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生产学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近几年,随着养殖优惠政策的扶持和科技的推广及饲料市场的繁荣,农村养猪热潮高涨,发展了不少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猪养殖小区,产生了一大批养猪专业户,带动了广大农村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养猪业已发展成为农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主要产业%但是$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而影响生猪生产的诸多问题已越来越突出,甚至严重地制约了当前农村养猪业的稳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以促进生猪生产,提高养猪经济效益,保障农民养殖收入%% 养猪生产中存在问题%"% 对发展养猪的认识较落后!误区太多!养猪不赚钱,只是为过年"%一些养殖户受此思想的影响,在饲养管理上仍然很粗放,熟饲#吊架子#养大肥猪的现象依然普遍,只把养猪当副业,如何养好猪$卖好价$其认识跟不上%另一方面$部分畜牧技术干部思想保守$ 缺乏超前发展意识$不能很好地为政府当好参谋$从市场需求出发去正确指导生猪生产% %"& 圈舍构建不合理不科学"不能适应现代养猪的需求在农村使用木板圈#水泥板圈#深坑圈养猪极为普遍$ 尤其是母猪圈舍大多没有护仔栏#供温设施$ 而仔猪被踩死# 压死#冻死的现象相当严重%这样的圈舍养猪其饲养管理相当不便$ 卫生条件也达不到要求$养猪效益提不高%如每次投料都要开门关门#进进出出’有的圈舍光线太暗而白天喂猪都要开灯’ 有的猪圈当厕所’有的没有沼气池$而粪尿及污水乱排乱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污染了环境%%"! 养殖资金投入不足目前$ 农民自投资金和农村基层信用社的小额贷款是农村养猪投入的主要来源$而农民自投资金不足$信用贷款难已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猪种质量不高" 不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只重视种公猪的改良$而忽视种母猪的改良’只重视引进种猪的数量$而忽视引进种猪的质量’只重视引进母猪$而忽视本地母猪的选育’只重视引种$而忽视劣杂种猪的淘汰#品改点的规划和技术指导% 以致于养出来的猪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防疫体系不健全"疫病危害依然严重基层畜牧站工作条件差$甚至于有的乡镇畜牧站还没有具体的办公地点%村级防疫员待遇低$队伍不稳$防疫质量难提高% 广大养殖户只重养#不重防的现象依然普遍%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 导致了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生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饲料单一"配比不科学"且成本较高家中有啥喂啥$多有多喂$ 少有少喂$没有不喂% 仅有玉米#米糠及麸皮类饲料$而严重地缺乏蛋白料% 大多数养猪户不懂饲料科学配方$不明白全价饲料的含义$只是简单地从市场购进浓缩料或预混料来配制饲料$而不能够根据猪的生产性能#生长需要等来科学配制日粮% 同时$由于浓缩饲料及预混料中间流通环节多$ 因此购买价格相对较高$其生产成本就高%%"( 生产方式仍然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仍然有相当多的农民沿用传统方式饲养$管理也比较粗放$养殖规模小$饲料营养不平衡$饲养周期长$生产成本高%%") 信息不灵"生产规模小农民养猪产销中间环节较多$不能及时掌握市场销售信息来指导生产$对收稿日期!&’’(),,),1 市场反应迟缓% 猪价高时一轰而上$缺乏生猪养殖的长远规划" 生产规模不合理#多有多养#少有少养#没有不养#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打不出品牌"!!" 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养猪收入难以保障现阶段# 当地畜产品的流通还处于初级市场阶段# 没有设施功能比较齐全的批发市场$ 畜产品深加工企业等" 农村千家万户的养殖没有形成合力#进入大市场没有风险保障"# 针对问题采取的对策$!% 提高认识!走出误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首先# 我们畜牧技术干部要解放思想#走出发展误区#提高对养猪业在国民生活中和农业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满足生活需要来发展生猪"尤其要具备超前的发展意识#切实当好政府参谋#加快技术培训指导# 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养殖水平"其次# 引导农民走出认识误区#加快发展#不能只把养猪当副业#而事实上#农村养猪除自食外# 更多的肉猪是作为商品被推向市场卖掉的# 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村养猪必须要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改熟饲为生饲#改吊架子为直线肥育#改养大肥猪为适时出栏#使生猪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节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科学构建和改良圈舍!