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披露影响的研究

_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披露影响的研究

_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披露影响的研究
_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披露影响的研究

企业研发费用财务管理规定

企业研发费用财务管理规定 一、建立研发费用背景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行业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研发费用的研究是一个重点。我国在认定高科技企业的时候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投入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了高科技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占销售额的比例;提高了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经费占当年总销售额的比重,与一般的企业相比,高新技术技企业的技术性更强,更注重知识的价值,拥有大批优秀的研发人才,且对他们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为了不断地获取更大的创新,他们在研究开发活动上也注入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本,这些人力资本的价值往往比研发设备的价值大得多,在研发费用的投入中,高科技企业比一般企业更追求长期的成果,他们的投入是持续的、稳定的甚至巨额的,而一般的企业只进行短期的、暂时的投入,相比之下,研发费用的投入量对高科技企业来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对高科技企业来讲,研发费用的投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已经具备的知识水平、研究和开发能力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其焦点在研发费用的确认问题上。对于如何确认研发费用,有的主张将其作为当期的费用,有的认为应该把符合条件的部分予以资本化。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将企业的研发费用全部作为当期费用计入会计报表,其原因主要是研发费用的投入是否产生收益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制度制定者也担心其他非高科技类企业投机取巧,任意核算研发费用,将此作为利润的调节器。然而,这种全盘否定研发费用对企业的贡献的做法对高科技企业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它没有考虑到高科技企业在经过研究开发活动而带来高额回报这一事实,并且,一些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成功率已经超过了60%。企业的研发能力在不断的提高,而会计处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会计处理的规定显得不合时宜了,因此,投入研发费用来进行技术创新是高科技企业必不可少的,由此,会计上应该对研发费用合理核算与披露。 二、研发费用的定义 研发投入费用指本公司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等研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 1、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2、公司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浅谈对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认识

浅谈对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认识纪培锋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 山西 大同) 为适应我国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对会计信息需求多元化的需要,2006年2月15日,新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正式颁布,并将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财政部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会计改革,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史无前例的。笔者就会计准则谈谈其历史演变、现实意义和本次主要变化等。 一 我国会计制度发展历程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98年到2002年,财政部共发布了16项企业会计准则。2002年以来为使会计实务与国际接轨,财政部加快了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步伐,同时也加大了同国际趋同的力度。此次新准则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 新准则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一) 历史背景 ①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对引进外资和实施“走出去”战略造成了一定的障碍。②我国连续11年来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但是,我国原有的会计准则体系不规范,不完整,与国际会计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从而难以为反倾销应诉提供有力的帮助。③由于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距,使得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尤其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二) 现实意义 新准则体系既突出了会计国际协调的宏观方向,又坚持了“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的基本原则,既具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具有重大的意义。 ①推动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吸引境外投资;③减少对外贸易损失;④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⑤新准则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有利于企业和广大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沟通和交流,进一 促使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与约束机制,完善治理结构;⑥我国新准则体系的出台,加快了全球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有利于促进全球会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强我国在国际会计领域的影响力。 三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特色 基本实现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变以往表外披露为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等。 但是趋同不等于相同,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在关联方交易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上,保持了中国特色。而且,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从项目的名称、体例和内容上,也不完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项目一一对应。 四 新准则主要变革 新准则体系几乎涵盖了现行所有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影响广泛,规范性强。与现行准则相比,新准则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在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的计量两个方面,新准则 出现了较大变化 新会计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的一大亮点。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 (二) 其中38项具体准则的变化 1 存货管理办法变化 新准则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这对生产周期长的公司将产生一定影响。原来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采用新方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出现不正常的波动。 2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化 针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 3 债务重组方法的变化 新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来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驵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资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4 合并报表理论的变化 与原来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新的合并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须纳入合并范围,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将产生较大影响。其次,还有金融工具准则的变革对金融企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其他,还有很多细节上的变化等等。 总之,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将执行新的会计准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财务报表数据,从而使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可能在执行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仅会计从业人员要认真领会学习,投资者等各界有关人土也需要密切关注,我国的会计准则将会在实践的检验中走向更加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夏鹏.新会计准则出台: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J].财会月刊. [2] 陈晓芳.会计准则国际化存在的问题[J].会计之友. [3] 郑建强.谈对新准则及实施情况的几点认识[J].中国总会计师 ? 9 7 ?

