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患者卧位正确、舒适,定时给患者做全身清洁、更衣。

3.新入院患者需洗澡、更衣。护士要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房制度。

4.长期卧床患者自住院时,即观察全身情况,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并且注意改善营养。

5.护士要熟悉骨科患者常用解剖位置,掌握骨科护理及技术操作。注意保护患者勿着凉,以免延误手术时间。

6.每日护理时,查看皮肤有无异常,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治疗。

7.骨科患者用木板床。

(二)术前护理

1.同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做好病人的入院评估,入院宣教,了解病人的病史及思想顾虑,有针对性的解决病人及

家属的顾虑,使其安心休养,接受手术。

3.向病人讲解各种检查及治疗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4.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前有慢性炎症的病人,应及时对症处理。

5.指导病人及家属在床上联系排便、排尿、有效咳嗽,以适应手术后的需要。

6.月经来潮或体温高于3

7.5度的病人应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停止手术。

7.检查手术区域的皮肤是否完整,有无感染等。备皮时切勿剃破皮肤,勿使病人受凉感冒。

提出手术区域和切口周围15-20CM范围的毛发。督促能活动的病人进行沐浴并更换清洁衣裤。

8.全麻及硬膜外麻醉的病人术晨生理盐水灌肠,清洁肠道。术前禁食6小时,禁奶4小时,

禁水2小时

(三)术后护理

1.同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病人返回病房时从平车搬运至床上时,注意保护好病人的体位及各种引流管。

3.观察实质的感觉、活动,手术肢体的温度、血运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脊柱手术平卧6小时后可轴型翻身。肢体手术的病人患肢抬高,应高于心脏,有利于静

脉的回流,减少肿胀。

5.疼痛时应根据病情应用适量的镇静剂,以缓解疼痛。

6.术后病人头下可枕软枕(腰麻除外),6-8小时可少量饮水,以促进肠蠕动,加快排气,

排气后可进流食。

7.观察伤口引流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引流量。根据引流量及引流管位置按时拔管。

8.如装有病人自控镇痛装置,应将其放在病人伸手可及的位置以便病人自己使用。返回病

房后立即使用一次,其镇痛效果更好。

9.颈部手术7日拆线,其他手术12-14日拆线。

10.出院指导:①加强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②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康复;③修养环

境清洁、舒适,空气新鲜;④注意预防外伤⑤定期门诊复查。

第二节牵引护理常规

1.对新牵引的患者,尤其皮牵引患者,因密切观察患肢的血循环,患肢之端可因纱布缠绕

过紧而压迫血管,神经,引起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等感觉运动障碍,应仔细检查,及时报告,或松开绷带重新缠绕,可解除压迫。

2.对皮肤牵引患者,应随时注意胶布或绷带有无松散脱落,并及时整理。

3.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骨牵引抬高20-25cm.而颅

骨牵引抬高床头。

4.为保持牵引效能,经常检查有无阻挡牵引的情况,并及时矫正。

1)被服、用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

2)牵引绳不可脱离滑轮,牵引绳要与患肢在一条轴线上。

3)在牵引过程中,身体过分的向床头、床尾滑动,以至头或脚抵住了床头和床尾栏杆,

而失去身体的反牵引作用,应及时纠正。

4)牵引的重量是根据病情决定,不可随意放松或减轻。牵引重量应保持悬空,如坠落

在地上或触靠床栏上,都会失去牵引作用,也应及时纠正。

5.预防并发症

1)预防褥疮;牵引患者由于长期仰卧,骶尾部、足跟等骨突部位易发生褥疮,所以应

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护理人员要在晨、晚间护理时,用50%乙醇按摩骨突处,搽涂滑石粉,如要帮助患者改变体位,应保持牵引方向正确。尤其是颈椎骨折,不

得扭曲头颅,翻身时头部与身体保持一致。

2)调节饮食,增加营养的摄入: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应多进水果、蔬菜。

增加植物纤维,防止便秘。

3)预防呼吸、泌尿系统并发症:由于牵引患者经常仰卧,容易引起排痰不畅和排尿不

完全、尿渣沉淀,引起坠积性肺炎和泌尿道感染。尤以年老体弱者更易发生。应鼓

励患者利用牵引加上拉手抬起上身,以加强深呼吸,促进血循环,并有助于排净膀

胱尿液。

4)预防垂足畸形(足下垂):所以牵引患者应防止被褥等物压于足背,保持踝关节至

90度。

6.注意检查皮肤牵引所引起的皮肤溃疡胶布粘贴时会刺激皮肤,可引起皮炎或皮肤溃疡。

采用一次性皮肤牵引带,可防止皮肤炎症的发生。

7.定期做床上沐浴,以促进血液循环,并保持患肢全身的清洁。冬天注意保暖,可用特制

的牵引被盖严躯体。

8.功能锻炼在整个牵引期间,为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除固定关节外,凡不被限制活

动的部位都要保持活动,进行锻炼。

第三节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一、概述:生石膏加热脱水而成为熟石膏,当熟石膏遇到水分时可重新结晶而硬化,利用此特性制造骨科病人所需要的石膏模型,以达到固定骨折,制动肢体的目的。

二、主要作用:

1.维持固定,保持肢体的特殊位置。

2.减轻或消除患肢的负重,以保护患部。

3.作为患部牵引的辅助措施。

4.畸形的预防、矫正治疗。

5.作为骨折、脱位复位、周围神经、血管、肌腱断裂损伤手术修复后的固定。

三、术后护理

1.术后回病房24小时内,密切观察远端血运情况,检查肢体末端的脉搏,有无疼痛,冷

感,水肿和紫绀。年长儿主动询问感觉,认真记录,避免使用含糊的术语,如好,可,差,而要记录和报告实际的结果。如指甲呈粉红色。

2.皮肤的护理经常检查石膏边缘及未包石膏骨突出部位的皮肤。防止褥疮发生。

3.体位和翻身石膏管型最容易压迫皮肤,至少每4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如卧床病儿翻身,

患侧应该在上面,防止石膏折断。四肢石膏固定应将患肢抬高。

4.未干石膏护理常规

5.病儿用木板床。

6.搬动时事先安排好人员和位置。特别是年长儿抬起和翻转时必须用手掌进行,力量要均

匀,不能用手指或指端以免将石膏压出凹痕,使石膏下软组织受压而发生压伤或坏死。

7.要促使石膏早干,快干。夏季可将上石膏的部位暴露于空气中,不加覆盖,以利于吹干。

冬天可用烤灯,但使用烤灯时,应注意安全,不可烫伤病儿,病儿神智不清,麻醉未醒,不合作者勿用,以免发生意外。

8.将患肢垫好,保持正确位置。

9.第一次翻动病儿时,必须在石膏固定5-6小时后进行。

10.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如有渗血,将出血范围及时标记在石膏上,并随时观察。

11.观察固定肢体远端血运,胸部石膏固定观察有无影响呼吸,如发生血运或呼吸障碍,应

及时报告医生。

四、石膏干固后护理

1.保持石膏的干燥,清洁,避免大小便污染,以免导致石膏管型提前拆除及不必要的延长

住院时间。

2.不要与硬物碰撞,以免损坏石膏型,石膏边缘应清洁,光滑,切勿发生石膏创伤。

3.如病儿诉石膏内某部位疼痛,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会阴部石膏其边缘需进行修整,避免被大小便污染。

5.足趾上盖被要留有空隙,以免影响血运。

6.护理病儿时,随时扫除床上碎屑,定时为病儿翻身,按摩骨突起处,以防压伤。

7.教育病儿勿将异物塞入石膏管型中,如果病儿感觉不适或主诉疼痛,不可忽视,检查疼

痛点。如果为石膏压迫进行修整,无石膏压迫的应密切观察找出原因。

8.鼓励病儿活动固定范围以外的关节,防止肌肉孪缩。下肢石膏固定病儿,可下地活动后

必须加后跟(木块),以免损坏石膏。

9.石膏包扎的病儿动作不灵活,保证病儿的安全,随手拉起床栏。

五、石膏拆除后护理

1.肢体石膏固定拆除后,应将该肢体放卧位枕上

2.清洁患处皮肤

3.鼓励病儿做规律的功能练习,必要时应给予协助,逐渐增加活动量,根据病情逐渐下地

活动,争取早日恢复功能。

第四节小夹板固定病人的护理

一、概述:四肢骨折,特别是上肢和小腿骨折的病人,经整复及小夹板固定后不必住院治疗,可回家休养。但是对于用小夹板固定的病人的观察护理仍然十分重要。病人家属如不了解小夹板使用后哪些情况是正常的、哪些情况不正常、应注意些什么,势必会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后果。因此对应用小夹板固定的病人,正确的家庭护理指导必不可少。

二、护理要点

1.注意肢体血循环。如果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将会导致组织缺血坏死,肢体残废,因此要

密切观察以下情况的出现:(1)肿胀是否加剧。(2)疼痛加剧。(3)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检查时可触摸手腕处的桡动脉或脚足背动脉。(4)手足麻木,针刺反应迟钝。(5)伤肢的手指或足趾活动受限。(6)手脚苍白或发青。 (7)手足温度比健侧低或冰凉。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说明肢体有严重的循环障碍,应马上调节小夹板的松紧,如松解小夹板以上症状仍不缓解,就必须全部解开小夹板布带放松夹板,将病人迅速送往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处理。

