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03.13 KB
- 文档页数:2
护理程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牛彦(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南阳473058)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死率高,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急性期及早救护。
它是由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所致,有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常因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而发病,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偏瘫、血压升高,大小便失禁等。
我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75例,采用微创手术清除血肿的治疗方法,根据病情的进展,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护理计划,包括护理诊断、目标和措施要点,收到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75例患者,其中55例经CT检查证实,20例患者经MRI检查证实,男43例,女32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3岁,死亡3例。
2护理体会2.1护理重点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再出血及并发症,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
2.2护理计划根据上述重点和患者的个体特点,我们制定实施了相应的护理计划。
2.2.1脑疝的危险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脑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致脑疝的可能性增加;②情绪激动;③翻身时震动头部致再出血;④水、电解质紊乱加重脑水肿[1]。
护理目标: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措施要点:①术前、术后必须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给高流量吸氧。
控制血压,血压维持在150~180/90~100mm Hg(1mm Hg=0.133kPa)为宜[2]。
②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脱水剂20%甘露醇静推,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并做好术前准备[2]。
③消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避免情绪激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至少4周,严禁下床大小便,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以利颅内血液引流,保持大小便通畅,恢复期避免重体力劳动等[3]。
④做好头部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可以了解颅内出血及颅内压情况,注意观察引流液性质、量、颜色,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阻塞、折叠及脱出。
2.2.2肺部感染的危险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意识障碍;②颅内压增高、呕吐、吞咽、呛咳;③体位不当,痰液黏稠不易向外引流。
对急性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摘要:文章结合42例脑出血患者实际,在查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住院治疗、康复陪护等方面多方位地探讨急性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临床资料护理措施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出血,临床患者多数起因于高血压、动脉硬化。
重症脑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面色潮红、昏迷、大小便失禁、肢体强直抽搐、瞳孔散大或不等大、偏瘫等,多数伴有心血管病。
此病发病急,常危及生命,治疗措施常为内科的保守治疗和外科的手术治疗。
现结合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42例脑出血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4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从41到76岁不等。
所有病例均为高血压脑出血。
经头颅ct平扫,确诊其中大脑脑叶出血19例,小脑出血6例,基底节区出血17例,开窗手术和微创引流治疗的4例。
二、患者的护理1.基本要求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头部置冰袋以减少出血,保护脑细胞。
昏迷躁动者加装床栏或约束带,以防止其坠床,神志清楚者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及家属恐惧、悲观等情绪,鼓励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病情观察(1)意识观察。
意识是反映病情最可靠的指标之一,昏迷是意识障碍的最严重表现,是病情危重的信号。
护士可通过呼唤病人的名字,简单谈话,观察病人的言语反映及对疼痛的刺激反映,如针刺、压眶等,以了解意识障碍的深度。
(2)脑疝前驱症状的观察。
脑出血患者由于脑内血管破裂,破坏了正常颅内的血循环致颅内积血。
积血压迫脑组织,使脑组织缺氧、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是造成脑疝的直接原因。
当出现头痛加剧,伴频繁呕吐而且呕吐呈喷射状,生命体征有二慢一高表现(即心跳、呼吸变慢、血压升高),烦躁不安,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双侧瞳孔不等大时,即表示有脑疝形成的可能。
(3)烦躁不安及肢体活动的观察。
烦躁不安及肢体活动与否是值得注意的现象,脑出血患者躁动不安应排除体位不适、膀胱膨胀等原因。
急性脑出血预防及护理急性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脑部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出血从而压迫脑组织,使脑组织出现水肿甚至是坏死的情况发生,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必须及时进行抢救。
发生急性脑出血通常是与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病理性变化有极大的关系,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引起血管病变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出现老化。
有这些基础疾病的人们一旦出现情绪激动、过度紧张以及过度劳累时就容易诱发急性脑出血。
突出表现为突然瘫倒、口歪眼斜、说话含糊不清、呕吐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既然急性脑出血疾病这么的可怕,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护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1.急性脑出血的预防1.1保持大便畅通日常中注意保持大便畅通,切勿用力过度排便,容易引发血管破裂。
