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田上的百合花》教学设计(公开课)

《心田上的百合花》教学设计(公开课)

《心田上的百合花》教学设计(公开课)
《心田上的百合花》教学设计(公开课)

《心田上的百合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的词句,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悟百合花坚持不懈,不

屈不挠等优秀品质,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和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体会标题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花吗?(课件出示图片)你们知道的百合花一般生长在哪里?今天,我们要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去认识一株生长在特殊地方的百合花——《心田上的百合花》。这是一个非常有诗意的课题,让我们把它读出诗意来。

二、出示文中短句,介绍作者

(一)短句:1、偏僻遥远的山谷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2、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

3、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

读了这些短句,你猜猜林清玄是个什么样的人?(导入作者简介)

(二)作家简介:林清玄,台湾著名作家,17 岁开始发表作品,30岁前获遍台湾所有重要文学大奖。其作品逾百部,在华人阅读圈,尤其是青少年中赢得了“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 的美誉。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语言朴素,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三、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一)自读思考:1、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用恰当的词语写在课文边上;

2、这株百合想要做什么?在这里,野草是怎样对待它的?

二)交流讨论:1、写野草对百合的态度是为什么?(第 2 段)

2、百合开花的原因是什么?(第3 段)(从第三段中你读出了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

(三)文中还有描绘百合的句子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示例:我还从文章_________________ 中,读出了这是一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百合。

小结板书:这是一株_______________ 的百合。

四、合作探究

(一)百合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承受了怎样的压力?

①生长环境恶劣;②顶着巨大的压力。

(二)这朵花的处境很不好,是什么力量使它开出了第一朵花?

①是困难加上它的努力;②是它纯洁的心(坚定的信念)

小结: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不论杂草如何嘲笑,百合都坚持开花的信念,凭着自己的努力,

终于开出了最美丽的花。(因此说信念是一种力量,因为有了信念,它才会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百合成为了一株完美的百合。)

五、质疑探究

明明是山谷里的百合花,为什么课题是《心田上的百合花》呢?

百合坚定信念的故事,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人感到幸福。

六、即时口语交际

如果在这么多百合中,就有这样一株百合,它认为它和杂草没有什么两样,他没有这种非要开花的信念,你能用一段话来让它重拾信心,给它力量,给它勇气吗?请你用上“不管都”和课文中的句子写上一段话来劝劝它。小结:这些话可以鼓励他人,也可以激励自己!愿这株执着、坚忍的百合花开放在你的内心深处,给你温暖、给你力量、也给你信念!

板书设计: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这是一株(

)的百合

《公开课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椒江区云健小学丁丹娟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2~5页“负数”。 【教材分析】 负数这个教学内容是学生“数”概念认识的一次拓展。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丰富了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教材中没有出现正式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第介绍了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书上也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也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数轴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数学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六年级下册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 今天将六年级下册的学习材料让四年级学生上,起点非常难把握。根据简要的前测,发现四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负数有了少许的认识。本节课,将从数据分类入手认识负数,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今后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通过多元表征相反意义的量,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 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数形结合、一一对应思想。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和“0”的内涵。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课件、学习纸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师: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听明白了吗? 课件出示:(1)白天(黑夜);(2)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3)电梯上升5层(电梯下降5层);(4)气温是零上15℃(气温是零下15℃);(5)在银行存入1000元(在银行取出1000元);(6)小红表现好加了10分(小红表现不好扣了10分);(7)商场赚了5200元(商场亏了5200元);(8)顺时针旋转90度(逆时针旋转90度)。 师: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反应很敏捷!真棒!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台阶》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台阶》教案 一、教材分析 《台阶》这篇课文是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从内容看,讲的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小人物”没有传奇的经历、壮丽的事业,没有深湛的学识、豪迈的语言,也没有火一样的愤怒与冰一样的沉静。但是他们仍然带给我们深深地感动,一种平实、真切、直抵内心深处的感动。而《台阶》这篇课文,作者就是通过讲述“父亲”建新屋修台阶的故事,引发读者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另外,《台阶》是一篇小说,可指导学生通过梳理整个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整体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同时,《台阶》的语言又具有明显的散文特色,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找,反复读,自己拼,体会文中意蕴丰富的语句。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本文新鲜的立意,朴素感人的情节,容易产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的社会背景和学生的生活有 1

