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左心衰竭主要表现
- 格式:ppt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21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
一、病因1.基本病因:原发性心肌损害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是引起心衰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心肌炎和心肌病:最常见为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心肌病最常见,其他如甲亢心、甲减心、心肌淀粉样变性。
心脏负荷过重:前负荷增加(容量负荷):瓣膜关闭不全的疾病;先心病(左、右心及动静脉分流);全身血量增多或有效血容量增多(慢性贫血和甲亢)。
后负荷增加(压力负荷):左心室后负荷增加:高血压和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体循环);右心室后负荷增加:肺动脉高压及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肺循环)。
2.诱因感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感染性心内膜炎不少见,发病隐匿易漏诊;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是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诱发心衰最主要因素;血容量增加:钠盐摄入过多,静脉液体输入过多、过快;劳累或情绪激动:妊娠后期及分娩过程、暴怒等;治疗不当:不恰当停用利尿药物或降血压药等;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合并其他疾病:冠心病发生心梗、风心病出现风湿活动、合并甲亢或贫血。
二、类型1.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主要症状表现为:肺淤血右心衰竭:主要症状表现为:体循环淤血全心衰竭:左心衰竭→肺水肿→肺动脉髙压→右心衰竭→全心衰竭2.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衰:急性的严重心肌损伤、心律失常或突然加重的心脏负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暗星心衰急剧恶化;慢性心衰: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的参与。
3.收缩性和舒展性心力衰竭收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下降并有循环淤血舒张功能障碍:由心室主动舒张功能障碍或心肌顺应性减退及充盈障碍所导致:1)单纯的舒张性心衰可见于冠心病和髙血圧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早期,收缩期射血功能尚未明显降低,但因舒张功能障碍而导致左心室充盈压增高,肺循环淤血;2)严重舒张性心衰见于限制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1.急性心力衰竭(1)早期表现左心功能降低的早期征兆为心功能正常者出现疲乏、运动耐力明显减低、心率增加15~20次/分,继而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枕睡眠等;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两肺底部有湿啰音、干啰音和哮鸣音。
(2)急性肺水肿起病急,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
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
(3)心源性休克1)低血压持续30分钟以上,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
2)组织低灌注状态①皮肤湿冷、苍白和发绀伴紫色条纹;②心动过速>110次/分;③尿量明显减少(<20ml/h),甚至无尿;④意识障碍,常有烦躁不安、激动焦虑、恐惧和濒死感;收缩压低于70mmHg,可出现抑制症状,逐渐发展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3)血流动力学障碍PCWP≥18mmHg,心脏排血指数(CI)≤36.7ml/s·m(≤2.2L/min·m)。
4)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2.慢性心力衰竭(1)左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大多数左心衰患者是由于运动耐力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或乏力而就医,这些症状可在休息或运动时出现。
①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
主要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主要由于急性或慢性肺瘀血和肺活量减低所引起。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一种表现,病人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咳嗽频繁,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
②咳嗽、咳痰、咯血:是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所致。
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若支气管粘膜下形成的扩张的血管破裂,则可引起大咯血。
③其它:可有疲乏无力、失眠、心悸、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等。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Framingham标准)心力衰竭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中文名:心力衰竭外文名:heart failure别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原因冠心病已成为欧洲75岁以下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病因,和中国的情况相似。
据中国42家医院在1980、1990、2000年3个全年段对部分地区心力衰竭住院病例所做的回顾性调查,冠心病由1980年的%上升至2000年的%,居各种病因之首。
在高龄老人中高血压也是心力衰竭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根据病理生理异常,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可分为:(1)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炎、心肌病和冠心病等。
(2)后负荷增加: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瓣狭窄等。
(3)前负荷增加: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代谢需求增加的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动静脉瘘等)。
[1] 诱因(1)治疗不当:主要为洋地黄用量不当(过量或不足)。
以及合并使用了抑制心肌收缩力(异搏定、β阻滞剂)或导致水钠潴留(大剂量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物。
(2)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是较重要的诱因。
(3)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