2.调整小夹板松紧度。由于骨折复位后3-5日肢体肿胀,小夹板显得过紧;等肢体消肿后,

夹板又会变松。夹板过紧,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过松则起不到固定骨折部位的作用。因此,病人家属应该每日观察,调整小夹板的松紧度,使其能达到固定骨折部位的作用,又不造成血循环障碍。其方法是用手捏起捆绑小夹板的绳带,在夹板上来回移动。如绳带移动范围能达到一厘米,说明夹板松紧合适,如果绳带移动范围过大或不能移动,则说明夹板捆的松紧不合适了。调整时不要把4根绳带一齐松开,以免造成骨折部位外压力突然减退而使骨折再度移位,应该一根一根地调整,4根绳带都捆好后,再试其松紧度,直到满意为止。

3.防止骨折再移位。骨折固定后短期内不可能愈合,此时如果受到外力的碰撞、冲击,很

可能造成骨折再度移位。因此要加强对患肢的保护,防止受到外力的磕碰。上肢固定后要用3角巾托起,悬吊于胸前;下肢固定卧床时不易受到碰撞,但如果需要搬动时一定要有充分的托扶,以保证患肢局部固定不动。检查调整小夹板的松紧度,也是防止骨折再移位的重要措施。为及时发现骨折再移位,骨折固定后的前2周内,每3-5天X线复查一次,一旦发现移位,要立即到医院处理。

4.减轻肢体肿胀。骨折后肢体肿胀是正常现象,一般在伤后3-5天达最高峰,以后渐渐消

肿。为了减轻患肢肿胀程度,可以调整患肢体位。要将伤肢抬高,不要下垂,至少需高于心脏水平,卧床病人受伤肢体可用枕头垫高,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同时要注意受伤部位远端肢体的活动,加强肌肉收缩,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也利于消肿。

此外也可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对消除肿胀也有辅助疗效。

5.功能锻炼。骨折后伤肢长期固定不活动会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或粘连、骨质疏松等

并发症。为避免这些情况,加快骨折愈合,保证肢体功能尽早恢复,骨折复位固定后就应开始功能锻炼。锻炼时要做到由轻到重,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步适应。

第五节脊髓栓系综合征护理常规

一.概述:脊髓位于脊椎管中,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椎管的生长速度大于脊髓,因此脊髓下端相对于椎管下端逐渐升高。脊髓栓系即脊髓下端因各种原因受制于于椎管的末端不能正常上升,使其位置低于正常。它是多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神经症状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由此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即称为脊髓栓系综合征。脊柱脊髓的各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均可导致脊髓栓系,如隐性脊柱裂、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终丝紧张、腰骶椎管内脂肪瘤、先天性囊肿及潜毛窦等。除了前述各种先天性因素外,腰骶部脊膜膨出术后粘连亦可导致脊髓再栓系。

二.临床表现:背部颈段胸段及腰骶段膨出物及皮肤异常区(赘生物、凹陷、咖啡牛奶斑)。

1. 双下肢及足部的改变(外形、功能、感觉)。

2. 长久不易愈合的溃疡面。

三.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四.护理评估

1.病史:现病史、过去史、遗传史、过敏史

2.饮食、休息与睡眠、排泄、自理情况、嗜好及保健措施

3.精神状况、对疾病的认识、心理状况、性格与交往能力、家庭关系、经济状况

4.体检:生命体征、身高、体重、一般状况、头、颈、胸腹、脊柱、四肢、神经系统五.护理诊断

1.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术后长期卧床

3.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有关

4.营养失调:与术后食欲差有关

5.术后并发症可能:褥疮、泌尿系感染

6.焦虑:与患儿家长担心手术结果和术后康复情况有关

六.预期目标

1.住院期间无压疮。

2.住院期间无感染。

七.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完善各项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传染病,血凝分析,心电图,心脏彩超,

泌尿系B超,SCT,MRI,X线,肌电图),必要时做尿培养,血培养。

2.根据骨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准备及护理。

3.遵医嘱应用药物。

4.预防并发症

1)皮肤感染保持膨出物表皮完整性。会阴部皮肤完整性。预防治疗局部神经性溃疡。

2)泌尿系感染行留置导尿,应用膀胱冲洗液,每次50ML冲洗膀胱。

3)预防便秘指导便秘患儿多吃水果蔬菜,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便秘者可应用缓泻剂

或灌肠。

4)预防皮肤损伤脊髓栓系患儿多有下肢感觉减退,局部禁用热疗或冷疗。

5.术前常规留置尿管。

6.术晨清洁灌肠。

(二)术后护理

1.术后平卧4小时后可轴线翻身。

2.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3.了解术中情况,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观察引流液量及颜色,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4.术后密切观察肢体活动情况,是否有大小便失禁现象。若有活动受限,失去知觉,应及

时报告医生。

5.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若患儿食欲较差,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补液。

6.并发症的预防

1)褥疮实行轴式翻身加强皮肤护理。

2)肺部感染应用超声波治疗。鼓励患者保持有效呼吸,鼓励多咳嗽,辅助排痰。

3)泌尿系感染同术前。拔除尿管前加管训练膀胱功能,防止尿潴留,尿潴留者采取

针灸、理疗、按摩或手法协助排尿。

4)预防关节僵硬及肌肉挛缩正确的功能锻炼对于保持关节灵活性,促进全身神经肌

肉系统的功能恢复有重要的作用。

5)预防便秘预防便秘方法同术前。

7.患者术后12-14天伤口拆线,拆线后协助佩戴支具。

8.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第六节脊柱侧弯矫形术护理常规

一、概述:正常脊柱在左右方向不应弯曲。脊柱侧弯系指在直立位时,脊柱某一部分向一侧倾斜。严重的脊柱侧弯病儿,可导致内脏压迫,全身发育不良,躯干瘦小,体力软弱,食欲不振等,需要手术治疗,矫正畸形。

二、临床表现:双肩不等高,胸廓畸形,骨盆倾斜,髋部向一侧突出或脊柱不正直而就诊。

三.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四.护理评估

1.病史:现病史、过去史、遗传史、过敏史

2.饮食、休息与睡眠、排泄、自理情况、嗜好及保健措施

3.精神状况、对疾病的认识、心理状况、性格与交往能力、家庭关系、经济状况

4.体检:生命体征、身高、体重、一般状况、头、颈、胸腹、脊柱、四肢、神经系统五.护理诊断

1.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术后长期卧床

3.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有关

4.营养失调:与术后食欲差有关

5.术后并发症可能:褥疮、泌尿系感染

6.焦虑:与患儿家长担心手术结果和术后康复情况有关

六.预期目标

1.住院期间无压疮。

2.住院期间无感染。

七.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检查尿常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胸透,脊柱X线检查及心肺肝肾功能,SCT,MRI。

2.同骨科手术术前准备及护理

(二)术后护理:

1.病儿回病房后,应把其从手术车上平托于床上,肩下垫肩垫,四肢固定并接通固定好引

流管。

2.同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3.了解术中情况,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伤口有无渗血。

4.麻醉将要清醒时,易躁动而发生危险,应勤巡视。

5.病儿清醒后取左或右侧卧位。可稍前倾不能后倾,为避免伤口受压,减轻疼痛,每2

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注意动作要轻,速度应慢,于后背垫上海绵垫。

6.有胸带固定者,要随时给予调整。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SPO2,查看有无气胸情况。

7.术后密切观察肢体活动情况,是否有大小便失禁现象。如发现下肢麻木,活动受限,失

去知觉,应及时报告医生。

8.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若患儿食欲较差,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补液。

9.并发症的预防

6)褥疮实行轴式翻身加强皮肤护理。

7)肺部感染应用超声波治疗。鼓励患者保持有效呼吸,鼓励多咳嗽,辅助排痰。

8)泌尿系感染同术前。拔除尿管前加管训练膀胱功能,防止尿潴留,尿潴留者采取

针灸、理疗、按摩或手法协助排尿。

9)预防关节僵硬及肌肉挛缩正确的功能锻炼对于保持关节灵活性,促进全身神经肌

肉系统的功能恢复有重要的作用。

10)预防便秘预防便秘方法同术前。

11)喂饭时,不能随便搬动病儿头部或让病儿转动。病儿大小便时,不得过分抬高下肢,

注意伤口勿被大小便污染。

10.病儿伤口14天拆线,拆线后协助医生给患者佩戴支具。

11.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第三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护理常规

一、概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畸形.主要因素为髋臼和股骨头发育不良和韧带松弛引起的股骨头脱位。婴儿出生时畸形即已存在。婴幼儿采用髋关节吊带或蛙形石膏固定,手术治疗适用于三岁以上病儿及手法复位失败者。

二、临床表现:单侧出现跛行,双侧为鸭行步态.站立时臀部明显后凸,腰部前凸.

三.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牵引

2.手术治疗

四.护理评估

1.病史:现病史、过去史、遗传史、过敏史

2.饮食、休息与睡眠、排泄、自理情况、嗜好及保健措施

3.精神状况、对疾病的认识、心理状况、性格与交往能力、家庭关系、经济状况

4.体检:生命体征、身高、体重、一般状况、头、颈、胸腹、脊柱、四肢、神经系统五.护理诊断

1.躯体活动障碍:与术后石膏固定有关

2.有末梢循环受阻的危险:与术后石膏固定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术后石膏固定有关

4.疼痛:与术后切口未愈合有关

5.知识缺乏:与患儿家长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6.焦虑:与患儿家长担心手术结果和术后康复情况有关

六.预期目标

1.住院期间石膏周围皮肤不发生破损。

2.住院期间保持患肢末梢循环良好。

七.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同骨科术前准备及护理.