满足现代养猪业的发展要求圈舍的构建和改良必须考虑生产用途$饲养规模和通风$采光$通透性及粪尿的处理等综合因素# 并便于饲养管理" 现在农村养猪的木板圈和水泥板圈的结构均是下面带粪池上面是圈舍的模式# 而木板圈因通透性过好而养猪受季节气候的变化影响很大# 水泥板圈因过于密闭而采光$通风$通透性都很差# 深坑圈易潮湿而卫生难以保障" 因此#改良这些圈舍时#要从节约出发#因地制宜改良"如改封闭门为透光门#以增加采光和透气性%改前身高墙为! " 高的半墙#以增加采光$ 通风和方便投料% 改供水不足为专门安装饮水器#改深坑圈为平台向阳圈% 改粪池为沼气池# 改人畜共厕为圈舍和厕所分裂# 专业户还可以设计旋转式猪槽#以节省人力和时间%在冬春季节设计垫床# 以达到防寒保暖的目的% 母猪圈舍必须设计扩仔栏和供温设施#有条件的#还应设立运动场" 总之#一句话#想方设法给生猪创造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尽量满足生猪生产需要" $!& 保障资金投入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养猪也不例外#没有资金投入谈发展就是空话" 要保障资金来源除增加农民自投资金外#主要依靠信用贷款"因此#农村信用社应放宽贷款政策#确保养猪业的发展"另外#政府贴息贷款政策应该更宽松一些# 才能激发广大农民的养殖积极性#以刺激生产"$!’千方百计提高猪种质量!确保生猪的市场竞争力生猪品种改良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生猪的生产力$屠宰率$瘦肉率及饲料转化率#最终提高生产效益"俗话说&’公猪好好一坡#母猪好好一窝(#都说明了种猪的重要性#尤其是种公猪" 因此#我认为应采取以下综合措施来提高猪种质量& 一是对本地的种猪分布情况$ 品种及血缘进行逐户摸底调查#并建档立卡管理% 二是引进大约克$长白$杜洛克优良公猪进行杂交改良# 逐步淘汰劣杂公猪% 三是选育本地优良品种作为母本# 生产二元或多元杂交母猪# 或引进二元或多元杂交母猪# 淘汰生产力低下的母猪% 四是合理规划布局品种改良点# 确保配种服务% 五是加强对品改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尤其是人工授精技术#必须确保授胎率和产仔率% 六是政府应加大对品改资金的投入# 尤其是对本地优良品种的选育保种以及品改点的建设"$!( 建立健全防疫体系!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疫病是制约养殖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如近年来发生的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及猪链球菌病等# 不仅仅影响畜禽生产# 而是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以下综合防控措施& 一是各级政府必须加强领导# 高度重视疫病的防控工作# 树立’预防为主($’无病则稳(的安全意识#并制定)畜禽疫病应急预案*%二是加强基层畜牧站建设#确保畜禽防疫$检疫及肉品检验工作正常开展% 三是提高防疫员待遇#稳定防疫队伍#确保防疫质量%四是深入宣传)动物防疫法*#转变广大养殖户只重养不重防的观点#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意识%五是逐步改善养殖环境条件#增强生猪对疫病的抵抗力"#!) 科学配制饲料!降低饲料成本饲料占养猪成本的#$!左右" 因此#如何降低饲料成本#科学地配制饲料显得非常重要" 科学配制饲料的原则就在于饲料多样化$营养全价化$产品绿色化" 因此#应立足当地饲料资源#购进浓缩饲料或预混料#科学合理地配制日粮# 满足猪的生长需要和生产性能的发挥" 为减少饲料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成本#养殖户可以联合起来# 统一从饲料厂方直接购料"#!* 加快养殖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提高科技含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如何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关键在于提高科技含量"养猪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人们的认识$圈舍构建$猪种选择$疫病防治$饲料配制$ 饲养管理$市场信息等诸方面因素#其中每一个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养猪效益" 因此#提高科技含量的具体措施&一是加快生猪养殖小区建设# 以点带面促发展%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加快新技术推广运用%三是坚持自繁自养#重点推广猪一沼一粮%果$菜$渔&等’四位一体( 的生态养殖模式# 也可以走’支部’协会($’公司’农户(的养殖发展模式"$!+ 掌握信息!适度规模养猪户可以通过订阅杂志# 购买书籍#音像制品#收看远教及专家讲座#上网等了解掌握市场信息# 及时采取应变措施#扩大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掌握销售时机#适时销售"养猪低潮时要积极拓宽流通渠道# 做好对种猪的选优去劣# 以备下一个养猪高峰时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生产规模应根据各地的场地$资金$设备$饲料$劳力$技术等确定# 只要规模适度才有效益"$!" 增强农民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切实保障养猪收入市场是一个可变因素# 难以正确预测和把握" 但是只要我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对市场的预测和把握也是有规律可找的" 为增强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切实保障养猪收入"我认为可以以村%镇& 为单位建立生猪养殖营销协会#广大养殖户$营销能手等都来加入协会#由协会对生猪进行防疫$治疗$死亡赔偿$ 技术指导$饲料提供$生猪回收’六包(服务#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从根本上解决养殖风险大$饲料进价高$卖猪价格低等问题"也可以由政府引进公司#就地建立畜产品深加工#最终搞活畜产品流通#扩展消费市场"总之#农村养猪业要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切实解决好当前农村养猪存在问题# 农民才能真正抗御来自疫病$技术和市场的风险# 最终实现增收致富"。
