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 格式:pptx
- 大小:72.33 KB
- 文档页数:20
以下哪些是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以下是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1.颈静脉压力增加:右心衰竭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回流到纵隔和上肢,造成颈静脉回流阻力增加,颈静脉压力相应增高。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颈静脉充盈程度来判断是否存在右心衰竭。
2.下肢水肿:由于右心室无法将血液泵送到肺部进行氧合,血液在体循环中滞留,导致下肢血管静脉血压升高,使液体渗漏进周围组织引起水肿。
下肢水肿可以是双侧性的,特别是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更为明显。
3.肝脏肿大:右心衰竭会导致肝脉硬化,肝脏体积增大。
由于右心衰竭时,血液回流到心脏的量减少,肝脏的血流量减少,肝脏压力增加。
这可能导致肝脏肿大和肝功能异常。
4.腹水:右心衰竭导致肝脏淤血和静脉回流阻力增加,这会导致门脉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导致肝腹水。
腹水可以通过触诊和影像学来诊断。
5.疲劳和虚弱:右心衰竭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机体供血不足,从而导致疲劳和虚弱感。
患者可能感到气短、无力和活动耐力下降。
6.食欲不振:右心衰竭影响了消化器官的正常功能,包括胃肠道。
这可能导致患者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
7.呼吸困难:右心衰竭导致心脏无法把血液充分泵入肺部进行氧合,这会导致呼吸困难。
患者常常感到喘不过气,有时甚至在安静状态下也会感到呼吸急促。
8.心动过速:右心衰竭时,心脏对包括甲状腺激素和儿茶酚胺在内的一些代谢物质的调节能力下降。
这可能导致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的发生。
9.肺淤血:右心衰竭导致心脏泵出的血液量减少,从而导致肺动脉血流量减少,肺小动脉压力增加。
这可能导致肺淤血和其他与呼吸有关的症状,如咳嗽、咳痰等。
10.低血压:右心衰竭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血流量减少,可能会导致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导致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
总结起来,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包括颈静脉压力增加、下肢水肿、肝脏肿大、腹水、疲劳和虚弱、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心动过速、肺淤血和低血压等。
这些症状需要得到医生的进一步评估和诊断,以确定是否确诊为右心衰竭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心衰一临床表现:(一)、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1.症状(1)、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较早出现的症状,1)、劳力性呼吸困难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病人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采取坐位,呼吸深快,可伴阵咳,肺部哮鸣音泡沫样痰,后者称为心源性哮喘。
其发生机制为睡眠平卧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量增加,回心流量增加,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以及小支气管收缩,膈肌高位,肺活量减少所致。
3)、端坐呼吸。
4)、急性肺水肿是心源性哮喘的进一步发展。
(2)、咳嗽、咳痰和咯血。
(3)、体力下降、乏力和虚弱。
(4)、泌尿系统症状;心排血量下降,肾血流减少,出现少尿,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等。
2.体征(1)、一般体征,活动后呼吸困难,重者发绀。
外周血管收缩,四肢未梢苍白。
窦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等交感神经等活性增高伴随征象。
(2)、心脏体征:典型有为奔马律。
(3)、肺部体征:肺底湿罗音是左心衰时肺部的主要体征,在急性肺水肿时,双肺满布湿罗音,哮鸣音及咕噜音爆破音。
(4)、神经系统:极重者因脑缺氧,而致神志模糊,晕厥,称为心源性晕厥,晕厥发作持续数秒钟时可有呼吸暂停,四肢抽搐、紫绀等表现,称为阿—斯综合征。
(二)、右心衰竭。
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为主的综合征。
1、症状:(1)、胃肠道症状:长期胃肠道瘀血,可引起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及上腹疼痛症状。
(2)、肾脏症状:肾脏淤血可引起少尿及肾功能减退。
(3)、肝区疼痛:肝瘀血所致,长期肝瘀血可发生心源性肝硬化。
(4)、呼吸困难:较轻(单纯右心衰)。
2、体征:水肿为右心衰竭的典型体征,,其它有胸腹水,肝大,肝颈静脉反流征等。
鉴别诊断:(三),左心衰竭的鉴别诊断,主要是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尤其是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和心血管疾病时,如有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病史者发生左心衰竭常发生很严重的支气管痉挛和哮鸣音。
治疗鉴别。
对大气管扩张剂有效者支持肺源性呼吸困难,而对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有效则支持心衰是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
心力衰竭(heart failuer)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症。
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临床主要是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
心力衰竭是指伴有临床症状的心功能不全,但有心功能不全者不一定全是心力衰竭。
心功能不全常用以表明经器械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提示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已不正常,而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状态。
CHF的病因⏹基本病因--引起疾病并赋予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均可引起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反映心脏的泵血功能障碍,也就是心肌的舒缩功能不全。