2.皮牵引或骨牵引两周,按皮牵引或骨牵引常规护理.

3.手术前一日备皮,保暖.

(二)术前护理

1.同全麻术后常规护理

2.病儿清醒后,摆放适当卧位,抬高患肢观察腹部有无压迫感。

3.髋人字石膏,按石膏护理常规。

4.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因手术创伤较大注意血压变化。

5.鼓励患儿咳嗽,深呼吸,防止坠积性肺炎。

6.观察肢端血运情况及伤口有无渗血,如果伤口有渗血,应在石膏上做标记,以便于观察。

7.石膏干燥后,可进行局部修整,使患儿感到舒适有利于护理。

8.协助患儿翻身时,应以健肢作为轴翻转。如为双侧石膏固定。应将患儿抬起悬空翻转,

骶尾部和足跟部须垫起悬空。

9.注意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及压伤。

10.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11.教家长护理石膏,石膏外固定后1-2天,3个月,6个月分别拍X光片随访,以检查复

位情况,注意有无股骨头无菌坏死的发生。

12.石膏拆除后,鼓励患儿做肢体功能锻炼。

第四节漏斗胸NUSS手术后护理常规

一、概述:漏斗胸是胸骨凹陷畸形,胸骨体自胸骨柄下缘开始有不同程度的下陷,多以剑突处最深,两侧肋软骨也连同胸骨下陷,形似漏斗。病儿因胸骨凹陷,压迫心肺,造成肺活量低,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心脏受压后,多在活动后引起心动过速,心博出量减少等。平素患儿进食量少,发育较正常同龄儿童差,并有腹大,驼背之体征。手术治疗以3-5岁为宜。

二、临床表现:在婴儿期一般无特殊临床表现,少数可有严重的吸气性哮鸣和胸骨吸入性凹陷。随着生长发育,漏斗胸病儿出现一种特殊的体型,头颈前伸,两肩前倾,前胸下陷,后背弓状,腹部膨隆。不少病儿体型消瘦,喜静不喜动。有些虽看起来活动量较大,但不能持久。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三.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四.护理评估

1.病史:现病史、过去史、遗传史、过敏史

2.饮食、休息与睡眠、排泄、自理情况、嗜好及保健措施

3.精神状况、对疾病的认识、心理状况、性格与交往能力、家庭关系、经济状况

4.体检:生命体征、身高、体重、一般状况、头、颈、胸腹、脊柱、四肢、神经系统五.护理诊断

1.有气体交换受阻的危险:与胸廓活动受限有关

2.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有关

4.焦虑:与患儿家长担心手术结果和术后康复情况有关

六.预期目标

1.住院期间无感染。

2.良好而开展功能锻炼

七.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同骨科术前准备及护理。

2.备皮,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3.术前6-8小时禁食水。

二、术后护理:

1.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并记录,尤其注意观察呼吸状态。

2.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时行超声波治疗。

3.观察有无气胸,液胸,有无皮下积气等。

4.保持平卧位,禁止侧卧或俯卧位。

5.麻醉清醒6-8小时后可进普食。

6.术后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

7.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8.患儿术后一个月内尽量保持挺胸,睡木板床,多仰卧.勿做剧烈活动,防止碰撞。3个月后

可上学或幼儿园,并适当做扩胸,收腹锻炼。定期复查(术后六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三年后择期取出钢板。

第五节马蹄内翻足

一、概述:马蹄内翻足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是畸形足中最多见的。发生率为1/1000。男性多于女性。单侧或双侧发病,双侧多见。真正原因尚不清楚,但有以下有关因素与学说

①遗传因素②子宫小羊水少使胎儿宫内受压③胚胎期发育停滞④神经肌肉学说

二、临床表现:

患足下垂、前足内收、内翻。畸形的程度随病理变化的轻重而不等。随年龄增长,治疗的延误以及站立、步行时足背外侧负重,可出现骨骼的变形。

三、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如:手法扳正、矫形靴套、石膏固定

2.手术治疗如:软组织松解,跖腱膜切断、三关节融合手术。

四、护理评估

1.病史:现病史、过去史、遗传史、过敏史

2.饮食、休息与睡眠、排泄、自理情况、嗜好及保健措施

3.精神状况、对疾病的认识、心理状况、性格与交往能力、家庭关系、经济状况

4.体检:生命体征、身高、体重、一般状况、头、颈、胸腹、脊柱、四肢、神经系统

五、护理诊断

1.躯体活动障碍:与术后石膏固定有关

2.有末梢循环受阻的危险:与术后石膏固定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术后石膏固定有关

4.疼痛:与术后切口未愈合有关

5.知识缺乏:与患儿家长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6.焦虑:与患儿家长担心手术结果和术后康复情况有关

六、预期目标

1.住院期间石膏周围皮肤不发生破损。

2.住院期间保持患肢末梢循环良好。

七、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按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2、入院起每日泡足两次,每次20分(水温以不烫手为适宜)。

(二)术后护理:

1.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按骨科石膏病人术后常规护理病人。

4.抬高患肢,观察患儿指趾端末梢循环。

5.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第九节先天性肌性斜颈护理常规

一、概述:

先天性肌性斜颈, 俗称“歪脖”中的一种。是由于出生后一侧的胸锁乳突肌挛缩和纤维变性所致的一种畸形,患儿头向患侧,下颏转向健侧,同时合并面部不对称,一般认为其原因是难产时损伤了一侧胸锁乳肌,它不同于先天颈椎发育异常引起的骨性斜颈。治疗越早越好,年龄越大,斜颈和脸部畸形越难于完全矫正。多数学者认为臀位、异常分娩、产伤导致胸锁乳突肌血肿机化,萎缩、坏死瘢痕形成,此外还有子宫内、外感染、遗传及动静脉栓塞而致肌肉坏死等。治疗方法有单纯观察,手法按摩,积极地家庭治疗计划,支具矫形及手术治疗。

二、临床表现:

畸形可在生后即存在,也可在生后2~3周出现。病初头部运动略受限,但无明显斜颈现象,触诊可发现硬而无疼痛的梭形肿物,与胸锁乳突肌的方向一致,在2~4周内逐渐增大,然后开始退缩,在2~6个月内逐渐消失。部分病人不遗留斜颈;不少病人若未经治疗,肌肉逐渐纤维化、挛缩硬化,形成颈旁硬的束状条物,头部因挛缩肌肉的牵拉而发生斜颈畸形,肌肉短缩侧的面部亦发生变形。若畸形不及时纠正,面部变形加重,最后颅骨发育不对称,颈椎甚至上胸椎出现脊柱侧弯畸形。

三.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手法按摩

2.手术治疗

四.护理评估

1.病史:现病史、过去史、遗传史、过敏史

2.饮食、休息与睡眠、排泄、自理情况、嗜好及保健措施

3.精神状况、对疾病的认识、心理状况、性格与交往能力、家庭关系、经济状况

4.体检:生命体征、身高、体重、一般状况、头、颈、胸腹、脊柱、四肢、神经系统五.护理诊断

1.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术后牵引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有关

4.焦虑:与患儿家长担心手术结果和术后康复情况有关

六.预期目标

1.住院期间无压疮。

2.住院期间无感染。

七.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按骨科护理常规进行术前准备。

(二)术后护理:

1.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

3.观察患儿刀口敷料渗血情况。

4.手术24小时后遵医嘱应用皮牵引或佩戴矫形支具维持中立位。

5.手术24小时后遵医嘱应用理疗。

6.在伤口愈合后采用伸展治疗,以防复发。

7. 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八.结果评价

第十节并指(趾)畸形

一、概述:两个以上手指部分或全部组织成分先天性病理相连,属先天性并指畸形。本病与遗传有关。

二、临床表现:并指(趾)程度有轻重不同,轻者部分皮肤并指,重者全部皮肤或指甲、指骨并指(趾)。

三.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四.护理评估

1.病史:现病史、过去史、遗传史、过敏史

2.饮食、休息与睡眠、排泄、自理情况、嗜好及保健措施

3.精神状况、对疾病的认识、心理状况、性格与交往能力、家庭关系、经济状况

4.体检:生命体征、身高、体重、一般状况、头、颈、胸腹、脊柱、四肢、神经系统五.护理诊断

1.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2. 有末梢循环受阻的危险:与手术创伤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有关

3.焦虑:与患儿家长担心手术结果和术后康复情况有关

六.预期目标

1.住院期间保持患儿指(趾)端末梢循环良好。

2. 住院期间无感染。

七.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按骨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入院后每日泡洗手或足部2次,每次20分钟(水温以不烫手为适宜)

(二)术后护理:

1.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观察患儿刀口敷料情况,发现渗血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4.抬高患肢,观察患儿指趾端末梢循环。

5.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应用血管扩张药物。

6.24~48小时内注意指端血运,皮瓣移植缝合时应防止张力,必要时加皮片移植。

7.术后12-14天拆线。

8.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第十一节多指(趾)畸形

一、概述:

又称赘生指(趾),是一种多见的先天性畸形。本病为遗传病,有时与其他先天性畸形同时存在。但这种情况又是儿科最常见的畸形之一。只有合并其他畸形和(或)智力异常才有建议行染色体检查的必要。

二、临床表现:

分为三类:

1.只有一团软组织,当中无骨,关节和韧带。

2.赘生一个不完全但外形完整的指(趾),多数与一较大的或分叉的掌骨相连,少数为指

端分叉型多指。

3.多一个或几个额外的指,掌骨或趾骨,蹠骨。

多指多见于拇指或小指,多趾多见于小趾的内侧或外侧。

三.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四.护理评估

1.病史:现病史、过去史、遗传史、过敏史

2.饮食、休息与睡眠、排泄、自理情况、嗜好及保健措施

3.精神状况、对疾病的认识、心理状况、性格与交往能力、家庭关系、经济状况

4.体检:生命体征、身高、体重、一般状况、头、颈、胸腹、脊柱、四肢、神经系统五.护理诊断

1.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2. 有末梢循环受阻的危险:与手术创伤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有关

3.焦虑:与患儿家长担心手术结果和术后康复情况有关

六.预期目标

1.住院期间保持患儿指(趾)端末梢循环良好

2. 住院期间无感染。

三、术前护理:

1.按骨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入院后每日泡洗手或足部2次,每次20分钟(水温以不烫手为适宜)

四、术后护理:

1.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观察患儿刀口敷料情况,发现渗血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4.抬高患肢,观察患儿指趾端末梢循环。

5.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应用血管扩张药物。

6.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第十二节骨髓炎引流术护理常规

一、概述:骨髓炎多数病例系化脓细菌经血行侵袭骨髓内结缔组织所引起的炎症。少数从邻近软组织感染扩散而来或继发于开放性骨折。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骨组织破坏甚至感染扩散,危机生命。有些会转变为慢性。

二、临床表现:

1.脓毒血症型

2.并发关节炎

3.局限性破坏和骨脓肿

4.慢性骨髓炎多表现为慢性窦道,病程较长。

三.处理原则:

1. 非手术治疗:牵引、应用抗生素

2. 手术治疗

四.护理评估

1.病史:现病史、过去史、遗传史、过敏史

2.饮食、休息与睡眠、排泄、自理情况、嗜好及保健措施

3.精神状况、对疾病的认识、心理状况、性格与交往能力、家庭关系、经济状况

4.体检:生命体征、身高、体重、一般状况、头、颈、胸腹、脊柱、四肢、神经系统五.护理诊断

1.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术后引流有关

3.营养失调:与术后食欲差有关

4.焦虑:与患儿家长担心手术结果和术后康复情况有关

六.预期目标

1.引流管保持通畅。

2.住院期间无感染。

七.护理措施

(一)术前准备:

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后护理:

1.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一般每Q4h,通过体温曲线观察发热情况。高热患者应采

用药物或物理降温。使用退热剂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般应用剂量不宜过大,以防虚脱。

2.保持固定效果,限制患肢活动以减轻疼痛,并防止病理性骨折和关节畸形。

3.及时止痛,适当给予必要的镇静剂、镇痛剂。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心

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使用大量抗生素除了应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外,还要警惕发生双重感染。

5.局部开窗或钻孔冲洗引流护理。

(1)密切观察引流物的质、量及颜色,并及时记录。严格交接班,保持出入量的平衡。

(2)避免冲洗引流管扭曲、受压。输入管的输液瓶应高于患肢60~70cm,引流管宜

与一次性负压引流袋相连,并保持负压状态。引流袋位置应低于患肢50cm。

(3)及时更换冲洗液,及时倾倒引流液。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每日更换,避免发生

逆行感染。

(4)如发现滴入不畅或引流物流出困难,应立即检查是否有血块堵塞或管道受压扭

曲,及时排除故障。

(5)冲洗液中抗生素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冲洗时应合理调节滴速,

随着冲洗液颜色的变淡逐渐减量,直至引流液变得澄清为止。

6.长期卧床者,应注意防止肺部感染、褥疮及泌尿道感染。

7.注意休息,适量劳动,劳逸结合。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感染。

8.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9.定期门诊随访。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如有红肿等感染现象应立即就诊。

第十三节化脓性关节炎护理常规

一、概述: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多见于膝、髋、肩、肘诸关节。发生于婴幼儿者往往与干骺端的骨髓炎有密切关系。但亦有不少病例是通过血运侵入关节滑膜而引起的,最后也可通过骨骺而继发骨髓炎。

二、临床表现:

一般均有败血症表现,如发热、脉搏加快、白细胞增高等。受侵的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患肢常呈半屈曲位。

三.处理原则:

1. 非手术治疗:牵引、应用抗生素

2. 手术治疗

四.护理评估

1.病史:现病史、过去史、遗传史、过敏史

2.饮食、休息与睡眠、排泄、自理情况、嗜好及保健措施

3.精神状况、对疾病的认识、心理状况、性格与交往能力、家庭关系、经济状况

4.体检:生命体征、身高、体重、一般状况、头、颈、胸腹、脊柱、四肢、神经系统五.护理诊断

5.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6.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术后引流有关

7.营养失调:与术后食欲差有关

8.焦虑:与患儿家长担心手术结果和术后康复情况有关

六.预期目标

1.引流管保持通畅。

2.住院期间无感染。

七.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后护理:

1.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一般每Q4h,通过体温曲线观察发热情况。高热患者应采

用药物或物理降温。使用退热剂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般应用剂量不宜过大,以防虚脱。

2.保持固定效果,遵医嘱行皮牵引限制患肢活动以减轻疼痛。

3.及时止痛,适当给予必要的镇静剂、镇痛剂。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心

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使用大量抗生素除了应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外,还要警惕发生双重感染。

5.切开引流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引流物的质、量及颜色,并及时记录。严格交接班,保持出入量的平衡。

(2)避免冲洗引流管扭曲、受压。输入管的输液瓶应高于患肢60~70cm,引流管宜

与一次性负压引流袋相连,并保持负压状态。引流袋位置应低于患肢50cm。

(3)及时更换冲洗液,及时倾倒引流液。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每日更换,避免发生

逆行感染。

(4)如发现滴入不畅或引流物流出困难,应立即检查是否有血块堵塞或管道受压扭

曲,及时排除故障。

(5)冲洗液中抗生素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冲洗时应合理调节滴速,

随着冲洗液颜色的变淡逐渐减量,直至引流液变得澄清为止。

6.长期卧床者,应注意防止肺部感染、褥疮及泌尿道感染。

7.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8.注意休息,适量劳动,劳逸结合。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感染。

定期门诊随访。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如有红肿等感染现象应立即就诊。

第十四节新生儿期臂丛神经损伤

一、概述:

臂丛神经是支配上肢的主要神经,可分为根、干、束3段,各段均有分枝支配相应的肌肉。臂丛神经行经锁骨与第一肋之间时被胸锁筋膜固定在肋骨上,然后在肱骨喙突下经过,当外力使第一肋骨喙突间的距离加宽时,臂丛神经受强力牵拉而损伤。分娩时引起损伤的原因主要为头位分娩的肩难产、胎方位判断错误;臂位分娩时手法不正或后出头娩出困难、强力牵拉胎肩颈部。临床表现根据损伤的部位而异,以上于麻痹最多见,典型表现为:患肢松弛悬重于体侧,不能做外展、外旋及屈肘等活动。

二、临床表现:

1.上臂型:患肢下垂,肩不能外展,肘部微屈和前臂旋前。

2.前臂型:症状不明显,生后多日才发现。表现患侧手大小鱼际肌萎缩,屈指深肌肌力减

弱,常有臂部感觉障碍。如颈交感神经受损,则上睑下垂,瞳孔缩小。

3.全臂型:全上肢完全瘫痪,感觉消失。

三、康复护理:

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的目的是防治合并症,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保持肌肉质量,促进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的恢复,最后达到恢复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总结如下几大特点:

1.神经营养药物的应用,如: VitB1、VitB12、加兰他敏等药物封闭治疗单唾液酸四己糖

神经节苷酯钠静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均分疗程进行。

2.促进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可行电针(针灸+电刺激)、磁疗、按摩、推拿。

3.功能锻炼,如:手臂的前旋后转、肩关节外展与上举、肘关节内收外旋、手腕部的屈伸

运动,及手掌在身体处于座位及卧位时支撑身体等辅助运动。当受累的肌力增至3-4级时,可进行抗阻力练习,以争取肌力的最大恢复。产伤引起的臂丛伤,在早期有锁骨上区肿胀压痛和手臂活动障碍等症状。可应用支架使患侧肩部保持于外展90°,屈肘90°位,使神经松驰,以利恢复。每日被动活动患侧肩和肘关节数次。

4.感觉丧失的保护:受损的肢体易受进一步的碰伤或烫伤,在失去神经支配的皮肤损伤后

修复较困难,因此必须保护失神经发支配的皮肤,避免烫压伤。

5.肿胀的护理:臂丛损伤的肢体肌肉失却运动功能后也失去对肢体静脉时挤压回流作用,

特别是肢体处于下垂位和关节极度屈曲位时肿胀更明显,要经常进行肌肉的被动活动及改变关节位置,适当抬高患肢用温水热敷,进行被动牵伸时动作应缓慢,范围应惭增大,切忌粗暴,以免引起新的损伤。

