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菊脂类农药中毒(投毒或毒鱼)及防治(急救)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29.72 KB
- 文档页数:6
氯氰菊酯中毒解毒方法
氯氰菊酯是一种常见的农药,但是如果误服或者接触过量都可能导致中毒。
氯氰菊酯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临床症状严重,危害性大。
因此,了解氯氰菊酯中毒的解毒方法对于急救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氯氰菊酯中毒的解毒方法,以便广大读者在面对这种紧急情况时能够正确应对。
首先,当发现有人误服或者接触氯氰菊酯后,应立即将其转移到空气流通良好的地方,并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和眼睛,避免继续接触毒物。
同时,要保持患者清醒,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其次,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
比如,如果患者仍意识清醒,可以让其饮用大量温水,促使尿液排出,加速毒物的排泄。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患者吐出物质,以免引起呼吸道异物堵塞。
最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解毒药物进行处理。
常见的解毒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氢氧化铝、活性炭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中和毒物,减轻中毒症状。
但是在使用解毒药物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剂量进行使用,不可随意使用解毒药物,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
总之,氯氰菊酯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中毒,需要及时正确的急救措施。
在发生氯氰菊酯中毒的紧急情况下,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及时就医。
同时,平时要加强对氯氰菊酯的安全使用和储存,避免发生中毒事故。
希望本文所述的解毒方法能够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氯氰菊酯中毒的紧急情况。
鲫鱼药物中毒怎么处理?掌握好三要点概述:在鲫鱼养殖过程中,鲫鱼极易感染寄生虫,如车轮虫、斜管虫、锚头蚤等。
而在杀虫过程中,用药过度会导致鱼耐药性的增加,所以难以一些养殖户因用药量过大或药物毒性较大而导致鲫鱼药物中毒。
若一旦发现此现象,应立即调整药物,对中毒进行紧急处理。
在这时候一定要掌握好以下三要点,有助于快速控制解救中毒鱼。
一、鲫鱼药物中毒症状中毒死亡鲫鱼症状一般为:体发黑、突眼、竖鳞,解剖有腹水、肝胆病变、肾肿大、血液发紫;镜检有孢子虫或车轮虫、指环虫,有的为几种虫并有;鱼塘水质较差:透明度低(水老化)或水泛浑(极度缺乏藻类)有的下风口有大面积油膜、浮沫。
发病起始普遍为发现少量死鱼诊断有寄生虫,不当使用杀虫药后开始大批量死亡。
二、鲫鱼药物中毒怎么处理?处理方案:1、第一天:停料,洁水灵3亩水面/袋,应激解毒灵3亩·米/瓶。
2、第二天:应激宁300g+优肠乐200g+威多康100g拌喂40kg 饲料,全程投喂5天以上。
若伴随有细菌感染的可先投喂3天:达克菌400g+制菌灵200g+应激宁300g管2000kg鱼体重。
八控底康3亩水面/袋(凉底解毒,可控制虫卵,预防鱼体质未恢复寄生虫再次爆发)3、第三天:益水藻元1瓶+绿源多肽1桶用10亩水面。
治疗花费大量财力、精力并且真正恢复是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要有预防意识,避免使用高毒性和不正规的杀虫药物。
经分析,治愈比较理想的几个塘口都是平常注意改良水质和内服保健的,鱼体质好,即使中毒现象明显,死亡量相对小很多。
三、如何避免鲫鱼药物中毒?1、每月至少使用2次益水藻元+绿源多肽,1次乐碧净;每月投喂5天应激宁+优肠乐+威多康;2、每周测水一次,查鱼一次,发现有少量寄生虫即投喂内服驱虫药(克孢素+驱蠕净)。
