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二《动能和动能定理》习题课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动能和动能定理》习题课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动能和动能定理》习题课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动能和动能定理》习题课教案设计

θ)

示.设运动的全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为W1,

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典型例题精析

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典型例题精析 [例题1]质量为m的物体,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如图7-1所示.求在时间t内物体所受的重力、斜面支持力以及合外力给物体的冲量. [思路点拨]依冲量的定义,一恒力的冲量大小等于这力大小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方向与这力的方向一致.所以物体所受各恒力的冲量可依定义求出.而依动量定理,物体在一段时间t内的动量变化量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冲量,故合外力给物体的冲量又可依动量定理求出. [解题过程]依冲量的定义,重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 I G=mg·t, 方向竖直向下.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冲量大小为 I N=N·t=mg·cosθ·t,

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可分别用下列三种方法求出. (1)先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合外力,再依定义求出其冲量. 由图7-1(2)知,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大小为F=mg·sinθ,方向沿斜面向下. 所以合外力的冲量大小 I F=F·t=mg·sinθ·t. 方向沿斜面向下. (2)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各外力冲量的矢量和,先求出各外力的冲量,然后依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合外力的冲量. 利用前面求出的重力及支持力冲量,由图7-1(3)知合外力冲量大小为 方向沿斜面向下.

或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7-1(4),由正交分解法求出.先分别求出合外力冲量I F在x,y方向上分量I Fx,I Fy,再将其合成. (3)由动量定理,合外力的冲量I F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量Δp. I F=Δp=Δmv=mΔv=m(at)=mgsinθ·t. [小结] (1)计算冲量必须明确计算的是哪一力在哪一段时间内对物体的冲量. (2)冲量是矢量,求某一力的冲量除应给出其大小,还应给出其方向. (3)本题解提供了三种不同的计算合外力冲量的方法.

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验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众多的环境污染中,废旧电池的污染可谓让人触目惊心,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 A .镉 B .锌 C .石墨 D .二氧化锰 【答案】A 【解析】镉是致癌物质,是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 2.有如下两个反应: ①2HCl=====高温H 2↑+Cl 2↑ ②2HCl=====电解 H 2↑+Cl 2↑ 关于这两个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两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①②两反应中的能量转换方式都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 C .①反应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 D .②反应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答案】B 【解析】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A 项正确;反应②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B 项错误,D 项正确;反应①是吸热反应,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C 项正确。 3.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的主要原因是( ) A .防止火灾发生 B .防止污染面粉 C .吸烟有害健康 D .防止面粉爆炸 【答案】D 【解析】面粉颗粒极小,当其扩散在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导致氧气与面粉的接触面面积增大一旦引发反应,极易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爆炸。 4.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电子的转移 C .氧化还原反应 D .电能的储存 【答案】B 【解析】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现形式,而电子转移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

质,而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为原电池。 5.某同学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到了下列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 .由铜、锌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铜是正极 C .电子沿导线由锌流向铜,在铜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而放出氢气 D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锌溶解,所以才产生电子 【答案】A 【解析】一般构成原电池负极的是金属,而且是活泼性的金属,而正极可以是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碳棒;但负极也不一定是金属 6.锌电池可代替铅蓄电池,它的构成材料是锌、空气、某种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总反应是2Zn +O 2===2ZnO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锌为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工作时,氧气与锌直接化合,生成氧化锌 C .正极发生的反应是:12O 2+2e -+2H + ===H 2O D .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 -2e - +H 2O===ZnO +2H + 【答案】B 【解析】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 -2e -+H 2O===ZnO +2H + 7.“西气东输”工程中,需要地下埋入铸铁管道。在下列情况下,铸铁管道被腐蚀速率最慢的是( ) A .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B .在潮湿疏松的碱性土壤中 C .在干燥致密的不透气的土壤中 D .在含碳粒较多,潮湿透气的中性土壤中 【答案】C 【解析】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钢铁发生析氢腐蚀,而在中性或者微碱性土壤中则发生吸氧腐蚀,在含有碳粒的土壤中会形成原电池,造成腐蚀。 8.“嫦娥一号”发射所用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中装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火箭中装入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都是燃料 B .火箭中装入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形成原电池,即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火箭上天 C .液氢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及机械能使火箭上天

