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处处有哲学

生活处处有哲学

生活处处有哲学
生活处处有哲学

模块纵览

生活是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它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对哲学问题的追溯和思考离不开人类的生活。生活和实践是我们进入哲学殿堂、把握哲学智慧的不可或缺的途径,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基本的观点。

哲学的使命在于对四方上下的探索和对古往今来的追寻,并在这种探索和追寻中为人类提供生活的航标、展示思维的行程。哲学是思,是辩,是追问,哲学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沉思、提问和解答。思考宇宙,问辩人生;思考运动,问辩永恒。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也是我们现时代的精神的精华,它探索世界的一般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找到了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发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正确认识实践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巨大作用,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生命的灵魂,它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门,打开智慧的窗;它微笑地注视着我们,说:“来吧,让我带你去看一个新世界,访问一种新生活。”

一、《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明确该门课程不是一般的哲学概论。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二、《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到了社会生活、实践的主题之中。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境导入等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把哲学模块的核心问题确定为: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全书从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选择四个方面展开,即四个单元,每单元突出一个核心问题。如此层层递进,大问题套小问题,全书形成一个“树”形的问题串。

三、《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与逻辑关系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是从学生身边的哲学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哲学的一般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重要特点。

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起点,居于起始的位置,起着引领和导入的作用。

本单元设置了三课、一个综合探究。基本结构是:哲学(第一课)——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课)——哲学的功能(综合探究)。

第一课主要是从生活和实践入手说明什么是哲学,哲学是怎样产生的,哲学的功能是什么,哲学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哲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课通过考察历史上先哲圣贤对宇宙、人生的不同看法,了解他们各不相同的哲学主张,领悟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感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和对立。

第三课通过探讨哲学和时代精神的关系,追溯哲学的历时态发展线索,使学生体会到任何哲学都是一个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反映,时代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从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特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和开放的思想体系。

综合探究是单元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由探究活动目标、探究活动建议、探究路径参考和理论评析四部分构成。综合探究具有体现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的功能,具有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功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本单元教学设计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手段,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境导入等方式,以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

由于学生刚接触哲学,需要有一个适应阶段,所以建议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安排课时,原则上每一课时安排一课时,但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样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的可安排两课时。

附: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绪论,标题为“美好生活的向导”,主要负载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说明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和实践的关系;二是回答什么是哲学。围绕这两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一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课时实际上是解释“生活与哲学”模块的名称的。为了说明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材设计了两个目: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是

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第二课时: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这一课时主要回答什么是哲学,围绕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前者主要是从哲学研究对象的角度揭示哲学的内涵,后者则主要从哲学思维的特点、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角度回答什么是哲学。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入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的概念、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为开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教学重点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教学难点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

3.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第一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两名鞋商到一个地方去考察市场,结果发现那里的人都不穿鞋。鞋商甲认为,都不穿鞋,哪会有市场,另寻别处吧。而鞋商乙认为,没人穿鞋,正说明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我会立刻投资设厂,并广做宣传,让那里的人都穿鞋。最后的结果大家都能猜到,鞋商乙获得了成功。

问题探究:

这个故事蕴涵着什么哲理?(由于才开始接触哲学,还没涉及哲学原理,所以只要让学

生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即可。)

教师引导:这两名鞋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结果就会不同。一个只看到了表面,而另一个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而且会发展地看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而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要形成正确、灵活的思维方式,这些都是我们以后学习哲学会掌握的道理。这也说明生活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哲理。哲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就是我们生活的智慧。

导入二

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哲学,在大家看来,哲学是比较玄妙,甚至是很深奥的,因为不少同学在高一的时候就问老师:老师,哲学是不是很难学呀?哲学究竟是不是那么深奥、那么玄妙的呢?

其实生活就是人类从事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它包括了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那我们现在坐在教室里学习是什么生活呢?

学生:文化生活。

教师总结:对,我们的学习其实也是属于生活的。远的不说,我们就以学习生活来看,它和哲学有没有关系呢?(教师在黑板上写上两列:一列是“生活”,一列是“哲学”。)教师:我们班是文科班,下面我们请一些同学来谈谈,当时为什么会选择文科作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呢?