3在给鲫鱼用药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用药,避免药量过度或不适用药导致鱼群中毒。
(出处:华扬水产作者:虞建勇原标题:比鲫鱼出血病危害更大的是鲫鱼药物中毒)。
鱼中毒与泛塘的判别及解救方法养鱼池塘,往往因管理上的疏忽而发生鱼塘中毒或泛塘事故,严重时都会死鱼,甚至全军覆灭。
因此,准确地判别泛塘与塘鱼中毒事故,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求方法、减轻损失,是渔业生产上一项重要技术工作。
科学上可以从下述几方面判别解救:一、从发生的时间判别塘鱼中毒无季节、天气之分,与池塘水质肥瘦、塘鱼的稀密程度关系不大,多与厂矿排污时有毒污水进入池塘;或是农田施药时在池塘中清洗施药器械;以及防治病时用药过量或施用方法不当;个别不法分子投毒偷鱼等有关。
中毒死鱼,在白天、夜晚都可发生。
泛塘则多发生于夏秋高温季节,特别是连续的低气压闷热天气,最易发生泛塘事故,并多发生在半夜到清晨这段时间内,且池塘水质越肥,鱼越密则泛塘的可能性越大,程度越严重。
二、从塘鱼的表现判别发生塘鱼中毒时,鱼类浮头现象一般不大明显,其症状表现也因毒物的不同而异,有的表现为窜游、颤抖、跳跃挣扎,直至昏迷死亡;有的表现为行动迟缓、麻痹、体色慢慢变黑,丧失活动能力而死。
泛塘表现为塘鱼严重缺氧浮头,分散于池塘各处,口一张一合,平静地直接从水面空气中吸取氧气,严重的在浅水处浮头的银鲴、鳊鲂等,浮着浮着便肚皮慢慢上翻,又挣扎着保持平衡,如此反复几次便肚皮朝上而死。
三、从死鱼的种类上判别塘鱼中毒事故死鱼一般不分种类与大小,连底层的鲤、鲫鱼,甚至泥鳅等都会死亡,严重的全塘死光。
泛塘死鱼以银鲴、鳊鲂、草鱼等较常见,其它种类较少死亡,鲤、鲫鱼一般不会死亡。
四、解救方法两种原因引起的死鱼,只要发现及时,均可解救。
发生泛塘的解救方法是及时大量冲注新水和开动增氧机械增氧,水源不便又没有增氧机的池塘可施用“鱼浮灵”或“鱼氧精”增氧,或泼洒黄泥浆、明矾水等絮凝剂。
塘鱼中毒的解救方法是,凡水源条件好的池塘,应立即大量冲注新水,放出池中老陈水,边排边灌,直到池鱼恢复平静。
水源困难的池塘,应立即拉网捕鱼,迅速将鱼转入到灭毒的池塘或水沟、网箱中暂养,待原池塘毒水处理妥善后再放回原池塘。
鱼类氨氮中毒、药害及泛塘的区别及解救有些养殖户对鱼类氨氮中毒、药害和泛塘死鱼现象辨别不清,常把氨氮中毒误以为投毒,泛塘死鱼怀疑为药害。
其实,鱼类氨氮中毒是因水体中氨含量过多引起鱼类中毒死亡,药害是鱼类误食有毒物质或是有毒污水进入鱼池,使鱼类中毒死亡,泛塘则是因为池塘水体中溶氧量降低到不能满足鱼类生理最低需要时,造成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上述三种情形的区分与解救方法如下:一、发生时间不同氨氮中毒多发生在连续晴天的午后至傍晚。
池鱼药害多与农田施药有关,在农作物的生长季节、病虫害流行期间和鱼病流行期间较为严重,死鱼现象不分白天、夜晚都可发生。
而泛塘死鱼则多发生在夏秋高温季节,尤其是在连续低气压、闷热天气、连绵阴雨天气最容易发生,并多发生在半夜到清晨这段时间里。
二、鱼类表现不同发生氨氮中毒的池塘,鱼先是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有时浮上水面,继而呼吸减慢,鱼体仰浮,不久即死亡。
池鱼药害:鱼类浮头现象不太明显,症状表现也因毒物的不同而不同,有的表现为行动迟缓、麻痹、体色慢慢变黑,丧失活动能力而死,有的表现为窜游、颤抖、跳跃、挣扎至昏迷而死。
而泛塘则表现为池鱼分散于全塘浮头,嘴一张一合,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严重时在池浅水处浮头的鳊、草鱼的肚皮往上翻,又挣扎着保持平衡,如此反复数次就肚皮朝上死亡。
三、死鱼的种类不同氨氮中毒的鱼类,不分鱼种大小和种类,都可引起部分死亡。
药害鱼类,不分鱼种大小和种类,全部死光。
而泛池死鱼以鳊、鲢、鳙鱼为常见,鲤、鲫鱼很少死亡,泥鳅、黄鳝毫无影响。
四、防治及解救方法1、发生氨氮中毒的鱼池,应立即注换新水、开动增氧机,同时施用光合细菌或氨氮净等改善底质。
2、发生药害的鱼池,应切断污染水源,大量更换新水,以缓解中毒症状。
由菊酯类农药造成的中毒,初期可用硫酸阿托品片剂(0.3毫克/片)全池泼洒,按鱼每公斤体重0.15~0.3毫克施用,施药后鱼类中毒症状减轻即停药,未见好转时每30分钟~90分钟重复1次,二三天后如情况不见好转可逐渐增加用量,至情况好转后减量或停药;对于轻度中毒,每亩水体可用15公斤~25公斤生石灰乳或30公斤草木灰水溶液全池泼洒。
鱼类中毒的土法解救
一、鱼藤中毒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小河小溪有鱼藤毒鱼的现象,稍不小心,往往威胁到饲养的塘鱼。