习题 动量矩定理(2)

动量矩定理(2)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 1、圆柱在重力作用下沿粗糙斜面下滚,角加速度 ;当小球离开斜面后, 角加速度 。 (1)等于零; (2)不等于零; (3)不能确定 2、OA 杆重P ,对O 轴的转动惯量为J ,弹簧的弹性系数为k ,当杆处于铅垂位置时弹 簧无变形,取位置角?及其正向如图所示,则OA 杆在铅直位置附近作微振动的运动 微分方程为 。 (1) ??? Pb ka J --=2 ; (2) ??? Pb ka J 2+= ; (3) ??? Pb ka J +-=-2 ; (4) 二、填空题 1、在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均质圆环上固接一质量为m 的均质细杆AB ,位置如图,切 有60=∠CAB °。若系统在铅垂面内以角速度ω绕O 轴转动,则系统对O 轴的动量 矩的大小为 。 2、如图系统中,小球质量为m ,水平杆OA 质量不计,弹簧刚度系数为k ,图示为静 平衡位置, 则系统作微振动时的微分方程为 。 三、计算题(解题步骤:①取研究对象画受力图②运动分析③列动力学方程求解) 1、两个重物M 1和M 2的质量各为m 1与m 2,分别系在两条不计质量的绳上,如图所示。此两绳又分别围绕在半径为r 1和r 2的塔轮上。塔轮的质量为m 3,质心为O ,对轴O 的回转半径为ρ。重物受重力作用而运动,求塔轮的角加速度。 ???Pb ka J -=-2

2、图示均质圆盘的半径R=180mm ,质量m=25kg 。测得圆盘的扭转振动周期s 11=T ;当加上另一物体时,测得扭转振动周期为s 2.1 2=T 。求所加物体对于转动轴的转动惯量。 3、一刚性均质杆重200N 。A 、B 处为光滑铰链约束。当杆位于水平位置时,C 处弹簧压缩了76mm ,弹簧刚度系数为8750N/m 。试求当约束A 突然移走时,此瞬时支座B 的反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学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用交叉相乘法,解析孟德尔二对相对性状实验结果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交叉相乘法的应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的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而在实际情况中,生物的性状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当生物的多种性状综合起来的时候其遗传又有什么规律呢? 二、新课教学

以“问题探讨”引入。 提示:可以通过水稻杂交育种等实例,使学生自然地认识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特征可以是两个亲本性状组合的结果。进一步思考讨论,双亲的性状是遵循什么规律进行组合、传递给后代的?在育种实践中如何获得所需的性状组合? (一)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现象(参考P9图1-7) (1)杂交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种子)(种子) (植株)(植株) F1:(受精卵) 黄色、圆粒 (种子、100%) (2)F1自交:黄色、圆粒(种子时的F1) 同植株卵子精子 F2:种子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315 108 102 32 (≈9︰3︰3︰1) 2.数据分析 (1)分析每对性状的F2:

①粒色:黄/绿=315+101/108+32≈3︰1 ②粒形:圆/皱=315+108/101+32≈3︰1 (2)结论: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遗传因子互不干扰。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杂交:纯黄、圆X 绿、皱 P 基因型(YYRR )(yyrr ) 配子:YR yr F1:YyRr 2.F1植株自交 F1配子:♀YR yR Yr yr (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 ♂1/4 1/4 1/4 1/4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YR yR Yr Yr (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F2: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期末测试题讲课讲稿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期 末测试题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3 2He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下列关于3 2 He的叙述 中,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2 B.电子数为3 C.中子数为2 D.质量数为2 2.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气态化石燃料是( ) A.水煤气B.一氧化碳C.天然气D.氢气 3.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葡萄糖B.蔗糖C.淀粉D.油脂 4.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 ) A.合金B.半导体材料C.催化剂D.农药

