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二十散剂的制备

实验二十散剂的制备

实验二十散剂的制备
实验二十散剂的制备

遥感综合试验站

简介 遥感试验场是用于遥感技术基础研究、技术试验和检定的,自然条件相对稳定、具有定位观测条件的天然的固定实验场所。遥感技术的基础研究包括从地物的波谱特性经大气传输到传感器获得信息过程中的机理及其相互关系,是研制新型传感器、发展遥感技术新方法、完善判读理论、方法的基础性工作。如美国在发射陆地卫星前后,对地表土壤、岩石、植被、水体等地物的光谱特性均进行了大量测试和研究,为波段的选择、传感器性能检验和遥感资料的判读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地面遥感试验场基本条件是:应有足够大的面积,如数十至数百平方公里;场内有多种自然要素,如水体、植被、沙地、耕地的大范围分布等。实验场按实验内容分为综合试验场和专业试验场。如中国科学院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场即为一个综合试验场。它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地与松辽平原过渡地带,自然条件复杂、资源丰富。场内有山、水、沼泽和大面积天然次生林人工林以及旱地、水田、菜园等多种天然和人工的景观。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在中国东北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场内测试设备齐全,遥感车和动力气球作为平台同大型模拟遥感实验室相结合,为进行地物波谱、昼光、太阳光和天空光辐射测定提供了定位观测条件,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综合性遥感基础研究实验场地。 中国科学院怀来遥感综合试验站 中国科学院怀来遥感综合试验站。该站隶属于科学院特殊环境网络,是我国目前正在运行的遥感站之一。该试验站所属区域具有华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过渡的双重生态地理特征。试验站周边10公里范围内,地表类型丰富,有农田、水域、山地、草场和湿地滩涂。怀来遥感综合试验站现有高架车、高架塔吊等观测平台,并设有自动气象站、波纹比系统、涡动相关仪、气象梯度观测塔(40米)、LAI自动观测系统、6谱段辐射观测系统、漫散射辐射观测系统、大

探索科学实验站活动内容

科学实验部分内容 隐形的名字 需要:A4纸、碘酒、米汤或淀粉液。 步骤:闯关者 原理: 装不满的杯子 需要:玻璃杯,杯水,回形针40枚 这样做:往玻璃杯里注满清水。把回形针轻轻地从杯边滑进杯里,一枚,两枚,三枚……二十枚……三十枚……注意看水面是什么形状。 想一想:为什么水面凸出来了,水还不流出来呢? 告诉你:这种现象和水的表面张力有关。任何液体表面都有一种张力,使之看上去好像有一层弹性“表皮”。当把硬币投进杯里时,水的弹性“表皮”会微微拱起。由于它能承受一定压力,即使多放些硬币进去,它也不易爆破,所以水不会溢出来。杯口就隆起一座凸起的“水山”。 光线接力 需要:几面镜子,终点 这样做: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的日子,叫上几个朋友,每个人准备一面镜子,一起来到空地上。先请一个人把镜子对着太阳的方向,把镜子转向另一个人的镜子,使阳光传给下一个。第二面镜子再把阳光传到下一个,这样一直接力下去。 想一想:阳光为什么能接力? 有创意:晚上,把手电筒的光线接力传下去。 告诉你: 阳光总是沿着直线前进的。 水不往低处流 需要:水,厚一点儿的塑料纸,剪刀,小口玻璃瓶 这样做:用剪刀剪下一块比玻璃瓶稍大的塑料纸。往瓶子里倒满水,把塑料纸放在瓶盖上。用手掌盖住瓶口,把瓶身倒转过来,把手移开,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想一想:水怎么不往低处流? 有创意:瓶口盖上其他的东西,比如盖一张厚一点儿的纸,或盖一块玻璃片,水会流出来吗?告诉你:塑料纸挡住了空气,不让空气进入瓶子。这样,外面的大气压力就可以防止水从瓶子里流出。 坚固的“桥” 需要:两摞书,A4打印纸,砝码若干 这样做:用两摞书搭成一条“河”,河上搭一座纸“桥”。改变纸桥的形状,使纸桥承受更重的东西。 想一想:纸桥折成什么形状能承受最大的重力?为什么? 有创意:挑战极限,纸桥能承受住二十本书的重量吗? 告诉你: 纸折成瓦棱形能承受最大的重量。在建筑上,石棉瓦做成棱形的最坚固。

