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的人工繁殖
- 格式:wps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3
鳜鱼的4种苗种培育技术鳜鱼,又名草鱼、青鱼,是淡水鱼的一种,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
鳜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消费者喜爱的鲜美美食。
鳜鱼产量高,繁殖能力强,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培育,是目前养殖界重要的种质资源之一。
下面介绍四种鳜鱼苗种的培育技术。
1. 巢鳜苗的培育技术巢鳜苗是淡水鱼类中的一种,群体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深得广大农户的喜爱。
巢鳜苗的培育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操作:1.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巢鳜苗适合生长于水温在18℃-28℃之间的水体中,水深在50厘米以上,水质清洁透明,富含溶解氧。
在进行巢鳜苗的培育时,一定要注意水温、水深和水质的调节。
2.合理饵料的投喂。
巢鳜苗对颗粒状饵料的适应性很强,一般选用蛋黄粉、米糠、豆饼等粉状物质配成颗粒状饵料喂养。
3.控制疾病的发生。
巢鳜苗体虚、抗病力差,易被细菌、病毒感染。
进行定期消毒和换水操作,搭配使用鱼类疫苗防病治疗。
2. 草鱼苗的培育技术草鱼苗又称青苗。
草鱼苗长得快,耐饥耐寒,生长适应性强,在我国养殖草鱼时,草鱼苗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草鱼苗的培育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操作:1.合理的生长环境。
草鱼苗喜欢生长在水温在20℃-28℃之间的水体中,水深在50厘米以上,水质清洁透明,富含溶解氧。
为草鱼苗营造适宜的水生态环境,可添加适当的水草和海绵过滤装置,以增加水体氧气含量。
2.合理的饵料投喂。
草鱼苗应尽量使用人造饵料,不宜用天然饵料,以保证草鱼苗充分吸收营养成分,增强草鱼苗的生长能力。
3.防治疾病。
草鱼苗的身体抵抗力比较弱,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
进行及时的环境卫生消毒和合理的药物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3. 青鱼苗的培育技术青鱼苗的肉食性比较强,是一种适合半密集饲养和水草养殖的鱼类。
青鱼苗的培育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操作:1.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适合青鱼苗生长的水温在20℃-30℃之间,水深在50厘米以上,水质清洁透明,富含溶解氧和碳酸盐,pH值在7-9之间。
鳜鱼养殖技术一、鳜鱼的生物学特征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鳜鱼,鳜鱼为鲈形目、鮨(易)科、鳜鱼属。
体肥肉厚、背部隆起、头大,吻尖,身上的鳞片小而圆,背鳍较长,身体呈黄绿色,身体两侧有大小不规则的褐色条纹和斑块。
鳜鱼属于淡水性鱼类,喜欢栖息在清洁的静水或有微流水的环境中,尤其是水草茂盛的湖泊中,适宜于在池塘中养殖。
鳜鱼的繁殖季节在4—8月份。
虽然能够适应7~32℃的水温,但在18~25℃、饵料充足时,生长最快。
