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BCO_ABS传感器与齿圈安装技术条件
- 格式:doc
- 大小:656.50 KB
- 文档页数:5
传感器的安装标准一、传感器安设标准1、回采工作面传感器安装位置:上隅角安装T0传感器;往外10米范围内安设T1传感器;在回风口10—15米处安设T2瓦斯、温度、CO传感器;当回采顺槽巷道大于1000米时,安装T中传感器。
2、开掘工作面的传感器安设位置:在风筒出口对帮距工作面迎头3-5米处,安设T1传感器,距回风口10—15米处安设T2传感器,当掘进到1000米时,安装T中传感器。
3、双巷掘进期间工作面、回风流安设甲烷传感器标准同开掘工作面的传感器安设标准相同,另外需在两工作面混合回风流中安设一台甲烷传感器。
4、开掘工作面开口5米时,可只在工作面安设T1传感器,但巷道推进到30米起必须安设T2传感器;采煤工作面推进到停采线附近,而采到T1、T2传感器相距不足50米时,可只安设T1传感器,但采掘工作面的断电功能必须贯穿整个生产过程,即从开始到结尾全过程具备断电功能。
5、采区回风巷安设甲烷、CO、风速传感器。
6、井下各机电硐室需安设温度传感器,报警值≥34℃。
7、甲烷、温度、CO传感器应垂直吊挂,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小于200mm。
风速传感器应设置在巷道前后10米无分支风流、无拐弯、无障碍、断面无变化、能准确计算风量的地点,其悬挂应采用硬连接方式固定,风速检测口应垂直于风流方向。
8、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应设置烟雾、一氧化碳传感器。
9、开关量传感器的设置:(1)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必须设置设备开停传感器。
(2)采区主要进回风巷道中的主要风门必须设置风门传感器。
当两道风门同时打开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3)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的风筒上应安设风筒传感器,风筒传感器须设置在距掘进面不超过20米处。
(4)必须通过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设置馈电传感器或在被控开关内取馈电状态接点信号的方式可靠监测被控开关的馈电状态。
二、职责划分1、开掘队组负责本队施工巷道范围内(从巷道开口位置到工作面之间)的设备看管、工作面50米范围内线缆的规范吊挂及其管理;信息中心负责工作面线缆延长、回风流传感器的规范吊挂和巷道内所有传感器的标校及故障处理。
回转窑传动大齿圈的安装方法和要求传动大齿圈是回转窑的核心部件,其安装质量的控制对窑正常运行有直接影响。
影响安装质量的因素中,除了大齿圈本身制造精度须达到要求外,控制齿圈的端面跳动、径向跳动及齿圈弹簧板的焊接变形尤为重要。
其安装施工步骤如下:1.大齿圈施工现场的吊运及摆放:A:大齿圈通常是以两半的形式发送到现场,由于齿轮外形尺寸较大,在现场摆放时应特别注意防止齿圈的变形、锈蚀、碰撞。
图1:半齿圈B:吊运时要注意吊装点的选择,做到多点起吊且受力均匀。
C:摆放场地要平整而结实,并用枕木等材料把大齿圈支撑放平。
应注意:大齿圈分两半平放时一定要使其端面一致地朝上或朝下,最好根据小齿轮的基准面决定齿圈哪个面朝上并做到大、小齿轮基准一致,这样既能防止变形,又便于后续检测等施工。
2.大齿圈的预组装:A:首先清洗大齿圈,将齿面、半圆齿轮结合面(哈夫面)、齿圈上与弹簧板连结孔等部位清洗干净,不得有油污、杂物;B:检查处理接合面、齿面上的毛刺及撞痕;图2:两半齿圈连接及定位铰制螺栓C:利用千斤顶、水准仪、平尺等工具拼装并调平大齿圈(哈夫面先装定位铰制螺栓,然后穿上其它螺栓并全部紧固好);D:①检查齿顶圆直径,齿圈不圆度是否在要求范围内(一般应≤0.5mm)。
如发现不圆度超差≥3mm,则要利用顶杠、倒链先对齿圈进行预变形校正处理。
②检查哈夫面,用0.04mm塞尺,四周塞进长度应≤100mm。
③检查齿形和哈夫处的错位情况,检查大齿圈哈夫接口处(左、右)齿节距与正常的节距偏差不得大于0.20mm。
3.组装弹簧板及支架:在吊装前,在地面应先把弹簧板、支架安装固定在齿圈上。
每半齿圈间隔安装3件(或2件,视窑筒体直径大小而定)支架。
用铁丝(8#铁丝)将弹簧板、支架与齿圈捆扎牢。
A:弹簧板的安装方向应满足当窑正常运转时,它只受拉力的要求;回转窑旋转方向图3:弹簧板受拉及6件调整支架现场安装分布B:弹簧板的铰孔螺栓在安装中要进行测量并选配,避免安装困难。
