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79.00 KB
- 文档页数:4
间充质干细胞及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干细胞的一种,因能分化为间质组织而得名,具有亚全能分化潜能,在特定的体内外环境下,能够诱导分化成为多种组织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共性,即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归巢的能力。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多种类型细胞分化的能力,可以分化为神经、心脏、肝脏、骨、软骨、肌腱、脂肪、上皮等多种细胞。
这种多向分化的能力给人类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广泛分布于胎儿和成体的骨髓、骨膜、松骨质、脂肪、滑膜、骨骼肌、胎肝、乳牙、脐带、脐带血中,其中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质量高、纯净、数量多。
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以下特性:1)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下不仅可分化为造血细胞,还具有分化为肌细胞、肝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基质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能力。
2)具有免疫调节功能,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细胞因子抑制T细胞的增殖及其免疫反应,从而发挥免疫重建的功能。
3)具有来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多次传代扩增后仍具有干细胞特性,不存在免疫排斥的特性。
正是由于间充质干细胞所具备的这些免疫学特性,使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各种替代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自体移植可以重建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且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1.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替代治疗中的前景以组织工程学为手段可望解决的问题几乎涉及人类面临的大多数医学难属,如烧伤、放射损伤等患者的植皮;肌肉、骨及软骨缺损的修补;髋、膝等关节的替换;血管疾病或损伤后的血管替代;糖尿病患者的胰岛植入;心脏病患者的瓣膜替代、房室间隔缺损的修补;癌症患者手术切除后组织或器官的替代;放射损伤及大剂量放疗、化疗后的造血与免疫重建;肝、肾等重要脏器因损伤或功能衰竭的置换;部分遗传缺陷性疾病的治疗等。
国际干细胞学会msc定义共识国际干细胞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ellular Therapy,简称ISCT)发布了一项关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的定义共识。
M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免疫调节能力的成体干细胞,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和免疫治疗等领域。
在这个定义共识中,ISCT提出了三个关键特征,用于界定MSC。
首先,MSC必须能够附着在塑料培养皿上,并形成纤维样结构。
其次,MSC必须具备特定的表面标记,包括CD105、CD73和CD90阳性,同时CD45、CD34、CD14或CD11b、CD79a或CD19以及HLA-DR阴性。
最后,MSC必须能够在体外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
根据ISCT的定义共识,MSC是一种成体干细胞,主要存在于人体的骨髓、脂肪组织、胎盘和其他组织中。
这些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多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如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
此外,MSC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以调节免疫反应、抑制炎症反应,并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由于MSC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正在探索其在再生医学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例如,MSC可以用于治疗骨关节疾病和组织损伤,如骨折、软骨损伤和脊髓损伤。
此外,MSC还可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等。
然而,尽管MSC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研究人员认为,MSC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作用。
首先,MSC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等,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其次,MSC可以调节免疫反应,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和免疫损伤。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定义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们来源于人体脂肪组织。
这些细胞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如脂肪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等。
因此,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医学、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特点包括:1)易于获取,来源丰富,可从人体脂肪组织中提取;2)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3)免疫原性低,不会引起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4)具有抗炎、抗凋亡和促进组织修复的能力。
在医学应用方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已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皮肤损伤等。
通过将这些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可以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从而改善疾病症状。
然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如细胞分化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细胞来源和质量的不稳定性、以及移植后的细胞存活和分化等问题。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化机制,以优化细胞培养和移植技术,提高其在医学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细胞类型,在再生医学和细胞治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这些细胞将在未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前持评件耐觅 Drug Evaluation Research 第43卷第12期2020年12月• 2385 ・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研究杨 莹,李政楠,王秀娟,李 伟,牟春琳,金 星,徐永胜•天津长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津301925摘 要:目的观察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异体总淋巴细胞和不同淋巴细胞亚群增殖能力的影响,以及对 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方法分离并培养hUC-MSCs 及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以淋巴细胞为阴性对照,MTT 法检测共 培养(淋巴细胞:hUC-MSCs 为1:0.5、1 : 1、1 : 5、1 : 10) 3 d 后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体系中 CD4 CD25 FOXP3\ CD3 CD16* C D56\ CD4 CD45RA CCR7*的细胞比例;ELISA 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 -2、IL-4、IL-10、 Y-干扰素(INF-?)细胞因子分泌情况。
