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2-2030)》规划修改依据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钦州市旧城区及一江两岸住房建设规划管理意见(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意义为了推进钦州市旧城区更新改造、进一步优化“一江两岸”整体环境,解决旧城区和“一江两岸”住房建设问题,建设和谐社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钦州市城市规划,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提升城市形象为规划目标,以满足群众最基本居住权,在深入调查研究钦州市旧城区与“一江两岸”住房建设需求并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可控可管的规划管理意见。
第三条制定原则1、以城市总体规划、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宏观层面规划为指导,力求保证美丽江岸的整体建设。
2、以现实需求为出发点,力争最大程度解决群众住房建设问题。
3、因地制宜。
根据旧城区和一江两岸各类用地、各个区域不同的建成环境、建设需求与规划要求,分别制定适宜各分区的管理政策。
第四条适用范围本意见适用范围为钦州市旧城区和一江两岸区域(详见附图)。
1、旧城区指南珠西大街、西干渠、滨江南路围合的区域,面积约213ha。
2、“一江两岸”区域包括钦江东岸和西岸区域,面积约985ha。
第五条钦州市旧城区和一江两岸区域住房建设项目实行分区管理。
第二章建设管理分区第六条根据旧城区及一江两岸城市规划、开发建设现状与需求,将旧城区及一江两岸划分为适宜建设区、过渡建设区和严格控制区进行管理。
1、适宜建设区指土地权属明确、建设控制条件较为明确,适宜新建、改建或恢复建设的区域,包括新出让、新划拨的居住用地、原已批准但暂停建设的居住小区、已选址的农民安置用地和就业用地、已批村庄规划城中村、规划保留的单位用地、旧城较为规整的居民自建区。
2、过渡建设区指现状建设较乱、建设控制条件尚未明确、近期或将来需要整片改造的区域,包括旧单位、旧厂、旧城建设控制地带、杂乱城建房区、未有审批规划的城中村。
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钦州市城中村改造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正文:---------------------------------------------------------------------------------------------------------------------------------------------------- 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钦州市城中村改造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钦政办〔2014〕3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管委,市直各委、办、局:《钦州市城中村改造管理试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5月5日钦州市城中村改造管理试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工作。
本办法所称城中村,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其居民使用集体土地的居住村落。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中村改造,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城市化要求,对城中村进行整村综合改造。
第四条城中村改造应当以改善城中村综合环境,完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构建和谐社区为目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依法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及投资者的利益。
第五条成立钦州市城中村改造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村改领导小组),作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领导机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负责全市城中村改造的总体协调、指导、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城中村改造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村改办),作为城中村改造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本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辖区政府(管委)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组织本辖区内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接受市村改领导小组的领导,业务上接受市村改办的指导。
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钦州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钦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28•【字号】钦政办[2012]203号•【施行日期】2012.11.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钦州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通知(钦政办〔2012〕20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管委,市直各委、办、局:《钦州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11月28日钦州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绿线管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绿线,是指钦州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包括已建成绿地控制线和规划预留绿地控制线。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及所辖各县区、镇行政所在地和规划区内城市绿线的划定、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全市行政区域城市绿线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各县区人民政府城市规划和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建制镇人民政府依照本办法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绿线管理工作。
公安、国土、环保、建设、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本市规划和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组织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土地用途管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确定城市绿化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按照规定标准确定绿化用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并确定城市绿线,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修编目的把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机遇,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发展要求,加快钦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促进钦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有效指导钦州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
