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脾虚泻的多中心临床有效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0.69 KB
- 文档页数:2
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小儿腹泻脾胃虚弱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虎林市人民医院收治76例小儿腹泻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参苓白术散,38例);对照组(幼泻宁颗粒,38例)。
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腹泻效果更好,安全性高,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小儿腹泻;临床疗效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病,夏秋为好发季节,临床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或大便次数增多,常伴有精神萎靡、体温异常等,不加以治疗,易诱发感染性疾病。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约为95%,死亡率约为0.5%[1]。
因此,小儿腹泻防治十分重要。
中医根据患儿症状及体征将小儿腹泻分为伤食泄、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脾肾阳虚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疗法不一。
此外,中医药物组方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等优点,本研究以虎林市人民医院收治小儿腹泻76例为观察对象,旨在分析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小儿腹泻(脾胃虚弱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经虎林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小儿腹泻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具体资料见表1。
组别例数(名)性别比(男/女)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天)观察组3820/18 5.28±1.279.80±2. 71对照组3821/17 5.32±1.3110.01±2 .70x2值/t 值0.0520.1350.338p值0.8170.8930.736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型小儿腹泻;(2)治疗依从性较好且中途未退出研究者;(3)患儿家属自愿签署我院研究协议书。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西药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是小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给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带来一定影响。
目前,针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式,但传统的单一药物治疗往往效果有限,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寻找一种既能改善消化不良又能调节免疫功能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醒脾养儿颗粒作为中药复方制剂,通过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腹泻症状,被广泛用于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西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主要包括抗生素、止泻药等,能够有效控制病情。
但目前关于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
本研究旨在探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西药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影响及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西药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通过对该联合疗法的应用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分析其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有效方法,同时为提升患儿免疫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的目的是全面评估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是常见的儿童疾病,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针对这一问题,醒脾养儿颗粒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消食的功效,被广泛用于小儿腹泻的治疗。
而西药在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的止泻药物和抗生素能有效控制腹泻症状并清除致病菌。
本研究旨在探讨醒脾养儿颗粒与西药联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免疫功能的机制。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
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病原可由病毒(主要为人类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金葡菌等)、寄生虫、真菌等引起。
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
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小儿腹泻的中西医病因病机】1.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小儿脾胃薄弱,运化功能不足,感受外邪,或乳食不当,调护不当。
久病久泻,致使宿食停滞,损伤脾胃阳气。
脾虚则运化失司,胃弱则不能腐熟水谷,中阳之气下陷而为泄泻。
2.西医病因病机可分感染因素与非感染因素。
感染因素又分消化道内和消化道外感染,非感染因素主要有内在因素和气候因素。
消化道内感染包括细菌、病毒以及原虫感染。
常见的细菌感染为大肠杆菌(包括致病性、产毒性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其次为空肠弯曲菌、耶尔森氏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菌群失调常引起白色念珠菌肠炎,病毒感染则以人类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为主要病因,其他如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
原虫感染如肠滴虫及肠梨形鞭毛虫、结肠小袋虫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肠炎。
消化道外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及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
内在因素主要是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气候因素,如寒冷使腹部受凉,肠蠕动亢进。
【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1.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
一般仅有腹泻症状,一日数次或十余次。
2.中等型腹泻胃肠道症状较重,常伴轻至中度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
3.重型腹泻腹泻频繁,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每次量多,常有呕吐,一日数次至数十次。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水、电解质紊乱症状。
补气运脾汤治疗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究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患者服用补气运脾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21年1-10月6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服用西药治疗30例,试验组服用补气运脾汤治疗30例。
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患者使用补气运脾汤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好,应推广使用。
【关键词】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补气运脾汤;疗效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腹痛、反酸、恶心、腹泻等症状[1]。
临床治疗慢性胃炎以药物方案为主,使用西药较多,常采用铋剂四联方案,对患者应用2种抗菌药物、铋剂、质子泵抑制剂。
西药方案短期疗效好,见效快,但是远期疗效欠佳,停药后易反复[2]。
中医在慢性胃炎治疗中有多种方案,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取得理想效果。
使用中药汤剂治疗时,通过对患者慢性胃炎辨证分型,给予辨证治疗,可提高疗效。
其中脾胃虚弱型常见,可服用补气运脾汤治疗。
本研究对补气运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的疗效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慢性胃炎60例患者(2021年1-10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5-68岁,平均(49.34±1.25)岁;病程2-8年,平均(5.05±0.55)年。
试验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5-69岁,平均(50.04±1.28)岁;病程2-8年,平均(5.08±0.54)年。
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比较。
1.2方法1.2.1对照组治疗采用铋剂四联方案:①铋剂:使用枸橼酸铋钾颗粒,1包/次,1次/d。
②抗生素:使用甲硝唑片,1片/次,2次/d。
克拉霉素片,1片/次,2次/d。
③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1片/次,2次/d。
健脾消疳汤治疗小儿疳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覃一玲;姚虹;张邓莉【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19(12)15【摘要】目的探讨健脾消疳汤治疗小儿疳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取常德市第一中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2018年5-10月收治的疳证患儿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
对照组患儿给予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予健脾消疳汤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28 d。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体质量增加、腹胀缓解、面色改善、食欲改善)时间,治疗前后食量、体质量、面色、腹胀评分,并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儿体质量增加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面色改善时间、食欲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两组患儿食量、体质量、面色、腹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体质量、面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食量、腹胀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健脾消疳汤治疗小儿疳证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且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2页(P101-102)【作者】覃一玲;姚虹;张邓莉【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德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2.4【相关文献】1.健脾消疳汤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研究2.健脾消积散内服配合背俞走罐治疗小儿疳气的临床疗效观察3.基于"脾以运为健,胃以通为补"理论运用健脾消疳汤治疗小儿疳证的效果探讨4.自拟健脾消疳汤辨证治疗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5.自拟五谷运脾消疳汤治疗小儿厌食证68例临床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消积止泻方透入治疗小儿腹泻病(伤食型)的临床对比观察李建来
【期刊名称】《中医学报》
【年(卷),期】2010(25)4
【摘要】目的:观察消积止泻方透入治疗小儿腹泻(伤食型)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中药药贴外敷,接入经皮治疗仪治疗,每日2次,3d为1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5%,对照组有效率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法治疗小儿腹泻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789-790)
【关键词】小儿腹泻;消积止泻方;经皮给药治疗仪
【作者】李建来
【作者单位】潍坊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99
【相关文献】
1.消食止泻膏敷脐治疗小儿伤食型腹泻临床应用研究 [J], 尚兰英
2.消积健脾汤治疗脾虚夹积型小儿腹泻临床观察 [J], 周媛媛
3.保济丸敷脐治疗小儿伤食型腹泻150例临床观察 [J], 卢晖
4.运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病(脾虚型)155例临床观察 [J], 王静;闫慧敏;杨
燕;梁山玉
5.消食止泻膏敷脐治疗小儿伤食型腹泻临床应用研究 [J], 尚兰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