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癌临床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10例报告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属于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主要类型之一。
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全腹腔手术,但是这种方式有着大切口、术后恢复缓慢、术后疼痛等缺点。
相对而言,腹腔镜手术则具有创面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势,逐渐成为子宫内膜癌手术的首选。
本文回顾了10例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的结果和体会。
病例分析我们回顾了10位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的患者的资料。
8.5cm之间,平均3.9cm。
在所有病其中,年龄区间为4060岁,平均年龄为52岁。
病灶的直径在2.0例中,有2例属于Ia期、7例属于Ib期,1例是II期。
手术过程在手术中,麻醉下患者采取泰山式仰卧位,下肢半屈曲、外展或屈曲。
操作医生则处于患者双侧。
首先,我们进行腹腔镜检查,排除子宫内膜以外的病变。
然后,切开撕裂阴道前壁,将子宫、卵巢完整切断。
在切除子宫时,我们注意保留部分宫颈,这样可以方便术后放疗。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癌症的部位、范围和分级2.缩小肿瘤和淋巴结的切除范围,保护近旁正常组织3.术中切除的组织应该被及时固定和派生,保证病理学检查的准确性在手术后,我们应该定期辅助检查患者,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结果分析所有10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其中8例恶性程度强,2例恶性程度较弱。
经过病理学检查,其中8例属于Ia或Ib期,另有2例属于II 期。
在所有的患者中,7例选择行右侧盆腔淋巴结清扫,保存下半阴道。
其中5例采用科威恩标本,2例采用矢状面标本。
3例进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
对于所有患者,我们均进行了全面分期、诊断和治疗。
对于术后诊断为处于Ia期和Ib期的患者,我们不再采取颈部淋巴结清扫,而是进行子宫内膜癌相关功课的后续治疗(包括放疗等)。
而术后诊断为II期的患者,则进一步加强了治疗。
在门诊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病情复发。
符合预期效果。
总结子宫内膜癌常常影响到女性的健康,它的治疗难度较大。
腹腔镜妇科临床诊疗观察【摘要】目的对腹腔镜妇科临床诊疗进行观察分析。
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50例,在患者同意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2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对对照组中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取开腹手术治疗,而对治疗组中的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对照组中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8.1±22.3)min,术中出血量为(125.3±34.5)ml,住院时间为(6.5±1.5)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6.7±4.5)h;而治疗组中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9.7±15.1)min,术中出血量为(86.4±16.4)ml,住院时间为(4.1±1.1)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5.3±4.2)h,即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中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较短,且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
结论在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积极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妇科临床诊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5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20-01在对妇科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妇科恶性肿瘤疾病较大的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应采取临床疗效较好的方式进行疾病治疗,其中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并且减少患者的出血量[1]。
本文就此对腹腔镜妇科临床诊疗进行观察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50例,在患者同意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对比观察
许广慧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7(021)002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十分显著(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163-164)
【作者】许广慧
【作者单位】河南宏力医院,河南新乡 453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对比
2.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对比分析
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对比分析
4.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对比分析
5.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对比分析思路总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技术诊治指南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易于被忽视,因此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妇科肿瘤的诊治中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提供更精准的手术操作和更少的手术创伤,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技术的诊治指南。
一、手术前的准备工作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
2.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规化验项目,以评估患者手术的安全性。
3.影像学检查:通过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来评估肿瘤的定位、大小和浸润范围,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腹腔镜手术的具体操作步骤1.麻醉和体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术前评估结果,选择全身麻醉或腰麻。
将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双下肢屈曲并分开,以便于手术操作。
2.手术入路的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腹腔镜手术的入路,可以是脐部、腹直肌上缘等。
通过腹腔镜入路进入腹腔。
3.探查和检查:使用腹腔镜器械对腹腔进行全面的探查和检查,评估肿瘤的浸润范围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
4.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切除:根据肿瘤的浸润范围,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子宫附件和淋巴结清扫术。
使用腹腔镜器械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切除,并进行合适的淋巴结清扫。
5.术后处理:检查手术切除标本,确认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级。
进行术后照顾和恢复治疗。