5.鉴别某种白色织物是否是蚕丝制品,可选用的适宜方法是( ) A.滴加盐酸 B.滴加浓硫酸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滴加浓硝酸 6.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 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C.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7.下列金属中,通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是( ) A.Na B.Al C.Fe D.Ag 8.下列关于甲烷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烷分子中C、H原子间是离子键B.甲 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方体 C.甲烷的结构式为CH4D.甲 烷分子中4个碳氢键完全相同 9.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氨气制氮肥B.可用氯气制漂白粉 C.可用蔗糖制食品D.可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10.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A.充电后可再使用 B.回收利用石墨电极和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 D.防止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腐蚀其他物品 11.山梨酸(CH3—CH=CH—CH=CH—COOH)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关于山梨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与钠反应B.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D.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12.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原电池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铜片是负极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稀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案

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教材分析: 本章课程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大体都走过了这样的轨迹。这些应该成为处理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脉络。本节内容包括: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其中重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⑵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⑶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⑷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⑸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⑵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 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生物进化的内容,知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但是现在已经遗忘,而且拉马克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五、教学方法 此部分内容简单,前后顺序逻辑严密,框架思路清楚。以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学探究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是可行的。关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评说其要点,然后教师可以指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达尔文学说之前影响最大、最为系统的进化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本节教学的中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综合了生物学各学科的成就和多种生物进化因素建立起来的,因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的关键。因此大致思路如下:通过录像片段引入本课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拉马克进化学说 4个录像片段并结合长颈鹿的进化探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自学并讨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插入与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录像,和与课文相关的图片,以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典型例题解析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典型例题解析 【例1】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2m 的盒子,盒子中间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如图55-1所示.物体与盒底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物体以水平速度v 0向右运动,当它刚好与盒子右壁相碰时,速度减为 v 02 ,物体与盒子右壁相碰后即粘在右壁上,求: (1)物体在盒内滑行的时间; (2)物体与盒子右壁相碰过程中对盒子的冲量. 解析:(1)对物体在盒内滑行的时间内应用动量定理得:-μmgt = m mv t 0·-,=v v g 0022 (2)物体与盒子右壁相碰前及相碰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都守恒,设碰 撞前瞬时盒子的速度为,则:=+=+.解得=,=.所以碰撞过程中物体给盒子的冲量由动量定理得=-=,方向向右. v mv m v 22mv (m 2m)v v v I 2mv 2mv mv /61001212210v v 0043 点拨:分清不同的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相应物理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例2】 如图55-2所示,质量均为M 的小车A 、B ,B 车上 挂有质量为的金属球,球相对车静止,若两车以相等的速率M 4 C C B 1.8m/s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相向运动,相碰后连在一起,则碰撞刚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多大?C 球摆到最高点时C 球的速度多大? 解析:两车相碰过程由于作用时间很短,C 球没有参与两车在水平方向的相互作用.对两车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以向左为正):Mv -Mv =

2Mv 1两车相碰后速度v 1=0,这时C 球的速度仍为v ,向左,接着C 球向左上方摆动与两车发生相互作用,到达最高点时和两车 具有共同的速度,对和两车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解得==,方向向左.v C v (M M )v v v 0.2m /s 222M M 4419 点拨:两车相碰的过程,由于作用时间很短,可认为各物都没有发生位移,因而C 球的悬线不偏离竖直方向,不可能跟B 车发生水平方向的相互作用.在C 球上摆的过程中,作用时间较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与两车发生相互作用使两车在水平方向的动量改变,这时只有将C 球和两车作为系统,水平方向的总动量才守恒. 【例3】 如图55-3所示,质量为m 的人站在质量为M 的小车的右端,处于静止状态.已知车的长度为L ,则当人走到小车的左端时,小车将沿光滑的水平面向右移动多少距离? 点拨:将人和车作为系统,动量守恒,设车向右移动的距离为s ,则人向左移动的距离为L -s ,取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s -m(L -s)=0,从而可解得s .注意在用位移表示动量守恒时,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并在选定正方向后位移有正、负之分. 参考答案 例例跟踪反馈...;;.×·3 m M +m L 4 M +m M H [] 1 C 2h 300v 49.110N s 04M m M 【例4】 如图55-4所示,气球的质量为M 离地的高度为H ,在气球下方有一质量为m 的人拉住系在气球上不计质量的软绳,人和气球恰悬浮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现人沿软绳下滑到达地面时软绳的下端恰离开地面,求软绳的长度.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期末测试题附解析答案