在饮食中要增加粗粮以及粗纤维的含量,多吃蔬菜、水果,保证每天足够的饮水量,可以有效使粪便得到软化,帮助排便,以免出现因排便困难,排便过度用力致使血压升高,造成血管破裂出血。
1.2劳逸结合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以及工作,注意劳逸结合,切勿使自己过度劳累,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及休息时间,养成良好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习惯。
同时还应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并保持平和稳定,情绪起伏过大,会造成血压起伏过大,出现血压不稳的情况。
患者应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特别是面临重大事件时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过度激动,防止血压出现突增的情况。
生活工作压力过大或是超负荷工作都会诱发脑出血。
所以要学会适当为自己减压,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参加体力劳动还是参加脑力劳动时都要量力而行,避免出现过度劳累的情况发生,影响身体健康。
1.3日常中需要注意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做任何事情时都不可过于急躁,动作缓慢些为好,不如蹲下、起立、弯腰、卧床、改变体位等,还有在起身时可采用头低位及眼睛下方式慢慢起身,切勿出现猛然改变体位的动作,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脑出血的护理常规一、概念指非外伤性脑实质的出血。
约占全数脑卒中的20%-30%,死亡率高,常见缘故有高血压归并动脉硬化、先本性脑血管畸形等。
二、临床特点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大多数在兴奋重活劳动中发病,数分钟或数小时达顶峰,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血压多增高,依照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三、医疗目标一、维持安静,避免继续出血。
二、踊跃抗水肿,降低颅内压,保留个体,维持生命。
3、及早康复医治,降低致残率。
4、调整血压,改善循环,增强护理,避免并发症。
四、护理目标一、踊跃抢救,认真观看病情,及时发觉文体并预处置。
二、增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3、踊跃给予康复指导和训练,降低致残率。
4、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实现高质量生活。
五、护理问题一、排便异样、尿失禁活尿潴留意识障碍,中枢神经紊乱有关。
二、便秘意识刚爱、中枢神经紊乱、活动减少、摄入量不足有关。
3、体温太高与出血吸收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有关。
五、躯体移动障碍与偏瘫有关。
六、有脑疝的危险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六、专科评估一、意识障碍病人意识是不是清楚,可否回答下列问题,回答是不是正确。
判定力、计算力是不是正常。
二、语言沟通障碍与病人沟通有困难,失语、说话困难。
能听懂不能表达。
3、偏瘫阻碍活动,用肌力0-5级表示。
七、护理方法一、常规护理①活动为了幸免出血,加重或在出血忌姓周活头部猛烈运动,应卧床2-4周。
有躁动现象,给予加床档,必要时利用约束带或给予镇定药,使其安静。
②基础护理维持床摊平整、干燥、情节,去除对皮肤刺激的有害因素。
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并将红肿部位给予按摩,在骨隆凸处放棉垫活铺砌床垫,幸免利用易损伤皮肤的便器,避免压疮的发生。
意识障碍者做好口腔护理,有假牙应取下,避免窒息。
③饮食低盐低脂的食物,急性脑出血重症患者发病48小时内一样禁食,以静脉输液来维持营养、补充沛量的热能。
浅谈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27-01【摘要】目的:探求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
方法:对35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给予心理调节,保持血压稳定,开展专科护理及加强一般护理,尽早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
结果:35例中25例基本痊愈,8例部分好转,2例死亡。
结论:对于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有效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护理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危重病,发病快,死亡率致残率高。
有文献报道[1]此种病人发病30天内死亡率44%-52%且发病率趋于年轻,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所以提高本病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现将我院2010年—2011年收治的35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整理了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35例患者均通过ct确诊,其中男28例,女7例,年龄28岁—81岁,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21例曾有过脑血栓和脑出血史,入院时清醒6例,嗜睡9例,浅昏迷10例,深昏迷10例,出血量10-100ml,出血部位:基底节13例,丘脑9例,小脑5例,脑干6例,脑室2例。
入院后全部患者均采取控制血压、降颅内压、营养神经细胞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措施。
结果基本治愈25例,治疗好转8例,死亡2例。
2护理体会2.1专科护理2.1.1 病情观察:第一,生命体征的观察:1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原发病85%是高血压,动脉硬化。
血压过高易导致再出血的可能,易致脑疝形成,预后差;血压过低,脑灌注不足,致使血肿周围局灶性缺血,缺氧,加重脑水肿,也可诱发脑疝形成。
我们应把血压控制在140-1601/90-100mmhg 左右。
除用好脱水剂外,根据血压的监测数据,可采用静滴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可进食或有胃管者改为口服降压药 .2体温:初期增高多系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若初期体温正常,后来逐渐升高,多系合并感染,特别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率高达87.3%[2]。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急性脑占位病变,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
急性期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畅通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防治并发症。
术后护理中加强生命体征检测,注意呼吸和消化系统的护理。
预防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在脑出血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应注重身体与心理的整体护理。
