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心血管损害护理查房
概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功能受损的综合症。
心血管损害是AIDS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需密切关注并提供合适的护理措施。
查房内容
主诉
•患者是否存在胸闷、心悸、胸痛等心脏相关不适症状。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全身皮肤、口腔、瞳孔、面色,是否存在发绀等征象。
•心率、心音、心律,有无杂音。
•血压测量,观察有无动脉搏动异常。
•肢体皮肤温度及水肿情况,是否存在下肢水肿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评估心脏功能与结构。
•血常规、电解质等相关指标监测,评估患者整体情况。
护理要点
•给予心血管相关药物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扩张剂等。
•控制HIV病毒感染,维持良好的免疫状态。
•定期进行心脏监测,密切关注患者心血管状况变化。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规律运动,促进心血管健康。
结语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心血管损害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查房时需细致入微,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效干预,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希望患者能在良好的护理下逐渐康复健康。
传染病防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内容提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为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lV)引起的一种以免疫功能缺陷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
HlV特异性地侵犯CD4T淋巴细胞,使CD4T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最终导致以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要表现的免疫功能异常。
艾滋病于1982年定名,1983年发现其病原体。
机体感染HlV后经过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后,最后进入艾滋病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机会感染和肿瘤。
临床上通过HlV抗体检测和WeSternblotting(蛋白质印迹)技术来确诊本病。
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性以及母婴三种途径进行传播。
自从1996年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联合治疗(HAART)在临床上的应用,艾滋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目前认为艾滋病是一种可以治疗但尚无法完全治愈的慢性疾病。
治疗艾滋病的关键措施就是HAART,即将不同作用机制的抗HIV药物进行组合使抗HIV疗效最大化。
尽管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来预防本病,但艾滋病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
随着新型抗HIV药物的不断出现,艾滋病患者的预后将进一步改善,接受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得到重建的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与普通疾病患者的病死率接近。
一、病原学HlV是1983年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发现,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统一命名HIV。
HlV是单链RNA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为直径约100~120nm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
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含有反转录酶(RT,P51∕P66),整合酶(INT,P32)和蛋白酶(PI,P1O)o核心外面为病毒衣壳蛋白(P24,P17)o病毒的最外层为包膜,其中嵌有gpl20(外膜糖蛋白)和gp41(跨膜糖蛋白)两种糖蛋白。
gpl20的下端与贯穿病毒包膜的跨膜蛋白gp41相连接,gpl20在分子构型上有一个小凹陷是与CD4分子结合的部位。
高考艾滋病知识点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它可以通过血液、性行为、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给人类健康和社会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对于高考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艾滋病的基本知识1.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四种途径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和注射毒品共用针头传播。
高考考生应了解这些传播途径,避免接触感染源,降低感染风险。
2.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预防艾滋病的关键在于科学正确的措施和行为。
高考考生要做到以下几点:- 建立正确的性观念,避免性行为过早、不正当;- 使用安全套等防护用具,在性行为中保持安全;- 拒绝毒品,避免注射毒品共用针头;- 不随便接触他人的血液,避免血液传播;- 孕妇要接受相关检测和咨询,防止母婴传播。
