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活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 教学用具

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纱布。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紫甘蓝、胡萝卜、土壤样品。,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实验的步骤

1.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己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

2.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3.测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混和,静置。用pH试纸测澄清液体的pH=____。

讨论:

1.哪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能用来作酸碱指示剂____,选择的理由是___ 。

2.溶液的酸碱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课后习题

单选题

1 从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地区取土样进行分析,测得它们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甲﹣7.1

B.乙﹣4.9

C.丙﹣6.8

D.丁

2、“测土选种”是现代农业常用的科学方法,取武当山特区某村土壤浸出的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下表为四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你认为该村土壤比较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A.玉米

B.茶树

C.水稻

D.马铃薯

3 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应当选用()

A.石蕊试纸

B.pH试纸

C.滤纸

D.酸碱指示剂

4 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以下测定操作正确是()

A.将被测液滴到放在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pH试纸直接投入被测液中,显色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C.先用少量水湿润试纸,后滴上被测液,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先用蒸馏水清洗滴管,随后吸取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5 某化验员用pH试纸测定两种溶液的pH,若A溶液的pH为1,B溶液的pH为7,则A、B两溶液使pH试纸呈现的相应颜色为()

A.红、黄

B.黄、红

C.黄、蓝

D.红、蓝

6 要测定某水样的酸碱度可选用()

A.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pH试纸

D.碳酸钠溶液

7 对过滤后的溶液进行测定,发现该水样呈酸性,则该水样的pH()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确定

8 流向秦淮河的河流众多,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洁净的塑料瓶分别从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中,取回一定量的水样进行研究.经测定,甲、乙、丙、丁四条河流的水样pH如图所示,则河水呈碱性的河流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初步学会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制得的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的分工、配合,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合作能力。 2.通过对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意义分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验用品】 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剪刀、注射器、漏斗、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玻璃片、纱布、胶头滴管、塑料袋······ 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紫甘蓝、玫瑰花、苋菜、红萝卜皮、稀盐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雪碧、白醋、洗发液、发酵粉、洁厕灵、土壤样品··· 【教学过程】 【导入】 分享课外实验《鲜花变色》的变色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波义耳与指示剂》视频,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设问】 我们能不能像化学家波义耳那样自己制作酸碱指示剂呢? 【方法共享】 学生分享网络下载的指示剂制作方法: 1.研碎→加3-5ml酒精→过滤; 2.切碎→加水10ml→加热→过滤; 3.花瓣放入塑料袋中→加3-5ml酒精→轻柔捏轻→挤出; 4.······ 注: 分离固液的方法:过滤、扎孔挤出、注射器抽取······ 【学生实践】 1.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己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 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 2.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1)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注:撕一片PH试纸放在干净的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 试纸上,

苏教版化学选修4《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苏教版化学选修4《溶液的酸碱性》教案第2单元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 B.c(H+)=c(OH-)的溶液 C.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D.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解析】pH=7,说明c(H+)=10-7mol·L-1,当温度比室温高时,中性溶液中的c(H+)>10-7mol·L-1,pH<7,即pH=7的溶液显碱性,故A项错误。等物质的量的强酸与强碱,由于它们所含H+和OH-的物质的量未知,因此无法判断它们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故C项错误。非电解质溶于水,可以使溶液显酸性、碱性、中性,如SO2溶于水生成H2SO3溶液显酸性,NH3溶于水生成NH3·H2O溶液显碱性,乙醇、蔗糖等溶于水,溶液显中性,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5 ℃的下列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 A.pH=11的溶液 B.c(OH-)=0.12 mol·L-1的溶液 C.1 L中含有4 g NaOH的溶液 D.c(H+)=1×10-10 mol·L-1的溶液 【解析】pH最大的碱性最强,依次求出各自的pH即可。B选项按c(OH-)=0.10 mol·L-1来算,已经大于13;C选项正好等于13;D选项的pH=10。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3.下列酸溶液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最小的是() A.H2SO3B.H2SO4 C.CH3COOH D.HNO3 【解析】pH相同,即c(H+)相同。而H2SO3、CH3COOH是两种弱酸,要与H2SO4、HNO3两强酸电离出等浓度的H+,则该两弱酸的浓度需大于两强酸,而在 H2SO4、HNO3两强酸中,若c(H+)相等,则c(H2SO4)=1 2c(HNO3),所以选B。 【答案】 B 4.pH=5和pH=3的两种盐酸以1∶2体积比混合,该混合液的pH为() A.3.2 B.4.0 C.4.2 D.5.0 【解析】设取pH=5和pH=3的两种盐酸分别为V L和2V L,pH=5的盐酸c(H+) =10-5mol/L,pH=3的盐酸c(H+)=10-3mol/L,c(H+)混= 10-5 mol/L·V L+10-3 mol/L·2V L V L+2V L =6.7×10-4mol/L,pH=-lg c(H+)=-lg (6.7×10-4)=4-0.8=3.2。 【答案】 A 5.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100 mL 0.1 mol·L-1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解析】A项,盐酸和醋酸浓度相同时,因两者电离能力不同,c(H+)盐酸