传感器怎样安装才能满足测试要求,误差最小?振动测量中,对于传感器的安装需要仔细考虑,不合理的安装可能会严重地影响测量结果。
为了保证测量的正确性,我将从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安装方向和附加质量等方面对传感器的安装加以说明。
1.安装位置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即测量位置,因此,安装位置的总原则:能反应出被测结构的振动特性,满足测试要求。
一般说来,振动测量分为以下几类:1.1幅值测量这时传感器安装位置应位于振动明显的关键位置,这些关键位置包括输入输出位置、轴承及轴承座位置、与人体接触位置等等。
比方测量旋转机械,测量位置应靠近轴承,更明确地,应尽量靠近轴承中心线上,如下图所示。
对于结构上的薄弱位置,此位置振动量级肯定大,但这不是我们关心的位置。
应避免将传感器安装在这样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1.2固有频率测量理论上讲使用一个传感器就可以测量到结构所有的固有频率,因为,固有频率是结构的全局特性。
但此时,测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避开关心的模态的节点位置(这跟模态参考点位置要求相同)。
比方测量桥梁的前几阶固有频率,我们知道桥梁的前几阶模态振型如下图所示。
跨中位置的振动幅值肯定大,但跨中是模态偶数阶的节点,因此,此时应避免将传感器安装在这个位置。
1.3传递率测量经常需要评价隔振装置的隔振效果,此时,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位于隔振装置的主被动侧,要尽量靠近隔振装置。
如下图所示。
1.4模态测试模态测试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可能分两类,一类是传感器用作模态参考点,另一类是用作普通测点。
对于模态参考点位置与固有频率测量的要求是相同的,但是对于普通测点而言,通常的作法是在结构上均匀布置即可,有些测点肯定会位于模态节点上。
1.5其他类型测量如要测量转速,则转速测量位置通常位于输入端。
应变测量位置应位于应力集中位置、螺栓安装位置、结构连接位置等。
2.安装方式传感器安装时,最好是直接将传感器固定在被测结构上,二者之间无其他安装工件,但有时这样的安装工件又是必不可少的。
挂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山东海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8月目录前言:挂车ABS综述----------------------------21、系统概述-----------------------------------72、挂车ABS的工作原理-------------------------93、系统安装-----------------------------------94、电路连接----------------------------------125、系统测试----------------------------------146、性能和故障的判定--------------------------147、ABS的诊断与维修--------------------------15附表:ABS故障闪码对照表------------------17挂车ABS综述▲ABS工作原理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是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以期获得最有效的制动效率和制动操纵稳定性,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和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害的一种机电一体化系统。
它由控制器(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调节器、轮速传感器三部分组成。
在应急制动时,司机脚踏板控制的制动压力过大时,轮速传感器及控制器可以探测到车轮有抱死的倾向,此时控制器控制作动系统减小制动压力。
当车轮轮速恢复并且地面摩擦力有减小趋势时,控制器又控制作动系统增加制动压力。