一、选择题 1.3 2He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下列关于3 2 H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2 B.电子数为3 C.中子数为2 D.质量数为2 2.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气态化石燃料是( ) A.水煤气B.一氧化碳C.天然气D.氢气3.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葡萄糖B.蔗糖C.淀粉D.油脂4.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 ) A.合金B.半导体材料C.催化剂D.农药5.鉴别某种白色织物是否是蚕丝制品,可选用的适宜方法是( ) A.滴加盐酸B.滴加浓硫酸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滴加浓硝酸 6.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C.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7.下列金属中,通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是( ) A.Na B.Al C.Fe D.Ag 8.下列关于甲烷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烷分子中C、H原子间是离子键B.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方体C.甲烷的结构式为CH4D.甲烷分子中4个碳氢键完全相同9.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氨气制氮肥B.可用氯气制漂白粉 C.可用蔗糖制食品D.可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10.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A.充电后可再使用 B.回收利用石墨电极和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 D.防止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腐蚀其他物品

11.山梨酸(CH 3—CH =CH —CH =CH —COOH )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关于山梨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与钠反应 B .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 .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D .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12.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原电池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铜片是负极 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13.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 .酒精和碘 B .苯和水 C .乙酸和水 D .溴和四氯化碳 14.已知反应A +B =C +D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15.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 .氯气与氢气反应 B .次氯酸分解 C .甲烷与氯气反应 D .甲烷与氧气反应 16.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 .乙烷 B .甲烷 C .苯 D .乙烯 1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一氯乙烷的结构式CH 3Cl B .丁烷的结构简式CH 3(CH 2)2CH 3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 .苯的分子式 18.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稀硫酸 Cl ····Cl Cl ····C Cl

动量矩定理习题

动量矩定理 习 题 例1:单摆将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线悬挂于水平轴上,使其在重力作用下绕悬挂轴O 在铅直平面内摆动。线自重不计且不可伸长,摆线由偏角0?时从静止开始释放,求单摆的运动规律。 解:将小球视为质点。其速度为? l v =且垂直于摆线。摆对轴的动量矩为 ()?? 2ml l ml mv m o =?= 又 ()o T m o =,则外力对轴O 之矩为 ()?sin mgl F m o -= 注意:在计算动量矩与力矩时,符号规定 应一致(在本题中规定逆时针转向为正)。 根据动量矩定理,有 ()??sin 2mgl ml t x -= d d 即 0sin =+?? l g (a) 当单摆做微幅摆动时,??≈sin ,并令l g n = 2ω 则式(a )成为 02=+?ω? n (b ) 解此微分方程,并将运动初始条件带入,即当t=0时,0??=,00=? ,得单摆微幅摆动时的运动方程为 t n ω??cos 0= ? 由此可知,单摆的运动是做简谐振动。其振动周期为 g l T n π ωπ 22==

