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33
艾滋病护理常规【概述】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病死率极高,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体液传播。
【一般护理】1、予血液、体液隔离,患者抵抗力低时,实施保护性隔离。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宜“多样、少量、均衡”,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专科护理】1、对症护理:(1)高热时予物理降温,多饮水。
(2)呼吸困难: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给予氧气吸入等。
(3)恶心、呕吐:呕吐频繁者,禁食;若恶心、呕吐减轻,应鼓励患者进食,行口腔护理,除去呕吐引起的异味并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预防感染。
及时清除呕吐物,并通风换气。
(4)腹泻时,准确记录患者出入量,评估腹泻次数、量及性状,指导患者避免进食生食,注意用餐卫生,鼓励口服补液,勿饮用含咖啡因、酒精和奶制品的饮料,腹泻严重时,床旁放置便盆,便于紧急需要,保护肛门周围皮肤,每次大便后温水清洗,每天可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并可采用敷贴保护肛周皮肤。
(5)口腔病变,如发生真菌感染、溃疡、鹅口疮等,保持口腔卫生,每次饭后用温盐水漱口,选用恰当的漱口水并用软牙刷刷牙,对于恶心严重者,适当应用止吐药,鼓励患者少吃多餐,增加摄入量,严重口腔溃疡时,可用吸管吸食汤和流质。
(6)出现精神错乱或痴呆时,加强与患者沟通,注意人物、时间、地点等方面的重点指导,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和运动。
2、皮肤护理(1)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穿宽松、舒适的棉质衣服,经常更换衣服、被褥,防止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
(2)长期卧床的患者,至少每2小时协助翻身,必要时可使用气垫床或气垫垫于臀部等受压处。
(3)经常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引起感染。
(4)洗澡时使用液态中性皂液,以免损伤皮肤,将残留皂液洗净,以防刺激皮肤。
(5)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医源性感染。
(6)如有皮肤损伤,应用生理盐水清洗后,遵医嘱用药。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神经系统表现是*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神经系统表现的病理病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神经系统表现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神经系统表现病因*一、发病原因1983年,Montagnier及同事们从一个患有淋巴结疾病的同性恋患者体内分离出一种反转录病毒,并将此病毒命名为淋巴结病相关性病毒(LAV)。
不久Callo与助手们描述了一种存在于AIDS患者血中的反转录病毒,称之为人嗜T淋巴细胞性病毒(HTLV-Ⅲ),后来证实LAV和HTLV-Ⅲ为同一种病毒,1986年国际病毒委员会统一将其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HIV是一种反转录病毒,即C型RNA病毒,因它含有反转录酶,能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DNA。
该病毒有两个亚型,HIV-1能引起免疫缺陷和AIDS,呈世界性分布;HIV-2仅对非洲西部和欧洲的非洲移民导致免疫缺陷。
(一)形态结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直径约120纳米,大致呈球形。
病毒外膜是类脂包膜,来自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与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面,并与gp41通过非共价作用结合。
向内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质(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锥形衣壳(Capsid),衣壳在电镜下呈高电子密度。
衣壳内含有病毒的RNA基因组、酶(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以及其他来自宿主细胞的成分(如tRNAlys3,作为逆转录的引物)。
(二)基因结构及编码蛋白的功能病毒基因组是两条相同的正义RNA,每条RNA长约9.2-9.8kb。
两端是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s, LTR),含顺式调控序列,控制前病毒的表达。
已证明在LTR有启动子和增强子并含负调控区。
LTR之间的序列编码了至少9个蛋白,可分为叁类:结构蛋白、调控蛋白、辅助蛋白。
1.gag基因能编码约500个氨基酸组成的聚合前体蛋白,经蛋白酶水解形成P17,P24核蛋白,使RNA不受外界核酸酶破坏。
AIDS病毒的特征与治疗方法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病,它是一种病毒性感染,不同于一般的细菌感染或寄生虫感染。
一、AIDS病毒的传播途径AIDS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传播:1.性传播:由于AIDS病毒存在于人体体液中,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及乳汁等,因此,性行为是AIDS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2.血液传播:通过血液传播,如共用注射器、血制品输注、手术、牙医等医疗操作中的污染、母婴传播等。
3.垂直传播:母体垂直传播,即从感染母亲到胎儿或婴儿的转移。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发生在孕期、分娩过程和哺乳期。
二、AIDS病毒的特征1.潜伏期长:AIDS病毒感染后,开始呈潜伏状态。
这个潜伏期可以长达几个月,甚至10多年。
2.多样化的症状:AIDS病毒感染后,不同人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一般来说,最初的反应可能是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和关节疼痛等。
之后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如长期发热、结核、巨细胞病毒病、淋巴肿瘤和帕金森综合症等。
3.破坏免疫系统:AIDS病毒可以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各种并发症出现,如肺炎、肝炎、肾炎等。
同时,也会导致机体对于一些常规治疗方法的抵抗力下降,使疾病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三、AIDS病毒的治疗方法1.抗病毒治疗:现在主要使用的抗AIDS病毒药物有抑制转录酶的核苷酸类化合物、非核苷酸类化合物和抑制融合的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缓病毒的复制和侵害免疫系统的速度,同时防止病毒抵抗药物的作用。
2.免疫治疗:在免疫治疗方面,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营养、有规律的锻炼和充足的休息,也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等方法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3.并发症治疗:由于AIDS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针对不同病症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抗结核药和抗肿瘤药等。
总之,AIDS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多种,治疗方法也比较复杂。