这样使车轮一直处于最佳的制动状态并有效地利用地面附着力,以得到最佳的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
▲该套系统全面满足欧洲ECE R13法规以及GB13594-2003的要求。
目前所生产的挂车ABS 系统,电子控制器及压力调节器是分离的,具有安装灵活、方便的特点。
现有6S/6M、6S/4M、4S/2M、4S/3M、4S/4M等配置(S传感器、M调节器亦即ABS电磁阀)。
2010年第24期(总第159期)NO.24.2010(CumulativetyNO.159)摘要:文章分析了ABS系统的基本原理,对ABS齿圈和传感器的安装应用与参数匹配作了一定分析,在此基础上对ABS 传感器的具体工作原理作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ABS齿圈;传感器;ABS系统;匹配设计中图分类号:U4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4-0015-02环保、安全、经济是当今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主流趋势。
在汽车普遍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作、生活工具的今天,汽车的安全性能优良与否不仅与车辆使用者的安全密切相关,也直接影响着其他交通工具使用者乃至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采用先进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免、纠正一些错误的、甚至危险的操作,或者克服原车辆系统中物理特性所决定的某些性能上的缺陷和减少事故数量和事故造成的损失。
其中,提高、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是提高车辆主动安全性能的最直接途径之一,而在这其中,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作用尤为突出。
随着ABS系统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正确使用该系统是汽车设计人员不可回避的问题。
而ABS系统的相关零部件在整车上的匹配设计对于整车厂的设计人员就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对ABS齿圈和传感器的匹配设计进行了总结,为整车厂的设计人员在齿圈和传感器设计时提供参考。
并对ABS轮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作了一定的研究。
1 ABS的基本原理ABS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在传统制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制动过程中,使其自动调节车轮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以取得最佳的制动效能的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
正常情况下,司机在紧急制动时通常会将制动踏板一踩到底,施加上全制动。
采用常规制动系统的车辆在全制动状态下,车轮通常会处于抱死状态,即车轮不再滚动,而是使其在路面上拖滑,这样会导致很多交通事故和危险状况的发生。
对于四轮车辆,如果前轮抱死,会使车辆失去转向控制能力;如果后轮抱死,会使车辆的制动稳定性变差,车辆会出现跑偏、侧滑、甩尾等危险驾驶情况。
ABS轮速传感器及其信号处理车轮防抱死制动系统简称ABS是基于汽车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特性而开发的高技术制动系统。
ABS由信号传感器、逻辑控制器和执行调节器组成。
其控制目标是:当汽车在应急制动时,使车轮能够获得最佳制动效率,同时又能实现车轮不被抱死、侧滑,使汽车在整个制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行驶稳定性和方向可操作性。
在ABS系统中,几乎都离不开对车轮转动角速度的测定,因为只要有了车轮转动角速度,其它参数(如车轮转动角和加速度)均可通过计算机计算获得。
ABS的工作原理就是在汽车制动过程中不断检测车轮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控制方法,通过电磁阀调节轮缸制动压力,以获得最高的纵向附着系数和较高的侧向附着系数,使车轮始终处于较好的制动状态。
