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需求和问题特点:

1、覆盖范围广

2、军队情结深

4、问题压力重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共性方法

1、认知情绪问题的处理方法——敏感、焦虑、紧张、失落与无奈

基本视角:认知行为理论

目标:帮助服务对象识别导致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思维模式,改变行为。

方法:艾里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ABCDE理论)

A

09-36、N市第一军休所安置了40名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他们原先大多属于统一部队,有专业技术和特长,大部分身体健康,有从事力所能及工作的愿望。于是军休所的社会工作者组织了老干部志愿工作队,并为老干部服务社会牵线搭桥,老干部中有的受聘担任小学少先大队辅导员,有的作为专家顾问为社区的环境建设出谋策划。在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具有()功能。

A.发挥军休干部才干,促进其社会实践参与

B.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安置渠道

C.发挥军休干部专长,增加个人收入

D.利用社会资源,展示军休干部风采

09-35、伤残军人张某因意外致残退伍,当地民政部门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安排他到残联工作。张某工作十分认真,但常常发脾气,领导收到很多人对他的投诉,因而建议他求助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由于残疾,张某内心非常自卑,一次恋爱失败后再不愿尝试新恋情。针对张某目前的问题,社会工作者采取()方法来帮助他比较合适。

A.社会行政

B.社区工作

C.小组工作

D.个案辅导

09-34、优抚工作中的抚恤是国家和社会对残疾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等抚恤对象按照()给予的抚恤金优待。

A.当地规定的标准

B.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C.国家规定的标准

D.国家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09-1、对于立一等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其遗属在应当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的基础上,增发()。

A.25%

B.30%

C.2.5%

D.15%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姓名:F(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 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 “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三、诊断 根据来访者敍述,以及了解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四、咨询方案与策略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工作计划书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工作计划书Social work case service plan - work pla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工作计划书 前言: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案主资料 姓名:小虹 性别:女 年龄:10岁 生理特征:个头较高,肤色偏黑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瞻前 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 家庭职业背景:农民,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家庭感情:较为复杂,由于从小便在姨妈家长大,父母 基本没有抚养过她,因此在感情上对姨妈最为深入,甚至一度称呼姨妈为“妈妈”;对亲身父母则感情淡薄。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一定的厌 学情绪 背景材料:小虹家总共有4兄妹,她排老二,上有一个 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里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处罚,便将幼小的小虹送往姨妈家抚养。那时姨妈家经济尚且宽裕,欣然接受,便承担起抚养小虹的责任。小虹聪明可爱,再加上得到姨妈(原为一名教师)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表现活泼,令人喜爱。小虹在姨妈家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很喜欢姨妈家,也逐渐将姨妈当成自己的妈妈,并一直称呼姨妈为“妈妈”,自己的亲身父母会偶尔过来看望小虹,但小虹和亲身父母的亲热程度显然不如和姨妈亲昵,甚至在姨妈、亲身父母同在的场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妈那里撒娇,基本和父母感情疏远。为此,有不少亲戚朋友故意开玩笑似的询问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谁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妈的亲孩子,应该和你妈更近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尽管并无恶意,但年幼的小虹无从回答,在多次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下,小虹便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个好事亲戚反复询问这类问题用来逗乐,小虹鼓足勇气回答了一些,后遭到亲戚的大笑,

(完整版)2017助理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7助理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7年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时间为6月17日、18日,考试科目:工作实务、综合能力。2017年助理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考试时间:6月18日9:00~11:00,真题及答案已经陆续公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工作者老李的带领下,社区助老服务队向社区居民宣传助人互助的精神,促进灵力相互关爱,相互扶助,现在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了社区助老服务队。上述老李的做法,体现了社会工作在文化层面的目标() A.激发潜能 B.促进社会公正 C.促进发展 D.促进社会团结 答案:D 2、关于社会工作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工作者是从事志愿服务的人 B.“助人”是专业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 C.社会工作价值观必须通过专业实践养成 D.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动合作的过程 答案:D