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先堵住有毒的水进入塘内;同时,用人尿对水全池泼洒。
用量为一亩水面平均一米深(即667立方米)25千克左右的人尿,对水至50千克后,全池均匀泼洒,对解救刚中毒或未中毒的鱼类效果明显。
二、茶麸中毒茶麸平时用于毒塘或者少量用于防治鱼病,但有时工作粗糙,用量把握不准,造成不应该的损失。
解救方法:首先,用溶氧高、无污染的清洁(河)水注入塘里(千万不能下池搅拌);然后每亩水面平均一米水深用0.5千克桐油对25千克水全池泼洒,这样能有效解救刚中毒的鱼类。
三、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鱼类反应往往是:鱼离群乱窜、狂奔,捕获的鱼打开鳃盖看见鳃丝出血,身上无其它痕迹。
此时,最好的解救办法:首先把无污染且溶氧高的河水注入塘里,然后用25~30千克黄泥加30~40千克人尿(每亩水面平均1米深)搅拌均匀后全池泼洒;再用“阿托品”按每立方水用1克的比例全池泼洒(如亲鱼可注射)这样对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鱼类有一定的疗效。
- 1 -。
引起水产动物中毒四种常见原因和处理方法引起水产动物中毒的原因?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引起鱼类中毒的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种。
1.药物引起的中毒。
2.水体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
3.污水引起的中毒。
4.霉变的饲料引起的中毒。
当鱼类发生中毒后,一是很难确定原因,但从鱼类表现出来的症状可以推测属于哪种类型。
药物引起的中毒鱼类首先停食,随着中毒时间的推移和毒性的增强,鱼会在水面上独游乱窜,体表发黄,上层鱼类和较小规格的鱼种先发生死亡。
急救措施:1.排出池塘部分水体,补充新鲜水,稀释药物浓度,增加溶氧。
2.“解毒100%”250g/亩·米“康洁易养安”250g/亩·米全池泼洒。
水中有害物质引起中毒鱼减食或停食,随着中毒现象加剧,鱼类逐个趴边死亡,同塘鲢鱼最严重,温度越高症状越明显,死亡越快。
急救措施:1.排出池塘部分水体,补充新鲜水,使用“聚合活性氧”500ml/亩·米增加溶氧。
2.氨中毒用“氨氮克星”250g/亩·米或“有机酸解霸”500ml/亩·米,亚盐中毒时,“亚硝速净”250g/亩·米“硝化宝”500g/亩·米,硫化氢中毒时,“水底总动员”500g/亩·米全池干撒。
污水引起的中毒中毒症状类似于药物中毒,一般首先切断水源,排出有害污水,急救办法同药物中毒。
霉变的饲料引起的中毒中毒潜伏期鱼类生长缓慢,体表无明显症状,但解剖可见鱼类肝脏变绿。
应该立即更换饲料,内服保肝胆,清热解毒的中药来处理。
内服每公斤饲料用“肝病康”5g “氨基酸电解多维”5g,连喂5~7天。
外用“KW-100精华素”250g/亩·米配合“康洁安塘宁”200g外用。
鱼类养殖中常见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摘要】鱼类养殖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常见的中毒症状却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危害。
本文从常见的鱼类中毒症状、诊断方法、防治措施、应急处理和预防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常见中毒症状包括异常行为、呼吸困难和皮肤破损等。
诊断方法主要通过观察症状和进行水质检测。
防治措施包括改善饲料质量、加强水质管理等。
应急处理措施则包括加氧和更换清洁水源。
预防建议包括定期检查水质和饲料以及加强养殖管理水平。
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性在养殖业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保障鱼类养殖健康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鱼类养殖、中毒症状、诊断、防治、应急处理、预防、管理水平、综合防治、建议、危害、重要性。
1. 引言1.1 鱼类养殖的重要性鱼类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养殖业务,在全球范围内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鱼类是人类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来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随着人口增长和渔业资源减少,养殖鱼类已成为满足人们需求的重要途径,能够缓解野生鱼类资源逐渐枯竭的问题。
