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洪水神话

洪水神话

洪水神话
洪水神话

洪水神话

洪水神话是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洪水神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学术界对洪水神话的成因也提出了种种解释。曾经有过的洪水灾害是如此的惨烈,在人类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一种集体表象,伴随着神话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提醒人们对自然灾害保持戒惧的态度。

洪水神话是世界性的关于宇宙毁灭和人类再生的神话。中国古代关于洪水的记载,多和治水相联系。如《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这里说的是女娲补天和治水的故事。此外,还有著名的鲧、禹治水的神话。它们都没有直接和人类再生相联系。

后世所传洪水神话反映远古某个时期人类在遭到毁灭性洪水灾异之后,洪水遗民两兄妹结婚、再生人类。这个神话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西南系统的洪水神话一般说是:雷公发洪水,淹没世界。兄妹二人躲在葫芦中,避过洪水。最后,通过滚石磨、抛石等占卜方式,决定结为夫妻,婚后生肉团繁衍出不同的种族。

《山海经·海内经》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鲧为了止住人间水灾,而不惜盗窃天帝的息壤,引起了天帝的震怒而被杀。他的悲惨遭遇也赢得了后人深切的同情和尊敬,如屈原作《离骚》就为他鸣不平:“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鲧由于志向未竟,死不暝目,终于破腹以生禹,新一代的治水英雄由此诞生了。

洪水故事在地球东半球广为传播,在西半球同样大量存在。一般认为,西半球的第一批居民来自亚洲,他们在最后一次冰川期经过当时尚存的陆桥穿过白令海,来到美洲。到公元前12000年,他们的足迹已到达南美。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方国家大量向美洲殖民,土著印第安人遭到肆意掠夺和残害。他们中保存完好的原始文化形态,受到西方人类学家仔细地调查与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南北美洲土著都有大量的洪水故事。如墨西哥人类学家弗尔南多·赫卡斯塔斯(FernandoHorcasitas)1953年所撰硕士论文《中美洲洪水神话分析》,就对63篇文本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五个类型。这里介绍几个比较重要的文本。

(1)、大约1580年在基多记录的南美洲文本。洪水毁灭人类后只有一对兄弟幸存。起初,他们只吃树根和野草,但过了段时间,他们每天干活回来都有人给他们准备好了食物。哥哥偷偷藏起来看那个神秘的管家是谁,他发现两只金刚鹦鹉进了屋子,脱掉它们的翅膀,料理家务。这个男人从藏身之处出来,把鸟吓飞了。但他还是抓住了一只。他和这只雌鸟结了婚,生了六个孩子,再殖了世界。另一个记录于1613-1653年间的异文在结尾处有点不同:两个鹦鹉姑娘都留了下来,成为兄弟俩的妻子。他们的子孙还在瓦卡依纳山上建了一座神庙,将鹦鹉敬奉为主神。

洪水神话的一些早期文本,大多出现在地中海周围地区的一些民族中,其中最早的无疑要追溯到美索不达米亚。“美索不达米亚”一词出自希腊文,意为“两河之间的地区”,即亚洲西南部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现在的叙利亚东部和伊拉克境内。这里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5000年,这里就有以泥砖建造的村落和神庙,并出现了金属器。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已创造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1786年,法国人米考克斯(A·Michaux)将第一块楔形文字石块还到欧洲,引起了人们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兴趣,他们从古代遗址中发掘到了大量楔形文字泥板文书。1857年,罗林森(SirHenryCreswickeRawlinson,1810-1895)、兴克斯(EdwardHincks,1792-1866)和欧佩尔特(JulesOppert,1825-1905)三人同时翻译了同一块泥板上的楔形文字,宣告这种古老“天书”的破译。而乔治·史密斯在泥板文书中发现了洪水故事,更掀起了世界性的搜集研究洪水故事的热潮。

