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2
加快发展现代蔬菜产业的思路与对策1.现代蔬菜产业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蔬菜产品的品质、种类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城市化的发展,也加大了蔬菜的消费需求。
因此,加快发展现代蔬菜产业,对于满足消费者和市场需求,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目前,我国的蔬菜种植业以小规模家庭农场为主,生产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低,针对市场需求能力不足。
同时,蔬菜种类单一、质量不稳定,缺乏品牌意识和知名度。
这些问题使得蔬菜产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很大的压力。
3.加快发展现代蔬菜产业的对策为了推动现代蔬菜产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3.1 引导农民开展规模化种植业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机构,引导农民进行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益。
同时,鼓励农民通过技术培训、科技创新,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使其生产出更高品质、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蔬菜产品。
3.2 培育品牌意识和营销渠道推动蔬菜产业品牌化、专业化、差异化,培育消费者对于蔬菜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同时,建立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营销渠道,通过电商销售、合作社等方式直接将产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中,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
3.3 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加大对蔬菜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农药用量,提高环保水平,提高蔬菜品质和口感。
同时,加强农资管理,确保农药、肥料等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消费者利益。
综上所述,现代蔬菜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也与消费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因此,要在政策制定、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现代蔬菜产业令人期待的发展。
XX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和建议5则范文我县蔬菜产业进展存在问题及计策建议存在问题:1、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现有蔬菜基地如五坪、燕家、雒家等,缺乏资金扶持,水、电、路、沟渠等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很难习惯蔬菜生产的需要。
2、蔬菜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劳动力素养较低,难以习惯现代蔬菜产业进展的需要。
3、(销售环节)蔬菜营销队伍建设进展滞后,蔬菜生产与市场营销衔接不够紧密,要紧表现在:一是缺乏市场营销与基地生产结合的平台,销售渠道不畅,部分业主只懂生产,无力顾及销售,产销脱节现象较为突出;二是没在真正的蔬菜批发市场,制约蔬菜进出困难;三是营销队伍人员素养参差不齐,营销手段与管理办法相对落后;四是对蔬菜营销组织建设缺乏政策引导与有效的扶持,导致生产营销信息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应用于蔬菜品种结构调整与市场动作。
在结构调整上往往是别人种什么赚了钱,就跟着种什么,缺乏市场预测与长远种植规模化生产的意识。
计策及建议:1、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
县委、县政府要尽快出台全县加快蔬菜产业进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领导组织机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理顺工作机制,明晰扶持政策,完善工作举措,形成推动蔬菜产业快速进展的工作合力;2、鼓励多元投资,加强基地设施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财政奖补机制,出台蔬菜产业进展奖励扶持政策,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二是协调农行、信用社组织开展银农对接,为种植户提供必要及时的小额信贷支持;三是各涉农部门密切配合,根据产业规划与部门职能,对进展设施蔬菜的乡村,给予政策倾斜,打捆整合实施,解决好灌溉、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蔬菜产业规模化、产业化进展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保障。
3、加强技术服务与生产管理。
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走品牌进展之路,打造园区与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普及无公害生产、土壤改良、农药生产安全使用等无公害生产技术,争创“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走品牌进展之路,促进产品上档升级,取得更多更好的市场准入资格,逐步提高我县蔬菜产品的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
蔬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蔬菜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蔬菜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技术水平落后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蔬菜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我国蔬菜产业化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我国,传统的种植业占据主导地位,种植面积大、品种单一,而现代化的设施蔬菜种植和园艺种植规模相对较小。
这种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蔬菜供给不足,品种单一、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针对蔬菜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首先应该加大对设施蔬菜种植和园艺种植的支持力度,扶持现代化种植业的发展。
还应加强蔬菜种植结构调整,推动蔬菜种植规模化、家庭化等发展模式,丰富蔬菜品种,提高品质。
二、品种单一品种单一是中国蔬菜产业化发展中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蔬菜市场主要有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西红柿等几种蔬菜的供应,品种单一,这不仅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也容易造成市场价格波动。
为了解决蔬菜品种单一的问题,应该加强蔬菜品种创新和推广,鼓励农民种植新品种,同时加大对新品种的宣传力度,增加市场竞争力。
还可以通过立法和政策引导,促进蔬菜品种多样化,保护和利用好传统蔬菜品种。
三、技术水平落后目前我国蔬菜产业化发展中,农民的生产技术普遍较低,种植管理水平相对滞后,这也严重制约了蔬菜产业化的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但效率低,而且环境污染严重。
如何提高蔬菜种植的技术水平成为重中之重。
针对技术水平落后的问题,应该加大对蔬菜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推广现代化的蔬菜种植技术,如设施种植、有机栽培等,提高蔬菜的生产效率,改善蔬菜品质。