因此,5—10月份是养殖鳜鱼的最佳时间。
鳜鱼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喜欢吃鲜活的诱饵,瞧,它隐藏在水草当中,把自己装扮得好像一片枯叶,趁小鱼不备,一口将它吞下,真是凶猛又狡猾的鱼类!鳜鱼还非常贪吃!在鱼苗阶段能吞食相当于自身长度70%~80%的其它鱼类的鱼苗,1尾全长11.5mm 的鳜鱼苗胃内一次能容纳5尾刚吃进的7~10mm 的其他鱼苗。
当体长达到1.3cm 时,鳜鱼苗就可以从正面吞食饵料鱼了。
鳜鱼最喜欢捕食那些比它小1/2或1/3,体型为纺锤形或棍棒形的鱼类作食物。
因此饵料鱼的规格必须适合鳜鱼的口味,这就叫作适口性。
了解了鳜鱼对食物的偏好,对养好鳜鱼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鳜鱼的品种较多,如翘嘴鳜、大眼鳜、斑鳜等,其中翘嘴鳜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养殖最为普遍,养殖效果最好。
二、鳜鱼养殖场的环境要求近年,我国鳜鱼发展迅速,鳜鱼又叫桂花鱼、季花鱼,因其肉质细嫩丰满、洁白、味道鲜美、无小刺、营养丰富而著称,故为鱼中上品、宴中佳肴,自古就被列为名贵鱼类之一。
唐朝就有诗人张志和以“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佳句赞美鳜鱼。
鳜鱼是原产于我国的淡水鱼品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
在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等地区形成了一定生产规模。
作为高档鱼品种,目前,鳜鱼已经成为全国大多数水产市场中的必备商品,也是很多大型超市活鱼柜台的必备商品之一。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层次日益多元化,鳜鱼的市场消费量也会逐步扩大。
鳜鱼养殖的养殖技术鳜鱼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具有经济效益高、市场需求旺盛、对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鳜鱼养殖的相关技术,包括鳜鱼的选种与苗种养殖、饲料管理、水质养护等方面的内容。
一、选种与苗种养殖1. 选种鳜鱼选种是确保养殖效益和产量的重要环节。
选种时应优先选择肉质丰满、体型匀称、抗病能力强的个体进行繁殖。
同时,应遴选品种纯正、生长速度快、耐低温等特点的鳜鱼。
2. 苗种养殖鳜鱼苗种养殖是指利用人工繁殖的方式,培育出健康的鳜鱼种苗供养殖使用。
养殖者可以选择在养殖场进行自主繁殖,或者购买优质的苗种进行养殖。
在鳜鱼的种苗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养殖环境的温度、养护水质的清洁和饲料的合理搭配,提高苗种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二、饲料管理1. 饲料种类选择饲料种类的选择应根据鱼体大小、生长阶段以及水质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常见的鱼类饲料有混合饲料和自制饲料两种。
混合饲料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能够提供鱼类所需的营养物质;而自制饲料可以根据鳜鱼的需求进行配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饲料投喂与频次鳜鱼饲料投喂要根据水质和鱼体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在投喂的时候要适量,避免浪费和饲料残留过多污染水质。