鱼类养殖也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且,鱼类养殖业还为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提高水质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促进水域生态平衡。
鱼类养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加强对鱼类中毒症状的认识和防治,以保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2 中毒症状对鱼类养殖的危害鱼类养殖中常见的中毒症状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中毒会导致鱼群出现异常行为,如游动迟缓、食欲不振等,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这不仅会影响养殖的效益,还可能导致养殖规模的缩减,从而影响养殖者的经济收入。
中毒还会增加鱼类患病的风险,使其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这不仅会增加养殖成本,还会导致养殖环境的恶化,加重养殖者的管理压力。
更严重的是,一旦鱼类中毒的症状无法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导致鱼类大面积死亡,进一步加剧养殖业的损失。
中毒症状对鱼类养殖的危害不容忽视。
鳗鱼农药中毒的防治技术
鳗鱼养殖看似容易,但是碰到问题之后不懂如何解决就知道不是那么简单了。
利用对鳗鱼养殖技术和办法的学习和了解,能够协助我们在后期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有好的思路,利用合理的办法解决相关问题,尽量避开一些不须要的损失发生。
农药中毒主要由农田用药导致,常见品种有米乐尔和溴氰菊酯等,这些农药性质比较稳定,因而一旦污染养殖水域,将直接导致鳗鱼中毒。
其它,农药对鳗鱼的毒性随水温、水质酸碱性等而异。
中毒突发性强,轻度中毒鳗鱼主要表现为体色变浅、活动异样(如蹿游)、鳃丝充血和肌肉痉挛,严峻时鳗鱼蹿游严峻,体力下降,大量集中到排污箱,体色严峻变浅甚至变白,除外部症状外,肝脏外观黄色,肠道轻度发炎。
普通首先发生于小规格鳗鱼,主要凭体色转变、活动异样及肌肉痉挛等主要症状及农田用药状况综合推断,农药中毒具显著的季节性,因而准时发觉,作出正确推断,将对准时解救起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有条件者首先改为使用未污染水源,第二对中毒鳗举行解毒,假如无其他水源,应首先关闭污染水源,不再进水。
解毒办法:盐0.3%~0.7%+碘解磷啶3~5毫克/升或硫酸阿托品20~25片/吨水+电解维他3毫克/升+维生素B610~15片/立方米,如发觉胆囊肿大厉害,应添加消旋山莨菪碱15片/立方米,效果更佳。
内服:每千克饲料拌入板蓝根3克+穿心莲5克+甘草3克+车前草6克+菌陈6克+山楂6克+金银花6克+鬼针草10~30克+黄芪8克+白毛藤6克,连服5~7天。
鱼类养殖中常见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摘要】在鱼类养殖中,常见的中毒症状包括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体色异常等。
针对这些症状,可以通过观察鱼类行为、检查水质等方式进行诊断。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清洁养殖池、确保饲料安全等。
加强对中毒症状的诊断和防治意识,合理管理养殖环境,并提高应对突发中毒事件的能力,是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通过有效的措施,可以降低中毒风险,保障鱼类养殖的稳定和持续。
【关键词】鱼类养殖、中毒症状、诊断、防治、预防措施、急处理、养殖环境管理、提高应对能力、意识加强1. 引言1.1 什么是鱼类养殖中常见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鱼类养殖中常见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是指在鱼类养殖过程中,鱼群出现各种异常症状并且疑似受到了毒素污染或中毒的情况。
