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桥__教案

16桥__教案

16桥__教案
16桥__教案

16 《桥》

——第二课时教案

綦江区石角小学蔡春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理解其含义。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初步感受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题目“桥”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直接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说这个桥的故事,读课题:桥。

二、回顾前文,感知大意。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

写了他的什么事情?(指名回答)

三、感受危况,引生入境

是啊,原本宁静的小山村受到了自然灾害——洪水的侵袭,面对乡亲们,使得老村长舍身相救,那么,到底洪水有多凶猛呢?

出示朗读要求: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并说说分别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全班讨论交流(领悟写法):

(1)指名读相关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2)讨论: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些句子还有什么特点?(简短)你体会到什么?(渲染紧张的气氛和危急的情景)你能不能读出当时情景的危急。

在这洪水肆虐,千钧一发,万分危急的时候,人们都慌了,可你看,却有一座山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他就是——老支书。

四、解决重点,体会精神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出示朗读提示:1、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用横线画出,朗读。2、用圆圈画出描写老汉和

小伙子动作的词语,体会3、用波浪线画出老汉的几次对话,朗读

(一)、理解老汉的精神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文中把老汉比喻成什么?山在人们心目中是怎样的(高大)把老汉比喻成山,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人们撒怎样的?而老汉呢?他为什么不说话,他在干嘛呢?面对洪水老汉害怕了吗?你体会到一个怎样的老汉?(沉着冷静)带着敬仰再度。

2、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是什么时候来到木桥前的,他为什么不先走,,受拥戴的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谁先到达木桥的?他站在哪里?他为什么不先走?当村民们都拥到木桥前,老汉撒怎样的喊的?从沙哑可以体会到老汉的坚持。从这儿可以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坚守职责)再读。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指名表演)这一揪一吼说明当时的情况非常的危急。当危险来临时,老汉让党员排在后边,首先把生的希望给了谁?群众优先于党员。老汉揪出的这个小伙子是谁?你怎么知道的?在党员和儿子之间,他又把生的希望给了谁?党员优先于儿子。你体会到老汉撒一个怎样的人?(不徇私情)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此时,乡亲们都撤离了,对老汉来说,洪水已经齐胸膛了,老汉

的哪些举动又让我们肃然起敬呢?从用力可以体会到老汉当时已经筋疲力尽了,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而自己即将面对死亡,你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英勇献身)从这一推中,流露出的是父与子的亲情,是父亲对儿子伟大而又深沉的爱。

(二)、对话

找出文中的几句对话,让学生反复朗读。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句:“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提问:这几句对话能删除一句吗?为什么?(情节太平淡)这就是本文的写作特点,用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

五、读结尾,升华情感

用悲痛的心情来读(24-27)自然段认真的体会老奶奶的心情。

小练笔,想象一下老太太会对丈夫说什么?会对儿子说什么?村民会对老汉说什么?会对小伙子说什么?

六、重回题目,解决难点

(指课题)文中的那座桥已经垮掉了,可是我们心中的桥已经搭建起来了,这座桥是谁?是老支书,他是一座什么桥?

以桥为题,展现出了英雄老汉,党支部书记舍小家为大家的舍生

忘死的精神。

七、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总结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说说作者表达方法上有那些特点?

师总结表达方法: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通过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

同学们了解了这些表达方法,老师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一些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16. 桥生命桥

老汉沉着冷静忠于职守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沙哑地喊话冷冷地说吼道吼道

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16桥教案设计

16. 桥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有韵味。在表达上有三个特点:(1)构思别致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的句、段,来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已有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是难点,因为学生对洪水中逃生并不熟悉。通过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人物的品质的表达方法学生接触不多,本课不作刻意强调。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重点感知老支书的感人形象,体会他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维持求生的秩序、坚持求生的顺序,将人民群众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让学生从内心受到感动。 3、理解文章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第一层,唯一求生之路──“窄窄的木桥”;第二层,老汉用自己及亲人的生命搭设了乡亲得以逃生的桥──“生命桥”;第三层,老汉用他自身的光辉形象矗立起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无坚不摧的桥──“党群桥”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难点:理解题目蕴含的含义。 五、教具准备:搜集各地遭受洪水的文字、图片的幻灯片和音像资料;制作重点句子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桥》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板书课题:16、桥(课件展示木桥) (1)齐读课题:

16桥教案教学文档

16、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满怀深情,导入新课 同学们,《金色的鱼钩》学完了,那个长满红锈的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鱼钩留在了我们的心里,那个舍己为人的老班长的光辉形象留在了我们的心理,伟大的长征精神留在了我们的心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6课,同样讲述的是和平年代一位老人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感人故事。 二、读题,检查学生课前质疑情况 1、通过预习,你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预设:(1)体现人物品质的问题:文章为什么以《桥》为题?(2)感受人物内心:老汉到底想喊什么?(3)理解内容,体会中心: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2、再次读题,师引入:一座窄窄的木桥,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三、课件展示本课内容与画面,学生初次直观感受故事,引起心灵的震撼。归纳主要内容并梳理文章的顺序。 1、主要内容:黎明时候,洪水爆发,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顺利地过桥,最后他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的事情。 2、文章的顺序: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四、指名朗读,教师指导,检查学生在课前朗读给家长听的情况。 五、以读为主,从对暴雨和洪水的描写中感受洪水的来势凶猛,越来越大,人们的极度恐惧、惊慌失措及生命的危险。 1、黎明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添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7、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师引导:从句子中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六、品读第一段: 1、自由朗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16桥

汽车 Audit评审车身 制定审核会签 批准 2005-6-22制定 2005-7-1实施

录目 评审实施准则Audit1、车身缺陷分级标准2、车身Audit 、白车身质量等级评定3 检查、白车身(重型车)表面Audit3.1 Audit检查、白车身(重型车)间隙3.2 4、车身质量等级评定检查、车身面漆(重型车)4.1Audit 检查、车身涂胶(重型车)Audit4.2 Audit 检查统计与分析5、车身、6 车身Audit评审实施准则 1、引言 为了查明待发交的车身的质量状况,跃进汽车股份车身厂都对下线的车身实施产品Audit检查。该产品Audit(车身Audit)处在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分界点上。 因此通过产品Audit的评审,各车间可以进行改进和调整,对所有可以确定的缺陷进行描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Audit中被确定的缺陷按照偏差的程度(部质量标准)和它所产生

的影响(从用户的角度)来衡量其严重程度。 车身Audit不是一个保证系统,而是一个评价系统。它根据待销售的车身的质量状况来评价和监督当前质量保证系统的有效性。(ISO)另外,车身Audit是针对外界用户,尤其是考虑到一些挑剔用户在买到车的头一天或一周所提出的要求进行调整的。 此外,按照部质量标准,在车身Audit中被确定的缺陷是按照用户的要求来划分轻重程度的。这种轻重程度的划分考虑到: ---用户认定这种缺陷的可能性 ---用户对被确定的缺陷的愤怒程度(容忍程度) 为了确保近期的Audit结果具有可比性,车身Audit在车身厂围采用同一种检查表,执行同一个检查标准,并按照同样的方式来实施。 2、说明和实施 2.1、适用围 车身Audit在跃进汽车股份车身厂的围实施。 2.2、执行部门 负责实施车身Audit的部门隶属于车身厂的技术质量科---独立于负责车身焊装、涂装的生产车间。 2.3、负责公司围车身Audit协调工作的部门 负责车身Audit在公司围的协调工作的部门是:技术质量科Audit评审小组。其主要任务是: ---系统的筹备及维护 ---所有车身销售质量状况的评定

16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6课,板书课题,《桥》 二、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检查预习: 1、读了课文,你懂了什么? 2、课文中的桥是什么样子的?(窄窄的木桥不结实的木桥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袭击时的唯一的逃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 三、初读课文。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1、交流: ①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②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③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④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2、.适时解疑:“像泼。像倒。”为什么独立成句?引导:凝重的笔调。两字却字字千钧,脑海里可以是一幅活的声势兼备的画面。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滥成灾。 3、感悟“跳舞”一词的表达:当时的情形是(无比紧张的,令人恐惧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作者怎么竟然用了“跳舞”这个词语?是不是太不合时宜啦?(这洪水简直是一群魔鬼在跳舞,让我不由地想到了——“群魔乱舞”这个词) 4、这与下文的哪个词语是呼应的?“狞笑”,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狞笑,此时你什么感觉?你想?甚至想?看,文中的人们不也是如此— 找找课文中的人们作出了怎样的反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用一个词形容人们的表现。(惊慌失措)朗读感悟情况紧急,人们惊慌失措。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