一定的差距,父亲的形象意蕴也比较深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3、引导学生自读,并抓住细节适当做些批注。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以分析情节、欣赏人物、感悟主题为重点进行教学设计。 2、难点:文本较长,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情节,阅读欣赏过程中,每个问题覆盖的阅读区域不宜过大。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作者李森祥曾说:“母亲坐在门槛上慢悠悠的做着针线,目光恬静的望着趴在青石板上的孩子,是他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而就是这个司空见惯的画面,触动了他创作《台阶》这篇小说。”这幅画面中并没有出现父亲,但小说的主人公却是父亲, 2

小学五年级语文《迟到》优质教案范例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迟到》优质教案范例三篇文章以倒叙方式,回忆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学因赖床而挨打的往事,写父亲对“我”管教很严厉又很疼爱,表达出“我”对深沉父爱的理解和感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迟到》优质教案范例,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迟到》优质教案范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4.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难点: 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认识负 数》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 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基于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一次扩展。教材先编排“生活中的负数”,再编排“正负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悟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而产生了负数。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把运动引入数学中来,使学生初步感知数量的方向性和相对性。通过对0的进一步认识,感悟到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分界线,或者两种相反变化的原始状态,为以后函数的学习作铺垫。 基于学情分析 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或听说过负数,从生活中学数学,又有趣味性又有挑

战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高。另外,学生经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 3、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知道数可以分为正数、0、负数,理解分类讨论的思想。 4、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学习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 评价任务: 1、借助课前游戏,能举例说出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能用正负数准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3、能准确把数分为正数、0、负数三类。

(完整版)中职数学教案——函数的单调性

3.2 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性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理解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 (2)会借助于函数图像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3)熟练应用定义判断函数在某区间上的的单调性。 2、能力目标:通过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逻辑思 维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一般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 3、德育目标: 的良好思维习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 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教学重点】 函数的单调性定义。 教学难点】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分析法、举例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90 分钟)

环节时间目的方法 12 分钟直观 认识 函数 的单 调性 分析: ①函数fg x 2的图像始终沿x轴正方向逐渐上 升,即:在(一X, + %)上,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②函数f(X)X 2的图像始终沿X轴正方向 逐渐下降,即:在(一X, + X)上, y随X的增大 而减小。 ③函数f(x> X2的图像在y轴左侧逐渐下 降,在y轴右侧逐渐上升, 即:在(一X,0 [上,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 [0, + X)上,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 ④函数f (X)的图像在y轴左侧逐渐下 X 降,在y轴右侧也逐渐下降。 即:在(一X, 0)上, 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 (0, + X)上,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小结: 类似地,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 (或减小)的性质就是函数的单调性。 课件示图 代表 发言 引导 归纳 演示 法 培养学生 数学语言 的表达能 力 分别出示 图像,逐 一分析 函数图象 的逐渐上 升、下降用 动画演示, 增加直观 性,便于学 生理解。

迟到教学设计(详细)