二、艾滋病的症状与检测1. 艾滋病的常见症状艾滋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乏力、腹泻等,随着病情发展,还会出现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因此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尽早就医检查。
2. 艾滋病的检测和确诊艾滋病的检测包括病毒抗体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
病毒抗体检测是最常见的艾滋病检测方法,通过检测人体血液中是否存在艾滋病病毒抗体来确定感染情况。
如果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呈阳性,还需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以确诊。
三、艾滋病的治疗与护理1. 艾滋病的治疗方法目前,艾滋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通过联合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来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数量,延缓病情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
2.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全面的护理和关爱。
高考考生应了解以下几点:- 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理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保持患者的营养状况;- 加强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定期前往医院复诊,接受治疗和康复指导。
四、艾滋病相关的社会问题1. 艾滋病的歧视和偏见由于对艾滋病认识不足和恐惧心理,艾滋病患者常常受到歧视和偏见。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的护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的护理⼀、概述概念: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HIV),是由⼈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致命性传染病。
临床上有明显的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的表现,以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为特征。
本病预后不良,主要死因为机会性感染。
HIV特性:对热、化学消毒剂敏感。
(⼀)流⾏病学资料传染源:病⼈和⽆症状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性传播、⾎液传播、体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群易感性:普遍易感,50岁以下青壮年居多,静脉药瘾者、同性和异性恋者、配偶⼀⽅是HIV感染者、多次接受输⾎或⾎制品治疗者以及⽗母感染HIV的⼉童是⾼危⼈群。
流⾏特征:局部地区和重点⼈群已呈⾼峰流⾏,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约65万,其中艾滋病病⼈约7.5万;2005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6万~8万⼈。
询问病⼈有⽆与艾滋病病⼈或⽆症状病毒携带者的接触史,尤其注意性接触史、药瘾史或接受输⾎与⾎制品治疗史。
(⼆)⾝体状况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三)⼼理-社会状况因艾滋病病情重且⽆特效治疗及预后不良,加之特殊的流⾏病学特征易遭受他⼈的歧视⽽产⽣恐惧、焦虑、悲观等⼼理。
(四)辅助检查⾎常规有不同程度的贫⾎和⽩细胞计数降低,⾎⼩板减少,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免疫学检查T细胞绝对值下降;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病程下降;CD4+/CD8+ <1。
⾎清学检查HIV抗体检测是⽬前确定有⽆HIV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法。
(五)治疗要点⾄今艾滋病尚⽆特效治疗⽅法。
⽬前多采取抗病毒、免疫、⽀持和对症治疗,同时积极抗肿瘤、控制机会性感染和预防性治疗等综合治疗。
其中早期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三、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社交孤⽴与⼈免疫缺陷病毒病⼈实施强制性管理及易被他⼈歧视有关。
恐惧与疾病折磨、缺乏特效治疗及预后不良有关。
活动⽆耐⼒与⼈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并发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有关。
腹泻与免疫能⼒低下引起胃肠道机会性感染有关。
与艾滋病患者的交流和心理护理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体液传播。
我科从2003~2006年共收治艾滋病人6人,其中5例男性,1例女性,平均年龄37.3岁。
通过对艾滋病人的治疗护理,我们发现病人的主要表现有孤独、绝望、恐惧、焦虑等心理表现。
因此,对艾滋病人,只有通过耐心与病人交流,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才能达到治疗和护理的目的。
下面介绍几种交流的方法和心理护理。
1 交流的方法1.1 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十分重要由于艾滋病是一种高病死亡的恶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的特殊性,造成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与远离,致使病人与护士之间存在着一种无形的障碍。
因此,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对今后资料的收集、资料的准确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1.帮助病人分清安全与不安全的因素。