例2:双轴传动系统中,传动轴Ⅰ与Ⅱ对各自转轴的转动惯量为1J 与2J ,两齿轮的节圆半径分别为1R 与2R ,齿数分别为1z 与2z ,在轴Ⅰ上作用有主动力矩1M ,在轴Ⅱ上作用有阻力矩2M ,如图所示。求轴Ⅰ的角加速度。 解:轴Ⅰ与轴Ⅱ的定轴转动微分方程分别为 1111R P M J τε-= (a ) 2222R P M J τε+-= (b) 又 1 22112z z R R i === εε (c ) 以上三式联立求解,得 2 21211i J J i M M +-= ε 例3: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均质圆轮置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在重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设轮与斜面间的静、动滑动摩擦系数分别为f 、f ',不计滚动摩阻。试分析轮的运动。 解:取轮为研究对象,根据平面运动微分方程有 F mg ma c -=αsin (a ) N mg +-=αcos 0 (b) FR J c =ε (c) 由式(b )得 αc o s mg N = (d) 情况一: 设接触处绝对光滑。则F=0,由式(a )、(c)得 αs i n g a c = 0=ε 情况二:设接触处绝对粗糙。轮只滚不滑,做纯滚动。F 为静滑动摩擦力。 εR a c = ααεαsin 3 1 sin 32 sin 3 2 g F g R g a c = = = ∴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试题经典及解析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定理 1.如图所示,静置于水平地面上的二辆手推车沿一直线排列,质量均为m ,人在极短的时间内给第一辆车一水平冲量使其运动,当车运动了距离L 时与第二辆车相碰,两车以共同速度继续运动了距离L 时停。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恒为车所受重力的k 倍,重力加速度为g ,若车与车之间仅在碰撞时发生相互作用,碰撞吋间很短,忽咯空气阻力,求: (1)整个过程中摩擦阻力所做的总功; (2)人给第一辆车水平冲量的大小。 【答案】(1)-3kmgL ;(2)10m kgL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设运动过程中摩擦阻力做的总功为W ,则 W =-kmgL -2kmgL =-3kmgL 即整个过程中摩擦阻力所做的总功为-3kmgL 。 (2)设第一辆车的初速度为v 0,第一次碰前速度为v 1,碰后共同速度为v 2,则由动量守恒得 mv 1=2mv 2 22101122 kmgL mv mv -= - 2 21(2)0(2)2 k m gL m v -=- 由以上各式得 010v kgL = 所以人给第一辆车水平冲量的大小 010I mv m kgL == 2.观赏“烟火”表演是某地每年“春节”庆祝活动的压轴大餐。某型“礼花”底座仅0.2s 的发射时间,就能将质量为m =5kg 的礼花弹竖直抛上180m 的高空。(忽略发射底座高度,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 (1)“礼花”发射时燃烧的火药对礼花弹的平均作用力是多少?(已知该平均作用力远大于礼花弹自身重力) (2)某次试射,当礼花弹到达最高点时爆炸成沿水平方向运动的两块(爆炸时炸药质量忽略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解析答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 A.氢气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2.直接提供电能的反应一般是放热反应,下列反应中能提供电能的是( )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酸碱中和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H2与Cl2燃烧反应 3.(2012·温州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锌锰干电池是二次电池 B.铜片、锌片、导线和高橙组成的水果电池,负极是铜片 C.铅蓄电池的放电过程,从能量转换形式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负极 4.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的反应(N2+3H22NH3),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正反应速率判断,生成NH3的速率最快的是( ) A.v(H2)=0.3 mol·L-1·min-1 B.v(N2)=0.2 mol·L-1·min-1 C.v(NH3)=0.3 mol·L-1·min-1 D.v(H2)=0.005 mol·L-1·s-1 5.已知2SO2+O2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6.(2012·南阳高一检测)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4个实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将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反应速率一样大 B.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末反应快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 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7.有关零排放车载燃料电池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通入H2,发生还原反应 B.负极通入H2,发生还原反应 C.导电离子为质子,且在电池内部由正极定向移向负极 D.总反应式为:2H2+O2====2H2O 8.(2012·温州高一检测)已知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92 kJ·mol-1,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加压可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全册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 、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 (亲本) 互交 反交 F 1(子一代)纯合子、杂合子 F 2(子二代) 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测交 F 1是否产生两种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体现在 三、杂交实验(二) 1. 亲组合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1.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证据:果蝇杂交(白眼) 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 D 佝偻病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过程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精原 复制 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 精 变形 精 细胞 精母 分离(自由组合) 精母 细胞 子 染色体 2N 2N N 2N N N DNA 2C 4C 4C 2C 2C C C 3.同源染色体 ① 形状(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相同,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 ②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 ③区别: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④交叉互换 4.判断分裂图象 奇数 减Ⅱ或生殖细胞 散乱 中央 分极 染色体 不 有丝 有 配对 前 中 后 偶数 同源染色体 有 减Ⅰ 期 期 期 无 减Ⅱ

