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年版)

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年版)

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年版)
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年版)

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年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和《省卫生计生委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等6个部门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川卫办发〔2014〕257号)等相关精神,结合我省产科疾病特点,以保障产科医疗质量和母婴安全为根本,加快推进产科分级诊疗工作,促进基层提升产科诊疗水平,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特制定本指南。

一、产科分级诊疗指导原则

(一)按照《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标准》对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保健机构承担不同疾病治疗。

(二)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保健机构首诊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三级医疗保健机构首诊治疗。

(三)孕产妇分级管理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相适应。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评估助产技术水平与新生儿救治能力,在保障医疗质量和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分级诊疗。对于超出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应为患者提供及时正确的转诊服务,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可以逐级或越级上转,病情稳定或诊断明确适时下转,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 21 —

产科急救应以区域急救体系为主体,配合跨区协调转运、专家会诊、远程医疗等综合措施共享资源,提高成功率。

(四)孕妇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应转至相应的三级综合医疗机构,需做产前诊断应转至具有资质的产前诊断机构进行产前诊断等专项服务。

(五)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孕妇按照专病治疗原则进行分级诊疗,在设有隔离病区的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或传染性疾病专科治疗。HIV、梅毒和乙肝筛查知情告知、诊断、治疗流程和管理措施按照四川省和辖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方案》执行。

(六)医疗保健机构实施孕产妇转诊应充分评估转运的风险,转诊前应将孕妇的病情、转运的必要性、潜在风险等情况告知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与上转医疗保健机构做好对接,橙色预警级别高危孕产妇原则上应有医务人员陪护转诊。应为病情稳定下转的患者制定诊疗方案,定期随访。

(七)各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应主动向社会公布辖区内产科分级诊疗政策、医疗保健机构等级、诊疗范围,引导孕产妇有序就诊。

二、孕产妇风险预警评估和分类分级管理

(一)风险预警评估。

1.风险预警评估将孕产妇妊娠风险分为5级,分别用5种颜色标识。1级绿色为正常孕产妇;2级蓝色为低风险孕产妇;3— 20 —

级橙色为中等风险孕产妇;4级红色为高风险孕产妇;5级黄色为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孕产妇。

2.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孕产期保健规范》的要求,原则上每位孕妇应在妊娠13周以前在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卡),并进行首次风险评估,将2级风险以上的孕妇纳入高危孕产妇进行高危评分,专册登记上报,对于辖区规定的重症高危应进行专案管理、随访。对于符合下列转诊标准的应该及时转诊。

3.产科应建立产科门诊病历和/或《孕产期保健手册》。产科医生应将每次产前检查诊疗内容和孕期风险评估,高危管理情况如实记入产科门诊病历和/或《孕产期保健手册》。并根据每个孕妇的评估等级在高危登记册或建档病历上做好相应颜色的标识,动态管理。

4.每位孕妇应在孕11-13周、孕20-28周、孕28-34周、孕37周后分别进行一次风险评估;从未产检的临产孕产妇,首诊医师必须进行一次风险评估。

(二)风险预警分类管理。

1.绿色标识:按照《中华医学会孕前及孕期保健指南》2011年第一版常规检查和随访。

2.蓝色预警:原则上应转至二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前监护及随访,直至分娩,其中第(1)-(8)条必须有产科以外的专科医师的书面诊治意见。

— 21 —

(1)心肌炎后遗症、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目前无症状,无需药物治疗,心功能正常;

(2)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肺功能正常,孕期未发病;

(3)肾脏疾病,目前病情稳定,肾功能正常;

(4)肝炎病毒携带(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正常);

(5)病情稳定、无需药物治疗的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6)血小板减少(PLT50-100×109/L)但无出血倾向,中度贫血(70-99g/L);

(7)精神病缓解期;

(8)尖锐湿疣、淋病等性传播疾病;

(9)基本情况:年龄≥35岁或≤18岁,BMI≥24kg/m2或<18.5kg/m2,生殖道畸形,骨盆狭小,不良孕产史,瘢痕子宫,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5cm;

(10)妊娠并发症:双绒毛膜双胎妊娠、先兆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羊水过少,羊水过多,足月臀位、横位及斜产式,低置胎盘、部分型前置胎盘;