(请几位学生回答,答案无非就是“兴趣”“基础较好”“家里原因”“其他科目都不好”……)

教师:从以上几位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作出选择的时候,依据是不一样的,但无一例外,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的,这就恰恰符合哲学中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师引导:

从刚才的讲述中可以看出,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但我们平时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却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哲学的智慧联系在一起了。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生活处处有哲学。

推进新课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问题情境课件展示探究活动材料。

一名高中生在谈到“排名的二重性”时说:“我们既不能盲目地张扬排名,也不能简单地否定排名。作为学生,如果用片面的观点对待排名,排在前面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排在后面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果通过排名了解自己的学习实力以及同别人的差距,做到知彼知己,扬长避短,就会出现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生动局面。”

问题探究:(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立场和角度不同,所以看法不同。

(2)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所以人的看法也应该全面,这就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事物。因此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3)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以后会讲到,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哲学的智慧来源于生活,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同时,哲学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

板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拓展探究:(1)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2)人的三对关系: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3)哲学上说的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主观世界(即人的思维)。

(4)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同学们都十六七岁了,还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吗?可能大家淡忘了。那么,我们观察一下那些刚出生的婴儿,他们总是用好奇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可惜他们还不会说话;稍大一点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口问一些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太阳会落下去呢?为什么会天黑呢?还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人会死?等等。在实践中,人们会遇到很多困惑,会产生许多思考,哲学就是为了满足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追问和思考这些问题的,从这种意义上说,哲学是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过渡)

板书: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问题情境(课件展示材料)

国外一本工具书说,哲学家是那些“爱提出令人烦恼的问题,并给出稀奇古怪回答的人”。人们未必能够同意这个“稀奇古怪”的定义,但它传达出的哲学应当让人“惊讶”的信息,则是人们必须充分注意的。

研究哲学需要惊异。惊异不同于被事物外部表象所吸引的好奇心,而是为事物深层奥秘所激起的沉思。柏拉图认为,哲学根源于惊异。亚里士多德说:“由于惊异,人们不仅现在,而且一开始的时候,就去进行哲学研究。”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哲学思想起于对问题的“惊异”,进而以让人感到“惊讶”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必然能起到“惊醒”世人的作用。“惊讶”的核心是思想创新。面对问题(新问题和老问题),敢想前人之未想,敢做前人之未做,“不以平常眼光看待问题,不以平常思维考虑问题,不以平常语言谈论问题,不以平常方式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年轻时为光速问题而惊异,后来提出了让人“惊讶”的狭义相对论,使物理学家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中“惊醒”过来,所以,相对论不单是物理学,同时也是爱因斯坦的哲学观。邓小平提出极具新意的“一国两制”,给世人解决难题开辟出一条新思路的“思想创新”,首先是一种哲学观,其次才是政治学问题。

哲学让人“惊讶”,但反对故弄玄虚。使人“惊讶”的深刻的判断内涵,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是不会脱离大众的。

问题探究: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惊讶”“惊醒”等与哲学的产生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问题情境

课件展示:课本第5页探究活动材料。

问题探究:(1)你在童年时代是否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

(2)“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3)你现在经常思考哪些问题?为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略。

教师总结:一般人在童年时代都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出自己的体会。

“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迸发出哲学的火花。

“杞人忧天”启示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

问题探究:请学生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并思考故事中的田忌为什么能以弱胜强?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田忌的成功原因在于善于思考,能够从双方实力的分析中找到对策,通过重新组合从而使整体功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这里就蕴涵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等哲学观点,这个故事也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结论: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哲学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神秘,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问题情境课件展示课本第6页探究活动材料

问题探究:(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分析讨论略。

教师总结:(1)第一个同学运用一般的思维方法,第二个同学运用了创造性思维。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

(2)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问题情境飞艇驾驶员与哲学家的选择(多媒体课件展示)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还是罗素的学生时,经常像一头野兽一样在罗素的房里踱来踱去。

有一次,维特根斯坦突然停下来对罗素说:“你是否认为我是个十足的白痴?”

罗素颇为不解地反问:“为什么你想要知道?”