因此精确检测车轮速度是ABS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
1 ABS轮速传感器及特性分析通常,用来检测车轮转速信号的传感器有磁电式、电涡流式和霍尔元件式。
由于磁电式轮速传感器工作可靠,几乎不受温度、灰尘等环境因素影响,所以在ABS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1.1 磁电式轮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磁电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原理。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当N匝线圈在均恒磁场内运动时,设穿过线圈的磁通为φ,则线圈内的感应电势ε与磁通变化率有如下关系:若线圈在恒定磁场中作直线运动并切割磁力线时,则线圈两端的感应电势ε为:式中,N为线圈匝数;B为磁感应强度;L为每匝线圈的平均长度:为线圈相对磁场运动的速度;θ为线圈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若线圈相对磁场作旋转运动并切割磁力线时,则线圈两端的感应电势ε为:式中,ω为旋转运动的相对角速度;A为每匝线圈的截面积;φ为线圈平面的法线方向与磁场方向间的夹角。
根据上述基本原理,磁电传感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变磁通式(变磁阻式)和恒定磁通式。
由于变磁通式磁电传感器结构简单、牢固、工作可靠、价格便宜,被广泛用于车辆上作为检测车轮转速的轮速传感器。
图1为变磁通式磁电传感器的结构原理。
【实操】16个步骤,16张图,看完还不会安装ABS,那就转⾏吧!(超详细讲解)在维修中学习维修,从维学院收获知识回复维学院,送你⼀个卡车资料平台,定期更新“ABS系统”已经说了很多了ABS已经成为了牵引车的标准配置,在⼤幅提⾼车辆安全性的同时,也⼀并降低了维修保养的成本。
很多挂车的ABS普及率没有牵引车那么⾼,这就导致⼀些⽤户需要⾃⼰安装挂车ABS,但挂车ABS的安装有⼀定的技术要求,如果安装不当会造成ABS制动效果不理想,造成安全隐患。
所以今天为⼤家详解⼀下挂车ABS系统的具体安装过程。
ABS线束很脆弱做好防护⾮常必要1、先把传感器线⽤直径6毫⽶的⽓管套住,做好线路的防护。
2、套好⽓管后耐磨性⼤幅提⾼,在挂车车轴恶劣的运⾏环境下这种保护很必要。
3、把加热后的传感器齿圈安装在轮毂凸台处,并⽤压缩空⽓清洁⼀下齿圈。
底座焊接要求⾼精度控制很重要4、因为焊接传感器底座需要精确的定位,所以需要把轮毂先安装到车轴上,⽐对好位置。
5、把传感器底座焊接到车轴上,注意要控制好精度。
6、焊接好传感器底座后需要把轮毂在拆下来。
传感器安装要求⾼凸出底座⾼度8毫⽶7、把传感器安装进⽀架,把传感器安装到底座上。
8、⽤游标卡尺测量传感器凸出⾼度。
9、测量传感器头部凸出底座的⾼度,并严格控制在8毫⽶。
10、把轮毂和刹车⿎组装好,并安装到车轴上。
11、轮毂往轴上安装时不要直接推到底,要留⼀定的量,⽤轴头螺母慢慢紧到位,防⽌齿圈撞击传感器造成损坏。
粗细影响性能管路内径⾮常重要12、组合阀固定在车架上,注意排⽓⼝必须竖直向下,组合阀1⼝⾄储⽓筒的管路内经最⼩12mm,组合阀2⼝⾄制动分室管路内经最⼩9mm。
13、挂车紧急继动阀建议使⽤优秀的泵阀,优点是制动的响应时间⽐其它的阀效果要好,最明显的效果是制动解除的快,可以说抬起脚刹车踏板,听到的是主车和挂车同时放⽓。
14、控制管路⽤直径10个的管⼦或8个的管⼦,挂车的制动响应时间要⽐⽤直径12的管⼦响应时间短。
发动机飞轮齿圈技术要求1一般要求汽车发动机用飞轮齿圈应按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下文要求。
2材料齿圈材料一般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包括但不局限于45钢、35钢、S45C、S50C、S48C。
热轧和锻制棒材应符合GB/T699的规定,冷拉钢应符合GB/T3078的规定。
3毛坯齿圈毛坯可用圆钢直接锻造、滚轧或者用型钢焊接而成,型钢焊接时焊接的强度应达到基体的95%以上,焊接部位不许有裂纹、气孔、杂质、灰斑以及其它未融合的缺陷,锻造或焊接后的毛坯必须通过正火消除其内应力。
4精度4.1内径尺寸公差等级应不低于IT10;孔的圆度公差,热压装飞轮的齿圈不大于孔径公差的5倍,焊接飞轮的齿圈不大于孔径公差的3倍。