(11)其他。

3.橙色预警:病情较重,对母婴安全会造成一定威胁,原则上应在二级或三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前监护及随访,直至分娩。第(1)-(9)条必须有产科以外的专科医师的书面诊治意见。

— 20 —

(1)心脏病变较严重:心功能Ⅰ-Ⅱ级,心肌炎后遗症,心律失常需药物治疗;

(2)胸廓畸形、哮喘等伴轻度肺功能不全;

(3)慢性肾脏疾病伴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肌酐133-177umol/L);

(4)需用药物治疗控制的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5)血小板减少(PLT50-100×109/L)并伴有出血倾向,重度贫血(40-69g/L);

(6)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

(7)癫痫;

(8)病情稳定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静止期、干燥综合征等;

(9)智力障碍;

(10)妊娠期并发症,中央型前置胎盘,其他妊娠期并发症除外

(11)二次或二次以上的瘢痕子宫、子宫体部肌瘤挖出术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出术后再次妊娠;

(12)其他。

4、红色预警:疾病严重,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原则上立即转至三级医疗保健机构诊治。病情危重者需及时转区域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救治(依据就近原则就片区和专科专治的

— 21 —

原则)。所有孕产妇必须应有产科以外的专科医师的书面诊治意见。

(1)严重心脏病变:心功能III-IV级,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50mmHg),右向左分流型先心,严重心律失常,风湿热活动期、各类心肌病等;

(2)胸廓或脊柱严重畸形;

(3)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反复发作、肺纤维化等伴严重肺功能不全;

(4)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5)急、慢性肾脏疾病伴严重高血压、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肌酐﹥177umol/L);

(6)糖尿病并发肾病V级、严重心血管病、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或玻璃体出血,甲亢危象等内分泌疾病;

(7)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如再障、重度血小板减少(<50×109/L)或进行性下降、极重度贫血(≤Hb40g/L)、白血病等;

(8)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如SLE(活动期)、重症IgA 肾病等;

(9)精神病急性期;

(10)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

(11)凶险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子痫、HELLP、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复杂性双胎、三胎及三胎以上妊娠等;

— 20 —

(12)其他严重内、外科疾病。

5、黄色标识: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需转诊至辖区内公共卫生中心或传染病指定医疗机构专科治疗。孕产期HIV、梅毒和乙肝筛查知情告知、诊断、治疗流程和管理措施按照四川省和当地制定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细则》执行。

三、产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

1.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首次出现BP≥140/90mmHg,并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

2.子痫前期:轻度:妊娠20周以后出现BP≥140/90mmHg;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可伴有上腹不适、头痛等症状。重度:血压和尿蛋白持续升高,发生母体脏器功能不全或胎儿并发症。出现下列任何一项即可确诊。(1)BP≥160/110mmHg;(2)尿蛋白>5.0g/24h或随机尿蛋白≥(+++);(3)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4)持续性上腹不适、肝包膜下血肿或肝破裂症状;(5)肝功能异常:血清ALT 或AST升高;(6)肾功能异常:少尿(24小时尿量<400ml或每小时尿量<17ml)或血清肌酐>106μmol/L,(7)血液系统异常:血小板<100X109/L;血LDH升高;(8)心力衰竭、肺水肿;(9)

— 21 —

关于事业单位女职工产假的规定

关于事业单位女职工产假的规定 事业单位女职工享受不少于14周的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2周;难产的,增加产假2周;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2周。 按照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审议通过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的第七条规定,事业单位女职工享受不少于14周的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2周;难产的,增加产假2周;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2周;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含人工流产)的,享受不少于2周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含人工流产)的,享受不少于6周的产假。 以下是《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全文: 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了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劳动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保护其健康,根据劳动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等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及其女职工,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由本条例附录列示。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需要调整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对女职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培训。 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禁忌的劳动,将本单位属于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岗位书面告知女职工。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合理安排怀孕女职工的休息时间,或者相应减少其劳动定额;经与女职工协商一致,用人单位可以调整其工作岗位。 第六条女职工怀孕7个月以上的,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其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其夜班劳动。 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的产前检查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14周的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2周;难产的,增加产假2周;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2周。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含人工流产)的,享受不少于2周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含人工流产)的,享受不少于6周的产假。 第八条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用人单位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支付女职工生育津贴;用人单位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前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用人单位已经参加生育

