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及走向制度化的路径
- 格式:pdf
- 大小:644.07 KB
- 文档页数:7
行进中的现代性: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政治”郑永兰【摘要】基于身份再生产的新生代农民工“身份政治”,是中国从现代化中期向现代化后期转变进程中的“行进中的现代性”的影子,有着显著的过渡性和非均衡性.因为具有农村户籍居民和城市务工人员的双重身份,新生代农民工在权益焦点、表达方式及其实践效能等方面,既有因身份而形成的代际传承,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密切关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之中呈现的私力救济困境,既反映出农民工的城市市民化和乡村农业产业工人化之制度容纳的迫切需要,更折射出农民工自身之公民主体性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习得养成的重大意义.制度与文化是促进“身份政治”改造并最终促成其向“公民政治”转变的两大推动力.【期刊名称】《学海》【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5页(P117-121)【关键词】现代性;新生代农民工;身份政治【作者】郑永兰【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伟大转型。
在此过程中,农民主体的身份转变及其所展现出来的身份政治状况,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一方面,经由建国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努力,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成就举世瞩目;另一方面,与经济进程相呼应的是一个世界上规模巨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农民市民化转变,正在快速行进。
然而,目前这种正由现代化中期导向现代化后期的复杂转型,并未按照经验思维嬗变,即自然而然地从农民向市民演化,而是过渡性与阶段性地出现了现代化过程中的“兼具身份”——农民工。
相对于纯粹的农民而言,他们是工人,但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他们是农民。
从现代性的角度讲,正是这种系统化演进中的“活力群体”与“大概率样本”,尤其是新生代的农民工群(主要指1980年代以后出生、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①)身上表达出了中国发展的与众不同,它既总体上因循了由传统迈向现代的“时代脚印”,又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中国独特政治社会生态的内生规律性。
产业集聚区新生代农民工人文关怀问题研究作者:张文彩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4期[摘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带来了大量新生代农民工的聚集。
而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特点以及当前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大环境,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问题成为产业集聚区和谐发展的重要议题。
集聚区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应该从多方面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新生代农民工;人文关怀一、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产业集聚区是一种高效率的产业组织形式,它的产业密度高,相关性强,规模大,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
产业集聚区在促进企业发展和产业集聚的同时能够带动人口集中和服务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据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年发布的一份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大约有1亿名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农民工总数的60%。
产业集聚区具有企业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等特点,企业对于就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
根据罗山县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数据,截止2011年10月份,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达到41360人,从人口构成上来看,农业人口36156人,非农业人口6204人;从年龄层次上来看,25岁以下12408人,25-45岁20680人,从学历层次上来看,初中及以下仅占7696人。
可见在产业集聚区工作和生活的企业职工具有学历较高、年龄较轻、多数具有农村户口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应的人群正是新生代农民工。
二、产业集聚区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需求得不到满足(一)产业集聚区新生代农民工有着迫切的人文关怀需求在改革开放的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他们不愿意再走“打工-挣钱-回家”这样的老路,因为他们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有着较高的文化程度、职业期望和精神追求,他们期望通过在城市就业能够最终在城市安家落户,期望得到城市人的身份认同,希望通过技能培训得到更稳定、收入更高的工作,渴望能够在城市有自己的“话语权”等等,能够在城市中找到友情、爱情,实现理想,因此相比较老一代农民工,在社会的多重压力下,新生代农民工在精神情感关怀方面的迫切需求甚至超过了他们在经济物质方面的迫切需求。
国内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及策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而农民工作为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逐步成为了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中国向工业化和城市化转型,农民工市民化亦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一、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历程与意义1.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展开与发展,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随之展开,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缓慢开始阶段(1978-199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迅速推进,农产品和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大量农民开始离开土地进入乡镇企业就业,开创了“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式。
据资料统计,仅1983-1988年期间,就有63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中[1]。
这一时期,农民工以就地转移为主,乡镇企业是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渠道。
第二个阶段:迅速发展阶段(1992-2000)。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政府对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政策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采取多方面措施对农村劳动力加以合理引导和调控,并提倡就地就近和小城镇间流动。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据资料显示,1993年全国农民工达到6200多万人,比1989年增加了3200多万人;其中跨省流动的约为2200万人,比1989年翻了一番多。
[2]这一时期,各种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逐渐放开,以跨地区流动为主,出现了大量农民工“离土又离乡”的现象,农民工流动范围扩大,跨省流动比重大幅上升,城市二、三产业成为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渠道。
第三个阶段:稳步深入阶段(2001-至今)。
进入21世纪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为了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农民增收缓慢、增收困难等问题,对农民外出务工采取了积极引导的政策。
