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2期-- 张仲景《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92期-- 张仲景《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92期-- 张仲景《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92期-- 张仲景《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92期张仲景《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一、当归芍药散

方剂:当归9克、白芍3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5克、川芎9克。

个人使用剂量:当归10克、白芍30克、茯苓20克、白术20克、泽泻15克、川芎9克。

适应情况:妇人腹中诸疾痛,怀孕腹痛,足跗浮肿,小便不利,痛经,眩晕,泄泻,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等主要由于肝藏血不足,脾虚湿盛造成的肝脾不和。

二、当归芍药散加减方适应哪些情况?

1、怀孕后浮肿:怀孕后下肢或者全身浮肿,被称为“子肿”。一般这样的人都会有血虚、血瘀和湿气阻滞。用当归芍药散加以治疗。当归6克、白芍12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川芎6克。

2、习惯性流产:当归10克、白芍3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川芎6克、花椒6克、阿胶12克、人参6克、干姜15克、桂枝9克、甘草6克、丹皮9克。每月服用两付。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服用一袋。

3、放节育环引发的症状:当归芍药散配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宫内放节育环引起的小腹胀痛、出血。如果白带多加土茯苓20克、益智仁20-25克。

4、子宫肌瘤:当归芍药散配合桂枝茯苓丸,把当归芍药散制成药丸配合桂枝桂枝茯苓丸。曾经除掉8X10厘米的子宫肌瘤。但是用汤药都没除掉。

5、多发性子宫肌瘤:当归芍药散加鸡血藤20克、丹参15克、夏枯草2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龙骨和牡蛎都要捣碎然后再煎药)、赤芍15克、浙贝母15克、香附6克、桂枝15克、干姜15克、丹皮9克、制首乌10克。吃汤药后,配合艾附暖宫丸和后爱暖参茶。如果血流较多可以用血余炭15克、百草霜15克,捏碎后,兑入黄酒中加热温服。

6、痛经:湿寒合并气滞血瘀。当归芍药散加元胡10克、肉桂8克、丹皮9克。如果痛经时吃饭差,脚背和脸浮肿,当归芍药散加香附9克、甘草5克。熬8付配合后爱暖参茶两盒。90%痛经可消除(多发性子宫肌瘤、妇科炎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除外)。

7、贫血:当归芍药散熬汤冲服后爱红参气血汤。

8、腹部膨大:没有任何病因的腹部胀大,主要是因为水湿内停造成的,健脾除湿,用当归芍药散汤剂茯苓增加到30克,同时加茯苓皮12克、木香9克、生姜9克,5付即可,腹部胀大消失。

9、慢性肾炎嘴唇苍白和浮肿者:尿蛋白高。当归芍药散做成散剂,配合同仁堂金匮肾气丸服用。尿蛋白克可恢复正常。

10、盆腔炎:盆腔炎会导致盆腔积液和输卵管不通。当归芍药散加土茯苓20克、益智仁25克、败酱草20克、蒲公英30克、金

银花15克、黄柏12克、栀子10克。如果有积液加薏苡仁30克。加制附子8克、黄芪20克、丝瓜络20克、王不留行15克、浮萍10克、红花15克。连续服用,可以去掉因为盆腔炎而造成的黄褐斑或者脸颊上的黑斑。由于方中含有浮萍,血虚者要加“后爱红参气血汤”服用。建议熬制时将制附子先入锅熬五十分钟,然后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

11、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

(1)胆胃上逆合并脾肾湿寒类型的子宫腺肌症。

症状:口苦、手脚热,肚子怕冷、膝盖怕冷。以当归芍药散和胆胃上逆基本方同时兼调脾肾湿寒。

方剂:当归10克、茯苓30克、泽泻15克、炙甘草8克、桂枝18克、干姜15克、生姜15克、柴胡10克、黄芩15克、半夏20克、陈皮15克、人参15克、大枣12枚、白芍30克、白术30克、猪苓15克、肉桂10克、川芎6克、丹皮9克、元胡10克。熬10付,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吃一袋。吃药一个半小时后,吃同仁堂金匮肾气丸和后爱暖参茶。

吃10付后,可以加制附子10克。

建议熬制时将制附子先入锅熬五十分钟,然后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中途不要加凉水,缺水只能加热水。制附子如果加量到15克或者20克,提前熬制制附子的时间要增加到一个半小时。

吃药10付之后如果口苦减轻的话,黄芩的量减少到3克。如果没有减轻可以加栀子8克。如果口苦还没有减轻加黄连6克。

(2)单纯脾肾湿寒引发的子宫肌腺症:

用当归芍药散和温经汤。

当归10克、白芍30克、茯苓20克、白术20克、泽泻15克、川芎9克、桂枝18克、干姜15克、生姜15克、肉桂15克、丹皮9克、元胡12克、人参15克、甘草10克、阿胶10克(打碎冲服)、麦冬12克、吴茱萸10克、煅牡蛎30克、桃仁8克、艾叶15克、荆芥穗9克、淫羊藿20克、杜仲15克、制首乌10克、制附子15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以上剂量都是一付的量。吃药后服用同仁堂金匮肾气丸。

建议熬制时将制附子先入锅熬一个小时,然后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中途不要加凉水,缺水只能加热水。