3、社会工作者小王筹备“老来乐”老年人小组活动,吸引不愿意出门的老年人参加社区活动,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区。在开展活动时,小王作为支持者应() A.负责小组的领导与管理 B.鼓励老年人分享人生经验 C.评估老年人的正向改变 D.邀请街道干部观摩小组活动 答案:B 4、社会工作者老李为10岁的困境儿童小蕾提供服务。老李评估发现,小蕾母亲因残疾无法正常工作,父亲因抢劫刚刚入狱服刑,尽管小蕾家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后能维持基本生活,但小蕾觉得会被社区其他孩子看不起,一直郁郁寡欢。下列老李的服务中,体现促进小蕾与社会环境相互适应功能的是() A.邀请小蕾参加社区举办的兴趣小组 B.协助小蕾母亲申请残联的残障补贴 C.协调小蕾定期联系正在服刑的父亲 D.联系小蕾亲戚商议其日常生活照顾事宜 答案:A 5、使能是社会工作者应该拥有的一种核心能力,下列做法中,体现该能力的是() A.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报告 一、个案基本资料∶ 钟天桥,男,14岁,是一名初二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一年回家一两次,两个姐姐都出嫁,家中只剩案主与奶奶,父母每年外出之前会留下一小部分钱由奶奶支配,两人靠田里种的的庄稼维持日常生活。奶奶年纪已大,除了忙地里的活,还要做饭烧菜,加上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管教案主,两人代沟严重,很少交流互动。父母外出打工从不打电话回家,不关心案主的生活和学习,用他的话来说家就是个吃饭睡觉的房子。案主性格较为外向,但脾气暴躁,轻易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学习兴趣不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科任老师反映经常扰乱课堂,近段时间三天两头旷课。找案主谈话时了解到,他觉得上学没意思,最近认识了村子里的社会青年,想辍学跟他们“混”,反正自己没人管没人关心,问到家庭情况时他总是自卑地低头不说话或说不知道。学校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想给他申请贫困补助,但他不愿意接受 二、问题分析∶ 案主正处于青春逆反期,其的生活环境给他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家庭生活里很少有父母的身影,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开始厌倦生活和学习,潜意识觉得自己是没人关心没人爱的的;案主与不良人群交往,别人买瓶水或零食给他,他就很满足,他觉得这样就是关心,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想要跟随这群社会青年一起玩,加上在校表现不佳,学业困难,与同学相处的不融洽,又因为家庭的原因在同龄人面前有自卑的心理,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于是产生了辍学的想法。学校老师问到他的家庭情况时,他表现出的冷漠又自卑可见留守儿童心理的极大创伤;而他拒绝学校的帮助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他看来这是同情和可怜,这样的心理需要纠正。 三、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目标∶改变案主现在颓废的生活状态,避免其跟着社会不良青年做出违法犯罪的事;帮助其发现自己生活的温馨,让他感受到父母家人、老师、同学的关怀和爱;帮助他认识到校园生活以及家庭的美好,认识自己的偏差,走回正常的人生轨道。 计划∶(1)收集资料,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 (2)约定时间上门走访、与案主父母取得联系 (3)整理所得资料信息,找出问题的关键 (4)与案主接触,得到其信任,并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5)对案主实施心理、思想上的工作 (6)注意案主心理及表现情况,并积极给予鼓励、关心和引导 (7)积极帮助案主与父母家人以及老师同学的互动和沟通 (8)注意案主可能存在的情绪波动,跟进服务 (9)若各项目标基本达成,即可结案并共同制定未来计划 四、计划开展过程及实施成效 过程∶(1)通过学校的资料了解钟天桥的个人信息,并向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同学了解他的在校生活、学习习惯以及性格、为人处事的特点。从老师同学口中得知,他不爱学习,上课经常睡觉,跟周围同学讲话,基本上不交作业,老师教育他时,他总是一脸的无所谓。(2)找到钟天桥的家庭地址,并跟他奶奶约好将会在周末去拜访。钟天桥的奶奶是个农村

社会工作个案

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社会工作个案 瑞安市华夏之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李频蕾 一、个案基本资料: (一)案主:木军(化名) (二)性别:男 (三)年龄:41岁 (四)婚姻状态:未婚 (五)接案社工:李频蕾 二、个案来源: (一)接案日期:2012年9月12日 结案日期:2013年7月7日 (二)接案原因:案主想改善母子关系,重新寻找工作。 (三)途径:社区禁毒工作人员转介。 三、个案背景资料 案主是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隶属于瑞安市玉海街道某社区。今年41岁,至今未婚,父亲已病故多年,家中现在只有母亲与案主2人,母亲为了维持生计,把家里的房子卖掉了,现居住腾退房。案主1995年10月开始吸毒,1996年1月由于吸毒被抓进戒毒所。戒毒所出来以后,无业,一直在社区戒毒(康复)中,平时在家经常昼夜颠倒,由于怨恨母亲卖掉房子,与母亲关系也不融洽,自身很想出去找工作,但又没有勇气去找,怕找不到。 四、问题及资源分析: (一)案主问题和需要: 1、案主与母亲的关系问题。案主的母亲在为了维持生计卖掉老房子,母子二人只能居住在腾退房,案主不理解母亲经常跟母亲吵架,说自己连个居住的地方都没有,所以到现在还找不到老婆,而产生了不良的怨恨情绪,母子沟通不好。据我们了解到案主母子俩都想改善母子关系,但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 2、没有勇气去找工作。案主由于长期在戒毒所里,社会功能有所欠缺,再加上,长期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同,所以自身生活态度消极,认为没有能力去改变一些现实。 (二)案主的优势: 1、案主改变的意愿强烈; 2、社会支持系统较好(母亲和社区工作人员)。 (三)案主的劣势: 1、是特殊人群,非理性信念比较强; 2、自尊心强,改变的勇气欠缺; 3、对再社会化的认知有偏差,认为自身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五、介入目标 (一)介入目标的计划与理论: 第一步,对案主进行理性情绪治疗。此理论认为人的很多不适当的行为和情绪皆来自个人不理性的理念,人在很多情况下是非理性的。它使人逃避现实,自怨自艾,不敢面对现实中的挑战。当人们长期坚持某些不合理信念时,他会导致不良