还可以通过政策支持,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加大对蔬菜种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四、蔬菜产地环境污染蔬菜产地环境污染是当前我国蔬菜产业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山东省蔬菜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当前,山东省在我国蔬菜种植以及出口贸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位居我国第一,其出口额长期处于增长趋势,规模日益扩大,其中,蔬菜出口贸易对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着积极作用。
山东省近年的农业保持着平稳的发展态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对进口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山东省蔬菜出口提出了更高要求。
鉴于此,在本文中,通过具体研究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的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的发展,来提高山东省出口蔬菜的竞争力,扩大蔬菜出口贸易,促进山东省经济发展。
【关键词】山东省蔬菜出口现状问题对策一、山东省蔬菜出口现状山东省作为蔬菜大省,一直以来以“菜篮子”而闻名遐迩,是全国最大的蔬菜出口省份。
目前,山东省有着大量的蔬菜加工企业和庞大的蔬菜销售团队,其蔬菜产业发展形势长期看好,在蔬菜的对外贸易中有着重要地位。
1、蔬菜出口规模山东省是中国蔬菜种植和生产大省,同时也是蔬菜出口第一大省,享有"中国蔬菜之都"的称号。
2022年山东省蔬菜进口金额为103444.98万美元,全国排名第一;2023上半年,山东省出口蔬菜及食用菌153.1亿元,增长14.4%,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值的36.8%,列全国第一;其中姜、洋葱出口大幅增长105.3%、39.3%。
2、主要出口产品山东省作为我国的蔬菜种植大省,蔬菜种植及出口种类丰富蔬菜,到目前为止,山东省蔬菜种植品种高达200多类,包括有辣椒、生姜、芋头、大蒜、白菜、生菜、山药、洋葱、胡萝卜、番茄、黄瓜等多类,蔬菜品质高,蔬菜的播种面积广阔,从蔬菜的播种到蔬菜的收获再到蔬菜的出口,也逐渐形成了初具规模化的生产,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目标市场山东省受其地理位置的影响成为蔬菜出口的主要地区,靠海有利于海洋运输,因此,山东蔬菜较多的出口至韩国,日本,东盟等国家,其蔬菜的出口总量高达山东整体出口总量的50%,其中,日本作为进口我国山东蔬菜的最大市场之一,其进口量占总量的42%左右。
我国大白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近年来,我国大白菜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大白菜生产的现状出发,探讨其发展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大白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白菜生产现状大白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之一,深受人们喜爱。
目前,我国大白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前列。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白菜的种植面积超过2000万亩,年产量超过3000万吨。
大白菜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尤以山东、河北、河南等省份居多。
然而,大白菜生产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大白菜种植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其次,大白菜的品种单一,缺乏多样性,不利于市场需求的适应。
同时,大白菜的贮藏和运输技术也有待提高,导致了一定的损耗。
此外,大白菜种植过程中,农民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管理不善等问题,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1.加强病虫害防治。
通过加强科学种植管理,合理使用农药,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推广多样化品种。
通过培育和推广多样性的大白菜品种,提高市场适应能力,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加强品种的稳定性和抗病性,降低种植风险。
3.提高贮藏和运输技术。
加强对大白菜贮藏和运输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延长其保鲜期,减少损耗。
探索新的贮藏和运输方式,如冷藏、真空包装等,提高产品质量。
4.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
通过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其种植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他们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推动大白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共享。
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为种植者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预测,指导他们的种植决策。
同时,加强行业间的信息共享,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
三、总结大白菜作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通过加强病虫害防治、推广多样化品种、提高贮藏和运输技术、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共享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大白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大白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蔬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蔬菜产业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蔬菜的消费量逐渐增加,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蔬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生产结构不合理、产销衔接不畅、品质安全难以保障等,严重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蔬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动蔬菜产业向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围绕蔬菜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促进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意识蔬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 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蔬菜生产中存在着地域分散、标准统一度低等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难以保障。
2. 加工和销售环节问题:蔬菜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蔬菜销售面临着市场波动大、价格波动频繁等问题。
3. 农民收入问题:部分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蔬菜产业无法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4. 产业链协同问题:蔬菜产业链条长,其中各环节之间协同不够紧密,导致资源浪费、效益不高。