新会计准则常用会计科目表(详细整理)

一、资产类 1001 库存现金 借方登记企业增加的库存现金额,贷方登记企业减少的库存现金额,期末借方余额, 反映企业持有的库存现金余额。 1002 银行存款企业存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 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科目核算。 借方登记银行存款的增加额,贷方登记银行存款的减少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 存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1012 其他货币资金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其他货币资金。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 公允价值。企业持有的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 融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 公允价值。 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账面余额(调增账面余额):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金额为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账面余额(调减账面余额):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金额为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1121 应收票据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 期末借方余额,放映企业持有的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 1122 应收账款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应该收取的款项。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采用递延方式收取合同或者协议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在“长期应收款” 科目核算。借方登记应收账款的发生额(增加额),贷方登记应收账款的收回及确认 的坏账损失,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贷方余额,放映企 业预收的账款。 1123 预付账款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计入“应付账款”科目。企业进行在建工程而预付的工程价款,也在本科

上市公司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研究-会计 上市公司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研究 阳晓晖 摘要:当前,研究开发费用在上市公司经营支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投资者也日益关注研究开发费用相关信息披露,研究开发支出不仅反映上市公司研发能力和投入水平,同时也可能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本文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监管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规范上市公司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提供参考。 一、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存在主要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核算范围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部分公司将公司文化、企业战略研究列入研发项目,与会计准则规定的“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不符;二是与研发项目未能有效匹配,部分上市公司会计核算科目设置、核算流程与研发业务模式结合不紧密,如有些公司科研项目按三级管理,而财务核算只到二级,导致计算结转无形资产金额时无法与研发项目实际资源耗费相匹配,影响无形资产计量的准确性;三是会计核算流程不规范,有些公司将首批新产品研发费用先通过“生产成本”科目归集,分配到各具体产品后,再通过“库存商品”结转进入管理费用,归集流程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四是重研发活动结果,轻研发管理及会计核算,上市公司研发项目少则几十项,多则上百项,部分上市公司研发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人员配置与实际需求不匹配,难以保证各研发项目科学管理、准确核算。

(二)信息披露存在主要问题 上市公司往往仅局限于满足合规性信息披露要求,对于研发涉及的其他信息主动披露意愿不强,对于投资者更为关心的研发投入的目的和效果披露不够详尽。 2012 年证监会修订了年报格式准则,提高了研发费用披露的强制性标准,要求公司应当说明报告期内研发项目的进展和拟达到的目标,预计对公司未来的影响等情况,但部分公司并未严格执行上述要求。 (三)中介机构执业存在不足 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不足。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程序大多以公司提供的资料为主,以询问、测试内控等程序为辅,无法保障研发项目的真实性、资本化金额的合理性。如部分注册会计师在对上市公司研发费用资本化依据的审计时,仅以获取公司提交的内部支撑性文件如项目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作为审计证据,由此做出相关审计判断,审计证据的不充分,最终导致出具不适当的审计意见。 二、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存在的问题相关影响因素 (一)影响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因素 1.研发活动复杂性增加会计核算的难度 研究开发活动专业性强,是一项复杂程度较高的创造性工作,研究开发活动整个过程依赖研发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具有投入大、结果不确定性高的特点。对于会计人员来说,不具备从技术上判断研发项目实质状况的能力,在会计确认时需依赖研发人员的判断,研发人员出于其自身的利益需要(研发人员薪酬与研发结果挂钩)且其缺乏相应会计知识,因此其判断既难以保证客观性,也难以完