助理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资料

精品文档2017助理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考试科目:工日17日、182017年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时间为6月18月2017年助理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考试时间:6作实务、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已经陆续公布。:00日9:00~11一、单项选择题 、在社会工作者老李的带领下,社区助老服务队向社区居民宣传助人互助1现在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了社区助老服促进灵力相互关爱,相互扶助,的精神,() 务队。上述老李的做法,体现了社会工作在文化层面的目标A.激发潜能 促进社会公正B. 促进发展 C. 促进社会团结D. D 答案: () 2、关于社会工作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社会工作者是从事志愿服务的人A. “助人”是专业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 B. C.社会工作价值观必须通过专业实践养成 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动合作的过程 D.D 答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社会工作者小王筹备“老来乐”老年人小组活动,吸引不愿意出门的老3 小王作为支持者在开展活动时,年人参加社区活动,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区。()

应负责小组的领导与管理A. 鼓励老年人分享人生经验B. C.评估老年人的正向改变 D.邀请街道干部观摩小组活动 B 答案: 岁的困境儿童小蕾提供服务。老李评估发现,小10、社会工作者老李为4尽管小蕾家领取最低生父亲因抢劫刚刚入狱服刑,蕾母亲因残疾无法正常工作,一直郁郁寡但小蕾觉得会被社区其他孩子看不起,活保障金后能维持基本生活,() 欢。下列老李的服务中,体现促进小蕾与社会环境相互适应功能的是邀请小蕾参加社区举办的兴趣小组A. B.协助小蕾母亲申请残联的残障补贴 C.协调小蕾定期联系正在服刑的父亲 联系小蕾亲戚商议其日常生活照顾事宜 D.A 答案:、使能是社会工作者应该拥有的一种核心能力,下列做法中,体现该能力5 () 的是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 A.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协助服务对象激发自身潜质 B. 矫正服务对象的偏差行为C. 开发社会工作服务所需资源D. B 答案: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范文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范文 一、案主资料 姓名:小虹 性别:女 年龄:10岁 生理特征:个头较高,肤色偏黑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瞻前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 家庭职业背景:农民,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家庭感情:较为复杂,由于从小便在姨妈家长大,父母基本没有抚养过她,因此在感情上对姨妈最为深入,甚至一度称呼姨妈为“妈妈”;对亲身父母则感情淡薄。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一定的厌学情绪背景材料:小虹家总共有4兄妹,她排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里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处罚,便将幼小的小虹送往姨妈家抚养。那时姨妈家经济尚且宽裕,欣然接受,便承担起抚养小虹的责任。小虹聪明可爱,再加上得到姨妈(原为一名教师)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表现活泼,令人喜爱。小虹在姨妈家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很喜欢姨妈家,也逐渐将姨妈当成自己的妈妈,并一直称呼姨妈为“妈妈”,自己的亲身父母会偶尔过来看望小虹,但小虹和亲身父母的亲热程度显

然不如和姨妈亲昵,甚至在姨妈、亲身父母同在的场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妈那里撒娇,基本和父母感情疏远。为此,有不少亲戚朋友故意开玩笑似的询问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谁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妈的亲孩子,应该和你妈更近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尽管并无恶意,但年幼的小虹无从回答,在多次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下,小虹便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个好事亲戚反复询问这类问题用来逗乐,小虹鼓足勇气回答了一些,后遭到亲戚的大笑,小虹当场情绪低落,终于忍不住流出眼泪,从此表现得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抚养小虹的姨妈后期因为家庭负担过重,曾要求小虹的父母将小虹带回家抚养,但由于小虹父母一直忙于在外打工(小虹的兄弟姐妹由爷爷一家照顾),事情一再耽搁,造成姨妈的一些不满与误解,因此对小虹的关爱不如从前。小虹更加情绪失落,因而导致在家和在学校积极性都下降了许多,成绩下降很快,逐渐有厌学情绪,整天无精打采,很少展现笑容。 三、分析治疗理论模式 针对小虹的这种状况,社工计划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这是 因为小虹在成长过程中有未被解决的困扰,以及不好的经历压抑在内心里,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心理阴影,从而导致不合理的心理状态和处事态度。同时,心理社会治疗理论认为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所持有的观念都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到其现实的心理状态和行 为模式,因此了解个人早年经历对于了解其现在和将来都有很大帮助,同时,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家庭和社会角色对超我和理想自我的