4.2齿圈壁厚差应符合GB/T1184中10级规定。
4.3齿圈内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6.3。
4.4齿圈齿面(两齿侧和齿端倒角面,不包含齿顶和齿根)粗糙度不大于Ra6.3。
4.5齿圈齿轮精度应符合GB/T10095中11级的规定。
5热处理5.1齿圈毛坯正火处理后,硬度不低于HB170,金相组织为珠光体与铁素体1-5级。
5.2齿圈表面热处理硬度与组织要求:齿部采用表面淬火和低温回火处理,表面硬度不低于48HRC(检测齿部距齿顶1/2~2/3全齿高的部位),淬硬部位(检测齿部距齿顶2/3全齿高及以上区域)马氏体组织含量不低于95%,淬火后表面不应有裂纹及电击伤。
回火和淬火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6小时,如有超过则必须100%磁粉探伤。
5.3齿圈表面热处理硬化层深要求:齿根部硬化层需沿齿廓连续不间隔,见下图。
硬化层深度应不低于0.5mm(HV375)。
硬化层深度要求示意图6力学性能对某一颗齿施加0-4KN的冲击载荷并冲击10万次,试验完成后齿圈检测无裂纹。
7特殊尺寸齿圈出厂前应对公法线平均长度WK进行检测。
8外观齿圈焊接部位的焊渣应去除,不可以出现凸起。
表面不允许有锈斑、氧化皮和其它异物;不允许有磕碰伤、毛刺、划伤或者其它影响齿圈使用功能的其它损伤。
abs传感器原理绪论: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传感器是汽车上的一种重要传感器,它的主要作用是监测车轮的转速和制动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实现防抱死制动功能。
一、ABS传感器的分类ABS传感器根据其作用位置可分为车轮速传感器和制动液压传感器两种类型。
1. 车轮速传感器(Wheel Speed Sensor,简称WSS):该传感器安装在车辆的每个车轮处,通过检测车轮的转速来判断车辆是否发生轮胎抱死现象,并向控制器提供准确的转速信号。
2. 制动液压传感器:该传感器安装在制动系统中,通过检测制动液压的压力变化来判断制动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二、车轮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车轮速传感器一般采用磁电传感器的原理。
1. 磁电效应:车轮速传感器的主体是由磁性材料制成的感应齿轮,通过安装在齿轮附近的磁性传感器将齿轮旋转时的磁场变化转化为电信号。
2. 原理解析:当车轮转动时,感应齿轮也会跟随转动。
由于感应齿轮是磁性的,它会在旋转过程中改变磁场的分布,从而引起磁性传感器所处位置的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将被磁性传感器感应到,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
3. 信号处理:传感器收集到的电信号会经过处理电路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然后传送给ABS控制器。
ABS控制器会根据不同车轮的转速差异,判断是否需要对制动系统进行调节。
三、制动液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制动液压传感器主要采用电阻传感器的原理。
1. 电阻改变:制动液压传感器通常是由一条嵌在橡胶管路内的电阻丝组成。
制动液压压力的变化会导致电阻丝的长度和电阻值发生变化。
2. 原理解析:当制动系统工作时,制动液压压力会通过橡胶管路传递到传感器内部。
传感器内的电阻丝会随着压力的变化而发生形变,从而改变电阻的大小。
3. 电阻变化:传感器中的电阻值会随着制动液压压力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大小和速度将被传感器所连接的电子控制单元感知。
4. 信号传递:电子控制单元将从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根据制动液压压力的变化来实现对制动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 ABS简介ABS是 Anti_lock Braking System 的缩写,是在制动期间控制和监视车辆速度的电子系统。
它通过常规制动系统起作用,可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
