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形成三大城市群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2020年公需科目:网络信息安全1关于手机安全防范建议,下列表述不当的是()。
[ 单选题:2 分]A 不安装未知来源的小程序B 要经常Root手机C 不要随意打开短信、彩信的链接D 不使用公众场合和陌生人提供的充电宝试题解析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2()是指针对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展示和决策支持等各种技术。
[ 单选题:2 分]A 网络技术B 信息技术C 数字技术D 数据技术试题解析您的答案:A回答错误3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继续执行去年出台的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政策,新增减税降费约()亿元。
[ 单选题:2 分]A 3000B 4000C 5000D 6000试题解析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4在重庆县区的功能定位中,定位为重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之城的是()。
[ 单选题:2 分]A 江津B 涪陵C 南川D 长寿试题解析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5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优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 单选题:2 分]A 控疫情保民生B 控疫情保经济C 稳就业保经济D 稳就业保民生试题解析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6《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具体范围和安全保护办法由()制定。
[ 单选题:2 分]A 国务院B 市级政府C 县级政府D 省级政府试题解析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7大数据产生的主体不包括()。
[ 单选题:2 分]A 微量自动增加的数据B 少量企业产生的数据C 大量人产生的数据D 巨量机器产生的数据试题解析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手机安全使用好习惯的是()。
[ 单选题:2 分]A 设置手机开机密码或用指纹开机,但不要用生日、手机号等作密码B 尽量不要把手机、银行卡及身份证放在一起C 开启小额免密支付功能D 不要频繁刷机,正规渠道装软件,装软件前杀毒试题解析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9()规定了计算机系统实现安全等级保护。
中国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测算及差异比较分析作者:肖德于凡来源:《宏观质量研究》2021年第03期摘要:城市群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中坚群体,将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测度逻辑分析,构建了包含“效率、民生、协调、绿色、开放”五个维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10—2017年我国八个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测算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
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特征来看,中国八个城市群2010—2017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稳中有升;从群际层面看,中国八个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区域间非均衡、阶梯状分布特征;从城际层面看,八个城市群基本上均形成了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经济发展“核心—边缘”空间格局。
第二,从总体差异来看,我国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未能表现出严格的递减趋势,总体协同性较弱;从群内差异看,各个城市群的群内差异处于不同水平,并呈差异化的演变趋势;从群间差异看,第一、二梯队城市群与第三梯队城市群之间差异较大;从差异来源分析,我国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主要来自于城市群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熵权TOPSIS;Dagum基尼系数一、引言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时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质量优先的新时代。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的发展主题。
十九届四中全会和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继强调:“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
“十四五”规划中再次强调,“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城市群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发突出。
相比于城市地区,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形势更加复杂和特殊,亟需构建一套衡量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新标准,并测度分析我国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和区域差异,为我国各城市群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新思路。
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报告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课题组;俞建拖;李帆;闫晓旭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报告》
【年(卷),期】2022()5
【摘要】城市群的崛起是中国当前和未来数十年最重要的经济地理现象。
自“十二五”时期以来,中国加速推动城市群发展布局。
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在于一体化。
为了监测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分析一体化的驱动因素,给国家相关决策提供支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课题组开发了区域一体化测量方法,并对中国12个城市群地区的一体化进程进行持续的跟踪分析。
该方法主要从经济集聚度(A)、区域连接性(C)、经济均等化(E)、协同平滑度(P)四个方面刻画区域一体化,由此形成ACEP 指数。
2019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了第一期报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为使数据具有可比性,本期报告保持12个城市群157个地级市的范围,测量2006-2020年一体化水平。
【总页数】11页(P109-119)
【作者】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课题组;俞建拖;李帆;闫晓旭
【作者单位】不详;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一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
【相关文献】
1.物流能力与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2.我国城市群的现状、问题、趋势与对策--《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6》发布及研讨会综述
3.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报告
4.虹吸还是扩散:城市群交通网络一体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5.走出中国特色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之路——兼评《扬子江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战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张家口市、石家庄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2分)1.“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
”这里的“耻辱”是指()A.鸦片斗争中国战败B.甲午中日斗争中国战败C.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2.从二次革命到护国斗争表明()A.人民革命势力已经成为斗争主流B.资产阶级始终驾驭斗争领导权C.斗争成果落入人民手中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行能实现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3.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充满的大道上。