迟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严厉而深沉的爱。懂得要正确地 对待错误,改正错误。 2、学习小金钥匙。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我的心理变化写出我改正错误的过程, 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来刻画父亲形象的。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孩子们听的这首歌叫《送别》是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课文《迟到》就选自《城南旧事》,经典的作品、经典的歌曲,涤荡着我们的心灵,今天我们就在《送别》歌声的引领下,再次走进经典,走进迟到。 2、生齐读课题,请孩子们打开书本。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抓住主要事件,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精读感悟: (一)抓中心句,整体把握内容。 1、那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 2、出示句子: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a你能找出句子中的关键字吗?这个“严”字用了三个,似乎有点重复多余,我们把它去掉,句子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b这个“很严很严”是作者的一种感受,一种确认,是不能去掉的。因此在读的时候语气要加重,语速要缓慢。(抽生读,全班读) (二)感悟父亲的“严”。 1、父亲到底有多严呢?我们又该如何来体会父亲的严呢? 2、课后的金钥匙给孩子们支了一招(出示金钥匙)按照金钥匙的提示,我们在体会父亲的严时,应该找哪方面的内容(学生说一说) 3、那就按照你们所说的去找一找文中的语句,标画重点词语,并且在旁边作批注。(出示阅读提示,计时:3分钟) 4、学生读文,画句子,师巡视指导。 5、师:现在请以四人小组的形式交流阅读笔记,学会倾听,学会修改。 预设: 语言: a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读出催促、着急) 师:这是人物的什么描写,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带着感受读一读(关注两个感叹号)。 b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关注“起”字,读出生气、命令的口气) c两句话的语气不同,要学会区别,两句话连起读。 师:孩子们读的“起”字读得真棒,一字成句,没有商量,爸真是太严了!还有语句体现父亲的严吗? 动作: “爸气极了……就发出咻咻的声音” a 哪些词语突出了父亲的严呢?你能读一读吗?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优质课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 要和方便。 2.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揭示相反意义的量 1.玩一玩:相反的游戏。 2.说一说:照样子写反话,再与附近的同学或家人一人说一句,另一人说反话。向前走100 米(向后走100米);小明存入银行200元,();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5米,冬季水位();③本学期我校五年级转进2名学生,六年级;。(揭示:相反意义的量。)二、揭示正负数 师:你会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比如,我们以最后一个信息为例:“本学期我校五年级转进2名学生,六年级转出2名学生。”五六年级学生增减变化情况表年级人数五年级2人,六年级 师:你觉得这样能表示清楚吗?请你想个办法试着表示。 汇报、展示。 介绍:数学家们也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介绍负数的历史: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用“红和黑”两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两种相反的量。1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刘徽除了用两种不同颜色来区分外,还用摆放位置的正与斜来区分。到了十三世纪, 人们开始用画斜杠的方法来表示,还用加符号的方法来表示。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欣赏哪种方法? 介绍:400多年前法国数学家吉拉尔首次用“+”和“-”来表示,一出现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直沿用至今。 师:用吉拉尔的方法进行表示,五年级的变化记着+2人,六年级记着-2人。我们把这些数贴到黑板上。会读这个数吗?符号叫作正号,读作正二,+2,也可以省略“+“号写成2。像+2或者写成2,像这样的数,我们称为正数。 师:这是什么数?会读吗?像负二这样的数我们称为负数。 (板书:负数) 这个符号称为负号。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负数。 (板书课题) 三、用正负数来表示气温和海拔高度 1.回顾温度计 师:气温的测量中,我们常常用到正数和负数。这是一个温度计,你们会看 温度计吗? 师:温度计的左边表示摄氏度,右边表示华氏度,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在温测气温时用华氏度,我们国家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8、《台阶》优秀教案

台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部分词语。 2、能谈谈父亲形象的含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 2、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等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 人生。 教学重点: 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和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认真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下已安排了朗读,课堂上在阅读中诵读,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研讨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合作探究,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父亲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人生的风雨面前,父亲的坚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他用行动教育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位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小人物——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来领略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旨在配合着课件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调动学生情绪与本文合拍,自然引入本课。) 二、复述 因为课文比较长,所以课下已经安排了预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熟悉了课文。为了能对文章有更明晰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迟到》优质教案范例范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迟到》优质教案范例范文 文章以倒叙方式,回忆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学因赖床而挨打的往事,写父亲对“我”管教很严厉又很疼爱,表达出“我”对深沉父爱的理解和感受。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迟到》优质教案范例,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4.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难点: 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认识负数》公开课优秀课堂设计课堂实录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认、读、写正负数。 2、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体会数系扩充的必要性以及数意义发生的变化。能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认、读、写正负数,能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引入。 1.播放天气预报视频,从天气预报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2关于温度,用什么测量温度? 3、温度计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在谈话中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体验内化,探求新知 1、认读零上温度。 (1)今天为了继续研究温度计中数学,老师请电脑帮忙画了一个温度计,知道这是几摄氏度吗?(认读0℃、1℃、3℃、5℃、10℃)(2)课前老师从天气预报中获知几个城市的温度: 临沂:零上6℃

上海:零上12℃ 海口:零上26℃ 温度计液面应该在哪? 2、认读零下温度。 (1)零上的刻度表示零上的温度,生活中有没有比0℃低的温度? 课件出示北京冬季某一天,请你估一估此时大约多少摄氏度?学生估计,教师出示:零下6℃。 (2)温度计只有零上刻度,不够用了怎么办? (3)零下6℃水银柱的液面在温度计什么地方? (4)总结在温度计上找零下温度。 (5)在作业纸上表示零下21℃,零下39℃。 3、认识正负数。 (1)温度计上0为分界线,0以上的刻度零上的温度,温度计上0以下的刻度零下的温度,在温度计上这些数的含义我们能清楚知道,如果把温度计隐去,这些数的含义还明确吗? (2)以零上10℃与零下10℃为例请你设计两个简单的符号,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 (3)明确用“+”,“-”表示。 (4)认识正负数,教读正负数的读法。 (5)用正负数表示其它零上零下温度。 4、相反意义的量。 (1)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它们的意义相反,在数学上叫做相反