2012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2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结合国内外经验,社会工作是(A)的重要组成部分。 A.社会建设 B.经济建设 C.文化建设 D.政治建设 2.关于社会工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A.社会工作是多方协同的过程 B.社会工作是自上而下的行动 C.社会工作服务是志愿服务 D.社会工作目标是消除贫困 3.小秦是一名社区社会工作者,他所服务的社区一高层公寓发生火灾,造成数名居民遇难,数十名居民重伤、数百户家庭受灾,小秦在灾后安置工作中最主要的服务目标是(B)。 A.拓展对象 B.缓解困难 C.促进发展 D.改变环境 4.某儿童福利院社会工作者小王持续5年对本院孤儿的生活成本进行追踪分析,并向有关部门提交了调查报告,上级政府参考他的建议后,决定提高孤儿的月基本生活费养育标准。小王的做法旨在实现社会工作(D)的目标。 A.发展人际关系 B.维持社会稳定

C.增强个人能力 D.促进社会公正 5.社会工作是由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等多种要素构成的互动过程。关于社会工作基本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A.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包括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 B.社会工作者是助人行动的客体 C.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助人为乐 D.社会工作专业助人方法在宏观社会工作中更为重要 6.社会工作者小周发现,某中学出现行为偏差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都很相似,基本上以学校附近某商品批发市场的商户为主,小周了解到这类学生家长平时忙于生意,对孩子的关心以满足物质需要为主。小周决定对这些家庭进行家访,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希望通过改变家长的做法调整学生的偏差行为。小周的上述做法属于社会工作领域中的(C)。 A.心理健康服务 B.救助服务 C.学校社会工作 D.矫治服务 7.社会工作者在分析服务对象的问题时,既要重视服务对象的个人原因,也要重视社会原因,这表明社会工作者分析问题的基本观点是(A)。 A.人与社会环境是互相依存的关系 B.人与社会环境是互相对立的关系 C.环境是引发服务对象问题的决定性因素 D.能力是引发服务对象问题的决定性因素 8.社会工作者应该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该说法主要反映了社会工作者对(C)的看法。

社会工作典型案例

学校社会工作案例 一、案主基本资料 (1)、案主于某,男,十八岁,系吉安某高校大二学生。因来自农村,自我感觉在服饰,能力,口才,语言以及风度上都不能和城里的同学相比,而产生了处处不如人的消极心理特征,但是自尊心又极强,不满足于现状,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展现自己的才能,而且案主是一个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十足的考试狂,在种种不同的压力和环境下,唯分数是从,忽视了别的方面的学习,培养和锻炼。自从上了大学之后,由于过度的学习和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案主开始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很难像以前一样安安静静的静下心来学习,上课听讲的效率比较低,自我感觉各方面的状态已经滑坡了。在临近期末考试的一段时间里,案主感觉到压力比较大,情绪和心态不够平稳,并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眠现象。 案主家里共有五口人,有一位70多岁的奶奶,身体比较健康;父亲44岁,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母亲也是44岁,患有慢性肾炎,原先是一名乡镇企业职工,后来因为单位的经济效益不好,下岗在家务农;哥哥也是一名高校大三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父亲的工资,同时因为母亲患病在床,医药费的开支,家庭的日常开支,再加上自己和哥哥高额的学费,这样的开支使得原本已经拮据的家境更加捉襟见肘,总的来说,案主家庭的经济状况比较差。 (2)、案主基本状况 1.健康状况:一般,但是缺乏体育锻炼 2.情绪状况:一般,有时低落,会觉得很孤单

3.精神病纪录:无 4.自毁行为/自杀行为倾向纪录:无 5. 经济状况:目前无经济收入,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给予和奖学金 二、案例分析 1.通过与案主的几次接触后,发现案主主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信心不足和自卑心理案主家庭的状况是导致他自信心不足的直接原因,由于家庭的经济情况比较差且来自于中西部贫困的农村地区,使得案主感觉到与别人进行交流时会有地位和等级的差别,他没有足够的自信心来与同学和朋友保持较好的交流和沟通,人际交往能力不是很好,交往所涉及的范围也比较窄,同时,案主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过底的评价,又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导致了自我否定的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自信心不足和自我评价较低,应该是导致案主其他问题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2)孤独心理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尽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且产生出不合群的悲哀,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而且案主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喜欢在课堂上发言,在课余时也仅仅和自己宿舍的同学走的近一些,和班级里的其他同学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缺乏沟通的勇气。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过多的自我否定和挫折引起的。正如前面所讲的一样,由于案主缺乏与别人交往的足够的自信心和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的存在,这是导致案主出现孤独心理的主要原因。同时,案主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因为

第八章优抚社会工作

第八章优抚社会工作 第一节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概述 本节在界定优抚安置工作的基础上,对不同服务场域的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含义进行了 明晰,对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了概括。 一、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含义 (一)优抚安置工作的界定 1.优待2.抚恤3.安置 (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界定及分类 1.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界定(略) 2.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分类 (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2)光荣院社会工作。(3)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4)军休社会工作。(6)军供社会工作 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内容、方法 (一)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 (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内容、方法 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内容、方法需要 (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界定。(略) (2)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主要包括:1.治疗康复需要。2.基本生存需要。 3.家庭生活需要。4社会交往需要。5.社会最终的需要

