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241.50 KB
- 文档页数:2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治参与的问题及对策(共5篇)第一篇: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治参与的问题及对策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民的政治参与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农民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笔者通过在本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即夯实农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培育农民政治参与的政治意识、搭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平台、营造农民政治参与的组织空间。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民政治参与长期以来,我们党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突出强调“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政治参与作为人类政治生活的一个方面,不仅是扩大公民民主权利需要的,也是巩固政治统治和进行社会政治动员所需要的。
农民的政治参与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农民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扩大农民的政治参与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课题组在安仁县的永乐江镇军山片区的南湖村、瑶泉村和羊脑乡的石壁村、东冲村进行了调查走访,发出了306份问卷,收回284份有效问卷。
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农民政治参与,是指农民作为政治生活的主体,为实现一定的利益与要求,通过各种合法和非法的方式和渠道参与政治生活,并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
它是农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了农民在社会生活尤其是农村生活中的政治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农村政治关系的本质。
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渠道和程序参与政治,如选举、投诉、信访、诉讼等。
农民政治参加的制度化思虑【摘 ?要】目前我国农民政治参加水平很低,非制度化政治参加的也每每发生,造成这类现象的原由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仍是制度建设的问题。
要改变这类现状我们能够从三个基本的方面下手 :第一要夯实现有的农民政治参加制度;其次要完美和创新农民新的政治参加制度系统;最后要增强法制建设为农民政治参加供应有效的法律保障。
【重点词】农民;政治参加;制度化;创新;探析政治参加是民主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记,政治参加成为权衡社会民主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政治现代化最基本的要素是整个社会的各个公司在超于村镇层次之上参加政治,以及创办能够组织这类参加的新的政治制度 "[ 1]。
关于 " 政治参加 "较为典型地界定为 " 是一般公民经过各样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系统的构成、运转方式、运转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2]。
从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 政治参加 " 仅限于合法方式所形成的政治活动,而今世中国农民政治参加现实更多地是出现了对这必定义的打破,即农民政治参加表现出了大批的非制度化(非法、非理性)政治参加。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总数的绝对多半,农民政治参加的程度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政治参加的程度和水平。
跟着新乡村建设、村民自治等制度的推动,农民参加政治的踊跃性有所提高、人数不停增添、参加范围不停扩大,但农民参加政权的衰弱和农民利益诉求扩展的矛盾依旧是不行回避的问题,农民政治参加现状其实不乐观。
一、农民政治参加的现状剖析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确是获得了必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居民所享有的政治权益以及政治参加的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广大乡村," 村民自治" 成为了农民基层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在部分地域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域,农民的政治参加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此刻农民关于村委会的换届选举的参加率比从前有所提高。
农民视角下的政治参与问题研究在我国农民政治参与中,行贿、越级上访、故意报复、群体性暴力抗议活动等非制度化参与问题比较突出。
这与现有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基层干部素质不高等有关,也与农民法制观念淡薄有关。
我们应从拓宽农民参与渠道,提高基层干部素质与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等多方面入手,逐步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实现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
标签:农民政治参与非制度化原因对策近年来,在我国农民政治参与中,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比较突出。
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存在,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不利于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减缓了整个国家政治文明的进程。
因此,探讨农民非制度政治参与问题形成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实现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向制度化的转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一、问题:当前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象突出在现代政治学研究中,农民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标准。
正如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所说,“在处于现代化之中的社会里,扩大政治参与的一个关键就是将乡村群众引入国家政治。
”[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因此,农民政治参与决定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整体水平,对我国政治现代化和整个国家的政治文明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政治参与是否符合法律或制度规定的有关程序,可将农民的政治参与分为制度化政治参与和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两种类型。
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指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度等所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参与政治的行为。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则是指采取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而进行的影响政治决策过程的活动。
当前我国农民各种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活动时有发生,有些甚至大大超出了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贿。
这是较常见的不合法、不正当的农民政治参与形式。
某些农民为获取不合理利益,甚至是非法利益,往往利用行贿影响某些干部的决策,使其决策有利于个人或小团体牟利。
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问题及对策杨倩2009年毕业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医学院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摘要: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准。