常用方剂歌诀大全

在众多中药里面,强身壮体,养生保健的不少;然而适用于妇人养生保健的却另有讲究。古之用药,树皮草根往往没有标准和安全可循,今之中药,尤以中药配方颗粒为例,取当代之科技,提本草之精华,更为妇人养生开辟一个天地。有道是,身体内的阴阳和合,则精神乃至,美貌更是唾手可得。 枸杞 枸杞自古以来就为滋补强壮的食品和药物。中医临床证明,枸杞有滋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祛燥及强筋骨之效,久服可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所以滋补食物和药物常取枸杞相配伍,以提高其药效。 熟地黄 此物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经加工蒸晒而成,是抗衰老良药。功能滋肾、补血、延年。此药历来被视为中医抗衰老延寿的重要植物药。但本品滋腻,凡脾胃虚弱、腹胀便溏及痰多、气滞者慎用。 黄精 本品味甘、性平,具有补脾润肺、补肾益精、强筋骨、乌须发、抗衰老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精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脂肪肝,并能提高肌体免疫力,有促进造血功能、降低血糖等作用。 甘草 《神农本草经》载:“久服轻身延年。”经现代研究证明,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功能,可协调物质代谢,能增强肌体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具有抗溃疡、抗炎、抗肿瘤、镇咳、镇痛、降血脂、解毒等功效,因此能够防治多种老年性疾病,从而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每服2~10克,但胸腹胀满者忌用。 茯苓 此药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其药性缓和,既可扶助正气,又可祛除外来邪气,常服可治疗老年性浮肿、肥胖症等,并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以及预防癌肿,从而起到延寿作用。但茯苓对于中气虚而下陷者忌用。 莲子 莲子的寿命很长,可达千年之久。清代《本草备要》就提到它“落田野中者,百年不坏,人得食之,发黑不老。”莲子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许多本草著作均记述莲子可延年益寿。常服本品,可补肾、健脾、养心,起到抗老的作用。但脘腹胀满及大便干燥者忌服。 山药 山药是一种很好的廉价补品,它内含黏液质、淀粉酶、胆碱、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类和矿物质等多种成分,其中的淀粉酶又称消化素,能分解成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故有滋补之效。山药性味甘平,不寒不燥。煮山药时,最好不用铜器和铁器,大便燥结者不宜用。 桑椹 桑椹是桑树的成熟果穗,性味甘寒,能滋阴、补血、安神、益寿。常服久服桑椹,能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等老年病,调节免疫功能,延缓衰老。如桑椹与何首乌、女贞子等配伍,为首乌延寿丹,治疗老年体衰、腰膝软、须发早白,具有延寿作用。但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 麦门冬 《神农本草经》视为上品,称之久服轻身不老不饥。古来即被推为复脉通心之剂。《备急千金要方》生脉散,以麦门冬、人参、五味子成方,有益心气生血脉之效,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各种休克。现代实验证明,麦门冬能改善人的心脏功能,对胰岛细胞和血管中枢功能有改善作用,有强心、强壮之效,并能消炎、镇咳、祛痰、平喘、利尿,对常见的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xx 功效与作用 xx 的配方: 桂枝(去皮)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二钱(炙),桂枝汤的功效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汤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xx xx 分类: 解表剂-xx 表 组成: 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9克)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 枚)、甘草二钱(炙,6 克) 方歌: 药枝枣xx(方剂速记法) 想象: 要支走蒋干;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 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功效: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出处: 伤寒论》xx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 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去渣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待其遍身漐漐(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服后用被子温覆取汗。以遍体湿润为度。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如病情没有变化,可以继续服用,虽二三剂也可。)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除此以外,注意避风,饮食方面可吃些有营养的流动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使用。(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xx 方歌: (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金匮要略》试题(A卷)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方论》 C、《诸病源候论》 D、《千金要方》 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传 C、一般治疗 D、以上都不是 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 A、五脏元真通畅 B、厥阳独行 C、客气邪风 D、五邪 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 A、风痹 B、湿痹 C、血痹 D、历节 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 A、风湿在表 B、寒湿在表 C、风湿兼气虚 D、风湿兼阳虚 7、百合病的病机是()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肝肾亏虚 D、心肺阴虚内热 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 A、甘草泻心汤 B、赤小豆当归散 C、苦参汤 D、雄黄散 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 A、但臂不遂 B、肢体麻木 C、昏不识人 D、半身不遂 10、张某,风湿病四年。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 11、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治疗宜选用()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桂枝附子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乌头汤 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 A、肢体疼痛 B、肢体困重 C、肢体麻木 D、肢体萎软 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 A、心脾 B、肺脾 C、脾肾 D、心肾 13、虚劳腰痛,治宜() A、麦味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七味都气丸 D、八味肾气丸 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 A、小半夏汤 B、麦门冬汤 C、甘草干姜汤 D、半夏泻心汤 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 A、麻黄、石膏 B、生姜、半夏 C、甘草、大枣 D、桂枝、甘草 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A、百脉一宗 B、胃强脾弱 C、阳微阴弦 D、正气引邪 17、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 A、实热 B、寒实 C、虚寒 D、虚热 18、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治宜()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厚朴三物汤 D、大柴胡汤

经方散剂使用攻略(袁洪雷)