因此时时被那多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上文中“洒水清道”的是()A.林则徐B.李鸿章C.康有为D.陈独秀4.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A.《申报》B.《大公报》C.《新闻报》D.《解放日报》5.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在当时的含义是指()A.东北三省沦陷,民族危机加深B.日军攻占山海关C.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D.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企图灭亡全中国6.这是某次战役的主要战绩表,你知道这次战役的名称吗战斗次数毙伤俘日伪军数破坏交通线摧毁据点1800多次 2.5万多人2000多公里大量()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卢沟桥战役7.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更为集体全部制和全民全部制,才能提高生产力,为此,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业绝种”,与此思想相应的措施是()A.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D.合理调整工业8.下列国家依据出现的先后依次,排列正确的是()①西罗马帝国②法兰克王国③查理曼帝国④德意志王国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④②③D.②③④①9.赫鲁晓夫“是得在在断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缘由,仍旧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中国8大经济圈针对国内经济圈划分比较盲目随意,综合权衡区域经济发展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为基础应和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
1. 大长三角经济圈: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长三角经济圈。
包括现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
2. 泛渤海经济圈:以京津冀、山东半岛为核心的泛渤海经济圈。
过去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但根据经济联系,辽宁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东部联系更密切,和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泛渤海经济圈未包括辽宁。
山西省虽划分在中部,但是它和河南、湖北、湖南的联系不如和京津冀更密切。
内蒙古中部和京津冀、山东半岛联系很密切,所以泛渤海把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划进来。
为了跟环渤海经济圈相区别,所以提出泛渤海经济圈。
3. 大珠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
2003年时提出叫泛珠三角经济圈,现在提出“9+2”模式,所以改变为大珠三角经济圈。
4. 东北经济圈:以辽中南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
5. 海峡经济圈:以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台北为核心的海峡经济圈。
我们要和平统一,所以我们在规划上首先要统一起来,此外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和台湾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
所以我们把台湾海峡西岸共同构成海峡经济圈。
6. 中部经济圈:以长江中游、中原城、湘中城市群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圈。
中部经济圈不包括安徽,即江淮城市群。
7. 西南经济圈:以川渝城市群为核心的西南经济圈。
8.西北经济圈:以关中为核心的西北经济圈三大经济圈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1.(2分)“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打开了历史新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这个前程无限光辉的国家,开始独立当权,自己管理国家。
”这句话意在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宣告了国家的独立自主B.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C.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D.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2.(2分)“只有这样,朝鲜和远东的和平才能够恢复,中国才能够免于被侵略( )A.目的B.条件C.过程D.影响3.(2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加强国家政治、法律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成为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为此,我国( )A.在新解放区展开了土地改革B.开始了三大改造C.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确定了政治协商制度4.(2分)1957年12月,周恩来接见泰国新闻工作者时说:“以前我国是受人家欺侮的,因此不被人们注意。
现在亚洲国家一个个独立了,现在中国是独立了,又是实行社会主义,我国的应对是( )A.同苏联等十多国建立外交关系B.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C.参加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D.与日本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5.(2分)如表是《论十大关系》的目录。
据此,其主要探索方向是社会主义的( )《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A.革命进程B.制度建设C.建设道路D.外交政策6.(2分)为开展主题学习,有同学收集了以下照片。
据此,其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1958年,北京首都机场建成投入使用1963年,大庆油田建成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新中国成立和巩固B.社会主义革命胜利C.中国外交的新局面D.社会主义建设成就7.(2分)先进人物应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中国8大经济圈针对国内经济圈划分比较盲目随意,综合权衡区域经济发展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为基础应和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
1. 大长三角经济圈: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长三角经济圈。
包括现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
2. 泛渤海经济圈:以京津冀、山东半岛为核心的泛渤海经济圈。
过去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但根据经济联系,辽宁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东部联系更密切,和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泛渤海经济圈未包括辽宁。
山西省虽划分在中部,但是它和河南、湖北、湖南的联系不如和京津冀更密切。
内蒙古中部和京津冀、山东半岛联系很密切,所以泛渤海把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划进来。
为了跟环渤海经济圈相区别,所以提出泛渤海经济圈。
3. 大珠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
2003年时提出叫泛珠三角经济圈,现在提出“9+2”模式,所以改变为大珠三角经济圈。
4. 东北经济圈:以辽中南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
5. 海峡经济圈:以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台北为核心的海峡经济圈。
我们要和平统一,所以我们在规划上首先要统一起来,此外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和台湾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
所以我们把台湾海峡西岸共同构成海峡经济圈。
6. 中部经济圈:以长江中游、中原城、湘中城市群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圈。
中部经济圈不包括安徽,即江淮城市群。
7. 西南经济圈:以川渝城市群为核心的西南经济圈。
