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品味语言艺术
- 格式:docx
- 大小:49.75 KB
- 文档页数:3
课时10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精析效果复习任务 1.构建小说艺术技巧知识网络,重点掌握人物描写和语言两大艺术技巧。
2.能够赏析小说艺术技巧,精准答好艺术技巧赏析题。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浙江卷《逛》赏析小说画线的两处描写及两者对比所构成的艺术效果。
(6分)描写手法和表现手法①小说艺术技巧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考查的重心是描写艺术和语言艺术,要求能准确判断技巧,细致分析表达效果。
②艺术技巧赏析是新课标核心素养中“审美素养”的重要内容。
随着新课标的落地实施,这方面的命题将会加强。
2021浙江卷《麦子》赏析文中画线部分比喻、象征手法的艺术效果。
(4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小说用多种风格的人物语言塑造了主人公多方面的品格,试作分析。
(6分)人物语言赏析2020浙江卷《雪》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4分)语言赏析2019全国Ⅰ卷《理水(节选)》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6分)写人手法赏析全国Ⅱ卷《小步舞》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6分)写人手法赏析全国Ⅲ卷《到梨花屯去》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细节描写作用2018全国Ⅱ卷《有声电影》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6分)语言赏析知识图要前备知识——描写艺术和语言艺术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一、情节(一)一般情节的作用: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来源:学。
科。
网Z。
X。
X。
K]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2023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七)语言艺术【考情简述】对小说语言艺术的理解和分析是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常设题型有以下两类:体会重要语句含意、品味小说语言艺术。
【概念阐述】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人物语言,即文中人物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应该是个性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二是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
所以,鉴赏小说的语言又有两层含义: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中作者的语言风格。
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一是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
二是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等描写技巧,及遣词造句技巧,修辞方面的技巧。
【必备知识】1.常见现当代作家的语言风格鲁迅:犀利辛辣、凝重洗练、冷峻深刻。
巴金:热烈、明快、朴素的,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以青春激情的风格著称,感染性极强,以《家》为代表;而以小说《憩园》为节点的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
老舍:语言风格风趣幽默、俏皮洒脱、生动活泼、简洁朴茂、雅俗共赏。
其独特性表现在提炼口语,纯净至极,清浅俗白,雅俗共赏;创造“始则发笑,继则感动,终于愤怒”的幽默。
沈从文:语言格调古朴,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诗意、含蓄、唯美的语言形式,又成就了他健康、高雅的美学追求。
赵树理:通俗化,大众化,诙谐幽默。
孙犁:诗化小说。
淡雅聪俊,清新隽永,优美洗练,“质以传真”,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
王安忆:清丽单纯,素淡粗朴,冷峻理智,细腻平实。
铁凝:语言风格是诗意、温情、风趣。
2020届普通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相关知识与解题技巧一、情节题题型一情节概括题4大解题技法:1.结构连贯法、2.场面连贯法、3.线索连贯法、4.细节连贯法题型二情节手法题1.悬念: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2.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3.照应: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4.伏笔: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5.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6.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7.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
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8.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
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9.线索: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寻找线索时,主要借助小说标题、小说中的关键词(体现“人物出场、时空变化、事件演变”的词语)等。
①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②小说的明线与暗线明线:就是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复习(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2.了解考场阅读要求,提高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力。
重点:1.小说三要素、小说的分类。
2.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
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方法。
设计思想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命题总体上会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非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文本的针对性,对考生文本阅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本的速读、整读、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考生的思维素养要求高,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面性、清晰性,突出围绕人物形象的设题。
鉴于对文本阅读的高要求,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
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作文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关联等。
教学设计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小说语言类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钓鱼的医生汪曾祺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
他的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
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
不大一会,鱼就熟了。
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
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
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
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
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
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造就了一个好名字。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
大门总是开着的,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
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术绍岐黄”、“杏林春暖”、“妙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
匾都有年头了,只有一块很新,是去年才送的。
这块匾与医术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
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
有一架扁豆。
还有一畦瓢菜。
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
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
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作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他很喜欢这副对子。
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什么病都看。
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
“神仙难识丸散”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
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
他的老婆、儿女,都是他的助手,经常看到他们抱着一个乳钵,握着乳锤,一圈一圈慢慢地磨研。
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品味语言艺术
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
这里的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等。
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小说语言艺术思考“6角度”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涧不能干
袁省梅
油锅说支就支起来了,火苗腾腾地舔着锅底,清亮亮的半锅油转眼也烧开了,冒着拳头大的泡泡,黄灿灿的,一朵挤着一朵,旋灭旋生,旋生旋灭,咕嘟咕嘟响。
……
倏地,史雷子的手从油锅里钻了出来。
张栓子看着雷子吱吱地冒着气已焦黄的手,呲着牙,脸上的肌肉惊恐地哆嗦,汗珠子一嘟噜一嘟噜腾腾地流淌,身子像风中的树叶一样索索索抖个不停。
史雷子咬着槽牙,砰砰砰,十个铜钱带着长而白的哨音咕噜噜飞落地上。
史雷子老爹秃鹫般嘎嘎地笑,正要捡拾起地上的铜钱,雷子闪前一步,捡起五枚,扔在张栓子的脚下,抬头看见满脸泪水的桑桑,热切切地望着他,史雷子的心甜得像灌了蜜糖,手上灼烧的疼痛也似乎减轻了许多。
……
小说画线一段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教你分析]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画线一段”明确了区域,“语言特色”界定了本题属于“品味语言艺术”类题目。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分析]拟声词比喻长句短句质朴自然,通俗易懂
[尝试答题]口语化(具有农村生活气息);善用拟声词;善用修辞(拟物手法、比喻手法);句式长短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