ABS失效时,常规制动系统仍然起作用。
优点:在紧急制动时保持了车辆方向的可操纵性;缩短和优化了制动距离。
在低附着路面上,制动距离缩短10%以上;在正常路面上,保持了最优的路面附着系数利用率-即最佳的制动距离。
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同时减轻了司机精神负担及轮胎磨损和维修费用等。
系统部件ABS组成部件:ECU;4~6个电磁阀;4~6个齿圈;4~6个传感器;驾驶室线束、底盘线束;ABS指示灯、 ASR灯;挂车ABS指示灯;开关、ASR开关;差动阀;双通单向阀;ISO7638电源线;电源螺旋线等。
● ABS控制原理卡车 ABS/ASRABS控制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在车轮接近抱死的情况下,相应车轮的制动压力将被释放并在要求或测得车轮重新加速期间保持恒定,在重新加速之后逐步增加制动压力。
ABS齿圈ABS齿圈能够随车轮转动切割传感器磁场,由铁磁性材料组成,表面采用镀锌或镀铬,齿数一般有80齿、100齿或120齿。
齿圈安装:将齿圈装入在轮毂上加工的平台,采用H8/s7过盈配合,轴向综合公差<0.2mm。
装配方式有加热装配和压力装配两种方式。
加热装配的方法是加热至2000°C,保温10分钟左右装入;压力装配即用工具沿齿圈周边用力装入。
ABS 传感器ABS传感器的作用是车轮转动时与齿圈相对运动产生交流电信号。
其阻值在1100欧姆和1250欧姆之间,与环境温度有关。
感应电压约110mV,与齿圈的间隙为0.7mm时的工作频率为100HZ,工作电压与传感器和齿圈之间的间隙成反比,与齿圈直径成正比,与轮速成正比。
齿圈与传感器的安装图安装方法:后桥,要将传感器装入夹持体;前桥装入夹持体或转向臂上的孔。
安装时先将衬套装入夹持体,然后传感器涂上润滑脂,装入衬套,要将传感器用力推到接触齿圈。
宇通客车气压A B S原理及检测故障码含义1、概述? ? 宇通客车气压ABS系统由齿圈、车速传感器、电磁阀、电控单元(ECU)和ABS警告灯等组成’如图1所示1-车速传感器;2-齿圈;3-ECU;4-电磁阀图1 宇通客车气压ABS系统? ???在实施制动时,如果车轮由于制动力过大,使得车轮趋于抱死时,车速传感器1输出的交流ECU就输出2、ABS2.1? ? 当齿圈损坏2.2??(1)(2)感器间隙以及齿圈是否偏摆,可以测量车轮转动一圈的最大电压和最0、电压值并储存起来(在不断开ECU的情况下)。
如果电压超出一定范围,说明车速传感器间隙超差或齿有尘土,或齿固有问题。
如果电压商低相差较大,ECU将储存不同的数值,并碚存在故障记忆中。
车速传感器固定在车桥E与安装在车轮上并与车轮一起运动的齿圈相对运动,产生频率与车轮成比例的信号。
(3)对车速传感器的感应电压进行测试:①用手转动轮子达3Or/mlm②用:万用表测量车速传感器两极之间的电压;③在轮速大于3Or/mlv一目,至速传感器电压!必须>02v,否则ABS不工作,ABS灯会亮。
(4)在传感器的输出端测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如果间隙为07mn1.输出信号频塞为10OHz,则输出电压为l10mV;传感器的电阻在1100~1125Ω之间,否则传感器有故障。
2.3ABS电磁阀(1)控制时,ECU周期(2!这? ?? ? 14~¨n。
2.4(1)ECU? ? ②故障现象:烧保险;无电磁阔自枪声;无闪码。
? ? ③处理万式:试将无闪码的ECU拽到其他车上试验;在排除电压高的可能性之前严禁将好的Ecu拽到故障车上。
? ? ④Ecu必须装在驾驶室内远离热源、水溅不到的地方。
? ? ⑤Eeu进水故障现象:闪码7-3,旦无法彻底格式化掉;部丹会造成ECU损坏;Ecu的括脚腐蚀断等。
Ecu进水只能耍给原厂处理。
图3电控单元ECU(2)ECU接口及定义见图4~52.ABS3、ABS3.1打开点火开关ABS灯瞬时亮(约3s)然后熄灭!说明ABS系统正常。
可能有很多用户都不知道齿式联轴器是怎样安装的,安装时应注意哪些等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下面的文字能够帮助大家。
齿式联轴器安装前需注意的事项:1.安装前应首先检查原动机和工作机两轴是否同心,两轴表面是否有包装纸和碰伤,鼓形齿式联轴器两个半联轴节内孔是否有杂物,内孔棱边是否有碰伤、如有应将轴、半联轴节清理干净,碰伤用细锉处理好。
然后检查两个半联轴节的内孔直径和长度是否同原动机、工作机的直径和轴伸长度尺寸相符。
一般选型时,让原动机和工作机端半联轴节长度小于其轴伸长度10—30mm为好。