总体内容(特别内容) (一)总体内容 1.协助处置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问题 (1)参与人院时的评估,疏导因伤、病、残而引起的心理及情绪方面的问题。 (2)协助处理不良的家庭关系,促进服务对象与其家庭沟通,加强互相支持。 (3)增强对病情或医疗程序的了解与适应,可联合医护人员,采取讲座方式,对有关伤、病、残所引起的心理、生理、社会影响开展宣传教育。 (4)手术或特别治疗之前及之后的心理辅导。 (5)纠正不当的行为,如已婚荣誉军人不愿回原籍安置,因婚姻家庭引发的一些问题;复员退伍军人慢性病患者短期重复住院率高或不愿出院的问题。 (6)增进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建立适当关系。 (7)对遭遇紧急或突发事件的服务对象进行危机介入。 2.协助增强服务对象对医院环境的适应 (1)解释医院的有关规定。 (2)帮助服务对象善于运用医院的设备,充分利用医院提供的医疗、康复服务,尽量 预防伤、病、残的蔓延和复发。 3.协助处理服务对象与医疗系统的关系 (1)提供相关的医疗资讯。 (2)协助及联络医疗团队的各专业同人,为服务对象提供包括生理、心理方面的全面 性诊疗。 (3)协助服务对象及其家庭运用有关的社会资源。 (4)提供相关的医疗及福利的电话咨询。 (5)个案处理及转介。 (6)疏导医疗纠纷,妥善处理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的投诉,进行相关的医务纠纷调解, 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4.出院及跟进服务 (1)与医护人员一起商讨病情,做好出院评估、制订离院计划;尤其要做好离院前的 适应性方面工作。 (2)教导家庭照顾服务对象。 (3)协助家庭与服务对象一起设计跟进及检讨方案。 (4)运用居家照顾及社会康复护理等公营或志愿者服务。 5.其他方面 (1)研究工作,提供医院管理和发展方面的政策建议。 (2)检讨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运作过程。 (3)评估服务设施的使用情况。 (4)发展教育、支援、自助及治疗等个案、小组、社区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多与 他人及外界接触的机会。 (5)协调及促进医疗团队成员的支援网络;加强员工的心理辅导及沟通技巧方面的知 识培训,帮助他们增强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进行沟通及辅导。 (6)参与社区健康计划的有关活动。 (7)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服务进行专业方面的推进和督导。 (8)参与医院内有关活动的策划。活动要符合服务对象的能力和特殊需要,例如,精 神病患者的训练活动要简单,既要满足培养他们自立生活的要求,又要在他们的认知能力范围内。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doc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 【计划】 一、案主资料 姓名:小虹 性别:女 年龄:10岁 生理特征:个头较高,肤色偏黑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瞻前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 家庭职业背景:农民,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家庭感情:较为复杂,由于从小便在姨妈家长大,父母基本没有抚养过她,因此在感情上对姨妈最为深入,甚至一度称呼姨妈为“妈妈”;对亲身父母则感情淡薄。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一定的厌学情绪 背景材料:小虹家总共有4兄妹,她排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里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处罚,便将幼小的小虹送往姨妈家抚养。那时姨妈家经济尚且宽裕,欣然

接受,便承担起抚养小虹的责任。小虹聪明可爱,再加上得到姨妈(原为一名教师)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表现活泼,令人喜爱。小虹在姨妈家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很喜欢姨妈家,也逐渐将姨妈当成自己的妈妈,并一直称呼姨妈为“妈妈”,自己的亲身父母会偶尔过来看望小虹,但小虹和亲身父母的亲热程度显然不如和姨妈亲昵,甚至在姨妈、亲身父母同在的场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妈那里撒娇,基本和父母感情疏远。为此,有不少亲戚朋友故意开玩笑似的询问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谁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妈的亲孩子,应该和你妈更近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尽管并无恶意,但年幼的小虹无从回答,在多次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下,小虹便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个好事亲戚反复询问这类问题用来逗乐,小虹鼓足勇气回答了一些,后遭到亲戚的大笑,小虹当场情绪低落,终于忍不住流出眼泪,从此表现得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抚养小虹的姨妈后期因为家庭负担过重,曾要求小虹的父母将小虹带回家抚养,但由于小虹父母一直忙于在外打工(小虹的兄弟姐妹由爷爷一家照顾),事情一再耽搁,造成姨妈的一些不满与误解,因此对小虹的关爱不如从前。小虹更加情绪失落,因而导致在家和在学校积极性都下降了许多,成绩下降很快,逐渐有厌学情绪,整天无精打采,很少展现笑容。 三、分析治疗理论模式 针对小虹的这种状况,社工计划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这是因为小虹在成长过程中有未被解决的困扰,以及不好的经历压抑在内心里,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心理阴影,从而导致