6.定期肌电检查,不仅有利于神经恢复的监定,而且肌电刺激有利于神经再生。

7.如经三个月康复治疗患儿肩、肘、腕关节活动能力一般都能有所增强,手臂支撑力增大,

肌力增加。证明康复治疗效果是显著的。但分娩引起的臂丛上干损伤经过3个月保守治疗,肩肘关节无任何改善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新版骨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骨科一般护理 [病情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精神状态、体位、皮肤完整性等全身情况。 2.肢体或患处疼痛、肿胀、温度、颜色、感觉、动脉搏动及活动情况,是否有开放性骨折。 3.伤口、牵引、固定情况。 4.大小便情况,注意有无便秘 [护理措施] 1.按外科护理常规进行。 2.睡硬板床,上肢骨折可例外。 3.骨折要先固定,后搬动。头、颈及躯干损伤的病人, 搬动时应保持头颈与躯干成直线,防止脊柱弯曲及扭转。 4.如有休克,应先处理休克后处理骨折。如有出血, 应先临时止血。开放损伤局部用无菌敷料包扎,以减少污染。

5.四肢受伤者,应抬高患肢,注意患肢末梢循环,感 觉及运动功能的情况。 6.作好生活护理,协助病人洗漱、饮食及大便。 7.长期卧床者,要预防压疮、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 等并发症发生。 8.凡石膏固定、牵引或内固定术后,搬运患者时应保 持功能位置。 9.骨病患者,注意保护患肢,卧床休息,减少患肢活 动,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 10.康复期,鼓励加强功能锻炼。 [健康指导] 1、讲解疾病治疗和护理知识、药疗知识等,简明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2、保持皮肤的完整性,指导定时、正确翻身、预防压疮 3、告知患者功能锻炼计划及原则 4、加强营养,进高热量、营养丰富、富含钙质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5、生活、工作中注意安全防护,避免意外损伤 第二节骨科手术前后护理 [病情观察要点] 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尿量、伤口 敷料、引流管、皮肤完整性。 2、肢体疼痛、肿胀、温度、颜色、感觉、动脉搏动及活 动度等情况。 3、患者的体位,石膏有无压迫污染,位置是否正确。 4、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一)手术前护理 1.向病人说明手术重要性和可行性,以解除顾虑, 取得合作。 2.术前淋浴更衣。 3.据医嘱做好药敏试验,交叉配血及各种检查工 作。

骨科危重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一、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 二、昏迷患者护理常规 三、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四、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五、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六、脱位护理常规 七、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 八、桡骨远端骨折护理常规 一、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 ⒈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做好病人及家属得入院(科)宣教。 ⒉及时评估: 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⒊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 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 ⒋卧位与安全 ⑴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⑵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⑶牙关紧闭、抽搐得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缀。 ⑷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病人安全。 ⑸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与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备用状态。 、CVP、末⒌严密观察病情:专人护理,对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 2 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 ⒍遵医嘱给药,实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 ⒎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脱落、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⒏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 ⒐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得基本需求;禁食病人可予以外周静脉营养。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修订】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身高。 2、手术当天及术后3天、体温37.5℃以上,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3、体温39℃以上时,每4小时应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37.5℃以上,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测3天平稳后改测1次。 4、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每天4次或遵医嘱执行。 5、一般病人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五、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1次。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病情观察。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做好标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每天更换引流袋。 3、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二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了解患者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5、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6、根据病情指导幷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九、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

好药物相关知识宣教。 十、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禁忌。 十一、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十二、给予或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十三、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术中配合,介绍同种手术成功的病例,消除病人的顾虑,安心幷积极配合手术。 3、进行适应性锻炼:如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戒烟;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根据疾病种类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幷告知其目的。 4、备皮 (1)备皮范围 手部手术:全手,上界肘关节,臂丛麻须包括腋毛。 前臂手术:全手,上界至肩关节,包括腋毛。 肘部手术:上界腋窝,下界全手,包括腋毛。 肩、上臂手术:上界过颈部,下界全手,前后过胸、背中线,包括腋毛。 足部手术:全脚,上界大腿上1/3。 小腿、膝部手术:上界髋关节,下界包括整个肢体。 大腿、髋部手术: 上界平弓肋沿,下界包括整个肢体,前后过躯干中线,并剃阴毛。 (2)备皮:手术前一天下午或晚上备皮幷保护手术区皮肤,防止刮伤。如皮肤

骨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与流程

一、锁骨骨折护理常规 一、疾病概述 锁骨骨折多发生于锁骨外、中1/3交界外,是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患者多为儿童和青状年。间接与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锁骨骨折,但间接暴力较多,直接外力,如从前方打击、撞击锁骨,或摔倒时肩部直接着地,均可造成锁骨骨折。摔倒时手掌着地,外力通过前臂、上臂传导至肩,再传至锁骨,遭受间接外力和剪切应力也可造成骨折。 二、一般护理 (一)按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受伤的原因、时间;受伤的姿势;外力的方式、性质;骨折的轻重程度;有无疼痛,疼痛的部位、程度及性质。 (三)给予易消化、高蛋白质、含维生素及纤维素食物。 (四)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适量镇痛剂,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五)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 三、专科护理 (一)体位护理 局部制动固定后,取半卧位或平卧位,避免侧卧位,以防外固定松动。卧位休息时应去枕仰平卧于硬板床上,两肩胛间垫一窄枕以使两肩后伸、外展,维持良好的复位位置。复位后,站立时保持挺胸提肩;坐或行走时,用前臂吊带悬吊患侧上肢屈肘成90度直角,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疼痛,减轻肿胀。局部未加固定的病人,应嘱其不可随便更换卧位。 (二)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以及伤口渗血情况。 2、注意观察上肢皮肤颜色是否有发白或青紫,有麻木感,是否有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如果有以上症状,表示有腋部神经血管受压,应指导患者双手叉腰,使双肩尽量外展,后伸,如症状没有缓解,立即报告值班医生调整固定的松紧度,直至症状解除为止。 (三)功能锻炼 1、向病人解释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气血运行,防止患肢肿胀,避免肩关节僵凝,以取得病人配合。 2、正确适时指导病人功能锻炼。 ①骨折早期整复固定1-2周。可以练习手部及腕、肘关节的各种活动。如:“抓空增力”、“左右 侧屈”、“掌屈背伸”、“托手屈肘”、“肘部伸曲”。 ②骨折中期整复固定2-3周。左肩部后伸活动(左“∞”字绷带固定或三角巾固定下),如“屈肘 耸肩”、“外展指路”、后伸探背“、”弯腰划圈“等 ③骨折后期整复固定3-4周。可逐渐做肩关节的各种活动。重点是外展和旋转活动。“外展指路 “、”弯腰划圈“、”上肢回旋“等。 四、健康教育 (一)锁骨骨折复位固定后,极少发生骨折不愈合,即使复位稍差,骨折畸形愈合,也不影响上肢功能, 应先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情况。 (二)复位固定后即出院的病人,应告诉其保持正确姿势,早期禁止做肩前屈动作,防止骨折移位,解除 外固定出院的病人,应告诉其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的要求。首先分别练习肩关节每个方向的动作,重点练习薄弱方面如肩前屈,活动方位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然后进行各方面动作的综合练习,如肩关

2021年骨科护理常规(全本)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 1、针对病人异常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 2、骨折病人先固定,后搬动。。 3、如伴有休克发生,先行抗休克治疗,再处理骨折。 4、四肢损伤,抬高患肢,并注意观察患肢远端动脉搏动、血管充盈度、皮肤颜色及温度、疼痛及肿胀等。 5、因骨折而造成病人的剧烈疼痛,遵医嘱尽快给予镇痛药物。 6、保守治疗的病人,应注重骨折部位固定效果的观察。 【手术护理】 1、术前护理 (1)脊柱及腰以下各关节手术的病人,术前训练床上排大、小便。 (2)手术区域的皮肤应在术前24小时开始准备,皮肤不甚干净者,酌情提前准备。能活动的病人进行沐浴并更换清洁衣裤,不能活动的病人指导家属进行皮肤清洁擦拭。 2、术后护理 (1)、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实施病情观察及护理。 (2)、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3)、石膏固定的病人,执行石膏病人护理要点。 (4)观察病人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5)、脊柱术后的病人,翻身时进行轴向翻身,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6)、四肢手术的病人抬高患肢,并注意末梢血液循环的观察。 (7)、对危重病人做好预防合并症的护理,注意营养及水分的补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 (8)、根据病人的精神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 (9)、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协助、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恢复。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1、对危重患者先抢救、后办住院手续。

2、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准备好抢救用物,在医生到达之前,护士可酌情给予建立静脉通路、止血、吸氧、吸痰、人工呼吸等。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呼吸道通畅,颈椎骨折病人保持颈部制动。 5、留置导尿,记录每小时尿量和24小时出入量。 6、伤口护理观察包扎止血效果是否明显,经输血及扩容后,伤口渗血是否明显增加,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7、建立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病情、用药和液体出入量,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8、加强巡视,保持各种管路的通畅。 9、保注意适当保暖,可加用盖被,但不宜用热水袋加温,以免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重休克。 10、四肢创伤病人注意患肢末梢血循环、活动、感觉情况 11、需急诊手术者遵医嘱做好各种术前准备。 12、对神志清醒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急躁情绪;休克病人宜暂禁食水,口渴时可用湿棉签润唇。 13、休克病人不宜频繁翻身,以免加重病情,但要注意做好各种基础护理。 石膏固定病人护理 【护理评估】 1、受伤过程及有无其他并发症。 2、病情评估 3、对石膏固定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4、自理能力。 【护理要点】 1、按骨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 2、石膏未干时暴露,以促其速干。 3、石膏未干时,搬运病人应用手掌平托石膏,不可用手指抓捏,避免在石膏上压出凹陷,形成压迫点。在搬运、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应注意保护石膏,防止折断。 4、观察患肢末端是否存在血循环或神经感觉障碍。 5、检查石膏边缘皮肤有无早期压疮,对石膏边缘皮肤及邻近石膏的骨突处进行按摩。肢体固定的病人用枕垫抬高患肢,以利肿胀的消除。