8.西北经济圈:以关中为核心的西北经济圈三大经济圈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报告(会议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19年3月目录一、引言 (2)二、城市群一体化测量:范围、方法与概况 (4)1.城市群区域范围 (4)2.ACEP方法 (5)3.城市群概况 (6)三、城市群一体化的趋势与特征 (11)1.城市群ACEP指数水平及变化趋势 (11)2.一体化驱动因素分解分析 (12)3.ACEP指数的分组收敛 (13)4.ACEP指数在年份间的波动 (14)5.从ACEP指数变化看城镇化质量 (16)四、从ACEP指数看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 (17)1.京津冀城市群 (17)2.粤港澳大湾区 (18)3.长三角城市群 (19)五、结论与建议 (20)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报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课题组1一、引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人们并不是到现在才认识到城市在构筑美好生活中的作用。
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有言,“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邦,为了更好的生活留在城邦”,那时的城邦就是城市。
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在其广有影响的著作《城市的胜利》中,赞叹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认为城市的未来将决定人类的未来。
格莱泽的评价是建立在深刻的洞察之上,城市在本质上重塑了人类社会互动与合作的机制,强化了资源配置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促进了分工和专业化,推动了创新,使财富得以被更大规模地创造和积累。
2工业革命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人类社会利用资源的类型、范围和强度,城市为这样的改变提供了空间和机制上的支持,城市本身也因此得到快速的扩张。
在最先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也率先完成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占比达到70%以上3,主要集中在西欧、北美洲以及少数亚太经济体。
但是全球的城市化步伐并没有停滞,发展中经济体在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也开始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
区域经济评论2021.02REGIONAL ECONOMIC REVIEW 【区域创新发展】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五大城市群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张秋凤牟绍波摘要: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双循环”背景下,创新仍然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然而,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五大城市群面临着中心城市虹吸效应突出,区域发展非均衡程度较高;核心城市引领性不足,区域产业同质问题突出;国际局势影响程度较高,抗风险能力较低以及知识流动程度较低,企业创新实践能力较差等突出问题。
在当前逆全球化背景下,急需实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
结合我国五大国家级城市群发展现状和创新模式,因地制宜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可以更好地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效果。
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区域创新;城市群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66(2021)02-0097-09收稿日期:2021-01-06*基金项目: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2020年第二批科研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创新发展能力研究”;2020年四川省、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绵科创金三角研究”(SC20ZDCY001);四川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与新经济研究中心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CYCX202034)。
作者简介:张秋凤,女,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助教(成都610059)。
牟绍波,男,西华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成都610039)。
一、引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形势发生显著变化。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类面对的最大冲击,加速了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的结构性变化。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0年7月23日对2020年经济形势的研判与展望,2020年全球经济将前所未有地收缩4.9%,发达经济体会收缩8%。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指出:中國形成三大城市群
新華網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韓潔)中國沿海的環渤海灣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正在發展成主導中國經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的三大城市群,今後中國經濟將越來越向這三個大城市群集聚。
由國內外近百位權威專家和學者透過多年研究完成的中國第一部城市發展報告——《(2001-2002)中國城市發展報告》19日在北京正式面世。
報告專家團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牛文元說,中國要在本世紀的頭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加快中國城市化步伐,發揮城市的中心作用是必由之路。
他指出,中國城市化戰略應按面、線、點設計,要培養三大城市群,創建七大城市帶,發展若干個中心城市,構建起中國城市經濟發展的立體框架。
報告指出,作為城市化的高級形式,大城市群目前在中國已經開始出現,如20世紀80年代開始崛起的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以廣州和深圳作為經濟中心;90年代發展起來的滬寧杭經濟群的集中地——長江三角洲大城市群;還有現在正逐步顯現的首都經濟圈——環渤海灣大城市群。
牛文元說,大城市群在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有較好的投資環境和經濟實力,有完善的城市功能和較高的投產效益,同時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心,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說,目前,三大城市群中的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和長江三角洲大城市群已明顯形成,以北京、天津為核心的環渤海灣大城市群也會很快形成。
以此為中心,中國還應考慮規劃一系列的城市經濟帶,比如上海——南京沿線經濟帶,併發展一批有特色的中心城市,如綜合型、政治型、經濟型、交通型、文化型、旅遊型等特點的城市。
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未來城市發展的核心面、線、點形成後,將有一半的人口、GDP的80%、全國工業產值的90%以及全國進出口總額的95%在這些地域產生。
《(2001-2002)中國城市發展報告》是在中國市長協會
的組織下,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兩院院士吳良鏞以及首席科學家牛文元等近百名國內外專家共同完成。
今後該報告將在中國每年出版一次。
(完)
《2001-2002中國城市發展報告》發佈
新華網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孫玉波)被稱為中國城市發展戰略“白皮書”的《2001-2002中國城市發展報告》19日正式發佈。
《2001-2002中國城市發展報告》是一本城市發展的綜合性專著,系統研究、探討城市發展、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城市化戰略、城市發展能力等專題。
這是第一部中國城市發展的報告,新中國成立以來,尚未有這樣全面、系統論述和彙編有關城市發展的專門論著。
《報告》由中國市長協會主持,由著名建築學家吳良鏞院士為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牛文元教授為首席科學家,由上百名專家共同努力編撰而成,以約100萬字的篇幅,對中國城市公問題進行一次全景式描述。
《報告》共四篇,分別是中國城市發展戰略報告、中國城市指標體報告、中國城市發展能力統計報告和中國城市能力資產負債分析報告。
在附錄部分詳盡地記錄了近15年中國城市發展大事記、新中國50年來中國城市發展統計、國外城市一些基本情況和中國與世界有關城市的數據對比。
《報告》提出了未來50年中國城市化的戰略設計7項原則,擬定了11項戰略目標、6項戰略任務和必須走出的三大誤區;計算了未來中國城市化的4類支付成本;提出了城市化質量標準的宏觀判據和實施城市化戰略的政策建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