维特根斯坦回答说:“如果我是的话,我就去当飞艇驾驶员;如果我不是,我将成为一名哲学家。”

罗素倒也很坦率:“我亲爱的朋友,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一个十足的白痴,但如果假期里你给我写一篇哲学文章,我读了后就告诉你。”

一个月后,文章送到了罗素手里。罗素刚读了第一句,就相信他是一个天才,并向他担保:“你无论如何不应成为一名飞艇驾驶员。”

问题探究: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总结: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如果我们善于运用哲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在古希腊和英文中是“philosophy”,philo是爱或热爱,sophy是智或智慧,所

以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总之,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可表示为:Philosophy =philo +sophy

哲学=爱+智慧

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有时会使人们感到像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正确前行的路在何方?这时我们需要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灯。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拓展探究:请学生列举生活中人们合理运用哲学知识的事例或故事。

学生: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该故事学生比较熟悉,可以由学生自己讲述,然后再进行分析。)

教师总结:故事中的司马光善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发挥了创造性思维,体现了哲学的智慧。

此探究活动主要说明哲学可以给人以智慧,可以提高人的思维层次,锻炼人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掌握哲学知识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问题情境(多媒体课件展示)

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退役后,进入清华大学学习进修,在学习哲学后结合自己打乒乓球的经历,写了《运动员学哲学》的文章。

她说:“作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我感到在中国乒乓球队,时常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芒,遗憾的是当时我对哲学理论的知识知之甚少,更没有自觉地、有意识地用哲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也没有把实践上升到哲学原理的高度来认识。所庆幸的是,在我即将结束在清华大学学习前弥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一课,这对我来说意义是极其深远的。”“回顾中国乒乓球队称雄世界乒坛40多年长盛不衰的历史,我觉得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在重大的国际赛事中,能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作为指导,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问题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乒乓球队中所起的作用,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板书:2.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问题情境课件展示课本第6页探究活动材料。

问题探究:(1)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

(2)伊壁鸠鲁为什么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学生分析讨论略。

教师总结:(1)因为懂得具体科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哲学观念,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智慧,可以充分地享受快乐。

(2)因为哲学可以使人们找到光明,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可以列举人类无视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具体说明。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地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道路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知识拓展:哲学的指导作用

(1)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举例:变化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要把握规律立足长远,紧跟时代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2)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举例:“独身的解释”。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终身未娶。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两个朋友。一个朋友问他:“你不为你的独身主义后悔吗?”斯宾塞愉快地答道:“人们应该满意自己所作出的决定。我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满意。我常常这样宽慰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有个女人因为没有做我的妻子而获得了幸福。”

(3)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

举例:社会的科技进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解决好国家需要与个人就业愿望的关系,不能贪高,要切合实际,积极发展提高自己。

(4)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

举例:个人与集体就如同碗与锅的关系,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只有很好地维护集体利益才能保障个人利益。

(5)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举例:“错误的赞扬”。

性格放荡不羁并一贯讥讽当时大人物的伏尔泰,有一天将一名同辈作家赞扬了一番。他的一位朋友当即指出:“听到您这样慷慨地赞扬这位先生,我真遗憾。要知道,就是这位先生在背后经常说您的不是。”“这样看来,我们两个人都说错了。”伏尔泰说道。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从生活和实践入手说明什么是哲学,哲学是怎样产生的,哲学的功能是什么。哲学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的功能是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智慧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通过这两个知识点说明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2.“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就是辩证法

3.哲学的本义是指()

A.智慧

B.聪明的人

C.真理

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4.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句话主要是强调()

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

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C.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

二、非选择题

5.材料: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整天忙于各种研究,生活过得相当窘迫,而米利都是一个商业城市,许多人过着优越的生活,享用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奢侈品,以至于有些没有眼光的势利小人时常嘲笑他,说他尽做些没用的事情。泰勒斯对这些人说:“你们可以嘲笑我没用,但要说知识没用,那就大错特错了。”没过多久,他就找了个反击的机会。有一年,由于天气不好,橄榄歉收,许多做橄榄油生意的商人都有些心灰意冷。但泰勒斯经过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天象,认定来年会风调雨顺,橄榄将大获丰收。第二年开春后,泰勒斯不动声色地租下米利都的全部榨油机。等到橄榄收获季节到来时,他靠高价出租榨油机便狠狠地赚了一笔钱。就这样,他用事实告诉人们:哲学家只要想赚钱,便能赚很多钱。

(1)哲学家泰勒斯整天忙于各种研究,过着相当窘迫的生活,但是还能以坦然的态度面对别人的嘲笑,表明了什么?