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 . 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试行)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 1.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首次出现BP≥140/90mmHg,并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 2.子痫前期:轻度:妊娠20周以后出现BP≥140/90mmHg;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可伴有上腹不适、头痛等症状。重度:BP≥160/110mmHg;尿蛋白>2.0g/24h或随机尿蛋白≥(++);血清肌酐>106μmol/L,血小板<100 X 109 /L;血LDH升高;血清ALT或AST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不适; 3.子痫:子痫前期孕妇抽搐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4.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舒压≥90mmHg(除外滋养细胞疾病),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后; 5.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以前无尿蛋白,若出现尿蛋白≥0. 3g/24h;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后突然尿蛋白增加或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100X109/L。 根据上述分类,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发现孕妇血压升高,间隔半小时复测仍高者应转至二级医院。 二级医院 可处理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病人及重度子痫前期病人未合并其他脏器损害者;若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血压≥160/110mmHg应转至三级医院。 三级医院 重度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患者应在三级医院处理。产后,可转二级医院随诊。 早产 早产指妊娠满28周不足37周(196-258日)间分娩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成为早产儿,体重为1000-2499g。为便于分级处理,将早产按孕周分为<32周,32-34周,≥34周三类。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孕期检查,诊断34周以后的早产,胎膜早破孕妇应转到二甲以上有新生儿科的医院分娩。 二级医院 发现32-34周在有新生儿科的二级或以上医院。 三级医院 <32周在有新生儿科的三级医院。

川卫办发〔2009〕681号 四川省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管理办法(试行)

川卫办发〔2009〕681号 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印发 《四川省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 基本药物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省中医药管理局、各市州卫生局、科学城卫生局、厅直属医疗卫生单位、中央在川医疗卫生单位: 根据卫生部等九部委制定的《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四川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意见》的规定,省卫生厅制定了《四川省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反馈给省卫生厅。 附件:四川省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管理办法(试行)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办法通知 抄送:卫生部,省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省政府法制办。 四川省卫生厅办公室2009年12月31日印发 (校对:廖志华)(共印80份)

附件: 四川省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 基本药物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安全,根据卫生部等九部委制定的《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四川省关于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意见》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基本药物是指国家基本药物和四川省补充目录药物。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指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其他各类医疗机构是指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等所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 第四条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必须在四川省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平台上采购基本药物,其采购价格不得高于网上最高限价。 第五条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规范使用药品。同时,应加强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引导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 —————————————————————————————— 癫痫病学分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容提要 本书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与中华医学会委托中国抗癫痫协会组织全国主要从事癫痫诊治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精神科及中医专家编写、审定的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全书共9章,分别介绍了癫痫病的定义、分类、诊断、药物治疗、外科治疗、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癫痫持续状态及特殊癫痫人群的诊治策略、预后、伴随的社会心理问题及中国传统医学对癫痫的认识和治疗原则等。本书可供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精神科及基层医师诊治癫痫时作为依据和参考。

序(1)(2) 前言 领导小组名单编辑委员会名单(按标准本)

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学分册 编写说明 为了规范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癫痫诊疗中的行为,提高诊断水平和医疗质量,同时兼顾到医疗保险对癫痫诊治的给付标准,2005年6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和卫生部有关司局委托中国抗癫痫协会编写“癫痫诊疗指南”。我们充分认识到指南的编写是一项极为严肃、重要的工作,在我国癫痫诊疗领域亦属首次。因此,我们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选出30余位学识高、造诣深、有较高知名度的癫痫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老、中、青结合的编写委员会,根据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对临床诊疗指南编写的要求,借鉴国内外数个权威性的指南文本,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具体情况拟稿。内容和文字经过数次集体审阅、讨论和修改,最后又请国内癫痫学界权威专家进行了审阅并定稿。因此,本指南在学术水平、涵盖内容、权威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诸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鉴于此次参与编写的人员同时也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的专家成员,中华医学会所属该分会、学组同意与中国抗癫痫协会以“联合编写”的名义发布本指南。经请示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中华医学会,认为本指南符合《临床诊疗指南》丛书的编写要求和标准,在按中华医学会规定程序批准后,纳入《临床诊疗指南》丛书序列,作为“癫痫分册”出版。 本指南系首次出版,其中缺点、不足在所难免。热切希望各级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在施行中认真总结经验、提出意见,待再版时予以改进,使之逐渐完善。 中国抗癫痫协会会长李世绰 2006 年 9 月

