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参考版)
- 格式:docx
- 大小:13.96 KB
- 文档页数:1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
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我国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意义目录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3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32.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32.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历史传统相结合3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 (3)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4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着在自身的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43.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4参考文献 (4)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通过总结经验,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而得以生根、开花和结果、发扬光大、更上一层楼。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2.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C)A.发展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2.党的思想路线的创立者是(A)A. 毛泽东B.邓小平C.毛泽东和邓小平D.江泽民3.党的思想路线的正式阐述者是(B)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毛泽东和邓小平4.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根本方法和精髓的人是(C)A.毛泽东 B.刘少奇C.邓小平D.江泽民5.创造性地提出解放思想,并且规定为思想路线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是(B)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邓小平、江泽民6.江泽民为党的思想路线增加的新内容是(B)A.解放思想B.与时俱进G.创新 D.执政为民7.与时俱进的实质是(B)、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G.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创新8.实事求是的前提是(D)A.实践B. 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一切从实际出发9.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重新确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讲话是( C)指A.《坚持四项基础原则》B.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10.为了指导和带领全党恢复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率先抵制和批评的错误方针是(C )A.抓纲治国B.洋冒进C.“两个凡是”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二、多项选择题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是因为(ABCDE )A.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有机统一B.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C.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根本要求和原则D.是实现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前提E.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2.“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AE )A.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B.是在毛泽东同志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的C.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中提出的D.是在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中提出的E.说的是一切要经过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3.奠定了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著作是( BC )A.《反对本本主义》B.《实践论》C.《矛盾论》D.《改造我们的学习》E.《整顿党的作风》4.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是指(AB )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B.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用辨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E.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5.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思想路线,它要求我们必须()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B.注重调查和研究C.解放思想D.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E.反对本本主义,树立优良作风6.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E.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7. 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是指()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B.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用辨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E.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8.解放思想的科学涵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A.打破习惯势力的束缚B.打破主观偏见的束缚C.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D.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E.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9.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尊重群众,而尊重群众就是要()A.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B.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C.把尊重群众和尊重生产力实践统一起来D.把尊重群众与发扬民主、解放思想统一起来E.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0.与时俱进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体现时代性B.把握规律性C.保持先进性D.具有科学性E.富于创造性三、简答题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2.简述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贡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科学内涵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P13、14,稍加润色即可)。
主要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⑧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科学内涵:核心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其具体内涵概括为三句话: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答: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
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
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科学内涵:就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3).第一、就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得实际问题。
(1)第二、就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得实践与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1)。
第三、就就是马克思主义根置于中国得优秀文化之中(1)。
2、简答社会主义本质得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得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2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统一战线(1)、武装斗争(1分)、党得建设(1分)统一战线就是武装斗争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就是统一战线得中心支柱,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就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得两个武器。
(1分)4、简答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得科学内涵。
我们所要建设得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应该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1分)、充满活力(1分)、安定有序、人与自然与谐相处(2分)得社会.5、简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科学含义。
三个代表得科学涵义: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得发展要求(2分)、先进文化得前进方向(1分)、最广大人民群众得利益(2分).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科学含义。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科学内涵:第一,我们已经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就是对初级阶段得社会性质得阐明(2分);第二,我国得社会主义还处于初期阶段。
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就是对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得阐明(2分)。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得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基本路线:领导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尾巴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简答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主要内容。
党在过渡时期得总路线与总任务,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得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得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与对社会主义工商业得社会主义改造。
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本文概述《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文旨在深入解析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及这一进程如何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文章首先回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随后分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背景和历史进程,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内涵、主要特点和实践路径,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科学地理解这一重要理论创新过程,并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背景自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次的苦难与挣扎。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带领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征程。
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和强大活力,指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紧密结合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也要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信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的特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原因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关中国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起源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世界性;中国革命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学术界的不同学者都有着自己的观点:有些学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相结合, 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这当然是对的,但还应进一步具体化。
多数学者则更为“全面”地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既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又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相结合, 在内容上加以充实和丰富, 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还有学者进一步指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除了上述“一般涵义”之外,还包含有具体化、民族化、通俗化的“特殊涵义”。
所谓具体化, 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进行哲学概括, 把马思主义哲学具体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化为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路线、工作路线、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所谓民族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批判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遗产, 总结现代中国人民奋斗的经验, 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国作风、中国气派。
所谓通俗化, 就是用人民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原理。
抗日战争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摘要:抗日战争作为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所取得第一场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 ,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抗日战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马克思主义抗日战争是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所取得的第一场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 ,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自 1840 年西方列强发动鸦片战争以来 ,先进的中国人民为解决民族危亡与生存所从事的革命战争或革命运动都相继失败了 ,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在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威逼胁迫下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民族救亡热潮中逐步建立 ,整个中华民族酝酿在抗日救亡的民族大团结的高度粘结、高度整合的状态之中。
抗日战争所造成的难得的民族高度团结的状况 ,为实现以追求民族解放、寻求民族独立为第一要务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及其民族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正如“哪里有革命的要求、哪里就需要革命的理论”一样 ,这也是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原著被大量翻译、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广为传开的根本原因。
抗战胜利后 ,中国人民深受鼓舞 ,作为一次自 1840年鸦片战争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所取得第一场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化即民族精神的现代化。
二、中国共产党地位巩固,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抗日战争极大地巩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事务中的领导地位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深化以及历史性飞跃奠定了主体性条件抗日战争之前 ,中国共产党尽管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日益发展壮大 ,但在处理中华民族事务中 ,真正享有主动权和领导权的是中国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那时是在野党 ,然而 ,抗日战争的爆发 ,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关系 ,中国共产党逐步争得了在民族事务中的主动权和领导权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实现领导权是多方面的:首先 ,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实现了正确的政治领导。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60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7]《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2版。
[8]《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9]《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1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要)》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3]人民日报出版社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2年第2版。