(2)“哲学家只要想赚钱,便能赚很多钱。”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A 2.B 3.D 4.C

5.(1)表明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地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2)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1生活处处有哲学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1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单选题 1.“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这说明 A. 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B. 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C.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D. 哲学是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的规律 2.“苦中作乐”是中国人的一种幸福哲学。正是这种哲学智慧,使中国人能够乐观地看待苦难,支撑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灾难中前行这表明()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人人都有世界观,人人都是哲学家 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4.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们对世界的各种认识的总和 B. 人们关于世界的知识体系 C.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D.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5.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哲学会向政治探索型方面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寻求在乱世中的立国之本、生存之道。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③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6.人们往往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来做事做人。这反映出()

《生活处处有哲学》课后练习

《生活处处有哲学》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A.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脑中凭空产生的 D.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源于生活实践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3.英国哲学家罗素5岁的时候,家人带他去海边玩。他发现自己无法把礁石上的海螺弄下来,非常生气。于是他问姑姑:“海螺会思考吗?”姑姑回答:“我不知道。”“那你就应该学习。”罗素说。这说明() A.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B.儿童的哲学停留在经验和无意识的层次 C.惊讶和困惑是一切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 D.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4.关于哲学的产生,正确的观点有()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③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④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5.在普通人心目中,哲学是高高在上、十分抽象的学问。复旦大学哲学教授俞吾金却说,“哲学不但不在高处,而是在最低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哲学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②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③哲学知识可以自发地形成,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④哲学是对各种生活知识的抽象总结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6.国际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个投资者要走向成熟,一定要逐渐树立起一些能经得住漫长岁月考验的哲学信念。”这说明() A.哲学能够正确地指导人们的实践 B.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C.真正的哲学是万能的科学 D.学好哲学是人生的主要任务 7.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B.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D.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要想正确前行就需要一盏智慧的明灯 8.人们在经过了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主要体现了() A.人们改造世界的水平取决于主观认识 B.思维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C.真正的哲学智慧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没有哲学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11月第3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哲学日”。我们之所以要重视对哲学的学习,是因为它是()

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2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2 一、设计思路: 本框题的题目是《生活处处有哲学》,本节课是本书的开头,如何引导学生去热爱哲学、认识哲学与自我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在哲学的指导下能够更加幸福快乐、启迪学生在追求美好中学习哲学,这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设计中,以热爱智慧追求美好为中心,首先从仰望星空中,举例阐述智慧是如何爱惜生命的,并且运用生活中小事、典故,让学生明白,智慧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智慧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智慧,我们要热爱智慧。其次,通过探究讲解课本中的活动框题,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感受哲学之美。最后,让学生明白学好哲学的真谛,就是追求美好,这也是本课以及本书的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爱智慧之学,智慧的朋友就是哲学;学好哲学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哲学并不神秘,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离不开哲学,并且由哲学指导。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启发学生: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和智慧做朋友热爱智慧,用智慧挑去眼前的雾纱,用爱去感悟发现身边的美好。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哲学、期望和智慧做朋友。感悟人生的价值以及世界存在的意义。用智慧去激发学生内心的爱,用爱去感悟人、社会、自然。散发自身的正能量,体会生活处处的美好 三、学情分析 高二下半学期开设生活与哲学有助学生的心理成长,学生也迫切想让自己思想有条理,语言有逻辑。哲学本身理论性较强,学生虽有兴趣,但理解还是比较困难。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爱智之学,为什么要热爱智慧? 难点: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五、教学过程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生活处处有哲学 作者:无棣一中王成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世界的思考。 3.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4.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的哲学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点】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教学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板书设计】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产生)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哲学的功能)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 (2)哲学能为生活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先看一段视频,文弱书生用什么打败了武林高手?具体来说,是几个哲学问题使武林高手迷失了自己。同学们想不想这些问题的答案?(需求再强烈一些!)这些问题从何而来?他们的答案又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开启哲学之旅,走进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是不是离我们很远,让我们遥不可及。 首先我做一个采访,文理分班时你为什么选择了文科? 同学们回答,教师说明体现的哲学道理。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老师的分析,同学们可以看到,你在文理分课时,不知不觉的就运用了哲学原理。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正确认识事物或者处理事情的例子。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这些同学们都是很有哲学思想的。当然,还有好多同学没有从生活中总结出自己的哲学智慧,没有关系,下面就结合我的一个经历,和同学一起去探讨如何获得哲学智慧。合作探究一:我的“挨撞”经历 时间:昨天晚上第一节晚自习上课前几分钟 地点:三楼男生厕所门口 人物:我;无名男同学 经过:我去厕所,正要推厕所的推拉门,此时,正好一个男生要出来,他伸手矫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1?1生活处处有哲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理解哲学的本义和任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 2、能力目标:举例说明哲学并不神秘,生活处处有哲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教学重点】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教学难点】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课型】新授课 【课时】二课时 【教学方法】 “感知----求是----回归”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个学期将学习哲学,在大家看来,哲学是比较玄妙的,甚至是很深奥的。那究竟哲学是不是那么深奥、那么玄妙的呢?大家拿出课本来看看,我们发现原来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与哲学》,为什么要在哲学前面加上“生活”两个字呢?我们的生活和哲学究竟有没有关系? 【推进新课】 教师:哲学大家还没有学习,不大了解,那什么是生活同学们清楚吗? 教师:翻开课本的“致同学们”,我们可以看到“生活”的概念,原来生活就是人类从事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它包括了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那我们现在坐在课室里学习算什么生活呢? (学生:文化生活。) 教师:对,我们的学习其实也是属于生活的。远的不说,我们就以学习生活来看看,它和哲学有没有关系。(教师在黑板上写上两列,一列是“生活”,一列是“哲学”)教师:我们班是文科班,下面我们请若干同学来谈谈,当时高一为什么会选择文科作为自己的专业科呢? (学生回答,答案可能是“兴趣”、“基础较好”、“家里原因”、“其它科目都不好”……)教师:从以上几位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作出选择的时候,依据是不一样的,但无一例外,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的,这就恰恰符合哲学里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师:另外,虽然很多同学都说,是因为兴趣所以才选择这个专业,不过,老师在高一的时候,就有不少同学问我:老师,报政治(历史、地理……)的人多吗?学政治(历史、地理……)有什么前途呀?找工作好找吗?高考的时候有什么专业的报呢?等等,大家会发现,其实你选择政治(历史、地理……)是综合考虑了各个方面的情况的,大家并不是片面的、孤立地看问题,而是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这恰恰就是我们哲学的观点。 板书如下: 生活哲学 高一选科一切从实际出发