饲料投喂的频次一般为每日2-3次,即早、午、晚三餐。
同时,要定期检查饲料的质量和保存情况,确保饲料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三、水质养护1. 水质调节鳜鱼对水质要求较高,一般适宜的水温为20℃-32℃,PH值为7-8.5。
养殖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水质调节。
可以通过增氧、通风、曝气等方式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保持水质清洁。
2. 水质监测定期监测水质的指标,包括溶解氧、温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参数。
一旦发现水质异常,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水质,以防止对鳜鱼的生长和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四、病害防治1. 预防措施稳定养殖环境、合理饲料投喂、定期检查水质和鱼体健康状况等是预防鳜鱼疾病的重要措施。
鳜鱼的人工养殖现状鳜鱼又名季花鱼、桂花鱼,隶属鲈形目、鳍科、鳜鱼属;该属有7种,以鳜鱼(翘嘴鳜)、大眼鳜、斑鳜和长体鳜等几种常见。
目前大部分生产者所养的鳜鱼均为翘嘴鳜,其分布最广,江河湖泊中均有。
由于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肥而不腻、营养丰富,且有补虚劳、益脾胃之功效,是经济价值很高和有出口创汇能力的名贵优质经济鱼类,被国际水产品市场誉称“淡水石斑鱼”。
鳜鱼的人工养殖,早在30年代我国广东地区就进行过鳜鱼的池塘养殖;50年代末期又开始了对鳜鱼的人工繁殖进行研究,由于没有技术的突破,鳜鱼养殖发展十分缓慢;至70年代初期,鳜鱼的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其人工养殖才有了新的发展。
由于鳜鱼终生以活鱼虾为食,在天然水域养殖中被作为凶猛性鱼类加以清除限制,使其天然资源逐年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鳜鱼养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由于鳜鱼的肉食性使集约化养殖鳜鱼难以形成规模,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已成功地完成了使用配合饲料养殖鳜鱼的大规模驯饲与网箱集约化养殖的生产操作方案,且该配合饲料已由深圳康达尔集团饲料公司试生产,并在湖北、广东等地用网箱驯饲规模已达52477尾,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
中国科学院水库渔业研究所也成功地完成用死鱼和鱼块在水库网箱中将鳜鱼种养成商品规格,解决了用鲜饲料集约化养鳜的技术难点。
鳜鱼配合饲料的研制成功及鲜饲料的使用,使鳜鱼规模化发展有了坚实的饲料基础,其养殖前景可观。
2.鳜鱼的人工养殖与开发近年来养殖鳜鱼的单位及个人不断增加,养殖技术和产量也都有所提高,但在规模养殖开发中有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2.1苗种问题。
鳜鱼的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但鱼苗培育的成功率较低。
主要原因是由于鳜鱼属肉食性鱼类,鱼苗的开口关和疾病关难以度过,以至造成成活率过低,不能满足生产所需要。
要提高育苗成功率首先要解决适口的饲料,其次在苗种培育中实行多级分养,第三作好鱼苗孵化的鱼病预防。