5. 技术创新不足:蔬菜产业缺乏技术创新动力,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步伐。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蔬菜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也制约了蔬菜产业为国民经济带来更大贡献的能力。
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寻找有效对策,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推动蔬菜产业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蔬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提升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从而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企业更加全面地了解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蔬菜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本研究也旨在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国民健康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2. 正文2.1 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值逐年增长,产量也在不断提高。
蔬菜产业发展及菜篮子工程实施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蔬菜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蔬菜产业也逐渐向绿色、有机、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蔬菜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
二、菜篮子工程实施情况菜篮子工程是我国政府为保障居民菜篮子供应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
通过加强蔬菜基地建设、提高蔬菜生产技术水平、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等措施,我国菜篮子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多个蔬菜生产基地,保障了居民的蔬菜供应。
三、蔬菜产销面临的主要问题1. 产量与品质不匹配:目前,我国蔬菜产量虽然很高,但品质参差不齐,一些地区的蔬菜品种单一,缺乏多样性。
2. 流通环节不畅:我国蔬菜流通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如流通效率低、损耗大、成本高等,制约了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 质量安全问题:部分地区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给消费者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四、提高蔬菜产量的对策建议1. 加强科研投入,提高蔬菜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增加产量。
2. 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
3.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和排水能力,保障蔬菜生长的水分需求。
五、提升蔬菜品质的对策建议1.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蔬菜品质安全。
2. 推广有机、绿色、无公害等高品质蔬菜生产技术,提高蔬菜品质。
3.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消费者权益。
六、完善蔬菜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能力,降低流通成本。
2. 推广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提高流通效率,减少损耗。
3. 建立完善的蔬菜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市场透明度。
七、加强蔬菜产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1. 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已进入“互联网+农业”新时代。
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出现,使得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更加方便地参与农产品销售的实践。
通过农产品电商平台,农产品的流通范围显著扩大,流通效率显著提升,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还简化了产品供应链环节,降低了农产品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因此,农产品电商将成为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1山东省农产品电商发展概况1.1特色农产品数量较多山东省多样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农林牧渔资源,为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品质优良的农产品不仅在全国享有盛誉,还成功开拓了国际市场,远销海外,如烟台市的苹果和樱桃、肥城市的蜜桃、潍坊市的萝卜、金乡县的大蒜及济南市章丘区的大葱等[1]。
据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全国特色农产品数量(/nc/qyncp/list?pIndex )的数据,截至2023年2月,山东省特色农产品数量高达396个,占国内总收录数量的10%,位居全国首位。
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特色农产品数量统计见表1,这些数据显示了山东省在农产品生产方面的实力和潜力,可以为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表1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特色农产品数量单位:个省级行政区山东四川湖北福建河南浙江广西云南湖南特色农产品数量396301208167184176161122156省级行政区重庆宁夏江苏新疆安徽辽宁山西河北陕西特色农产品数量109100192142132132142117128省级行政区甘肃黑龙江广东内蒙古海南青海北京上海天津特色农产品数量117112139844765252217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1.2农产品电商发展基础良好1.2.1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居于领先地位据阿里巴巴2020年7月14日发布的《2020农产品收稿日期:2023-03-24作者简介:马世鲁(2001—),男,山东菏泽人,在读本科生。
E-mail :*****************。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成功加入WTO,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农产品出口作为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相联系的重要方面,山东省农产品其是蔬菜出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同时,山东省的蔬菜出口也存在较多的问题,针对目前山东省蔬菜出口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大程度的促进山东省蔬菜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就必须以切实的行为,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流程、先进的生产营销方式、脚踏实地的态度、开放的政策、严格规范的法律制度和生产标准,来改选和提高山东省出口蔬菜的整体产业。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现状;第二部分分析了山东省蔬菜出口存在的重要问题;第三部分分析了国际市场态势对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第四部分分析了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对策。