(完整版)《台阶》教案(超优秀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台阶》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多角度深刻解读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作者李森祥曾说“母亲坐在门槛上慢悠悠的做着针线活,目光恬静的望着趴在青石板上的孩子。这是我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而就是这个司空见惯的画面,触动了我创作《台阶》这篇小说。”那么,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父亲?为什么能让李森祥创作出以父亲为主题的小说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台阶》,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去触摸这位父亲的灵魂。 【板书1:父亲】 2、课堂学习 【凝望台阶,感知父亲】 请你以“我的的父亲,你”的句式,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谈谈你对文章中的父亲的解读。 例如:我的勤劳的父亲,你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ft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的半个月你编草鞋和过年,亲爱的父亲啊,你何时才能歇息歇息?预设(要答出的点有) 1、勤劳(上文已有)(亲自踏黄泥)(冬至后鸡叫三遍后就上ft砍柴,黄昏才回来) 2、生活贫困,劳动艰辛(只有过年,才在家里洗一次脚;常年劳作不息) 3、吃苦耐劳(为了建造新屋和台阶耗尽一生的力量) 4、不服输的父亲(坚韧的父亲)(执着的父亲)(一生为修建新屋和台阶而努力) 5、忠厚老实(新台阶修好了,父亲居然不敢放鞭炮,两手没处放,驼背) 这里根据学生的理解,应该可以写出【板书2:漫长一生】 【靠近台阶,理解父亲】 1、【过渡】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劳、质朴、忠厚老实、吃苦耐劳的父亲,老师给出的理解是:我的不知所措的父亲,你(出示课件),大家觉得父亲的不知所措主要表现在哪里? 明确:①不敢放鞭炮——骨子里的自卑,让父亲连表达喜悦的勇气都没有 ②手没处放——手足无措的代言人 ③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背是驼惯了的背——插问:文学的本质是象征,你觉得

《迟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迟到》 教案 大新庄北务小学 郭晶

《迟到》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金钥匙”,理解父亲,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我”的心理变化写出我 改正错误的过程。 3、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学过《上学歌》么?大家一起跟唱一下吧。 生:(齐唱。)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我们从小就知道上学不要—— 生(齐答):迟到 师:但是我们昨天认识的一位小女孩却经常赖床迟到。 同学们还记得她的名字吗?大家一起说。 生:林海音。 师:大家还记得谁帮她改掉迟到的怀习惯的? 生(齐答):父亲。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迟到》,看看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师:爸爸究竟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书中有那么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找到以后,勾画下来。 师:(巡视)好!同学们找得都很很认真,很准确!我们一起读一下。 我们抓住父亲的语气、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来认识一下这位父亲。(二)体会父亲的爱 师:大家看课件,再一起读一遍(我的父亲很疼我……)

师:谁能说说“疼”是什么意思。 生:爱。 师:爱一个人是重的语气还是轻柔的语气? 生:轻柔。 师:所以“疼”字要读的轻一些。大家再一起试一试。 师:同学们读得真棒!生活中,父亲的爱无处不在,伴随着我们成长,让我们认真聆听父亲的爱(多媒体展示图片)。父爱真是温暖人心。 同桌讨论课文哪部分直接描写了父亲对作者的疼爱?(巡视) 生:第18自然段。 师:找的非常准确。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出父亲的爱的。 师:这些动作多么的感人啊。谁能说说从中体会父亲的爱是什么? 生:父亲的爱是关切的眼神和无声的叮咛。 (三)体会父亲的严 师:我们再一起读一下作者对父亲的介绍。 生: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师:作者反复说了父亲的什么特征? 生:严。 师:继续读课文,你从哪些部分体会到父亲的严。(出示阅读提示) 生默读。师巡视、指导。完成的同学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师展示课件,学生找关键词,交流体会。 师总结:父亲打得真是非常用力,打得很狠。 (四)认识错误 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现在你就是文中刚才那个挨打的小女孩,爸爸早上狠狠的打了你,现在你像一只狼狈的小狗一样,来到学校。老师要求孩子们: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留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听了老师的话,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生:我此时感到非常的内疚,因为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我想逃学,爸爸才打我的,我却让爸爸伤心了。 师:谁能像她这样用一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师:现在,“我”的心里就充满着自责、懊悔、遗憾,让我们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

