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的利弊
- 格式:doc
- 大小:160.00 KB
- 文档页数:2
激素替代治疗法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意义作者单位:620500 四川省仁寿县妇幼保健院通讯作者:罗俊芳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方法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年2月~2020年2月对确诊的42例更年期综合症患者进行HRT 治疗。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雌二醇(E2)、孕激素(P)明显升高,而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碱性磷酸酶(AKP)、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等指标均明显降低。
结论HRT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是肯定的,且达到预防疾病、提高更年期妇女生活质量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reapy,HRT)是于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开始用于更年期治疗,发展到20世纪末,HRT已经在欧美国家中年妇女中得到广泛使用。
HRT在我国的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仍然呈现出增长趋势[1]。
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年2月~2020年2月对确诊的42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进行HRT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2月~2020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42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2~61岁,平均(48.7±6.8)岁,更年期症状年限1~16年,平均(5.6±2.1)年,绝经2~12年,平均(2.2±0.7)年。
临床症状及体征:所有患者中有32例出现潮热、盗汗、情绪变化、头痛、失眠,占76.19%,有5例外阴萎缩及营养不良、阴道萎缩、性生活困难及老年性阴道炎,占11.9%;还有少部分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张力性尿失禁、子宫盆底肌肉萎缩致子宫及阴道前后壁脱垂,腰及关节疼痛、X线提示扁平椎。
1.2 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42例更年期患者均无激素应用禁忌证,且3~6个月未服用任何激素类药物及影响血脂药物。
雌孕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症雌孕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症刘纯(东宁县妇幼保健院黑龙江东宁 157200)【中图分类号】R5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1-0149-02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如何以价低最小服用方便,一直被广大女性最为关注。
国外研制的妇复春,虽疗效佳,安全性好,却因天天服药而被许多女性拒绝。
我们应用雌激素、孕激素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于更年期妇女,特别是症状严重的患者,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依靠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对于女性,雌激素的巨大作用是任何激素都不能替代的。
本文就HRT的应用进行阐述。
1 认识使用HRT的优缺点1.1 HRT的优点:HRT可以明显改善因更年期引起的潮热出汗等躯体及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1],改善一般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也是应用HRT的最主要目的。
HRT还可以预防妇女的心血管系统的疾病[2],减少绝经后的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3]及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4]。
1.2 HRT的潜在危险性:HRT中的雌激素可以增加血液凝块及中风的危险性;可加重子宫内膜异位症,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危险。
有报道指出,在进行HRT时候,孕激素可以使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降至未服用雌激素女性的水平[5]。
2 HRT的患者选择虽然雌激素对于更年期的治疗是特效药物,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均适合使作雌激素,以下患者是不适宜使用雌激素进行治疗的:(1)既往有栓塞病史如脑栓塞、心肌梗塞、肺栓塞等;(2)急、慢性脏器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会延迟雌激素的代谢,导致雌激素蓄积使危险性增加;雌激素会增加醛固酮的分泌,加重心肾功能不全时的水钠潴留;(3)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乳腺癌、乳腺纤维囊肿、卵巢癌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4)家族性高脂血症或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炎患者。
更年期妇女保健中性激素替代疗法应用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7-08-23T14:20:33.24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0期作者:谭丽霞[导读] 更年期为每个女性必经过程,做好该阶段的保健工作对于妇女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均有着重要作用[1]。
常德市妇幼保健院湖南常德 415000摘要:目的:分析更年期妇女保健中应用中性激素替代疗法的效果。
方法:纳入研究的对象均是更年期妇女,总数量为100例,以自愿平分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研究例数一样,均是50例,对照组应用安慰剂予以治疗,实验组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性激素水平。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雌二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上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实验组雌二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其它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更年期妇女保健中应用性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可使其血脂水平保持在正常水平状态,对于预防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保健;更年期妇女;性激素替代疗法更年期为每个女性必经过程,做好该阶段的保健工作对于妇女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均有着重要作用[1]。
