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54.14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同时又要考虑现阶段中专生自身素质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应该以实践为主,因材施教,教育为社会服务。
一、树立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教学目的。
长期以来,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受学历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思想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校以“本科压缩型”模式办职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重文化理论课轻操作技能课,因此,培养出的毕业生其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不能胜任科研工作,同时专业技能实际应用能力又明显的不足,成为“四不象”人才,在当今经济社会中,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是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我们培养出的学生,特别是计算机这种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学生,其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都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缺乏适应就业岗位的能力。
由此看来,中职教育必须摆脱旧的学历教育的束缚,摒弃原有的教学模式,树立顺应市场需求设专业,教育为社会服务,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计算机操作员,而不是计算机程序员和计算机设计员,培养具有一定计算机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使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适应社会的需求,毕业生的知识结构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二、建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在专业方向上过于笼统,课程安排过于狭窄和简单,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应试教育的烙印很深,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许多实用性强、专业性强的应用软件没有掌握,缺乏最新计算机应用知识,中专生面临就业压力,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决定了该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其就业方向和适应岗位的能力及后续学习的能力。
因此,为了使学生学而能会、会而能用。
在课程设置时应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结合劳动力市场的发展需求,对原有课程设置进行彻底的改革,改革应遵循实用性、先进性、基础性的原则。
浅议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改革近几年来,技工院校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在总体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存在不少问题。
教学改革必须确立正确理念,抓住主要环节,采用相应策略,在遵循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前提下,进行教学的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形成具有贯通性、实效性的策略链,以确保教学改革在院校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一、技工院校教学改革方向分析1、加强课程开发计算机教学要求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选择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应该反映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什么课程应该开、什么课程不应开,恐怕很多学校都有过这样的疑虑。
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课程的开设一定要体现实用的特点,如果一味追求面面俱到,使学生学的过多过杂,其结果是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改进教学方法目前,在教师中以自我为中心、以课程为主、采用“满堂灌”进行教学的仍然大有人在,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师讲课要“精讲”,就是在学习内容上围绕当前和将来的使用精心选择,坚决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着的内容,突出“技术应用性”,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
在教学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学。
同时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我在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再配合生动的讲解,可以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技工院校的办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
所以要特别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彻底改变只重视理论学习、不注重实践教学的做法。
我在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增加学生上机操作的比例。
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又能使我很好的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摘要:本文笔者首先分析了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从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论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技术性质,实践教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教学质量对专业教学质量影响极大。
但随着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条件的不断提升,我国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所存在p1.2 实践教学师资不足实践教学环节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实践经验。
由于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忽略了对实践教师队伍的培养,因此这样的教师相对不足,这也是导致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实践考核方法不合理或没有实践考核实践考核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但如何选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手段,如何确定实践考核指标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由于部分学校实践课时少,实践教学不单独考核。
有的由于学校实践考核方法、手段缺乏,往往流于形式。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实践课程没有认真做,从而不能达到教学目标。
1.4 开放程度不够,实验室利用率低实验室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实验室除满足实验课以及课程设计等课内实验外,实验室在课外应该对外开放,以满足学生的课外学习要求。
但由于管理不完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多数学校实验室的开放率低,实验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实践教学内容改革2.1 树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理念随着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发展,大众化教育的产品不再是社会的精英,而是社会的合格劳动者。
然而多数高校教师和部分高校学生并没有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习成绩轻动手能力的惯性思维。
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改革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结构和特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维护和升级而设置的。
然而,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传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内容过时,课程设置不合理,老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机会等问题。
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三个方面来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改革。
一、课程内容传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内容和教材往往过于陈旧,甚至存在不少已经过时的知识点,而忽略了一些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热门知识点。
因此,教学改革应该尽可能跟上时代潮流,针对当前科技的发展和实际应用背景,重新设计课程内容。
首先,课程应该涵盖更多的内容,如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硬件的作用和分类、主板、CPU、硬盘、内存、显卡等硬件设备的构造和使用、虚拟化技术、服务器等相关概念和技术点。
其次,课程应该强调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和维护方法,如系统安装、硬件检测、防病毒和骗子软件、维护和优化、备份和还原等。
同时,应该重点关注当下的热门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
二、教学方法传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过于依赖教材和课堂讲解,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
因此,教学改革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不同的学习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首先,教师应该灵活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地呈现出计算机的知识点和概念,利用网络资源和社交媒体等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其次,教师应该开展实践性课程,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硬件的实操演练,让学生亲自进行拆装和维护等实际操作,并提供充足的操作机会以巩固所学知识,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环节传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践环节往往受到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很难够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摘要: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必须坚持注重能力和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培养。
本文根据当前it行业的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it行业需求专业教学教学改革身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实用的专业技能放在首位,因此,在人才培养这个问题上。
必须贴近行业的发展需求。
基于这样的初衷,我院一直以来都鼓励青年教师深入到行业企业内部锻炼学习。
在企业的这段时间里,笔者对it 行业的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具体项目的设计施工、销售、后期维护等方面有了全面的了解,极大地提高了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也促使笔者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案进行了一些思考。
深入企业后,发现理论和实际有着不小的差距。
当前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正在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大规模,多领域的数字化信息的加工处理、传递交流创造了条件,计算机已经日益广泛地深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应该会什么,精通什么,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此外,rr公司的员工普遍工作压力大、强度高、跳槽率高,在目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it公司员工的组成结构、管理制度、招聘渠道等都存在着不合理或不健全的地方,这也为我们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导致目前在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对就业前景感到渺茫,学习的热情不高。
在高速网络和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主导的市场要求下,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应用终端三大单元独立发展,将构成家庭式及办公的高速网络数字化生活。
这种个性化、专用化的数字化生活的发展及应用,将为高光纤设备提供商,提供网络化软件、图像渲染软件、黑客安全软件等软件商,网络附加存储设备提供商及应用终端设备提供商的发展提供了—个空前广阔的发展平台。
三个单元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独立发展,三者之间通过高速网络进行连接和数据交换这种发展模式,将成为it行业的发展趋势。
浅谈计算机C语言专业的教改方案【摘要】本文从为什么需要对计算机C语言专业进行教改和教改的重要性展开讨论,接着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入项目案例教学、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改进教师队伍建设、提倡开放式教学模式等五点教改方案。
结论部分分析了教改对计算机C语言专业的意义,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进行了总结。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呼吁计算机C语言专业教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案和路径。
通过教改,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计算机C语言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引言、教改、计算机C语言专业、实践教学、项目案例教学、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进教师队伍、开放式教学模式、意义、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1. 为什么需要对计算机C语言专业进行教改计算机C语言专业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中的重要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对计算机C语言专业进行教改显得尤为迫切。
计算机C语言作为编程语言的基础,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旧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市场和行业的需求,需要进行更新和改进。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需要对计算机C语言专业进行教改,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教改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意识,从而推动整个专业的发展和进步。
1.22. 教改的重要性教改为计算机C语言专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
教改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改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应用,更加贴近行业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