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与融入城市路径研究——基于杭州市下沙经济开发区的调查分析金碧华;范中健【摘要】No. 1 Documen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2010 gave the initial mentioning of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migrant workers of a new generation, which highlighted not only the new features of the problems but also the urgency to explore and resolve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ir blending into city life. This new generation differs greatly from the older ones in their education level and personality. However, the existing systems and policies ig- nore the fact and prevent them from achieving their interests, which worsens the situation.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and people of various circle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ir appeal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ir integration into city life.%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凸显了农民工问题的新特征以及探讨和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迫切性。
政治参与论文题目一、最新政治参与论文选题参考1、四县农民政治参与研究2、论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3、论政治参与制度化4、探讨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5、长沙、广州两市农民工政治参与问卷调查分析6、民间商会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浙江温州民间商会的个案研究7、中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形式、意义和限度8、网络共同体:网络时代新型的政治参与主体9、律师的政治参与10、政治参与:涵义、特征和功能11、“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问题研究12、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难题及对策13、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现实意义及路径依赖14、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15、论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与社会公正16、参与还是不参与: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社会心理分析——基于一项调查的考察与分析17、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和参政权18、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综述19、试论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20、中国地方治理改革、政治参与和政治合法性初探二、政治参与论文题目大全1、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2、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条有效途径3、住房产权与政治参与:中国城市的基层社区4、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5、西方政治参与研究述要6、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7、新中国推进政治参与的经验和教训分析8、21世纪网络技术对中国政治参与的影响9、公民的政治参与权与政治防卫权10、网络政治空间与公民政治参与11、中国的社会政治参与:以社区为例12、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和谐社会视角的分析13、地方自治: 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14、国外政治参与理论综述15、关于温州市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的调查16、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分析17、大学生政治参与对策研究18、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政治参与19、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20、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政治参与——不可忽视的“四农问题”三、热门政治参与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当前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探析2、“在商言商”与近代中国商人的政治参与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范式转换的新取向4、残疾人政治参与权利研究5、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6、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方式7、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8、男性劳动力大量外出背景下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研究——关于留守妇女与非留守妇女的比较分析9、当前我国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10、论中国改革进程中农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11、湖南农民工政治参与权益保障问题研究12、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现实与网络两种方式的比较13、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14、两性政治参与的同与异——从女性主义角度看浙江农村的村民自治15、良性互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新趋势——基于" "等典型网络事件的分析研究16、上海居民文化资本与政治参与——基于上海社会质量调查数据的分析17、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及执政党的政策引导18、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实考量与态势期望19、社会转型过程中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20、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探析四、关于政治参与毕业论文题目1、政治参与2、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动机及社会效应3、武汉市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调查4、当代中国政治参与5、民营企业的政治参与、治理结构与慈善捐赠、6、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7、“政治参与”概念辨析8、个人地位、企业发展、社会责任与制度风险:中国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动机的研究9、互联网公共论坛:政治参与和协商的兴起10、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群体性政治参与11、从超经济强制到关系性合意——对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过程的一种分析12、建国以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模式的演变分析13、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涵义、特点及价值14、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15、论我国改革过程中的政治参与16、政治文化与社会结构对政治参与的影响17、中国政治发展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18、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一个比较政治学分析19、的逆向政治参与模式——群众路线20、民间商会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 --浙江温州民间商会的个案研究五、比较好写的政治参与论文题目1、公众环境政治参与:公民社会的视角2、从业主福利到公民权利——一个中产阶层移民社区的政治参与3、政治冷漠症——转型期农民政治参与的心理障碍4、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5、论微博政治参与及其引导6、政治吸纳与先富群体的政治参与——基于浙江省的调查与思考7、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8、关于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理性思考9、男性劳动力大量外出背景下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研究——对留守妇女与非留守妇女的比较分析10、清末新政时期的地方政治参与11、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性12、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性不可忽视13、论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4、我国微博政治参与研究15、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16、论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7、试论政治参与水平的量度18、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政治冷漠的原因与危害19、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五大特征 20、网络发展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路径探究【摘要】随着老一代的农民工的老去,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