由于进入到更年期的妇女其代谢、精神心理以及神经内分泌均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所致器官系统症状以及体征综合症候群相对而言就会比较多样化,且复杂。
研究报道更年期妇女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明显比未进入到更年期的女性高,且还有研究证实机体内雌激素含量和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影响体内雌激素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机体脂质代谢发生异常[2-3]。
本文对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接收40例更年期妇女在保健中应用了性激素替代疗法,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纳入研究的对象均是更年期妇女,总数量为100例,入院时间2013年4月-2015年4月,所有妇女均出现显著的更年期症状,如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或者失眠心悸等。
性激素替代疗法(HRT)在更年期妇女保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对更年期妇女应用性激素替代疗法(HRT)的作用。
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0例更年期妇女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入组病人40例,采用常规保健方法方式,及性激素替代疗法(HRT)治疗。
将SAS、SDS评分、临床指标情况作为两组效果的对比指标。
结果:两组病人经过性激素替代疗法(HRT)和常规保健方法后,观察组别的病人明显各项指标更优(P<0.05)。
结论:对更年期妇女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HRT)能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且在心理状态等指标方面相对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性激素替代疗法(HRT);更年期;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女性更年期是女性人生中的必经之路,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到失去功能,激素水平因此从生育年龄比较高的水平一落千丈[1],到了一个非常低的水平,除了会出现很多症状以外,对于年长的女性的后半生健康,也是有影响的,因为激素水平下降了,它会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逐渐丧失,所以在绝经后,特别是10年到15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显著升高。
当前医疗技术不断地发展,针对更年期的保健也受到重视,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效果理想。
本次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选择我院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接受治疗的更年期妇女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参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保健模式,及观察组40例患者采取性激素替代疗法(HRT),参照组年龄46-58岁,平均(51.11±1.84)岁。
观察组年龄47-59岁,平(52.21±1.93)岁,其中男性患者人数为26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4例。
通过对所有病人的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检验和调查显示,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入组进行比较。
1.2方法1.2.1参照组采用常规保健: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以及生活习惯指导。
激素替代疗法:获益还是风险
陈莉;马晓娟;史大卓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22(20)11
【摘要】综述激素替代疗法在临床应用的历程、评估其获益和风险,阐述中医药在更年期防治中的作用。
激素替代疗法能减轻更年期女性心血管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和骨质疏松的风险,但也增加了冠心病、乳腺癌和静脉血栓等的风险。
【总页数】5页(P2012-2016)
【作者】陈莉;马晓娟;史大卓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激素替代疗法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症:获益与风险
2.激素替代疗法或增加卵巢癌风险
3.低剂量激素替代疗法皮肤贴剂引发卒中的风险低于口服片剂
4.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或增加卵巢癌风险
5.柳叶刀:激素替代疗法增加患卵巢癌风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激素替代疗法药品用药标准激素替代疗法药品用药标准激素替代疗法(HRT)是用于减轻更年期相关症状的治疗方法,它通过补充激素来平衡女性体内激素的缺失,从而缓解更年期症状。
HRT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但是,由于使用HRT可能会增加某些健康风险,因此药品用药标准非常重要。
以下是HRT药品用药标准的详细介绍:1. 适应症HRT是用于减轻更年期相关症状的治疗方法,包括热潮红、出汗、失眠、情绪波动、阴道干燥、性欲减退等症状。
2. 常用药品及剂型目前常用的HRT药品包括合成雌激素和孕激素。
合成雌激素可以用来替代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常见的剂型包括口服片剂和贴片。
孕激素则常用于替代卵巢分泌的孕激素和黄体酮,常见的剂型包括口服片剂和阴道栓剂。
3. 用药指导HRT是一项长期的治疗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在开始使用HRT前,医生应当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症状、家庭病史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HRT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用药剂量HRT剂量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病史和健康状况等因素来确定。
HRT治疗周期通常是每日用药,口服合成雌激素治疗通常在12-14天内定期停用,以出现月经类似的出血为目标,而不是持续性出血。
5. 用药时间HRT的治疗时间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对于绝经后的女性,建议在绝经后3-10年内开始使用HRT治疗。
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或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则需要考虑使用HRT的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6. 注意事项在使用HRT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6.1 避免过量用药HRT的剂量需要严格控制,过量用药可能会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