16桥教学案例

16、《桥》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桥》是著名作家谈歌创作的一篇微型小说。课文讲述了黎明时分,山洪咆哮,村党支部书记舍小家顾大家,从容镇定地指挥一百多号村民顺利跨越死亡的小木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的感人故事。本文作者塑造了一位不徇私情,先人后己,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老支书。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教学本课时,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不管是在认知还是情感、个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所以在学习本课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让他们在情感中领会老汉的崇高精神。但学生情感的培养确却是本课教学中会遇到的困难,所以我设计了:对老汉说心里话、和老太太一起祭奠老汉、听歌曲等环节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融入到这样的氛围中。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句子,体会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四、教学理念 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收集面临重大灾难时所出现的伟大人物的资料。课前,我认真专研教材,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力求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时,我把学生分小组,这样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具使用上,我选择了鲜明的各种在灾难中所出现的伟大形象图片,以及洪灾视频、音乐等,让学生感受灾难面前所呈现的人物形象,从而体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读了课题,你想到了有关“桥”的哪些课文 2、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快速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板书:画、桥、老汉、村民、洪水) 3、在读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平时在读文章的时候,要养成一个习惯,看见题目先想一想这篇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样写。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提高得更快。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主要从课题入手,这样,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题目

新《桥》公开课教案

16.桥(第二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课件多组;音乐 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 2.请用“﹏﹏”勾出老汉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3.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汉让你感动的品质。 4.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 一、复习引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16课《桥》,知道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铁素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继续学习。 下面我们复习一下这些词语,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 (出示词语,抽生朗读):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个别读或开火车读)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2.这些词语是有规律的,你发现了吗?(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师相机板书:洪水老汉) 3.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分组赛读) 4.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洪水汹涌、很是可怕……) 那么洪水到底有多可怕,老汉有多伟大。我们一起看看自学提示。 (课件)自学提示:

(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 (2)请用“﹏﹏”勾出老汉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3)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汉让你感动的品质。 (4)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 请大家把你的预习作业拿出来。让我们一起感受洪水的可怕。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请将你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读读。 2.抽生汇报:师:同学们找的都很准确,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不能)请自由练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是场怎样可怕的洪水。 3.(出示课件)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生练习读。选择一句你能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师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男女生读、齐读)(相机板书:如魔)5.从这五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村民们会怎么办呢? (出示课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6.你读懂了什么?(村民惊慌失措、惊恐不安……) 三、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况变得十分危急。洪水来势汹汹、势不可当;村民惊慌无措、惊恐不安!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老汉)(师提示板书)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 3.生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桥》教案

(注意“肆”的声母是平舌音,“搀、呻”的韵母是翘舌音,“疯、狞、淌、瞪、膛”的韵母是后鼻音,“呻、搀、奠”的韵母是前鼻音。特别注意“肆”、“奠”的写法)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既训练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又为下面的细读感悟打好基础。)过渡: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可怕的一幕。 三、细读课文,感受险情 (一)、默读课文1—6自然段,划出文中描写洪水 (或雨水)可怕的句子,用心体会。 (二)、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 出示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1)抓住“像泼。像倒。”体会。(不仅描写出雨 水之“大”,而且表现处雨水的来势凶猛。) (2)指导朗读:“像泼。像倒。”要读重音 出示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 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1)“咆哮”是什么意思?(指洪水来势凶猛,奔 腾呼啸。)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2)比较“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 可挡。”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用课文的好。因为课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洪水来势凶猛、可怕) (3)指导朗读(读出洪水的凶猛) 出示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1)“跳舞”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洪水疯狂) (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山洪的凶猛,时间之紧迫,为体会老汉精神奠定基础。) (三)、师过渡:洪水如同猛兽一般向村子袭来,淹 没了农田,冲毁了房屋,死亡正在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 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之中,一声惊呼,大家突然 一脚就踩在了水里。同学们,假如你此时就在现场你会 有什么感受?(紧张、害怕,想逃跑等)你能想象一下 人们命在旦夕时的样子吗? (四)、是的,洪水让人恐惧,那么村子里的人又是 如何反映的呢?你从哪里知道的?用一个词形容人们的 表现。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16《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 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比较,了解作者结尾布局之妙。 4、体会《桥》的深刻涵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读课文,感悟老支书沉着镇定、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 难点:体会《桥》的涵义及文章结尾布局的巧妙。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记得我们学过的《赵州桥》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 两岸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6课《桥》 板书课题————桥