⏹诱因--加强条件致病作用的因素病理生理(一)、代偿机制1. Frank-Starling机制(主要针对前负荷增加)frank-starling机制这种代偿是通过改变心肌纤维初长度来实现的,故又称异长自身调节。
如果EDV增加致左心室过度扩大心肌纤维过度拉长,心排出量下降。
Frank-starling 曲线出现下降支,故代偿是有限的.2. 心肌肥厚(主要针对后负荷增加)心肌肥大——心肌细胞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向心性肥大:肌纤维并联增生,肌纤维增粗,室壁厚度↑,心腔无明显扩大离心性肥大:心肌纤维串联增生,肌纤维长度↑,心腔扩大心肌肥大是最经济、持久有效代偿方式!根根Laplace定律,心肌肥厚后室壁张力下降,耗氧量下降,在很长时间内这种代偿是经济的。
3. 神经体液的代偿机制(心脏排血量不足,心房压力增高时)(1)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可引起心肌重塑(二)、心力衰竭时各种体液因子的变化1. 心钠肽和脑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评定心衰进程和判断预后的指标2. 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on, A VP)3. 内皮素(endothelin)(三)、舒张功能不全(四)、心肌损害和心肌重构(remodeling)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心室重塑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使心功能受损,导致上述的心腔扩大或心肌肥厚等各种代偿性变化。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慢性心功能不全(chroniccardiacinsufficiency)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长时间负荷过重、心肌损害、收缩力减弱引起心排血量(即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以循环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循环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体(或肺)循环静脉系统淤血,而动脉系统和组织血流灌注不足。
【诊断提示】1.左心衰竭(1)疲劳、乏力:此为早期表现,一般体力活动即感疲劳乏力(即运动耐量降低)。
(2)呼吸困难:为最常见的症状,初始表现为缓进性劳力性呼吸困难,逐渐发展为休息时呼吸困难或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哮喘样发作、端坐呼吸等。
(3)咳嗽与咯血:咳嗽是左心衰竭的主要症状之一,有时是心衰发作前的主要表现,尤其是在体力活动或夜间平卧时易出现。
严重的肺淤血、急性肺水肿及伴肺梗死时可出现咯血。
(4)急性肺水肿: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伴有大量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对称性布满湿啰音及哮鸣音,是左心衰竭最严重的表现。
(5)体征可有心脏扩大、血压下降、脉速、心动过速、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P₂亢进、心尖区收缩期杂音、双肺底部湿啰音,重者全肺布满湿啰音和(或)哮鸣音。
(6)X线检查可见左心扩大、肺淤血、肺纹理增粗,急性肺水肿时可见肺门向肺野呈蝶形的云雾状阴影。
2.右心衰竭(1)单纯右心衰竭多由急性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所致。
(2)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如右上腹胀痛、沉重感、腹胀、食欲差、恶心、呕吐、少尿、夜尿相对增多等。
(3)体征:四肢发绀、颈静脉怒张、脉压降低或奇脉、右心增大、剑突下可见明显搏动、肝大,有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水肿,重者可有胸腔积液、腹水、全身水肿。
(4)静脉压增高:肘静脉压超过1.4kPa(14cmH₂O)。
(5)X线检查:心影增大,上腔静脉增宽、右房、右室增大,可伴有双侧或单侧胸腔积液。
3.舒张期功能衰竭(1)常见病因为冠心病、肥厚型和限制型心肌病、高血压病、心肌间质纤维化等。
右心衰竭心脏负荷分为: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压力负荷又称后负荷,指心室射血所要克服的阻力,即心脏收缩所承受的阻力负荷;容量负荷又称前负荷,指心脏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相当于心腔舒张末期容量。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狭窄等可引起右室压力负荷过度,三尖瓣或肺动脉关闭不全时引起右心室容量负荷过度。
一、心衰的定义和分类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
分类:按部位分,(1 )左心衰:指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而发生的心力衰竭,临床上较为常见,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2)右心衰:单纯的右心衰竭主要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3 )全心衰:左心衰竭后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负荷加重,长时间后,右心衰竭也继之出现,即为全心衰。
按发病的速度分,(1)急性心衰:因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使慢性心衰急剧恶化,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2)慢性心衰: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
①心力衰竭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②按起病及病程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③按心输出量的高低分为:低输出量性和高输出量性;④按发病部位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二、右心衰模型的复制机制及表现。
①模型的建立:给家兔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栓塞剂(本实验用的是固体石蜡),经静脉回流至肺脏,并栓塞在肺循环内,引起肺动脉高压,即右心室后负荷增加。
如再输入大量生理盐水,使回心血量大大增加,则在右心室后负荷增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前负荷,右心负荷过重,导致急性右心衰竭,其症状越来越重,甚至出现腹水,直至动物死亡。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原则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根据心力衰竭的部位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左心衰竭的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表现为活动耐量的下降,活动以后的呼吸困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以出现夜间睡眠时发生的阵发性呼吸困难,坐起后症状逐渐缓解。