(完整版)第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第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设计思路 本框题的题目是《生活处处有哲学》,本节课是本书的开头,引导学生对哲学产生兴趣和认识到学习哲学是有用的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一要注意克服学理化,教条化的倾向,二要克服庸俗化的倾向。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紧紧把握住生活中的哲学之一主线,首先从比尔•盖茨的财富观入手,引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接着运用生活中的故事、典故、事例等,采用探究和讨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争鸣和探讨,既让学生明白了生活离不开哲学,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学生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从而较好实现了三维目标。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类对世界

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具有哦能够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点: 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教学难点: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 情景激疑 师:同学们,假如说你拥有580亿美元的个人财产,并将退休,你会把如何安排这笔钱的用途呢? 生1:旅游,尽情享受生活。

1.1生活处处有哲学导学案带答案

§1.1生活处处有哲学姓名: 学习目标(明确目标,心中有数) 知识与技能:1.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类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 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3. 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习重难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学习过程 【基础梳理】(A级,请快速浏览教材,完成下列内容,并记住它)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活动。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和对世界的。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为什么要学哲学) 1、哲学的本义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是一门、的学问。在汉语中,哲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是智慧,哲学更是对智慧的“爱”和“追求”。 2、哲学的任务(作用、功能) (1)“两个看待”+“三个对待” 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2)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 【特别提示】 一是哲学上所讲的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主观世界即(人的思维),这与我们通常说的世界有所不同。 二是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就是在这两项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三是人的三对关系: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们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实践中,需要哲学智慧【问题探究】(B、C级,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下列问题,要认真思考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探究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页虚框,思考: 1. 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一道”,孔子为什么不愿意呢? 孔子认为当仁就仁,不当仁就不仁;不夸夸其谈,大辩若讷;不呈匹夫之勇,当勇则勇,当怯则怯。 孔子的弟子虽然在某一方面优于孔子,但在哲学智慧、哲学思维方面都不及孔子,孔子的高明在于能从对立中把握统一,掌握好处理问题的合理的度。 2.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指哲学智慧