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UC-MSCs 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 0.05),抑制效果随数量增加而增强;hUC-MSCs 能够显著增加共培养体系中CD4CD25FOXP3*细胞比例(PV0.05),显著 降低CD4*C D45RA'CCR7‘细胞比例(PV0.05),对CD3 CD16 CD56*细胞比例无显著影响;hUC-MSCs 能够显著降低IL-2、 IL-4、INF-y 水平,显著增加IL-10的分泌水平(P<0.05)。
结论hUC-MSCs 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收稿日期:2020-09-1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YFA0112100);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7ZXXYSY00020)*通信作者:徐永胜 E-mail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细胞因子中图分类号:R3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76 (2020) 12-2385-05DOI : 10.7501/j.issn.l674-6376.2020.12.005Research on immunosuppressive function of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YANG Ying, LI Zhengnan, WANG Xiujuan, LI Wei, MU Chunlin, JIN Xing, XU Yongsheng Ever Union Bio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Tianjin 301925,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allogeneic total lymphocytes and different lymphocyte subsets, as well as the secretion of cytokines. Methods hUC-MSCs and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of healthy adult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MTT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roliferation of lymphocytes by after co-culture for 3 days; the proportion of CD4+CD25 FOXP3 ., CD3 CD16 CD56* and CD4 CD45RA CCR7 in the co-culture system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ecretion of IL-2, IL-4, IL-10 and INF-y. Results hUC-MSCs could significant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T lymphocytes, and the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was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lymphocytes; the proportion of CD4 CD25 FOXP3 cells in co-culture system was increased by hUC- MSCs (P < 0.05); the proportion of CD4TD45RA +CCR7+ cells showed a downward tendenc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D3 CD16 CD56+ cells. hUC-MSCs could reduce the levels of IL-2, IL-4 and INF-y, but increase the secretion level of IL-1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HUC-MSCs had immunosuppressive function.Key words: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lymphocytes; immune response; cytokines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属于多能干细 胞,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⑴、造血支持和促进干细 胞植入、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特点而日益受到人 们的关注。
间充质干细胞产品及其外泌体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杨婧雯;陈芊;单云龙;刘嘉莉;尉宁;王婧;王广基;周芳
【期刊名称】《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55)1
【摘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机制不明,特征为进行性和终身复发性消化道炎症反应。
尽管现阶段新的治疗药物和策略不断涌现,但
治疗作用局限于单一的抗炎功能,在复杂黏膜免疫环境下易出现耐药导致治疗失败。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能定向归巢到结肠炎症部位,具有
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可重塑肠道免疫环境和修复上皮屏障,为药物难治性患者的治
疗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替代方案。
本文对MSCs产品及其衍生的外泌体在临床上的
应用、作用机制和工程化进行综述,以期为MSCs及其外泌体产品用于IBD的治疗提供参考。
【总页数】12页(P103-114)
【作者】杨婧雯;陈芊;单云龙;刘嘉莉;尉宁;王婧;王广基;周芳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睿源生物技术有限公
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
【相关文献】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研究进展
2.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3.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4.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
5.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文章编号:2095-4344(2019)01-00085-05 85www.CRTER .org·研究原著·李伟伟,女,1983年生,山东省禹城市人,汉族,博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分子免疫与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李剑平,博士,主任医师,沈阳中心血站(辽宁省血液中心),辽宁省沈阳市 110044文献标识码:B稿件接受:2018-07-20Li Weiwei, PhD, Technician in charge, Shenyang Blood Center (Liaoning Provincial Blood Center), Shenyang 110044, Liaoning Province,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 Jianping, MD, Chief physician, Shenyang BloodCenter (Liaoning Provincial Blood Center), Shenyang 110044, Liaoning Province, China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CD4+T 细胞和Treg 细胞 免疫功能的调节李伟伟,李晓丰,侯 萍,李剑平(沈阳中心血站(辽宁省血液中心),辽宁省沈阳市 110044) DOI:10.3969/j.issn.2095-4344.0696 ORCID: 0000-0002-7254-1266(李伟伟)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的一种,具有多项分化能力,且参与多项免疫调节。