[14]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5]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6]郑永廷等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7]郑永廷,叶启绩等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版。
[18]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9] 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0]许启贤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
[21]龚海泉主编:《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22]李萍:《现代道德教育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3]靳诺、郑永廷、张澍军等著:《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南宁学院毛概复习题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哪两次历史性飞跃。
3、我们应该始终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有哪些?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哪两次历史性飞跃。
答: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我们应该始终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有哪些?答:“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
A. 陈独秀B. 李大钊C. 毛泽东D. 刘少奇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B. 新三民主义C. 邓小平理论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条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B.1840年以后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C.1919年以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192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4.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 )A.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B.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D.20世纪前中期中国政局的变动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A.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B. 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C. 提出了系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 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理论6.毛泽东思想完备成熟的标志是( )A.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B.哲学体系的建构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形成D.政策和策略的理论7.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瓦窑堡会议B.六届七中全会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8.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第一章复习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D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C、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期间C、中共七大D、中共六届六中全会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A A.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D.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4、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主题是: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C、战争与改良D、和平与合作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D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基本实现现代化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6、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C、党的十二大D、党的十三大7、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A、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B、上海召开党建座谈会C、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D、中共十六大报告8、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BC)A.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B.就是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C.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D.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能够自然的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一切问题2、毛泽东思想和科学内涵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C、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历史贡献力量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 AC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4、2002年5月江泽民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ABD )A、立党之本B、执政之基C、利益之根D、力量之源5.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A、第一要义是发展B、核心是以人为本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5、三、问答题:1、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答案要点:(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五、材料分析题(15分)以下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资料:材料1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论新阶段》,《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58~659页。
材料2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第772~782页。
材料3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出版社,第11~15页。
材料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摘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十分深远,在新的历史时期, 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相互关系的科学认识, 不断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路径, 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有人说,“在这个有机统一体中,中国化是核心,时代化是关键,大众化是基础。
”这一概括表明,对于这个有机统一体来说,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都不可缺少,每个方面都很重要。
它同时也意味着,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必须对三者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对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理解解和把握出现偏差,都会影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事业。
一、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深刻内涵(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按照中国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与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科学提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方面,它的核心和真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根本上说是这样一个过程: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的“特殊条件”和具体环境,即中国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国情和国际背景,使其由“一般原理”形态转化为具体的、一定时代的、中华民族的理论形态,形成具有中国的具体内容和中国的民族语言、民族特色、民族气派、民族风格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适应指导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在一定时代条件下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需要;同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富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提炼,使之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高度,用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以葆其时代的青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辩证的、前进的、上升的过程,其生命活力在于植根于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自然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实践性。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
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的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①这是在我们党内,第一次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双重内涵:一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用于指导中国的社会生活实践,使之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为中国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二是指不断总结、概括中国社会生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正反两方面的新鲜经验、教训,从哲学的高度予以升华,并用哲学范畴的形式进行表达,据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用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理论。
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又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相结合,还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和特点[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新中国的灵魂,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
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特点和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长期的和根本的任务。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特点; 规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自身历史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在欧洲土壤里滋生和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社会和民族发展进程中的指导思想,首先,:“是因为他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的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它不仅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实性,而且具有彻底的革命性,是一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争取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仅科学地预见了人类的未来,而且为通向人类的未来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为近代以后的中国所接受,是由中国近代历史的特殊性决定的。
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在探索民族独立和解放道路的过程中为什么屡遭失败 ,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找到一种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革命实践。
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之后 ,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人民才真正找到指导自己实践的正确理论 ,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
就两者的关系来看 ,后者才是主要矛盾。
正是中国人民寻求自身独立和解放的迫切需要 ,才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国人民寻求自身独立和解放的迫切需要,是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迈出第一步的根本原因,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是中国自身历史发展的需要。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学说被中国人民所接受, 并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形成新的科学理论的过程,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是时代践的需要。
时代实践的需要不断地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从而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向前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品质的内在本性,也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反映。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说实话这个名字有点长,其实叫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更为合适,更能说明它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给马克思主义贴上中国标签,让它融入中国文化,说白了就是“中国制造”:用中国的原材料结合实际需要生产中国适用的产品。
这些原材料就是: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社会现状,实时国情,革命形势等。
说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必须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相结合而产生的重要理论成果,是非常实用的“中国制造”产品。
这些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阐明了发展什么样的中国,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还会更多,更具体,武装我们党,指导我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建设。
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虽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具有不同的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一个历史过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该过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的艰苦历程,是接受了时间的检验的,也是付出了汗与血的代价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创立毛泽东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历经曲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让中国人民从屈辱中站起来了,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以邓小平为代表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及政策,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大力推动经济发展,创立了党的又一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与时俱进,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新变化,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
至此目前最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就形成了。
在这些历史进程中无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性,革命性,创新性与时代性。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所经历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
目前我国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和政治建设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的生机活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等,都离不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发展必然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入。
要确保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最适用和实用的产品,永远不能撕下它的中国标签。
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利用更优质的原材料生产更完美的产品,这样才能保住市场以谋求更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