高二物理动量定理的应用

动量定理的应用(2)·典型例题解析 【例1】 500g 的足球从1.8m 的高处自由下落碰地后能弹回到1.25m 高,不计空气阻力,这一过程经历的时间为1.2s ,g 取10m/s 2,求足球对地面的作用力. 解析:对足球与地面相互作用的过程应用动量定理,取竖直向下为 正,有-Δ=′-其中Δ=--=-×-×=--=,′=-=-××=(mg N)t mv mv t 1.2 1.21.20.60.50.1(s)v 2gh 210 1.2522221810 21251012h g h g .. -,==××=,解得足球受到向上的 弹力='+=+×=+=5(m /s)v 2gh 210 1.86(m /s)N mg 0.51055560(N)1v v v t ().(). -+?056501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足球对地面的作用力大小为60N ,方向向下. 点拨:本例也可以对足球从开始下落至弹跳到最高点的整个过程应用动量定理:mgt 总-N Δt =0-0,这样处理更为简便. 从解题过程可看出,当Δt 很短时,N 与mg 相比较显得很大,这时可略去重力. 【例2】如图51-1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块前后并排且靠在一起的木块A 和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今有一颗子弹水平射向A 木块,已知子弹依次穿过A 、B 所用的时间分别是Δt 1和Δt 2,设子弹所受木块的阻力恒为f ,试求子弹穿过两木块后,两木块的速度各为多少? 解析:取向右为正,子弹穿过A 的过程,以A 和B 作为一个整体, 由动量定理得=+,=,此后,物体就以向右匀速运动,接着子弹要穿透物体. f t (m m )v v A v B 112A A A ??f t m m 1 12+ 子弹穿过B 的过程,对B 应用动量定理得f Δt 2=m 2v B -m 2v A , 解得子弹穿出后的运动速度=+.B B v B f t m m f t m ??11222 + 点拨:子弹穿过A 的过程中,如果只将A 作为研究对象,A 所受的冲量