(完整版)《负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2。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一张练习纸、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三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三亚20摄氏度。 师:这天三亚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师:南京呢?和三亚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哈尔滨零下20摄氏度。 师:和南京比,哈尔滨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三亚、南京、哈尔滨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三亚和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20摄氏度和零下20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规定零上20摄氏度记作+20摄氏度或20摄氏度,规定零下20摄氏度记作-20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20”读作正二十,在写的时候,只要在20前面加一个“+”——正号,“+20”也可以写成20。“-20”读作负二十,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20。(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这天三亚的气温是+20℃,哈尔滨的气温是-20℃。 4、练习。 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师: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师:看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 (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 哈尔滨:零下12摄氏度,漠河:零下30摄氏度,海口:零上30摄氏度。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30℃。 师: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二、教学例2。 1、引入。 师: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同样的各地的海拔一样吗?(出示例2)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吗?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2、小结。 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1、出示卡片。(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师:像+3,40,+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3,-12,-40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

台阶公开课教学设计

台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台阶”的内涵。 2、品读细节描写,感受小说中“父亲”的形象。 3、学习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 品读细节描写,感受小说中“父亲”的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的主题。 2、学习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置疑问答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8:50 8:52 ) (播放背景音乐,筷子兄弟的《父亲》)台阶,在我们看来是极为平凡的东西,而在某些人的眼里,却是他毕生的追求。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李森祥一起,走进他的小说《台阶》,去认识一位有着浓厚“台阶”情节的农民父亲,去感受他那至真至纯的情怀。 板书:《台阶》李森祥 (之前已经安排大家标注了段叙,阅读了几遍课文,) 二、说故事(8:52--8:58) 1、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第一人称简单地讲述这个故事。(8:52 8:56 ) 提示: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明确: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渴望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了这个目标,他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一砖一瓦的准备,终于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落成了,而父亲也

老了。 追问:由故事简述,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明确:台阶低——准备建高 台阶——建高台阶——高台阶建成文章的每一步都是围绕台阶展开的,由此可见台阶是本文的行文线索。追问:为什么父亲想拥有高台阶的新屋?( 8:56 8:58 ) 明确:①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 ②按家乡风俗的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师点拨:我们家的台阶低,所 以父亲渴望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希望通过台阶 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村民的尊重。所以获得尊重是父亲奋斗的动力和源泉。“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这句话也是本文的文眼。 三、品形象( 自主合作,品读结合) (8:58--9:24 ) 为了赢得尊重,经过艰苦的劳动, 长期的准备,一座凝聚着父亲心血的高台阶终 于建成了,然而父亲也老了。父亲的一生是艰辛的,父亲的形象也是鲜明而深刻的。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品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请按照写作顺序勾画出文中对父亲进行细节描写父亲的语句,思考这些文字刻画出父亲怎样的精神品质和内心情感?(8:58-8:59) 在阅读课文之前,我们下来你了解下细节描写的相关知识。 (PPT展示) 细节描写知识(8:59-9:01)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社会环境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微之处的生动细致的描绘。它细而不微, 如同荷叶上的露珠, 使整个荷塘闪耀着珍珠般的光彩。 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是刻画人物性格, 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表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使人物形象更更富生动。 (从文章段,句话,我看到一个的父亲。) 明确:父亲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1、好强 ①第一段,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身强力壮(板书),能干 ②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好强) 2、艰辛

最新林海音《迟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精品)