三、术后的处理和随访1.术后病理报告和分期:根据术后病理报告,确定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期,为术后的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2.术后康复和护理:进行术后的适当康复护理,包括伤口处理、疼痛控制、饮食指导等。
遵循医嘱,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
3.辅助治疗的选择和实施:根据肿瘤的分期和病理特点,选择适当的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等。
C54. IOO子宫内膜恶性肿瘤,行68. 41001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65. 63001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40. 59009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根治性切除术I愉床路径一、C54. 100子宫内膜恶性肿瘤,行68.41001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65. 63001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40. 59009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根治性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C54. 100子宫内膜恶性肿瘤,行68.41001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65. 63001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40. 59009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根治性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等。
L症状:异常子宫出血或分泌物异常;2.体征:妇科检查可触及正常或增大子宫3.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等。
1.手术:根据组织学病理类型、肿瘤分化、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等行相应范围手术。
2.手术路径:经腹腔镜手术。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W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C54. IOO子宫内膜恶性肿瘤,行68. 41001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65. 63001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40. 59009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根治性切除术;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8天。
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血型;(3)尿常规;(4)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电解质;(5)凝血功能;(6)血HIV;(7)血梅毒检查;(8)血乙肝五项+血丙肝检查;(9) CA125;(10)心电图;(11)胸部X线检查;(12)超声:腹部超声+妇科超声;(13)盆腔CT。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癌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腹腔镜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2组术后平均体温及淋巴结切除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促进术后康复进程,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早期子宫内膜癌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067-02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依据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作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0例,年龄38~66岁,均龄(49.7±
2.5)岁;体质量(62.4±
3.2)kg。
合并高血压1例,糖尿病1例,有剖宫产史4例。
患者均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表现,颈管无浸润,分段诊刮证实病变仅局限在宫体内。
高分化23例,中分化15例,低分化2例,均为ⅰ期早期子宫内膜癌。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对照组各20例,2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术前行1~3d充分肠道准备,行阴道冲洗,术前清洁灌肠、禁食,并对脐部进行清洗。
采用气管插管复合麻醉,持续在术中行心电监护,并加强血氧饱和度监测。
嘱患者取头低臀高膀胱截石位,行尿管留置。
对穿刺部位进行定位,将脐孔上缘的皮肤切开10mm留作腹腔镜观察孔,trocar直接穿刺入腹,建立气腹,嘱患者取头低足高位,呈30~40°,依次穿刺第2,3,4,5trocar。
气腹压在术中维持在10~15mmhg(1mmhg=0.133kpa),并对腹腔、盆腔行常规检查。
留取腹腔冲洗液200ml送细胞学检查,百克钳处理双侧卵巢漏斗韧带及输卵管系膜,凝切断子宫圆韧带,并打开阔韧带前后叶,超声刀打开膀胱反折腹膜并下推膀胱于宫颈外口水平,分离子宫后壁输尿管入口段,于输尿管隧道入口处用双极凝切子宫血管,超声刀处理子宫骶主韧带,单极环形切下阴道1cm,子宫、双附件经阴道切除并取出,堵塞阴道。
打开两侧盆腹膜,暴露髂血管、腰大肌,从上往下、从外向内依次对髂总、髂外,髂内,腹股沟深、闭孔淋巴结完整片状清扫,标本分别装入标本袋经阴道取出,标本送检,阴道置t管引流,镜下缝合阴道残端,冲洗,缝合各穿刺切口。
对照组进腹后对盆、腹腔探查,留取腹腔冲洗液200ml送细胞学检查。
行筋膜外子宫全切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手术方法参照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第3版。
2组术后均给予预防性广谱抗生素3~5d,引流管及导尿管48~72h拔除。
定期随访,内容包括盆腔及阴道检查、超声检查、阴道脱落细胞学
检查,必要时行mri或ct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
p0.05)。
对2组平均随访18个月,均无复发及异常情况发生。
3 讨论
早期子宫内膜癌基本的手术方式包括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近年随着微创手术的深入研究和开展,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
治疗前首先需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指征严格把关,对肿瘤行明确分级,ⅰ期、ⅱ期患者可考虑行腹腔镜手术,排除ⅲ级、ⅳ级的患者。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腹腔镜术式行淋巴结切除时具有良好的术野,通过气腹的膨胀作用,提供了充裕的组织间隙分离空间,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且操作方便。
与传统开腹术式比较,在达到传统开腹手术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明显缩短了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了术中损伤,并促进了术后康复。
2组均无特殊并发症发生,均无缩减术式。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促进术后康复进程,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澎,黄惠芳,沈铿,等.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3):165-168
[2] malzoni m,tinelli r,cosentino f,et al.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versus abdominal hysterectomy with lymphadenectomy forearlystage endometrial cancer: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gynecol oncol,2009,112:12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