2020陪产假国家规定多少天

2020陪产假国家规定多少天 现行生育二孩规定:不享受晚育假 现行的孕妇产假主要由基础性产假和奖励性产假两部分组成。基础性产假为国务院2012年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明 确的“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奖 励性产假包括晚育和独生子女增加的产假。 二孩产假能休多久? 生育二孩不属于晚育范畴,更不是独生子女,因此,一般二孩产假就只有基础性的98天。 最新2016年劳动法产假规定 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14周的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 2周;难产的,增加产假2周;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 增加产假2周。 第八条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用人单位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支付女职工 生育津贴;用人单位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女职工生育 或者流产前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用人单位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用人单位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用人单位应当在每日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间女职工安排不少于 1小时的时间作为哺乳时间;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 日增加1小时的哺乳时间。 国家对于陪产假的相关规定

第四十六条男二十五周岁以上、女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的为晚婚。二十四周岁以上的已婚妇女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第二十七条育龄夫妻系城镇居民,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享受下列优待与奖励: 1、在产假期满前领证的,女方产假增加50天,并给男方增加护理假5天 2、自领证之月起至独生子女十六周岁止,每月给予不低于10元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并在其退休(职)时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一 次性奖励 3、安排就业、组织劳务输出时,应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 4、其独生子女优先入托、入园、入学、就医,有条件的单位可 以免费 5、对贫困的独生子女父母,优先发放或者适量增加社会救济金 和生活困难补助费 6、其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后不再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由其住所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列为社会保障家庭, 享受社会救济金等优待。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是腰椎间盘髓核突出或退变同时纤维环变性破裂髓核脱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多数本病患者经正规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约有10%~20%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一、流行病学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男性多于女性,这与劳动强度大及外伤有关。90%以上腰椎 间盘突出症发生在L4~L5和L5~S1椎间隙。青少年也可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明显外伤使软骨板破裂所致。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骨质疏松或退变性不稳导致椎间盘脱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及腰椎畸形,病情较为复杂。 二、临床表现 因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程度、病理变化、椎管管径以及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 (一)症状:

1.腰痛伴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性疼痛; 2.下肢麻木无力; 3.大小便功能障碍(巨大突出或中央型突出); 4.腰椎活动受限,姿势异常。 (二)体征: 1.立位检查:腰椎畸形,生理前凸变小、消失,甚至变为后凸,不同程度侧凸;腰部压痛点,可引发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腰椎活动受限。 2.仰卧位检查: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下肢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皮肤感觉、肌力及反射异常。 3.俯卧位检查:腰部压痛点;股神经牵拉试验。 (三)辅助检查: 1.腰椎正侧位X线片:可提供一些间接征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大致定位及初步诊断。同时为鉴别诊断腰椎其他疾病提供依据。 2.CT、MRI检查: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移位情况,是明确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最重要的方法。 三、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较高,但真正需要住院治疗者甚少,一般早期仅卧床休息加服药物均可缓解或治愈。对需进行特殊治疗的一定要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有突出者并非称之为腰椎间盘