【关键词】: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s incorporation and China’s entrance into W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other countries is getting increasingly closer. As a chief factor of bridge between district and global economy, the export of produce in Shandong especially vegetables has gained a leap jump,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were many questions in vegetables export in Shandong, aimed at the questions in the export vegetable in Shandong at present, for the ask of 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ics, improving the peasant incomes and enlarging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possessing ratio of vegetable of Shandong, we should use advance science technique, craft equipments and marketing methods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vegetable industry. This articl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majo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glicizing the trad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handong vegetable export trade; The second part is anglicizing the major questions in vegetable export trade in Shandong; The third part is anglicizing the influence to Shandong vegetable export trad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situation; The fourth part is anglicizing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Shandong vegetable export trade to the facing questions.【Key Words】Shandong; Vegetable; Export trade目录前言 (4)1 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5)1.1 近十年来的出口总量和总额 (5)1.2出口市场布局 (7)1.3 出口贸易优势 (7)2 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9)2.1蔬菜质量不一尚存安全隐患 (9)2.2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存在风险 (10)2.3 蔬菜品种商品性不佳 (10)2.4蔬菜增值技术落后 (10)2.5支持政策尚不到位 (11)2.6企业营销策略滞后 (11)3国际市场态势对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 (12)3.1技术壁垒愈演愈烈层出不穷 (12)3.2进口国发达的蔬菜产业的冲击 (12)3.3严格的商品检验检疫制度 (14)3.4国际市场需求档次逐步提高 (14)4 山东蔬菜出口贸易对策分析 (14)4.1政府政策方面分析 (14)4.2 出口加工企业方面分析 (16)参考文献 (19)致谢 (20)前言山东省是传统的蔬菜生产大省。
收稿日期:2020-01-08;修回日期:2020-05-20基金项目:国家大宗蔬菜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25-37);潍坊市科学技术发展项目(2018ZJ101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201207)作者简介:张传伟,男,农艺师,从事蔬菜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E-mail :zcwsdau@ 通信作者:韩宪东,男,高级农艺师,从事蔬菜栽培技术推广工作。
E-mail :420518402@袁永胜,男,高级农艺师,从事蔬菜栽培技术推广工作。
E-mail :123666451@潍坊是我国设施蔬菜的发祥地,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非常适合蔬菜产业的发展[1]。
“全国蔬菜看山东,山东蔬菜看潍坊”,山东蔬菜产量持续十多年居全国第1位,而潍坊蔬菜产量居山东第1位[2]。
潍坊寿光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质量标准中心[3-4]。
随着潍坊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完善的市场体系,齐全的基础设施,使潍坊蔬菜达到了“买全国,卖全国”的规模[5],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大城市蔬菜的供应,成为潍坊蔬菜品牌快速发展的加速器。
虽然潍坊市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和水平已逐步走向成熟化,但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如何发展、如何提升,确实值得深思,笔者通过对潍坊市蔬菜发展规模及趋势的调研,结合多部门的协调配合,针对潍坊市蔬菜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潍坊市蔬菜产业的更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产业发展现状1.1蔬菜产业总体规模2019年,潍坊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2.95万hm 2,总产0.15亿t ,产值369亿元,蔬菜产值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08%以上。
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16.26万hm 2,产量0.12亿t ,产值315亿元,分别占全市的70.85%、80%和85.37%。
全市蔬菜育苗企业437家,年育苗量25.9亿株,年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其中,集约化育苗企业达到260家,育苗面积逾220hm 2,年育苗能力达18亿株以上,种苗远销新疆、辽宁、安徽等10多个省市。
寿光蔬菜产业链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相关上游产业、生产、销售的研究,分析了寿光蔬菜产业链的发展情况。
通过研究发现,寿光蔬菜产业链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水平差、管理规范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就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加大投资力度、完善专门管理机构、解决好物流问题等相应的各项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蔬菜产业链上游产业国内学者对蔬菜产业链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蔬菜产业链的优化(毛中明,2005;申风平,2008),现有一些具体蔬菜产业链的分析(魏剑,2008;方志权,2003;韩纪琴,王凯,2001)以及蔬菜产业链相关产业的发展(崔蜜蜜,2006;张霞,2008)。