(4)肺动脉栓塞。
(5)体力或精神负担过大。
[1]临床分型心脏结构(一)按心力衰竭发展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居多。
急性者以左心衰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二)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的特征是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为主的综合征。
1.症状(1)胃肠道症状:长期胃肠道淤血,可引起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及上腹疼痛症状。
(2)肾脏症状:肾脏淤血引起肾功能减退,白天尿少,夜尿增多。
可有少量蛋白尿、少数透明或颗粒管型和红细胞。
血尿素氮可升高。
(3)肝区疼痛:肝淤血肿大,肝包膜被扩张,右上腹饱胀不适,肝区疼痛,重者可发生剧痛而误诊为急腹症等疾病。
长期肝淤血的慢性心衰,可发生心源性肝硬化。
(4)呼吸困难:单纯右心衰竭时通常不存在肺淤血,气喘没有左心衰竭明显。
在左心衰竭基础上或二尖瓣狭窄发生右心衰竭时,因肺淤血减轻,故呼吸困难较左心衰竭时减轻。
2.体征除原有心脏病体征外,可有以下体征:(1)心脏体征:因右心衰竭多由左心衰竭引起,故右心衰竭时心脏增大较单纯左心衰竭时明显,呈全心扩大。
单纯右心衰竭患者,可有右心室及(或)右心房肥大。
当右心室肥厚显著时,可在胸骨下部左缘有收缩期强而有力的搏动。
剑突下常可见明显搏动,亦为右室增大的表现。
可闻及右室舒张期奔马律。
右心室显著扩大引起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在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若有相对性三尖瓣狭窄时可在三尖瓣听诊区听到舒张早期杂音。
(2)肝颈静脉反流征:轻度心衰病人休息时颈静脉压可以正常,但按压右上腹时上升至异常水平,称肝颈静脉反流征。
颈外静脉充盈较肝大或皮下水肿出现早,故为右心衰竭的早期征象,有助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肿大相区别。
(3)淤血性肝大和压痛:肝肿大和压痛常发生在皮下水肿出现之前,是右心衰竭最重要和较早出现的体征之一。
右心衰竭在短时间迅速加重,肝急剧增大,肝包膜迅速被牵张,疼痛明显,并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
长期慢性右心衰竭患者发生心源性肝硬化,肝质地较硬,压痛不明显。
(4)水肿:发生于颈静脉充盈及肝肿大之后,是右心衰竭的典型体征。
首先出现在足、踝、胫骨前较明显,向上延及全身,发展缓慢。
早期白天出现水肿,睡前水肿程度最重,睡后消失。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1.早期表现初期可无症状,或仅出现心动过速、面色苍白、出汗、疲乏和活动耐量降低等。
2.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1)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的基本表现。
最早出现的是劳力性呼吸困难,经休息后缓解;最典型的是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肺水肿;晚期出现端坐呼吸。
(2)咳嗽、咯血:咳嗽于早期即可发生,常发生在夜间,咳痰呈白色泡沫样,如发生急性肺水肿,则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为肺泡和支气管瘀血所致。
(3)其他症状:由于心排血量降低,患者常感倦怠、乏力,脑缺氧导致头昏、失眠、嗜睡、烦躁等精神症状。
体征为心率加快、第一心音减弱、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有些患者可出现交替脉,为左心衰竭的特征性体征、两肺底湿罗音和发绀,急性肺水肿时可出现哮鸣音。
3.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静脉淤血。
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少尿、夜尿和肝区胀痛等。
体征:(1)水肿:早期在身体的下垂部位出现凹陷性水肿,可下地活动的患者以足背、内踝和胫前明显,长期卧床的患者以腰背部和骶尾部明显。
严重的右心衰竭患者可出现全身水肿,并伴有胸水、腹水和阴囊水肿。
(2)颈静脉怒张和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3)肝脏肿大和压痛:急性肝瘀血者可出现肝脏肿大和压痛;长期右心衰竭者,肝脏持续瘀血,肝细胞缺氧坏死,发展成心源性肝硬化,此时肝脏压痛不明显,肝颈静脉回流征不明显,伴有黄疸和肝功能损害。
中心静脉压(5~10cmH20)升高。
(4)发绀:由于体循环静脉瘀血,血流缓慢使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
4.全心衰竭同时有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的表现。
但当右心衰竭后,肺淤血的临床表现可减轻。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心力衰竭是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一、慢性心力衰竭:1、基本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害(包括:1.缺血性心肌损害2.心肌炎和心肌病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2)心脏负荷过重(1.压力负荷过重 2.容量负荷过重)。
2、临床表现:(1)左心衰竭。
主要表现为肺循环静脉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
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与咯血,严重时犹如哮喘发作。
疲劳、乏力、头晕、心悸。
体征:两肺底闻及湿性啰音,随病情加重可遍及全肺,心脏扩大,心率增快,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2)右心衰竭。
单纯右心衰竭较少见,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静脉淤血。
症状:肝肿大,足或足踝水肿,颈静脉怒张。
体征:水肿是右心衰的典型体征首先发生在身体下垂部位颈静脉征,肝大和压痛,心脏体征右心室和(或)右心房肥大可闻及右室舒张期奔马律。
(3)全心衰竭。
同时具有左右心衰的临床表现。
二、急性心力衰竭:1、基本病因:(1)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常见于急性广泛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引起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急剧下降。
(2)急性心脏后负荷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危象、严重瓣膜狭窄、心室流出道梗阻等。
(3)急性心脏前负荷增加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或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瓣膜损害、腱索断裂所致瓣膜性急性反流,以及静脉输血、输液过多或过快。
(4)心律失常常见于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出项快速性(心率>180次/分)或缓慢性(心率<35次/分)心律失常。
2、临床表现急性左心衰主要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达30~40次/分,端坐呼吸,面色灰白、发绀、极度烦躁、大汗淋漓,脉搏细而快。
同时可频发咳嗽,咳出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
极重者可因脑部缺氧而致神志模糊。
心功能分级I 级:患者患有心脏病,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