猪生产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和目的猪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掌握猪生产学的知识,适应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现代农业人才必备的素质和能力。
猪生产学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猪生产学知识和技能,了解猪生产的基本原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掌握科学的猪生产方式和实用技术,以培养专业的猪生产技术人才和研究人员。
二、课程内容1. 猪的分类和解剖学猪的分类和解剖学是猪生产的基础。
通过学习猪的外部和内部解剖结构,可以掌握猪的正常生理特征,以便更好地进行繁殖和饲养管理。
2. 猪的繁殖和育种种猪的选择、繁殖和育种是猪生产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种猪品种和选种原则,掌握科学的猪的配种技术,熟悉怀孕、产仔和哺乳期的管理方法,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
3. 猪的饲养和管理猪的饲养和管理是影响猪生产的重要因素。
学习猪的饲养和管理,包括合理的饲料配比、饲养环境卫生、预防和治疗猪的常见疾病等,以保证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4. 猪的屠宰和加工猪的屠宰和加工是猪生产的末环节。
学习猪的屠宰和加工,了解猪肉的质量检验标准和肉制品加工技术,以提高猪肉的质量和附加值。
三、课程要求1. 自学学生应结合教材、参考资料和网络资源,认真自学课程内容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实践学生应积极参加实验操作、参观等实践活动,了解现场操作流程和技术,掌握实用技能。
3. 课程设计学生应根据课程设计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相关课程设计,以检验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课程评价1. 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由教师根据出勤、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综合评价得出。
2. 考试考试内容包括课程全部内容,考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3.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的一次考核,教师会根据课程设计的得分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水準。
五、参考文献1.《猪的解剖学与繁殖学》汪涛等著2.《猪饲养与管理》王志善等编著3.《现代猪肉生产技术》马宇等著六、总结通过学习猪生产学课程,学生将全面了解猪的基本知识,掌握猪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成为具备猪生产技术和研究能力的人才。
猪生产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猪的妊娠期一般为多少天?A. 90天B. 110天C. 130天D. 150天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猪的常见疾病?A. 猪瘟B. 猪流感C. 猪丹毒D. 猪肺结核答案:D3. 猪的饲料中,以下哪种成分是必需的?A. 蛋白质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维生素答案:A4. 猪的繁殖季节通常是在哪个季节?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A5.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提高哪些方面的效率?A. 提高繁殖效率B. 减少疾病传播C. 提高遗传品质D. 以上都是答案:D6. 猪的饲养管理中,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定期消毒B. 合理分群C. 随意喂食D.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答案:C7. 猪的生长发育阶段中,哪个阶段的增重速度最快?A. 初生至断奶B. 断奶至育成C. 育成至育肥D. 育肥至出栏答案:A8. 猪的疫苗接种通常在哪个阶段进行?A. 初生期B. 断奶期C. 育成期D. 育肥期答案:B9. 猪的饲养密度对猪的健康和生长有哪些影响?A. 饲养密度过大,容易导致疾病传播B. 饲养密度过小,浪费空间资源C. 饲养密度适中,有利于猪的生长和健康D. 以上都是答案:D10. 猪的饲养管理中,以下哪种饲料添加剂对猪的生长和健康最有益?A. 抗生素B. 激素C. 矿物质D. 维生素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猪的________是猪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猪的繁殖效率和后代的质量。