社工师综合能力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培训讲义 5/9/2012 表一:社会工作的目标 表二:社会工作的功能

表三:社会工作的发展简史

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人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 表四: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类型具体角色主要服务内容 基本角色服务提供者提供物质、劳务和心理方面的服务和帮助支持者对服务对象的授权和增能 倡导者向服务对象倡导某种合理行为 间接服务角色 管理者对过程的有效控制、对资源、信息的协调、安排和管理 资源争取者向其他社会工作者、福利机构、政府部门和广大社会争取资源政策影响人提出政策建议 研究者研究实践经验 表五: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素质要求分类具体内容 知识基础学科知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 政策知识现行的政策、法规 技术知识调查研究的技术、口语和文字表达技术、现代资讯工具使用技术文化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知识 能力要求技术能力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社会工作守则的内容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ERG理论阿尔德弗尔提出了ERG(生存—关系—成长)理论。该理论把人类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较大影响

表六:人类需要的类型 表七:人类行为的类型 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社会环境的构成:

表八:人生发展阶段的理论框架 理论主要内容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 阶段论人性本能中的性驱力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人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性器期是发展的关键期。 主要贡献:潜意识动机的论述及重视童年期经验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 发展理论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引入了社会文化因素;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把人格发展推演到人的一生;强调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自我发展最关键环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 段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期(0~2岁)前运算期(2~7岁) 具体运算期(7~12岁)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个体运用组织、同化、顺应三原则,将活动系统化,形成“心理图式”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 阶段论儿童得到的判断存在着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享乐主义)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 后习俗水平(社会约定定向;普遍伦理准则)-道德发展最高阶段。 阶段(年龄)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任务与挑战 婴幼儿阶段(0~3岁)大脑发育迅速,是动作发展最快 的时期,逐步掌握了独立行走以 及用手操作物体的能力。 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孩子从随意性的 天生反射活动过渡到目标取向行为, 并在2岁左右形成符号思维的能力。 是形成依恋的重要阶段。 开始寻求自主性,失败会感到 羞愧并怀疑自己能力;成功会 形成“意志”的美德。 儿童阶段(3~12岁)脑重接近成人水平,动作的熟练 程度与协调能力日益增长。 语言和记忆功能增强,开始具体化的 逻辑思考。 朋辈群体成为生活的重要 组成部分,自我概念开始 形成。 面临主动性或内疚感的冲突。 青少年阶段(12~20岁)出现第二性征,生理机能日益成 熟。 由叛逆逐渐稳定,开始形成比较稳定 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待人处事的方 法。 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 要阵地。家庭、学校及同 伴的影响非常大。 自我认同对角色混合。

2020年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重点笔记(五)

2020年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重点笔记(五) 第八章矫正社会工作 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 1.针对违法犯罪人员:监管功能、矫正功能、服务功能; 2.针对社会环境:营造有利于犯罪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重点) (一)服务对象的需要:★★★ 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经济收入、低保、住房、医疗卫生;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教育机会、就业培训等; 3.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鼓励协助服务对象构建和恢复正常家庭生活; 4.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恢复重建缺失的社会功能,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服务。 (二)服务对象的问题 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公众的同情; 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1.特殊性,为社会特殊群体提供福利服务; 2.复杂性,强制性监管与人性化服务交织相伴; 3.长期性,服务期限与刑罚执行期限基本一致; 4.专业性,法律专业与社会工作专业相结合。 第二节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对于涉罪成年人的服务内容: (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司法判决前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及其亲友。 1.针对犯罪嫌疑人:通过与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和周边社区的接触了解,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做审判参考:要与家人、邻居、同学、同事、朋友、警察、受害人等交谈; 调查报告内容:犯罪事实、前科、本人生活史 2.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家庭关系协调及家庭成员心理、情绪疏导;链接资源以应对生活困难;失去依靠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1.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熟悉监狱环境、协助戒除不健康生活习惯、解决生活困难、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 2.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公民教育、心理情绪辅导、职业技能训练、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 3.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了解社会的变化、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构建支持性 社会网络。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重点) 1.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 一、案主资料 姓名:郑** 性别:男 年龄:10周岁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瞻前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 家庭职业背景:农民,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一定的厌学情绪。 背景材料: 小杰家总共有三兄弟,他排老二,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那时姨妈家经济尚且宽裕,欣然接受,便承担起抚养小虹的责任。小虹聪明可爱,再加上得到姨妈(原为一名教师)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表现活泼,令人喜爱。小虹在姨妈家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很喜欢姨妈家,也逐渐将姨妈当成自己的妈妈,并一直称呼姨妈为“妈妈”,自己的亲身父母会偶尔过来看望小虹,但小虹和亲身父母的亲热程度显然不如和姨妈亲昵,甚至在姨妈、亲身父母同在的场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妈那里撒娇,基本和父母感情疏远。为此,有不少亲戚朋友故意开玩笑似的询问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谁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妈的亲孩子,应该和你妈更近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尽管并无恶意,但年幼的小虹无从回答,在多次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下,小虹便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个好事亲戚反复询问这类问题用来逗乐,小虹鼓足勇气回答了一些,后遭到亲戚的大笑,小虹当场情绪低落,终于忍不住流出眼泪,从此表现得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抚养小虹的姨妈后期因为家庭负担过重,曾要求小虹的父母将小虹带回家抚养,但由于小虹父母一直忙于在外打工(小虹的兄弟姐妹由爷爷一家照顾),事情一再耽搁,造成姨妈的一些不满与误解,因此对小虹的关爱不如从前。小虹更加情绪失落,因而导致在家和在学校积极性都下降了许多,成绩下降很快,逐渐有厌学情绪,整天无精打采,很少展现笑容。