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习题:1.1生活处处有哲学含答案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人们对过去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走低碳经济科学发展道路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据此完成1~2题。 1.人们对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考,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A.哲学智慧源于生活实践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对此类问题的思考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哲学智慧源于生活实践,故答案选A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不能把哲学等同于生活中产生的思想或艺术,B、C两项观点错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项观点错误。 2.经过了一系列思考,走低碳经济科学发展道路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主要体现了() A.人们改造世界的水平取决于主观认识 B.思维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C.真正的哲学智慧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这说明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生活中处处有哲学。下列关于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③世界上只有绝顶聪明的人才可能拥有哲学思想④哲学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指导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一个人只要对实践中和世界上的问题进行追问和思考,就会或多或少地触及一些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故③观点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④观点错误。 4.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成语典故、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刻舟求剑”“拔苗助长”“水滴石穿”“守株待兔”等。这些成语典故、寓言故事说明() A.哲学产生于寓言故事 B.哲学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第1框《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第1框《生活处处有哲学》【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2.能力目标: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学习重难点】 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页虚框,思考: 1. 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一道”,孔子为什么不愿意 呢? 2.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指 (二)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本第4—5页,思考: 1.哲学的智慧是不是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2.是否说,人们只要参加了实践活动,就会产生哲学智慧? 3.是否说参加实践活动是获取哲学智慧的唯一途径? 4.课本第5页“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小结:哲学的智慧产生于,源于人们。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页,思考: 1.从哲学的本义来看,哲学是一门的学问。哲学就是或。马克思说,哲学是。 2.真正的哲学的功能是什么? 3.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综合一、二两部分,得出结论:。 【基础自测】 选择题 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产生于人们的惊异、困惑 2.哲学智慧不像知识,它既不会老化,也不会被岁月的尘埃所覆盖。1936年出版的土木工程、桥梁设计或化工大全等论著,尽管富于三十年代先进的知识,但早已进了造纸厂,而《道德经》和《柏拉图全集》还在不断再版、译成别国文字,并加以重新研究。为什么?因为今天《道德经》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知识而在于它的智慧。是它的智慧,而不是它的知识,征服了人心。人类需要哲学智慧,这是因为() ①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总是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②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③哲学智慧是人们认识世界、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④哲学智慧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学习内容】1.1生活处处有哲学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能力目标:联系身边发生的事情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情感目标:增强对哲学的感悟和思想认同。 【学习重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学习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自主阅读】:感悟哲学家的智慧 1、好驭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脾气暴躁,有人问苏格拉底为何娶这样的女人为妻,他笑道:“如果你能驯服一匹烈马,那么其他马又有何难驾驭的呢?我能忍受这样凶的人,天下人谁不能做我的朋友呢?” 2、相形见绌 长期生活于富丽堂皇王宫中的伊丽莎白女王忽然心血来潮,亲临英国大哲学家培根的家,她没有想到大哲学家的住宅会是这样简朴,惊叹道:“你的住宅太小了啊!” “陛下,这是因为您光临寒舍,才使它显得小了。”培根耸耸肩膀,平静地说。 3、谁是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 一天,有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贝克莱:“先生,您认为谁是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 贝克莱迟疑片刻,面带难色地回答道:“我是一位很谦虚的人,所以我很难说出这位哲学家的名字,但作为真理的追求者,我又不能不说真话。这回你应当知道他是谁了吧?” 4、姑娘和火炉 一群年轻的学生在学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觉得非常难懂,就来找爱因斯坦,请他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一下他的相对论。爱因斯坦稍加思索,以十分轻松而又常见的事例道出了其中的真谛:“当你和一位美丽温柔的姑娘一起坐上两个小时,你会感觉只过了一分钟;但当坐在一个炽热的火炉上,哪怕只坐一分钟,也会觉得过了两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合作探究】: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探究一: 阅读教材P4的探究活动,思考:为何孔子的弟子都没有孔子成就之大? 课堂探究二:你说,我说,大家说——生活中的哲理并连线。 塞翁失马盲目悲观,不尊重客观规律 煲汤下盐否认事物的运动 拔苗助长事物不同部分之间结构的变化对事物发展有重大作用刻舟求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杞人忧天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度”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辩证看待问题 田忌赛马夸大主观能动性 课堂探究三:分组讨论 假如说你拥有580亿美元的个人财产,并将退休,你会把如何安排这笔钱的用途呢?从以上的探究活动,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shan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识记:(1)哲学的含义(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分析: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 能力 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 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目 标 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重点 会考考点 ①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哲学的意义和任务 难点 1、哲学与爱智之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教法 (1)运用比较法,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运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地理解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 (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哲理故事。 (4)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学法学生自主探究、谈论、合作学习 教学 用具 常规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要点 教学内容教和学反馈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对《生活与哲学》教材的介绍,让同学们能够对学习结构产生明确的认识。 四单元之间的逻辑联系: ——生活、实践的观点(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 ——如何认识世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意识·实践) ——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历史的真谛·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二)进行新课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情景设置:P4课本虚框。 《淮南子·人间训》—有人问孔子:“颜回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答道:“颜回是仁义之人,我不如他。” 那人又问:“子贡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答道:“子贡是善辩之人,我不如他。” 那人接着问:“子路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答道:“子路是勇敢之人,我不如他。” 有人奇怪地问:“三人都比您强,却拜您为师,听从您的调遣。这是为什么啊?” 孔子答道:“我既有仁心又能狠心,既善辩又不露锋芒,既勇敢又有所畏惧。用三位弟子的长处换我的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学问或方法,我也不干。” 提问思考: ⑴用颜回、子贡和子路的长处换孔子的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学问或方法,孔子为什么不干? ⑵孔子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学问或方法是怎样形成的? 师生归纳: 问题⑴提示:孔子的学生们虽有特长,但只是一技之长一面之长。而孔子他能够从对立中把握统一,掌握好处理问题的合理的度,他能够全面的看问题,这是一种很高的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 (课本: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问题⑵提示:孔子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学问或方法,是在孔子周游列国和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生活与哲学》学案1生活处处有哲学.doc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学案1 编写者:刘辉朱银成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课题一生活处处有哲学【课标引领】 知识要点 能级要求 识记理解运用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V 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V 哲学可以使人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V 【自主探航】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课题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O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 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的活动中,在处理_________________ 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哲学是源于人们对 __________ 的追问和对_____________ 的思考。 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哲学于我们的____________ 、与我们置身 于其中 ______________ 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_____________ O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就是一门给人_________ 、____________ 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 0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________ , 是 ______________ 的灵魂。” 2、真正哲学的作用或任务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____________ 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 智的眼光看待 ____________ ,正确对待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 ,正确对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 践提供 _______________ 的指导。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指导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合作探究】 1.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说明了什么?