CPA会计新准则

财政部于2014年7月1日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该准则最大亮点之一是利润表中增设“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两个项目。,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 一、原来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现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的情况。即以后终究会归入损益类科目核算,只是当时业务还不适合直接归入损益核算, “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就是中转站,主要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减值及处置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或减少。还包括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重分类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部分。 2.长期股权投资指,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或减少。分两种情况: (1)对合营联营企业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的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不是资本交易,是持有利得。因此,不论是在投资单位的个别报表还是合并报表,均应归属于其他综合收益。 (2)对子公司投资,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只有因子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而在合并报表中按权益法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和少数股东权益的变动才是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因权益性交易导致的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的变动使得合并报表按权益法相应确认的其他资本公积和少数股东权益的变动不是其他综合收益。 3.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其差额记入所有者权益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及处置时的转出,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4.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汇兑差额,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二、原来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的,仍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中核算。例如: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授予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贷方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变动仍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案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一直是业界较有分量的业务,“其他综合收益”核算涉及也较多,例如,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权益法下“其他综合收益”明细科目的核算是新准则亮点内容,也最代表性,主要变化如下: 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发生变动的,投资方应当按照归属于本企业的部分,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其他综合收益。 投资方全部处置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原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投资方部分处置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剩余股权仍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原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当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处理并按比例结转。 例:A企业持有B企业30%的股份,能够对B企业施加重大影响。当期B企业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为1200万元,除该事项外,B企业当期实现的净损益为6400万元。假定A企业与B企业适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投资时B企业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亦相同。双方在当期及以前期间未发生任何内部交易。不考虑所得税影响因素。 A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时,其会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920 其他综合收益 360 贷:投资收益 1920(6400×30%) 其他综合收益360(1200×30%)。

军工企业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难点问题探讨

军工企业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难点问题探讨 061基地 王康 近几年来,军工企业逐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军工企业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仍有存在。特别是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以来,军工企业在自主创新经费与财政投入科研经费的核算标准上不一致,政府检查、中介机构审计和税务稽核科研经费在过程中各执一词,也使得企业对科研经费的核算方法不统一。本文重点就如何规范军工企业科研经费会计核算问题展开论述。 一、军工企业科研经费的主要形式 一般情况下,军工企业科研经费分两类。一类是政府立项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基础研究、技术与开发研究和工程研制。另一类是企业自主创新经费,通常情况下是企业内部研究开发的项目,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研究阶段,主要是为获取新的技术和知识等进行了的有计划成本的调查;二是开发阶段,主要是在进行商业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二、军工企业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难点 1. 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不高。虽然国家科技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整体偏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研项目交叉重复,使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2.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统一。科研经费政出多门,各部门分别对自己安排的科研项目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即使同一部门也会因科研项目的类型不同,制定出不同的经费管理办法,形成科研经费多头管理。这样,为适应不同的经费管理制度,造成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的军工企业科研项目经费在会计核算上不统一,存在项目间调账、串用,人为选择制度的现象。 3. 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没有纳入财务管理体系。由于科研计划和经费计划下达不同步,科研计划、经费计划和实际拨付往往有较长的时间差距,滞留经费、延缓拨付,影响了企业对科研项目正常规范核算,也造成项目单位年初挪用资金倒账或年底突击花钱等现象发生。 4. 科研项目任务书对经费描述不规范。由于科研项目任务书对经费测算不准确,造成任务的执行和经费的使用脱节,企业对科研经费的使用与核算随意,故意编造费用内容,项目间相互挤占、挪用、虚列支出。 5. 科研项目资金概算编制缺乏科学性。由于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准确,普遍存在多报和虚报的现象,造成科研成本核算不真实、不准确,科研成本预算内容与实际支出偏差较大,且没有严格划分各个科研项目之间的支出,存在不同研究项目之间的混支现象。