2.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向病人解释采取必要防范措施的重要性,以取得病人的理解。
1.2 注意选择语言1.使用鼓励的语言。
与病人交流时,护士要主动热情,使用鼓励性的语言,鼓励患者战胜病痛,使病人感觉到护士的关心、鼓励和安慰之情。
2.使用解释性的语言。
根据病人不同的年龄、性格、职业、文化、修养,对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解释性说明,并对治疗中采取的必要的措施进行解释以免产生误解。
1.3 耐心倾听护士应耐心倾听诉说,为病人提供发泄的场所,注意听时,护士要集中精力平视病人,让病人感觉到你的参与,并注意病人的感受,以准确评估病人并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
2 心理护理2.1 艾滋病患者都有孤独、自卑的心理由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特殊性,造成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与远离。
由于病人不敢如实向医生反映发病过程,隐瞒发病事实,认为得了这个病不光彩,没脸向亲戚朋友说。
因此,作为医护人员,要尊重病人的人格,多与病人交流,主动热情地给予关心和同情,多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知识的同时,还要做到为患者保密。
使患者能感觉到医护人员对他的关爱,从而使患者讲述自己的病史并配合治疗。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措施及预防(一)【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护理;预防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侵犯辅助性T淋巴细胞为主,造成细胞免疫功能缺损为基本特征的全身性传染病。
自1981年美国报告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以异常迅猛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地,预防艾滋病和护理艾滋病患者已成为当今护理工作重要的内容之一,现将艾滋患者常见症状的护理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1护理措施1.1腹泻(1)做好肛周皮肤护理,每次大便后用温肥皂水清洁局部,再用吸水软布或者湿巾蘸干,防止皮肤糜烂。
必要时局部涂凡士林;(2)如臀部皮肤有糜烂,应详细观察表皮脱落和炎症范围与程度;(3)鼓励患者进水,或给肉汁、水果汁;(4)提供低纤维饮食,少食多餐,以每日五、六餐为宜,艾滋患者并发症多,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尽可能避免烟酒,酸辣食物,如咳嗽痰多,尽量少吃甜腻食品,必要时可做雾化吸入治疗。
如皮肤疮疹,尽量不吃腥物发物类食物(蟹、虾、带鱼这类),如咽喉干燥、声音嘶哑,尽量不吃辛辣之食(辣椒、大蒜等);(5)遵医嘱给予抗腹泻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1.2营养失调与恶心、呕吐、消耗增多有关。
(1)呕吐严重者,禁食2h后再饮水,病情好转后可给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做到少食多餐,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防止水、电解质紊乱;(2)做好口腔护理,预防真菌性、口腔炎所致的疼痛或继发感染,并可改善食欲。
床旁置清洁饮水,防止口干,口腔感染无法进食者,可给予鼻饲或静脉高营养支持,以增强抵抗力;(3)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止吐药,饭前30min服用。
1.3高热护理(1)严密监测体温,注意室内的温度与湿度;(2)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排尿,加快毒素排出并降温;(3)给予温水擦浴及冰敷,根据医嘱给予退热药物,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防止受凉;(4)由于免疫功能缺陷,常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避免感冒受凉。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预防及食疗方1.预防方法 根据本病已知的发病因素,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或杜绝此病的发生。
加强对献血人员的严格检查,尤其是艾滋病的实验诊断;对医用器皿要严格规范化消毒,使用一次性针头和注射器,凡使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必须定期集中消毒处理;对进口的血制品要进行严格检查是否有HIV。
总之,要建立一套严密而行之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方案。
2.其他方法 积极开展卫生宣传,加强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使人人知晓本病的危害性及传播途径,注意性卫生;加强国境检疫,把艾滋病列为重点检疫病种之一,同时对海员必须加强对艾滋病的认识;禁绝卖淫、贩毒、吸毒和静脉注射毒品;对已发现的病例和HIV抗体阳性的无症状者要进行管理和监控,与病人有较密切接触者进行重点监护,定期复查,切断传染途径,以杜绝本病的发生。
由于本病因外感温邪疫毒、热毒炽盛、耗伤肾精而发病,所以饮食方面应忌食辛辣香燥及发物,如辣椒、狗肉、羊肉、雄鸡、鲤鱼等,以防助火而加重出血;另外,可服用鲜鱼腥草、野菊花、蒲公英、山药、鲜胎盘等清热解毒、滋阴补肾之品,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并可选用下列食疗方配合治疗。
(1)大蒜香菇莲子饮香菇50g,莲子30g,大蒜20g,加水适量,文火水煎服用,每日1剂,每日3次。
此方有解毒健脾之功。
(2)枸杞胎盘汤枸杞30g,山药50g,鲜胎盘1个,食盐、味精少许。
先将胎盘洗净,再与枸杞、山药同煎。
隔日服用,1日3次。
此方有健脾益肾、气血双补之功。
(3)菊花大蒜茶菊花、金银花各50g,大蒜20g。
先将大蒜捣成泥,再与双花、菊花泡服,频频当茶饮。
此方有清热解毒之功。
(4)甘草绿豆汤甘草30g,绿豆100g。
