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语言的品味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品戏剧语言,析人物形象——必修下第二单元大单元微专题学习学习目标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包括定场诗、对白、独白与唱词,探究人物形象特征,体会戏剧语言的高度个性化特征。
课时建议:自我探究两课时,课堂讨论探究两课时。
自学过程问题导学一、复习关于戏剧语言的知识。
二、阅读《窦娥冤》节选部分,结合相关唱词或宾白,分析窦娥性格。
1.从【正宫】【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分析窦娥性格。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堤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天”“地”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2)窦娥一出场即谴责天地鬼神,抒发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3)细细品味【滚绣球】,体会窦娥对“天地”的情感如何变化?(4)从语言效果的角度思考,【滚绣球】运用了哪些语言表达技巧来抒发人物强烈的感情和突出人物的性格?2.从以下补充的唱词分析窦娥性格。
【仙吕】【点绛唇】满腹闲愁,数年经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骂玉郎】这无情棍棒教我捱不的。
婆婆也,须是你自做下,怨他谁?劝普天下前婚后嫁婆娘每,都看取我这般傍州例。
【采茶歌】打的我肉都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则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天那,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3.了解全剧剧情,联系22页课文注解①中的内容简介,判断如下四则定场诗分别出自谁之口,从中可见这四个人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戏剧鉴赏一、引言戏剧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戏剧鉴赏是人们对于戏剧作品进行评价,理解和欣赏的过程,通过对于剧本、演员演技、舞台设计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
本文将从戏剧鉴赏的意义、方法以及几个经典的戏剧作品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戏剧艺术。
二、戏剧鉴赏的意义戏剧鉴赏是对于戏剧艺术的体验和评价过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了解历史和文化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沉淀。
通过欣赏戏剧作品,观众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比如,观看古代戏剧作品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而观看现代戏剧作品则可以了解当代社会问题和现代人的心理状态。
2. 增强审美能力戏剧艺术可以培养观众的审美能力。
通过观看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戏剧作品,可以让观众接触到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对于戏剧艺术的鉴赏水平。
观众可以通过观察剧本结构、角色塑造、舞台表演等方面的细节,深入理解戏剧作品的深意,并从中获得审美的享受。
3. 增进人文素养戏剧作为一种人文艺术形式,关注人性和生活的问题。
通过观看戏剧作品,观众可以对人性和生活有更深入的思考,提高人文素养。
戏剧作品往往以人物心理和情感为主线,通过人物之间的冲突和互动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现实问题,观众可以从中获得对于生活的启示和思考。
三、戏剧鉴赏的方法戏剧鉴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进行:1. 分析剧本结构剧本是戏剧艺术的基础,分析剧本结构可以帮助观众理解戏剧作品的逻辑和内涵。
观众可以从剧本中分析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人物的塑造以及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等方面,深入理解戏剧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2. 观察演员演技演员的表演是戏剧艺术的核心之一,观察演员的表演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欣赏戏剧作品。
观众可以从演员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观察和品味演员的演技,感受演员对于角色的诠释和情感的表达。
理解戏剧文学的艺术特点戏剧文学是一种以表演为主要形式的文学艺术形式,它通过对话、动作和舞台表演来展现故事和人物的情节发展。
戏剧文学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包括戏剧性、舞台性、言语性、现实性等方面。
通过深入理解戏剧文学的艺术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戏剧作品。
戏剧性是戏剧文学的核心特点之一。
戏剧作品通常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来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使观众可以亲身体验剧情的发展与冲突。
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是戏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角色之间的碰撞、对抗、和解等方式,展现人物的性格、意愿和情感,营造紧张的气氛,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舞台性是戏剧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戏剧作品需要通过舞台演出来呈现,舞台是戏剧艺术的承载平台。
舞台上的布景、服装、道具等元素都能够为观众提供具体的情景和环境,增强戏剧的真实感和观赏性。
舞台上的角色表演和动作也是戏剧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演员的动作、表情和肢体语言等,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内心变化。
言语性是戏剧文学的特点之一。
相比其他文学形式,戏剧作品更加关注对话和语言的运用。
剧本中的对话需要具有戏剧效果,既要适应舞台演出的需要,又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
在戏剧文学中,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通过对白的表达、抒情的描写、幽默的对话等方式来展现人物的个性和冲突,同时也是观众理解故事和情感的重要途径。
现实性是戏剧文学的又一重要特点。
戏剧作品通常反映生活的真实与虚幻。
虽然戏剧作品是艺术创作,但它们往往与现实紧密相连,通过对社会、人性等问题的探讨,展现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困境和冲突。
戏剧作品通过戏剧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设置,使观众能够在虚构的故事背后找到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内容,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理解戏剧文学的艺术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品味戏剧作品。