公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

公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 以下是关于公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公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 原创:李霞政治学科 是高中政治教学的第四模块《生活与哲学》的第一课。课本知识点不多,但作为哲学教学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能不能让同学们对哲学的特点有较清晰的认知,能否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哲学教学成功的开始。感受哲学是本课的基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哲学智慧就在我们身边,并对我们的人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只不过“百姓日用而不知”。引领同学们追随哲学家的脚步去思考哲学问题,去探究宇宙、人生。为此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1、探究哲学在哪里,哲学从哪来 设计提问:老师去参加调教比赛,结果课上的不成功,老师心情很沮丧,你能开导一下老师吗?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会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人生经验来开导老师。问题设置能激发学生思考,而且要帮助自己的老师,学生们也非常乐意发言。通过学生的的发言来引发学生思考下一个问题:为什么同学们总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和人生经验出 ·

发来帮助老师呢?如果叫一个打鱼的人、种田的人、、、他们又会如何开导别人呢?最后展示众多格言警句看看都是谁的经验?这些经验智慧从哪来?由此很容易引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除了实践哲学的产生还离不开思考与追问,那么就带领学生追随哲学家的脚步去思考与追问。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①惊讶是哲学情绪,是哲学的开端,哲学从仰望星空开始。那么我们就来仰望星空,来体验惊讶与好奇,从而引发同学们开始哲学思考。播放视频:《星球大小的尺度》 ②收回我们惊讶好奇的眼神再来观察我们的生活,请大家继续保持好奇与惊讶。我们身边也有些爱思考,善于思考的人。设置情景:用庄子的《山木》引发同学们对材与不材的思考 ③最后让我们保持一颗童贞的心,像哲学家那样思考和追问。体验怎样从熟知到真知的过程。我设计了对一朵花的追问,引出哲学探讨的一系列问题: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现象与本质,理想与现实、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人与世界的关系。 经历了这样一个奇妙的思想之旅,同学们能真切的感受到哲学思考的特点、感受到哲学是从哪来的。 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与思考我觉得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弄不好会流于表现和形式。让学生觉得哲学很简单,或者哲学 ·