严重的心衰患者是端坐呼吸不能平卧的体位,呼吸困难非常严重。
右心衰竭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的水肿、尿量的减少以及胸腔腹腔的积液等,可以导致腹胀、呼吸困难的出现,通过利尿的方式症状会有所缓解。
目前临床治疗疾病的方式较多,现总结如下。
一、心脏的作用心脏的功能主要是将血液泵往全身组织与器官,同时将静脉血进行回收并完成物质交换,主要作用体现在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废物的排出。
心脏作为机体的核心,无时不刻进行跳动以保证动脉和静脉血在体内循环流动。
体内动脉血液带有氧气以及营养物质,心脏通过将动脉血泵往全身为器官、组织输送营养物质,体内静脉血通常含有代谢废物,心脏通过将静脉血泵往肺组织使得血液中氧气得到补充并排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因此心脏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脏作为机体的核心,一旦出现病变会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因此患者应该改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血压来保护好心脏功能。
二、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2.1慢性心力衰竭:基本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害(包括:1.缺血性心肌损害2.心肌炎和心肌病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2)心脏负荷过重(1.压力负荷过重2.容量负荷过重)。
2.2 左心衰竭:(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肺循环静脉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与咯血,严重时犹如哮喘发作。
疲劳、乏力、头晕、心悸。
体征:两肺底闻及湿性哕音,随病情加重可遍及全肺,心脏扩大,心率增快,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2.3右心衰竭:单纯右心衰竭较少见,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静脉淤血。
症状:肝肿大,足或足踝水肿,颈静脉怒张。
体征:水肿是右心衰的典型体征首先发生在身体下垂部位颈静脉征,肝大和压痛,心脏体征右心室和(或)右心房肥大可闻及右室舒张期奔马律。
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右心衰竭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右心室功能减退或失败导致全身循环回流受阻。
本文将详细介绍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1.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时,右心室泵血功能减退,导致血液无法有效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从而导致肺循环淤血。
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甚至咯血。
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肺水肿,表现为剧烈的呼吸困难、咳嗽带粉红色泡沫痰。
2.颈静脉怒张:右心衰竭时,血液无法顺利从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导致回流至体静脉。
患者颈静脉会出现怒张,甚至可以观察到颈静脉搏动。
3.下肢水肿:由于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血液渗出至组织间隙,引起水肿。
在右心衰竭中,水肿常首先发生在下肢,特别是踝部。
患者的双腿会出现水肿,夜间驱散或抬高腿部可能有所缓解。
4.肝淤血:由于右心衰竭导致血液回流受阻,使肝静脉充盈,肝组织发生淤血。
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部不适、压痛,肝大、质坚而有弹性,黄疸也可能出现。
5.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右心衰竭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的症状。
这是因为肝脏淤血导致肠道血液供应减少,影响了肠道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
6.体重增加:由于水肿和肝淤血,右心衰竭患者往往会出现体重增加的情况。
这是由于体内水分潴留造成的,可以通过体重监测来进行评估。
7.疲乏无力:右心衰竭还会导致全身组织的供血不足,引起肌肉疲乏和无力感。
患者可能觉得乏力、无力,日常活动的耐受性也会降低。
8.恶心呕吐:肝淤血导致胃肠道血液供应减少,容易引起恶心和呕吐。
患者在进食后可能会出现恶心的感觉,甚至出现呕吐。
9.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右心衰竭时,由于右心室泵血功能减退,导致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紊乱,易发生心律失常。
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心动过速的症状。
10.右心衰竭往往是左心衰竭的后果:左心衰竭常导致肺淤血,进而导致右心负荷增加,引起右心衰竭。
因此,右心衰竭通常是左心衰竭的后果。
以上是右心衰竭常见的临床表现。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针对性的治疗,以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右心衰竭的相关内容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心力衰竭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左心衰和右心衰很多考生容易混淆,今天我们一起看一看右心衰竭的相关内容。
一、病因(一)基本病因1.前负荷过重:前负荷又称为容量负荷,是心肌收缩之前的负荷。
常见可导致右心前负荷过重的因素包括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导致血液反流,另外贫血和甲亢病人由于机体代偿可导致血容量增加。
2.后负荷过重:后负荷又称为压力负荷,是心肌收缩之后遇到的负荷。
常见导致右心后负荷加重的因素主要是肺动脉瓣狭窄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3.心肌收缩力下降:冠心病、心肌炎和心肌代谢性疾病均可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其中最常见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的原因是冠心病。
(二)诱发因素感染为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发因素,其中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