经方散剂使用攻略 一.散剂的渊源及现代意义 关于散剂,经方中有记载的有:白散、白术散、百合滑石散、半夏干姜散、半夏散及汤、赤小豆当归散、当归散、当归芍药散、瓜蒂散、瓜蒌牡蛎散、诃梨勒散、候氏黑散、滑石白鱼散、鸡屎白散、桔梗白散、葵子茯苓散、牡蛎泽泻散、排脓散、蒲灰散、烧裈散、蛇床子散、蜀漆散、四逆散、獭肝散、天雄散、头风摩散、土瓜根散、王不留行散、文蛤散、五苓散、硝石矾石散、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附子散、茵陈五苓散、蜘蛛散、枳实芍药散、猪苓散。共计37个方子,占273个方子的13.6%。 丸剂:半夏麻黄丸、鳖甲煎丸、赤丸、大黄?虫丸、大陷胸丸、当归贝母苦参丸、抵当丸、矾石丸、干姜人参半夏丸、瓜蒌瞿麦丸、桂枝茯苓丸、己椒苈黄丸、九痛丸、理中丸、麻子仁丸、肾气丸、薯蓣丸、乌梅丸、乌头赤石脂丸、皂荚丸、竹皮大丸。共计21方,占273个方子的7.7% 凡是做成丸的都是可以制成散剂使用的,散剂也是丸剂的前身。所以,这样看来,古代经方直接运用散剂的方子有58个,占273个方子的21.3%。 在古代制成散剂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但是散剂依然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这不正好说明了散剂可以在现代大显身手嘛。有人对把汤剂改成散剂有所顾虑,有经方的理论

依据吗?有的,伤寒论中半夏散及汤就是一个神奇的方子,正好说明了中药在散剂和汤剂表现出了两栖性,只不过药量减半即可。“半夏、桂枝、炙甘草。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煮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这个方剂的剂型在经方里边是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个方剂。这个方子既能做散服,又能做汤剂。而且呢,方中的药品没有一味药是特殊的药,也都是常用的药。只是做汤剂的时候,它的用药量比做散剂时要大一倍,就说做散剂服一方寸匕,做汤呢,就用两方寸匕。这就提示我们,经方当中的其他方剂,也完全可以如法炮制。 现代意义: 1.患者携带方便,服用方便,泡服或者直接温水冲服即可。 2.医者饮片购买量及储存量均可大幅度降低,而且可以直接选购最好最贵的中药饮片(这种情况下我们用的起),粉剂密封保存十分方便,可提高药材收入,同时减轻患者就医成本。 3.紧急情况下使用十分方便,比如诊室备有吴茱萸汤,患者头晕呕吐的吴茱萸汤证时,当时就可给患者服药,半小时左右即可减轻症状,方便下一步诊治。 4方便医者自己试药、亲朋好友赠药或者居家旅行必备良品。

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歌诀

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歌诀。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大补元煎景岳方,淮山杜仲熟地黄,人参当归枸杞子,枣仁甘草共煎尝。 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 止带泽泻猪茯苓,茵陈赤芍丹皮寻,车前黄柏牛膝栀,清热利湿止带灵。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少腹逐瘀小茴香,延胡没药归芎姜,肉桂蒲黄灵脂芍,治疗经行腹痛强。 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 艾附暖宫四物配,吴萸续断芪肉桂,温经养血暖子宫,止带调经腹痛退。 圣愈汤《兰室秘藏》益气补血圣愈汤,参芪芎归芍地黄,体倦神衰经量多,胎产崩漏气血伤。。 两地汤《傅青主女科》 两地汤中地骨皮,生地玄麦阿胶齐,再加白芍滋阴液,虚热内扰服之宜。寿胎丸《医学衷中 参西录》 寿胎丸中用菟丝, 寄生续断阿胶施, 妊娠中期小腹痛, 固肾安胎此方咨。 完带汤《傅青主女 科》 完带汤中二术陈, 车前甘草和人参, 柴芍淮山黑芥穗, 化湿止带此方金。 固冲汤《医学衷中 参西录》 固冲汤中用术芪, 龙牡芍药茜草施, 倍子海蛸棕榈炭, 崩中漏下总能医。 固阴煎《景岳全书》 固阴煎是景岳方, 山药山萸参草商, 菟丝熟地远志味, 补肾益气服后康。 固本止崩汤《傅青 主女科》 固本止崩熟地黄, 参芪归术炮姜匡, 益气固本并养血, 脾虚崩漏服此方。 固经丸《医学入门》 固经丸用椿根皮, 芩柏龟芍香附依, 滋阴清热起沉疴, 崩中漏下此方宜。 易黄汤《傅青主女 科》 易黄汤中芡白果, 山药车前黄柏合, 带下黄白兼腥臭, 清热燥湿脾胃妥。 定经汤《傅青主女 科》 傅氏女科定经汤, 淮山地芍当归放, 柴苓荆芥菟丝子, 调补肝肾效力彰。 保阴煎《景岳全书》 保阴煎中两地芩, 柏草山药续断行, 经来量多并烦渴, 清热凉血功效灵。 胎元饮《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胎元饮, 八珍去芎与茯苓, 加入陈皮杜仲炭, 补血益气安胎灵。 举元煎《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举元煎, 参芪炙草升术添, 升阳举陷摄气血, 血崩血脱服之敛。 养精种玉汤《傅青 主女科》 养精种玉女科方, 归萸芍药熟地黄, 血虚不孕经不调, 滋肾养血冲任康。 桂枝茯苓丸《金匮 要略》 桂枝茯苓金匮方, 桃芍丹皮五药藏, 研粉蜜丸可常服, 瘀去癥消体安康。 胶艾汤《金匮要略》 金匮胶艾四物先, 归芍地芎炙草煎, 冲任虚损生崩漏, 调经止血病可痊。 调肝汤《傅青主女 科》 调肝汤中山药草, 芍萸戟归阿胶找, 冲任虚损经量少, 补益肝肾功效好。 清经散《傅青主女 科》 傅氏女科清经散, 芍药丹皮茯苓掺, 蒿地黄柏地骨皮, 血热经多功效赞。 清肝止淋汤《傅青 主女科》 清肝止淋用芍归, 地丹黄柏阿胶随, 牛膝黑豆香附枣, 养血清肝此方最。 温经汤《金匮要略》 温经汤用桂萸芎, 归芍丹皮姜夏冬, 参草阿胶调气血, 暖宫祛瘀在温通。 温经汤《校注妇人 大全良方》 妇人良方温经汤, 川芎牛膝人参当, 桂芍莪术丹皮草, 温经行带效力彰。 膈下逐瘀汤《医林 改错》 膈下逐瘀赤芍丹, 桃仁归芎灵脂甘, 乌药延胡香附壳, 瘀去癥消身康安。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葛根含有葛根黄酮苷,酮苷有缓解肌肉痉挛、扩张脑皮外周血管作用。本方能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可显著改善脑内内耳-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从而对头痛、项强、头晕等症状发挥疗效。 患者张某某,女,39岁。行政办公人员。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颈项强痛不适,伴轻微头晕及后枕部酸胀痛,每因久坐伏案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近半年症状反复发作,并伴有双肩胛部酸胀痛及头晕、头痛症状。3天前患者因受凉而致颈強痛及头晕、头痛症状加重,出汗、恶风、行走发飘感等症状。颈椎CT检查示:颈3-4、颈4-5椎间盘突出,颈椎退行性变。查体:一般情况可,颈项部肌肉较紧张,转动欠灵活,颈3-7椎椎体两侧压痛,尤以颈3-4、4-5椎棘突及棘间隙两侧压痛明显,未引出明显放射痛,双侧肩胛骨内侧缘压痛,双侧肩胛岗上、下窝处压痛,双上肢无明显压痛,叩顶试验(+),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中医诊断:项痹(寒客筋脉、脑海失养);一旦得了颈椎病,想要达到治疗的目的,可使用胡蜂醋,胡蜂醋靶向渗透,载药量高,吸收快,是治疗肩周炎外用首选,且胡蜂醋直接作用于病症部位,不会对胃肠道及心血管造成不良反应,安全性高。西医诊断:颈椎病(混合型)。 予以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处方:葛根20克,桂枝10克,白