我国是一个农民占大多数人口的国家,农民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特点和方式,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就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水平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政治参与;民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水平。
随着新农村建设、村民自治等制度的推进,农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人数不断增加、参与范围不断扩大,但农民参政能力不足和农民利益诉求扩展的矛盾仍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农民政治参与现状并不乐观。
[1]一、农民政治参与的概念(一)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它是政治关系中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准。
[2](二)农民政治参与农民政治参与,是指农民作为政治生活的主体,为实现一定的利益与要求,通过各种合法和非法的方式和渠道参与政治生活,并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
它是农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了农民在社会生活尤其是农村生活中的政治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农村政治关系的本质。
[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当前农民政治参与研究综述摘要: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是衡量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当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是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农民参与政治既有经济动因也有非经济动因;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及其他因素;通过发展经济、提高农民自组织性、利用大众传媒扩大和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
关键词:农民政治参与综述我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农民问题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问题,这早已被历史经验和现实国情所确认。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农民的现代化和中国农村的现代化。
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整个国家的政治参与程度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当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虽然较改革开放前有了很大发展,并日趋自主化、理性化,但由于历史和其他原因,现阶段我国农民政治参与还受到种种因素制约而表现出一定的不足,探讨这些因素,将有助于扩大政治参与,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1.1.农民政治参与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在现代化国家中,政治参与扩大的一个主要转折点是农村民众开始介入国家政治。
在这些国家中,实现政治稳定的关键,是能否动员农村民众在承认现存政治体系而并非反对它的条件下参与政治。
”亨廷顿分析说,这种农村的动员或”绿色崛起”对较晚进行现代化的国家比对大多数早期现代化国家具有更重要的政治意义,因为,在早期现代化国家,农村民众被卷入政治动员以前,都市化和工业化往往已达到很高水平,当农村民众参与政治程度较高时,他们在人口中的比例却降低了。
而在较晚进行现代化的国家,现代化各个要素的齐头并进,很容易在都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相对很低的条件下,使政治意识和政治活动的可能性在农村得以蔓延。
由此可见,亨廷顿认为,社会经济现代性的加强和农民政治参与的扩大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应呈现出并肩前进的特征。
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综述一、概述在当前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态中,农民政治参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
作为中国社会的庞大群体,其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方式直接影响着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农民政治参与不仅关系到农民自身权益的保障和实现,也关系到中国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乃至整个国家政治体系的健康运行。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农民政治参与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他们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村级选举、村民自治等政治活动中来,通过投票、表达意见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农民政治参与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投票选举外,他们还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新型渠道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和观点。
尽管农民政治参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政治知识和参与技能,难以有效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
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程度还有待提高,现有的政治参与渠道和机制尚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求。
农民政治参与还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利益表达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对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特点、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民的政治需求和利益诉求,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农村政治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也可以为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政治参与的概念及重要性作为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是指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试图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以及政策过程的行为。
它不仅是公民表达意愿、维护权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政治体系保持活力、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概念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反映了公民对于政治生活的参与程度,也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
对于农民而言,政治参与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
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问题研究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问题研究关键词:政治参与农民法治一、概念的界定、研究的意义及分析的框架政治参与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政治参与之所以是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在于政治参与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精髓。
正如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所言:“当公民享有一系列允许他们要求民主参与并把民主参与视为一种权利的时候,民主才是名符其实的民主。
”[1]此外,政治参与还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发育程度的主要标准。
1971年美国学者达尔在《多头政体》一书中,就把政治参与和竞争视为判断一个政治制度是否民主的主要标准。
[2](P8-9)那么何谓政治参与呢?对此,中外学者的认识不一。
如《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把政治参与定义为:“参与制定、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这一宽泛的定义适用于从事这类行动的任何人,天论他是当选的政治家、政府官员或是普通公民,只要他是在政治制度内以任何方式参加政策的形式过程。