蔬菜产业链是在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中不断延伸出来的。
蔬菜产业链主要是以蔬菜的流动为基础,蔬菜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比较大,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市场条件、技术条件的不同导致蔬菜产业链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蔬菜产业链的目的就是把生产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将成本降到最小,实现利润最大化。
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作为寿光蔬菜产业链中显著的核心企业,在整个地区聚集着无数家庭企业,呈现明显的产业集群特征。
本文所研究的产业链问题都是基于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带动的无数生产单位集合的生产、供应以及销售问题。
一、寿光蔬菜产业链的发展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带动了蔬菜产业链的发展,寿光蔬菜主要是依托批发市场发展起来的,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成功来源于政府高度重视市场体系的培育和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建成了江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先进的电子拍卖市场、全国首家网上蔬菜交易市场以及遍布城乡的蔬菜代购销售网络。
目前,一年一度的博览会为寿光蔬菜打造了“全国蔬菜之乡”的品牌。
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市场模式能充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寿光市贯彻实行了“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种植格局,出现了一大批如甜瓜之乡田马镇、胡萝卜之乡华龙镇、茄子之乡纪台镇等蔬菜专业种植村镇。
浅议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在日常饮食中,蔬菜的作用不仅仅是口感的满足,更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营养来源。
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蔬菜的质量、种类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蔬菜产业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现阶段我国蔬菜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已经相当不错,蔬菜的品种逐渐增加,蔬菜的质量和产量也有所提升。
而且,市场销售量呈现快速增长的状态,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蔬菜市场会进一步扩大。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的安全性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一些涂抹农药或者使用化学肥料的蔬菜在市场销售中所占比例逐渐变小,相反,如有机蔬菜,绿色蔬菜等没有任何羟甲基肼及化学肥料残留的蔬菜,在市场上占据着越来越大的份额。
因此,蔬菜产业要想进一步壮大,就必须着力改善蔬菜的质量,以适应消费者对于蔬菜安全性的要求。
1、引导农民向城市化生产转型。
如今,“乡村变美丽”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的共识,政府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强。
因此,可以通过政府扶持的措施,吸引农民将传统的小农户转向城市化的种植,建立大型的蔬菜生产基地或农业企业,这样可以大力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2、打造品牌。
如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品牌,因此,蔬菜产业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品牌化,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建立品牌效应。
同时,打造品牌也可以加强蔬菜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高蔬菜产业的整体质量和规模。
3、推进技术创新。
如今,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使蔬菜生产更加科学化、环保化、智能化。
推进技术创新需要政府和企业不断加大研究投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合作,共同推进蔬菜产业的技术提升。
结语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而蔬菜产业的发展也是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通过不断推进蔬菜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等方面的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蔬菜的质量和产量,推动蔬菜产业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我国蔬菜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对于维持人们的健康和平衡饮食十分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的蔬菜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蔬菜业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目前,我国蔬菜业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蔬菜的需求逐渐增加,而供应能力相对较弱。
尤其是在冬季和春季时,供应量明显不足,导致价格上涨。
二、产地分布不均衡。
由于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的差异,蔬菜产地分布不均衡。
主要蔬菜产地集中在南方,而北方地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这也导致了运输成本的增加,影响了蔬菜的价格和质量。
三、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蔬菜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农民普遍缺乏科学种植和管理的知识。
因此,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
加强研发,培养一大批科研人员和技术专家,不仅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二、推进产地转移和优化布局。
加强南方蔬菜产地的建设和管理,并适度扩大北方蔬菜产业的比重,实现北南互补发展。
同时,加强农产品运输和储存设施的建设,降低蔬菜的损耗率。
三、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防止价格垄断和操纵,保证蔬菜市场的公平竞争。
同时,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蔬菜质量监督和防控体系的建设,确保蔬菜的质量和安全。
四、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推广。
加大对蔬菜种植和管理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种植效益。
同时,推广先进的种植模式和设备,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
五、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建立农产品品牌认证制度,推广优质蔬菜品种和产地,提高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建设和拓展,提高蔬菜的市场开拓能力。
总之,我国蔬菜业发展面临着供需矛盾、产地分布不均衡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