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羌活12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3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服3剂后患者复诊,颈项强痛,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消失,仍感轻微头晕,余未诉不适,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涩。郭剑华在上方的基础上去生姜、大枣,加狗脊12克,茯苓12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5剂,每日1剂以善后。 按:《伤寒论》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该方是仲景为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所设。本例患者久坐伏案而致颈部劳损,加之受凉而发病。劳损是本,寒凝太阳经脉是标,急则治其标。郭剑华采用桂枝加葛根汤,以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中重用葛根,能升阳,生津润燥,缓解经脉的拘急,解除颈项强痛及头晕症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葛根含有葛根黄酮苷,酮苷有缓解肌肉痉挛、扩张脑皮外周血管作用。本方能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可显著改善脑内内耳-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从而对头痛、项强、头晕等症状发挥疗效。加当归、川芎以养血通络镇痛。加羌活以增强祛风散寒作用。诸药合用,共奏解肌祛风,养血通络,解痉止痛之功。郭剑华常以本方加减治疗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因感受风寒而急性发作者,每获良效。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肾着汤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肾着汤 六、甘姜苓术汤方证: 甘姜苓术汤方: 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 折现代用量:甘草30,白术30,干姜60,茯苓60。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方解:本方由甘草干姜汤加茯苓、白术而成。苓、术温中祛寒,故反治小便不利。甘草干姜汤温中生津液,而起救逆和强壮作用。故本方治腰以下冷痛之肾着症。 方证要点:本方是里虚寒太阴证,以腰冷重、小便自利为主证,用于腰痛、水肿,以及遗尿、尿床等证均有验。本方是胡希恕先生常用于腰痛水肿及遗尿、尿频的效方,但前提是当病人出现肾着汤证时才可用,而且每用必效。冯老指出本方证的辩证要点是“腰冷重,小便自利者”。这里的“小便自利”并非指小便正常,而是指“尿频”、或“尿失禁”。其发生机制与小便不利相同,只是临床表现有别而已。冯老常以本方治腰痛、腰酸而口中和者,也常以本方治疗小便异常而伴见腰酸痛、口中和者。舌苔白腻者,常以苍术易白术。 临床验案录: 1、肾着汤方证: 少女尿床案:

宋某,女,13岁,2006年11月4日诊。 尿床已达5年,曾用六味丸、肾气丸、缩泉丸无效,又用针灸及西药均无效。现症见:夜尿频繁,一般5—6次,且多数情况下不知道,大脑对此好像无反应,根本不受控制。口干不欲饮,饮水后小便频数,质清,大便偏干,3—4日一行,腰部发凉,饮食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辩六经属太阴病证,辩方证为肾着汤方证。 茯苓15,干姜15,苍术15,炙甘草6。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上方后,症大减,夜尿1—2次,腰部凉感较前减轻,大便仍干。上方加生白术15,继服7剂,夜尿1—2次,已不尿床,腰部变温,大便调。嘱再进原方巩固治疗,随访至今,痊愈。 按:本患属阴寒水湿内停而见腰部冷重感。阳虚温化无力,水饮内停,津不上承,故口干而不欲饮。水饮内停,寒湿下注则小便频数而遗尿。津液虚竭,肠道失润故便秘。故用肾着汤。 读后感悟:本方治遗尿尿频属太阴里虚寒者,疗效极佳。本人近期治疗一糖尿病伴前列腺增生所致的尿频量多,效果很好,报道如下: 余某,男,60岁。2014年8月23日诊。 有糖尿病史14年,慢性前列腺炎并前列腺增生10余年,平