(1)、乔治·史密斯发现的楔形文字史诗《吉尔伽美什》,该诗号称是人类发现的最早史诗,共载于12块泥板,洪水故事是第11块泥板的一部分。故事说的是乌尔城国王吉尔伽美什去见祖先乌特纳皮什提姆(Utanapishtim,意即“长寿”),询问他是如何获得永生的。乌特纳皮什提姆告诉吉尔伽美什,从前,他住在舒鲁帕克的一个芦苇棚里。有天他听到神对芦苇棚喊叫,说是洪水将临,叫他毁掉房子,建造“宽度必须和深度一致”的船,“将一切活物的物种运进船中”,后来果然六天六夜狂风暴雨,洪水灭世,乌特纳皮什提姆的船停在尼尼尔山顶。在第七天,他分别放出鸽子、燕子和乌鸦探查水情。得知水退后,他下船来向诸神献祭。主神恩利尔来到船上,为乌特纳皮什提姆和他的妻子赐福,使他们得到了永生,并让他们在诸河入海口永久居住。

(2)、史密斯在库云基克找到的第二个洪水传说泥板,史称《阿特拉西斯史诗》,也是一个珍贵的异文。这个文本中的主角被称作阿特拉西斯或“大智者”。诗中说,人被创造之前,神象人一样劳动。由于神不愿做工,就用泥土和一个被杀死的神的血肉创造出人类来替代。但人类的人口增长很快,又喜欢吵闹,使众神无法入睡。众神发动瘟疫、遣来旱灾、饥荒和土壤盐碱,都不能解决问题。最后,他们决定发动洪水摧毁人类。计划遭到了地狱之神恩基的反对,他让阿特拉西斯建造了一艘方舟,逃过了浩劫。洪水阿特拉西斯向众神献祭,众神都来吃。在洪水之后的新世界,众神创造了不生育的妇女和受禁忌的妇女,同时派出名叫帕西图的恶魔专门从母亲膝上夺走婴儿,解决了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3)、希拓本。发现于尼普尔遗址的一块巴比伦泥板上,由H·V·希尔普里特拓印。泥板虽只有11行可释读,但其中有建造方舟的命令,大鸟兽将被带上方舟逃命等,并且方舟被命名为“生命保存者号”(PreserverofLife)。这块泥板属于巴比伦第一王朝,年代大约是公元前1844到前1505年这段时期。

(4)、埃利特抄本。写在西巴尔遗址出土的一块巴比伦泥板上。在这块长439行的泥板上,洪水故事有8处,共46行。该书的扉页记载了这个传说的抄写人叫埃利特·艾雅(Euit-Aya),一个小书吏。抄写的年代是安米萨都加王在位的第11年。当代历史学家对安米萨都加王的生活年代说法不一。“长派”年代学学者认为他在位的时间是公元前1702年到前1682年。“短派”年代学学者则认为他在位的时间是公元前1582到前1562年。故事里从洪水中唯一得救的人叫阿特拉姆西斯(Atramhasis),而不是阿特拉西斯(Atrahasis)。

古印度是一块神秘的土地。大约70万年前,印度河谷就有石器时代的定居点。公元前7000年已有用泥砖建造的小城出现,并能驯养牲畜和种植谷物。公元前2600年左右出现的哈拉帕文明,是具有高度发达的供水和排水系统的城市,并有大规模的贸易活动。在公元前1800年至前600年间,印度教文化留下了《吠陀本集》和各种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古老文献。公元前500年以后,佛教兴起。前4世纪印度进入孔雀王朝时期,建立起幅员广大的统一国家。从公元前400年至公元400年间,是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逐步定型和广泛流传的时代,同时,沿用史诗格律创作的《往世书》也很流行。目前所知古印度的洪水故事,一是以摩奴创世为主题的古文献,二是一些非印度教部落的口头传说。其中重要的文本有:

(1)、《百道梵书》(SatapathaBrahmana)。据称是印度最早的洪水故事,约产生公元前10世纪前后。故事说摩奴在水池洗手,一条鱼忽然跳到他手中,开口对他说:“好好照料我,我将保佑你。”并告诉他洪水将至。摩奴将鱼养在陶钵,并随其长大而移至沟中,最后放入大海。后来在洪水来临时,摩奴登舟,将舟系于鱼角,鱼将其拉到北山,那里后来被称为“摩奴登陆处”。摩奴登陆后以黄油和牛奶、乳清、凝乳向神祭祀,从祭品中出现一个女人,她自称是摩奴之女,后来与摩奴一起繁衍出他们的子孙。