答案:选种2. 猪的________是提高猪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答案:饲料管理3. 猪的________是猪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疾病,需要通过疫苗接种和合理的饲养管理来预防。
答案:猪瘟4. 猪的________是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关系到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答案:生长速度5. 猪的________是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到猪的繁殖效率和后代的质量。
猪生产学第一章绪论我国养猪历史悠久,距今约8000~10000年。
猪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和人工选择的作用,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分化成许多品种。
有的品种蕴藏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优良基因资源。
我国是世界养猪大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作用重大,有着重要地位。
因此,我国养猪业兴旺发达,长盛不衰,前景广阔,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养猪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一)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生存之本;农业由畜牧业、种植业组成,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畜牧业是从事畜禽养殖的产业,为人类提供着不可缺少的生产与生活资料。
畜牧生产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农业生产,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他不仅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发端,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远在七八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黄河与长江流域已具有一定水平的原始畜牧业。
大约在殷商时代以前,畜牧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首要地位,此后逐渐转入畜牧业与种植业混合并存阶段,家畜越来越多地被用作种植业的动力。
到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农业转为以谷物种植为主,但畜牧业的地位仍十分重要,当时畜牧业发达的列国,一般都是当时的强国。
历史发展到今天,畜牧生产在农业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当今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畜牧生产,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50%以上(美、英、法、新、丹、挪、澳、荷、比等国),其中丹麦、新西兰高达90%。
1980年我国畜牧业比重是17%,96年上升到31.4%,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作用1、提供肉食:肉食消耗量中,猪肉占很大比重。
猪具有多生快长早熟等特点,发展养猪生产可快速扩大肉食来源,是提高生活水平的有效措施。
2、提供肥料:“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猪多、肥多、粮多;有机肥“营养全面”;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能疏松土壤保水保墒;3、提供轻工原料:以猪的皮、毛、肉、骨、脂、脑、内脏等为原料,制成相应的产品。
4、提供实验动物:猪许多生理特点与人酷似,可做药物毒性试验,脏器移植试验等。
猪生产学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繁殖节律:相邻两群泌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
2.平均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
3.眼肌面积:胴体腰间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积,眼肌面积=眼肌宽度×厚度×0.7。
4.吸水力与失水率:指肌肉蛋白质在外力作用下保持水分的能力,测量部位为第2~3腰椎处的背最长肌。
5.屠宰率:肉猪经电麻、放血、烫毛、开膛去除内脏(板油、肾脏除外),去头(沿耳根后缘及下领第一条自然横褶切离,寰、枕关节)、蹄(前肢断离腕掌关节,后肢在跗关节内侧断离第一间关节)和尾(紧贴肛门切断尾根),开片成左右对称胴体,左右两片胴体重量之和(包括板油和肾)即胴体重。
6.胴体瘦肉率:将去掉板油和肾脏的新鲜胴体剖分为四部体,瘦肉、脂肪、骨、皮。
肌间零星脂肪不剔出,随瘦肉。
皮肌随脂肪也不另剔出,作业损耗控制在2%以下,瘦肉占这四种成分总和的比例即为瘦肉率。
