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脾止泻汤用于小儿迁延性脾虚型腹泻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300.28 KB
- 文档页数:2
运脾止泻汤联合艾灸治疗小儿慢性腹泻脾胃虚弱证的临床效果李佳;杜碧荷【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24(22)8【摘要】目的:探讨运脾止泻汤联合艾灸治疗小儿慢性腹泻脾胃虚弱证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门诊收治的100例慢性腹泻脾胃虚弱证患儿。
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
对照组给予艾灸治疗,研究组给予运脾止泻汤联合艾灸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治疗2周后胃肠激素、肠道菌群及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腹痛、腹泻、大便稀薄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周后,两组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均降低,前列腺素E2(PGE2)水平提高,研究组MTL、G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G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周后,两组乳酸杆菌数量增加,肠球菌数量减少,研究组乳酸杆菌数量多于对照组,肠球菌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脾止泻汤联合艾灸治疗慢性腹泻脾胃虚弱证患儿,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儿症状消失,改善胃肠激素、肠道菌群,安全性较好。
【总页数】5页(P1-5)【作者】李佳;杜碧荷【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相关文献】1.止泻汤治疗慢性腹泻脾胃虚弱证的临床观察2.慢性腹泻脾胃虚弱证应用止泻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3.运脾调中推拿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探讨4.穴位贴敷联合健脾益气汤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40 期2019 Vol.6 No.4079运脾化湿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邹凤春(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民族中医院,贵州 铜仁 565100)【摘要】目的 对运脾化湿汤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 以80例小儿消化性不良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予以运脾化湿汤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结果 干预组患儿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 P <0.05。
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 运脾化湿汤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中的疗效更理想。
【关键词】运脾化湿汤;小儿;消化不良;腹泻【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40.79.01消化不良性腹泻在小儿临床中发病率较高,患儿临床中以厌食、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不仅影响患儿营养吸收,同时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严重时会威胁患儿生命安全。
近年来研究发现[1],中医在本病中疗效显著,为此,我院以80例小儿消化性不良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对运脾化湿汤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80例小儿消化性不良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入院治疗人员。
干预组患儿年龄平均(3.4±0.8)岁,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8例,患儿腹泻时间平均(3.5±1.7)天,腹泻次数平均(7.7±1.2)次/日;对照组患儿年龄平均(3.6±0.7)岁, 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9例,患儿腹泻时间平均(3.6±1.5)天,腹泻次数平均(7.8±1.1)次/日。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儿科学)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B1型题1.下列是治疗积滞乳食内积证的首选方剂是A.肥儿丸或疳积散B.消乳丸或保和丸C.健脾丸D.七味白术散E.枳实导滞丸正确答案:B解析:小儿积滞之乳食内积证症见不思乳食,嗳腐酸馊或呕吐食物、乳片,脘腹胀满疼痛,大便酸臭,烦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热,舌质红,苔白厚或黄厚腻,脉象弦滑,指纹紫滞。
治宜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代表方剂:乳积者,选消乳丸;食积者,选保和丸。
知识模块:中医儿科学2.诊断3个月至6岁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标准,其血红蛋白值应低于的数值是A.110g/LB.120g/LC.80g/LD.90g/LE.100g/L正确答案:A解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3个月~6岁血红蛋白<110g/L,6岁以上血红蛋白<120g/L。
知识模块:中医儿科学3.小儿腹泻脾虚泻的治法为A.疏风散寒,化湿和中B.运脾和胃,消食化滞C.健脾益气,酸甘敛阴D.清肠解毒,化湿止泻E.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正确答案:E解析:小儿脾虚泻的治法为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
知识模块:中医儿科学4.口疳的病位主要涉及A.脾、肾B.心、肝C.心、脾D.肝、脾E.脾、胃正确答案:C解析:口疳证症见口舌生疮,甚或满口糜烂,秽臭难闻,面赤心烦,夜卧不宁,小便短黄,或吐舌、弄舌,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疳证病位主要在脾,口疳除了脾,还涉及到心。
知识模块:中医儿科学5.小儿泄泻的病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A.风B.寒C.热D.湿E.食正确答案:D解析:感受外邪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冷暖不知自调,易为外邪侵袭而发病。
外感风、寒、暑、湿、热邪均可致泻,唯无燥邪致泻之说,盖因脾喜燥而恶湿。
其他外邪则常与湿邪相合而致泻,故前人有“无湿不成泻”、“湿多成五泻”之说。
由于气候的因素,一般冬春多为风寒(湿)致泻,夏秋多暑湿(热)致泻。
小儿秋季腹泻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小儿秋季腹泻是小儿时期的多发病,多发于3个月~2岁小儿,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10月至来年2月间。
其病因主要为轮午大病毒感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轮状病毒入侵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使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受损的上皮细胞脱落,使小肠粘膜吸收水份及电解质的能力减弱,从而发病。
中医认为小儿体质特点为脾常虚,脾脏运化失常,遂成泄泻。