”[3](P563)美国学者亨廷顿和纳尔逊认为政治参与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4](P5)而《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一书的作者约翰〃伯恩斯则把政治参与界定为“个体公民旨在影响公共事务的活动。
”[5]()《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把政治参与定义为:“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
”[6](P485)另有学者将之界定为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试图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
[7]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政治运行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和利益以影响国家政治决策和国家行为的活动。
[8]事实上,很难给政治参与下一个确切而能涵盖以上内涵的定义。
但从以上政治参与的定义分析来看,笔者认为政治参与至少应包括三个要件:一是参与的主体,即“谁参与”;二是参与的客体,即“参与什么”;三是参与的方式、方法,即“怎样参与”。
从参与的主体看,参与者是该国的所有公民,还是少数精英;是统治阶级成员,还是包括被统治阶级成员等,政治参与主体的范围决定了该国的国体性质,是民主政治,还是贵族政治。
浅析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如何,不仅是衡量农民自身素质的一个参数,更是衡量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依据。
我们应从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出发,分析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以及农民自身状况分析出原因,对促进农民有序的参与政治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标签:农民;政治参与;参与意识;参与渠道“学术界通常将政治参与定义为普通公民或团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影响政治过程并对政治系统运行及结果施加影响的活动。
”〔1〕公民的政治参与状况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水平。
我国是一个农民大国,农民政治参与权利的有效行使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一、我国当代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一)政治冷漠关于政治冷漠的定义,我国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观点。
学者王浦劬认为“政治冷漠是政治参与类型的一种,是公民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公民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不关心”。
〔2〕这在农民群体当中表现为在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方面的一种消极状态,要么远离政治生活,要么消极地参与政治。
特别是在中国农村选举中表现出来的政治冷漠特别明显,选民在选举过程中,对选举事务中的各个环节参与较少,既不关心,也不愿花精力去了解,他们不去选举会场投票,对选举候选人也不曾了解和比较,选举证也是随意对待,或要求选举组织必须提供一定的物质鼓励才肯参与,甚至是参与中的违规操作等。
这种政治冷漠直接导致对现实政治责任感的弱化,影响着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和政治方针的实施。
(二)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虽然我国在基层政治制度建设方面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农民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这一现实问题依然存在。
近些年已经建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政协、村民自治、信访等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方式与渠道,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和落实过程中却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从1995《选举法》来看,省、自治区和全国这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为4:1。
新农村政治建设中的农民非制度化运作问题探析
王茂美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新农村政治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由于农民利益保障机制的缺乏、农民与基层政府各自利益分化,以及村庄的封闭性和利益表达渠道的不顺畅,农民在争取自身权益的过程中采取了很多非制度化运作的方式,如何理性认识并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4页(P24-27)
【作者】王茂美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82
【相关文献】
1.政府治理制度化中农民工非制度政治参与探析--兼论马克思主义参与式民主 [J], 方军;李宗录
2.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探析 [J], 孙海英
3.浅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我国农民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J], 陆海燕
4.浅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我国农民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J], 陆海燕
5.农民非制度政治参与走向制度化的路径探析 [J], 陈晓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29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5月 Vol. 29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07────────── 收稿日期:2006-11-18 作者简介:王川(1979-),男,河北昌黎人,河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助教。
- 116 -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王 川1,沈 颖2(1.河北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华北煤炭医学院 法律系,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现阶段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发展状况还不尽如人意。
通过探讨与分析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有助于实现农民政治参与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
关键词:农民;政治参与;制约因素中图分类号:D6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7)03-0116-03一、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采用多方途径鼓励农民参与政治。
近10多年的实践表明,由于农民政治参与程度和水平的不断扩大和提高,农村的各种利益冲突和利益关系逐步得以调解,农民政治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农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农民政治参与的行动日益增多[1]。
这对于深受封建传统影响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然而人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到现阶段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的发展状况还不能令国家和农民满意,甚至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1.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现象日益增多当前的农民政治参与中,除了有序的政治参与外,一些地方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象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部分农民在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和维护自己的利益时没有依据国家制度的规定和法律的程序来行动,而是从个人的感情出发盲目行动。
其表现方式有行贿、抗议、写大字报、越级上访、集体上访、报复村干部、抵制法律法规的实行,甚至暴力攻击执法人员,冲击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等[2]。
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周 扬(浙江海洋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摘要]中国乡村社会在改革开放后政治建设有了举世瞩目的进步。