7.母猪年产窝数:母猪年产窝数=365×分娩率÷[114+哺乳期+母猪断奶至受胎时间+21×(1-情期受胎率)]。
8.母猪繁殖周期:母猪繁殖周期=母猪妊娠周期(114)+仔猪哺乳期+母猪断奶至受胎时间。
9.pH1:是指于猪屠宰放血后45min时测定最后胸椎处背最长肌中心处肌肉的pH值。
10.仔猪早期隔离断奶: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并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在10~21日龄断奶、隔离,与母猪舍相距250m到10km。
11.母猪每年生产力: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猪头数与体重。
12.宰前重:被测猪达100KG后,停食24h的空腹体重为宰前重,不停水13.全进全出:全进全出制是指同一批猪群同时转入、同时转出,按节律转群进行生产,全年不分季节均衡生产。
14.SPF猪:SPF猪是指无特定病原猪的简称。
(指无猪喘气病、萎缩性鼻炎、仔猪红痢、弓形体四大慢性传染病的病原体的猪)(原理:胎盘屏障)15.PSE猪肉:指猪宰后呈现苍白颜色、质地松软和汁液渗出特征的肌肉。
猪生产学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猪的妊娠期一般为多少天?A. 90天B. 110天C. 130天D. 150天答案:B2. 猪的初乳中含有哪些成分?A. 蛋白质B. 脂肪C. 免疫球蛋白D. 维生素答案:C3.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中,精液的稀释比例一般是多少?A. 1:1B. 1:2C. 1:5D. 1:10答案:D二、填空题1. 猪的生长发育分为几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哺乳阶段、断奶阶段、生长期、育肥阶段2. 猪的饲养管理中,______是提高猪生产性能的关键。
答案:营养3. 猪的繁殖周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发情期、配种期、妊娠期、哺乳期三、简答题1. 简述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
答案: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提高优良种公猪的利用率,减少疾病的传播,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繁殖效率。
2. 描述猪的饲养管理中,如何进行合理的营养供给。
答案:合理的营养供给包括提供平衡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方,确保饲料新鲜且无污染。
3. 阐述猪的疾病预防措施。
答案:猪的疾病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及时隔离病猪,以及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四、论述题1. 论述猪的繁殖管理中,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
答案: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一是选择优良的种猪,二是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三是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四是实施有效的繁殖技术,五是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疾病预防。
2. 论述猪的饲养管理中,如何降低饲养成本并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降低饲养成本并提高经济效益可以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饲料浪费,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以及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治疗成本和提高存活率。
世代间隔:两个相邻世代之间的时间距离,(每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
眼肌面积:倒数第一第二肋骨(第1213)间背最长肌的横断面面积。
初乳:对母猪来说,初乳指母猪产仔后3-5天的乳;杂交优势:具有不同遗传型的物种经过杂交,其后代的某些性状优于亲本的现象。
固定轮回杂交:按固定的顺序用两个以上品种依次杂交,纯种依次与上代产生的杂种母畜杂交。
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品种和其他若干品种杂交后,杂交后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表现的平均值。
专门化品系:按照育种目标进行分化选择,具备某方面突出优点、配置在完整繁育体系内不同阶层的指定位置、承担专门任务的品系。
特殊配合力:某些特定的组合减去双亲一般配合后所呈现的表型偏差。
胴体长:耻骨联合前沿到第一肋骨与胸骨结合处前沿的长度。
发情周期:我们把母猪上一次发情排卵到下一次发情排卵的这段时间称之为性周期或发情周期。
Pse猪肉:指猪宰后呈现苍白颜色、质地松软和汁液渗出特征的肌肉。
表面粗糙,结构松散。
产仔数:指的是母猪产一窝仔猪的总数(或活仔数)背膘厚:指6-7肋间背部膘的厚度;或三点式测量取平均值:肩部最厚处、胸腰结合处、腰荐结合处三点背部膘厚平均值。
基础母猪:指一胎产仔经鉴定合格,留作种用的母猪。
料肉比:指饲养的畜禽增重一公斤所消耗的饲料量。
胴体瘦肉率:瘦肉重/(瘦肉重+脂肪重+皮重+骨重)X100%超早期隔离断奶:在早期断奶的基础上再次将断奶时间提前的技术,一般4到10日龄断奶。