实验所采用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由作者所在实验室独立培养,收集第4代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检测其对Treg 细胞的调节能力。
Treg :是一群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T 细胞亚群,免疫表型为CD4+CD25+C127+或CD4+CD25+Foxp3+,细胞核转录因子为Foxp3。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作用及其在口腔领域的研究进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直径约30~100nm的微小囊泡,电镜下为双层磷脂分子包裹的扁形或球形小体,部分为杯状。
外泌体可传递生物信号分子包括蛋白质、mRNA、microRNA、DNA片段等,构成细胞间信息传递系统。
外泌体广泛存在并分布于各种体液,包括血液、尿液、唾液、脑脊液及羊水等,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外泌体具有低免疫原性、低毒性和高效性,能最大程度保留其所承载物质的活性。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被认为是产生外泌体能力最旺盛的细胞之一,许多文献表明MSC来源的外泌体(MSC-exo)具有与MSC相似的特性,包括组织损伤修复、抗炎、免疫调节等,又能弥补MSC移植应用中的不足,因此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外泌体特性、MSC-exo的治疗应用及其在口腔领域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1.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1)外泌体结构外泌体表面富含胆固醇、神经鞘磷脂、脂筏、神经酰胺及磷脂酰丝氨酸等脂类物质,主要内容物为蛋白质,一类是在外泌体中普遍存在并参与结构构成的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肌动蛋白和微丝结合蛋白等细胞骨架成分;膜转运和融合相关蛋白Rab、膜联蛋白Annexins、脂筏标记蛋白Flotillin;多囊泡胞内体产生相关蛋白Alix、TSG101;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四跨膜蛋白超家族CD63、CD9、CD81和CD82等。
另一类蛋白质与细胞来源有关,蛋白成分随来源细胞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如抗原呈递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质膜上含有MHC-Ⅰ与MHC-Ⅱ,以及共刺激蛋白CD80与CD86;来源于血小板的外泌体质膜上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整合蛋白CD41。
除蛋白质外,外泌体还携带丰富的mRNA、miRNA、siRNA等生物信号分子。
外泌体形成外泌体主要由其来源细胞通过“内陷-融合-外排”的过程进行分泌,该过程受多种因素调节,如钙离子载体、结合蛋白浓度、磷脂酰肌醇激酶的活性与细胞应激状态等。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刘文彬摘要:骨性关节炎(OA )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是细胞炎症介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软骨细胞外基质(ECM )降解。
由于间充质干细胞(MSC )在特定条件培养基诱导下可以分化为软骨细胞,基于此,MSC 细胞疗法给OA 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MSC 细胞疗法在技术上存在局限性,包括MSC 扩增时去分化,注射后再生效率降低,以及大规模细胞生产时质量控制不一致。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学者探讨了基于MSC 外泌体介导的软骨组织再生。
由于MSC 的外泌体为细胞间的通讯载体,能在细胞间传递脂质、核酸以及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因此可以作为治疗OA 的替代疗法。
近期的一系列体内研究表明,给予MSC 来源外泌体可有效减少软骨细胞中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加软骨ECM 成分的表达,最终增强软骨组织再生。
因此,本综述通过检索文献对MSC 来源外泌体治疗OA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OA 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骨性关节炎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48(2021)03-0545-04doi :10.3969/j.issn.1007-6948.2021.03.036软骨组织是一种具有弹性的结缔组织,由透明质酸、胶原纤维、蛋白多糖和软骨细胞组成。
软骨组织无血管及神经结构。
这些结构特征往往限制了软骨中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充足供应,从而限制了受损软骨组织的有效再生[1-2]。
因此软骨组织在创伤、持续负重后易发生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 )[3-4]。
目前,OA 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因此,针对OA 的治疗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目前,OA 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关节镜清理术、截骨畸形矫正术、单髁表面置换术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这些手段往往存在外源植入物感染、植入物或组织替代物寿命短、需要二次手术、新形成组织与天然软骨界面不一致等 缺点[5]。
细胞工程技术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在当今医学领域,细胞工程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在再生医学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再生医学旨在修复、替代或再生受损的组织和器官,为众多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细胞工程技术作为再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细胞工程技术涵盖了多种方法和策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细胞培养、细胞分化诱导、细胞融合以及干细胞技术等。
细胞培养是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通过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细胞,可以大量扩增细胞数量,为后续的应用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
例如,在皮肤组织工程中,通过培养皮肤细胞,可以构建出人工皮肤,用于治疗烧伤和慢性皮肤溃疡等疾病。
细胞分化诱导则是让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朝着特定的方向分化,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类型。
科学家们已经能够通过化学物质、生长因子和基因调控等手段,诱导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神经细胞、胰岛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