鳜鱼养殖新技术鳜鱼养殖新技术【常见问题】鳜鱼养殖新技术有哪些?【专家解答】食性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当幼鱼刚孵出后不久,就能吞食其他鱼苗,因此目前南方一带常用人工繁殖的家鱼苗喂鳜鱼苗,效果很好。
鳜鱼长到4~5cm时,即转为以小虾类为主要饵料,体长10cm以上时,则以食小型鱼类为主,有时同种间也相互残食。
鳜鱼有一球形的胃,壁很厚,能随食量增加而膨大。
鳜鱼捕鱼,系借助感觉器官逐渐游向捕获物,然后短距离猛扑而吞食。
鳜鱼人工饲养时,可投喂野杂小鱼或家养鱼种。
也可投放一些鲫鱼、罗非鱼等让其繁殖小鱼,供鳜鱼吞食。
总之,选养鳜鱼,首先要考虑是否有饵料鱼,并根据饵料量来确定放养量。
生长鳜鱼生长速度较快,当年鱼苗可长到50~100g;第二年即可达500g,第三年达1~1.5kg。
从第四年起,增长速度显著减慢。
因此,人工饲养鳜鱼以2~3龄为好。
目前,常采用早繁苗,当年即养到500g 左右上市。
生活习性鳜鱼属底层鱼类,广泛分布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域。
通常生活在静水或水流缓慢等较洁净的水体中,尤以水草繁茂的河段、湖泊数量较多。
冬季水温低7益时,栖息在深水处。
春季水温回升后,鳜鱼逐渐游向浅水区觅食。
池塘养殖中,夏、秋季鳜鱼常隐藏在池边水草下面。
早春和晚秋鳜鱼在池塘边挖去浮泥形成较浅的洞穴,隐藏其中。
【点评】】网汤姆为探索鳜鱼养殖的你整理了《鳜鱼养殖新技术》,鳜鱼养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无污染源;每个池塘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1.5~2.5米,底质为砂壤土;配备增氧机和水泵等设备。
池塘四周还应开挖宽50厘米左右、深30~40厘米的浅沟,以便于捕捞鳜鱼。
高城子水库鳜鱼人工繁殖孵化试验与探索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19期早年间松花江流域曾盛产鳜鱼,因生态变故和过度捕捞,现已濒临绝迹。
为满足市场对鳜鱼及鳜鱼苗的需求和松花江流域对鳜鱼增殖放流鱼苗的需求,我们从安徽省怀远县荆山湖渔场引进5万多尾翘嘴鳜夏花鱼苗投放到高城子水库,经过多年的生长,最大个体长到5kg左右。
2014年我们开始进行鳜鱼的人工繁殖孵化试验。
一、亲鱼的来源和雌雄鉴别七月中旬,荷花含苞待放时,正是鳜鱼产卵时节,成群的亲鱼相互追逐在大坝的堤岸和库叉的流水处,我们用刺网捕获,虽然鱼体有受伤,为了试验只好简单处置后,挑选成熟度好的亲鱼放入网箱中待催产。
鉴别办法:成熟的鳜鱼雌鱼腹部膨大,松软有弹性,腹部朝上有腹沟,两侧卵巢下坠有移动感,繁殖期最明显的特征是生殖孔红肿扩大松弛(有关材料介绍雌雄鳜鱼在生殖期肛门后有一个白色圆柱突起,在此生殖突起上,雌鱼有2个开口,生殖孔开口于生殖突起中间,泄尿孔开口于生殖突起的顶端特征不明显,有待下一步验证和观察)。
而雄鱼生殖期轻压生殖孔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再有鳜鱼在性成熟后,尤其在繁殖期,雌鱼下颌前端呈弧形超过上颌不多,雄鱼下颌前端呈尖角形,超过上颌很多,观察此特征也不明显,有待进一步验证。
)。
二、繁殖孵化设备的准备鳜鱼繁殖孵化和“四大家鱼”相同,亲鱼在流水中产卵,鱼卵有油球稍带浮性,卵在流水中孵化,这样就需要特殊的设备。
本次试验因资金不足,不能按常规设备要求进行准备。
只能因地制宜,简单省钱办事,尤其在催产池上,我们设计一种塑料布软体催产池效果很好。
1.孵化器:孵化器用三口酸菜缸代替,在缸的内底中央部位用了2-3cm厚的水泥固定一个3-4cm高的小木头桩,用来固定孵化器喷嘴,喷嘴用直径1.5-2.5吋的硬塑料管代替,在管头上按一个方向和角度锯10多个3cm长2mm宽的长条小缝,水从喷嘴小缝中按一个方向喷出,鱼卵漂浮起来在缸中转动,用阀门控制速度,水缸口边缘下方20cm处安装网罩,用60-120目筛绢做成,防止跑鱼卵和鱼苗。