这些中毒症状可能是由于环境污染、水质问题、饲料不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对于鱼类养殖中常见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非常重要。
在养殖业中,由于工业废水、农业化肥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鱼类遭受中毒的情况并不罕见。
一旦鱼群出现中毒症状,若不能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会对养殖事业造成巨大损失。
加强对鱼类养殖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意识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鱼类养殖的健康和安全,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常见的鱼类中毒症状,掌握如何进行中毒症状的诊断,并学习中毒症状的防治措施,以及重视预防措施在鱼类养殖中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加强管理养殖环境、降低中毒风险,提高应对突发中毒事件的能力,才能确保鱼类养殖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为什么需要关注鱼类中毒症状鱼类中毒症状是指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给养殖者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关注鱼类中毒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和诊断鱼类中毒症状,可以及时发现养殖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水质污染、氧气不足、水温异常等因素会导致鱼类产生中毒反应,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效避免鱼类中毒。
关注鱼类中毒症状也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
氯氰菊酯中毒解毒方法
氯氰菊酯是一种常见的农药,但是如果误食或者接触到人体,会引起中毒。
氯
氰菊酯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情况,因此了解解毒方法对于应对中毒事件至关重要。
首先,如果怀疑某人中毒了氯氰菊酯,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通风处,并确保自己
和其他人的安全。
然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在等待医疗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急救措施来帮助中毒者。
其次,如果中毒者是因误食氯氰菊酯而中毒,应立即让其漱口,并喝一些温水
或牛奶来稀释体内的毒素。
但切勿强迫呕吐,以免加重中毒情况。
如果中毒者意识清醒,可以让其服用活性炭来吸附毒素,减少毒素的吸收。
另外,如果中毒者是因皮肤接触氯氰菊酯而中毒,应立即将受污染的衣物脱掉,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然后用肥皂清洁皮肤。
如果发生眼睛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每隔15分钟换一次水,直到医疗人员到达。
最后,医疗人员到达后,应告知中毒者接触了氯氰菊酯,并提供详细的中毒情况。
医疗人员会根据中毒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能包括给予抗毒素治疗、支持性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中毒者应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毒素的扩散速度。
总之,氯氰菊酯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情况,需要及时有效的处理。
在发生中毒事
件时,要冷静应对,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同时,平时也要注意安全防范,避免接触和误食有毒物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希望大家都能够健康平安地生活。