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模拟题

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模拟题 2017年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模拟题 一、选择题 1[单选题]随着社会工作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已经被应用到医务领域。以下关于医务社会工作的表述错误的是()。 A.医务社会工作只是在医院开展的社会工作 B.医务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已扩大到促进保健和疾病预防 C.医务社会工作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D.医务社会工作可以帮助患者有效连接医疗资源 【参考答案】A 2[单选题]小明是大学一年级学生,今年19岁,他对大学生活适应很快,和同学相处融洽,对未来充满信心。按照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理论,小明将发展出()的美德。 A.能力 B.忠贞 C.关怀 D.智慧 【参考答案】B 3[单选题]初二学生小玲因父亲过世,母亲身体不好,决定退学打工,减轻母亲的负担。她请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徐帮忙联系工作并请其保密。此时,小徐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A.将小玲的决定告知其母 B.答应小玲的保密要求

C.对小玲的想法提出批评 D.与小玲商讨适当的解决办法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从遵守保密原则出发,社会工作者应当为其保密,但小玲上初二未满16岁,从为了保护她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她的 监护人有权得知这一决定。在这一实务过程中,我们就要尊重小玲 与其一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小玲继续完成学校的学习,同 时帮助小玲及其母亲走出生活困境。 4[单选题]小李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受伤,造成下肢瘫痪,肇事方 迟迟未予赔偿。治疗期间,小李欠下巨额外债,心情沮丧,也不愿 意接受单位新的工作安排。从支持者角度,社会工作者应当()。 A.鼓励小李面对现实,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B.与医院沟通,争取减免小李的医疗费用 C.与法院联系,起诉交通肇事者 D.建议小李多和朋友交流,改善不良情绪 【参考答案】A 5[单选题]一些困难群体由于家庭经济能力较弱从而不愿参加社 区的公共活动,他们的朋友圈逐渐缩小,逐渐脱离正常生活。社会 工作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为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恢复其自信,改变其生活方式。这体现了社会工作()的功能。 A.恢复弱化的功能 B.促进人的发展 C.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D.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参考答案】A

社会工作 服务方案(个案)

服务方案 一、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 服务对象:王婆婆,今年83岁,丧偶,半身瘫痪多年,无自理能力,唯一照顾她的弟弟近年因病离世,现无人照 顾,身体越来越差,大小便失禁,不愿入住敬老院,家人 表示无法照顾,向居委会求助。 二、存在问题 1、心理问题,王婆婆丈夫离世多年,无儿女,属于独居老人,心理上缺乏家人关爱,加上半身瘫痪,心理状态长期处于孤独和无奈,对生活失去信心。 2、个人卫生问题,王婆婆因半身瘫痪,没有自理能力,近年也因长期卧床,身体越来越差,大小便失禁,个人卫生方面不能及时清洁,导致老人身体皮肤多处破损。 3、疾病问题,王婆婆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而且身体状况因长期卧床而比较差。 4、照顾问题,王婆婆没有近亲,弟弟的家人也难以照顾。 三、服务计划 服务目标 1、恢复王婆婆对生活、生存的信心。 2、解决王婆婆基本的生活问题,包括日常生活、饮食、个人卫生等问题,增强服务对象的支持系统。

3、缓解轻王婆婆半身瘫痪后所带来的身体疾病问题,减轻因疾病带来的痛楚。 4、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发掘和运用社会和社区资源,提供王婆婆日常的照顾服务。 四、具体服务 1、根据认知行为理论,发掘社区专业社工服务资源,请专业社工与王婆婆谈心,让王婆婆正确面对自身的问题,包括弟弟的离世和现时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引导服务对象说出自己的感受,主动思考她的真正需要,她希望得到何种帮助。 2、与王婆婆弟弟的家人进行沟通,希望能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每周抽出不少于一天的时间探望王婆婆,让王婆婆感受家人的关怀,减轻她的孤独感。 3、发动社区志愿者、义工队和邻居,定期到王婆婆家,每周四次,陪她聊天,为她读报,留意王婆婆的情况,留下社区或者社工的联络方式,如发生情况,可以及时联系。 4、帮助服务对象申请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解决王婆婆在生活料理和个人卫生上的问题。 5、发动附近的小食店为王婆婆提供送餐服务,并与邻居配合,解决王婆婆的饮食问题。 6、向社区残疾方面的工作人员咨询,连同社区医院,提出针对服务对象瘫痪的问题,提供相应的救助,如医生的上门会诊服务。