禹城综合试验站简介

禹城综合试验站简介 禹城综合试验站成立于1979年,1987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开放试验站,1989年被列入中国生态系统网络基本站,并于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首批国家重点试验站。 禹城站地处黄淮海平原的腹地,地貌类型为黄河冲积平原,土壤母质为黄河冲积物,以潮土和盐化潮土为主,表土质地为轻—中壤土。所在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该地区黄河古道形成的风沙化土地、渍涝盐碱地、季节性积水涝洼地相间分布,历史上干旱、渍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但生产潜力很大,是黄淮海平原的主要农业生产区。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以种植业(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畜牧业(牛、鸡、猪为主)、水产养殖业为主要结构,在黄淮海平原的农业类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1)建站历程 二十世纪60年代初,黄秉维先生首次提出“热水平衡及其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的著名学说后,地理研究所就开始了实验地理学的新研究方向,先后在山东德州,河北石家庄等地开展了农田能量、水分平衡的定点试验观测研究工作。1965年地理所组织了全所各研究室约30余名研究人员,开展了徳州地区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区划的工作,1966年由国家科委副主任范长江率领的国家抗旱工作队,根据地理所提出的徳州地区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区划,选定山东禹城县为实验示范点,并由地理所组成规划队,提出在禹城县南部建立约14万亩的旱涝碱综合治理实验区,指挥部设在石屯乡南北庄。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结束后,1978年地理所承担了国家科委下达的关于“南水北

调后的后效及其对环境影响和华北平原水量平衡研究”项目,由所长左大康主持与联合国大学的环境科学家合作进行了南水北调沿线考察,最终确定在禹城南北庄实验区建立定位试验站点,目标是对华北平原的水资源、水量平衡和农作物的耗水、需水规律进行定点试验,以期获得华北平原的水资源定量数据,并对黄淮海平原的旱涝碱中低产田的水盐动态和综合治理改造进行试验和示范。1978年先后由水文室的程维新、赵家义、洪家涟、逢春浩、张兴权等研究人员到南北庄开展土壤水分、作物耗水、地下水动态的定点观测试验和筹建试验站,1980年由中科院资环局出资,在南北庄开工建设办公楼,建立气象观测场、水面蒸发观测场,1979年禹城试验站挂牌,1982年中国科学院正式发文批复,宣布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正式成立。并任命唐登银为站长,程维新、赵家义为副站长。同时左大康所长又派遣气候研究室谢贤群、叶芳德和技术研究室杜懋林、张仁华筹建60米气象铁塔和30米实验遥感铁塔及传感器遥测工作,1984年该项工程完成并通过了专家的验收。直此,禹城试验站开始了完整的野外试验观测工作。1985年由黄秉维先生主持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科学家麦克依罗(Mciroy)合作,在禹城站建设我国第一台大型秤重式蒸发渗漏仪(Lysimeter),该仪器表面积3M2,土柱深度2米,可秤重12吨,感应精度为50克,即可感应0。03mm的水分变化。是测定蒸发的相对标准仪器。以该仪器为基础,禹城试验站于1986年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点基金:“农田蒸发测定方法和蒸发规律研究”,从1987年到1989年连续三年开展了农田蒸发的联合观测试验,获得了丰硕成果,1992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与此同时,禹城站又派遣了程维新、张兴权、欧阳竹、逢春浩、李运生等骨干力量投身到黄淮海中低产田改造和旱涝盐碱综合治理的工作,他们承担和主持

兰州大学野外实验站管理办法

附件: 兰州大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野外站”)是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科学观测与研究、科技示范与推广、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学校科学研究实验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加强我校野外站的建设与管理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野外站是指学校拥有产权或长期租用(租赁期20年以上),经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正式批准建立的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基地。 第二章任务 第三条承担全校相关专业各类学生的课程实习、实验教学、专业技能训练、毕业实习等野外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 第四条承担全校相关专业师生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等实验工作。 第五条积极承担相关专业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扩大对外