中毒死鱼,你知道用什么来解毒吗?鹤山一阿叔在使用了甲醛和化学杀虫剂后,几十万桂花苗已经浮头、游边一天多,开增氧机、撒增氧粉通通都无效!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鱼苗的放养之前和养殖过程中刺激性药物使用之后,很多养殖户朋友都有解毒的操作习惯。
但水体有很多毒,农药清塘残留,藻死了后的藻毒素,有机肥里面有重金属,氨氮亚盐等都是毒,不同的毒要用不同的产品,切记乱用哦!1水产养殖中有毒物质的来源和危害1、养殖水环境中的藻毒素,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余氯。
常见的藻毒素包括生理活动中分泌及死亡分解产生的微囊藻毒素等蓝藻毒素,甲藻毒素,裸甲藻毒素等。
2、刺激性药物的使用。
如重金属杀虫剂,有机磷,菊酯类杀虫剂以及其他一些成分不明,以非药品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的杀虫药等。
重金属杀虫剂的长期使用,容易造成重金属在肝脏中的蓄积,造成水生动物慢性中毒。
有机磷,菊酯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有效浓度和中毒浓度之间的安全范围区间比较小,容易导致水生动物中毒。
3、饲料中的毒素,主要有霉菌毒素,氧化油脂等。
由于劣质的原料和贮存方法不当等原因,往往造成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以及油脂的氧化。
水生动物摄食了霉菌毒素超标和氧化油脂超标的饲料,造成肝细胞坏死,肝胰脏解毒和消化功能障碍,肠内黏膜上皮组织细胞坏死,导致水生动物生长缓慢,饲料效果变差,机体免疫受到抑制,易发病等。
2解毒产品的解毒机理1、缓解水生动物中毒的症状。
主要是通过增氧,抗应激增强机体体质的手段等手段。
增强机体自身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有毒物质的代谢,转化能力,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2、促进有毒物质的转化,将有毒物质转化成无毒的物质。
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氧化或者其他作用,破坏有毒物质的物理形态和化学结构,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3、降低水环境和机体内毒物的浓度。
主要方式是通过换水,吸附等手段,降低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通过内服解毒产品,促进机体内有害物质的代谢和排除,来解除动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毒性。
鱼类菊脂类农药中毒(投毒或毒鱼)及防治(急救)方法
菊脂类农药是我国第三代开发的新型农药,由于甲胺磷、久效磷等高毒农药的禁用,菊脂类农药品种在市场上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其特性是对农作物害虫属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对昆虫有特异的杀伤力,杀伤力强,作用速度快,被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
但此类农药对鱼类仍属于高效高毒,而且作用迅速,死亡率高,对渔业生产危害极大。
池塘、水库发生毒鱼事件对渔业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为此,本文简述菊脂类农药鱼类中毒症状、致死原因,并且提出防治方法,供同行和养殖户参考。
一、鱼类中毒症状
1.鱼类群体中毒症状
增养殖水面、池塘、水库、河沟等水面在冬季枯水季节易发生鱼类菊脂类农药中毒事件,鱼类中毒后群体主要表现为漂浮于水面,随波逐流,鱼体失去平衡。
开始中毒时,出现瞬时兴奋,然后游泳缓慢,对周围刺激反应迟钝,鱼体静卧和侧卧,尾部缓缓摆动,嘴巴慢慢张合,最后沉入水底死亡。
从开始中毒到出现死亡毒物作用时间短,鱼类中毒后死亡率高。
鱼类对不同菊脂类农药中毒表现出来症状略不相同,目前市场上常用于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品种有甲氰菊酯(灭扫利)、杀灭菊酯(速灭杀丁)、氯氰菊酯。
现将其分别阐述:
①甲氰菊酯20%乳油制剂。