规划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结合钦州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钦州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将钦州建设成为具有岭南风格、滨海风光、东南亚风情的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
规划修编重点1、城乡统筹。
确定中心城区适宜建设的空间增长边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
2、资源底限。
注重研究城乡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强化国土空间生态敏感性评价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确保水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和基本农田。
3、合理布局。
重视区域发展格局中城市职能定位,研究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明确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的空间结构、用地布局、综合交通、港口发展等重要内容。
4、体现特色。
保护钦州自然景观风貌,传承历史文化,展现岭南风格、滨海风光特色。
5、富民强市。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发展,提高城市居民收入,同时关注民生设施建设和弱势群体利益,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
规划依据1、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建规[2005]2号)(5)《广西壮族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6)《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7)《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8)《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相关依据(1)《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镇群规划纲要(2006-2020)》(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规划》(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4)《广西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建设十一五规划》(5)《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6)《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7)《广西沿海石油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8)《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2003~2020)》(9)《钦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0)《钦州市工业重点产业“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11)《钦州规划综合研究报告》(12)《钦州市海洋功能区划》(13)《钦州市保税港区总体规划》(14)《钦州市沿海工业产业布局规划》(15)《钦州港总体规划》(16)其它相关规划规划期限与范围1、规划期限: 2008年——2025年,其中:近期:2008年——2012年;中期:2013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25年;远景:X年。
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钦州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钦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9.26•【字号】钦政办[2012]182号•【施行日期】2012.09.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钦州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意见的通知(钦政办〔2012〕18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管委,市直各委、办、局:《钦州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9月26日钦州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为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解决道路交通拥堵、城区公共交通运力不足、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提高城市竞争力,把钦州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枢纽、产业合作枢纽、市场交易枢纽和宜商宜居海湾新城”,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6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广西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桂政发〔2010〕79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城市宜居环境的重要手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的发展方略,是构建和谐钦州、魅力钦州的重要举措。
各级各部门必须切实履行好职责,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遵循“以人为本、普惠于民”的发展理念,以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出行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社会能承受、财政可支撑、百姓得实惠为基本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系统结构,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把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投资安排、设施用地、路权分配、财税扶持、换乘衔接等方面实现优先发展,充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事业优先发展、协调发展和良性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经济安全、舒适环保的公共交通服务,让人民群众愿意乘公共交通、更多乘公共交通。
《钦州市河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主要内容简介
《钦州市河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2-2030)》编制完成,其主要内容为:
一、规划范围:东至钦江,北至南北二级公路,西至南防铁路,南以南珠西大街—文峰路—金海湾西大街—大榄江为界。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7.14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通过土地的整合和用地功能置换,提高土地综合利用价值;改善交通条件,串联县城各功能区及规划区内各组团,促进该片区城市建设的有序健康发展;整体提升该片区的城市景观、空间质量及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配套完善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功能。
三、发展定位及人口规模:
发展定位:钦州市的商业中心,以城市更新改造为重点,形成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滨水宜居生活片区。
人口规模:规划总人口约23 万人。