【关键词】脑出血;发病原因;护理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由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具有高血压特性,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病情重,病死率高(40%-60%),病残率也高(占生存者的50%-85%)[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脑出血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疾病,所以了解高血压脑病的发病原因与相关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高血压脑出血的原因1.1脑出血多为单独的出血灶血肿挤压周围的脑组织,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组织移位,导致天幕疝、小脑扁桃体疝,前者压迫脑干,使脑干继发出血、坏死,是脑出血常见的致死原因。
出血数月后血肿即有自溶现象,末期可成为囊腔,称为中风囊,腔内可见黄色液体。
2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2.1急性期的护理2.1.1休息与安全病人应卧床休息,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二到四周,抬高床头以减轻脑水肿,瞻望躁动病人加保护性窗栏,必要时给予适当约束,保持环境安静,安全,严格控制探视时间,避免各种刺激,各项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
2.1.2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头偏向一侧或者侧卧位,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和吸痰,防止舌根后缀,窒息,误吸等。
3.1.3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饮食,昏迷或有吞咽障碍者,遵医嘱胃管鼻饲。
2.1.4生活护理做好口腔皮肤大小便护理,定时协助更换体位,保持床单整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病后24-48小时,在变换体位时,尽量减少头部摆动幅度,以防加重出血。
脑出血护理常规一、定义脑出血又称自发性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其中大脑半球出血约占 80%,脑干和小脑出血约20%。
二、症状、体征(一)临床特点:1、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在 50 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见,春冬季发病率较高。
2、多无前驱症状,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3、起病较急,症状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4、有肢体瘫痪、失语等局灶定位症状和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5、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
(二)不同部位出血临床表现 1、基底节出血最常见,占 50% 60%,豆纹动脉尤其外侧支破裂所致。
表现为三偏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同向性偏盲。
出血量大者可有意识障碍,可引起脑疝甚至死亡,2、丘脑出血约占 20%,丘脑穿通动脉或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出血所致。
常有三偏征,感觉障碍重于运动障碍,深感觉更明显,优势侧出血可出现丘脑性失语,丘脑性痴呆。
3、脑干出血占 10%,脑桥出血多见,突发头痛、呕吐、眩晕、复视、交叉性瘫痪或偏痛,四肢疼痛等,大量出血(血肿>S5L)累及双侧被盖和基成部,病人立即昏速,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呕吐咖啡样胃容物、中枢性高热(持续 39 度以上、躯干热而四肢不热)。
中枢性呼吸障碍、四肢瘫疾,多于 48 小时内死亡,小量出血可无意识障碍。
4、小脑出血小脑上动脉破裂出血所致。
发病突然眩晕,共济失调、可伴频繁呕吐和枕部头痛。
小量出血表现为眼球震颤、病变侧共济失调、站立和步态不稳。
大量出血发病 12-24 小时内出现颅内压迅速升高,昏迷、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呼吸节律不规整,枕骨大孔疝形成而死亡。
5、脑室出血约占 3%-5%,小量脑室出血,常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大量脑室出血迅速出现昏迷,频繁呕吐、双侧瞳孔如针尖样,四肢肌张力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预后差,多迅速死亡。
6.脑叶出血约占 5%-10%,以顶叶最为常见,表现为头痛、呕吐等,肢体瘫疾较轻,昏迷较少见。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非损伤性原发性脑实质内出血。
病死率高,致残率高。
常发生于50~70岁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冬春季易发。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 病因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有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炎、Moyamoya病、原发性或转移性脑肿瘤、梗死后脑出血及抗凝或溶栓治疗等。
情绪激动、用力活动、便秘等导致血压骤然升高,是脑出血最常见的诱因。
2. 发病机制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基底节区、内囊附近多见(约70%),此处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发出,受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易发生血管破裂;其他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深穿支豆纹动脉(42%)、基底动脉脑桥支(16%)、大脑后动脉丘脑支(15%)、小脑上动脉支(12%)及顶枕叶、颞叶白质分支(10%)。
由于脑内动脉壁结构薄弱,肌层和外膜结缔组织较少、无外弹力层,易破裂出血;长期高血压使脑内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和纤维素性坏死,弹性减弱,在血流冲击下,血管壁病变会导致微小动脉瘤形成,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微小动脉瘤破裂而发生脑出血。
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外溢形成血肿,造成脑组织受压、推移、水肿、软化、坏死等损伤,继而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和脑疝,是导致脑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
二、护理评估(一) 健康史评估有无高血压史,以及有无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炎、脑瘤等病史,了解发病前有无情绪激动、酗酒、用力活动及排便、紧张脑力活动等诱发因素。
(二) 临床表现脑出血大多在白天、活动和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少数可有头昏、头痛、肢麻和口齿不清等前驱症状。
1. 全脑表现剧烈头痛,常伴呕吐、重者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呼吸深沉带有鼾音,重者呈潮式呼吸或不规则呼吸,血压明显升高,脉搏缓慢有力;颜面潮红或苍白,大汗淋漓,大小便失禁;迅速出现意识模糊、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