2021年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试题

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试题 一、单项选取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社会工作者在为社区残疾人服务过程中,邀请康复师为残疾人家属开展康复技巧培训,联系劳动部门为有劳动能力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并和社区干部一起与驻区公司进行协商,为某些残疾人找到了工作。上述做法凸显了社会工作( )特点。 A.注重专业价值 B.注重专业方向 C.注重政策倡导 D.注重多方协同 2.近年来,某些都市殡葬服务领域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针对逝者家属开展辅导服务,予以精神慰藉;同步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办法对殓仪馆员工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减轻工作压力,从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角度看,上述做法体现了社会工作( )。 A.专业办法发展 B.目的模式变化 C.工作对象拓展 D.整合发展取向 3.关于志愿者与社会工作者说法,对的是( )。 A.社会服务是社会工作者职业,是志愿者业余活动 B.社会工作者是志愿者队伍有机构成某些 C.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都必要遵守专业守则 D.政府和社会对社会工作者规定比较严格,对志愿者则没有规定 4. 小张夫妇因夫妻关系紧张向社会工作者小李求助。小李与她们面谈后发现,小张夫妇因工作早出晚归,孩子放学后没人管,两人经常指责对方不负责任。因而,小李向她们建议,孩子放学后可以到社区青少年中心接受托管服务。依照上述内容,小李除了扮演服务提供者角色外,还扮演了( )角色。 A.倡导者 B.支持者 C.研究者 D.管理者 5.陈教师所在机构录取了一批社会工作专业应届毕业生。作为她们督导,陈教师在第一种月里安排她们观测和学习其她同事是如何开展服务。该做法是为了让这些新入职社会工作者学习和补充( )。 A.学科知识 B.政策知识 C.技术支持 D.文化支持 6.某智障人士服务机构社会工作者经常带着服务对象外出,学习乘坐公交车,去超市购物,去图书馆看图画书,并参加社区活动,学习人际交往。这属于社会工作中( )。 A.外展服务 B.康复服务 C.矫治服务 D.医疗服务 7.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中,关于服务对象自决权说法,对的是( )。 A.当服务对象不肯自决时,要为其提供合理建议,协助其自决 B.自决权是服务对象应有权利,任何状况下都不应当被限制

社工工作个案服务

社工工作个案服务 一、基本信息 1、日期时间:2015年9月22日 2、个案编号:0001 3、工作人员:陈小姐 二、案主详细信息 陈某,男、42岁,初中文化,多年在外打工未有积蓄,生育一儿一女。因儿子上高中而向人借款,至今未还。女儿16岁,在读初中。全家靠妻子代教月工资800维持生活。家庭压力大,陈某多次向亲戚朋友透露“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 三、设定目标 1、社工要清楚地了解案主陈某存在问题的客观情况,在于案主接触交流中了解问题所在,与案主的需求。 2、对案主环境周围的人员进行调查访问,以客观正确的制定解决方案。 3、社工要识别案主问题的主观因素,及了解案主个人对自身问题的看法和真实想法。 4、通过对案主情况的核实,协助案主申请贫困辅助金,改善生活状况。 5、与案主接触聊天,让案主重拾自信,鼓励案主坚强面对生活,消除轻生念头。

四、制定计划 1、第一次访谈,接触案主。案主见面,自我介绍,简单讲诉一下机构情况。与案主聊天,认真听取案主的情况,并且简单重复叙述一下案主的情况,让他明白自己了解他的情况,明白他的想法。消除彼此间的距离,取得案主信任。 2、第二次访谈,社工全面收集案主的有关资料,直接和间接资料,直接资料与案主谈话获得,间接资料是通过案主周围的人了解。在访谈中社工根据案主上一次的诉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开始开导案主。 3、第三次访谈,与案主的家人协商,与家人共同制定方案,带案主一起参加一些家庭的户外活动,例如野营,周边游等活动,以亲情打动案主,让他感觉自己依旧拥有很多,对生命重新有热情。 4、第四次访谈,等案主消除了轻生念头之后,与案主协商一起申请政府机构的辅助,帮助他获得社会和政府的帮助,改善生活的状况,减轻他的压力。 (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延长访谈的时间和次数,以实际状况在计划的基础上进行改动) 服务协议书 第一条本协议当事人 甲方(委托方):陈xx 乙方(受托方):广东XX社工协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