2.首先我们来回顾下上节课的一些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朗读课文,深入体会 1.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画出来。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比喻)(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拟人)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拟人)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拟人)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拟人) 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洪水? (凶猛可怕……) 2.面对汹涌的洪水,面对死亡的威胁,乡亲们是怎样的? (惊慌你拥我挤疯了跌跌撞撞) 3.过渡:那他们还有路可走吗?哪里?什么样的路?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面对唯一可以逃生而又随时可能崩塌的桥,如果乡亲们还是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跑,会有什么后果?那乡亲们安然过桥了吗? 是谁在中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的,是老支书。 (三)品悟老汉的言行,体会人物品质 1、孩子们,现在请你们拿出一支笔,静下心来,读7— 23自然段,从中找出最能表现老汉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用“——— ”划出,反复读读,试着说说自己的体会。 2、出示句子

16.《桥》教案doc

16 《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理解其含义。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题目“桥”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后题,领悟表达特色。 歌曲欣赏,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播放《为了谁》MTV视频片段) 同学们,你们听,这首歌熟悉吧!它的歌名叫?生《为了谁》,这首歌歌颂了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们,这节课老师带你们走进一个特殊的情境,用一颗平常心去感受桥边那不平凡的人和事。出示课题──《桥》。 二、谈洪水―――环境描写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找出文中关于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从中有什么发现。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有关句子。 (2)出示以下句子,重点指导朗读体会。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引导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场暴雨和山洪的特点。 预设生:(大、猛、狂) 过渡:作者怎样表达才让我们有“大、猛、狂”的感觉呢?这些描写暴雨和山洪的句子有三种表达特色。 5.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 (1)体会短句的表达效果。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谁反应快。请听题,哪一种表达方式用了最

简短的句子?(第一种)在哪儿体现出来? 预设生:像泼。像倒。 两个字就是一句话。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预设生:读得短促而有气势。 小结:看,简短的语句,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就是第一种表达方式的特色。(后面批注:雨的力度) (2)体会运用打比方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师:第二种表达方式,有四个分句,我们换一种方式读。请三位同学分别读前面三个分句,最后一个分句,全班一起读。引导学生把洪水凶猛的来势读出来。(师在第二个句子后面批注洪水的来势。) (3)体会运用拟人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师:第三种表达方式有什么特色,大家自己发现吧。 (课文说洪水在跳舞,用了拟人的手法。) 师:文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吗? 生找出句子。师出示: ①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③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④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小结句子的表达特色:跳舞、舔、爬、似乎很美好,很亲昵,可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洪水的可怕。) (师在第三个句子后面批注:洪魔的恐怖) 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当时的危险,对老汉的担忧融进句子中读。 三、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 1、引导学生找村民、老汉的关键词。 师: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课文上是怎么写的?请大家读第3-10自然段,画出关键的词语。(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关键词) 师:同样是在山洪突发的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师板书:老汉)该选哪些词语来表现老汉?请大家也在第3-10自然段中找几个关键词。(生汇报关键词,师出示两组词语) 你拥我挤站着 疯了似的不说话 跌跌撞撞盯着 乱哄哄像一座山 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师:发现了吗?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组词语,能用对比的方法说一说你的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 桥_人教新课标