6.2 避免长期不间断使用长期使用HRT可能会增加某些健康风险的发生率,因此,在使用HRT时需要注意避免长期不间断使用。
6.3 定期监测健康状况在使用HRT期间,需要定期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任何潜在的健康风险。
性激素替代疗法应用于更年期妇女保健中的疗效目的:探讨性激素替代疗法应用于更年期妇女保健中的疗效。
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206例更年期妇女作为研究资料,依据随机分组各103例,对照组为单纯倍美力保健,观察组则行性激素替代疗法保健,观察两组保健效果及激素水平变化。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14%与对照组的78.64%比较明显更高,疗效更好,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雌二醇明显提升,而促卵泡激素及黄体生成素则明显降低,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性激素替代疗法应用于更年期妇女保健中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利于尽快缓解妇女更年期不适,提高雌二醇水平,应用价值较高。
标签:性激素替代疗法;更年期妇女;保健疗法更年期又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而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并伴随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1]。
临床认为,更年期多发生在绝经后,此时其卵巢分泌的雌二醇减少或停止,继而引起相关不适症状。
目前临床治疗该综合征以调节激素水平为主,其中对倍美力药物的使用较为普遍,而该药物单独使用虽然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整体疗效不佳,且易引起相关不良反应,不利于妇女完全依从用药,继而影响疗效。
而性激素替代疗法利于进一步缓解症状,保证疗效[2]。
为此,本研究对性激素替代疗法应用于更年期妇女保健中的疗效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选择本院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206例更年期妇女作为资料,均经临床、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且均为自然绝经、子宫完整[3]。
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组,各103例,对照组年龄42~55岁,平均年龄为(48.35±2.24)岁,绝经时间1~8年,平均时间为(5.26±1.42)年;观察组年龄42~56岁,平均年龄为(48.42±2.51)岁,绝经时间1~8年,平均时间为(5.22±1.37)年;排除性激素禁忌证患者、肿瘤史患者、肝肾疾病等患者。
更年期综合征与激素替代疗法作者:李慧林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4年第03期大多数妇女绝经发生在45~55岁之间,在绝经前及绝经后共约20余年时间称之为更年期,在这段时期,身体的内分泌功能已发生很大的变化,由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急骤降至最低水平,引发了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候群,统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女性更年期主要症状月经变化这是最早、最常见的变化,月经间隔时间紊乱,月经的经期也表现不规则,或缩短、或延长,血量有时增多,有时减少,或淋漓不尽。
也有少数妇女绝经时不经过上述变化,月经会突然停止。
血管舒缩不稳定主要表现为阵阵潮热、心悸、烦燥、头晕等。
发作可一日数次或十数次,发作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常因情绪激动使发作加重。
这些症状都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生殖泌尿系统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或很轻,进入更年期晚期,则可出现:1外阴和阴道萎缩、阴道渗出液减少、干燥感、外阴瘙痒、性交疼痛等。
子宫萎缩,盆腔内子宫周围韧带及组织松弛,曾生育过多次的妇女容易发生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等症状。
2有尿道膀胱萎缩、弹性减低、肌张力差等变化,可出现尿频、尿急或尿失禁,也易发生尿路感染。
精神神经症状有人表现为情绪不稳易兴奋、激动多疑、脾气暴燥,甚至喜怒无常;也有人相反,表现为情绪抑郁、焦虑不安、对事冷漠、多愁善感、缺乏自信、惶惶不可终日。
从更年期起,妇女体内骨质丢失加快,骨密度下降,出现骨质疏松症,故常有腰背和关节酸痛,并容易发生肋骨、椎体、四肢等处骨折。
尤其股骨颈骨折常见,影响活动,有的危及生命。
另外,妇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下降,也会影响脂肪代谢,加重、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这些症状使老年妇女心烦,生活不便,几乎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
激素替代疗法是把双刃剑对待更年期综合征,医务人员除了让她们正确了解和面对更年期,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合理饮食和锻炼等必不可少的保健措施外,激素替代疗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办法。
激素替代疗法药品用药标准(一)激素替代疗法药品用药标准什么是激素替代疗法?•激素替代疗法(HRT)是指用合成类似于人体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药物来补充更年期期间缺乏的激素。
•HRT 可以缓解更年期症状和降低更年期后患各种疾病的概率。
用药标准•适应症:更年期和绝经后的女性。
•不宜使用的病史:乳腺癌、阴道出血、血栓疾病、肝损害等。
•患病风险评估: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个人疾病史、家族疾病史和生活方式制定个性化的用药计划。
•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情况确定,应尽量选用低剂量和短周期的药物。
•定期随访:应在用药前、1-3个月、6个月、1年等不同时间节点进行复查。
注意事项•服药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并遵守用药规则。
•不能自行停药,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逐渐减量或停药。
•应注意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增加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等有助于减少患病风险。
•在服用药物期间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如有不适或异常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服药情况。
结语注意激素替代疗法药品用药标准,个性化用药计划,定期随访,遵守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多注意身体健康。
常用药物•雌激素类药物:如东莨菪碱、依诺利素等。