秋季腹泻多起病急,腹泻重者易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本病西医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对症、补液等治疗。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趋势,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将近5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情况综述如下。
1内治法中药注射剂联合西药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得到较广泛应用。
较常用中药注射剂有喜炎平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等。
喜炎平注射液是采用现代提取技术,从植物穿心莲中提取的水溶性穿心莲内酯,为纯中药天然药物制剂,具有抗病毒、杀菌、解热作用,喜炎平与西药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广泛应用于临床。
李莹洁[1]等应用喜炎平注射液与维生素B1联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根据病情喜炎平采用肌注或静点,维生素B1用量10mg/次,2次/d肌注。
治愈率96.3%,平均治愈时间为2.59d,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于启明[2]等应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消化道粘膜保护剂思密达口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26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持续时间、治疗3d后粪便轮状病毒转阴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戴颖[3]等应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96例,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时间上,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丹参注射液具有抗炎、增强免疫及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肠粘膜循环等作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儿[4]采用消旋卡多曲联合丹参治疗小儿秋季腹泻80例,对照组应用礞脱石散,结果,观察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呕吐停止时间、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浅谈运脾法在儿科中的应用【摘要】江育仁教授提出的“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学术思想是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进一步阐明,值得我们后学者认真学习。
本文从小儿脾胃的生理、病理及脾胃病证临床诊治等方面对其进行讨论,以其对临床有一定指导参考价值。
【关键词】运脾法小儿江育仁“是病皆因五脏生,不知脏腑亦徒然”,辨证治疗小儿疾病首先应要“知脏腑”,只有“知常”方能“达变”。
1 小儿脾胃的生理特点明代医家万全在《育婴家秘》中写道:“脾不用事,其气尚弱,乳食易伤,故曰脾常不足。
”清代医家吴鞠通将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说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无论在形体方面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都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生长发育,才能逐步趋向完善和成熟。
当代的中医学者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江育仁教授总结数十年临床经验后指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主司消化吸收,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是脾的生理功能。
然而“小儿脾气未充,运化力弱,而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营养的需求量又高”,“喂养方法不当,饮食过量与不足,或突然改变饮食品种,增加过高的营养物质,超过正常的脾胃耐受能力,就会影响和导致脾失运化,而发生种种脾胃病变”。
所以,小儿对脾气运化的功能状况要求更高,因此相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需求,经常会出现脾气不足,表现出脾常不足的特点。
这与万全提出的小儿“脾常不足”之说相一致。
2 小儿脾胃的病理特点对于小儿脾胃病的病理特点,江育仁教授的观点为:“脾运失键,胃不受纳,造成厌食;食积中焦,运化失司,是为积滞;气机不利,脾胃壅滞,引起腹痛,升降失常,浊气逆上,产生呕吐;脾失升清,合污下流,形成泄泻;脾运失职,气血不充,发生贫血;运化无能,精微不敷,久延成疳”(《江育仁学术经验选集》)。
脾主运化,脾健则运。
脾病证候的表现虽各不相同,而脾失运化的病机转归则是一致的。
如果一旦脾气失运、不运、运迟、运弱,皆能发生种种脾胃病变。
运脾厚肠鱼胶汤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运脾厚肠鱼胶汤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迁慢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运脾厚肠鱼胶汤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迁慢性腹泻患儿使用运脾厚肠鱼胶汤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的临床治疗质量,临床护理价值显著,值得被大力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运脾厚肠鱼胶汤;小儿迁慢性腹泻;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在临床的儿科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就是小儿迁慢性腹泻,严重的影响到了小儿的身体健康,不利于小儿的成长。
为了观察运脾厚肠鱼胶汤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提升小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就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迁慢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对他们进行了随机的对比研究并且全面分析了对比结果,做出了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迁慢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1-5岁,平均年龄(3.68±0.47)岁,腹泻天数18-42天,平均腹泻天数(27.63±3.64)天,日腹泻次数3-6次,平均日腹泻次数(4.83±0.52)次。
观察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在1-5岁,平均年龄(3.64±0.43)岁,腹泻天数17-43天,平均腹泻天数(28.16±3.78)天,日腹泻次数3-6次,平均日腹泻次数(4.73±0.82)次。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010年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也称小儿腹泻,其主症为大便次数增多。
粪便稀薄或如水样,或夹有不消化的乳食,为小儿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尤以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多见。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