如何引导这一群体健康发展,逐步融入城市、融入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必须密切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这一群体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关系;城市融入障碍;路径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在1亿人左右,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具有特别意义。
根据中国社科院王春光研究员的界定,新生代农民工指:年龄在25 岁以下、于20世纪90 年代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他们还不是第二代农村流动人口,而是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过渡性的农村流动人口。
这部分农民工与传统的农民工相比,文化程度有了显著提高,要求融入城市的积极性明显高于传统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并准备扎根城市,面临着一次全新的再社会化过程。
1、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表现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主动要求城市化的群体。
他们受过一定的教育,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对城市生活充满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群体的行为体现了城市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1.1身份认同根据王春光研究员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较少地认为自己是农民,趋向于较低地认同农民身份,而趋向于模糊认同的人数增多,他们对于制度意义上的农民身份的认同越来越淡,更加看重社会的认同。
1.2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是由社会学家戈夫曼提出的,是指如何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印象。
新生代农民工特别注重自己在他人(尤其是城市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且通过塑造时尚的外表,主动地向城市生活靠拢,谋求城市人的形象。
可以说,日常生活的模仿是一种外部形象上的装饰,它实质上反映的是新生代农民工观念上的变化。
2、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的障碍2.1制度障碍传统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土地制度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在现实社会中农民工已经扮演了城市人的角色。
政治参与论文参考文献一、政治参与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论托克维尔心灵习性理论的现代政治价值——对我国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若干启示.《山东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1期.胡艳蕾.[2].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农民政治参与进行分析预测——基于全国272个村庄3993份问卷的调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2期.傅熠华.[3].青年政治参与政策与青年发展.《中国青年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邓希泉.[4].政治参与和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内涵分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4期.伍俊斌.[5].论21世纪欧美国家华人的政治参与——以美国和英国的华人政治参与为例.《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3期.宋全成.[6].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中州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8期.张铤.[7].藏区公民基层政治参与的特征、趋势和理性目标——以青海等省区的藏族聚居区公民基层的政治参与为例.《青海民族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薛红焰.[8].国家治理转型中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困境及超越.《甘肃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闰彩霞.刘涛.[9].当前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中州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8期.孟蕴华.[10].试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及其发展趋势.《南京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7期.季海菊.二、政治参与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当代中国发展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被引次数:33作者:谭德宇.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华中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2].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被引次数:6作者:宋超.政治学理论山东大学2013(学位年度)[3].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的兴起:条件、形态与前景.被引次数:49作者:李春.新闻学复旦大学2004(学位年度)[4].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及治理策略研究.被引次数:17作者:朱坤.行政管理中国海洋大学2009(学位年度)[5].村民自治制度下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研究——以“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广西合寨村为例.作者:熊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广西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6].当代我国女性政治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作者:张晓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山东农业大学2014(学位年度)[7].微博环境下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研究.被引次数:10作者:童春花.公共管理上海交通大学2012(学位年度)[8].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研究.被引次数:22作者:杜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南京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9].从动员式政治参与到主动式政治参与的嬗变——基于建国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变化过程的考察.作者:王婧旖.思想政治教育浙江大学2013(学位年度)[10].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被引次数:15作者:张健.政治学理论苏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三、相关政治参与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Trust,participationandpoliticalconsumerismamongBrazilianyouth. LiviaBarbosaFatimaPortilhoJohnWilkinsonVeraniseDubeux 《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Jan.15[2]UsingComputationalArgumentationtoSupportEparticipation. 《IEEEintelligentsystem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95[3]UsingComputationalArgumentationtoSupportEparticipation. 《IEEEintelligentsystem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95[4]Whypoliticalontologymustbeexperimentalized:Onecoshowhomesasdev icesofparticipation.NoortjeMarres《Socialstudiesofscienc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3[5]MeasuringTwitterbasedpoliticalparticipationanddeliberationinth eSouthKoreancontextbyusingsocialnetworkandTripleHelixindicators. Kim,M.Park,H.W.