预防AIDS的最好方法是避免高风险行为,如多性伴侣、共用注射器等。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神经系统表现有*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神经系统表现症状,尤其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神经系统表现的早期症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神经系统表现有什么表现?得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神经系统表现会怎样?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神经系统表现有哪些并发病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神经系统表现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神经系统表现常见症状:恶心与呕吐、HIV感染、免疫缺陷、乏力*一、症状HIV感染的临床类型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将神经系统HIV感染的表现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AIDS的原发性神经疾病]HIV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是炎症性的、脱髓鞘性的或退行性的,其中有几种被认为是AIDS的确定性病变。
(1)HIV无菌性脑膜(脑)炎:见于AIDS早期为多,也见于晚期。
病人的主要症状为头痛、怕光、恶心、呕吐、发热、咽痛、食欲不振、腹泻等,有的尚可有明显的脑炎症状,如抽搐、失语等,常有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脑脊液中可有淋巴细胞增多,蛋白质增高,糖正常。
脑电图显示弥漫性异常。
有的病人可有脑神经麻痹,最多见的为面神经,其次为三叉神经或听神经。
(2)AIDS痴呆综合征:以前又称为亚急性或慢性HIV脑炎,在临床上最常见。
一般发生于本病晚期,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时间及空间定向障碍,运动功能减弱,行为异常。
由于共济失调及震颤使步履困难,书写不能。
平衡功能不良等。
如脊髓受累时,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感觉障碍。
晚期可出现大小便失控,行为改变如淡漠、缺乏兴趣、消沉、缄默等。
随着病情发展,病人逐步向植物性生存方向发展。
与中毒或代谢障碍引起的痴呆不同的是以上症状的出现都是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发生的。
本综合征无特殊诊断标准,对病人轻微的认知力减弱能较早察觉很重要。
头部CT和MAI检查常见脑萎缩。
脑脊液中查到HIV病毒可确诊。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
HIV主要侵犯、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导致集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极高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预防病原学HIV是反转录病毒科免疫缺陷病毒属的成员,为RNA病毒HIV对物理因素的抵抗力不强,血液内的病毒室温下可存活15天。
加热56度30分钟和一般消毒剂均可灭活,但对紫外线不敏感流行病学一、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都是传染源。
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能传播HIV二、传播途径1.性传播2.血液货血液制品传播3.母婴传播4.三、易感人群四、流行特征发病机制与病理一、发病机制HIV经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后,随即进入血液循环货淋巴系统,侵入CD4+细胞内处于低水平复制的潜伏状态,收到各种因素激活后开始大量复制,以芽生的方式释放病毒,最终致细胞溶解或者死亡随着Th细胞的不断减少,免疫功能障碍逐渐显露,最终整个免疫系统紊乱与功能破坏,出现机会感染与恶性肿瘤二、病理AIDS的病理改变分为两类病毒直接引起的淋巴、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原发病免疫功能障碍引起的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卡波济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感染HIV后临床可分为四期:一、急性感染期二、无症状感染期三、艾滋病前期四、艾滋病期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急性感染期此期属HIV原发感染,通常在病毒复制开始阶段(感染后5天~3个月),平均2~4周)出现非特异性的急性HIV感染综合征表现为发热、乏力、咽痛及全身不适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
个别有头痛、皮疹、脑膜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
体检有劲、枕、腋部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热退肿大的淋巴结也缩小此期可持续3~14天临床表现——无症状感染期所有的HIV感染者,均有这一期此期病毒处于低水平复制状态,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但血清中可检出病毒及抗体,有传染性,可持续2~10年或更久临床表现——艾滋病前期又称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淋巴结病相关综合征、持续性淋巴结肿大综合征等表现为:1、淋巴结肿大: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
艾滋病[填空题]1艾滋病概述参考答案: 1.概念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俗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慢性传染病。
HIV 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最终并发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
2.病原学HIV病毒为单链RNA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
分为HIV-1和HIV-2两个型,前者引起世界性流行,而后者在西非呈地方性流行。
3.流行病学(1)传染源AIDS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①性接触传播;②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③母婴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包括:①多性伴侣,包括男性同性恋、异性恋或双性恋者;②静脉药物依赖者;③需多次接受输血、血液制品者及接受可疑污染器官移植者;④在不规范或非法采血点卖血者;⑤感染HIV的母亲的胎儿及婴儿;⑥性病患者。
(4)流行特征HIV感染无季节性,HIV感染者以正处于性活跃期的青壮年为主。
4.病理艾滋病的病理变化复杂多样,呈非特异性。
有机会性感染引起的病变,淋巴结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肿瘤性病变。
由于存在免疫损伤,表现为多种机会性感染反复重叠感染,组织中病原体繁殖多,炎症反应少。
①淋巴结病变:出现滤泡增生、融合,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可完全消失,包括反应性(滤泡增生性淋巴结肿)、肿瘤性(如卡波西肉瘤,KS)和其他淋巴瘤;②胸腺病变:可有萎缩、退行性变或炎性病变;③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神经胶质细胞灶性坏死,血管周围炎性浸润及脱髓鞘改变等。
[填空题]2艾滋病诊断要点参考答案: 1.HIV急性感染(1)流行病学史包括:①不安全性生活史;②静脉注射毒品史;③输入未经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史;④HIV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⑤其他(如职业暴露或医源性感染史)。
(2)临床表现①发热、头痛、乏力、咽痛、腹泻、全身不适等症状;②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③颈、腋及枕部有肿大淋巴结;④脑膜脑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⑤皮疹;⑥肝脾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