主要是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等,其病变在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清浊相干,并走大肠,遂成腹泻。
腹泻病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诊断]1、临床表现1.1 病史:常有喂养不当,腹部受凉或呼吸道,泌尿系及皮肤感染等肠道外感染病史.1.2 症状:腹泻可轻可重,轻者一日数次,大便呈糊状或稀水样.重者一日十余次或几十次,大便呈蛋花汤样或稀水样.部分病例伴有腹痛,大便带粘液, 里急后重.严重病例伴频繁呕吐,厌食,烦躁,精神萎糜等中毒症状,且有不同程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1.3 分型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1.4 病程分类:2 周以内为急性,2 周至 2 月为迁延性,2 月以上为慢性.2、辅助检查2.1大便常规:镜检可见脂肪滴或红,白细胞.2.2病原学检查:有条件者可作大便培养和病毒学检查.2.3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钠,钾,氯,钙和二氧化碳结合力等.2.4血常规检查 :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多.[治疗](一)中医治疗1、常证(1)伤食泻主证:脘腹胀满,肚腹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粪便酸臭.如败卵.嗳气酸馊或欲呕吐,不思饮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微黄. 治法:消食化积. 方药:保和丸加减. 还可采用灸法,取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交界处,以艾条温和灸两侧穴位,各10~15分钟,每日灸2~3次。
此法亦适于其他证型腹泻。
亦可采用推拿法,揉外劳宫,清板门,清大肠,摩腹,揉足三里。
(2)风寒泻主证:泄泻清稀,中含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舌苔白腻.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外治法选熨脐法,干姜、艾叶、小茴香各20克,川椒15克为末,鲜生姜30克捣烂,上药为末纳纱布袋中,敷脐,上臵热水袋,昼夜连续,5天为1个疗程。
中医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研究进展【摘要】小儿腹泻是多种病原及因素引致的消化道疾病,常以腹泻为主症,可见伴有呕吐、发热、腹痛等相关症状。
作为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却因病因复杂,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本文通过文献整理从中医内外治方面对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进行综述。
旨在临床上为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儿迁慢性腹泻中医治疗迁慢性腹泻是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的合称,常因多病原多因素导致的一组消化道疾病,迁延性腹泻其病程常在2周至2个月,而慢性腹泻其一般病程大于两个月,继而引起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贫血甚至低蛋白血症、生长发育障碍,为小儿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1]。
目前国内外西医医学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常用液体疗法、营养治疗、补充微量营养素、抗生素等治疗[2],但如果婴儿期不建议选用抗生素,中医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的重要性因而突显。
相对于西医的治疗,中医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的方式多样且可互补,面对不同的病症可灵活应用。
1.中医内治法1.1中药汤剂中药汤剂内治小儿迁慢性腹泻为临床多见治法,主要多用健脾燥湿之药,潘艳[3]等通过对小儿迁慢性腹泻近十年的文献整理发现,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使用频次最高的重要前十位共同功效为健脾益气,也认为脾虚湿盛证为小儿迁慢性腹泻最常见证型。
沈国芳[4]等学者通过51组对照实验发现运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有利于提高尿D-木糖排泄率、唾液淀粉酶、血锌值水平及免疫功能。
陈淑贤[5]等学者通过检索数据库并Meta分析后发现参苓白术散加减对治疗小儿腹泻中具有良好疗效,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愈显率。
张衍德[6]等学者通过将超过2个月的慢性腹泻患儿66例,采用自拟健脾止泻散治疗,并与服用吡呱酸、参苓白术丸治疗进行对照实验比较,发现:健脾止泻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效果明显,且对脾肾虚证及伤食证疗效均为100%,总有效率达95.45%。
吴頔[7]通过55组对照实验发现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90.9%,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七味利湿散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98.2%,也可说明七味利湿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显著。
运脾止泻汤用于小儿迁延性脾虚型腹泻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7-01-11T14:29:37.79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0期作者:王友强
[导读] 分析在小儿迁延性脾虚型腹泻病治疗中运用运脾止泻汤的效果。
(四川南充顺庆区潆溪中心卫生院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迁延性脾虚型腹泻病治疗中运用运脾止泻汤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迁延性脾虚型腹泻病68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利用常规西药思密达治疗,观察组选择中药运脾止泻汤治疗,比较两组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9.41%;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总评分为(40.82±4.31)分,对照组症状总评分为(62.85±4.52)分;观察组大便次数以及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结论:运脾止泻汤用于小儿迁延性脾虚型腹泻病治疗中较西药常规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更迅速缓解症状,促进患儿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腹泻病;迁延性脾虚型;运脾止泻汤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027-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Yunpi Zhixie Decoction on infantile persistent diarrhea of spleen deficiency disease. Methods Infantile persistent diarrhea of spleen deficiency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or the treatment of 68 patients involved in the stud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nd Smecta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chose Chinese medicine Yunpi Zhixie