2.为了便于安装,好是将两个半联轴节放在120--150的保温箱或油槽中进行预热,使内孔尺寸涨大很容易装上。
齿式联轴器的五大特点:1、承载能力强。
在相同的内齿套外径和联轴器最大外径下,鼓形齿式联轴器的承载能力平均比直齿式联轴器提高15~20%;2、角位移补偿量大。
当径向位移等于零时,直齿式联轴器的许用角位移为1º;,而鼓形齿式联轴器的许用角位移为1º;30'',提高50%,在相同的模数、齿数、齿宽下,鼓形齿比直齿允许的角位移大;3、鼓形齿面使内、外齿的接触条件得到改善,避免了在角位移条件下直齿齿端棱边挤压,应力集中的弊端,同时改善了齿面摩擦、磨损状况,降低了噪声,维修周期长;4、外齿套齿端呈喇叭形状,使内、外齿装拆十分方便。
5、传动效率高达99.7%。
基于经上特点,国内外已普遍以鼓形齿替代直齿式联轴器。
海鹏生产的鼓形齿式联轴器品种规格齐全,并符合相应的标准。
鼓形齿式联轴器,其刚性大,有挠性,无弹性,故不适宜用于要求减振、缓冲及二轴对中要求严格的机械。
扩展资料:检修方法:齿式联轴器的品种有上百种之多,但基本形式就是两种:1、内齿和外齿结合式;2、端面齿结合式。
其他形式都是在这两种基础上的变形。
内齿外齿结合式的齿式离合器传递扭矩比较大,设计时考虑到用户的不同需求,有意设计成在齿两边的轴端的长度不一致,以便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安装方向。
第1篇一、目的为确保传感器安装质量,提高传感器使用寿命,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各类传感器的安装。
三、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 检查传感器及其附件是否齐全、完好,如有损坏或缺失,应及时更换。
2. 根据传感器技术参数和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
3. 确保安装位置周围环境符合传感器使用要求,如温度、湿度、振动等。
4. 准备必要的安装工具和辅助材料。
四、安装步骤1. 清理安装位置,确保无杂物、油污等。
2. 根据传感器类型,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式。
如:螺纹连接、焊接、粘接等。
3. 将传感器安装到预定的位置,确保传感器与安装面垂直。
4. 调整传感器,使其与测量对象对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5. 安装传感器附件,如:电缆、接线盒、支架等。
6. 连接传感器与测量设备,确保连接牢固、接触良好。
7. 对传感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五、注意事项1. 安装过程中,注意保护传感器及其附件,避免碰撞、划伤等。
2. 安装传感器时,不得使用蛮力,以免损坏传感器。
3. 传感器安装后,不得随意拆卸、调整。
4. 传感器安装完成后,应对其进行测试,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5. 定期检查传感器及其附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记录与验收1. 安装完成后,填写传感器安装记录表,记录传感器型号、安装位置、安装时间等信息。
2. 安装记录表由项目负责人审核签字后存档。
3. 项目验收时,应检查传感器安装记录表,确认安装质量。
七、附则1. 本规程由技术部负责解释。
2.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注:本规程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根据传感器类型、现场实际情况及厂家要求进行调整。
第2篇一、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涉及传感器安装的工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工业自动化、建筑监测、环境监测、医疗设备等领域。
传感器安装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程,确保安装过程的安全、高效和准确。
二、安装前的准备1. 了解传感器技术参数:熟悉传感器的类型、规格、性能指标、安装要求等,确保所选传感器符合项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