林海音《迟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 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2.用已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打我,及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人无完人,人都会犯错。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一个错误,是什么?(生:迟到),(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这件事中小海音的心理变化。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孩子们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1、师:请孩子们翻开书第63页,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我”在父亲的管教下,改正了上学迟到的毛病,从中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爱。) 2、师:这篇课文写了父亲做的几件事? 生:两件 师:请具体说说。 生:一件事是父亲打了林海音;另一件事是父亲给林海音送东西。(师边听,边板书“打”、“送”)

v 体会“打”的部分: 3、师:你们同意吗?(同意)那你们是从文中哪里知道父亲打了小海音。 生:爸气极了……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师: (1)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段话。(生读) (2)孩子们,我们这节课将继续运用这把金钥匙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两段话。(pp师播放出金钥匙内容)请一个孩子来给我们读一读。(生读) (3)根据这把金钥匙,对这两段话你能追问出什么问题? 预设:A、爸爸打小海音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师:是什么让你联想到了这些呢?(引导学生回到理解动词上来) B、爸爸怎么打小海音的?(直接体会动词,请孩子们先将父亲的动词勾画出来,再让孩子们汇报。) 师:要想知道父亲怎么打,要先从作者对父亲的什么描写入手? 生:动作描写。 师:好,赶快拿起笔勾出父亲的动词。 C、爸爸当时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联想,也可以抓住爸爸打人时一言不发来体会爸爸当时气极了。) D、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师导:那要体会这段文字的思想感情,我们应抓住这段文字对人物的什么细节描写来体会? E、为什么这一段没有写爸爸说的话呢? 师:你觉得作者是为什么不写呢?\没有写这一部分,那课文中写了什么?(将学生引向文中父亲打小海音的动词)

公开课负数的认识教案

负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实际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 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 的能力 》 教学重点: 负数的相对意义,理解负数在温度和海拔等场景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负数吗在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到过负数 生1:我在电梯里见到过负数,-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地下2层。 — 生2:我在气象预报里见到过负数,-3℃,表示零下3℃。 ……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在生活中接触过负数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再来学学负数,看看跟我们生活中接触过的负数有什么不一样。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通过温度,引出负数概念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温度里也有负数,那么同学们会读这条信息吗(课件出示信息)先自己读读看。好,谁来试试看 生:哈尔滨-9至-3℃,北京-2至2℃,杭州1至9℃。 (还有不一样的读法吗) - 生:哈尔滨零下9至零下3℃,北京零下2至2℃,杭州1至9℃。 师:这个数怎么读(-2)在这里它表示什么意思(表示零下2℃); 还有一个数怎么读(-3)表示什么意思(零下3℃); 还有一个,大家说表示什么意思(-9表示零下9℃) 师:好,像这些带有符号的数,我们称为负数。 师:那么1在这里代表什么意思(1℃)2呢(2℃)9呢(9℃)。

师:像这些数,我们叫做正数。 2、通过温度,比较数的大小 ¥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温度计,你能在上面找出北京的温度吗先自己找找看。谁来试试生:这是-2℃,这是2℃,一格表示2℃,所以往下数一格表示-2℃。 师:大家听得明白吗她是先找谁,再找谁(先找-2℃)怎么找到-2℃(先找0,再往下找,数一格)为什么往下找(因为下面都是负数)。 师:请看,老师也找到了,这是几(2)这呢(-2)。好,那么,你还能把余下的四个温度在温度计上找出来吗完成学习单第一题,像老师这样标。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展示) 师:好,很多同学都已经完成了,我收集了几份作业,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跟他不一样的请举手,哪里不一样那你是怎么标的大家听明白了吗好,这里还有一份作业,是这样吗师:好,请同学们看这,老师也把这几个温度收集到了这。(幻灯片出示)这根红红的线表示0℃,0℃以上我们用正数表示,0℃以下我们用负数表示,这里有三组,先看最右边那组,1℃跟9℃哪个比较暖(9℃)那么,你还能比一比-2和2,-3和-9之间的关系吗想好的就举手。 生:-2℃<2℃,(你的理由是)-2℃表示零下的温度,2℃表示零上的温度,零上的温度肯定比零下的温度暖。(听得明白吗解释得很清楚,很不错)。 — 师:那么-3℃和-9℃之间填什么符号 生:填>,(为什么填>)因为当两个都是负数的时候,-9离0远一些,-3离0近一些,离得越近,温度就越暖。 师:很合理的解释,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还有补充吗(当它们是负数时,3比较9来得小,越小就越暖,所以-3比-9暖。)很厉害,能从数字上进行说明。 3、温度引入数轴,观察比较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温度计,零上的我们用什么数表示(正数)零下的呢(负数)好,现在我把温度计转一下,去掉,得到一条数轴,0在这,0的右边是正数,那么0的左边呢(负数) (幻灯片出示) 师:第一个红点表示几第二个呢刚才我们有这6个温度,你能在数轴上把它们找出来吗好,完成学习单第二题。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展示) : 师:老师收集了几份作业,看看是不是有你的想法。你的跟他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好,这里还有一份作业,是这样吗 (幻灯片出示,数轴上的点) 师:老师也把这几个点收集到了这,观察下这条数轴,你发现了什么 生:-2和2关于经过0的这条线对称。 生:0的左边都是负数,0的右边都是正数。 生:越往左边数越小,越往右边数越大。 ………… 4、海拔里的正负数 & (幻灯片出示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