decoction,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12%, control group total efficiency of 79.41%;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symptom scores for (40.82±4.31) points, the control group total symptom score for (62.85±4.52); observation group Stool frequency and characters of the recovery time i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Yunpi Zhixie Decoction for better treatment of infantile persistent diarrhea of spleen deficiency disease tha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effect, can alleviate the symptoms more rapidly, promote their recovery,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Children with persistent diarrhea; Spleen deficiency; Yunpi Zhixie Decoction
小儿腹泻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发生率仅位于小儿呼吸道感染之后,其中0.5~2岁的小儿是小儿腹泻的主要发病人群,该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特征,一年中各个时间都可能发病[1]。
随着研究的深入,利用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病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包括对于多种证型如过敏性腹泻、病毒感染性腹泻、症状性腹泻、食饵性腹泻等都有明显疗效[2]。
本研究主要分析中药运脾止泻汤对于小儿迁延性脾虚型腹泻病的治疗效果,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在下文进行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迁延性脾虚型腹泻病小儿来源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接受治疗的患儿中,随机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2.2±1.2)岁,平均体质量(10.8±2.3)kg。
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2.5±1.4)岁,平均体质量(10.9±2.5)kg。
所有患儿均排除早产儿;排除伴有严重脏器系统疾病的患儿;患儿监护人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使用其他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的药物。
2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择西药思密达(天津博福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一岁以下的患儿每天服用剂量为3g,3次/天;1~2岁的患儿每天服用剂量为3~6g,3次/天;2岁以上的患儿每天服用剂量为6~g,3次/天,连续治疗10天。
观察组选择中药运脾止泻方治疗,药方中药材包括:寒水石、肉豆蔻、黄连、丁香、茯苓、赤石脂。
将药材用水煎后取汁90ml给予患儿口服,小于1岁的患儿每次服用20ml,大于1岁的患儿每次服用30ml,同样连续治疗10天。
在治疗期间可以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补液盐口服或静滴,帮助患儿退热,同时避免脱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改善情况,其中主要症状包括大便性状、大便次数;次要症状包括舌苔、精神、口渴、食欲食量、眼泪量、恶心呕吐、眼窝凹陷、面色、尿量、腹痛,其中主要症状每项总分25分,次要症状每项得分5分,总分最高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1.4 效果评价
治愈:治疗后患儿症状及体征完全恢复,大便次数以及性状恢复正常;显效:患儿治疗后大便次数下降超过2/3,症状及体征基本恢复;好转:患儿治疗后大便次数下降超过1/3不足2/3,症状及体征大部分恢复;无效:没有达到好转标准。
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5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9.0对研究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用%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χ2检验。
用(x-±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t检验。
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1%,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明显(P<0.05)。
见表1。
3.讨论
从中医角度来看,小儿迁延性腹泻是因为脾胃运化异常、内伤饮食、外感六淫造成,患儿由于疾病长期反复发作,造成机体脾胃皆虚[3]。
脾虚会造成健运失司,胃弱会造成消化不良,由于小儿特殊的体质,所以治疗不能过于温补,否则会化火生风。
本研究使用的运脾止泻汤能够加快小肠、胃消化和吸收蛋白质,还能有效修复小肠微绒毛[4]。
该药方包含多种中药,药方中肉豆蔻主要功效为温中止泻,但是温而不燥,不仅能够使脾胃温煦,还能够与丁香一起起到降逆行气的效果;方中茯苓的主要功效为益气健脾助运,另外还能利水;方中寒
水石不仅能够利水,还能够止渴除烦,可以避免丁香、肉豆蔻温燥过度;方中赤石脂主涩,黄连主清[5]。
药方中所有药物一起使用,能够实现标本兼治,有涩有运,有清有温,达到脾胃健运的同时又能够不留余邪,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药理研究发现,赤石脂与蒙脱石有类似的结构,含有水硅酸铝矿物成分,能够对肠道内的发酵产物和炎性渗出物起到明显吸附作用,还能够有效保护发炎的胃黏膜[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41%;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总评分为(40.82±4.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2.85±4.52)分;观察组大便次数以及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各项结果差异均明显(P<0.05)。
综上所述,运脾止泻汤用于小儿迁延性脾虚型腹泻病治疗中能更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石泽章.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120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4,22(10):96-97,98.
[2]杨燕,闫慧敏,王素梅等.运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脾虚泻的多中心临床有效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03(1):7-8.
[3]沈荣妫,陈丽霞.蒙脱石散剂联合中药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6):707-708.
[4]张丽霞.头孢呋辛钠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5):194-194,195.
[5]张雪萍.自拟运脾止泻汤治疗小儿顽固性腹泻68例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09(1):122,封3.
[6]刘华东,王美红,陈光霞等.中药治疗小儿腹泻130例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17):1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