科技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成果。 第六条积极申报并承担中央和地方政府下达的科技攻关课题和推广项目,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服务。 第七条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开展科技示范、科技推广及技术人员培训等社会服务活动。 第八条为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及第二课堂活动提供场所和机会。 第九条加强对野外站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技术培训。 第三章建设 第十条野外站的建设须经学院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提出申请,按照申报内容的不同,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审批,最终经学校批准后组织实施。申报国家级野外站及建设工作,根据野外站的主要任务,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第十一条野外站必须按照国家建设需要和学校发展目标制定建设规划,同时建立对野外站的验收、评估机制,以确保野外站的良性运行和不断发展。 第十二条野外站建设和运行经费采取多种渠道筹集的办法。 1、实验站面向校内外实行有偿服务。 2、实验站积极开展各类合法的经营活动。

实验室(实验站)自我评估总结讲解学习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实验站)自我评估总结 2011-2015年度 实验室(实验站)名称:农业部云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 观测实验站 依托单位名称:云南农业大学 实验室主任(实验站站长):盛军

一、实验室(实验站)概况(限300字) 农业部云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拥有29名固定人员,专业涵盖茶树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领域;有在读博士5名,在读硕士37名。试验站现已购置设备有自动气象观测站、土壤养分速测仪、碳通量观测系统、野外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全自动化学分析仪、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细胞破碎仪、台式冷冻离心机等20台(套);配备农机具5台套。试验站主要针对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稳定性、适应性、保存安全性以及所处环境生态要素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研究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征和特征成分;开发野生茶树的扦插保存等技术;对云南大叶种进行种质创新;选育特色的品系;并建立云南大叶种的突变体库。 二、主要成效(限3000字) (一)发展定位与学科建设 1.发展定位 实验站主要进行野生茶树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工作,并对收集到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此进行生物学特征和特征成分的观察与分析。开发野生茶树的扦插保存和繁殖的相关技术体系。开发云南大叶种种质新品。选育出特色的品系。建立云南大叶种的突变体库。建成茶树资源发掘选育、公共实验、长期定位试验和技术示范服务四大平台。 2.学科建设 实验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方案,实现了人才,科研经费,创新平台等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产出贡献与效用影响 1.获奖成果(国家、省部级) 实验站获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奖,2015年,盛军教授团队获得云南省茶因子与茶功效创新团队称号;周红杰教授团队于2012年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于2013年获得第三届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奖。

天童实验站实习报告

天童实验站实习报告 序5月20日清晨,我们踏上了去宁波的火车,在宁波的天童实验站我们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课程的学习。就在一天之前,王秀之老师对我们提出了期望,她说实习是个艰苦的过程,大学四年里也就只有这么一次宝贵的经历,对有的同学来说,这是一生都难得的经历,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亲身经历,才能掌握到实验的要领,体会实习的乐趣所在,在实习中有所收获。最初以为实习会是苦不堪言的,根本没有乐趣所言,然而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时会觉得累和苦,但心是雀跃的,就象是甜蜜的负担,我们欣然接受。行程篇俗话说“入乡随俗”,既然来到了天童森林国家公园,我们就应该对这里的地形,道路,森林中的植物,周边的人群有所了解,因此5月21日早上,在两位王老师简短的讲话后,我们一行人就随着王希华老师绕山一周,熟悉地形,其中自始至终贯穿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认识这里的常住居民——当地生长的植物,在以后几天里,认植物的几乎成了我们睡前必修课,即使茶余饭后,三五好友也常聚在一起,以抢答游戏的形式来辨认植物,不失为劳逸结合,寓学于乐的好方法。当天下午,我们的分组实习就正式开始了。我们是第二组,跟随王希华老师进行植被生态学的实习。第一个内容就是学习最常用的野外植被调查、群落取样的方法――样地记录(关于实验的具体过程将会在实验篇中进行详细介绍),这也正是应用和补充植物知识的好时机。拉样方的过程中,由于同学们对直线判定的主观误差,使得样方很难得确定,修整了多次才行将完成。在辨认植物时,我们常常有所犹豫,效率并不是很高,14个人调查一个20×20样地花了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在处理上面两个样方时,为了追求效率,我们分成两组同时进行,