《迟到的奖赏》教学设计

《迟到的奖赏》教学设计 《迟到的奖赏》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蒂姆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培养协作意识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联系课文理解本课重点词语,体会蒂姆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也许,在别人看来,蒂姆的一切举动都超凡脱俗,而在蒂姆眼里,让人类共享知识和互相协作是理所应当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体会蒂姆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2004年,在芬兰埃斯波市举行的一个仪式上,芬兰技术奖基金会

授予49岁的蒂姆全球最大的技术类奖——千年技术奖。这是一个迟到15年的奖赏,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句子读通顺,将字音读正确。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用笔勾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这些生字。同时将你不懂的词作上记号。 2.抽读课文,学生评,师生共同正音。 3.小组交流,采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解决不懂的词语,老师相机指导。 4.教师出示能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词语,读词,检查学生理解情况。同时让学生看着这些词语,大致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5.教师指导记住字形,书写课后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许多人都觉得蒂姆获得“千年技术奖”是当之无愧的,你是怎么看的?学生边读边作勾画,作批注。 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答,结合课后2题的词语相机理解以下几个句子: (1)在他之前,没有浏览器,网络世界一片空白。万维网的诞生给全球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举打开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便之门。 学生汇报,互联网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方便?什么叫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教师小结,蒂姆发明的万维网

台阶公开课教学设计.

《台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台阶”的内涵。 2、品读细节描写,感受小说中“父亲”的形象。 3、学习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 品读细节描写,感受小说中“父亲”的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的主题。 2、学习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置疑问答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8:50 8:52) (播放背景音乐,筷子兄弟的《父亲》)台阶,在我们看来是极为平凡的东西,而在某些人的眼里,却是他毕生的追求。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李森祥一起,走进他的小说《台阶》,去认识一位有着浓厚“台阶”情节的农民父亲,去感受他那至真至纯的情怀。 板书:《台阶》李森祥 (之前已经安排大家标注了段叙,阅读了几遍课文,) 二、说故事(8:52--8:58) 1、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第一人称简单地讲述这个故事。(8:52 8:56) 提示: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明确: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渴望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了这个目标,他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一砖一瓦的准备,终于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落成了,而父亲也老了。 追问:由故事简述,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台阶低——准备建高台阶——建高台阶——高台阶建成 文章的每一步都是围绕台阶展开的,由此可见台阶是本文的行文线索。 追问:为什么父亲想拥有高台阶的新屋?(8:56 8:58) 明确:①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 ②按家乡风俗的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师点拨:我们家的台阶低,所以父亲渴望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希望通过台阶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村民的尊重。所以获得尊重是父亲奋斗的动力和源泉。“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句话也是本文的文眼。 三、品形象(自主合作,品读结合)(8:58--9:24) 为了赢得尊重,经过艰苦的劳动,长期的准备,一座凝聚着父亲心血的高台阶终于建成了,然而父亲也老了。父亲的一生是艰辛的,父亲的形象也是鲜明而深刻的。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品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请按照写作顺序勾画出文中对父亲进行细节描写父亲的语句,思考这些文字刻画出父亲怎样的精神品质和内心情感?(8:58-8:59) 在阅读课文之前,我们下来你了解下细节描写的相关知识。(PPT展示)细节描写知识(8:59-9:01)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社会环境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微之处的生动细致的描绘。它细而不微,如同荷叶上的露珠,使整个荷塘闪耀着珍珠般的光彩。 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表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使人物形象更更富生动。 (从文章段,句话,我看到一个的父亲。) 明确:父亲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1、好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