这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提供了可能。
以心肌梗死为例,通过诱导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并将其移植到受损的心脏部位,有望修复受损的心肌组织,恢复心脏功能。
细胞融合技术是将不同来源的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新特性的杂种细胞。
这种技术在癌症治疗和免疫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例如,将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融合,可以制备出具有肿瘤抗原特异性的免疫细胞,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能力。
而干细胞技术无疑是细胞工程技术在再生医学中最具前景的领域之一。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大类。
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以分化为机体的各种细胞类型,但由于其来源和伦理问题,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成体干细胞则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神经组织中的神经干细胞等。
成体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相应组织的细胞,用于修复和再生受损的组织。
在再生医学中,干细胞技术的应用广泛。
例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
一种pbmc和msc共培养的方法及其应用1. 引言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MSC(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细胞类型之一。
PBMC是体内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功能;而MSC则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免疫调节等特性。
PBMC和MSC共培养能够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有望在疾病治疗和再生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 共培养方法(1)PBMC和MSC分离:从人体外周血中分离PBMC和从骨髓、脂肪组织等源头分离MSC,并进行细胞计数和鉴定。
(2)细胞培养:将PBMC和MSC分别培养至适当的浓度和状态,如PBMC可采用RPMI-1640培养基,MSC可采用DMEM/F12培养基,并添加适当的生长因子和补充物。
(3)共培养体系建立:将PBMC和MSC以一定比例混合,常用比例为1:1或2:1,将混合细胞悬液转移到共培养培养基中。
(4)培养条件调节:调整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CO2浓度等,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5)共培养时间:根据具体实验设计,共培养时间可在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6)细胞采集:根据实验需要,采集共培养体系中的细胞,如细胞上清液、细胞沉淀等。
3. 共培养方法的应用(1)免疫治疗:PBMC和MSC共培养后,PBMC的活性和功能会得到调节和改善。
共培养体系中的MSC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PBMC 的过度激活和炎症反应,从而在免疫治疗中发挥作用。
例如,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治疗中,共培养的PBMC和MSC可通过调节免疫应答,减轻移植物对宿主组织的攻击。
(2)组织再生:PBMC和MSC共培养后,MSC的多向分化能力可以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
共培养体系中的MSC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等,同时PBMC中的细胞因子也能促进MSC的分化和增殖。
这一方法在骨折修复、软骨修复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3)肿瘤治疗:PBMC和MSC共培养后,MSC的免疫调节能力可增强PBMC对肿瘤细胞的攻击。
一、引言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其中,肿瘤细胞植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肿瘤细胞植入治疗方案,包括其原理、方法、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二、肿瘤细胞植入治疗的原理肿瘤细胞植入治疗是指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或细胞因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通过细胞或细胞因子的抗肿瘤作用,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原理:1. 免疫治疗: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消灭肿瘤细胞。
通过植入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或细胞因子,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使其对肿瘤细胞产生特异性攻击。
2. 细胞治疗: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如T细胞、NK细胞等。
这些细胞能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产生抗肿瘤因子,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3.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将间充质干细胞植入肿瘤组织,通过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分化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如巨噬细胞、T细胞等,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三、肿瘤细胞植入治疗方法1. 免疫细胞治疗(1)自体T细胞疗法: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和基因修饰,使其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再将其回输到患者体内。
(2)过继性细胞疗法:从健康人或其他患者体内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T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和基因修饰后,回输到肿瘤患者体内。
2. 细胞治疗(1)T细胞治疗:将T细胞植入肿瘤组织,通过T细胞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2)NK细胞治疗:将NK细胞植入肿瘤组织,通过NK细胞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3.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1)自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从患者体内提取间充质干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和基因修饰,再将其植入肿瘤组织。
(2)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从健康人或其他患者体内提取间充质干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和基因修饰,再将其植入肿瘤组织。
四、肿瘤细胞植入治疗的优缺点1. 优点(1)安全性高:肿瘤细胞植入治疗主要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和细胞,安全性相对较高。