鳜鱼的成鱼养殖的三种模式人工养殖鳜鱼的方法有混养和专池单养两种。
池塘混养,可以利用水体空间和水体中的饵料生物(小鱼、小虾),变低值鱼为优质鱼,同时还起到了生物除害作用。
混养方式,一般是将鳜鱼搭配混养在“四大家鱼”的亲鱼池或成鱼池中,以防止鳜鱼吞食家鱼。
1、亲鱼池中混养鳜鱼一般每亩放养体长3~4厘米的鳜鱼种30~50尾,放养后不需专门投喂饵料鱼,鳜鱼可以吞食亲鱼池中的小野杂鱼和虾,如亲鱼池中活饵料丰富,能满足鳜鱼吃食需要,一般饲养4~5个月,鳜鱼可以长到400克左右,达到商品鱼规格,每亩可产鳜鱼5~10公斤,成活率在40%左右。
2、成鱼池中混养在野杂鱼较多的成鱼池中,一般每亩可混养鳜鱼夏花20~40尾。
池中不宜再放家鱼夏花鱼种,以防止小规格鱼种被鳜鱼吞食。
饲养4~5个月,每尾体重可达300克左右,每亩可产商品鳜鱼4~8公斤。
如果混养在有罗非鱼的池塘中,每亩可放鳜鱼种50~80尾。
年底可产鳜鱼10~15公斤。
3、专池单养单养鳜鱼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以0.5~l亩,水深1~5米为宜。
为使鳜鱼有良好的生活环境,要求池塘水质清新,不宜施肥,最好有微流水,池内适当种植一些水草。
一般每亩放养鳜鱼鱼种500~1000尾。
放养后要适时适量投喂适口的饵料鱼,如小鲫鱼,麦穗鱼、鰟鮍鱼、鰕鯱鱼以及小规格罗非鱼等,以低值鱼为饵料饲养优质鱼。
也可以在单养鳜鱼池中搭配放养较大的鲫鱼和鰟鮍鱼。
因鲫鱼能在池塘中自然产卵繁殖,而且产卵期长,繁殖的小鲫鱼为鳜鱼及时提供了适口饵料。
每亩单养鳜鱼池可投放二冬龄鲫鱼600尾,约100公斤。
和鲫鱼一样,鰟鮍鱼也能在池塘中自行产卵繁殖,为鳜鱼不断提供活饵料。
每亩鳜鱼单养池可放一冬龄鰟鮍鱼10公斤左右,同时投放河蚌500~600只,作为鰟鮍鱼的产卵场所,以繁殖更多的鰟鮍鱼供鳜鱼食用。
除此以外,在单养的鳜鱼池塘内,也可一次放养较多的饵料鱼,通过人工投喂饲料培养饵料鱼,为鳜鱼提供饵料。
平时池塘拉网捕鱼或干塘所得的野杂鱼,也可投放鳜鱼池塘内作为饵料鱼。
鳜鱼又称桂鱼、胖鳜、季花鱼、桂花鱼等,属鲈形目,鮨科,鳜亚科,鳜属,为肉食性凶猛鱼类。
由于鳜鱼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较好,已成为淡水养殖中主要的经济鱼类。
鳜鱼喜栖息于水质清新的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如湖泊、水库、江河中,每年5—7月为鳜鱼的产卵期,其怀卵量为3万~20万粒。
鳜鱼终生以活鱼虾为食,其开口饵料即是其他种类体型较小的刚刚脱膜的小鱼苗,因此鱼苗培育的成本和培育技术要求较高。
肥东县管湾水产养殖场经过10余年的探索,在鳜鱼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鳜鱼的人工繁殖1.1亲鱼选择每年亲鱼从无污染的管湾水库中选择2~4龄体格健壮、无伤无病、体型适中的个体,雄鱼0.75kg 以上,雌鱼在1kg 以上,以已达到性成熟后1~2年的为好。
1.2亲鱼培育1.2.1清塘及放养。
鳜鱼进塘前7~15d 要对亲鱼培育池进行清整和消毒。
先把池水排干,挖去池塘中过量的淤泥,整平池底,加固塘埂,完善进、排水系统,清除杂草和石块等。
然后清塘消毒,选择干法清塘的方法,即先将池水排干,再在池底四周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倒入坑内,加水融化,趁热将石灰浆向池底均匀泼洒,泼洒后用泥耙在塘底推耙一遍,使生石灰与塘泥充分混合,以提高清塘的效果。
亲鱼培育池的池面积以0.13~0.33hm 2为宜,放养密度一般为1500~3000kg/hm 2。