(2)、《摩诃婆罗多·森林篇》第18章中的洪水故事。该故事与上述文本不同的是,摩奴的身份是太阳神毗婆薮的儿子,一个苦行者。洪水中与他同时登船的还有7位仙人,船上有各式各样的种子。摩奴栓船的后来得名“系船峰”。鱼儿的真实身份是大梵天,他告诉众仙世界将由摩奴重新创造。摩奴靠苦修重新创造了各种生物。

(3)、《摩奴法典》,故事与《摩诃婆罗多》基本一致。

(4)、《鱼往世书》。是古印度《摩诃往世书》中的一种,总计291章,内容是关于毗湿奴化身为鱼的故事。传为广博仙人作,通过其弟子斯塔得以流传。其中洪水故事的基本内容与上两个文本差别不大,但全书的基本框架为师徒对话式。人们认为这些《往世书》是行吟诗人中世代流行的东西,斯塔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东南亚位于印度与中国的交会处,深受中印两大文明影响,但这个地区的土著文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大约1万年前最后一纪冰川期结束时,海水上升使印度尼西亚与东南亚大陆分离,石器时代的人们就沿着新的海岸线在海边和丛林中寻找食物,这里成为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许多研究表明:洪水故事是东南亚地区各国共同拥有的一个故事类型。这里举几个例子。

(1)、菲律宾伊富高人(Ifugaos)。有一次发生大旱灾,老人们建议挖掘河床底下,找河的精魂。挖了三天后,一股很大的泉水突然喷涌出来,将许多人来不及从坑中逃出来的人淹死了。伊富高人举行盛宴庆祝得到水,正当兴高采烈之时,天突然变黑,大雨倾盆,河水迅猛上涨,原来是河神发怒了。所有的人都被淹死,只剩下一对兄妹维甘(Wigan)和布甘(Bugan)幸存。他们分别住在阿穆崾(Amuyao)和卡拉维坦(kalawitan)山顶。水将大地全部淹没,仅剩下这两个山顶。洪水淹没了大地六个月。大水退后,兄妹重逢,住在一起。一天,布甘发现自己怀了孩子,羞愧之中,她离开了自己的屋子溯河而去。后来马克龙甘(Maknongan)神以一个慈祥的白胡子老人形象出现在她面前,告诉她是神要通过他们重新繁衍人类。

(2)、马来西亚Johor州土著部落Benua-Jakun人。大地是一块盖在茫茫大水之上的外壳。在远古的时候,大神Pirman打破了这块外壳,世界被大洪水淹灭。但Pirman创造了一个男人

和一个女人,将他们放在一条以Pulai木做成的船上,这条船完全被封着,没有打开。两人在船中漂浮颠簸了一段时间后,船终于停了下来。两人从船侧一点一点地弄开条通道来到陆地。起初只有黑暗,既没有早晨也没有夜晚,因为太阳还未创造出来。当有了光线时,他们看见了七个杜鹃花灌木丛和七块草地。他们说:“哎呀!我们的处境多么悲惨啊,既没有孩子又没有孙子。”但不久后这女人的两条小腿都怀孕了,从她右腿中生出一个男孩,从左腿中生下一个女孩。这就是为什么从同一个子宫生下来的后代不能结婚的原因。所有人类都是这第一对男女的孩子的后裔。

除了上述地区外,世界其它地方,如大洋洲、非洲,也有许多洪水故事发现。下面列举几个非常有意思的文本。

(1)、新几内亚瓦曼斯人(Valmans)。一天,有个大善人的妻子见到一条大鱼游进了港湾,告诉了她的丈夫。大善人嘱咐自己的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不要捕食这条鱼。其他人捉住这条鱼拖到岸上,善人劝大家不要吃这鱼,大家不听,将鱼分吃了。善人忙将各种动物的一对赶到树上,与家人一起爬上了椰子树。洪水从地下迅猛而至,所有人和动物皆被淹死。水退后,善人一家从树上下来,重建家园。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