(10到21早期)母猪泌乳力:是指母猪在整个泌乳期所分泌的乳汁的总量。
生产上一般用断奶时仔猪窝重衡量。
双重配种: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用不同品种的两头公猪,或用同一品种不同的两头公猪分别交配。
Dfd猪肉:宰后肌肉外观呈现暗红色、质地硬、肌肉表面干燥的特征,即DFD肉。
这类肉由于肌肉表面干燥、结构致密、嫩度差,同样既不适合鲜食用也不适合加工用。
肺脏漂浮法:用硫酸镁饱和溶液漂浮法取肺膈叶下垂部分检查肺气管内的是否含有肺线虫病的方法。
猪生产学复习资料终结版一、名词解释屠宰率:胴体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
即:胴体重/宰前活重×100%。
工厂化养猪:指以工业生产方式安排生产,品种杂优化、设备机械化、饲料功能化、环境标准化、生产工艺化、作业流水化、免疫程序化、产品规格化批量化的一种养猪生产形式。
(或者:指以工业生产方式,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进行高效率的养猪生产,使猪群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以及猪场的劳动生产率都达到高效率。
是现代化养猪的重要组成部分。
)杂种优势利用:又叫经济杂交,指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有效选择。
后腿比例:后腿重占胴体重的百分比。
即:后腿重/胴体重×100%。
集约化养猪:指以“集中、密集、约制、节约”为前提,按照养猪生产的客观规律,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而采取的对猪群、劳动力、设备的合理配置和适度组合的经营形式。
经济杂交:又叫杂种优势利用,指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有效选择。
断奶窝重:是指断奶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
性周期:我们把母猪上一次发情排卵到下一次发情排卵的这段时间称之为性周期或发情周期。
猪生产学特性:是指猪所共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内在性质。
产仔数:指的是母猪产一窝仔猪的总数(或活仔数)。
初生个体重:初生个体重是指仔猪在出生后吃初乳前称重所得的个体重量。
初生窝重:是指一窝仔猪所有个体重的和。
断奶窝重:指断奶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
杂种优势:又叫经济杂交,指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有效选择。
发情周期(性周期):母猪上一次发情排卵到下一次发情排卵的这段时间称之为发情周期,也叫性周期。
集约化养猪:指以“集中、密集、约制、节约”为前提,按照养猪生产的客观规律,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而采取的对猪群、劳动力、设备的合理配置和适度组合的经营形式。
集中:是指大量的猪集中在一起饲养,即猪场的规模大,猪的群体大;母猪的发情较集中;猪群内不同类型的猪分区集中。
密集:是指饲养密度大,各类单位猪的占地面积小,同样面积猪栏饲养猪的数量比传统养猪头数多。
猪生产学
名词解释
1、后效行为:是猪生后对新鲜事物的熟悉而建立起来的。
猪对吃、喝的记忆强,对饲喂的有关工具、食槽、饮水槽及其方位等,是最易建立起条件反射。
2、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
3、平均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
4、眼肌面积: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积的面积。
5、母猪年生产力: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与体重。
6、SEW(隔离式早期断奶法):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注射后,在10~21日龄断奶,然后把仔猪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
7、SPF猪群:简称无特定病原猪,指在母猪临产前采用剖腹取胎或无菌接产获得仔猪,然后在无菌状态下把仔猪送往隔离的仔猪舍内,与非SPF猪隔离饲养,以致它们能自然产生下一代SPF猪。
用这种办法所得到的猪群即为SPF猪群。
8、PSE猪肉:指宰后呈现苍白颜色、质地松软和汁液渗出特征的猪肉。
9、DFD猪肉:宰后肌肉外观呈暗红色、质地坚硬、肌肉表面干燥的特征。
填空题
1、我国地方猪种种质特性具有繁殖力强,抗逆性强,肉质优良,生长缓慢、早孰易肥、胴体瘦肉率低等四大特点
2、目前对中国养猪影响较大的引入猪种主要有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皮特兰猪和汉普夏猪。
3、杜洛克猪是国外引进唯一肉质优良的品种。
4、猪常用的饲料有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青饲料、粗饲料、矿物质饲料、青贮饲料、维生素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5、能量饲料有禾谷类籽实(玉米、高粱、大麦、小麦)、糠麸类、块根类。
6、蛋白质饲料有豆科籽实、油饼粕类(豆饼、花生饼、棉籽饼)、糟渣类、单细胞蛋白质、动物性蛋白类(鱼粉、肉骨粉、血粉)。
7、适宜的温度:哺乳仔猪22-35℃、保育仔猪20-22℃、生长期22℃(20-23℃)、育肥猪16-20℃、成年猪15-18℃
仔猪不同日龄的最适温度:1-3日龄30-35℃、4-7日龄28-30℃、8-20日龄22-25℃、31-45日龄20-22℃.
