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格式:pdf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26
传染病防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内容提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为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lV)引起的一种以免疫功能缺陷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
HlV特异性地侵犯CD4T淋巴细胞,使CD4T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最终导致以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要表现的免疫功能异常。
艾滋病于1982年定名,1983年发现其病原体。
机体感染HlV后经过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后,最后进入艾滋病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机会感染和肿瘤。
临床上通过HlV抗体检测和WeSternblotting(蛋白质印迹)技术来确诊本病。
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性以及母婴三种途径进行传播。
自从1996年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联合治疗(HAART)在临床上的应用,艾滋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目前认为艾滋病是一种可以治疗但尚无法完全治愈的慢性疾病。
治疗艾滋病的关键措施就是HAART,即将不同作用机制的抗HIV药物进行组合使抗HIV疗效最大化。
尽管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来预防本病,但艾滋病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
随着新型抗HIV药物的不断出现,艾滋病患者的预后将进一步改善,接受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得到重建的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与普通疾病患者的病死率接近。
一、病原学HlV是1983年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发现,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统一命名HIV。
HlV是单链RNA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为直径约100~120nm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
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含有反转录酶(RT,P51∕P66),整合酶(INT,P32)和蛋白酶(PI,P1O)o核心外面为病毒衣壳蛋白(P24,P17)o病毒的最外层为包膜,其中嵌有gpl20(外膜糖蛋白)和gp41(跨膜糖蛋白)两种糖蛋白。
gpl20的下端与贯穿病毒包膜的跨膜蛋白gp41相连接,gpl20在分子构型上有一个小凹陷是与CD4分子结合的部位。
疾病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肾病英文名:nephropathy due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缩写:别名:艾滋病肾病疾病代码:ICD:N16.0*概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严重性疾病,造成肾脏损害致肾小球硬化。
HIV 感染人体后主要引起辅助性T 淋巴细胞即CD4+T 淋巴细胞的损伤和减少,同时导致其他免疫功能的损伤,从而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艾滋病已在全世界各国流行,因其预后不良、病死率高,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已经造成严重后果。
我国儿童艾滋病病例的增加应引起我国儿科医师的充分重视。
流行病学:艾滋病(AIDS)的第 1 个病例发生在非洲卖淫者当中,是在 1970 年后期;大约同时,在美国和海地也出现了第 1 例患者。
这种病现在已蔓延到30 个非洲国家并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已引起普遍关注。
艾滋病的传染源是已受HIV 感染、出现或未出现艾滋病临床表现的病人。
对儿科而言,患有艾滋病或处于无症状HIV 携带状态的妊娠妇女或哺乳期的母亲,是将HIV 感染传播给胎儿、新生儿或婴儿的重要传染源。
HIV 主要存在于受其感染者的血液、生殖道分泌物和乳汁中。
其他体液中也可能含有HIV,但其浓度可能较低。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包括男性同性恋和异性恋、卖淫、嫖娼)、经注射途径传播(主要是注射吸毒者之间共用注射器和针头而传播)、医源性传播(受HIV 感染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的注射或输入、组织或器官移植)以及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可在妊娠期发生(宫内感染),可在分娩过程中以及在哺乳期发生。
母亲将HIV 感染传播给胎儿或婴儿的传播率与母亲感染HIV 的严重程度相关。
这种严重程度一般以 CD4+细胞计数来判断,计数越低,说明病情越重。
感染程度越重,传播率也越高。
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者、性乱者、以注射方式吸毒者、多次接受输血或长期接受血液制品治疗者、HIV 感染者的配偶或性伙伴、HIV 感染母亲的婴儿等。
疾病名: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of newborn缩写:别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HIV infection;AIDS疾病代码:ICD:P35.8概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主要使体内CD4 淋巴细胞受损,导致全身免疫功能缺陷,继发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而致死。