1.2 物质的酸碱性1 教学设计

教案总( 2 )课时课题 1.2 物质的酸碱性1 日期 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过程与方法:1、会判断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教学难点: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 课程资源的准备实验器材①教师演示实验:食醋、稀盐酸、稀硫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烧杯、试管。②学生操作实验(每四人一组):1%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纯水、食盐水食醋、稀硫酸、烧杯、洗涤剂、试管、滴管。 教学设计备注 从一则广告引出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酸碱性。从身边熟悉的水果引入:青苹果、柠檬汁、没有熟的桔子,这些常见水果的味道引入酸性物质→引到课题:物质的酸碱性 一.酸性物质 提问:除了常见的水果外,你立即会想到的酸性物质是什么? 演示实验:取一瓶食醋,倒一点在烧杯中。闻一闻,它的气味。 学生演示,发现问题后,教师纠正学生错误。提问:为什么要轻轻扇动呢?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刺激。 得出结论:食醋有酸味。它是一种酸溶液,具有酸性。 教师向学生演示三大强酸:盐酸、硫酸、硝酸,观察颜色、状态。 提问:该如何闻气味呢? 推广:闻任何一种气味时,都必须用手轻轻扇动。 实验: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溶液、浓硝酸溶液,在白纸上写字,纸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再用玻璃棒戳纸的不同位置,看哪些地方容易被戳破?(教师完成,因有一定的危险性) 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腐蚀性。 大家知道我们平时说的胃酸是指哪一种酸吗?——盐酸。 提问:为什么醋、胃液等是不同的物质,为什么都呈酸性? 呈现食盐、盐酸在水溶液中的离子状态。引出电离的概念。 电离: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荣华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呈现教材p6图1-11常见的酸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溶液得酸碱性》教学设计 张东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溶液得酸碱性》就是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得内容。这节内容就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得重点内容,不仅对前面所学得知识内容总结归纳,还与学生在高中阶段得化学学习有很大关系,起到承上启下得作用。在第六章学生已学习了溶液得相关知识,溶液得酸碱性就是溶液得一个特性,溶液酸碱性得强弱对其化学反应及应用有重大得影响,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得酸碱性、测定溶液得酸碱度有重要得意义。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得生活体验,从学生熟悉得环境入手设计问题,便于学生认知得深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得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得酸碱性 (2)初步了解pH与溶液酸碱性得关系,学习pH试纸得使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与动手操作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指示剂得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与生产、生活中得重要作用。 (2)会用溶液酸碱性得知识解释生活中得一些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得判断 难点:对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强弱得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得教学就是在学生学习溶液得相关知识,知道溶液得某些性质得基础上展开得。而溶液得酸碱性也就是溶液得特性之一,对于此学生并不陌生,在之前得教学中都有涉及过。如:二氧化碳得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第二章),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第三章)。学生具有相应得知识片断,但没有深入系统学习,很好利用这些知识片断就是本节课成功得一个关键。 五、教法、教具 本节主要应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来进行。 1.实验仪器及用品:试管(小)、滴管、试管架、研钵、纱布。 化学药品: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稀盐酸、稀硫酸、澄清得石灰水、NaOH溶液、纯碱