2018年骨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第三节、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牵引术 一、保持患者舒适。头部稍抬高,腰部可适当垫软枕,冬季注意保暖。 二、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血液循环、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及患肢肢体活动情况 三、经常检查牵引带是否松散或脱落,防止牵引锤接触地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保持患肢处于正常的牵引体位;牵引重量适度。 四、行皮肤牵引时,注意牵引部位皮肤有无炎症或水疱;检查胶布是否脱落。 五、骨牵引时应保持钉或针眼处的清洁干燥,保持皮肤及床铺的清洁,不要触摸或移动牵引针,每日在牵引针孔处滴75%酒精两次。 六、防止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教会患者有规律的功能锻炼,如手指、足趾、踝关节及股四头肌运动。 七、防止足下垂。可用托脚板托起。 八、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经常按摩受压部位;鼓励患者深呼吸及用力咳嗽;多饮水,多吃水果和粗纤维食物并指导按摩腹部,增加肠蠕动,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定时活动肢体,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血栓性静脉炎 第二节石膏固定术 一、抬高患肢,以利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二、认真听取患者主诉,检查肢端温度、颜色、肿胀、感觉及运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经常检查石膏边缘及骨突处,防止受压。 三、石膏未干时勿搬动、勿按压,石膏完全干固后应按其凸凹的形状垫好枕头。 四、手术后及有创口的患者,如发现石膏被血或脓液浸透,应及时处理。 五、保持石膏清洁,防止石膏被水、尿、粪便等分泌物浸渍和污染。 六、注意功能锻炼,提醒或指导患者作石膏内固定肢体的等长肌肉收缩运动,情况许可时,鼓励下床活动。 第三节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一、平卧硬板床,垫软褥或气垫床。搬动时固定颈部、腰部,保持脊柱生理曲度,呈轴线翻身。 二、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肢体感觉及四肢肌力、截瘫平面情况。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1、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增加胸壁运动。 2、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鼓励患者每日主动咳嗽、深呼吸,指导有效咳嗽,防

最新骨科护理常规(全本)讲课教案

最新骨科护理常规(全 本)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 1、针对病人异常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 2、骨折病人先固定,后搬动。。 3、如伴有休克发生,先行抗休克治疗,再处理骨折。 4、四肢损伤,抬高患肢,并注意观察患肢远端动脉搏动、血管充盈度、皮肤颜色及温度、疼痛及肿胀等。 5、因骨折而造成病人的剧烈疼痛,遵医嘱尽快给予镇痛药物。 6、保守治疗的病人,应注重骨折部位固定效果的观察。 【手术护理】 1、术前护理 (1)脊柱及腰以下各关节手术的病人,术前训练床上排大、小便。 (2)手术区域的皮肤应在术前24小时开始准备,皮肤不甚干净者,酌情提前准备。能活动的病人进行沐浴并更换清洁衣裤,不能活动的病人指导家属进行皮肤清洁擦拭。 2、术后护理 (1)、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实施病情观察及护理。 (2)、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3)、石膏固定的病人,执行石膏病人护理要点。 (4)观察病人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5)、脊柱术后的病人,翻身时进行轴向翻身,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6)、四肢手术的病人抬高患肢,并注意末梢血液循环的观察。 (7)、对危重病人做好预防合并症的护理,注意营养及水分的补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 (8)、根据病人的精神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 (9)、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协助、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恢复。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1、对危重患者先抢救、后办住院手续。 2、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准备好抢救用物,在医生到达之前,护士可酌情给予建立静脉通路、止血、吸氧、吸痰、人工呼吸等。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呼吸道通畅,颈椎骨折病人保持颈部制动。 5、留置导尿,记录每小时尿量和24小时出入量。 6、伤口护理观察包扎止血效果是否明显,经输血及扩容后,伤口渗血是否明显增加,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7、建立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病情、用药和液体出入量,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8、加强巡视,保持各种管路的通畅。 9、保注意适当保暖,可加用盖被,但不宜用热水袋加温,以免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重休克。 10、四肢创伤病人注意患肢末梢血循环、活动、感觉情况 11、需急诊手术者遵医嘱做好各种术前准备。 12、对神志清醒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急躁情绪;休克病人宜暂禁食水,口渴时可用湿棉签润唇。 13、休克病人不宜频繁翻身,以免加重病情,但要注意做好各种基础护理。 石膏固定病人护理

骨科护理常规(全本)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 1、针对病人异常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 2、骨折病人先固定,后搬动。。 3、如伴有休克发生,先行抗休克治疗,再处理骨折。 4、四肢损伤,抬高患肢,并注意观察患肢远端动脉搏动、血管充盈度、皮肤颜色及温度、疼痛及肿胀等。 5、因骨折而造成病人的剧烈疼痛,遵医嘱尽快给予镇痛药物。 6、保守治疗的病人,应注重骨折部位固定效果的观察。 【手术护理】 1、术前护理 (1)脊柱及腰以下各关节手术的病人,术前训练床上排大、小便。 (2)手术区域的皮肤应在术前24小时开始准备,皮肤不甚干净者,酌情提前准备。能活动的病人进行沐浴并更换清洁衣裤,不能活动的病人指导家属进行皮肤清洁擦拭。 2、术后护理 (1)、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实施病情观察及护理。 (2)、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3)、石膏固定的病人,执行石膏病人护理要点。 (4)观察病人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5)、脊柱术后的病人,翻身时进行轴向翻身,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6)、四肢手术的病人抬高患肢,并注意末梢血液循环的观察。 (7)、对危重病人做好预防合并症的护理,注意营养及水分的补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 (8)、根据病人的精神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 (9)、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协助、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恢复。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1、对危重患者先抢救、后办住院手续。 2、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准备好抢救用物,在医生到达之前,护士可酌情给予建立静脉通路、止血、吸氧、吸痰、人工呼吸等。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呼吸道通畅,颈椎骨折病人保持颈部制动。 5、留置导尿,记录每小时尿量和24小时出入量。 6、伤口护理观察包扎止血效果是否明显,经输血及扩容后,伤口渗血是否明显增加,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7、建立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病情、用药和液体出入量,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8、加强巡视,保持各种管路的通畅。 9、保注意适当保暖,可加用盖被,但不宜用热水袋加温,以免使皮肤血管扩,加重休克。 10、四肢创伤病人注意患肢末梢血循环、活动、感觉情况 11、需急诊手术者遵医嘱做好各种术前准备。 12、对神志清醒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急躁情绪;休克病人宜暂禁食水,口渴时可用湿棉签润唇。 13、休克病人不宜频繁翻身,以免加重病情,但要注意做好各种基础护理。

骨科护理常规

第十一章骨一科护理常规 一、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临床特点】 1、患者急性、意外伤害多,均出现自理障碍,易造成心理障碍。 2、易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疾病恢复所需时间长。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病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有无合并脏器损伤。 2、评估患肢有无合并神经损伤,患肢末梢血运、感觉及运动情况。 3、评估患者既往病史、耐受能力、手术区域内软组织损伤程度。 4、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意外创伤的心理承受能力及经济承受能力,自理能力。 5、术后需评估患者麻醉复苏情况、管路通畅情况。 6、指(趾)端血运、感觉、运动、肿胀情况。患者对疼痛耐受的评估。 7、有无合并症的发生。 【护理措施】 (一)常规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2、根据病情选择饮食。 3、卧硬板床,抬高患肢并置功能位,减轻肿胀,促进回流。 4、卧床患者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 (二)术前护理 1、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化验、X片等)。 2、遵医嘱完成各项术前准备(如备皮、配血、术前给药等)。 3、床单位的准备。 (三)术后护理 1、根据麻醉方式执行麻醉后护理常规。 2、根据手术部位及方式摆放合适的体位(原则是抬高患肢,促进回流)。 3、患者疼痛剧烈时,应仔细查找原因并给予有效止痛剂。 (四)病情观察

1、重病人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出入量。根据病情及时评估, 上报医生做出正确判断,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2、仔细观察患肢末梢血运,伤口敷料渗血情况,渗出多时及时更换, 保持各种管路通畅。 3、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评估并上报医生做出正确判断,以采取针对性 的措施。 【健康宣教】 1、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营养,告知患者戒烟的重要性。 2、心理指导鼓励病人讲出自身的感受,给予针对性的处理。 3、功能锻炼的指导做示范动作教会患者锻练的方法。 4、并发症的预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及方法。 二、皮牵引护理常规 【概念】 无创,牵引重量小,多用于四肢牵引。 【护理评估】 1、患处血液循环、包括肿胀、皮肤温度、感觉、动脉搏动等情况。 2、了解患者对皮牵引的认识和心理反应。 3、评估牵引装置及相关用物是否完好。 【护理措施】 1、皮牵引前清洁患肢,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皮牵引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消除患者顾虑,取得患者配合。 2、维持有效牵引,每班检查牵引装置是否恒定,若有松脱随时调整。 维持牵引体位,不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3、仔细观察牵引部位皮肤有无感染及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活动、感 觉、麻木等情况,冬季注意牵引肢体保暖。 4、保持牵引皮肤完整性,在易受压部位置棉垫加以保护,保持患肢 清洁。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进行高蛋白、高热量、富含钙及易消化的食物,鼓励病 人多饮水、多食蔬菜和水果。 2、鼓励患者肢体功能锻炼。