四川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四川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序言 四川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 人总数量,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四川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四川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 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四川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四川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 四川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四川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四川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四川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四川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四川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量占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 量比重统计 (3) 四、四川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量(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四川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量(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量(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量(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四川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量同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 量(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四川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指标分析 (7) 一、四川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四川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占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比重统计分析.7 四、四川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015-2017)统计分析 (8)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妊娠恶阻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妊娠恶阻(修订) (草案)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妊娠恶阻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妊娠恶阻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妊娠恶阻 morning sickness 妊娠恶阻是指妊娠期间,反复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受阻,甚则食入即吐。该病又称“妊娠呕吐”、“阻病”、“子病”、“病儿”等。大多出现在妊娠早期,也有极少数持续至妊娠晚期。 3 诊断 3.1 诊断要点 3.1.1 病史 (证据分级Ⅱ:/推荐级别:C) [1,2,3,4,5] 有停经史及早期妊娠反应,多发生在妊娠3个月内。 3.1.2 症状 (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B) [6,7,8,9] 妊娠期间(多从妊娠早期开始)频繁呕吐,或食入即吐,甚至呕吐苦水或挟血丝,厌食,头晕 ,精神萎靡,身体消瘦,目眶下陷,严重者可出现血压降低,体温升高,脉搏增快,黄疸,少尿,嗜睡和昏迷等危象。 3.1.3 体征 (证据分级Ⅱ:/推荐级别:C) [10,11] 妇科检查 为妊娠子宫。 3.1.4 辅助检查 3.1. 4.1 血液检查 (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B) [1,2,7,12,13,14,15,16] 血常规检查,了解有无血液浓缩;血清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可判断有无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肝肾功能化验以确定有无肝肾受损。 3.1. 4.2 尿液检查 (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A) [1,7,12,13,15,17,18] 记24小时尿量,以调整输液量。同时查尿酮体、尿比重、尿蛋白及管型尿。尿酮体呈阳性。 3.1. 4.3 心电图检查 (证据分级Ⅲ:/推荐级别:D) [19,20] 病情严重者,可有低血钾的表现。 3.1. 4.4 盆腔超声检查(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A) [1,2,7,12,13,15,17,18,21]

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最新版本

安徽省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危害主要是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等。循证医学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抗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效降低国家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糖尿病的现状 (一)、患病率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最近发表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糖尿病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其治疗和管理多数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 (二)、发病率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根据历

年数据推算,我国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680万。 (三)、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情况按照就诊率60%推算,全国范围内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2000余万人。目前,2型糖尿病指南所推荐的糖尿病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中,一些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随着疾病筛查水平提高,未来所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以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二、糖尿病定义及分型 (一)、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二)、糖尿病的分型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分型的基础主要根据病因学证据。糖尿病共分4大类,见表1。 表1 糖尿病因学分类(WHO,1999年)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特殊类型糖尿病

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试行)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 1.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首次出现BP≥140/90mmHg,并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 2.子痫前期:轻度:妊娠20周以后出现BP≥140/90mmHg;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可伴有上腹不适、头痛等症状。重度:BP≥160/110mmHg;尿蛋白>2.0g/24h或随机尿蛋白≥(++);血清肌酐>106μmol/L,血小板<100 X 109 /L;血LDH升高;血清ALT或AST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不适; 3.子痫:子痫前期孕妇抽搐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4.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舒张压≥90mmHg(除外滋养细胞疾病),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后; 5.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以前无尿蛋白,若出现尿蛋白≥0.3g/24h;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后突然尿蛋白增加或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100X109/L。 根据上述分类,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发现孕妇血压升高,间隔半小时复测仍高者应转至二级医院。 二级医院 可处理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病人及重度子痫前期病人未合并其他脏器损害者;若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血压≥160/110mmHg应转至三级医院。 三级医院 重度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患者应在三级医院处理。产后,可转二级医院随诊。 早产 早产指妊娠满28周不足37周(196-258日)间分娩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成为早产儿,体重为1000-2499g。为便于分级处理,将早产按孕周分为<32周,32-34周,≥34周三类。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孕期检查,诊断34周以后的早产,胎膜早破孕妇应转到二甲以上有新生儿科的医院分娩。 二级医院 发现32-34周在有新生儿科的二级或以上医院。 三级医院 <32周在有新生儿科的三级医院。

劳动法产假规定【最新版】

劳动法产假规定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二条) 该条文没有对产检次数进行限制,即只要是正常必要的产检,都应该计入劳动时间。不能按病假、事假、产假、旷工等来算。 产检是各位准妈妈们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定期做各项产检才能够保证母婴的健康。了解产检假是进行产检时不可避免的事情,产检假国家规定20xx就介绍了最新产检假的各项产检。根据20xx年4月14日国务院第200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该条文没有对产检次数进行限制,即只要是正常必要的产检,都应该计入劳动时间。不能按病假、事假、产假、旷工等来算。国家规定女职工怀孕后享有产检假规,在规定的范围内,孕妇去医院进行产检,算正常出勤对待,具体的规定如下: 怀孕第1-6个月,每月可享受1天假期,用于妊娠确认以及健康培训等;