《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4、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及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物质酸碱性及酸碱性强弱测定方法。 难点: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PH的大小与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课程类型:实验探究、动作技能、事实的知识。 教学方法:探究式、讨论、实验等。 教具: 玻璃棒、烧杯、表面皿、试管、浓硫酸、食醋、稀盐酸、稀硫酸、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钾、熟石灰、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pH试纸、洗涤剂;多媒体课件。 资料: 1、浓硫酸的性质: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密度是1.84g/mL,有强烈的腐蚀性,同时还有吸水性和脱水性,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是一种用的干燥剂。 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干布擦去,再用水冲洗干净,一定不能先用水冲洗。 2、浓盐酸的性质:无色(工业盐酸含有杂质是黄色)、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易挥发,挥了出的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溶解于空气中的水分中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打开浓盐酸瓶口会看到有白雾。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混合物。 3、雨水的酸性:正常的雨水因为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显弱酸性,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

4、氢氧化钠:白色块状固体,易吸水性,易潮解,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有强烈的腐蚀性。 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教学过程: <一>酸性物质 1、引言:钢铁、化肥、塑料、食品、药物等的生产过程中经常要用到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两类基本的物质。如:人的胃液里就含有胃酸—盐酸,没有它,我们就不能有效地消化各种食物;若胃酸含量过多,又容易得胃病,需用含碱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2、设疑激趣:(1)你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还有哪些认识?(2)你能说出哪些物质呈酸性、哪些物质呈碱性吗? 3、实验:取一瓶食醋,倒一点在烧杯中,示范一下闻药物气味的方法,然后请每一探究小组学生闻一闻食醋的气味。回答:有酸味。 4、讲解:(1)用手轻轻扇动瓶口使气味飘进鼻孔来,同时告诉学生: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都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更不能用嘴尝,这是一个操作规范。(2)食醋是一种酸溶液,它有酸味,具有酸性。(3)出示盐酸、硝酸、硫酸,指出它们是常见的强酸。 5、提问:你们吃的水果中哪些有酸味呢?学生回答后指出这些水果中均会有一些不同的酸性物质,所以有酸味,但酸性不是很强——叫弱酸性物质。 6、实验:课本的浓硫酸强腐蚀性实验演示,得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浓硝酸也有强腐蚀性。 7、讲解:万一不小心粘有浓硫酸之后的急救措施。 <二>碱性物质 出示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氨水及一些碱性物质:小苏打、纯碱、洗涤剂等物质。 1、读图:认识课本上一些强碱和弱碱性物质。 2、设问激趣:你们知道清洗脱排油烟机的工人师傅用是的什么药品吗?(讨论:大多数不知道) 3、探究实验:碱性物质的去污能力。 4、问:现在你们知道刚才提的问题了吗?(答:知道,是碱性物质。教师指出:大多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张东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溶液的酸碱性》是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内容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不仅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总结归纳,还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有很大关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第六章学生已学习了溶液的相关知识,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的一个特性,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对其化学反应及应用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设计问题,便于学生认知的深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了解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习pH试纸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判断 难点:对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强弱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溶液的相关知识,知道溶液的某些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而溶液的酸碱性也是溶液的特性之一,对于此学生并不陌生,在之前的教学中都有涉及过。如: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第二章),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第三章)。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片断,但没有深入系统学习,很好利用这些知识片断是本节课成功的一个关键。 五、教法、教具 本节主要应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来进行。 1.实验仪器及用品:试管(小)、滴管、试管架、研钵、纱布。 化学药品: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NaOH溶液、纯碱溶液、肥皂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溶液、酒精。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出示一盒酸奶,一个柠檬,问喝一口有什么感觉。会觉得酸从身边事物 入手,提高学习的 积极性。