金匮方歌(整理版)

栝蒌桂枝汤 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葛根汤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大承气汤 大黄四两朴半斤,枳五硝三急下云,枳朴先熬黄后入,去滓硝入火微熏。 麻黄加术汤 烦疼湿气裏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 风湿身疼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防己黄芪汤 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术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喘者再入五钱麻,胃不和兮芍药加,三分分字去声读,七钱五分今不差;寒取细辛气冲桂,俱照三分效可夸。服后如虫行皮里,腰下如冰取被遮,遮绕腰温得微汗,伊歧密法闻长沙。 桂枝附子汤 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大枣方中十二枚,痛难转侧此方探。 白术附子汤 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即用前方去桂枝,术加四两有神功。 甘草附子汤 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白虎人参汤 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一物瓜蒂汤 暍病阴阳要认真,热疼身重得其困,暑为湿恋名阴暑,二十甜瓜蒂可珍。 百合病总歌 百合病从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百合知母汤 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葴,字去沫涎七百合,别煎泉水是金针。 百合滑石代赭汤 不应议下下之差,即下还当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堪夸。 百合鸡子黄汤 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浑融。 百合地黄汤 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百合洗方 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流连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栝蒌牡蛎散 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逾常。 百合滑石散 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须。 甘草泻心汤 伤寒甘草泻心汤,却妙增参三两匡,彼治痞成下利甚,此医狐惑探源方。 苦参洗方雄黄熏方 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咽干热最深,更有雄黄熏法在,肛门虫蚀亦良箴。

方剂学常用方剂歌诀

方剂学常用方剂歌诀 辛温解表 001、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002、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003、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004、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005、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006、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辛凉解表 007、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008、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绕,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009、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扶正解表 010、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011、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012、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寒下 013、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证见,峻下热结宜此方。014、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囊,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温下 015、温脾人参干姜草,附子大黄大剂量,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016、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卒然腹痛因寒积,连投此方急救先。 润下 017、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法高超。 逐水 018、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019、舟车牵牛与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青皮陈皮轻粉入,泻水消胀力量强。 攻补兼施 020、黄龙枳朴与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021、增液承气参地冬,硝黄加入五药供,热结阴亏大便秘,增水行舟肠腑通。 和解少阳 022、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023、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024、蒿芩清胆碧玉需,陈夏赤苓枳竹茹,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025、达原饮用槟朴芩,白芍甘知草果仁,邪伏膜原寒热作,透邪逐秽此方行。

桂枝汤

桂枝汤 开放分类:中医中医古代名方医学名词方剂 编辑词条分享 桂枝汤 组成及用量 桂枝(去皮)(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切)(3枚)炙甘草(6克) 方剂出处 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主治太阳病中风之方剂。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剂型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古法: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

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现代:上五味,哎咀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适寒温,服100毫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服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 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 (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三)头痛项强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借粥之功。(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中医饮食护理学作业1

A型题:中医饮食护理学作业1-4次 1.“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最早是……提出的。E.扁鹊 2.常用的食物中,泻性食物数量( )补性食物。E.多于 3.传统营养学理论核心就在于:E.掌握阴阳变化规律 4.从历代有关文献记载和临床实际情况分析中医饮食营养学研究内容不包括B.中医饮食保健 5.醋不具有哪些作用:A.解表散寒 6.淡味,中医将之归于( )范围。B.甘味 7.冬瓜是肾病患者的理想蔬菜,因为:C.含钠量较低 8.发芽马铃薯,为防止多食中毒须以清除和破坏龙葵碱,下列不妥的是: B.加蜂蜜同服 9.风寒型感冒宜辛温解表,下列哪项不符合?D.桑菊薄豉饮 10.蜂蜜不适宜于()食用。B.肠滑泄泻者 11.“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出于E.唐代孙思邈 12.妇女经期宜食,有缓和的活血化瘀作用的是C.桃子 13.根据食物的性味分类,五味中( )食物最多。C.甘味 14.关于鲜汁的制作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E.需要煎煮 15.关于中医饮食护理学叙述不正确的是:C.关于药膳学理论及烹饪技术的一门学科 16.归经理论多与食味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E.苦入胆 17.寒凉性食物作用错误的是B.通络 18.胡桃仁()患者不宜食用。C.痰火积热 19.花生霉变有……作用,不宜食。C.致癌

20.……患者宜多食油菜。D.急性乳痈 21.<黄帝内经》对饮食调护的贡献不正确的是E.记载有禽兽鱼虫禁忌并治 22.黄花菜使用注意正确的是:D.食用以加工的干品为好 23.火的应用使人类能吃熟食,熟食的益处不妥的是: D.可以烹调汤液 24.“忌食养胎”是指:E.孕期妇女饮食禁忌 25.忌用铁器加工的是:B.藕 26.既能辛温发散,又能发汗透疹,令小儿痘疹速出的为:C.芫荽 27.金橘饮适用于C.肝气犯胃型胃痛 28.酒不具有哪种性味:A.酸 29.具有清热生津、和胃降逆功效,用于治疗反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食物是: A.甘蔗 30.( )可以说是中医食疗药膳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A.《饮膳正要》 31.可用于包括妇科出血在内的各种热病出血证的是:D.莲藕 32.苦味食物的作用不正确的是C.行气 33.鲤鱼视网膜上几乎只有: B.维生素A 34.历代中医食疗书籍所载的食性很多,( )食物常见B.平性 35.荔枝归经:D.入脾肝经 36.龙眼肉中所含……可以减轻宫缩及下垂感,起到保胎作用。B.维生素B2 37.鹿肉……患者不宜食。A.阴虚有热 38.能制取蚝油的是:C.牡蛎