通过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优化产地布局,加强市场监管,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我国蔬菜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科技信息0.引言山东是我国蔬菜产业的发源地,是我国蔬菜产业化水平较高的省份之一。
20世纪90年代,山东蔬菜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战略,进而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目前,蔬菜产业已成为山东农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山东省的蔬菜产业化经营在取得明显绩效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从而制约了蔬菜产业的纵深发展。
为实现我省蔬菜产业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本文分析了山东省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实际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未来蔬菜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1.山东蔬菜产业的规模与地位山东省的蔬菜产业经过了20多年的不断发展,现已成为效益突出、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生产、加工、市场、流通的产业化格局也基本形成,蔬菜的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以及出口创汇等方面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如,2004年,蔬菜播种面积(含瓜类)达到了3403.5万亩,总产量占全国16.1%,总产值达823亿元,列全国第一位;2005年,蔬菜面积(含瓜类)3209.4万亩,总产是8607万吨;2009年,全省蔬菜(含瓜类)种植面积3046万亩,总产1.02亿吨,分别占全国的11%和16.6%,总产值1527.4亿元,占农业产值的47.4%,出口创汇20.1亿美元,占全国的31.2%。
目前,全省蔬菜有100多个种类,3000多个品种,70%以上销往省外,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并且,山东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最大的蔬菜运销队伍和最多的蔬菜加工企业,是全国最大的设施蔬菜和出口蔬菜生产基地。
2.山东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2.1蔬菜种植面积与产量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蔬菜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主要体现在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并在此基础上逐年稳步增长。
农业部门统计显示表明,我省蔬菜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增长的速度总体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1995-2002年间,山东蔬菜种植面积由1995年的855.5千公顷增长到2002年的1970.9千公顷,增长了1.3倍,总体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9.46%。
具体到各年度而言,除个别年份外,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增长比例均高于全国同期的同一比例。
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1995-2002年山东省与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统计表资料来源:1995-2002各年度《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山东省瓜菜种植面积3139万亩,总产量10612万吨,面积比上年增加2.01%,产量增加2.19%。
总之,从总体上看,山东省蔬菜种植面积在稳步增长,产量持续上升,但年际增长幅度波动较大。
2.2出口创汇蔬菜随着山东省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一些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近年来,山东省蔬菜出口增长迅速。
自1998年以来,山东出口创汇蔬菜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并且占全国出口蔬菜总量的比例也迅速上升。
据青岛海关统计,2003年,山东蔬菜出口量为177.5万吨,创汇7.89亿美元;2004年,出口蔬菜187.4万吨,创汇10.42亿美元,出口产品包括保鲜、冷冻、脱水、腌渍、罐藏等近百个商品种类,出口达100多个国家。
同时,生产加工基地也逐步走向集中化。
目前已经形成了四大出口蔬菜生产和加工区,即以安丘为中心的鲁中生产加工区、以牡丹区为中心的鲁西南生产加工区、以莱阳为中心的胶东半岛加工区以及以苍山为中心的鲁南生产加工区。
2.3市场流通体系目前,全省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已形成网络,流通体系也较为完备。
自1984年潍坊寿光建立第一家批发市场以来,山东省的蔬菜市场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经营蔬菜的农产品批发市场485处,已经形成了150万人的蔬菜运输队伍,覆盖全省的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在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引导生产发展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并且,在落实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的生产和推进蔬菜品牌化经营的过程中,不同形式的农民产销合作组织开始出现,为克服大市场与小生产者之间的矛盾,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供了典型和经验。
与此同时,蔬菜的交易方式也不断创新,比较典型的是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电子拍卖。
2.4蔬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山东省农业部门一直注重把提高科技含量作为提高蔬菜经济效益的突破口。
近10年来,通过抓示范园区、搞技术攻关,先后培育审定蔬菜品种225个,引进国内外新品种8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98%。
全省蔬菜科技示范园340多处,占地0.93公顷。
同时,山东省还特别注意发挥菜农的创造力,并及时总结,进行示范推广,不少新的生产技术就是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如间作套种模式、光温控制技术。
以节能日光温室为主的保护地周年系列化栽培技术体系已在山东省形成,山东日光温室蔬菜通过改进设施和技术,创造出一种可局部控制的环境条件,使严冬生产蔬菜成为现实,并且,日光温室里设置了各种自动化、半自动化的装置以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
此外,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无土栽培、节水灌溉等技术也取得明显进步。
2.5蔬菜质量通过实施“绿色餐桌工程”,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据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近3年蔬菜产品抽样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蔬菜总体上是安全的、放心的。
在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同时,商品质量也明显提高,净菜整理、分级、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数量也逐年增加。