一、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一、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 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①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如CuSO 4 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酸性) ②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如Na 2CO 3 溶液是盐 溶液,但溶液显碱性) ③苹果、橘子、食醋等有酸味的食物常呈酸性;肥皂、洗洁精等洗涤剂常呈碱性(因为碱性溶液能溶解油脂)。 2、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pH=0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①蒸馏水的pH=7(正常雨水的pH<7显弱酸性因为空气中有CO 2 ,pH<5.6的雨水才被称为酸雨), ②SO 3溶于水,溶液pH<7,CO 2 溶于水,溶液pH<7;CaO溶于水,溶液pH>7,Na 2 O溶于水, 溶液pH>7,NH 3溶于水,溶液pH>7, Na 2 CO 3 溶于水,溶液pH>7;NaCl溶于水,溶液pH=7。 ③要使溶液pH升高可加pH更高的溶液,要使溶液pH降低可加pH更低的溶液。 pH=3和pH=4混合溶液一般3<pH<4, ④往碱性溶液中加水可使溶液pH降低,往酸性溶液中加水可使溶液pH升高,往中性溶液中加水溶液pH不变。 ⑤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本色常为黄色),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 用pH试纸测出的pH数值是整数。 练习 1、填表 2、溶液pH的范围通常在之间;pH=0时,溶液呈性;pH= -1时,溶液呈性; 测定溶液的pH可用或。若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简述实验操作。 3、大多数农作物适宜在接近的土壤中生长,酸性太强(pH<)或碱性太 强(pH>)的土壤都不适宜作物的生长。雨水的pH<。 4、下列溶液中,pH<7的是;pH>7的是;pH=7的是。

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

溶液的酸 碱性 教案 初中化学
适用年级
九年级
适用区域 沪科版
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3.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 关系 4.pH 测定
1. 认识酸碱指示剂及其适用范围 教学目标 2. 掌握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 掌握 pH 的测定方法
1.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
2.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一、导入 教学过程
我们在吃苹果、橘子、葡萄等水果时,都有酸味,吃碱面包时有 一股涩味,这是为什么?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使用建议说明:接着导入部分,引入酸碱性概念,阐明酸碱指示剂作 用及适用范围。引导学生记住酸碱指示剂说的变色现象。 酸碱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
第1页/共14页

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石蕊
酚酞
自身颜色
紫色
无色
遇酸
红色
无色
遇碱
蓝色
红色
知识点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使用建议说明: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溶液 的酸碱性,还要知道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例如:就某地区的 土壤而言,知道它呈酸性还是碱性,还要确切知道该土壤的酸碱度, 以便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如何改良土壤。讲课多结合实际事例比较 好。
1、 酸碱度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溶液酸碱度是指溶液 酸碱性强弱的程度。常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粗略测定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pH 试纸。 (2)酸溶液(碱溶液)与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呈酸性(pH<7)的溶液。酸 溶液一定呈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NaHSO4 溶液)。碱溶 液与碱性溶液也存在上述关系(如 Na2CO3 溶液)。 (3)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
第2页/共14页

《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科学(浙教版)下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6节《物质的酸碱性》可以采用“问—导—理—练和分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1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知道常见的强酸和强碱;了解物质的酸碱性、ph值的含义;学会使用常见的酸碱指示剂(酚酞试液、石蕊试液)及ph 试纸判断溶液酸碱性。 ②技能目标:通过酸碱指示剂(酚酞试液、石蕊试液)和ph试纸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思维、及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向学生培养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培养学生事实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品质。 1.2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酸和碱,物质的酸碱性,酸碱指示剂(酚酞试液、石蕊试液)的使用ph试纸的含义和使用。 1.3 教学难点 酸碱指示剂(酚酞试液、石蕊试液)的使用ph试纸的含义和使用。 1.4 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演示,学生实验(分工合作、自主探究)。 1.5 教具准备 ①实验用品:试管、玻璃棒、滴管、ph试纸 ②实验药品:酸碱指示剂,食醋、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NaOH)、氢氧化钙溶液(Ca(OH)2)、洗洁精、洗发露、可口可乐、饮料、自来水、汽水、药片、土壤、茶水。 二、教学策略 精心设计几组有趣味的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实验,观察、讨论、思考、交流,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中培养其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过程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许许多多的物质,有酸性的,也有碱性的。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物质是酸性的,哪些物质是碱性的? 【学生回答】:学生答案,老师板书,先不管正误,留待后面学生自己探究证明。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导学案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初步学会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制得的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通过探究活动的分工、配合,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合作能力。 5.通过对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意义分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验重点: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难点:自制酸碱指示剂能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原因实验用品: 预案: 实验准备 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剪刀、注射器、漏斗、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玻璃片、纱布、胶头滴管、塑料袋······ 1. 2.PH 撕一小片PH试纸,放在洁净的_________,用_________蘸取待测液________到PH试纸上,______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注:两者不能相碰),读出溶液的PH. 3.你准备选取哪些植物制作酸碱指示剂? _____、_______。理由支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了解自制酸碱指示剂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吗? (1)在研钵里__________; (2)加入3—5ml__________浸泡; (3)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__________或________; (4)你还有别的妙法自制酸碱指示剂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比较完美的指示剂应具备什么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具有实际意义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二、实验步骤 1.自己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 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 2.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1)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注:撕一片PH试纸放在干净的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半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知识与技能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验用品】 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胶头滴管、纱布。 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土壤样品。 还需要的实验用品: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玻璃片。 还需要的生活用品:白醋、食盐水、草木灰、橘汁、肥皂水。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提出问题 酸碱溶液能否使植物的花瓣或果实的色素发生颜色的变化? 讨论交流 结合生活的实例讨论。 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取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罗兰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滴入下列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指示剂 (汁液)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 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 牵牛花 汁液 月季花 汁液 紫罗兰 汁液 探究点二溶液酸碱度的测定 提出问题 如何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讨论交流 结合所学知识讨论。 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白醋、食盐水、草木灰水、橘汁、肥皂水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后,将试纸上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测得待测液的pH。 【实验结论】

