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效果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84.16 KB
- 文档页数:1
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作者:吴祖善韦浩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3期【摘要】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应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分别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3例,并对两种术式的进行比较。
结果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住院时间、存活率及远期效果相似,而小骨窗入路手术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再出血率明显均优于传统大骨瓣开颅组。
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可靠,且不需要昂贵设备,特别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治疗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男61例,女45例,年龄40~75例,平均57岁,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排除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脑出血,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无严重疾病,发病至手术时间3~12 h。
术前血压140~250/80~135 mm Hg,平均212/106 mm Hg。
术前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量30~80 ml,术前意识状态分级为Ⅱ~Ⅳ级。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各43例,组间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态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观察组:根据术前CT检查结果选择切口位置,头皮切口为直线型,骨窗直径最大不超过3 cm,十字剪开硬脑膜并将其悬吊,避开功能区,用探针穿刺探查血肿,在穿刺点作一皮层切口,长度不超过2 cm,沿穿刺通道分离直达血肿腔,缓慢抽吸血肿,术中血肿清除率尽量达到总量的80%~90%,对不规则或深部的血肿清除量不少于总量的60%,直视下对活动性出血予以电凝止血,血肿腔壁贴敷明胶海绵,硬脑膜尽可能缝合,术中血肿腔常规留置引流管外接引流袋,术后2~3 d拔除。
对照组:全麻下行弧形切口或马蹄形切口,常规大骨瓣开颅,将血肿清除后,若有活动性出血则给予电凝止血,必要时行骨瓣减压。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3-02-28T01:27:51.441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4期作者:邵弘[导读]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应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邵弘溧阳市人民医院 213300[摘要]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应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
方法从我院2019-2020年期间选取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随机分配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
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对照组采用普通治疗方法,观察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意识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与传统的治疗方式比,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手术中的指标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小骨窗微创前言: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发病率致高的特点。
易发人群多为男性,50-70岁之间,病情发展迅速,也是我国目前人口致残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如不及时治疗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例如心律失常、下肢静脉血栓等。
在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是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易引发并发症。
随着医学不断探究发现,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疗效明显[1]。
为此,本院为研究此情况,抽取了2019-2020年期间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医治前后效果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本院在2019-2020年期间,随机选取收治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
其中,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5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49岁,平均年龄(59.50±3.50)岁。
CT定位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46例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作者:王彦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34期【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利用CT定位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 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CT定位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术后辅以脱水降颅内压,并给予营养支持和控制血压。
结果 4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访3~6个月,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价:Ⅰ级21例,Ⅱ级12例,Ⅲ级8例,Ⅳ级5例。
结论利用CT定位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清除血肿彻底、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CT定位;清除血肿;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1],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高血压性脑出血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我国卫生统计表明脑血管病已居老年人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因而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研究有其重要的意义[2]。
本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6例,其中46例根据病情利用CT定位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为63.7岁。
均有高血压史,发病较急,入院时经CT扫描证实脑出血且血肿已形成,发病时血压增高并排除其它原因的自发性脑出血。
CT资料显示脑叶皮层下出血19例,丘脑出血11例,壳核出血7例,偏瘫失语5例。
根据岛田公式计算,血肿量30~60 ml 26例,60~90 ml 13例。
1.2 手术方法 46例采用CT定位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采取全麻,部分病例增用基础麻醉,根据术前头部CT影像,避开重要功能区,选择血肿量最大的层面,以血肿外层离颅骨内板最近处为小骨窗开颅部位,然后再行CT扫描,以确定穿刺部位是否准确,同时在CT上测量出穿刺点及血肿深度,为穿刺提供依据。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等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提高了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标签:微创颅内血肿;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死亡率与致残率较高[1]。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高血压脑出血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次主要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中年龄均值为(60.25±5.7)岁,年龄40~86岁,其中女性14例,男性1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区间为观察组患者中年龄均值为(60.14±5.53)岁,年龄41~85岁,其中包括女性13例,男性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P>0.05,故可比。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开展常规检查,确定手术后对照组开展常规手术,主要进行消毒、麻醉与开颅等操作;对照组使用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根据患者血肿部位选择仰卧或侧卧,穿刺型局部麻醉,CT定位、引流、清洗并进行缝合,术后进行常规护理。
术后三天对患者进行CT扫描,了解血肿情况。
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进行统计,并计算两组治疗总有效率[2]。
1.3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