广大农民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政治地位得到了肯定。
农民的政治参与愿望十分迫切,因此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参与,这说明中国乡村地区政治参与程度不断提高。
对政治参与概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现状,剖析了农民政治参与非制度化成因,提出了引导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政治参与;有序化[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1 政治参与相关概念1.1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政治学理论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正义。
由于时代、地区、思想观念的差异,人们对它的理解不尽相同。
在广义的层面上来说,政治参与可以理解为公民或者社会组织,为了表达自身意愿、维护自身利益、实现政治诉求而影响政府政策制定、推行的行为。
它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1.2 政治参与方式政治参与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影响,它由选举权、投票权、政治表达、政治结社等多个部分构成。
政治投票是人们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
它作用巨大且效果明显,同时它的成本也非常低;政治选举是根据相关程序在政治参与者中选出择优选拔,使其担任参选的职务。
选举活动包括很多方面,在政治投票之外,还有政治捐助、政治宣传等很多部分组成;政治冷漠是指参与者用一种不很积极的方式参与政治活动。
1.3 制度化政治参与中国乡村社会在改革开放后政治建设有了举世瞩目的进步。
广大农民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政治地位得到了肯定。
农民的政治参与愿望十分迫切,因此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参与,这说明中国乡村地区政治参与程度不断提高。
结合当今阶段的发展形势而言,我国规范化政治参与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信访制度以及政治协商制度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参政渠道。
它起着传达民众诉求的作用,它还可以通过审议、提案等方式使人民间接参政,从而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建议,规范政府的决策;信访制度也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参与方式之一,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进行政治参与,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该制度在维护我国公民权利、提升政府工作效率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政治与法律研究】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状、原因与对策尚九宾,卫刘华①(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5)摘 要: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准。
我国是一个农民占大多数人口的国家,农民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
当前在我国农民中存在大量的以不同形式存在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其原因除了农民自身的因素之外,还有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为使当前我国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走上制度化的轨道,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持农村政治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关键词: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72(2006)05—0051—05 政治参与是随着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而产生的一个概念,是政治科学的一个基本范畴。
在现代政治学研究中,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因此,农民政治参与决定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整体水平,进而也对我国政治现代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较为宽松的政治气候的逐步形成,法制建设的积极推进和农民民主法律意识的日渐觉醒,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活动大量涌现,参与形式也日趋多样。
其中既有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同时也存在很多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如何对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加以引导,促使农民的参与活动向合法和理性的方向发展,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系统性工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活动的存在状态和原因,探寻合理规范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路径,对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现状关于政治参与的概念,国内外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总的来看主要分为两种观点:第一种是从政治性和合法性两个纬度来界定政治参与的,如《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把政治参与定义为:“参与制定、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这一宽泛的定义适用于从事这类行动的任何人,无论他是当选的政治家、政府官员或是普通公民,只要他是在政治制度内以任何方式参加政策的形式过程”[1]。
三、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非制度化的参与古往今来,普通的平民大众从事某一项活动以期获得社会的关注和比较圆满的解决方式,一般都是通过两种途径,概况起来讲就是:第一,制度化的政治参与;第二,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在了解制度化参与与非制度化参与之前,有比要让大家先了解一下什么叫政治参与。
简单来说,政治参与就是旨在对政治系统的决策和行为施加影响的普通公民或公民团体的活动。
这样,从主体方面看,政治参与具有非职业性,其主体是指公民或公民团体,包括了一切非政府的个体或群体政治行为者。
当然,那些以政治为职业的社会成员,若他们的政治行为并非出于职业要求,而是以普通公民的角色从事行为时,他们此时也是政治行为参与的主体。
从客体方面看,政治参与具有复杂性,政治参与的客体包括参与主体试图加以影响和推动的整治体系中的各项决策和行为,不仅指向政府决策,也针对政党决策和其他政治团体的决策,在我国,还包括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影响。
政治参与客体的复杂性同时也表明公民政治参与目的的复杂性,或者是为了维护经济利益,或者是为了获得权力,或者是为了心灵的满足,难以做统一的说明。
从参与途径上讲,政治参与具有多样性,表现为公民参与政治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和渠道。
根据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不同,可以把政治参与分为有序和无序的两种:有序的整治参与是公民在国家法律范围内依照有关规定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政治参与活动,如参加选举、全民公决等;而无序的政治参与则是公民在违背特定政治体系中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对政治活动进行的非法参与,如游行示威、罢工乃至暴乱,等等。
对政治参与有了一个简单了解之后,相信大家对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和费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应该也有一些基本的猜想。
其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对应着有序的政治参与,非制度化的整治参与对应着无序的整治参与,也即制度化的参与是指公民或公民团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政治参与活动,反之则是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群体性事件就是属于公民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活动,部分公众参与并形成有一定组织和目的的集体上访、集会、阻塞交通、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聚众闹事等群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