戏剧性的对话和动作、舞台的布景和表演、言语的运用和现实的反映,都是戏剧文学独特的魅力所在。
通过欣赏和理解戏剧作品,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取启示和思考,使我们更加丰富和充实。
浅析老舍《茶馆》语言的京味儿特色作者:崔子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2期摘要:《茶馆》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文学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是中国戏剧史上的典范之作,对我国现代剧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一直为人们所歌颂。
老舍的作品中具有独有的京味儿特色,本文将浅析老舍《茶馆》语言的京味儿特色,品味老舍作品中独特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老舍;《茶馆》;京味儿特色[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1引言:《茶馆》在我国的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建国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直到今天仍然是学术界进行研究的重要对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学术界对《茶馆》的研究更加深入,不仅表现在话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与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还在于其语言上的京味儿特色。
本文即对作品的京味儿特色展开论述,以供借鉴。
一、作品善于运用京味儿语言《茶馆》这部话剧讲述了一个在旧北京城中的一个小茶馆的故事,而实际上作者通过以一个小茶馆为平台,真正目的是为了影射出旧北京人的日常生活,有为了生存费劲心力的茶馆掌柜;有终日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还有投机倒把的骗子与卖儿卖女的贫苦人家,话剧中众多具有鲜明形象特征的人物,无一不是旧北京城中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老舍在《茶馆》中运用了大量的带有京味儿特点的语言环境,通过京味儿语言的运用,作者将旧北京人的种种性格特征,如安分守己、机智圆滑、听天由命等性格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
作品中的语言都采用了旧北京人使用的北京口语,句子具有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生动传神的特点,对于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具有重大的作用。
例如:作品的第二幕表述的内容是在清朝灭亡十几年后,在该幕的开头,茶馆的老伙计——李三,迟迟不肯将自己的辫子减去:“咱就把小辫儿一留,万一皇上要是给改回来呢?”这句话为标准的北京白话,透漏出较强的京味儿特点,将旧北京底层生活中的人们(如伙计李三)的艺术形象刻画得更加生动形象。
戏剧冲突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突。
鉴赏时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矛盾冲突,看看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
戏剧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无论是说明剧情,过场连接,还是展示冲突、刻画人物、揭示戏剧主题都离不开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在鉴赏时“一个都不能少”。
考法1把握戏剧冲突☞掌握核心知识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主题的基础和情节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的集中而概括的反映。
牢牢把握戏剧冲突,是鉴赏戏剧的关键。
1.戏剧冲突决定戏剧的主题。
从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与剧本的立意。
2.戏剧冲突的表现形态:(1)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有人把这种方式称为外部冲突。
(2)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有人把它称为内部冲突。
这两种冲突,有时单独展开,有时则交错在一起,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3)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
3.把握戏剧冲突的主要类型:(1)悲剧: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
(2)喜剧: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人物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人和事的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落实关键能力把握戏剧冲突“2角度”☞规范答题思路[典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莎士比亚罗密欧把那锄头跟铁钳给我。
且慢,拿着这封信;等天一亮,你就把它送给我的父亲。
把火把给我。
听好我的吩咐,无论你听见什么瞧见什么,都远远地站着不许动,免得妨碍我的事情;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
我所以要跑下这个坟墓里去,一部分的原因是要探望探望我的爱人,可是主要的理由却是要从她的手指上取下一个宝贵的指环,因为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
所以你赶快给我走开吧;要是你不相信我的话,胆敢回来窥伺我的行动,那么,我可以对天发誓,我要把你的骨骼一节一节扯下来,让这饥饿的墓地上散满了你的肢体。
第03讲戏剧语言特色目录目前,高中语文无论是模拟卷还是练习题,似乎都直接忽略了戏剧阅读。
但就语文课程的学习来说,戏剧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对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必须设置相应的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且戏剧可能出现在高考试卷中,学习戏剧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答题方法,也是有备无患。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曾明确规定,戏剧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一种文学体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由此可以看出,戏剧作为常见的文学体裁之一,也有可能出现在高考试题中。
就高考命题的历史来看,至今没有考查过戏剧阅读。
与之同坐“冷板凳”的现代诗歌考查过几次,虽然算不上大胆创新,但还是引起了不少一线教师的注意。
总体来看,戏剧阅读仍然被大家忽略。
但事实上,2008年山东省的官方高考样卷就考查了戏剧《玩偶之家》的选段;同样,在广东省采用粤教版教材并独立命制高考题的时候,也出过一份官方样卷考查戏剧《雷雨》,而且是连续节选了多个长片段,不过之后便没有下文了。