怀孕第6-7个月,每个月可享受1天假期; 怀孕第8个月,每月可享受2天假期; 怀孕9个月以上,每月可享受4天假期,但其中2天已包括在预产假中。 不管是一胎还是二胎,女职工单胎顺产者,给予产假98天,其中产前休息15天,产后休息83天。难产者,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晚育妇女,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晚育假三十天,其配偶享受晚育护理假三天。晚育是指已婚妇女生育第一个子女时,年满二十四周岁。 产假期间,依法享受生育生活津贴和生育医疗费补贴。月生育生活津贴标准为本人生产或者流产当月城镇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当月缴费基数低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按照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如果本人工资标准高于社会保险支付标准的,超出部分,仍应由用人单位补足。 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骨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修订版)

骨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117.股骨颈骨折 上转指南 经X 线摄片确诊为Garden分型Ⅱ-Ⅳ级的股骨颈骨折病人。需要手术治疗者,经过患者同意,并充分尊重自主选择权的情况下,将患者转往二级以上的医院。 下转指南 经X线摄片确诊为Garden分型Ⅰ型,或年老体弱,全身合并疾病多,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经患者同意,并充分尊重其选择权的情况下,将患者转往基层医院卫生机构治疗或管理。 118.股骨粗隆间骨折 上转指南 GAGGAGAGGAFFFFAFAF

经X 线摄片确诊为Evans分型Ⅱ-Ⅳ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不稳定的病人。需要手术治疗者,将患者转往二级以上的医院。 下转指南 经X线摄片确诊为Evans分型Ⅰ型,骨折稳定或年老体弱,全身合并疾病多,不能耐受手术,患肢伤前不能行走或不愿手术,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经患者同意,并充分尊重其选择权的情况下,将患者转往基层医院卫生机构治疗或管理。 119.股骨远端骨折 上转指南 经X线拍片发现股骨远段骨折(股骨远段7cm以内)Seinsheimer分型Ⅱ-Ⅳ型,需手术治疗者,经患者同意, GAGGAGAGGAFFFFAFAF

并充分尊重其选择权的情况下,将患者转往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 下转指南 经X线摄片确诊为Seinsheimer分型Ⅰ型,或年老体弱,全身合并疾病多,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或经手术治疗,伤口愈合好,骨折固定可靠,需住院康复者,经患者同意,并充分尊重其选择权的情况下,将患者转往基层医院卫生机构治疗或管理。 120.胫骨平台骨折 上转指南 GAGGAGAGGAFFFFAFAF

南充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南充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依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和《四川省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的意见》(川府发[1999]30号),结合南充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充分考虑财政、企业和职工的承受能力,保障绝大多数城镇职工必要的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条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遵循以下原则:基本医疗保险水平要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第四条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全市统一基本政策,市本级及各区、县(市)分级运行,分别管理,自求平衡。 第五条基本医疗保险由市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强制实施。 市、县(市、区)两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本地基本医疗保险的主管机关。主要职责是:负责编制基本医疗保险规划;起草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制度,经批准后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制度执行情况;协同物价、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医疗收费标准和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实施行政管理和监督;协调仲裁基本医疗保险中的有关争议。 市、县两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具体负责经办本辖区内基本医疗保险业务,主要职责是:负责统一筹集、营运和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编制医疗保险基金预决算;处理职工有关基本医疗保险的查询;提出改进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和意见。 第二章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和对象 第六条驻南充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城镇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含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必须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中的个体经济组织应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可本着积极稳妥、区别对待的原则,逐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除离休人员、老红军、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以外,上述范围内的在职职工、按国家规定办理的退休人员、外商投资企业中的中方人员、城镇居民中的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从业人员都必须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凡属上述规定范围的用人单位,按应按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第八条、第九条规定办理登记手续。 第七条驻南充市辖三区的市属级以上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管理;驻南充市境内的其它所有用人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所在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管理。我市常驻外地机构及其职工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医疗保险。 第三章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 第八条职工个人缴费率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用人单位缴费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6.5%。各县、市可根据本地实际,按照不高于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6.5%的原则具体确定本县、市的用人单位缴费率。退休人员个人不缴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个人