第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第一《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设计思路 本框题的题目是《生活处处有哲学》,本节是本书的开头,引导学生对哲学产生兴趣和认识到学习哲学是有用的是本节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一要注意克服学理化,教条化的倾向,二要克服庸俗化的倾向。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紧紧把握住生活中的哲学之一主线,首先从比尔•盖茨的财富观入手,引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接着运用生活中的故事、典故、事例等,采用探究和讨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争鸣和探讨,既让学生明白了生活离不开哲学,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学生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从而较好实现了三维目标。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类对世界

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具有哦能够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点: 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教学难点: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 情景激疑 师:同学们,假如说你拥有80亿美元的个人财产,并将退休,你会把如何安排这笔钱的用途呢? 生1:旅游,尽情享受生活。

生活处处有哲学

生活处处有哲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理解(1)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能力目标 (1)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层次 (2)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的事例分析,增加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哲学并不是高高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哲学与我 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重点: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教学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功能) 教学过程 导入①整体把握教材,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必修4将学习一些什么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生活与哲学》这本书。这本书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主要告诉我们世界是

什么,第二单元探索的是世界怎么样,第三单元的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将让我们知道如何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世界,第四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对于“哲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能否用一些关键词描述一下 学生回答:略 好的,刚刚同学们都对'哲学"有不同的感受,那么哲学到底是什么呢?学习哲学有什么用呢? 古希腊有一个年轻人准备去学哲学,苏格拉底问他:“你到底想学点什么呢?”这的年轻人一下被问糊涂了,他想:是啊,要是学法律,就能学到诉讼的技巧,如果学木工就能学会做家具,可是说到学哲学到底能学到什么呢?我想大家也跟这个年轻人有一样的困惑:哲学到底是什么?学哲学又有什么用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我想大家已经是高二的学生了,肯定会经常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呢”而哲 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 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在古希腊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Philosophia (哲学)是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希腊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动宾词组,philein是动词,指爱和追求,sophia是名词,指智慧。希腊文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生活处处有哲学 导入:必修4哲学,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通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看似抽象,但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在生活中有许多我们熟知的哲学道理,比如,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 问题1:你能再说出一些蕴涵哲学道理的生活常识、成语、警句、典故么? “拔苗助长”---不尊重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 “郑人买履”---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 “刻舟求剑”---否认事物的运动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问题2:每个技术最出色的球员组成一支足球队,在比赛中一定能获胜吗?为什么? 球队是个整体,个人单打独斗不可能战胜对手,必须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从哲学角 度看,树立整体观念关系到全局发展。 问题3:设问:司马光的这种救人的方法好吗?为什么他能够想到这种方法救人?有人说,司马光把水缸打坏造成了损失,方法不好,你怎么评价这件事情? 1、司马光想到这种方法,主要是其有正确、创造性的思维,智慧的头脑; 2、对 待损失应该有一个标准,司马光能够正确对待“得与失”,舍小利(破缸)而获大利(救人)。这使我们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了前行的明灯。 问题4:在《小马过河》的故事中,老牛和小松鼠谁撒了谎?该寓言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什么?(实践) 问题5:《田忌赛马》的故事蕴含了什么哲学道理呢?这则故事包含了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排列顺序上不同而产生质变的哲学道理。田忌采纳孙膑的意见,马仍然是原来的马,只是改变了与对方赛马的排列顺序,就由输变赢。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产生)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一是认识世界(看书、学习),一是改造世界(建造,制造) 通过以上的成语典故和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结论1:哲学的智慧就在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探究1:杞人忧天 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安身的地方,愁得吃不下睡不着。又有个人替他担忧,因此去劝慰他说:“天只不过是积聚起来的气体,无处不充满气,你整天在气里呼吸活动,为什么会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气积聚起来的,日月星辰不是要掉下来了?”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积气而成,它们能发出耀眼的光亮,即使它们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人”那人又说:“地塌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是由大土块积成,土填满了四方,无处不有,你每天在土地上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它会崩陷呢?” 问题:1、你在童年时代是否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