《桥》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桥》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第16课的一篇重点课文,它是一篇小小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迅速捕捉文本主要信息的能力。为此我从以下几点进行设计:一是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课文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二是精读细品,深入探究,了解人物品质。三是总结全文,升华感情,一吐为快小练笔。设计思路力求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通过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将读与写,感与悟相结合。 二、教材分析 《桥》一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三、教学课题 《桥》是人教课标实验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组第十六课,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设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习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习难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6课 桥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 张洪镇中心校宫海燕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感情. 二、教学重点: 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山洪的凶猛 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 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这个可怕的黎明。(播放山洪视频)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场面,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山洪的特点。 (大、猛、狂) (二)扣课后提示,领悟表达特色 同学们,课文一次次地写到山洪和暴雨,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以小组为单位读一读这些句子。(课件出示)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了雨水之大,而且雨水的来势凶猛。)齐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雨水的大而凶猛。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说一说雨水的来势凶猛: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天动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句子读好?):指名读、齐读。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势不可当”是什么意思?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让学生自己发现。(指名回答);找出文中这样的句子读一读。(教师课件出示);你们看,“跳舞、舔、爬”,单独看,似乎很美好,很亲昵,可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洪水的——?(可怕、令人畏惧、胆战心惊)句后批注洪魔的恐怖;指导朗读。 (三)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 1、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读3----10自然段,划出关键词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找出的关键词语,并结合句子指导朗读。)( )这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村民什么样的心情?(恐慌、紧张、害怕) 2、同样是在山洪的突发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呢?(老汉)继续读3---10自然段中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学生汇报,指导朗读。)读完这些句子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老汉。(镇定、沉着、冷静)在大家惊慌失措的情况下他依然镇定的指挥着大家。出示: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1)引入:在镇定的老汉面前,纷乱的人群终于安静下来。(播放影象:汹涌的洪水。同时出示字幕: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洪水中响起了老汉的声音:“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生读) (2)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你想读出老汉的什么呢?(指名说,并读一读)坚定的信念、沉着的性格 引入:老汉的声音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谁来读读这段话,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四)寻一个“情”字,走进人物内心 引入:在撤离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幅画面(出示画面)。

五年级下册16桥教案

《桥》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的一片课文,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课文重点:7---23自然段 朗读训练点:描写洪水和老汉的句子。 读写结合点: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的桥? 教学准备:课件、预习提纲 教学时间:3课时 预习提纲: 导入:我们学过雄伟、坚固、美观的《赵州桥》,读过海峡两岸同胞

血脉亲情的无形之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故事,今天我们再去学习一篇桥的文章,看看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1、按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正确认读下列词语,抄写词语。 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 呻吟胸膛搀扶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 3、在横条上,正确抄写本课生字 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整理在课本上。 咆哮狞笑祭奠势不可当 5、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6、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我体会到。我是从这几个词中体会到的。 (2)文章第2自然段是一个句,文中还有类似的句子,用“-”标出,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写出了。(3)在山洪来临时,用------画出人们的表现,用~~~画出老汉的表现,我可以用词和词来分别概括他们的表现。(4)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老汉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的描写,让我们知道了老汉是一个的人。 (5)文中把老汉比作。找出文中能体现他是一座山的句子。(6)通过读课文,我知道文中的桥是一座的桥,也体会到这是一座的桥。 7、质疑,至少提出三个问题。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读课题

16.《桥》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6.《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执教者:王力山(南沙区实验小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课标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课文已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老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前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走近洪水,学习环境描写。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导入新课

语文五年级下册16桥教案

人教版课标实验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的一片课文,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课文重点:7---23自然段 朗读训练点:描写洪水和老汉的句子。 读写结合点: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的桥? 教学准备:课件、预习提纲 教学时间:3课时

预习提纲: 导入:我们学过雄伟、坚固、美观的《赵州桥》,读过海峡两岸同胞血脉亲情的无形之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故事,今天我们再去学习一篇桥的文章,看看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1、按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正确认读下列词语,抄写词语。 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 呻吟胸膛搀扶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 3、在横条上,正确抄写本课生字 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整理在课本上。 咆哮狞笑祭奠势不可当 5、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6、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我体会到。我是从这几个词中体会到的。 (2)文章第2自然段是一个句,文中还有类似的句子,用“-”标出,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写出了。(3)在山洪来临时,用------画出人们的表现,用~~~画出老汉的表现,我可以用词和词来分别概括他们的表现。(4)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老汉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的描写,让我们知道了老汉是一个的人。 (5)文中把老汉比作。找出文中能体现他是一座山的句子。(6)通过读课文,我知道文中的桥是一座的桥,也体会到这是一座的桥。