2016年最新急诊剖宫产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2016年最新急诊剖宫产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急诊剖宫(2016年版) 一、急诊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版) 1.胎儿因素:急性胎儿窘迫 2.产程因素: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活跃期停滞和胎 头下降停滞 (四)标准住院日为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00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急诊血常规+血型、生化全套; 2.急诊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近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抗菌药物选择第二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6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3.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二代头孢类,术后48小时内停止使用。

女职工产假规定2017

女职工产假规定2017 2017女职工产假规定是怎么样的?2017年最新的产假及哺乳假规定,妈妈们都知道吗?请看下面哦。 必须享受的假: 1、产假: 国家规定98天+15天(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2、产前检查: 女职工妊娠期间在医疗保健机构约定的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妊娠十二周内的初查),应算作劳动时间。 3、产前工间休息: 怀孕七个月以上,每天工间休息一小时,不得安排夜班劳动。 4、上班哺乳假: 哺乳假是指妈妈在宝宝出生后的一年,在工作日内,每天有两次0.5小时的授乳时间,每天合共1小时,可以合并使用,也可以分开用。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30分钟。 可以请的假: 1、产前假: 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

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 2、哺乳假: 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请哺乳假。 哺乳假天数: 1、生育第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哺乳假6个月,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照发(发至子女满14周岁)。 2、生育第二个子女,哺乳假3个月(按计划生育条例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 3、有条件的单位,也可给独生子女的女职工哺乳假一年(包括产假),哺乳假期间工资照发,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不发。 (各地政策或有所调整,请各位孕妈以本地政策为准。) 扩展阅读: 2017河北省产假最新规定 《河北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已经在10月31日省政府第96次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其中从多个方面明确了女职工的劳动权益,如用人单位为在岗女职工每人每月发放30元卫生费或相应的卫生用品等。 我省出台女职工劳保特别规定: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分级诊疗制度

国家分级诊疗制度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遵循医学科学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二)目标任务。 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 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基层首诊。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双向转诊。坚持科学就医、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建立健全转诊指导目录,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急慢分治。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疗服务。急危重症患者可以直接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 ——上下联动。引导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重点,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 二、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一)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三级中医医院充分利用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下同)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以下统称慢性病医疗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基层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等方式,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逐步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过渡,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加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建设和管理,规范培养内容和方法,提高全科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发挥全科医生的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建立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在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设置、教育培训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加强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等专业人员培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三)大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通过政府举办或购买服务等方式,科学布局基

《四川省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险计划》

《四川省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险计划》 参保指南 一、被保险人单位、投保单位领取《住院医疗互助保险参保申请书》(表一)、《住院医疗互助保险计划名册》(表二) 二、参保时需提供 1、填写并加盖被保险人单位工会公章并签署意见、经办人签字的《住院医疗互助保险参保申请书》(表一),如被保险人单位直接参保需提供一式二份;如被保险人单位通过投保单位参保则提供一式三份; 2、填写并加盖被保险人单位工会公章、经办人签字(每页)的《住院医疗互助保险计划名册》(表二),提供份数同上一条; 3、被保险人单位参加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社保)的近期交费单复印件一份; 4、被保险人单位参加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社保)人员名单复印件一份。 三、接受申请办理程序 1、本会对被保险人单位(投保单位)提供的所有资料审核无误后,开具《四川省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险计划书》正、副本。 2、被保险人单位(投保单位)经办人对《计划书》签字确认后,《计划书》正本、《参保申请书》一份或二份、《计划名册》一份或二份交被保险人单位(投保单位)留存,《计划书》副本