DOI:10.3969/j.issn.1671-4695.2021.08.031 文章编号:1671-4695(2021)08-0894-04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作用进展王安来1 刁波2 袁紫林2 李中明3(1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普外科 湖北 武汉 430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医学实验科 湖北 武汉 430000;3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普外科 湖北 武汉 430000)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免疫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基金项目(编号:WJ2019H093)通讯作者:李中明,E-mail:1320907726@qq.com 21世纪初,Hanahan等[1]首次总结了癌症六大特征能力,即生长信号自给自足、无限复制潜力、逃避凋亡、对抗生长信号不敏感、持续血管生成、组织侵袭/转移。
随着研对癌症研究深入,癌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作用与关系逐渐被重视,并证实为癌症新特征。
目前可以明确的是,除癌细胞外,肿瘤微环境还含有一系列免疫细胞、基质细胞、内皮细胞以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癌细胞利用一系列机制逃避免疫监督和破坏,基于免疫逃避机制,临床研究人员推出了多种免疫治疗方法,并在临床上应用较广[2]。
相比传统化疗,免疫治疗机制是将肿瘤微环境内外免疫细胞进行特异性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理论上提高了免疫治疗方法的特异性,降低了其不良反应[3]。
肿瘤微环境是具有异质性物质组成,包括癌细胞本身、浸润性免疫细胞和间质细胞(如成纤维细胞)。
近年来,肿瘤免疫学中单细胞RNA测序、质谱等得到了较好地发展和应用,能够在单细胞水平上描绘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状态提供有利条件,同时更容易观察和识别肿瘤相关免疫细胞的新亚群[4-5]。
因此就肿瘤相关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1 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肿瘤相关免疫细胞主要分为抗肿瘤免疫细胞和促肿瘤免疫细胞两大类,并且在肿瘤不同的进展阶段发挥着不同作用。
TIPE2蛋白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TIPE2蛋白是一种新型的调节性蛋白,其全称为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8-like 2,目前已经被证明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针对TIPE2蛋白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本文将详细论述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的作用。
肿瘤发生过程中的许多步骤都与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有关,而TIPE2蛋白在这两个生物学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TIPE2蛋白能够在多个癌症的细胞中的表达,而其抑制肿瘤的机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TIPE2蛋白的免疫调节作用TIPE2蛋白能够抑制炎症兴奋过度,减少过度免疫反应,因此可以降低肿瘤的发生风险。
实验证明,体内的TIPE2蛋白结合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基因CXCL12α,能够调节异常的免疫反应,有助于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清除。
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调控机制的缺陷导致细胞凋亡过程被拒绝,从而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增殖。
而TIPE2蛋白能够抑制细胞凋亡调控蛋白的表达,从而减缓肿瘤细胞的增殖。
通过大量的生物学实验数据,可以得知TIPE2蛋白在肿瘤治疗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TIPE2蛋白已经成为了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
TIPE2蛋白是一种内源性粘附蛋白,因此,抑制其表达可以促进癌细胞的凋亡。
该生物领域的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从多个通道研究了TIPE2蛋白,并呈现出了TIPE2蛋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癌细胞凋亡的正向作用。
因此,TIPE2蛋白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的靶点。
通过实验发现,TIPE2蛋白可以调节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基因CXCL12α,从而在免疫治疗中发挥作用。
利用TIPE2蛋白抑制CXCL12α的活性,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免疫杀伤力,减轻由CXCL12α引起的免疫抑制,从而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总结:。
疾病解析“疾”,一个病字框,里面是一个“有的放矢”的“矢”。
这个“矢”就是“射箭”的“箭”。
它告诉你,那些从外而来侵害你身体的东西,就像一个人朝你放的冷箭,比如,感冒、风寒、传染病这些外来因素引起的不适就叫“疾”。
再看这个“病”字怎么写?“病”字里面是一个“丙”。
在中国文化当中,“丙”是火的意思。
在五脏器官里,丙又代表心。
所以,“丙火”又可以叫“心火”。
心里感到不适有火,人就得病了,就这么简单。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白细胞的俗称,包括淋巴细胞和各种吞噬细胞等,也特指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成分。
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中文名:[自体细胞免疫疗法]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如抗CD3 单克隆抗体,IL-2 和IFN-γ 等),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由于该种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故又被称为NK细胞样T淋巴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被认为是新一代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CIK细胞中的效应细胞CD3+和CD56+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叫少,仅1%-5%。
干细胞干细胞在2018年得到了“两会”的关注,表示:“干细胞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命资源,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未来”,干细胞就像是生命的种子,是一种可以自我更新和再生的多功能细胞而且干细胞对多种疾病的干预治疗效果显著,也被医学称为“万能细胞”,干细胞治疗与以下的9种疾病到底有什么关系?改善和预防糖尿病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原理主要是将提取的干细胞进行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后输注到患者体内。
干细胞在胰腺组织微环境的诱导下分化增殖为胰岛细胞,替代受损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达到改善糖尿病的作用。
改善和预防“三高”干细胞治疗中能提高机体应对各种脂蛋白的代谢功能;能有效降低血糖中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能显著提高机体糖代谢功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能提高机体能量的供给和消耗平衡功能,具有减少血脂、降低血糖等功效,对原发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有明显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