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

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 第一讲新准则、新制度的改革背景 一、新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新准则和新制度是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会计法》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的重要措施。 (二)新准则和新制度的颁布实施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第十五 个计划纲要密切相关。 (三)此次改革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 (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0)的要求。 二、新制度的内容与结构 (一)《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是《会计法》国家统一会计核算的组成部分。 (二)《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总体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总体思路是:(1)打破行业、所有制、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界限,建立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除金融保险以外的大、中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行业、企业的个性业务,拟定各个专业核算办法。(2)针对小规模企业的特点,制定小企业制度。(3)考虑到金融保险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制定金融保险险企业会计制度。 (三)已经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不是对现有行业会计制度的简单相加。 (四)小规模企业和金融保险企业有其若干特殊性,难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在继《企业会计制度》发布实施之后,将着手考虑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保险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会计制度建设问题。 三、新准则和新制度保持了会计的中国特色 (一)新准则和新制度与我国的法律环境和法规体系相适应 (二)继续保留了"会计制度"这种形式制定会计规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便于理解和实际操作 (三)就改革的内容而言,新准则、新制度在很多方面也体现了会计的中国特色,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 l.关于债务重组的处理。 2.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处理。 3.关于以"放弃非现金资产"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IPO实务中研发费用资本化及其案例分析

IPO 实务中研发费用资本化及其案例分析 一、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1、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区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无形资产》及其应用指南,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1)“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 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为进一步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比如,意在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活动,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研究,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的可能替代的配置、设计、评价和最终选择等,均属于研究活动。 (2)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相对于研究阶段而言,开发阶段应当是已完成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技术的基本条件。 比如,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制造和测试,不具有商业性生产经济规模的试生产设施的设计、制造和运营等,均属于开发活动。 2、不同阶段的费用处理方式与条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无形资产》及其应用指南,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判断无形资产的开发在技术上是否具有可行性,应当以目前阶段的成果为基础,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证明企业进行开发所需的技术条件等已经具备,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或其他不确定性。 比如,企业已经完成了全部计划、设计和测试活动,这些活动是使资产能够达到设计规划书中的功能、特征和技术所必需的活动,或经过专家鉴定等。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企业应该能够说明其开发无形资产的目的。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无形资产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应当对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产品的市场情况进行可靠预计,以证明所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并能够带来经济利益,或能够证明市场上存在对该无形资产的需求。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企业能够证明可以取得无形资产开发所需的技术、财务和其他资源,以及获得这些资源的相关计划。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以提供支持的,应能够证明存在外部其他方面的资金支持,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声明愿意为该无形资产的开发提供所需资金等。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支出应当单独核算,比如,直接发生的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以及相关设备折旧费等。同时从事多项研究开发活动的,所发生的支出应当按照合理的标准在各项研究开发活动之间进行分配;无法合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研究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研究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会计方向) 班级 11级会计3班 学号 2015 年 4 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做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许昌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许昌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本人论文(设计)中有原创性数据需要保密的部分为(如没有,请填写“无”): 学生签名: 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研究 摘要 不断地开展研发活动最终形成特有的知识产权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其意义深远,而在研发过程中,核算该项活动中各种人力物力的研发费用便应成为企业重要关注的内容。本文对高新技术企业及其研发费用做出简要介绍,通过对现行高新技术企业在核算研发支出中出现的问题的研究,得出我国的相关制度仍需改善,高新技术企业还需深入研究相关规定、充分利用相关政策从而减缓纳税负担的结论。 关键字: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核算

Research On High-tech R & D Expenses Abstract Continue to carry ou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can finally create a unique high-tech enterprises, their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found, and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is activity accounted for a variety of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sts they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rporate concern. In this paper, high-tech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sts to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existing high-tech enterprises have R & D expenditure in the accounts in question, the results still need to improve our country's relevant systems, high-tech companies need in-depth study of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make full use of the relevant policies in order to slow down the tax burden conclusions. Key words: high-tech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costs; accounting

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基本知识

一、 企业会计准则 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由财政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2006年2月15日),属于财政部部门规章,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2、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由财政部发布(财会[2006]3号2006年2月15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具体准则共计38项。 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由财政部发布(财会[2006]18号2006年10月30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应用指南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各项专业核算办法和问题解答)。 应用指南共计32项,并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6项具体准则,财政部未发布应用指南。上述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三个方面,依次自上而下形成企业会计准则的三个层次,构成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并具有法律法规上效力,在规定的范围内(港、澳、台除外)强制执行。 五、企业会计制度