•雌孕激素类药物:如去甲壳腺素、甲状腺素、孕酮等。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如吡咯烷酮、鲍氏莪术等。
副作用•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
•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总结激素替代疗法是治疗更年期症状和预防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但也有一些副作用需注意。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剂量和疗程,注意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定期进行检查和随访。
小剂量激素替代疗法对子宫和卵巢的影响分析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替代疗法对子宫和卵巢的影响。
方法绝经后妇女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大剂量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激素替代疗法治疗。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E2含量明显升高,FSH明显下降(P <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子宫和卵巢体积治疗半年时都有明显上升(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剂量激素替代疗法应用于绝经后妇女能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并延缓子宫卵巢的萎缩进程。
标签:小剂量激素替代疗法;子宫;卵巢绝经是妇女所必须经历的一个时期,多伴随有子宫与卵巢功能衰退,也表现为神经内分泌系统不适应雌激素水平骤降而发生紊乱[1]。
绝经后妇女应用激素替代疗法专指性激素补充治疗,其目的在于缓解和消除更年期症状,从而改善和提高绝经妇女的生活质量[2]。
本研究为此具体探讨了小剂量激素替代疗法对子宫和卵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4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绝经后妇女100例为研究对象,子宫、双侧卵巢都存在,年龄45~60岁,绝经年限6个月~10年,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根据药物应用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年龄(51.25±2.51)岁;绝经年限(4.25±0.36)年;平均体重指数(24.85±3.26)kg/m2。
对照组:年龄(52.14±2.73)岁;绝经年限(4.39±0.47)年;平均体重指数(25.08±3.52)kg/m2。
两组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大剂量替勃龙片(南京欧加农制药有限公司,H20051085)治疗,口服0.625~1.25mg/d。
.
.
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的利弊
女性一般于40 岁以后开始出现卵巢功能减退, 引起雌激素不足, 最终导致绝经前后一
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症状。由于寿命延长, 女性一生中有1 /3 的时间是在绝经后期度过的,
为了提高老年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激素替代疗法(HRT) 已越来越成为不可缺少的
保健和治疗手段。自20 世纪60 年代至今, 关于更年期HRT 的基础、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
展很快, 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了较大的变化, 对其安全性为关注, 特别是HRT 后引起恶性
肿瘤的风险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那么到底应用激素替代是利大还是弊大? 结合研究的进展
与人们观念的改变,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1 对绝经问题及HRT 的认识
早期人们对HRT 适应症的认识是无选择性的, 认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随着经验技术
的提高, 认识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知道了以前并未注意的HRT 的禁忌症和慎用症。通过实践
发现, 合理的HRT 能明显缓解和改善更年期综合征,并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症等,
因此病例的选择和适应症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2 HRT 的益处
2.1 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HRT 能很好地缓解短期或长期的更年期综合征, 如血管舒缩症状, 阴道及其他泌尿生
殖器官症状和心理或情绪变化。有报道, 50%以上绝经后妇女有潮热、盗汗及失眠等症状, 用
药8 周的有效率为90%~95%[2]。
2.2 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
绝经后妇女每年丢失2%~3%的皮质骨和5%~8%的髓质骨, 结局即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 PMOP) , PMOP 最常引起髋骨骨折。妇女一生中髋骨骨折的危险性大于乳腺癌、子宫内膜
癌和卵巢癌的危险性总和, 因此PMOP 成为HRT 的主要治疗目的之一。雌激素和骨细胞相互
作用, 调节着控制骨质再形成的细胞因子网络。HRT 可防止骨质过快丢失, 从而稳定了骨密
度, 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采用HRT 6 年以上者, 髋骨或腕骨骨折危险可减少50%,
椎骨畸形发生率减少90%, 一旦HRT 停止, 骨质丢失又会加速[3]。
2.3 预防冠心病
绝经后因雌激素缺乏, 血脂代谢失调, 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 使得绝经后妇女冠心病
(CHD) 发生率明显增高。HRT补充生理需要的雌激素, 从而维持正常的血脂代谢, 对心脏有
保护作用。
2.4 预防阿尔兹默病
阿尔兹默病(AD) 是最常见的一种老年性痴呆, 女性多患。人脑内具有记忆功能的海马
状突起中含有雌激素及其受体, AD 患者中血清硫酸雌酮( 绝经后妇女体内主要的雌激素)
水平较同龄妇女低。目前神经学研究、动物行为研究和人群调查研究均提示雌激素可能对改
善AD 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情绪有益。有人用计算机测试认知速度和认知的准确性, 用正离子
发射断层测脑糖代谢, 也发现雌激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认知与记忆功能, 有抗衰老的功
效[6]。一些研究证明HRT与AD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认为雌激素使用时间越长、剂量越
大、效果越好。但这必然增加副作用, 限制其使用, 影响治疗效果, 矛盾由此产生。
3 HRT 的弊端
目前研究显示, HRT 对绝经后妇女血压与血糖无不良影响, 但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
用HRT 尚需谨慎监测。长期应用HRT 是否致癌, 这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目前认为,HRT 不
增加生殖道鳞癌的危险, 可能不增加卵巢癌、宫颈、阴道癌的发生。但总的来看, 研究结果
中HRT 所引起的癌症风险是增加的多、降低的少。
3.1 冠心病
.