动量定理习题

动量、冲量及动量定理一 1.两物体质量之比为m 1∶m 2=4∶1,它们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减速滑行到停下来的过程中 (1)若两物体的初动量相同,所受的摩擦力相同,则它们的滑行时间之比为_______; (2)若两物体的初动量相同,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它们的滑行时间之比为_______; (3)若两物体的初速度相同,所受的摩擦力相同,则它们的滑行时间之比为_______; (4)若两物体的初速度相同,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它们的滑行时间之比为_______. 2. 从高为H 的平台上,同时水平抛出两个物体A 和B ,已知它们的质量m B =2m A ,抛出时的速度v A =2v B ,不计空气阻力,它们下落过程中动量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Δp A 和Δp B ,则( ) A.Δp A =Δp B B.Δp A =2Δp B C.Δp B =4Δp A D.Δp B =2Δp A 3.“蹦极”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如图5-1-1所示,某人用弹性橡皮绳拴住身体自高空P 处自由下 落,在空中感受失重的滋味.若此人质量为60 kg ,橡皮绳长20 m ,人可看成质点,g 取10 m/s 2,求: (1)此人从点P 处由静止下落至橡皮绳刚伸直(无伸长)时,人的动量为_______; (2)若橡皮绳可相当于一根劲度系数为100 N/m 的轻质弹簧,则此人从P 处下落到_______m 时具有最大速度;(3)若弹性橡皮绳的缓冲时间为3 s ,求橡皮绳受到的平均冲力的大小. 4. 高压采煤水枪出水口的截面积为S ,水的射速为v ,射到煤层上后,水速度为零.若水的密度为ρ,求水对煤层的冲力. 5.将一质量为kg 1的物体以速度0v 抛出,若在抛出后s 5钟落地,不计空气阻力,试求此物体在落地前s 3内的动量变化。 6.玻璃杯同一高度下落下,掉在水泥地上比掉在草地上容易碎,这是由于玻璃杯与水泥地撞击的过程中( ) A .玻璃杯的动量较大 B .玻璃杯受到的冲量较大 C .玻璃杯的动量变化较大 D .玻璃杯的动量变化较快 7.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出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kg 60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m 2.3高处自由落下,着网后又沿竖直方向蹦回离水平网面m 0.5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s 2.1,若把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来处理,求此力的大小。 8.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0v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从高h 处自由下落,与小车碰撞后反弹上升的高度为仍为h 。设M ?m ,发生碰撞时弹力N F ?mg ,小球与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小球弹起时的水平速度可能是 A .0v B .0 C .gh 22μ D .-v 0 9.一个质量为m=2kg 的物体,在F 1=8N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了t 1=5s,然后推力减小为F 2=5N,方向不变,物体又运动了t 2=4s 后撤去外力,物体再经 过t 3=6s 停下来。试求物体在水平面上所受的摩擦力。 10.质量是60kg 的建筑工人,不慎从高空跌下,由于弹性安全带的保护作用,最后使人悬挂在空中.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教案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设计理念: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独霸课堂45分钟,学生只能充当“留声机”,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的过程,而应该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过程。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具体做法是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讨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并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动手,合作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反馈信息来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生物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2)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课是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学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等知识基础上进行,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并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减数分裂动画过程,通过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通过学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变化,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和概念,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并赞美生命的奇妙。具体视课时、进度而定。)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学会”但“会学”的同学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画有细胞轮廓的白纸板,红、蓝两色的橡皮泥)(视教学进度定) 教学过程:

高考物理动量定理试题经典含解析

高考物理动量定理试题经典含解析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定理 1.2022年将在我国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某滑道示意图如下,长直助滑道AB 与弯曲滑道BC 平滑衔接,滑道BC 高h =10 m ,C 是半径R =20 m 圆弧的最低点,质量m =60 kg 的运动员从A 处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a =4.5 m/s 2,到达B 点时速度v B =30 m/s .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1)求长直助滑道AB 的长度L ; (2)求运动员在AB 段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的I 大小; (3)若不计BC 段的阻力,画出运动员经过C 点时的受力图,并求其所受支持力F N 的大小. 【答案】(1)100m (2)1800N s ?(3)3 900 N 【解析】 (1)已知AB 段的初末速度,则利用运动学公式可以求解斜面的长度,即 22 02v v aL -= 可解得:22 1002v v L m a -== (2)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该变量所以 01800B I mv N s =-=? (3)小球在最低点的受力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C v N mg m R -= 从B 运动到C 由动能定理可知: 221122 C B mgh mv mv = -

解得;3900N N = 故本题答案是:(1)100L m = (2)1800I N s =? (3)3900N N =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和圆周运动,会利用动能定理求解最低点的速度,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最低点受到的支持力大小. 2.半径均为52m R =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1和2如图所示固定,两圆弧轨道的最低端切线水平,两圆心在同一竖直线上且相距R ,让质量为1kg 的小球从圆弧轨道1的圆弧面上某处由静止释放,小球在圆弧轨道1上滚动过程中,合力对小球的冲量大小为5N s ?,重力加速度g 取210m /s ,求: (1)小球运动到圆弧轨道1最低端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小球落到圆弧轨道2上时的动能大小。 【答案】(1)2 5(22 +(2)62.5J 【解析】 【详解】 (1)设小球在圆弧轨道1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0v ,根据动量定理有 0I mv = 解得05m /s v = 在轨道最低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0 v F mg m R -= 解得252N 2F ??=+ ? ??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252N F ' ?=+ ?? (2)设小球从轨道1抛出到达轨道2曲面经历的时间为t , 水平位移: 0x v t = 竖直位移: 2 12 y gt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