3.发展中的问题从我省蔬菜产业目前情况来看,要实现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推动产业上档次、上水平,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1)标准化生产水平不够高,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依然存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销售运作模式有待完善和普及;(2)设施蔬菜土壤盐渍化、酸化以及土传病害严重等连作障碍问题日渐突出;(3)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蔬菜产品的品牌经营尚难落实;(4)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偏少,部分蔬菜种子大量依靠进口;(5)出口蔬菜市场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等),出口商无序竞争使蔬菜出口蒙受损失;(6)其他省市蔬菜产业发展迅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4.发展对策要在国内外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山东蔬菜产业必须全面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生产者的生产山东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曲文超1宫钦涛2于善增2(1.烟台市牟平区大窑街道办事处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 2.烟台市牟平区莒格庄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摘要]山东是一个蔬菜大省,蔬菜产业发展极其迅速,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
本文分析了山东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在分析当前蔬菜产业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我省今后蔬菜产业的发展给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山东蔬菜产业的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蔬菜种植年份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山东省蔬菜种植面积/千公顷855.51085.81267.61324.51477.41788.41850.01970.9全国蔬菜种植面积/千公顷9514.710490.711288.112292.813346.915237.316402.517352.9(下转第438页)——437科技信息素质,大力推进产业升级。
在今后一段时期,山东蔬菜产业应以全面推进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和实现产品优质、安全、多样化为目标,着重大力强化以下几个方面:4.1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继续以日光温室为龙头,形成日光温室、拱圆大棚和中小拱棚相互衔接和配套的设施生产体系、技术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推广新型设施和覆盖材料,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设施环境调控能力;完善蔬菜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优化设施区域布局,提高设施蔬菜产出率。
4.2挖掘提升地方名特蔬菜山东省的一些蔬菜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如章丘大葱、潍县萝卜、马家沟芹菜、烟台地黄瓜等,故要使我省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应以山东名产蔬菜品牌化为中心,以具有地方名产蔬菜的县市区作为重点实施区域,在搜集、整理和保护品种资源的基础上,开展改良和开发利用,推行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和品牌化经营,充分放大品牌效应。
4.3做深做精出口蔬菜应以标准化生产和精深加工为中心,以发展保鲜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等产品为重点,加大出口蔬菜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促进产品精深加工。
在蔬菜加工发展中要着眼于建立发达的加工业体系,避免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应支持大企业通过研发、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加工业生产水平。
5.总结综上,山东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在以“保障市场供应、确保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指导思想下,蔬菜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由供不应求到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上接第437页)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是医学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其涉及的神经解剖结构抽象难懂、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同时定位、定性的诊断方法又有一定的特殊性。
临床见习使医学生的感性知识、抽象理论知识形象化,是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1]。
随着神经病学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临床医疗环境改变,医学生们在传统的临床见习教学模式下普遍感到基础理论不易理解、难以记忆,实践环节患者配合度低,交流困难,带教者觉得费时费力,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学质量。
鉴于上述特点,结合本人的实际带教经验,就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形式和内容做如下探讨。
1.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其他内科疾病不同,首先必须进行定位诊断,然后才能进行定性诊断[2]。
定位诊断的基础是神经解剖学,而神经病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的难点主要在于神经解剖结构的抽象化和复杂化。
此外,随着影像学的迅猛发展,诸如核磁共振功能成像,CT 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新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疗过程中逐渐普及并起到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使用大量的彩色和动态图片演示,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文字、挂图结合模型的静态讲解方法,医学生常感到内容枯燥,难以理解、记忆。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融为一体,通过声光效果以互动的界面把抽象的内容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较传统教学方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例如,使用多媒体模拟三维动画技术可以立体、直观的向学生讲解神经系统运动、感觉传导通路,脑干主要的神经核团和纤维的走行与分布以及颅内外血管的结构和组成,使课本中静态、平面的解剖基础知识转化为更加贴近现实的动态、立体的知识结构。
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包含不同解剖部位受损显示相应临床症状的多媒体动态链接(如内囊损害可导致神经系统经典的“三偏”症状,脑干损害及其特征性的交叉性运动、感觉障碍等),就能十分自然地将专业知识从基础解剖过渡到临床实践,实现学生通过理解式记忆来替代传统书面、文字记忆,从而增加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