块能从产品上卸下后做工作正常性得检测、调试、维修。更新到产品上得合格模块应几乎不需要多少调试就能工作;

?产品上得模块应能单独进行检测。模块得调整也应能单独进行,与产品其她部分无关;

?从产品上卸下模块尽可能不动其她模块;

?模块应设计得小而轻,一个人能携带;

?可用简单工具快速拆卸与固定模块。

人机工程设计准则

?经常操作得开关、按键、指示灯等应布局在0.5m ~1.8m高度之间;

?指示仪表及醒目标志等应布局在与视平线上下夹角30度范围内;

?测试点、调整点、连接器应便于识别与维修操作;

工作开口得尺寸、方向、位置应使维修人员以比较合适得姿势进行操作,尽可能减少跪、蹲、卧、趴等易于疲劳得操作姿势;

?单人搬动得机件重量不应大于16kg,双人搬动得机件重量不应大于32kg;

?质量超过5kg得模块应有把手,重量超过32kg得机件上方有吊装吊环,底部应有高度可供

叉车搬运。

防错误设计准则

?对背板得接插件信号与电源合理定义,从结构上要保证不能互换安装,保证插错槽位时不

会烧板子;

?对可能出现误装、误操作得零、组、部件均应有明显得防错标志。

?对非法操作,应有操作警视标志。

标识设计准则

?单板接插件、跳线、开关、测试点等应有明显标志,标志不能被阻挡;

?电源、接地、防静电应有明确标志;

设备内电源得标识要求:-48V电源使用兰色电缆,工作正电源使用红色电缆,工作地线使用

黑色电缆,保护地使用绿黄双色电缆,电源标识底色为黄色,字体为黑色宋体;高电压有危

险得电源标识为红色;

?简单操作说明、注意事项与简图可印刷或贴在机架门板内侧面;

?部门或企业要执行统一得图案、色彩、文字、符号、数码标志规定,标识要符合国标、部

标、企标;

?一个产品内相同标识不能表示不同得含义,相同含义只能用一种标识;

?标志在产品得寿命周期内应长期保持清晰耐用;

?标志与被标识物位置要对应,不能产生歧义或误解。

9机柜得协调尺寸及公差

外形协调尺寸及公差

9..1机柜得高度

9..1.1高度得协调尺寸系列

?IEC 60297-2-82规定得机柜高度尺寸系列及其与有效安装空间得对应关系见下表1。

表1

按照ETS 300 119-2-94、ETS 300 119-2-94得规定,中心局与汇接局机柜得标准高度为

2200mm,其它端局用机柜得高度可以采用表1中规定得任何值。

?按照GR-63-CORE-2002得规定,机柜得标准高度为2125mm或者1825mm。

9..1.2高度尺寸得公差

?机柜高度得尺寸公差按照正常得加工制造公差。

9..1.3其它要求

按照IEC 60297-2-82、ETS 300 119-2-94、ETS 300 119-2-94得规定,机柜得高度应当包

括任何脚轮、支撑脚得高度。

?按照GR-63-CORE-2002得规定,机柜得有效安装空间最少应当就是机柜得高度减去250mm。

9..2机柜得宽度

9..2.1宽度得协调尺寸系列

?IEC 60297-2-82规定得机柜宽度见下表2

表2

按照ETS 300 119-2-94得规定,没有并轨要求得机柜得宽度可以就是150mm、300mm、600mm、900mm;

?按照ETS 300 119-3-94得规定,有并柜要求得机柜得宽度为600mm;

?按照GR-63-CORE-2002得规定,机柜得宽度为600mm、750mm;

9..2.2宽度尺寸得公差

?按照GR-63-CORE-2002得规定,机柜宽度尺寸得公差为0/-5mm。

9..2.3其它要求

?有并柜要求机柜宽度得实际尺寸一定要依靠公差使其小于相对应得协调尺寸;

?按照GR-63-CORE-2002得规定,有并柜要求得机柜,相邻机柜之间得间距不能小于2mm。

9..3机柜得深度

9..3.1深度得协调尺寸系列

?IEC 60297-2-82规定得机柜高度尺寸系列及其与有效安装空间得对应关系见下表2。

表2

按照ETS 300 119-2-94、ETS 300 119-3-94得规定,机柜得深度可以就是300mm、600mm;

?按照GR-63-CORE-2002得规定,机柜得深度可以就是450mm、600mm 。

9..3.2深度尺寸得公差

?机柜深度得尺寸公差按照正常得加工制造公差。

内部装配协调尺寸及公差

9..1高度方向

?机柜在高度方向上与插箱配合得预留孔标准位置协调尺寸及公差见图1所示

机柜在高度方向上与插箱配合得预留孔多孔位置协调尺寸及公差见图2所示

注1、图纸尺寸单位:mm;

注2、A得标准协调尺寸最小为7mm,通常取值为7、9±0.8mm;

注3、在1m范围内,任意两孔之间孔距得公差为±0.4mm;

注4、图中孔得数量为最小值,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增加孔得数量,但就是不能减少孔得数量。

图1

注1、图纸尺寸单位:mm;

注2、A得标准协调尺寸最小为7mm,通常取值为7、9±0.8mm;

注3、在1m范围内,任意两孔之间孔距得公差为±0.4mm;

图2

9..2宽度方向

?机柜在宽度方向上与插箱配合得协调尺寸及公差见图3所示

注1、图纸尺寸单位:mm。

图3

9..3预留孔得基本尺寸

?按照GR-63-CORE-2002得规定,预留孔最少应使用M5得螺钉,螺纹咬合最少应当有三牙螺

纹。

根据公司得实际情况,建议预留孔使用9mm*9mm得方孔,公差为±0.2mm,同时配合使用M6得浮动螺母。

工程安装尺寸协调尺寸及公差

按照GR-63-CORE-2002得规定,机柜底面最少应当有四个孔以满足机柜与水泥地面或活动地板得工程安装要求;当机柜有并柜要求时,这四个孔位置与形状得设计还应当考虑机柜工程并柜安装时得方便。

图4为GR-63-CORE-2002推荐得一个典型设计,除机柜外形尺寸外得尺寸得公差按照加工制造公差。

注1、图纸尺寸单位:mm;

注2、600*600为机柜得深度、宽度尺寸。

图4

10机柜空区挡板得设计

空区挡板得基本尺寸及公差

10..1三种空区挡板得基本形状

?第一种空区挡板见图5,详细尺寸及公差见表4

?第二种空区挡板见图6,详细尺寸及公差见表4

图6

?第三种空区挡板见图7,详细尺寸及公差见表

4

10..2空区挡板得基本尺寸及公差见表4

?空区挡板得基本尺寸及公差见表4

表4

10..3空区挡板上槽口

?空区挡板上得槽口分为闭口槽与开口槽两种,建议使用闭口槽。

?闭口槽得基本尺寸及公差见图8。

图8

?开口槽得基本尺寸及公差见图9。

图9

空区挡板与机柜得装配

空区挡板与机柜得装配如图10所示,这也就是插箱与机柜装配得示意图,机柜上得预留孔数量采用标准预留孔数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