四、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轴、两廊、四心、五组团”的规划布局结构。
一轴,钦州湾大道及人民路串联城市公共空间发展轴。
两廊,滨水景观廊和生态防护廊。
四心,即旧城区市级商业中心、钦州湾广场片区级商业中心、城北行政中心和城西教育中心。
五组团,主要为河西区A、B、C、D、E五个规划编制单元组团。
五、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区内以北部湾大道、钦州湾大道、南珠西大街、永福西大街为核心,结合周边的环城路等道路,形成了“八横三纵”的道路网骨架结构。
六、绿地系统规划:规划绿地结合规划区的自然资源、路网、山体、水系,形成了沿钦江的城市滨水景观带。
规划绿地系统由钦江两侧的滨水带状绿地及道路两侧控制绿带将规划区内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等串联起来,构筑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多层次绿网结构。
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修编目的把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机遇,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发展要求,加快钦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促进钦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有效指导钦州城乡统筹和中心城市科学发展。
规划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结合钦州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钦州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将钦州建设成为具有岭南风格、东盟风情、滨海风光的的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
规划修编重点1、研究跨越式发展的城市目标和定位,突出城市特点,把握城市发展重点,形成城市竞争新优势。
2、协调城市跨越式发展的空间需求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关系,以资源环境为基础,研究生态保护、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综合协调产业发展的方向、规模、结构和时序,科学安排城镇空间布局。
3、构建支撑跨越式发展的特大城市空间框架,合理引导城市紧凑集约发展,建立适应产业发展规律的弹性空间生长模式。
4、建立和优化与城市空间框架相匹配的综合交通体系,构筑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系统,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和客运系统,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合理扩展。
5、营造现代化城市风貌,彰显城市自然与人文特色,建设滨海新城区,塑造宜商、宜居、宜游的城市新形象。
规划依据1、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建规[2005]2号)(5)《广西壮族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6)《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7)《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8)《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相关依据(1)《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镇群规划纲要(2006-2020)》(2)《广西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建设十一五规划》(3)《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4)《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5)《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规划》(6)《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7)《广西沿海石油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8)《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2003~2020)》(9)《钦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0)《钦州市工业重点产业“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11)《钦州规划综合研究报告》(12)《钦州市海洋功能区划》(13)《钦州市保税港区总体规划》(14)《钦州市沿海工业产业布局规划》(15)其它相关规划规划期限与范围1、规划期限:2008年——2025年,近期:2008年——2012年;中期:2013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25年;远景:X年。
《钦州市滨海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文本主要内容简介《钦州市滨海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根据《钦州市滨海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年批复实施)和《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2-2030)》编制完成,主要内容为:一、规划范围以整个滨海新城作为基础研究范围,北至金海湾东大街,南至辣椒槌,东至扬帆大道、进港公路,西邻北部湾大道及茅尾海,总面积约为94.75平方公里。
本项目规划范围包括白石湖、茶山江、沙井岛三个片区,北至金海湾东大街,南至茅尾海,西至钦江,东至钦州港大道,总面积为37.54平方公里。
其中茶山江片区11.51平方公里为发展控制范围。
二、规划目标规划从绿色城市、便捷城市、特色城市、和谐城市、智慧城市、创新城市等城市建设目标出发,构建规划指标体系。
三、功能定位及人口规模功能定位: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北部湾现代服务业新高地,集区域性文化、体育、技术培训、旅游休闲等公共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宜居新城,并根据不同层面的要求,定位为:“一基地、一中心、一新城”。
一基地:即国际层面的现代服务业及滨海旅游基地;一中心:北部湾层面的北部湾沿海工业服务的技术培训、科研中心;一新城:钦州层面的滨海城市特色的生态宜居新城。
人口规模:规划常住人口容量控制为36.2万人。
四、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两轴两带三心三区”的规划结构。
两轴:沿白石湖路形成纵向的城市中心发展轴、沿新城大街形成横向的商务旅游发展轴,将成为片区发展的轴向带动引擎。
两带:沿钦江两岸形成的滨水景观带以及茅尾海红树林区域形成的生态景观带,是集滨水形象、生态休闲为一体的重要游憩区域。
三心:形成以白石湖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形成以茶山江中心湖的生态绿心、形成以沙井岛海洋乐园为核心的旅游中心。
三区:即白石湖片区、茶山江片区和沙井岛片区。
五、综合交通规划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对外畅通、密度适宜、级配科学、环境优美的一体化道路交通系统,支撑滨海新城的发展。
(1)铁路规划城际铁路沿南北高速公路北侧通过,设站于白石湖路与站前路的东南角,其线路标准为快速城际线路,设计时速200~250 km/h。
钦州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旅游发展规划⽬标定位:以江海湖岛、⾃然⼭林和英雄⽂化、陶艺⽂化、海洋⽂化为特⾊,以海洋⽣态旅游、滨海休闲度假、⼭林养⽣旅游、民俗⽂化体验为主要功能的国际旅游⽬的地和泛北部湾重要滨海旅游集散中⼼。
布局结构:“⼀带三⽚三基地”。
⼀带:指滨海旅游带;三⽚:指⾃然⼭林游赏⽚、民俗⽂化观光⽚、⽣态⽥园体验⽚三⼤旅游空间;三基地:钦州主城区、三娘湾旅游区和灵⼭县城三个综合性旅游服务基地。
规划区“四区”划定1、四区划定禁建区:以⽣态⾼敏感区为基础,增加需要严格保护的基本农⽥。
⾯积约448.69平⽅公⾥,占规划区总⾯积的31.12%。
限建区:限建区以⽣态中敏感区为基础,结合发展要求,增加三娘湾旅游度假区,同时扣除规划的城镇建设⽤地和⼯业园区发展⽤地。