原药为棕色液体,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稳定,遇碱易分解失效。
该药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一般特性,广谱、高效、快速、低残毒,长效。
该药以触杀、胃毒和拒食等方式除虫。
鱼类群体中毒后,停游、上浮、窜游,继而又停于水底。
低浓度水体中,鱼类表现为神经中毒症状,并持续1天~2天;高浓度,鱼类则迅速死亡。
甲氰菊酯对人、畜毒性中等,对鱼类毒性大。
②杀灭菊脂。
杀灭菊脂为黄色油状液体,可溶于二甲苯。
因杀灭菊脂而中毒的鱼有的鳃部充血,而且易导致畸形。
③氯氰菊脂。
氯氰菊脂为黄色或棕色,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具有触杀,胃毒及拒食作用,属于神经毒性类除虫剂。
鱼类群体中毒时,开始表现出兴奋状态,狂游乱窜,继而失去平衡,抽搐、麻痹,濒临死亡。
2.鱼类个体中毒主要症状
鱼体背部至尾部体色变黑。
中毒鱼的体色,由不同剂量,变黑程度不同,浓度高,体色改变明显,浓度低,体色改变小;受毒时间不同,体色改变也不同,当浓度相同时,中毒时间长,体色改变大,染毒时间短,体色改变小。
中毒个体受到刺激后异常兴奋有的跃出水面,毫无目的急速游动,一会又钻入水中,反复多次交替进行。
眼部表现为眼球突出、眼底有充血或出血现象。
鳃盖出血,鳃颜色淡白,有黑色污物,鳃盖、口部张开,从鱼翻白至死亡挣扎时间最长可达12小时。
检查内脏,胆囊无明显肿大,胆汁变淡,肝脏呈点状充血,变性易碎,肝脏颜色变淡如土黄色。
二、鱼类致死的主要原因
除虫菊是一种天然杀虫剂,是菊科植物白花除虫菊的干燥花,有效成分为除虫菊素。
菊脂类杀虫农药是一类人工合成的,与天然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相似的杀虫药。
分子结构中大部分含有三元环,这种环型化合物存在顺、反异构体,且顺、反异构体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生物活性。
菊脂类杀虫农药通过鱼体表皮和鳃部进入鱼体,作用于鱼类的神经系统,使鱼类首先出现兴奋后又麻痹继而死亡,其毒性作用强而快。
三、鱼类菊脂类农药中毒防治方法
1.水产养殖、水面增养殖承包单位和个人应具有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意识,经常关注上游农业生产情况,特别是冬季枯水季节,加强引水沟渠巡查,防止含菊脂类农药毒水进入渔业水域。
2.天然水域发生菊脂类农药毒鱼事件,环境保护部门、渔业水质监测站要严密监控上游水质变化,加强水域水质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将有关含菊脂类农药污水下泄信息告知渔民,做好预防措施,有效减少渔业水域鱼类中毒情况的发生。
3.池塘、水库发现鱼类菊脂类农药中毒,应立即切断污染水源,大量更换新水,以缓解中毒症状,减少损失。
4.中毒初期,可用硫酸阿托品片剂(0.3mg/片)全池泼洒,按鱼每千克体重0.15mg~0.3mg施用或每立方水用1克的比例全池泼洒,施药后鱼类中毒症状减轻即停药。
未见好转的,每30分钟~90分钟重复1次,2次~3次后如情况不见好转可逐渐增加用量,至情况好转后减量或停药。
此方法可短时间内缓解鱼类中毒症状,恢复鱼的正常活力,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5.硫代硫酸钠具有良好的还原性,可以用来降解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毒性,实践证明适用于有机磷杀虫剂过量引起的鱼中毒症状,1亩米水深使用本品500-1000克。
6.发生鱼类轻度中毒的,可根据菊脂类农药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稳定,遇碱易分解失效特性,加入1ppm~2ppm碱水。
水深1m每亩用15kg~25kg石灰乳或每亩30kg草木灰水溶液,全池泼洒,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7.违法分子使用菊脂类农药毒鱼,偷窃他人劳动成果,此类案件一般隐蔽性强,公安、渔政执法部门难以查处。
建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对农药店销售含菊脂类农药的备案制度,公安、农业、渔政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强化监管,以保护渔业资源和维护正常渔业生产秩序以及鱼类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