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学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18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专栏儿童胸部影像学诊断文章编号:!""#$%%%&(%""&)"’$"&&($"%第#讲)新生儿肺部影像诊断刘)艳)朱)铭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放射科(%""!%’)*+,-./:012,.34#567.89:.3-9;<,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新生儿胸部影像诊断最常用的方法是胸部?线平片,其中床边胸片又占了较大比率,由于床边胸片通常为仰卧前后位摄片,在加上新生儿的特殊生理情况,在新生儿胸片中常会见到较多的变异,正确认识这些新生儿特有的改变而不将其误认为疾病,是新生儿胸部读片的关键之一。
另外,新生儿有一些特有的疾病,在仰卧前后位的床边胸片上,其表现会和儿童期直立后前位胸片有所不同,正确认识这些新生儿特有的病变,则是新生儿胸部读片的另一关键。
新生儿肺部疾病变化很快,胸部?线平片检查必须注意勤复查,切不可象成人肺部疾病那样,采用!@%周才复查胸片的方法。
胸部?线平片近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数字化的摄片方式,如计算机?线摄影(;<,82ABC D-C.<4D-81E ,F=)等。
F=检查仍使用现有的?线摄片机,用影像板替代?线胶片和暗盒,影像板感光后形成潜影,再用激光束扫描影像板获得数字化图像,F=可用于新生儿床边摄片,有比传统胸部?线平片更好的对比分辨率,加上其图像的窗位窗宽即明暗和对比可任意调节,废片很少,对新生儿胸部疾病的诊断效果要优于普通?线胸片。
另一种新的数字化的摄片方式为直接数字化?线摄影(C.DB;A C.4.A-/D-C.<4D-81E ,GG=),GG=检查一般不使用现有的?线摄片机,通过数字平板直接获得数字化图像,GG=成像更快捷,工作流程更方便,但目前的GG=设备不可用于床边摄片,在新生儿应用方面有一定的限制。
支气管充气征在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价值胡石腾,单卉,陈德平,娄辉,蒋玲(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南郴州423000)【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充气征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5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床旁及D R影像表现。
结果:肺内支气管充气征197例(占78.8%).肺野透亮度降低240例.肺野内细颗粒状或网格状影133例。
肺野磨破璃密度影89例.肺野致密呈“白肺”60例(占24.0%).其中D R片中91.4%(32/35)的“白肺”有支气管充气征.高于床旁片的28.0%(7/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5.79.P<0.01)。
结论:支气管充气征是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最可靠的征象。
“白肺”内支气管充气征是重度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特征。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支气管充气征;诊断中图分类号:R722.12;R81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01l(2010)12—1803—03C l i nical val u e of ai r bronc h ogra m i n neon at al r es pi r at o r y dis t r ess s y ndrom eH U S hi—t e ng.S H A N H ui.C H EN D e-pi ng。
L O U H ui.JI A N G Li ngD epa r t m e n t of R adi ol ogy。
t he Fi r st Peopl e’H ospi t al of C henz ho u。
C h e nz h ou423000,P.尺.C hi na[A bst ra c t]O bj e ct i ve:T o di s cuss t he c li n i c al va l ue of ai r bronc h ogra m i n t he di agno si s of neo nat al r esp i r at or y di s t r es s s y n’drom e.M e t hods:The X ray f eat ur es of250ca se s w i t h neona t al r esp i r at or y di s t r es s s y ndr om e w e r e r et r ospec t i vel y r e。
新生儿肺部疾病X线平片诊断分析作者:吴美芳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2期【摘要】新生儿肺部X线平片检查是内科重点内容,X线摄影是肺部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随访观察及普查中的重要方法,也是临床最常使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对于有肺部疾病的患儿,诊断正确是最重要的,深入了解肺部放射学的基本要点,全面掌握肺部正常的特点,能够辨认和避免常见的陷阱,能根据临床表现知道需要观察什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现就新生儿肺部疾病X线平片诊断作以下综述。
【关键词】新生儿;肺部疾病;X线平片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272-021 摄片要求:体位:常规采用仰卧位或水平侧位投照。
摄片范围:依病情需要而定。
如上气道梗阻病例应包括颈部,凡疑先心病和膈疝者,应摄入腹部。
条件:要求胸壁软组织层次分明,心脏和横膈顶后血管纹理及纵隔后方胸椎显示清楚。
正常胸部特征:纵隔:纵隔宽而柔软,易随呼吸和体位变化。
常见胸腺影,气管分叉多位于T3~4水平。
心影丰满,部分可见动脉导管结。
肺门及肺野:肺门阴影多不显露。
肺纹理一般细而少,生后24~72小时肺纹理可增粗模糊。
部分正常新生儿肺内可有局限性或弥漫性阴影。
胸廓:前后径和宽径相等,横膈处第8~9后肋水平,胸廓呈圆柱形 [1]。
2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围产期感染性肺炎病死率约为5%-20%,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生后,由细菌、病毒,霉菌等不同病原体引起[2]。
可分为:1.宫内感染性肺炎:常由母亲妊娠期间原发感染或潜伏感染复燃,病原体经血行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2.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一是胎膜早破24小时以上或孕母产道内病原体上行感染羊膜,引起羊膜绒毛膜炎,胎儿吸入污染的羊水,发生感染;二是胎儿分娩时通过产道吸入污染的羊水或母亲的宫颈分泌物,发生感染。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50例的临床X线诊断【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x线诊断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83-01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最常见的严重呼吸疾病之一。
x线胸片:能帮助临床确诊此病,并能提供轻重程度及其并发症情况,以帮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收集我院2012-13年期间50例经x线摄片证实,回顾性如下:1 临床资料5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irds)患儿中,男32例,女18例,入院为生后1小时至10小时,胎龄25周-37周,其中最小胎龄25周2人,体重800克-2350克,49例,1例2500克,极低体重800克。
出生后呼吸不规则,呼吸弱,呼吸困难30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三凹征、呻吟、青紫、剖宫产数例,肺出血1例,50例患儿有4例为床头拍片。
大多数拍片为生后1小时至1天,摄片间隔时间6-24小时以上。
2 结果x线表现分为轻、中、重3级,轻度:两肺透过度略有减低,肺内可见细颗粒状影,心脏膈面清晰或尚清晰。
中度:两肺透过度明显减低,肺内颗粒状影融合,或见大片密度增高实变影,心脏膈面显示不清,支气管充气征明显。
重度:两肺透过度极度减低,呈“白肺“样改变,心缘膈面完全消失。
本组轻中度共43例,重度7例。
分析讨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irds)多见于未成熟儿,是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ii型上皮细胞分泌,由于早产等原因导致肺泡ii型细胞发育不成熟,从而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释放不足,呼气期不能保持肺泡内残气,导致进行性肺泡萎缩,缺氧引起血浆蛋白渗出进入肺泡腔,末捎气管,形成典型的纤维素性透明膜。
病理以肺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
诱发本病的原因包括有:发育未成熟,遗传等因素,母亲患糖尿病,以及剖宫产产生的早产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