按照高考命题的逻辑,出现戏剧考查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因为散文、小说经过多年的考查,其命题范围和特点已经为大家所熟悉,所以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命制早晚会“穷”则思变。
唯一的问题,就是对文体选择的考量,就像全国卷Ⅰ和2021年的全国乙卷至今没有考查过散文,创下100%考小说的“纪录”,也许是因为小说比散文更通俗,更为学生所熟悉,更适合广泛地考查,而学生对戏剧的熟悉程度还不如散文;或是因为散文在中考阶段已有充分考核,高考要突出与中考的不同。
从这点来看,在中考虽然未进行过对戏剧的考查,但在高考命题中可能出现。
另外,从命题演变来看其背后的逻辑。
如文言文阅读题在坚持多年纪传体文本之后,于2021年改选成了纪事本末体史书文本作为素材,据此推测,编年体、国别体出现在高考卷中也只是时间问题。
全国卷、新高考卷也可能像北京卷、天津卷一样,考查议论文、游记、散文。
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戏剧文学是指以舞台艺术为媒介的文学形式,它是文学和表演艺术的结合体。
戏剧文学以戏剧台本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多种艺术手段,向观众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戏剧文学具有独特的特征,下面将从结构、语言、表现手法和主题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
戏剧文学具有独特的结构。
戏剧文学的结构包括情节、人物和台词等要素。
情节是戏剧发展的主线,它包括起始、发展、转折和结局等部分,通过对情节的安排,作者将故事的发展脉络合理地串联起来,使得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产生连贯的情感体验。
人物是戏剧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通过塑造不同性格、境遇和命运的人物形象,作者可以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冲突和思想碰撞,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而戏剧中的台词则是人物所说的话语,它是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传达戏剧主题和情感的重要媒介。
这种独特的结构安排,使得戏剧文学具有鲜明的戏剧性和戏剧张力,能够吸引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戏剧文学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
戏剧文学的语言是直接面向观众的,它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能够让观众在短暂的时间内快速地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同时又要具有美学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因此,戏剧文学的语言常常是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它可以通过对话、独白、唱词等多种形式来展现出人物性格和情感冲突,从而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
戏剧文学的语言还需要符合舞台表演的要求,能够通过声音、表情、动作等艺术手段来传达情感和意义,使得戏剧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这种独特的语言特点,使得戏剧文学成为了一种独具魅力和感染力的文学形式。
再次,戏剧文学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
作为一种舞台艺术,戏剧文学通过表演和舞台呈现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因此它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和观赏性。
在戏剧文学中,作者可以通过舞台设计、服装道具、灯光布景等多种手段来营造出具有代表性的时空氛围,从而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命运。
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特点与价值中国古代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特点与独特的价值。
通过对戏曲的研究与欣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人文精神以及审美观念,同时也能够从中领悟到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启示与引领。
一、戏曲的艺术特点1.剧种丰富多样中国古代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众多剧种,每种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音乐曲调和戏剧性格。
京剧以其雄壮大气的唱腔和刚劲有力的舞蹈,展现了中国古代帝王将相和英雄豪杰的风采;豫剧则以其舒缓悠扬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刻画了中国古代百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2.表演形式独特中国古代戏曲注重表演的细节和形式。
角色表演时,常通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手法来体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此外,特殊剧中形式的运用也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大特点,比如伶人踩高跷、相声快板等形式都为戏曲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3.音乐曲调优美动人中国古代戏曲的音乐曲调非常优美动人,旋律流畅婉转,以唱腔为主要表演形式。
音乐中的乐器包括琵琶、二胡、笛子、鼓等,这些乐器通过不同的演奏方式来增强戏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观众在欣赏戏曲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音乐带来的美妙。
二、戏曲的艺术价值1.文化传承与历史意义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道德准则。
通过欣赏戏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及思想观念,加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审美独特与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戏曲以其特殊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音乐曲调引发观众的审美感受,培养了人们对于艺术鉴赏的能力。
观赏戏曲可以使人们更细致地品味艺术之美,提升审美层次,同时也可以培养起人们对于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人生智慧与情感陶冶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虽然离我们现代社会有一定距离,但其中展现的人性智慧和情感冲突却是与时代和文化背景无关的。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一、本文概述老舍先生的《茶馆》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茶馆》的语言艺术,分析老舍如何通过精湛的语言运用,将这部作品塑造成一个生动的社会缩影和历史见证。