8、仔猪的断奶方法有一次断奶法、分批断奶法、逐渐断奶法。
9、断乳仔猪的的饲养管理中“二维持”是指维持在原圈管理、维持原饲料饲养;“三过渡”是指逐渐做好饲料、饲养制度、环境的过渡。
10、一般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小猪(20-30kg)长骨、中猪长皮、大猪(60-70kg)长肉、肥猪(90-110kg)长膘。
11、评定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指标是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胴体与肉质。
12、按泌乳母猪活动的空间,养猪生产模式可分为集约化饲养、半集约化饲养、散放饲养。
13、根据当地气候、风向、场地的地形地势等,猪场一般可分为生产区、生产管理区、隔离区、生活区四个功能区。
14、粪污处理法:水冲法、干清法、沼气和沼气发电、发酵床处理。
15、繁殖性能:产子数、初生重和出生窝重、断乳窝重、出产日龄和产子间隔。
16、猪的重要经济的性状遗传参数主要有:遗传力、重复力、遗传相关。
17、猪群类别的划分: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育成猪、后备公猪、后备母猪、种公猪、种母猪、育肥猪。
简答题
1、中国养殖业的发展趋势:要采用“适度规模、多点分散”的模式;要实现“健康养殖和对主要传染病的控制”;粪污处理走生态养殖的道路;生产“安全肉”和“优质肉”是多元化市场发展的需要;生产绿色安全饲料,慎用转基因饲料;养猪产业化,生产更大经济效益,从而使农民致富;低碳养猪。
2、猪的生物学特性: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食性广,饲料转化率高;生长期短,周转快,积脂力强;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适应强,分布广;喜清洁,易调教;定居漫游,群居位次明显。
3、猪种依经济用途分:脂肪型(广西陆川猪)、瘦肉型(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兼用型(湖北白猪、中约克夏猪)
4、地方猪种的分类及代表:我国地方猪品种一般按自然区域分类,共划分为六大类型。
华北型:民猪、八眉猪、黄淮海黑猪、汉江黑猪、沂蒙黑猪。
华南型:两广小花猪、香猪、槐猪。
江海型:太湖猪、圩猪。
西南型:内江猪、荣昌猪。
华中型:金华猪、宁乡猪、大花白猪等等。
高原型:藏猪
5、国外引进品种的特点:生长速度快;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高;繁殖性能较差;肉质欠佳;抗逆性较差。
6、什么是质量和数量性状?举例说明猪数量和质量性状的特征。
质量性状: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那些性状。
数量性状:指在一个群体内的各个体间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
区别:数量性状本身往往也是由很多方面组成的,这些方面自身又是单独的选育标准,例如窝产子数、育肥性能、胴体品质、肉质性状、繁殖性能;质量性状表型上很容易区分,表现出不连续的变异,一般是由单一位点或少数几个位点的基因所控制,其表型受环境的影响不大,不如毛色、血型、遗传缺陷、耳型。
7、猪的生产性能测定有哪些方法?测定站测定;场内测定;同步测定。
8、种猪引进的注意事项?制定科学合理的引种计划;不要选择体重过大的种猪;要了解种猪的健康状况;不要从多家种猪场引种。
9、猪肉的肉质性状主要有哪些?肌肉PH、肉色、系水力、贮存损失、熟肉率、肌肉大理石纹、肌肉嫩度、肌内脂肪含量、肌肉内其他化学成分。
10、种公猪和种母猪的选择标准?