骨科的护理的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 一、骨科手术一般护理 (一)术前准备 1.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 2.皮肤准备:将准备范围内皮肤上的汗毛或毛发剃净再清洗擦干。 (二)术后护理 1.选用硬板床按照一般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2.卧位: (1)四肢手术后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2)对石膏外固定的肢体摆放,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则。3.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4.骨科手术后一般10天~14天拆线。 (三)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及时恢复功能锻炼,目的是恢复局部肢

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防止并发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一般术后锻炼可分为3期: (1)初期:术后1周~2周,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活动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 (2)中期: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或外固定用物一段时间,可根据病情需要,在初期 锻炼的基础上及时增加运动量、强度、时间。(3)后期:加强对症锻炼,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2.鼓励患者早期床上运动,手拉吊环,抬高身体,增加肺活动量及促进循环,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二、石膏固定护理 (一)一般护理 1.凡行石膏固定患者应进行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并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感知觉及运动情况;遇有血液循环障碍,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2.石膏未干固前需搬运患者时,须用手掌托住石膏,忌用手指捏压,预防变形与折断。 3.石膏包扎不宜过紧,以免产生压迫。将患肢抬高,预防肿胀出血。寒冷季节更需注意石膏固定部位的保

暖,以保障患肢远端的血液循环。观察和判断石膏固定肢体的远端血液循环、感知觉和运动状况,密切注意患肢肿胀肿胀程度,以及皮肤温度、颜色、感知觉的改变等。 4.会阴及臀部周围的石膏易受大小便污染,故除保持局部清洁外,该部石膏开窗大小要适宜。有污染时,及时用软毛巾擦拭干净;换药时及时清除分泌物,严重污染时应更换石膏。 (二)预防压疮 经常观察和检查露于石膏外的皮肤,石膏边缘及足跟、肘部等未包石膏的骨突处,督促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以防止压疮形成。(三)出血观察 1.石膏内面切口出血时,应观察石膏表面、边缘及床单有无血迹 2.若石膏表面有血迹渗出,应观察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判断石膏表面血迹是否扩大,如发现血迹边缘不断扩大,应报告医生。 (四)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加强未固定部位的功能锻炼及固定部位的肌肉等长舒缩活动。定时翻身,患肢置功能位;病情允许时,适度下床活动。

骨科护理常规

目录 1、骨科手术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 2 2、石膏固定病人的护理常规----------------------- 3 3、牵引病人的护理常规----------------------- 4 4、脊柱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5 5、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护理常规----------------------- 6 6、颈椎病人的护理常规----------------------- 8 7、关节镜手术病人护理常规----------------------- 9 8、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护理常规-----------------------10 9、断肢(指)再植病人护理常规-----------------------10 10、脊柱结核病人护理常规-----------------------13 11、截瘫病人护理常规-----------------------13 12、高位截瘫病人护理常规-----------------------14 13、上肢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15 14、下肢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16

骨科手术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心理和社会状况,有无焦虑和恐惧心理及后顾之忧。 2.评估患者身体状况,除骨科疾病外有无其它内脏器官疾病以及并发症。 [术前护理] 1.皮肤准备:手术范围内皮肤备皮(即将毛发及汗毛剃净)。生活能自理者自行洗浴;对于生活不能自理者,应为患者进行床上擦浴。应注意保暖,避免患者着凉。 2.完善常规检查,遵医嘱做药物皮肤敏感试验。 3.除局麻患者外,手术前一日晚10时后禁食,12时后禁水。 4.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方法、治疗的效果、疾病的预后,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5.向患者介绍术后疼痛的解决方法及术后伤口引流管的放置时间体位。 6.根据患者病情制订功能锻炼的计划,于手术前讲解或教会患者。 7、更换被服,做好术前床单位准备。 [术后护理] 1.将术后患者用足够的人力,平稳地抬上床,注意手术肢体要有专人保护。2.卧硬板床。 (1)四肢手术,应平卧位,抬高患肢,利于血液回流,减轻水肿。 (2)脊柱手术,应平卧位,保持脊柱平直,按时给予轴向翻身。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监测体温和血压变化。 4.密切观察伤口引流管是否通畅,以及引流量,色及性质。 5.密切观察患肢感觉、运动、血液循环。 6.术后伤口疼痛,应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7.骨科手术一般10~14天拆线。 8.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的功能锻炼。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及早行功能锻炼,目的是恢复肢体功能,防止并发症。 一般锻炼分为三期: (1)初期:术后1周,协助其做远端关节肌肉的活动。

新版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 一、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精神状态、体位、皮肤完整性等全身情况。 2.肢体或患处疼痛、肿胀、温度、颜色、感觉、动脉搏动及活动情况,是否有开放性骨折。 3.伤口、牵引、固定情况。 4.大小便情况,注意有无便秘 [护理措施] 1.按外科护理常规进行。 2.睡硬板床,上肢骨折可例外。 3.骨折要先固定,后搬动。头、颈及躯干损伤的病人,搬动时 应保持头颈与躯干成直线,防止脊柱弯曲及扭转。 4.如有休克,应先处理休克后处理骨折。如有出血,应先临时 止血。开放损伤局部用无菌敷料包扎,以减少污染。 5.四肢受伤者,应抬高患肢,注意患肢末梢循环,感觉及运动

功能的情况。 6.作好生活护理,协助病人洗漱、饮食及大便。 7.长期卧床者,要预防压疮、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发生。 8.凡石膏固定、牵引或内固定术后,搬运患者时应保持功能位 置。 9.骨病患者,注意保护患肢,卧床休息,减少患肢活动,防止 发生病理性骨折。 10.康复期,鼓励加强功能锻炼。 [健康指导] 1、讲解疾病治疗和护理知识、药疗知识等,简明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2、保持皮肤的完整性,指导定时、正确翻身、预防压疮 3、告知患者功能锻炼计划及原则 4、加强营养,进高热量、营养丰富、富含钙质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5、生活、工作中注意安全防护,避免意外损伤。

二、骨科危重患者抢救常规 (一)创伤性休克抢救常规 1、保持病人安静,就地抢救。 2、取休克卧位,即头、脚各抬高30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减 轻呼吸负担。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咽部异物或分泌物,给氧, 缺氧严重者面罩给氧或行人工辅助呼吸。 4、开放两条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先输入晶体液 或电解质溶液,如NS,GNS,平衡液等。休克早期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镇痛。剧痛者可肌肉注射杜冷丁50—100。但严重脑 外伤、呼吸困难、有腹部体征诊断未明确者禁用。 6、止血。 7、保暖。对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者及时加被保温。 8、交叉配血,必要时输血。 9、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志、瞳孔、体温、脉搏、

最新骨科术前、术后护理常规.pdf

骨科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指导择期手术病人高营养饮食,以增强病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 2、指导病人术后适应性训练,如床上大小便等,练习术中所需的特殊体位。 3、配合医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相关知识指导,如手术目的、手术效果、术后疼痛规 律、引流管的妥善放置、术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等,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信任。 4、术前日对病人进行术前配合常识指导,如饮食控制、手术区域皮肤保护、个人卫生(洗 澡、更衣、剪指甲)、睡眠要求、避免受凉、禁烟酒等并作好护理记录。 5、术前常规备皮、配血、询问药物过敏史,皮试阳性者除按规定记录外应立即报告医生、 病人及家属,并做好标志,女病人询问是否有月经来潮。 6、术晨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报告主管医师,执行术前各项医嘱。 7、送病人去手术前,应查对床号、姓名、手术部位、术前医嘱是否全部执行等,协助病人 排空大小便,取下病人活动假牙、发夹及贵重物品并交家属保管。 二、术后护理 1、术后搬运应注意扶持患肢,注意保持规定体位,如脊柱手术需保持身体轴线平直不扭曲。防止因搬运不当而致手术失败,并根据麻醉种类、病情及医嘱给予适当卧位。 2、立即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并作好记录,视病情给予氧气吸入,同时注意保暖,如插 管全麻未清醒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观察插管有无滑脱现象,作好记录。 3、向麻醉师了解病人麻醉情况及术中情况,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检查硬膜外导管是否拔 除,皮肤受压情况、伤口渗血情况,输液是否通畅,如有异常及时提出并作好记录。 4、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并向家属及病人讲明注意事项,注意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引 流液性质、量并作好护理记录,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5、四肢术后可用支架、枕头、沙袋等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并注意处于功能位,并注 意观察肢端颜色、皮温、血运、活动、感觉、肿胀情况并作好记录。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术后并发症发生,注意伤口渗血情况,敷料有无移位,是否干 燥,如有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并协助处理,作好记录。 7、伤口疼痛护理,注意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与活动的关系等,按医嘱使用止痛剂,提供 安静环境,分散病人注意力并记录。 8、根据麻醉方式及病情指导病人合理进食。 9、适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锻炼原则为循序渐进。 10、其他按各种疾护病理常规。 三、护理诊断 1、焦虑——与担心术后康复程度有关。 2、睡眠形态紊乱——与环境和疾病有关。 3、疼痛——与疾病和手术有关。 4、躯体移动障碍——与疾病有关。 5、便秘——主要与长期卧床有关。 6、部分自理能力缺陷——与疾病有关。 7、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外伤或长期卧床有关。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视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出入量等,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