我们需要认识到《茶馆》的语言艺术不仅仅是对话的流畅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更是老舍先生对于北京方言的巧妙运用和对白话文戏剧语言的创新。
老舍先生通过对于北京话的精准把握和巧妙运用,使得剧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同时也让整个戏剧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老舍在《茶馆》中展现了其卓越的语言驾驭能力,他通过对话和独白的形式,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王利发的世故圆滑,还是常四爷的正直不阿,或是秦二爷的豪放不羁,每一种语言风格都与其社会地位和个性特征紧密相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社会揭示。
老舍在《茶馆》中还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俗语、谚语和歌谣,这些语言元素不仅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这些地道的语言表达,老舍成功地再现了清末民初北京城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使得《茶馆》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茶馆》的语言艺术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体现在对白的生动传神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上,更体现在老舍对于北京方言的深入挖掘和对白话文戏剧语言的创新上。
通过对《茶馆》的语言艺术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老舍先生的艺术成就,以及《茶馆》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老舍的语言风格与特点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在《茶馆》中,老舍运用了地道的北京话,使得人物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地方特色。
这种语言的使用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北京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人物的塑造增添了真实感。
老舍的语言风格中,幽默与讽刺是两个显著的特点。
在《茶馆》中,他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巧妙地运用幽默和讽刺手法,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评。
以《雷雨》为例浅谈品味戏剧语言
郭艳君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
艺术的总称。而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
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 动作的体现。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语言,
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 物的性格和戏剧和情
节。而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口语化、动作性和文学性的特征,并富于潜台词。
所以鉴赏戏剧语言关键人物语言、舞台说明、潜台词一个都不能少。
一 品味关键性的人物对白
老舍说:“对话是人物性格最有力的说明书。”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
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而个性化、动作化的语言能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特征,让
读者闻其声而知其人。《雷雨》中周朴园是虚伪的、狡诈的、阴险狠毒的,鲁侍
萍是勤苦的、善良的、愤恨不平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经由个性化、动作
化的语言而栩栩如生。
(一)通过一种句式品味人物个性语言。
《雷雨》中,从“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到“周朴园:好,你先
下去吧”,这部分中周朴园的语言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就是疑问句特别多,
并且这些疑问句都非常地短小。如: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怎么?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惊愕)什么?
针对这几个句子小组讨论5分钟并推荐发言人,第一小组发言较好:“简短
的疑问词充分给人一种突然、惊奇、紧张、激动的感觉。写出了周朴园得知鲁侍
萍还活着时的惊愕和不安,周朴园的“惊愕”表现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说明他
思念鲁侍萍时虚假的。”又有一小组联系“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这里三
个疑问句分析了短句连用所表现的惊恐和急迫心情。从周朴园的简短问话入手,
再拓展开去,通过语言的比较赏析,终于读出了周朴园知道鲁侍萍还活着时惶恐
不安、惊慌失措,也读出了周朴园的真实心态。
(二)通过外在动作添加品味人物内心语言。
戏剧的媒介是演员,或者说是演员的身体和语言。正如黑格尔在《美学》
中所指出:“戏剧表现所用的材料就是活的人。”因此,戏剧语言具有动作性的特
点。所以课堂教学中不妨让学生为戏剧语言添加动作,来细细品味语言背后的人
物情感。
如《雷雨》中当周萍打鲁大海时,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
盗!(走至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让学生揣摩诵
读“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诵读时根据自己理解添加鲁侍萍的动作表情,同学们
有双手捂脸痛苦的“哦”的,有颤抖的怒指“真是......一群强盗。”无论怎么
添加都品读出鲁侍萍的愤怒,痛苦,至此她彻底认清了周朴园狠毒、贪婪、残忍、
狡猾、虚伪的丑恶面目。也推动者情节的发展,她将离开这个肮脏的所在,离开
这帮凶狠的强盗!不能再吃了强盗的亏了。
二 品味丰富的潜台词
品味人物语言,还要善于抓住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即言外
之意,弦外之音,补充和丰富原台词的内容,从而把握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和性
格特点。
(一)寻找共同词语品味针锋相对的潜台词。
同样的语言在不同的人口中所表达的意味是不同的,尤其在矛盾冲突激烈
的戏剧中,在对立的两个人物中。如在《雷雨》学习时,我要学生找寻文中周朴
园和鲁侍萍交锋中出现的共同词语,品味鉴赏。同学们找到一处: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
投水死了……”
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
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
两人话中都用了“忽然”一词,而且话都说了一半,话中有话。周朴园是
在推卸责任,鲁侍萍则是在揭发周朴园的劣迹:不是我无缘无故投河自尽,而是
你周朴园为了娶富家小姐而丧尽天良地赶我出门,全然不顾我生孩子才三天,这
是何等狠毒!这里鲁侍萍引用周朴园话中的“忽然”来嘲讽周朴园的虚伪,语言
精炼而有味,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
(二)掌握情节语境品味片言百意的潜台词。
如《雷雨》 周朴园: 那个小孩呢?