11、猪常见的杂交方式有哪些?简单杂交;多元杂交;轮回杂交;正反反复杂交。
12、一般猪场的饲养管理原则:种群组成;合理分群;制定科学的饲养方案;实行合理的饲喂方法;重视环境条件,防暑降温;制定合理的工作日程;做好报表统计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免疫驱虫程序。
13、如何做好种公猪的合理利用?公猪的初配年龄:小型早熟品种在7-8月龄,体重75kg 左右。
大型品种在9-10月龄、体重100kg为宜;公猪初配前应进行调教;利用年限的长短。
(2岁以上的成年公猪1d配种1次为宜,必要时也可1d2次,但不能天天如此,如公猪每天连续配种,每周应休息1d。
青年公猪,每2-3d配种1次。
在本交情况下,1头公猪可负担20-3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
)
14、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的措施:公猪诱情;仔猪提前断奶;并窝;合群并圈;按摩乳房;激素催情;药物冲洗。
15、母猪的饲养方式:对于断乳后体瘦的经产母猪,应从配种前10d起就开始增加采食量,提高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直至配种后恢复繁殖体况为止,然后按饲养标准降低能量浓度,并可多喂青饲料;对妊娠初期膘情已达7成的经产母猪,前、中期只给予低营养水平的饲粮便可,到妊娠后期再给予丰富的饲粮。
16、如何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缩短哺乳期,实施仔猪早期断奶,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母猪平均窝断奶仔猪数和体重。
17、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调节体温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贮备有限;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缺乏先天免疫力,抵抗疾病能力差;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生活习性爱睡觉;反应差行动不灵活;对植物饲料的消化能力差。
18、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及早吃足母乳;仔猪保温防压;仔猪补铁;固定乳头;剪犬齿与断尾;选择性寄养;预防腹泻;提早开食补料;仔猪补水。
19、提前断奶的优点:提高年产胎次;饲料转化率;有利于防病;提高重点车间和设备利用率;改变季节产仔为常年产仔;提高仔猪的均匀度;提高仔猪断奶后生长发育。
20、影响养猪的饲养因素:重视品种改良;降低饲料费用;加强卫生防疫;发挥管理制度职能。
论述
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充足的营养、适宜的环境条件;单圈饲养、定期体检;适当的运动、固定配种;刷拭修蹄,合理利用,卫生防疫。
2、从不同的生产环节阐述种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空怀期:1、营养需要保持体况,高能量,注意矿物质的补充,特别是Ca和维生素;2、加强管理空怀母猪有单栏饲养和群养两种方式,要有足够的范围活动,最好群饲促进发情。
妊娠期:选择适当的饲养方式掌握日粮体积讲究饲料品质精心管理
分娩期:分娩前后的饲养主要为能量高饲料、精料,要具有规律性、料质稳定、定时定量的原则,特别是停喂不易消化和易引起便秘的饲料。
分娩后的管理母猪临产前3-7d只在圈内运动分娩后充分休息,产后三天舍外自由活动。
2、泌乳期:掌握投料量饲喂次数适当约4次每天饮水和投清料饲喂结构猪舍环境温暖、干燥、卫生、空气新鲜等舍外活动。
3、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措施:
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利用杂种优势如利用二元和三元杂种猪育肥;选育配套系,生产杂优猪)二、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三、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能量水平、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粗纤维水平、生长育肥猪饲料配方实例)四、(1)适当的饲养管理方法(育肥方式:吊架子和一条龙的育肥方式;饲养管理: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2)饲料调制(3)饲喂次数(4)饮水(5)应用促生长剂(6)合理分群及调教(7)去势、防疫和驱虫(8)管理制度五、适宜的环境条件:温度和适度,圈养密度和圈舍卫生,气流,光照,舍内有害气体、尘埃及微生物,噪声六、适时屠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