由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2008年12月28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自2002年1月1日起在中外合资企业范围内实行,其他企业仍然执行分行业的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共计十四章一百六十条,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制度原则、会计记帐方法、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记帐程序、会计报表格式、报送程序和编制说明、会计档案的保管和处理方法、会计制度的修订、补充权限及其他有关规定、成本核算方法等。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两者均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均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或报告等作出规定,均由财政部制定并公布,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均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的组成部分。但会计制度是以特定行业的企业或所有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或特定的报表项目为对象,它详细分析各项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引用概念的定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做出处理的规范。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适用范围不同。具体会计准则大多只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有些也适用于其他企业。而《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除金融保险企业以外的所有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企业。 第二、规范目标不同。具体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或报告方面作了原则性的规范。侧重于确认和计量,重点规范会计决策过程。而会计制度则侧重于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作可操作性规范,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只是有机地体现在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中。即会计制度重点规范会计的行为与结果。 第三、结构体系不同。统一的会计制度自成体系,它由三个层次构成:《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为第一层次;在此基础上,分别一般企业、金融保险企业、小企业建立各自操作性较强的有关会计科目的设置、具体账务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对外提供办

新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表中英文对照18页word

新会计科目表 1 资产 assets 11~ 12 流动资产 current assets 111 现金及约当现金 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1111 库存现金 cash on hand 1112 零用金/周转金 petty cash/revolving funds 1113 银行存款 cash in banks 1116 在途现金 cash in transit 1117 约当现金 cash equivalents 1118 其它现金及约当现金 other 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112 短期投资 short-term investment 1121 短期投资 -股票 short-term investments - stock 1122 短期投资 -短期票券 short-term investments - short-term notes and bills 1123 短期投资 -政府债券 short-term investments - government bonds 1124 短期投资 -受益凭证 short-term investments - beneficiary certificates 1125 短期投资 -公司债 short-term investments - corporate bonds 1128 短期投资 -其它 short-term investments - other 1129 备抵短期投资跌价损失 allowance for reduction of short-term investment to market 113 应收票据 notes receivable 1131 应收票据 notes receivable 1132 应收票据贴现 discounted notes receivable 1137 应收票据 -关系人 notes receivable - related parties 1138 其它应收票据 other notes receivable

研发费用对企业的影响

.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研究与开发费用对企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级 别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年 月 日

在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考虑所处的国内及国际环境,通过研发等手段来取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本文主要讨论研发费用对企业的影响,包括对所得税、股价、资产、利润等方面的影响,根据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8)116号),企业在资金上可以获得所得税的返还。 关键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费用化;资本化;股价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to consider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ircumsta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the mean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is thesis mainly talks about the influence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ses to an enterprise, including the influences to the income tax, stock prices ,assets ,profit etc. according to the pretax regulations (No116 2008 issued by state tax official ),the enterprises can obtain the refund of income tax. Keyword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ses;Deduction plus;Expensed cost;Capitalization;Share price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doc 8页)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doc 8页)

广泛赞誉。纵观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历程,道路坎坷而成就非凡,风雨兼程但前景灿烂。 一、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或者说90年代初期,这近10年或者说10余年的时间是我国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期的会计制度都不能离开它的会计环境。我国现行的这套以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为主要内容的会计制度是由财政部制订的,为适应不同阶段环境需要逐步改革形成的。其中,1978年以前这一期间的会计制度改革,只是在繁与简之间进行,并没有改变会计报告的体系和会计制度的框架。1978年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由此,中央明确提出我国要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对外开放”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引进外资,组建中外合资企业。当时,我国的会计制度是建立在企业是单一的所有制基础上,采用的是统收统支体制下建立的资金平衡理论。而国外没有资金平衡表和国