二、临床表现右心衰的病人主要的临床表现在体循环淤血。
1.消化道症状:病人可出现消化道常见的表现,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2.水肿:右心衰竭的病人可由于静脉内淤血导致压力升高,病人在身体低垂部位出现水肿,如下肢水肿,在休息后可出现腰背、骶尾部等部位水肿。
也可表现为胸腔积液。
3.肝大:由于外周循环淤血,病人可由于肝脏淤血导致肝大。
4.颈静脉怒张。
5.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是右心衰竭病人的典型体征。
6.呼吸困难:继发于左心衰的右心衰呼吸困难在原有的情况下已经存在,但是可以在发生右心衰之后呼吸困难缓解。
单纯的右心衰竭为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或肺部疾病所致,也均为明显的呼吸困难。
7.尿少。
8.心脏体征:除基础心脏病的相应体征外,病人可因为右心室显著扩大而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理性杂音。
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右心衰竭是指右心室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入肺动脉,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和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一种心脏疾病。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血流动力学改变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右心室无力导致体循环血量减少,出现低血压和周围循环不良的症状,如乏力、头晕、四肢发凉等。
同时,由于肺循环血液淤积,引起血液回流障碍和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出现肺循环淤血的表现,如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
二、心脏病理改变右心衰竭引起心脏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右心室肥大和扩张,右室壁厚度增加。
由于右心室无力,心室排空不良,致使右心室扩张,心腔变大。
右心室肥大和扩张使得心肌收缩力减弱,进而加重右心室负荷,形成恶性循环。
三、水肿由于右心室无力,导致循环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体内血液淤积。
淤积的血液堵塞了毛细血管,使得组织间隙液增加,从而导致水肿的形成。
水肿主要表现为四肢水肿,尤其是下肢水肿,逐渐上升至腹部,最后出现腹水。
四、黄疸由于右心衰竭导致肝脏淤血,使得肝脏代谢功能受损,胆红素排泄减少,从而导致黄疸的出现。
黄疸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呈现黄色,同时伴有瘙痒、食欲不振和乏力等。
五、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右心衰竭导致胃肠道充血和水肿,引起胃肠道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病人常感胃脘不适、恶心、呕吐、腹胀等。
六、肝功能异常由于右心衰竭导致肝脏淤血和血液回流障碍,使得肝脏功能受损。
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升高,血浆胆红素增高,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等。
七、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右心衰竭引起的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心悸、劳累时呼吸困难,平卧时需使用枕头高位缓解呼吸困难。
夜间可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需坐起缓解,伴有汗出和焦虑。
这些症状都是因为左心室充盈压增高,向后引流到肺静脉,使得肺液体滞留和血压升高。
总结起来,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脏病理改变、水肿、黄疸、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肝功能异常以及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
右心衰竭的判断和治疗北京协和医院作者:朱文玲 2011-7-30右心衰竭定义为任何原因导致心脏和血管结构或功能异常,损害右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
对右心衰竭和右心功能的研究大大落后左心功能,并且缺乏右心衰竭和右心功能的循证医学证据及相关指南,然而右心室对存在心肺疾病症状和体征患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右心衰竭病残率和死亡率高于左心衰竭,也是左心衰竭预后的独立因素,为此,右心衰竭的研究已引起心肺领域专家的广泛重视。
1 右室特点:(1)壁薄,顺应性好收缩性差;(2)对前负荷反应不敏感,一定量的前负荷升高反而使右室每搏量(SV)略增;(3)对后负荷升高敏感,肺动脉压急剧升高可发生急性右心衰竭;(4)对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反应差。
2 右心衰竭病理生理:当右室心输出量降低时, 右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加,室间隔左移使左室前负荷下降,进而心输出量减少导致低血压,低血压使右冠脉灌注不足,右室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右心衰竭。
右心衰竭病因不外乎右室压力负荷过重(肺高压最为常见);右室容量负荷过重和先天性发育异常。
包括:(1)左心缺血性/非缺血性心肌疾病及二尖瓣/主动脉瓣膜病导致左心衰竭继而发生右心衰竭,血液动力学特点为肺静脉压升高,肺毛细血管坎顿压(PCW P)>15mmHg, 肺动脉压(PAP)升高。
PAP和PCWP差值<12mmHg;(2)呼吸系统疾病/缺氧(阻塞性肺病COPD,间质性肺疾病,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慢性高原病等);(3)慢性肺栓塞;(4)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PAP升高,PCWP正常);(5)结缔组织病性肺血管病;(6)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ASD),肺动脉瓣狭窄,Ebstein畸形,Fallot四联征术后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窦瘤破裂破入右心房,Eisenmeng er 综合征等;(7)三尖瓣关闭不全 (器质性/功能性);(8)右室心肌疾病,如心肌淀粉样变/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 (ARVC)和右室梗死;(9)甲亢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右心衰竭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