骨科手术护理常规

第四章骨科手术配合 第一节脊柱手术 一、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 【应用解剖】 颈椎前路位置较浅,一个典型得颈椎包括椎体、椎弓与横突,椎体相对较小,呈椭圆形,横径大于矢径。椎体前下缘唇样向下,椎体两侧上缘向外上,与上一椎体外侧下缘之间形成钩椎关节。椎体得宽度与高度在颈2~颈6分别为17mm与15mm,颈7分别为20 mm与17 mm,而在椎体后壁中矢面上高度为11~13 mm。 【手术适应证】 1.脊椎腹侧受压或神经根受压。 2.持续存在得神经损伤。 【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与切口】 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手术体位常规为颈后伸卧位,颈下垫一圆枕。行颈正中横切口。 【器械、敷料与物品准备】 常规脊柱用手术敷料,甲状腺手术用敷料,脑棉片,椎间盘器械,环钻,小口刮勺,钢尺,小骨刀,平板拉钩。 【手术步骤及配合要点】 1.常规甲状腺铺单,递三角针、4号丝线将治疗巾缝于切口外侧,铺剖 腹大单。 2.递组织钳夹安尔碘小方纱消毒皮肤,纱布擦干后贴手术膜。递刀切

皮,干纱布止血。 3.剥离开神经与血管、气管。显露出椎体,递平板拉钩及s拉钩拉开 组织。用环钻除去椎间压迫椎体,刮勺刮除多余组织。剔除取下椎体得椎间盘,咬碎骨质放于选好得椎间隙融与器内。 4.安置椎间隙融合器,钢板螺钉固定。 5.递冲洗球用甲硝唑溶液冲洗。 6.递大三角针4号线缝合胸锁乳突肌,缝合颈阔肌,1号线缝合皮下组 织。 7.递组织钳夹安尔碘小方纱消毒皮肤,递大皮针、l号线间断缝合后 消毒,纱布覆盖。 【手术护理重点】 1.摆好体位,颈部不可过度后仰。 2.术中椎间盘减压时注意甘露醇得输入。 3.术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 二、颈椎后路颈枕减压融合植骨术 【应用解剖】 在脊突与椎板之间有一连接处,尽管该标志很不明显,但在后路 内固定中很重要。椎板两侧为侧块,相对应得上下关节突形成关节突关节。正常颈椎关节突关节有关节软骨与半月形软骨面,被关节囊包裹,内覆滑膜。在后路内固定术中有几个重要得解剖学 常识,包括关节线、侧块界线。在椎板与侧块间有明显连接界,称为侧块内侧沟,关节突面与水平面得倾斜角为45°,颈7侧块更细长而薄。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牵引 (一)概念 牵引术是骨科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利用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作用于骨折部位,达到复位或维持复位固定的治疗方法。牵引方法包括皮牵引、骨牵引和兜带牵引。 (二)护理措施 1、操作前 (1)心理护理:因长期卧床,牵引导致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对疾病预后的担忧因素,可引起患者消极的情绪反应, 应加强沟通,关心、鼓励患者,对不良的心理反应及时给予心 理疏导,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牵引的意义、目的、注意事项, 以便能积极的配合治疗。 (2)了解药物过敏史:骨牵引前应该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3)局部准备:牵引肢体局部皮肤须要用肥皂和清水擦洗干净。去除油污, (4)用物准备:皮牵引备胶布、纱布绷带、扩张板、牵引带;骨牵引备牵引器械包、切开包、牵引弓等手术器械;另外还需准备 牵引床、牵引架、牵引绳等。 (5)体位准备:牵引前摆好患者体位,协助医生进行牵引。 2、操作后

(1)生活护理:持续牵引的患者活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应协助患者满足正常的生理需要。 (2)保持牵引的有效性 (3)维持有效血液循环:皮牵引时应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循环情况。(4)皮肤护理:在骨隆突出处垫以棉垫保护,定期观察牵引部位的皮肤,预防牙床。 (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血管、神经损伤;牵引针、弓的脱落; 牵引针眼感染;关节僵硬;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入厕自理缺陷 2、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 3、潜在并发症 4、有便秘的危险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6、清理呼吸道无效 二、石膏绷带固定 (一)概念 石膏绷带是常见的外固定材料之一,适用于股关节损伤及术后的固定。常见的石膏类型可分为石膏托、石膏夹板、石膏管型、躯干石膏及特殊类型石膏等。 (二)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躯体活动障碍

(完整word版)骨科护理常规试题 2015

骨科护理常规试题2015.6.24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腰椎间盘突出症卧床患者在翻身时应保持、,以减轻疼痛。 2、腰椎间盘突出症重症患者严密观察、,如症状未见改善或加重,及时报告医师,防止神经受损引起。 3、腰椎间盘突出症卧床患者在坐起时应,再利用坐起。 4、肢体受压后,要迅速解除,制动、、、,有出血者,但禁忌及。 5、骨牵患者需注意清洁无污染,每日点2次,连续点周。 6、皮牵引患者应注意观察,如足趾、和,有无现象等。 7、牵引病人应观察是否为,有无的症状,保持患肢的。 8、颈椎病病情观察、、及的程度。 9、关节脱位护理目标:尽早恢复并维持的正常解剖关系。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脊柱手术后需仰卧()A、6小时B、8小时C、10小时D、12小时 2、石膏固定的病人护理哪项不符合()A、石膏未干前用灯泡烤干B、干固后的石膏可以受潮C、定时翻身D、忌用手指捏石膏 3、不会引起呼吸困难的石膏固定部位是()A、头颈部B、下肢C、腹部D、胸部 4、石膏固定的护理目标不包括()A、石膏不变形B、石膏不折段C、预防压疮D、家属不需掌握相 关知识 5、股骨颈骨折有潜在的股骨头坏死的可能与哪项有关()A、活动减少B、手术C、骨折类型D、长期卧 床 6、颈椎病有排泄的改变与哪项有关()A、马尾神经受压B、肢体功能障碍C、椎动脉痉挛D、刺激交 感神经 7、胫腓骨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疼痛B、畸形C、感觉麻木D、骨筋膜室综合症 8、髌骨骨折石膏固定后多长时间开始锻炼()A、第二天B、1周C、2-3周D、一个月 9、抬高患肢()A、高于心脏位置B、平心脏位置C、低于心脏位置D、离开床面即可 10、腰椎间盘突出症需卧()A、软床B、硬板床C、弹簧床D、沙发床 三、多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牵引病人的护理问题有哪些()A、自理障碍B、疼痛C、清理呼吸道无效D、有皮肤受损的危险 2、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目标()A、保持固定位置B、防止肌肉萎缩C、防止关节僵直D、防止移位 3、小夹板外固定早期需密切观察()A、感觉B、运动情况C、远端血循环D、远端动脉波动情况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手术一般护理 [术前准备] 1.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 2.皮肤准备将准备范围内皮肤汗毛或毛发剃净,再清洗擦干,用碘酊涂擦后再用75%乙醇脱碘,或用苯扎溴胺配于手术前日夜或手术日晨涂擦一次。 3.对全麻病人,术前晚行清水灌肠。 4.术日晨手术部位的开放性伤口应换药一次。 【术后护理】 1.选用硬板床按照一般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2.卧位(1)4肢手术后,用支架、枕头、沙袋等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 (2)对石膏外固定的肢体摆放,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则。 3.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4.骨科手术后一般一0-一4d拆线。 【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及时恢复功能锻炼,目的是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防止并发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一般术后锻炼可分为3期: (1)初期:术后一~2周,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活动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

(2)中期: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或外固定用物一段时间,可根据病情需要,在初期锻炼的基础上及时增加运动量、强度、时间,并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锻炼。 (3)后期:加强对症锻炼,并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2.鼓励病人早期床上运动,手拉吊环,抬高身体,增加肺活量及促进循环,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石膏固定护理 一.石膏绷带技术常用于下列治疗目的: (一)保形固定:多用于裂纹骨折,为防止骨折出现移位,保证骨折顺利愈合,而骨折处的肢体和关节又要保持一种特殊体位,运用小夹板难以达到以上目的,而石膏托或石膏夹板能达到保形固定作用。(二)临时固定:有些骨折,经多次整复后对位不好,或肢休肿胀较重,需要先前以体肿胀减轻后再做进一步治疗。为防止肢体活动而引起骨折端移动、损伤周围软组织和产生剧烈疼痛,可以临时用石膏托或石膏夹板将患肢临时固定。 (三)加强内固定的作用:有此骨折需要手术复位,用钢板或钢针将骨折断端固定在一起。手术后仍无原则石膏固定,目的是加强内固定物的作用,以利骨折愈合。 (四)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后,伤口换药要经常搬动肢体,这对骨折固定和愈合不利。为此,用石膏管形将患肢固定,在感染伤口处开一个“窗口”,把伤口暴露出来,既可方便换药,又保证了骨折固定。

骨伤科护理常规

骨伤科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 (1)病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体息 3、人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人院时体温、脉博、呼吸、血压、体重 (2)新人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1次,或違医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2)各种引流管保持通杨,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3)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4)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相应的护理猎施,做好护理记录。 (5)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6)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10、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宜教。 11、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2、加强情志护理,硫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13、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出院指导,征求意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