流行病学:自从 1981 年发现首例HIV 感染者以来,到1999 年全球感染HIV 的人数已达5000 万,其中1998 年一年新感染人数就达580 万。
至 1999 年底,全球因AIDS 死亡的总人数已达 1600 万。
在我国自 1985 年发现首例病人以来,HIV 感染也呈快速增长趋势。
据我国卫生部统计,我国HIV 感染者5 万~10 万人。
1.病原学 HIV 是一种反转录RNA 病毒,属慢病毒,目前已鉴定的引起人类AIDS 的病毒有两种,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和HIV-2 两型。
HIV-1 遍布全球,HIV-2 常见于西非和印度,致病力较HIV-1 弱。
HIV-1 又分A、B、C、D、E、F、G、H、O 等9 种亚型,其中以B 型最常见。
HIV 呈椭圆形或圆柱形,由病毒核心和外膜组成,外膜为类脂双分子层,当中有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有关的两种蛋白gp120 和gp41。
病毒核心由核心蛋白、单股RNA、Mg2+依赖的反转录酶组成。
其中反转录酶能把病毒RNA 转录成DNA。
核心蛋白p24 能引起细胞免疫。
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加热56℃ 30min和一般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
2.传染源与传播途径病人及无症状的带毒者为传染源,对于婴幼儿来说感染了HIV 的母亲是最大的传染源。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简称AIDS,艾滋病)是一种最年轻的、20世纪新发现的一种病毒性疾病。
患者常因并发感染或恶性肿瘤而死亡。
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在中非发现,以后流行于非洲等国家。
1978年美国再次报告此病后,此病猖獗肆虐,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数年之间已波及全世界大部分地区,新病例的增长速度每年达25%,年发病率达770/10万人口。
本病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多,但小于2岁的儿童亦可发病,可能与患AIDS的母亲宫内感染或围产期感染有关。
由于病毒可来自患者的血液与分泌液(精液、唾液、泪液等),患者最多见于男性同性恋、静脉注射麻醉剂以及血友病患者经常需要血清制品者。
结合本病临床表现,一般将其归类于中医“虚劳”、“伏气瘟病”、“癥积”、“恶核”等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 AIDS的病因业已基本肯定系病毒所致,但尚可能有其他遗传因素作为诱因。
1983年法国巴斯德从淋巴结病综合征病人的淋巴结内分离出一株病毒,称为淋巴病相关病毒(LAV)。
同时美国国家癌研究所发现了患者T细胞中的致病病毒,称之为HTLV-Ⅲ (人T淋巴细胞病毒3型)。
以后证明两地发现的病毒是相同的。
这种病毒曾称为HTLV-Ⅲ/LAV,现已改用国际通用名称HIV(人免疫缺乏病毒)。
2.病理 病毒直接感染患者的淋巴器官,选择性地作用于辅助性T细胞,辅助T细胞/抑制性T细胞比值改变,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从而认为本病是获得性T细胞免疫缺陷性疾病。
宿主的T辅助细胞似乎有一种受体能使HIV与之趋近,病毒随即穿入宿主细胞,脱去表面的蛋白外壳,暴露其遗传物质RNA核心。
此RNA被逆转录酶转录成DNA,被组合成为宿主染色体中DNA的一部分,因而改组了宿主细胞的DNA基因组。
被激活的T4细胞在细胞膜上长出芽状颗粒,能以加速产生新的病毒颗粒。
每当细胞分裂时,病毒也跟着复制、增多。
病毒在T4细胞中积聚增多,最后可导致细胞的死亡,使T4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何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及围麻醉期如何重视与管理【术语与解答】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是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所感染的传染性疾病,其病程晚期主要表现为全身器官功能衰竭与机体免疫力低下;②该病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和性传播,其流行广泛,病死率高,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措施;③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可引起T淋巴细胞损害,从而导致机体持续性免疫缺陷,之后造成多器官、多系统感染,最终导致死亡。
现今通过抗病毒治疗与综合治疗(包括终身服药),可长期生存;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他疾病的状态或综合征状,通常人类不会死于艾滋病,而是会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
该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麻醉与实践】随着HIV患者在国内迅速上升,HIV患者需实施外科手术者也明显增多,因此麻醉医师也必然引起对HIV患者的全面重视。
1. 应对HIV深入认识由于对HIV存在心理恐惧,人们(包括医护人员)大都不愿接触HIV患者,尤其给该类患者实施麻醉与手术,有些医院甚至以种种理由或借口拒收HIV患者或感染者。
这主要在于对HIV缺乏深入的了解:①现今HIV患者应用抗病毒治疗,基本可以控制病毒复制,而且原已被病毒损害或破坏的免疫系统经抗病毒治疗也会逐步重建免疫功能; ②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很弱,离开人体后很难生存;③HIV对物理因素与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尤其对热和干燥极为敏感,通常56℃温度约30分钟即可灭活,若煮沸可较快杀灭。
在室温中,一般75%酒精只需一分钟即可使逆转录酶失去活性;而0.1%家用漂白粉、0.1%戊二醛、0.2%次氯酸钠、0.3%过氧化氢以及0.5%来苏水等消毒剂处理5分钟,均可灭活HIV;④HIV对紫外线不敏感。
2. 应关爱HIV患者医护人员应加强宣传,普及对艾滋病医学知识,做到人人关爱HIV患者,使他(她)们得到社会的关爱,而不是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