体现辨证论治的灵活性金匮要略中的同病异治

体现辨证论治的灵活性——《金匮要略》中的“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体现辨证论治的灵活性——《金匮要略》中的“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3月9日 □范铁兵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有关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内容涉及临床各学科。仲景在杂病的治疗中灵活运用“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之法,为后世医家治疗疾病的典范。 内涵和渊源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治疗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同病异治”一词源于《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曾明确提出:“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素问·病能》又指出:“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病证,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变化或相同的证候表现时,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异病同治”一词《内经》中并无明确的文字表述,但与“同病异治”相对已体现了这种治疗思想,尤其是《金匮要略》在辨证治疗方法和具体方药的运用上已经充分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精神,于是后人根据“同病异治”的精神提出了“异病同治”,进一步丰富了中医学的治则治法。 运用 同病异治 病邪侵犯部位不同,治法各异。如《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其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说明同为水气病患者,若见腰以下肿,因腰以下肿为阴,属里,水湿之邪在里在下,故用利小便法,使水湿通过小便而排出。若见腰以上肿,因腰以上为阳,属表,水湿之邪在表在上,故用发汗法,使水湿通过汗液而散除。 病因不同,治法各异。如《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溢饮除当汗出而不汗出、发热恶寒、身体疼痛等共同的症状外,如兼有无汗而喘,烦躁,其脉浮紧,为外感风邪,内有郁热之候,当治以大青龙汤发汗兼清泄郁热;如兼有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方剂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桂枝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疗效甚佳,现回顾如下; 1.内服治疗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用桂枝汤合八珍汤治疗10例,疗效颇佳。以桂枝为主,配灸甘草、白芍,临床随证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呃逆数例,疗效显著。运用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治嗳气、水肿肋痛亦有特效。对肾小球肾炎、充血性心衰、内分泌失调所致水肿,用桂枝于方中,疗效倍增。桂枝15克,灸甘草10克,生龙骨、牡蛎各20克,黄芪30克,升麻、柴胡、桔梗各6克,柏子仁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治疗心肌炎后遗症疗效显著。用桂枝为主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多例,均收到满意疗效,方药:桂枝15克,茯苓20克,川芎15克,茯苓20克,甘草10克。用桂枝10克为主药,同时伍用灸甘草、砂仁、佛手、赤芍各5克,苍术6克,茯苓10克,阿胶6克,治疗脾虚型贫血26例,效果显著。用玉屏散合桂枝汤加味,治疗红斑狼疮发热疗效显著。用桂枝20克、麻黄5克、葛根30克、鸡血藤3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川牛膝20克、炮山甲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均获治愈。 2.外用治疗 用桂枝10克、葱须6个煮水洗烫,治疗小儿手足冻裂数例,皆见功效,且不复发。用桂枝12克、炒白芍12克、蛇床子15克、地龙12克,水煎服,治疗顽固性外阴瘙痒10余例,疗效颇佳。用桂枝内服外敷,治疗截瘫、偏瘫疗效显著。治疗方法:除重用桂枝内服外,另用桂枝50-100克,水煎两次,每次煮沸后煎煮15分钟,合并两次桂枝药液,温擦于病区域或截瘫处,每次温擦是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桂枝有消肿散结、杀菌止痒的作用,用于皮肤病治疗效果满意。治疗神经性皮炎,用桂枝30克、金银花30克、枳壳15克,加水1500毫升煎沸约15分钟(不宜久煎),去渣,待药液微温,洗患处。治疗足癣,用桂枝30克、防风30克、枳壳1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约10分钟,熏洗。 综上所述,桂枝的用途十分广泛,临床巧妙运用有非常满意的疗效,仅把桂枝用于发汗解肌、温经通阳是不够的。临床桂枝应用量为5-30克,量小能温阳、通脉、和营,量大则有下气、行瘀、补中之效。一般在临床见有表证、寒证以及气滞、痰阻、血瘀等病,或见四末不温、畏寒喜暖、舌暗淡或有瘀点、瘀斑皆可用之。若症见热象,则宜与寒凉之品配伍应用,以免桂枝助阳化热。对阴虚火旺、大汗伤阴、产后失血、女子崩漏等病,应慎用或禁用,以免桂枝辛温走窜,耗液伤阴。因桂枝具有平冲降逆下气等作用,故孕妇慎用或禁用。

中医经典条文

《内经》条文精选(4条) 1.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也,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也,谋略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膳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2.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3.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4.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月付)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伤寒论》条文精选(27条)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5.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6.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7.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8.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乾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 ,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9.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10.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11.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12.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13.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4.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苦参汤

苦参汤 苦参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苦参50~lOOg 以水100~1500m],煎700g~lOOOm],去滓,熏洗,每日3次。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主治]狐惑病,蚀于前阴以及阴肿、阴痒、疥癞等,可见咽干,舌红苔黄,脉数。 (临证加减) 1.湿热下痢,黄疸,赤白带下,阴部瘙痒等,本方加黄柏、 龙胆草、当归、蛇床子等水煎,以导湿热于下窍。 2。周身风疹,疥疮,顽癣,麻风等,本方加地黄,地肤子、 赤芍、白藓皮、大风子等,以祛风化湿杀虫。 3。苦参外洗方治疗阴痒:基本方为苦参、白藓皮、蛇床子 各30g,冰片3g,防风15g,荆芥lOg,花椒20g,透骨草35g。 外阴溃烂者加明矾30g;带下多加黄柏20g,乌贼骨30g;伴阴