家资金表等,外商所关心的是这套会计报告能不能反映投入与利润,因此,对于这套资金平衡表报告体系,外商不理解,也根本看不懂。另外,外商认为,财政部代表中方,批复结算不公正,中方投资51%和外商投资49%要在会计报告里面得到充分的体现,外商的投资份额应该作为所有者权益,并按照这一份额进行利润分配,报告出来后应请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来审计,来证明报告是真实的。为此,他们提出,我国会计制度既不透明,有些方面还比较深奥,需要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改革,否则就没办法进行沟通,也没办法进行合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开始学习和借鉴国际通行会计处理方法。幸亏当时财政部刚刚恢复会计制度司,有些老专家就开始起草《中外合营企业会计制度》,其雏形演变成现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套体系。有了这套体系,就消除了与外商沟通的障碍。1985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正式发布实施,这套制度体系完全打破了原来的三段平衡论,适应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要求,改进了原来投资主体一元化资金形态的会计制度。另外,财政部也开始启动、组建实施会计师事务所制度,根据《关于我国恢复建立

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的比较(一)

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的比较(一) 2006年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在北京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和48项审计准则。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施行。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反倾销问题,有利于金融改革和化解金融风险问题,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形象。 为便于学习理解和实施新会计准则,本文对16项修订后发布的具体准则与修订前的原会计准则做了对比。 新准则是对原准则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大部分规定与原准则相同。抛开体例和文字表述等形式上的差异,两者的主要差异(并非全部差异)如下: 1.《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①存货发出计价 原准则: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 新准则: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 ②借款费用 原准则:不能计入存货成本 新准则:符合条件的可以资本化 2.《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①规范的范围 原《投资》准则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且划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新准则仅规范长期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短期股权投资纳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 ②权益法的应用范围 原准则: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新准则: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短期投资和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核算。 3.《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①规范的范围:新准则分离出部分固定资产由《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范。 ②新准则规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弃置费用因素。 ③新准则取消了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 固定资产发生后续支出时其确认原则同初始确认固定资产的原则: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④利息 原准则:不考虑购买固定资产延期付款的折现和利息问题; 新准则: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格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计入当

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表完整版

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 目表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表

附:会计科目表注解 一、资产类 1001 库存现金企业的库存现金。企业有内部周转使用备用金的,可以单独设置 1002 银行存款企业存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 企业存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1012 其他货币资金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 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期末 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其他货币资金。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 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持有的直接指定为以 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在本 科目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 产的公允价值。 1121 应收票据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期末借方余额,放映企业持有的商业汇票 的票面金额。 1122 应收账款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应该收取的款项。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采用递延方式收取合同或者协议价款、实 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在“长期应收款”科目核算。期末借方余 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贷方余额,放映企业预 收的账款。 1123 预付账款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计入“应付账款”科目。企业进

上市公司研发费用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研发费用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研究开发活动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以及企业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研发投入能展现出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动,而研发费用信息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一部分,也使得更加多的上市公司认识到了研究开发对企业未来的重要性。研发费用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有无持续发展力的重要指标,企业如果想维持高利润,就必须提高创新能力。 自1979年以来,我国尽管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在2006年以前始终是将研发支出全部作为费用化支出来进行处理的,直到2006年由财政部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其在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面提出了,企业关于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理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并且要求企业理当披露当期确认为费用的研发支出总额[6]。 从表1和图1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自2000年至2011年,世界部分国家的研发支出投入总量在大体上是呈上升趋势的,美国始终位于第一位,而中国的研发支出投入总量在2000年是几个国家中最低的,而且自2000年到2005年上升速度明显较慢。随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我国在研发费用上的支出的上升趋势则较为明显,由2005年的298亿美元上涨到2011年的1347亿美元,增长率达到352%,但与美国、日本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图2 我国2007-2015年R&D投入总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由表2和图2中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我国R&D的上升幅度是很大的,由2007年的3710.2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14000亿元,而由最新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的R&D支出比2012年增长了38.1%,年均增长11.4%,目前我国研发经费总量已经超过欧盟和日本,成为仅次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的国家。 虽然我国研发费用支出的金额在总体上正在得到逐步提升,但是与国外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