《Scientometr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forAllQuantitativeAspectsofthe ScienceofScience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1[6]ExaminingMarginalizedCommunitiesandLocalConservationInstitutio ns:TheCaseofNepal'sAnnapurnaConservationArea.S.DahalM.A.SchuettS.K.Nepal《EnvironmentalManagement》,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1[7]CampaignRelatedSocialNetworkingandthePoliticalParticipationofC ollegeStudents.LaurieL.RiceKennethW.MoffettRamanaMadupalli 《Socialsciencecomputerreview》,被SCI收录SCI.20133[8]FacebookUseandPoliticalParticipation:TheImpactofExposuretoShar edPoliticalInformation,ConnectionsWithPublicPoliticalActors,andNetwor kStructuralHeterogeneity.GaryTangFrancisL.F.Lee《Socialsciencecomputerreview》,被SCI收录SCI.20136[9]ChangingpoliticalcommunicationinGermany:Findingsfromalongitudi nalstudyontheinfluenceoftheinternetonpoliticalinformation,discussiona ndtheparticipationofcitizens.MartinEmmerJensWollingGerhardVowe《Communications》,被EI收录EI.20123[10]Mediauseandtransnationalpoliticalandcivicparticipation:acases tudyofMexicansintheUSA.ANDREAA.HICKERSON《Globalnetworks:Ajournaloftransnationalaffairs》,被EI收录EI.20132四、政治参与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管理的影响试析:兼论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利条件.吕华.罗文剑,2012第二届中国社会管理论坛[2]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效应及政府应对.张佳鑫,2012第二届中国社会管理论坛[3]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公民政治道德建设.黄春莹,2013第八届中国管理学年会——中国管理的国际化与本土化[4]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和经济发展.徐志达,2012重庆市政治学会2012年年会暨“社会转型与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5]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伍俊斌,2011第二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6]公民政治参与促进政府廉政建设的思考.刘晨曦,2012重庆市政治学会2012年年会暨“社会转型与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7]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审视.聂静港,20102010中国信息国际会议[8]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审视.聂静港,20102010中国信息国际会议[9]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王懂棋,2008中国改革开放30年暨博士后科学论坛[10]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对发展农村协商的现实意义.邢椿琰,2015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治理:基于社会异常理论的分析摘要: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所以,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特点完全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犯罪。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原因可以用社会异常理论进行解释。
治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必须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制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异常理论;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116-02新生代农民工也称第二代农民工,是指八十年代以后,由于父母进城打工,成长或者出生在城市,具有农村户口,但又离开农村和土地,长期在城镇工作,主要以非农业生产维持生活的农民工。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率要远远高于第一代农民工,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首次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文件中将“新生代流动人口”表述为“新生代农民工”,并指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也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关注,如何治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特点由于和第一代农民工的生长环境不同,同时,受教育程度要高于第一代农民工,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在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是截然不同的。
这也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呈现出和第一代农民工犯罪不同的特点。
(一)犯罪团伙化在城市中,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都属于弱势群体,并且地处相对陌生的环境中,个体的犯罪能力有限,个人犯罪成功率比较低。
为了提高犯罪效率,实现犯罪目的,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团伙犯罪。
根据“流动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课题组的调查,占总数72.9%的违法犯罪流动青少年声称自己在本次违法犯罪活动中有同伙,其中同伙数在1-4个的居多,占73.9%,5个及5个以上的占26.1%。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的论文摘要:在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并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民工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青年一个群体,大部分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绝大部分。
然而,户籍制度和相关政策却使他们只能游离于城市和乡村彼此之间之间,难以成为真正的城市人。
文章研究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边缘化;户籍制度;公共政策;职业培训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渴望被誉为城市农民人。
随着近海沿海城市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的兴起,农业较慢剩余劳动力出现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快速转移,外出务工6个月以上的民工人数从2000年的7849万增加到2008年的1.4亿,其中64.7%流向地级最少大中城市。
争取“永久性迁移”、“市民化”成为相当一部分“候鸟式迁移”农民工的长期宏伟蓝图。
但是在现阶段,由于户籍制度等障碍,农民工未能真正融入城市。
对打工者市民化的现状和障碍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是有现实意义的。
一、打工者市民化的现状农民工虽然生活在城市,却是边缘群体。
他们迫切希望转变成城镇市民,但由于自身因素和外生因素使他们不能彻底融入城市,有望成为游走在城市边缘驰骋的群体。
自身各种因素指农民工能力较低或懒惰,以致工作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找不到好缺乏导致其经济条件恶化;外生因素是指市场在制度设置上把农民工排斥在正规劳动力政府之外,使其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造成他们生存状态边缘化。
(董延芳,刘传江 2012)同时部分农民工主动选择边缘化,他们不希望取得非农业户口并与城市居民保持距离。
许多农民工建立了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基础、以同质群体成员生活为主的生活圈子,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农民工虽然没有纯粹地聚族而居,越来越多是在城乡结合部租借当地人城乡房屋居住,但在这种混居中他们和城市人是“两张皮”。
(董延芳,刘传江 2012)无论是被迫还是自愿可以选择,农民工拒之门外边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方面,大多数农民工在非正规部门或者正规部门的非正规岗位,其主要包括特点为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劳动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