1.2.2饵料鱼投喂。
投喂的饲料要求鲜活、适口、饵料鱼品种多种多样,主要投喂鲢、鳙鱼种,兼投鲤、鲫及一些小杂鱼。
饵料鱼的体长一般为鳜鱼体长的30%~60%最为适宜。
单独培育鳜鱼亲鱼,饵料鱼成本较高,也可在四大家鱼亲鱼池中少量套养鳜鱼培育,这样可利用鳜鱼来控制四大家鱼亲鱼培育池中小杂鱼,以节省饵料鱼的成本[1-3]。
1.2.3水质调控。
鳜鱼亲鱼培育阶段除了抓好饵料鱼的投喂以外,还要重点进行水质调控。
为保证亲鱼池的溶氧充足,在培育池中要安装增氧机,适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中溶解氧气。
鳜鱼要怎么养殖?鳜鱼的人工养殖方法介绍鳜鱼所含有的营养价值是很高的,说鳜鱼大家可能不清楚是什么,换个形容方式鳜鱼就是我们常说的桂鱼、桂花鱼,在市场的销量也是很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不错。
那么鳜鱼人工养殖要怎么做呢?今天整理了一份鳜鱼的人工养殖方法给大家,详情如下:鳜鱼鳜鱼样子肯定是需要准备好池塘的,如果有现成的池塘那就不需要挖掘了,只需要阿静池塘周围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将池塘的河床给挖好,然后将池塘中堆积的淤泥挖出去,最后再池塘中撒入一层石灰进行消毒,大概十天半个月之后就差不多了,这时我们就可以往池塘中注入新水了,同时我们还需要往池塘中施放适量的有机肥,这样可以保证池塘的肥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鳜鱼提供部分食物,而且还可以保持鳜鱼生存所需要的水质。
2、鱼苗选择鳜鱼苗选择的好坏也就决定了鳜鱼的存活率和质量,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优质的鱼苗,那我们该怎么选呢,来教大家一个小妙招,首先就是我们要确保选择的同一批的鱼苗大小要基本上差不多,其次就是不能选择哪种比较懒的,没有活力的鱼苗都不可以选,然后就是要看鱼的尾巴是否有力,有力的则为好的鱼苗。
还有就是鳜鱼苗看上去要比较干净,没有伤痕,这样就差不多啦。
3、放养密度鳜鱼放养的的密度也是鳜鱼成活率的一个基本条件,一般刚开始进行养殖的朋友可以选择一亩只放养个一千尾左右,因为养殖技术不成熟,如果一时间就养殖大数目,这样根本就管理不过来,会造成大量的伤亡率,所以一千尾是最好不过了,等到后期有了一定的养殖经验,样子的设备等一切都比较好的饿时候就可以增加养殖的数量,大概一亩就可以放养一千五到一千八尾了,一亩的最大饲养量也就只能在一千八左右,如果想再多那就只能扩大养殖的面积啦。
鳜鱼鳜鱼它主要是以捕捉水中的小鱼小虾喂食,其次再是水中的浮游生物,最后再是一些按照配方配好的饲料。
所以我们需要在池塘中放入一批其他繁殖能力比较快的鱼类,用来给鳜鱼提供食物,比如说鲫鱼、鲤鱼等,这样可以满足鳜鱼的部分需求,其次就是我们每隔四到五天左右就需要往池塘中投放一些采购回来的饵料鱼,要完全满足鳜鱼的需求,最好是饵料鱼还要有剩下的时候,最后就是每个十天左右投放一次饲料,用来促进鳜鱼的生长。
鳜鱼的人工繁殖
一、亲鱼的选择 1、 亲鱼的来源: 人工繁殖用的亲鱼,一是从天然
水域中捕起体重0.25~0.75千克,全长21~31厘米的亲鳜,运回后
经30~50天的短期培育,即可在当年成熟并进行催产;二是在池塘
中培育亲鱼,经过精心的投喂和饲养管理而成熟。 2、亲鱼雌雄性鉴
别 鳜鱼肛门的后面有一白色圆柱状小突起(即生殖突起),在这生殖
突起上,雌鱼有两个开口--生殖孔和泄殖孔,开口于生殖突起的顶
端。根据这一外观特征,不论是生殖季节,还是非生殖季节,都可鉴
别鳜鱼的雌雄。此外,在鳜鱼性成熟时,尤其在繁殖期,雌鱼下颌前
端呈圆弧形,超过上颌不多;雄鱼下颌前端呈尖角形,超过上颌很多。
3、成熟亲鱼的选择 成熟亲鱼的外观特征是:雌鱼腹部比较膨大,用