农业部关于华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等2个建设项目可行性

农业部关于华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等2个建设项 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农计发[2017]135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17.11.23 【实施日期】2017.11.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4 农业部关于华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等2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农计发〔2017〕135号) 广东省农业厅: 《关于报送2018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粤农函〔2017〕1158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农业部华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为华南农业大学,建设地点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宁西镇冯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农机具雨棚210平方米;购置全自动化学分析仪、红外成像光谱仪、全自动定氮仪等实验仪器设备11台(套),购置自动气象站、野外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农田监控系统等田间观测设备13台(套),购置轮式拖拉机、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等农机

具7台(套);建设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学科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总投资1073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10.5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972.4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58.98万元、预备费31.05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期为两年。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高国家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学科群作物生理生态、作物栽培技术等领域研究能力,达到年观测水稻生长发育数据500组、土壤水分温度数据100组、土壤养分含量数据50组、生理数据1500组的能力。仪器设备按照项目建设单位的共享方案,向学科群及社会开放,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 二

快乐大本营科学实验站科学模拟题

快乐大本营科学实验站科学模拟题 一、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要准确测量温度,需要使用。 2、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的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温度单位是,用表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人体正常的温度是,-39℃读作。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测量前,首先要看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和量程,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_______的温度;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_________,不能碰到容器的壁和底;③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_______读数,还要等稳定后才能读数;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_______。 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________至________,最小刻度为_________。 5、体温计由于有一段特别细的弯管,使得水银柱__________,这样体温计就能离开人体读数,所以体温计在使用之前,要用力甩几下,使水银柱回落到玻璃泡内。 考点1:温度的概念及单位 1. 某同学从气温计上读得当时的气温为—5℃,则下列读法中正确的() A 零下5度 B 负摄氏5度 C 零下5摄氏度 D 零下5度 2. 物体的称为温度,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原理制成的。南方夏天最高气温高达37℃,读作,北方冬天最冷有零下40摄氏度,记作_____ ___。 3. 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在科学上把的温度定为0,的温度定为100,在0 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4. 将右手放到一盆冷水中,左手放到一盆热水中,过一会儿把双手同时放到一盆温水中,则两手的感觉是 A.右手热,左手冷B.右手热,左手热() C.右手冷,左手热D.右手热,左手冷 考点2:温度的测量工具 1. 图4中,甲图温度计读数是________,读作; 乙图温度计读数是___ ,读作___ 。 2. 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以下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 B.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应立即读数 C.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D.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液体面相平 3. 关于水银温度计和体温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B.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玻璃管内径都有一弯曲处特别细D.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准,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3℃,放在一标准气压下的沸腾的水中的示 数为97℃,若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20℃,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A.17℃B.20℃C.23℃D.19.2℃ 5. 某同学用体温计给一位生病的同学量体温,结果读数为38.4℃,该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又用该温度计 分别给生病的甲、乙、丙三位同学量体温,测得结果:甲为38.4℃,乙为39.6℃,丙为39.6℃,

北京同步辐射实验室4B9B 束线和光电子能谱实验站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 HANDBOOK OF BEIJ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 操作手册
(修订稿)
4B9B 束线和光电子能谱实验站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办公室编印 2008 年 02 月

4B9B束线和光电子能谱实验站
一、光源及光子能量分布
图 1.1 BEPCII 下同步辐射专用光( 2.5GeV,250mA ) 、兼用光 (1.89GeV, 900mA) 与改造前 (2006 年年底前, 2.2GeV, 100mA), 在各自的标准工作流强下, 能量为10-1100eV之间的光子在0.1%带宽每秒通过数量按其能 量分布情况的比较。
图1.1表示正负电子对撞机加速器改造前和改造后,在不同运行模式下,4B9B前端区,亦 即光电子能谱实验站光束线光子通量随光子能量的分布。由于在前端区这是一个连续光谱的 白光,而做光电子能谱实验所需要的是特定能量的光子。为此,具有上述强度分布的光子经 过4B9B光束线光学元器件的反射和衍射等过程,最终到达光电子能谱实验装置的是单色化的 光子。此图所示光子数随能量的分布曲线代表在图2.1中到达前置镜前的情形。 二、光束线、实验装置及功能 A、光束线:光电子能谱实验站利用4B9B光束线提供的同步光,其能量范围为10eV-1000eV 的光子。通过表面和界面光电子能谱测量手段对物质电子结构进行实验研究。在图2.1中示意 光电子能谱实验站光路输运线(4B9B光束线)核心光学部件名称及所在位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