16桥教学设计

16桥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过程与方法 看、听、质疑、品读、讨论分析、汇总、共同赏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主人公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主人公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教学过程。 2、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向学习伙伴请教,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 (1)检查字音、字形 (应注意“肆”的声母是平舌音,“搀、呻”的韵母是翘舌音,“疯、狞、淌、瞪、膛”的韵母是后鼻音,“呻、搀、奠”的韵母是前鼻音。特别注意“肆”、“奠”的写法) (2)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帮助解决。 (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6;疏导撤离7~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三、感受险情 1.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可怕的一幕。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文中描写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用心体会。 2.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桥》教学目标

教案16:《桥》 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 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 主题:他们让我感动 课时:共2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的第四组课文以“他们让我感动”为专题,安排相关教学内容。《桥》一课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课文情节生动,扣人心弦;结构清晰,巧设悬念。全文用洪水的肆虐,

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稳镇定、高风亮节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人物形象更为高大。 课文构思新颖别致,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3、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作者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老汉的高尚品质,学生领会不深。 作为小学生,他们对老汉——全村人的党支部书记这一身份不太理解。 故事中人物所生活的年代和场景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英雄形 象和父亲形象。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蕴含的深意。 三、评价任务 1、从课文找描写当时自然环境的句子谈感受,体会情况危急,感情朗读,。 2、朗读老汉喊话,体会老汉形象高大。 3、说话训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讨论总结表达特点。 四、教学过程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6桥教学案例.doc

《桥》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桥》是著名作家谈歌创作的一篇微型小说。课文讲述了黎明时分,山洪咆哮,村党支部书记舍小家顾大家,从容镇定地指挥一百多号村民顺利跨越死亡的小木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的感人故事。本文作者塑造了一位不徇私情,先人后己,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老支书。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老支书是党员联系群众的楷模,这篇小说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带着对老支书的敬佩,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备课。上完课后,觉得有点心得,于是记录下来,以备他日之需。 教学本课时,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我设计了:想象老汉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话赞美老汉,并尽量使用上“桥”字、和老太太一起祭奠老汉、听歌曲等环节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融入到这样的氛围中。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三、教学重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四、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读了课题,你想到了有关“桥”的哪些课文?并猜一猜课文有可能在写什么内容。【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主要从课题入手,这样,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题目揣测课文内容的能力,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 (二)、读中品文,感受洪灾 2、找出课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划出面对洪水时村民的表现。 这是一场()的洪水,一群()的村民。 3、师:这究竟是一场怎样惊心动魄的洪灾呢?我们先来感受(播放录像)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我借助山洪视频创设山洪暴发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在激情音乐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

16《桥》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16.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 献身的崇高精神。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词语引出洪水和老汉。 2.观看视频感受洪水。进入学习。 出示课件:自学提示: (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 (2)请用“——”勾出老汉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将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读读,并感受这是场怎样可怕的洪水。 2.出示课件: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反复读句子,进一步感受洪水。 4.村民们怎么做的

出示件:村庄惊醒了。人翻身下床,却一脚水里。是惊慌地喊了一嗓子, 一百多号人你我地往南跑。??人又了似的折回来。 5.你出了什么他找到生路了是一座普通的,但它的身躯上将承整个村庄的生命。急于求生的人跌跌撞撞地向那木去?? 三、聚焦老,体会老的党大山形象。 1.:如果大家就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向窄窄的木,会是怎么的果 2.在危急关,年的村支没有因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的呢同学快速文,找出描写老的句子。 3.从哪个作你感到此的老像一座山有感情地两段。 4.戴是什么意思老什么受到村民的戴呢 5.位老在村民生死攸关之作出了怎的抉呢 出示件:老沙地喊:“ 窄!排成一,不要!党排在后!” 6.好一句“党排在后” ,排前面(群众)从里看出老是个怎的人 7.在个危刻,老会如何下道命令呢哪一个点引起了你的注意再段! 8.在洪水面前,老作一名党,一名党支部,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然不。从句 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9.急着逃生的人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文中是怎写的 出示件:“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依次从老身奔上木。”(理解 “竟”从里可以看出老在人的心中就是一座靠山。)(出种出乎意料) 情况怎洪水已到哪了(“水上来,放肆地舔着人的腰。”) 四、置矛盾,体会老父的大山形象。 1.在危急刻,文中又出了一个人,快速文,找出描写老与小伙子的句子,做上。 2.学生。 出示件:老突然冲上前,从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算是个党 排到后面去!”老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一眼,站到了后面。 小伙子推了老一把,:“你先走。” 老吼道:“少,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