部痛者加白芷15g。上述药物除冰片外,煎取药液,再人冰片, 趁热熏外阴10—20分钟,待药液稍凉后,徐徐洗涤患处。每日 1剂,早晚各1次。[浙江中医杂志,1986,c7,:sOd] 4.苦参治疗心律失常:用苦参片、苦参碱及苦参注射液治 疗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取得相当疗效,尤其对合并冠心病者较 好。[心脏血管疾病,1976,c2—3,:106] 5。苦参治疗快速心律失常167例,结果,其中对期前收缩 有效率为62%。LO医药学杂志,1977,c,,:24] 6.苦参治疗皮肤病:将苦参制成100%注射液,每次肌注2 -4ml,并配合苦参片口服,治疗急性与慢性湿疹、阴部湿疹及 皮炎,亦可用于荨麻疹,银屑病等皮肤病,有肯定的止痒及抗过 敏作用.[中草药通讯,1976,tl,:353 7.苦参治疗蓝氏贾弟鞭毛虫病:以25%苦参溶液100—200ml保留灌肠,治疗100例蓝氏贾弟鞭毛虫病,效果良好。[中

《金匮汤头歌》

《金匱湯頭歌》(193首) 清-陳修園《金匱方歌括》 (1)栝蔞桂枝湯 太陽證備脈沉遲,身體幾幾欲痙時,三兩蔞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棗枚宜。(2)葛根湯 四兩葛根三兩麻,棗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兩,無汗憎風下利誇。(3)大承氣湯 大黃四兩樸半斤,枳五硝三急下雲,枳樸先熬黃後入,去滓硝入火微熏。(4)麻黃加術湯 煩疼濕氣裡寒中,發汗為宜忌火攻,莫訝麻黃湯走表,術加四兩裡相融。(5)麻黃杏仁苡仁甘草湯 風濕身疼日晡時,當風取冷病之基,薏麻半兩十枚杏,炙草扶中一兩宜。(6)防己黃芪湯 身重脈浮汗惡風,七錢半術五甘通,己芪一兩磨分服,四片生薑一棗充。喘者再入五錢麻,胃不和兮芍藥加,三分分字去聲讀,七錢五分今不差; 寒取細辛氣衝桂,俱照三分效可誇。服後如蟲行皮裡,腰下如冰取被遮,遮繞腰溫得微汗,伊歧密法闡長沙。 (7)桂枝附子湯 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大棗方中十二枚,痛難轉側此方探。(8)白術附子湯 大便若硬小便通,脈澀虛浮濕勝風,即用前方去桂枝,術加四兩有神功。(9)甘草附子湯 術附甘兮二兩平,桂枝四兩亦須明,方中主藥推甘草,風濕同驅要緩行。(10)白虎人參湯 服桂渴煩大汗傾,液亡肌腠涸陽明,膏斤知六參三兩,二草六粳米熟成。(11)一物瓜蒂湯 暍病陰陽認要真,熱疼身重得其因,暑為濕戀名陰暑,二十甜瓜蒂可珍。(12)百合病總歌 百合病從百脈成,起居冒昧各難名,藥投吐利如神附,頭痛參觀尿更明。(13)百合知母湯 病非應汗汗傷陰,知母當遵三兩葴,漬去沫涎七百合,別煎泉水是金針。(14)百合滑石代赭湯 不應議下下之差,既下還當竭舊邪,百合七枚赭彈大,滑須三兩效堪誇。(15)百合雞子黃湯 不應議吐吐傷中,必伏陰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雞黃後入攪渾融。(16)百合地黃湯 不經汗下吐諸傷,形但如初守太陽,地汁一升百合七,陰柔最是化陽剛。(17)百合洗方 月週不解渴因成,邪熱流連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鬥,洗身食餅不和羹。

临床常用的28个经典方剂

临床常用的28 个经典方剂 1. 【人参汤】人参汤 组成;人参麦门冬(去心,焙)生干地黄(焙)当归(切,炒)芍药黄耆(锉)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30克 组成;人参麦门冬(去心,焙)生干地黄(焙)当归(切,炒)芍药黄耆(锉)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30克 人参汤- 用法上药八味,捣为粗末。每服9 克,用水150 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温服。 人参汤- 主治 妇人半产后,血下过多,心惊体颤,头目眩晕,或寒或热,脐腹虚胀疼痛。又名理中汤(丸),配方:人参(或党参)、干姜、甘草、白术。用于治疗胃寒。何为胃寒?凡是不敢冷饮、冷食、水果、凉菜的人皆属于胃寒,如果勉强吃下去,则会有胃痛、胃胀、腹泻等种种症状发生,都是胃寒所致,服用此方即可痊愈。 2.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 - 组成;半夏12 克(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9克黄连3 克大枣12枚(擘)用法;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 毫升,分二次温服。半夏泻心汤- 功效寒热并用以合阴阳,补泻兼施以顾虚实。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下痢,苔腻而微黄。寒热错杂,肠胃升降失调。 半夏泻心汤- 功用;寒热平调,散结消痞。半夏泻心汤-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配方: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干姜、甘草、大枣。用于治疗胃热,是和理中汤相对的,以上热、中痞、下寒(呕而肠鸣、心下痞)为用药指证。常常表现为饭后心下有堵塞感,食物留在胃中难以下行。 3. 【柴桂汤】处方;柴胡1钱,桂枝3 分,花粉5分,牡蛎2 分,炮姜2 分,炙草2分。 功能主治;妇人热病,经来寒热如疟,狂妄。 用法用量;水煎服。汗出愈。 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用于治疗太阳少阳合病的外感病。值得一提的是本方还可以治疗胃痛。日本汉方家矢数道明用此方加牡蛎、小茴香治疗胃痛,无论虚实寒热,无不百发百中,效如桴鼓。《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炒红小豆功效与作用