⾯积约527.97平⽅公⾥,约占规划区总⾯积的36.61%。
适建区:适建区以⽣态低敏感区为基础,增加需要重点发展的新增城镇建设⽤地和规划⼯业区⽤地。
⾯积约387.34平⽅公⾥,约占规划区总⾯积的26.86%。
已建区:即现状建设⽤地,⾯积约92.25平⽅公⾥(包括填海区14.25平⽅公⾥,不计⼊⽐例测算),约占规划区总⾯积的5.41%。
2、分区管制政策禁建区:禁建区范围内禁⽌与⽣态保护不相协调的建设⾏为。
限建区:限建区以预留控制为主。
需在该区进⾏建设时,应作出相应的⽣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同时落实⽣态补偿措施。
适建区:应注重与⽣态环境和⾃然⼭⽔格局的协调,具体地块的开发与建设指标应遵循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合理的开发强度,坚持集约发展。
新开发地区发挥交通引导作⽤,循序进⾏市政公⽤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已建区:注重梳理内部空间,通过⽤地布局调整和功能疏解,控制合理的建筑密度和⼈⼝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结构。
结合传统风貌区的保护,对⽼城实施有机更新。
加强公共设施配套和绿化建设,逐步完善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提倡公交优先的交通政策。
《钦州高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主要内容简介《钦州市高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2-2030)》编制完成,其主要内容为:一、规划范围:东起钦犀公路、西至进港大道、南至桂海高速公路、北至金海湾东大街。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3.23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优的高新技术示范区,生态环境好、配套设施齐的乐活宜居区,产居融合的现代化综合片区。
三、功能定位及人口规模功能定位:以科技创新,山水乐活为特色,集高新技术产业、舒适社区生活及综合服务配套于一体的综合片区,钦州高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规模:规划总人口约6.5万人。
四、规划结构:规划形成“双心、两轴、多组团”的布局结构。
双心:西北侧生活组团内以商业和社区配套为主的公共核心和东南侧生活组团及科技研发组团内以金石湖公园景观、研发办公与公共服务配套为主的公共核心。
两轴:纵向沿进港大道的城市南北向发展轴、横向沿平山大街的生态科技发展轴。
多组团:多个产业组团,包括生活组团、综合产业组团、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团、科技研发组团等。
五、产业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以精密制造、智能装备、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仓储物流等为潜导产业。
将钦州高新区二期建成以高端引领、集约发展、生态环保为产业发展导向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产业发展选择具有发展基础与前景优势的产业,通过向产业链的上游创新、中游提升以及下游市场延展,组织产业发展的粘性空间,打造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发展模式,并逐步向创新增长型产业转变。
六、综合交通规划铁路方面,钦北铁路从片区的东北侧通过,为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速度为250km/h,线路北接钦州北站,止于北海站,以客为主,兼顾货运。
进港铁路从片区西侧边缘通过,规划远期将现状进港铁路调整为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的铁路,承担钦州市内部的长距离客运功能。
规划南北城际铁路位于片区的南侧,为联通南宁与北海的城际铁路,于白石湖片区设站。
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落实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钦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16•【字号】钦政办[2012]94号•【施行日期】2012.05.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落实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工作的通知(钦政办〔2012〕9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管委,市直各委、办、局:为做好《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主要指标的分解和落实工作,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分解落实原则一是区分政府与市场作用原则。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体现政府与市场在《纲要》指标落实中的不同作用,预期性指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约束性指标主要依靠政府履行职责,运用公共资源全力完成。
二是部门与县区双重负责原则。
按照部门工作职能分解落实《纲要》指标,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对各项指标的分解任务进行落实,提出具体落实方案。
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等11个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区。
三是统筹推进原则。
要把指标分解落实工作与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落实相关领域重大任务和实施重大改革举措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抓好项目建设和落实各项任务来推进指标完成。
四是协调衔接原则。
加强各项指标之间、规划指标与年度计划指标、全市指标与各县区指标的衔接,做好指标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最终评估工作,确保各项指标全面完成。
五是有所区别原则。
对于《纲要》中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等6项经济总量和结构指标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排放量、氮氧化合物等6项约束性指标不作年度分解;耕地保有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保障性住房建设等约束性指标不分解到各县区。
《钦州市河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主要内容简介《钦州市河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2-2030)》编制完成,其主要内容为:一、规划范围:西至钦江,北抵钦北铁路,东临进港铁路—鸿亭街—蓬莱大道—金海湾东大街—东环路一线,南达金海湾东大街—扬帆大道—嘉禾路一线。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3.34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功能合理、交通便利、设施配套、环境优良的花园新区;兼具岭南风格与时尚元素、地域文化与异域风情的和谐魅力展示区;景观优美、生态、宜居、和谐、人性化的居住地。
三、功能定位及人口规模功能定位:钦州行政、文化体育中心所在地;北部湾地区的高品质宜居社区;具有岭南风格与地方文化特质的、现代化的花园城区。
人口规模:规划总人口约35.5万人。
四、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核三心,两轴三带多片”的布局结构。
一核——行政文体核心:位于钦州市行政中心中轴线及其两侧的部分区域(北至行政中心,南至至体育中心)。
三心——商业文化中心、东站站前商业中心、商贸城中心:商业文化中心,以子材东大街与富民路、兴桂路交叉口周边为中心形成的环状商业文化中心;东站站前商业中心,钦州东站站前商业商务中心;商贸城中心:结合商贸城的建设,构筑服务于金海湾东大街以南片区的片区中心。
两轴——两条城市发展轴:沿子材东大街形成的东西向城市跨江发展轴线,以及位于原沙埠镇区,连接老城中心和白石湖城市中心区的城市发展轴线。
三带——河东区城市公共设施带、金海湾东大街—扬帆大道城市功能集聚带、钦江东岸休闲景观带:河东区城市公共设施带,位于河东区中央部分,自北向南依次分布城市行政中心、城市文体中心、河东片区商业中心、钦南区行政中心,并串连部分居住社区中心。