先将甘草用纱布包好,加水适量,与绿豆同煎,当绿豆开花为度,取出甘草纱布包,即可饮用。
此方有解毒健脾之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一、概述
概念: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HIV),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致命性传染病。
临床上有明显的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的表现,以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为特征。
本病预后不良,主要死因为机会性感染。
HIV特性:对热、化学消毒剂敏感。
(一)流行病学资料
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体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50岁以下青壮年居多,静脉药瘾者、同性和异性恋者、配偶一方是HIV感染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治疗者以及父母感染HIV的儿童是高危人群。
流行特征:局部地区和重点人群已呈高峰流行,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2005年新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6万~8万人。
询问病人有无与艾滋病病人或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的接触史,尤其注意性接触史、药瘾史或接受输血与血制品治疗史。
(二)身体状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因艾滋病病情重且无特效治疗及预后不良,加之特殊的流行病学特征易遭受他人的歧视而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免疫学检查T细胞绝对值下降;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病程下降;CD4+/CD8+ <1。
血清学检查HIV抗体检测是目前确定有无HIV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五)治疗要点
至今艾滋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目前多采取抗病毒、免疫、支持和对症治疗,同时积极抗肿瘤、控制机会性感染和预防性治疗等综合治疗。
其中早期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三、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社交孤立与人免疫缺陷病毒病人实施强制性管理及易被他人歧视有关。
恐惧与疾病折磨、缺乏特效治疗及预后不良有关。
活动无耐力与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并发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有关。
腹泻与免疫能力低下引起胃肠道机会性感染有关。
潜在并发症:各种机会性感染。
四、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隔离:血液隔离+保护性隔离措施,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
休息与环境:急性感染期和艾滋病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无症状感染期,可以正常工作;病室宜安静舒适、空气新鲜。
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注意食物色、香、味,必要时静脉补充所需要营养和水分。
(二)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发热的程度,注意有无肺部、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黏膜等感染的表现;监测各系统症状体征的变化;有无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等并发症的发生,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三)对症护理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对症护理。
长期卧床者应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
长期腹泻者做好肛周皮肤的护理。
若有呕吐,给予止吐等措施。
(四)用药护理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可出现贫血,用药期间应遵医嘱定期检查血象。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长期使用可出现耐药性。
蛋白酶抑制剂:如沙奎那韦应餐后服用,英地那韦应餐前服用,奈非那韦应进餐时服用,若突然停药或换药时可出现反跳现象。
(五)心理护理
1. 进行有效沟通,了解病人真实想法
2. 进行心理疏导,满足合理要求
3. 解除病人孤独、恐惧感
4. 与病人家属、亲友增加接触沟通的机会
5. 不歧视病人,尊重人格,使病人正视现实
6. 建立自尊和自信
7. 面对现实,融入社会
(六)健康指导
对艾滋病人及其家属的指导
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病人的常见死亡原因。
艾滋病的治疗方法、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和副作用及治疗的长期性。
病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应单独使用和定期消毒。
指导病人加强营养,其对疾病和康复的影响。
勇敢面对疾病,鼓起生活勇气,积极配合治疗。
对无症状艾滋病感染者
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指甲刀、牙刷、手帕等。
育龄妇女应避免妊娠,已受孕者应终止处理。
定期或不定期的访视及医学观察
疾病预防指导
艾滋病的病因、传播方式及自我防护措施。
性知识、性行为的健康教育,洁身自好。
正常的接触和社交活动不会传播艾滋病。
建立艾滋病监测系统,结合国境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