炒红小豆功效与作用 红豆这种五谷杂粮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是大量存在的,因为红豆作为五谷杂粮之机,他自身有很高的膳食纤维,多吃红豆对人的消化有很好的帮助。而且红豆也是一味不错的中药材,它主要有红小豆和赤豆之分。一般人在食用红豆的时候都是食用的红小豆,所以炒红小豆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 红小豆的功效与作用 红小豆的功效 第1步祖国医学认为,红小豆性甘平,具有除热毒、消胀满、利尿、通乳、补血之功效,主治心肾脏器水肿、腮腺炎、痛肿脓血、乳汁不通等症,尤以妇科中配药方使用最多。外敷治扭伤、血肿及热毒痈肿等病症。 第2步据考,红小豆入药最早载于《本草经》,说红小豆可以“下水肿,排痈肿脓血”。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中运用红小豆与其他药物配伍创制了“瓜蒂散”、“麻黄连翘红小豆汤”、“红小豆当归散”等方剂。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 第3步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把红小豆称为“心之谷”,《本草纲目》说,红小豆“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和鲤鱼、蠡鱼、鲫鱼、黄雌鸡煮食,并能利水消肿”。并说:“赤小豆小而色赤,心之谷也。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呕,而治下痢肠澼,解酒病,除寒热

痈肿,排脓散血……”《药性本草》记载:“治热毒,散恶血,除烦满,通气,健脾胃,令人美食。捣末同鸡子白,涂一切热毒痈肿。煮汁,洗小儿黄烂疮,不过三度。” 第4步历代医药学家的临床经验也说明:红小豆具有消热毒、利水消肿、健脾止泻等功能,可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烦热口渴、酒病诸症。 第5步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红小豆含有皂草甙物质成分,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于肾脏病和心脏病,均有一定疗效。 红小豆的作用 红小豆 第1步利尿消肿:赤小豆可刺激肠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作用。 第2步祛压降脂:赤小豆具有良好的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作用,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使毛细管扩张,血黏度降低,微循环改善。 第3步通乳生乳:有补气血、生乳作用,对产妇有通乳汁、补身体、促康复的功效。产妇、乳母多吃红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第4步解毒:清理身体内长期淤积的毒素,增进身体健康。 第5步抑癌抗瘤:延缓和抑制癌细胞生长、扩散。使癌细胞退化、萎缩。 第6步降脂瘦身 红小豆中含有较多的皂角苷,它能阻止过氧化脂质的产生、

赤小豆当归散

赤小豆当归散 赤小豆当归散方剂来源汉。<金匮要略}。组成与用法赤小豆(浸令芽出,曝干)3升当归45克上药共研为末。每服2克,浆水调服,每日3次。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用量按常规剂量。功效与主治功能利湿和血,健脾止血。主治肠中痈脓,肌表热不甚,微烦,欲卧,汗出,目四眦黑,能进食,脉数者,亦治大便下血,先血后便等症。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便血,上消化道出血,渗液性皮肤病,瘾疹,痔疮。白塞氏综合征等病症。例如。(1)便血以本方加连翘、升麻为基础方,治疗70例。其中痔血37例,肛裂23例。便秘,加桃仁、牛膝,热毒偏盛、肛门灼痛,加银花、赤芍,红藤;气虚乏力、肛门下坠,加党参、白术、黄芪。结果:止血有效率达85%,平均服药2—4剂(《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2期)。(2)上消化道出血本方合黄土汤,治疗3例。结果;服药以后血止,大便隐血转阴(《湖南医药杂志}1984年第6期)。(3)痔疮本方合槐花散,治疗2例。其中混合痔、环状痔各1 例。结果:服药12剂后,疼痛消失痊愈(<江西中医药}1989年第6 期)。(4)渗液性皮肤病本方内服,配合外洗,治疗28例。其中传染性湿疹样皮炎2例,接触性皮炎1例,生漆过敏工例,暑疖工2例,急性湿疹4例,脓疱疮4例,溃烂4例。灼热潮红明显者,加红花,连翘、丹

皮,疼痛甚,加皂角刺,瘙痒甚,加荆芥、蝉蜕;渗液较多,加苍术、黄连。结果:患者均潮红消退,糜烂修复,疼痛瘙痒症状消失而愈,治疗时间最短2天,最长18天(《湖北中医杂志》1988年第3期)。,(5)瘾疹本方加连翘、土茯苓、忍冬藤、生地治疗.结果:服药3 剂后,皮疹基本消失;再进3剂,获愈(<江西中医药}1984年第3 期)。(6)白塞氏综合征本方治疗。结果:服药43剂后,溃疡减轻,原方加丹皮、生地、白芍药,连服12剂后,溃疡痊愈,随访16个月未见复发(《辽宁中医杂志》1988年第2期)。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蕴毒,肠中痈脓、便血等症。方用赤小豆除湿排脓,消肿解毒,配以当归和血补血,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腹痛便脓血,或大便下血,而伴有肌表热不甚、微烦欲卧,汗出、目四眦黑、能进食、脉数,为其辨证要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