鲁侍萍: 也活着。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周朴园: 哦。
这段对白中的“也活着。”言外之意是“他就是你矿上的工人鲁大海”,表
现了侍萍的极度悲愤与痛苦;“你是谁?”则是“你和他是什么关系?你是干什
么的?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的意思,将周朴园的多疑、恐慌、虚伪的性格
暴露无遗。
(三)考虑谐音字品味一语双关的潜台词。
如《雷雨》:
周 萍 打他!
鲁大海 (向周萍)你!
仆人们一齐打大海。大海流了血。
周朴园 (厉声)不要打人!
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 (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
什么打我的儿子?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句对白的动作性简直太丰富
了。她本想说“你是萍儿”,要和周萍相认,那是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但
她终于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巧妙用了一个谐音词“凭”,转换了话题,“凭什
么打我的儿子”。侍萍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她从周萍打大海的举动中看到了尖
锐的阶级对立,这个人虽然是自己的儿子,但和自己已经不是一路人了。也许她
还想到母子相认对周萍而言并非一件好事,这样落魄的母亲给儿子带去的不是荣
耀而是耻辱,因为天下没有不替儿子着想的母亲。侍萍丰富而复杂的内心活动就
在这一简单的对白中展示无遗。
三
欣赏舞台说明
课本节选了《雷雨》第二幕中间的两场戏。这其间,主要是周朴园和鲁侍萍
的对话,舞台说明也紧紧围绕他们二人的活动作了安排,并且很好地揭示出了不
同状态下的人物性格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其中6个出现频率极高的“哦”
字让学生揣摩读一读,并说明这样读得理由。结果同学们个个踊跃诵读,有苦痛,
有惊慌,有沉思、、、问其理由,大都结合“哦”字前面的潜台词揣摩的,不能不
说学生是聪明有思想的。于是我又选择了10句话,如下:
①(看她关好门窗,忽然觉得有些奇怪)你站一站。(侍萍停)
②(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③(苦痛)哦。
④(汗涔涔地)哦!
⑤(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⑥(喘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
⑦(惊愕)什么?
⑧(忽然立起)你是谁?
⑨(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⑩(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这些地方的舞台说明,非常生动地展现了周朴园在得知侍萍生死的前后的态
度的极大变化,刻划了他的独特的性格。就这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舞台说明来揣摩
周朴园的人物性格。
经过十分钟的讨论,学生总结道:“当他看到侍萍很自然地关好窗子的时候,
他的奇怪是因为这个行动似曾相识,引起了他内心之中对侍萍的一丝想念。而在
对话中提到了无锡的时候,他的“沉思”,则表现了他沉浸于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当侍萍讲出当年的那一段悲惨的遭遇时,他的表现是“苦痛”和“汗涔涔”,不
难想像,此时的周朴园,内心的确充满了对往事回忆的痛苦:有对侍萍的怀念,
也有怕别人知晓内情的惊惧,也许还应该有些良心上的自责……他对侍萍姓什么
的追问,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知道了侍萍姓鲁,他“喘了一口气”,心情有些
轻松,可是,一听说侍萍还活着,马上转为“惊愕”。本来应该是高兴的事,可
是周朴园的表现却一反常态,这一舞台说明,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周朴园对侍萍的
怀念的的怀念的虚伪。他的“忽然立起”,就是他内心害怕的最好的证明。特别
是当侍萍承认了自己的身份之后,周朴园的表现更是让人看到了他的丑恶的嘴
脸。此时,他的语气已变为“严厉”和冰冷,说出来的话,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
刚才还对侍萍念念不忘的那个人。如果说周朴园对侍萍还存有一丝温情,那也只
是对早已死去的侍萍而言。对于仍在世上的侍萍,他的那种冷酷依然如故。这就
不能不让人怀疑当初他对侍萍的感情究竟有多少真正的情愫。”你看,有了这些
舞台说明,是不是更能让我们看清人物在内心深处潜藏的意识和想法?
总之,人物语言、舞台说明、潜台词也好;话剧、杂剧、戏曲也好,掌握方
法,细细品味,必将读出语言背后的万千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