.
1998 年以后, 7 个关于已患CHD 绝经后妇女用HRT 预防其再发( 即二级预防) 的大规
模临床试验如HERS、ERA、WHI 均发现HRT 对CHD 无益, 且增加静脉栓塞及乳腺癌的发生[7]。
因此, 目前普遍认为HRT 不应用于CHD 的一级与二级预防。
3.2 乳腺癌应用HRT 的时间长短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国外一调查表明, 使用HRT
的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每年递增2.3%。尽管如此, 5 年内患乳腺癌的风险仍然较低。目前人
们较为倾向于使用HRT 10 年以下者不增加患乳腺癌机会, 而10 年以上者, 患病风险系数
仅增加1.3%~1.5%。也有学者认为, 由于使用HRT 妇女能定期做预防性乳腺检查,因此能及
时发现早期、局限的癌灶, 预后较不使用者好, 因为后者发现时多为晚期[8]。乳癌的高危
人群及乳癌患者采用HRT 应慎重, 长期使用HRT 者, 定期随访是十分必要的。
3.3 子宫内膜癌
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能增加子宫内膜发生癌变几率是人们最早也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单纯使用雌激素进行替代治疗使子宫内膜发生癌变, 曾一度使雌激素的使用下降40%, 后来,
随着孕激素的周期性加用, 似乎解决了这一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 只能说是部分解决了,
因为大量的研究证明, 尽管加用孕激素后子宫内膜癌发生率较单纯使用雌激素明显降低,
但并不能完全将雌激素致癌风险降至与非HRT 使用人群一样。但是这类内膜癌患者大多数诊
断为I、Ⅱ期, 经正规治疗5 年存活率80%以上。当前HRT 的主流方案为雌孕激素联合应用,
定期地防癌检查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 在应用HRT 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矛盾现象, 能否合理地分析处理这些矛盾,
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效果,同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是整个工作成败的关键。
4 个体化的施治原则
过去半个世纪的临床应用已经证明了HRT 对缓解更年期综合征及预防绝经相关疾病的积
极作用, 但也发现了其严重的副作用及禁忌症和慎用症, 可以说HRT 是一把双刃剑。正确使
用HRT 的关键就是严格掌握其禁忌症、慎用症、用药方式和剂量。因此, 临床上实现HRT 的
个体化给予是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个体化原则要求医生在做出选择的时候要运用
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关系的原理, 针对特殊人群的风险性, 权衡利弊决定采用HRT 及制
定具体的方案。
5 以系统观为指导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结构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的有机整体。系
统不是要素的简单机械的相加, 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由于相干性作用, 使要素构成系统后
的功能特性发生了质的变化, 出现了单个要素所不具有的新的特性、新的运动规律。现代医
学模式认为, 病人是完整的“社会—心理—生理”的有机统一体, 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 一
切不良刺激、不恰当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因素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治疗上也强调用综
合的方法,不单注重临床症状的改善, 更注重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达到身心的综合健康。
因此,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正在积极倡导多层次干预的方法, 建议在临床上应考虑HRT 及其
配套药物、营养定量分析与补充、保健品摄入控制、环境激素或有害物质控制、运动定量指
导、康复治疗、生活习惯指导以及精神心理辅导等综合措施。并逐步建立更年期妇女保健质
量保证体系。更年期妇女涉及到内分泌科、妇科、内科、神经科、骨科及老年科等内容, 因
而全面系统地解决更年期相关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在医院联合多学科共同开展更年期门诊,
建立设备齐全、专业服务于中老年妇女的保健综合指导中心, 并在中心内实现质量保证体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