手轻压腹部,松软而富有弹性,卵巢轮廓明显,腹中线下凹,卵巢下
坠后有移动状;雄鱼生殖孔松弛,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且精
液入水后能立即散开。 (1)催情剂种类。 用于鳜鱼人工繁殖的催
情剂,主要有鲤鱼、鲫鱼脑垂体,绒毛膜促怀腺激素和促黄体素释放
激素类似物三种。 (2)注射方法和剂量。 一般采用体腔注射,在
胸鳍基部无鳍的凹入部,将针头朝鱼的头部方向与体轴成45度角,
刺入体腔,缓缓注入液体。注射次数有一次注射和两次注射两种。 一
次注射。若单用脑垂体,则雌鱼注射量为14~16毫克/千克;绒毛膜
促性腺激素和脑垂体混用,雌鱼注射量为脑垂体2毫克/千克加绒毛
膜促性腺激素3~6毫克。如果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注射剂
量随鱼的大小而不同,体重3 千克以上的雌鱼注射的为200毫克/千
克;体重1~2千克的注射量为200微克/千克;体重1千克以下的雌
鱼注射量为400微克/千克。雄鱼注射剂量为上述雌鱼剂量的一半。 两
次注射。两次注射一般使用脑垂体的效果较好。第一针剂量, 雌鱼
每千克为0.8~1.6毫克,雄鱼减半。第二针剂量,雌鱼每千克为10~
15毫克,雄鱼减半。第一次注射与第二次注射相隔时间一般为6~8
小时。一般采用两次注射的催产效果较好。 注意事项 鳜鱼的鱼鳍税
利且坚硬,捉鳜鱼时,要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鳜鱼的吻端下颌骨处将鱼
提起,再用纱布和毛巾把鱼包住,留出注射部位即可注射。此法操作
不仅不伤鱼,还能保证注射人员不被鱼鳍刺伤。 4、 自然产卵 鳜鱼
产卵适温为25℃~31℃。在繁殖季节,成熟的亲鱼注射催清剂后,可
将雌雄比例配对放到产卵池中自行交配产卵,一般雄鱼应略多于雌
鱼,雌雄比例为1:1.5。鳜鱼在催情剂的激发下,加上产卵池冲水的
刺激,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兴奋发情的现象。初期,几尾鱼集聚
紧靠在一起,并顶水游动,而后,雄鱼追逐雌鱼,并用身体剧烈的摩
擦雌鱼腹部,到了发情激烈的高潮时,雌鱼即产出卵子,同时雄鱼排
精,卵子与精子结合而受精(受精卵)。受精卵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
就要孵出鱼苗。 如果没有产卵池,也可将注射催产剂后的亲鱼放入
筛绢网箱内,经过一段时间,亲鱼照样能自行发情、产卵。待亲鱼产
完卵后,就可将亲鱼捕起搬走,再将箱内的鱼卵集中起来,舀入面盆
或其他器皿内,移到孵化器中孵化。 亲鱼从注射催情剂到开始发情、
产卵这段时间的长短,与水温、注射次数有关。水温高,则发情、产
卵时间短,水温低则时间长。两次注射的发情时间(从第二次注射时
算起)短于一次注射。因此,在生产上可根据水温妥善安排好收集鱼
卵等工作。 自然产卵方法比较简单易行,亲鱼受伤轻,但受精率比
人工授精的方法要低些。 5、人工授精 (1)当亲鱼已发情,但还未
达到高潮时(即鳜鱼开始发情之后15分钟),立即拉网捕出亲鱼,将
雌鱼腹部朝上,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时,捂住生殖孔,并将鱼表面的
水擦净,然后将鱼腹朝下,让卵流入预先擦干净的瓷盆中,同时立即
加入雄鱼精液,用羽毛搅拌1~2分钟,使精卵充分混合,然后加入
少量清水,再搅伴一下,静置1分钟后就可放入孵化缸中孵化。 (2)
人工孵化 孵化时需有一定的水流。通常利用孵化家鱼卵的孵化缸(容
量200升左右)或孵化桶进行孵化。孵化水温为20℃~30℃水中容氧
量在6毫克/升以上,孵化缸中的流速应比孵化家鱼卵时要大。经3~
4天即可孵出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