及《参保申请书》一份、《计划名册》一份留本会存档。 3、本会收取被保险人单位(投保单位)的保险费,并开具收款凭据。 四川省职工保险互助会 《四川省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险计划》 报销指南 一、申请赔付报销 1、被保险人结束治疗后,在社保或社保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医疗费用之日起三个月内,由被保险人或亲属申请赔付报销,并向被保险人单位提供报销所要求的完整的相关资料; 2、被保险人单位(投保单位)领取《住院医疗互助保险报销申请表》(表三); 3、投保单位为被保险人单位工会时,被保险人单位工会在接到被保险人提供的赔付相关资料后的十五日内填写《报销申请表》,并向本会送交相关资料和办理报销手续;投保单位为被保险人单位工会的上一级工会时,在被保险人单位工会接到被保险人提供的报销相关资料后的十五日内,先由被保险人单位工会填写《报销申请表》,然后连同赔付相关资料上报投保单位,再由投保单位签署意见后向本会送交相关资料。 二、报销需提供资料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513)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517)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520)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527) —511 —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512 —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西医 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 编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 (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 证候: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肾 阳虚证肾阴 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 B FY220)和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2.年龄大于40 周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3 个月内使用性激素治疗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 (2)妇科检查 (3)妇科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乳腺B超、TCT、骨密度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肝郁证:补肾疏肝。 (2)心肾不交证:滋肾宁心。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4)肾阴虚证:滋肾养阴。 (5)肾阳虚证:温肾扶阳。 (6)肾阴阳俱虚证:阴阳双补。 2.中医情志治疗:出现情志异常者在辨证使用中药同时配合中医情志治疗。 3.针灸治疗 (1)耳穴贴压 (2)体针 (3)灸法 4.其他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烘热汗出、情志异常等临床症状改善。

2020年最新劳动法产假规定

2020年最新劳动法产假规定 本文是关于2020年最新劳动法产假规定,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劳动法产假规定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二条) 该条文没有对产检次数进行限制,即只要是正常必要的产检,都应该计入劳动时间。不能按病假、事假、产假、旷工等来算。 产检是各位准妈妈们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定期做各项产检才能够保证母婴的健康。了解产检假是进行产检时不可避免的事情,产检假国家规定20xx就介绍了最新产检假的各项产检。根据20xx年4月14日国务院第200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该条文没有对产检次数进行限制,即只要是正常必要的产检,都应该计入劳动时间。不能按病假、事假、产假、旷工等来算。国家规定女职工怀孕后享有产检假规,在规定的范围内,孕妇去医院进行产检,算正常出勤对待,具体的规定如下: 怀孕第1-6个月,每月可享受1天假期,用于妊娠确认以及健康培训等; 怀孕第6-7个月,每个月可享受1天假期; 怀孕第8个月,每月可享受2天假期; 怀孕9个月以上,每月可享受4天假期,但其中2天已包括在预产假中。 不管是一胎还是二胎,女职工单胎顺产者,给予产假98天,其中产前休息15天,产后休息83天。难产者,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晚育妇女,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晚育假三十天,其配偶享受晚育护理假三天。晚育是指已婚妇女生育第一个子女时,年满二十四周岁。 产假期间,依法享受生育生活津贴和生育医疗费补贴。月生育生活津贴标准

《临床诊疗指南(全套)》精选.doc

有人形容高尔夫的18洞就好像人生,障碍重重,坎坷不断。然而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承担一切后果。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临床诊疗指南》 1、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分册定价:22元2009年 2、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定价:118元2009年 3、临床诊疗指南-放射学检查技术分册定价:32元2009年 4、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定价:70元2009年 5、临床诊疗指南-重症医学分册定价:36元2009年 6、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定价:24元2009年 7、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定价:28元2008年 8、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学分册定价:24元2008年 9、临床诊疗指南-美容医学分册定价:40元2008年 10、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定价:35元2008年 11、临床诊疗指南-护理学分册定价:54元2008年 12、临床诊疗指南-免疫学分册定价:25元2008年 13、临床诊疗指南-烧伤外科学分册定价:31元2007年 14、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定价:23元2007年 15、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定价:20元2007年 16、临床诊疗指南-核医学分册定价:53元2012年 17、临床诊疗指南-血液学分册定价:19元2007年 18、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定价:35元2007年 19、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分册定价:27元2007年 20、临床诊疗指南-创伤学分册定价:85元2007年 21、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定价:39元2007年 22、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定价:40元2007年 23、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定价:28元2007年 24、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定价:45元2007年 25、临床诊疗指南-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分册 定价:10元2007年 26、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定价:26元2007年 27、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分册定价:19元2007年 28、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定价:30元2006年 29、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定价:23元2006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