金海湾东大街—杨帆大道城市功能集聚带,位于金海湾东大街—扬帆大道两侧的部分区域,依托良好的交通条件,集聚了商住、商业、行政办公、休闲景观等城市功能,连接行政文体中心和白石湖中心。
钦江东岸休闲景观带,位于钦江东岸,北起北环路,南至金海湾东大街。
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组织实施钦州市2012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钦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30•【字号】钦政办[2012]76号•【施行日期】2012.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组织实施钦州市2012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的通知(钦政办〔2012〕7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管委,市直各委、办、局:为组织实施好我市2012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主要目标加强对我市列入2012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工作的组织协调,进一步完善推进工作机制,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进度,继续保持项目建设“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态势,力争全年我市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69.06亿元(其中自治区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我市配合落实的项目完成投资81.61亿元,我市负责组织实施项目完成投资87.45亿元),为完成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工作任务2012年我市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包括新开工、续建、竣工投产和前期工作四类,共44项,总投资10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9.06亿元。
(一)新开工项目8项,总投资19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3.7亿元。
其中由自治区单位负责实施,我市配合落实的项目2个,总投资87亿元,年度投资14亿元;由我市负责实施的项目6个,总投资11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7亿元。
(二)续建项目18项,总投资32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1.88亿元。
其中由自治区单位负责实施、我市配合落实的项目6个,总投资167亿元,年度投资25.33亿元;由我市负责实施的项目12个,总投资1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6.55亿元。
钦州市中心城区绿化条例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三章保护和管理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提升城市品质,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本条例所称中心城区,是指《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2-2030)》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用地范围,即带状滨海地带,钦防铁路和钦北铁路以南、六景高速公路以西至茅尾海,以及金窝水库以南至钦州湾,总面积约550平方公里(详见附图)。
在钦州市国土空间规划批复实施后,以钦州市国土空间规划所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用地范围为准。
第三条中心城区绿化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生态安全、经济适用、植护并重、严格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绿化发展目标,保障绿化发展所需用地,将市政公共绿化事业所需经费纳入本级年度预算,统筹各类资金做好绿化工作。
第五条市绿化主管部门负责中心城区的绿化工作。
区绿化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其辖区范围内的绿化工作。
发展改革、公安、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文化广电体育旅游、林业、行政审批、海洋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绿化工作。
第六条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认建、认种、认养、认捐等方式参与绿化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破坏绿化以及绿化设施的行为进行劝阻、制止、投诉和举报。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七条市绿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共同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报批前,应当将规划草案予以公示,并征求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和专家的意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因公共利益等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原批准程序报批。
第八条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按照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宜居城市要求,结合江、海、湖、山、林、岛等自然条件和岭南古城、坭兴陶都、英雄故里、海豚之乡的人文历史元素,合理布局各类绿地,形成具有岭南特色、滨海风情的生态园林绿地系统。
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2-2030)》规划修改依据
一、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规则的通知》(国办发[2010]20号)
5、《广西壮族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6、《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7、《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2015)》
8、《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
二、相关依据
1、《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镇群规划纲要(2006-2020)》
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规划》
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4、《广西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建设十一五规划》
5、《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6、《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7、《广西沿海石油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8、《钦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9、《钦州市工业重点产业“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
10、《钦州规划综合研究报告》
11、《钦州市海洋功能区划》
12、《钦州市保税港区总体规划》
13、《钦州市沿海工业产业布局规划》
14、《钦州港总体规划》
15、其它相关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