课堂讨论 (1)你自制的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效果如何?了解其他同学自制的指示剂的检验效果,哪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制成的指示剂检验效果好? (紫罗兰或者牵牛花制成的指示剂效果好。) (2)归纳自制的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情况,与同学交流。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例如紫罗兰溶液在酸性溶液中变红。) 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1.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2.溶液酸碱度的测定 测定溶液酸碱度通常用pH试纸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 教学用具 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纱布。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紫甘蓝、胡萝卜、土壤样品。,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实验的步骤 1.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己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 2.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3.测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混和,静置。用pH试纸测澄清液体的pH=____。

讨论: 1.哪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能用来作酸碱指示剂____,选择的理由是___ 。 2.溶液的酸碱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课后习题 单选题 1 从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地区取土样进行分析,测得它们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甲﹣7.1 B.乙﹣4.9 C.丙﹣6.8 D.丁 2、“测土选种”是现代农业常用的科学方法,取武当山特区某村土壤浸出的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下表为四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你认为该村土壤比较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A.玉米 B.茶树 C.水稻 D.马铃薯 3 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应当选用() A.石蕊试纸 B.pH试纸 C.滤纸 D.酸碱指示剂 4 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以下测定操作正确是() A.将被测液滴到放在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pH试纸直接投入被测液中,显色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C.先用少量水湿润试纸,后滴上被测液,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先用蒸馏水清洗滴管,随后吸取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5 某化验员用pH试纸测定两种溶液的pH,若A溶液的pH为1,B溶液的pH为7,则A、B两溶液使pH试纸呈现的相应颜色为() A.红、黄 B.黄、红 C.黄、蓝 D.红、蓝 6 要测定某水样的酸碱度可选用()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课题:第4章第6节物质的酸碱性 长兴实验初中沈莹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弱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2.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教学安排:本节建议1课时 教学难点和重点:学生对物质酸碱性的测定的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 食醋、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氢氧化钠(S)、氢氧化钾(S)、氢氧化钙(S)、烧杯1只、试管3支、玻璃棒2根、白纸2张、火柴1盒、表面皿1个、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有油污的烧杯 学生分组: 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醋、自来水、洗洁精、试管4支、玻璃棒2根、表面皿1个、餐巾纸、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 教学过程设计: 从一则广告引出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酸碱性。从身边熟悉的水果引入:青苹果、柠檬汁、没有熟的桔子,这些常见水果的味道引入酸性物质→引到课题:物质的酸碱性一.酸性物质 提问:除了常见的水果外,你立即会想到的酸性物质是什么? 演示实验:取一瓶食醋,倒一点在烧杯中。闻一闻,它的气味。 学生演示,发现问题后,教师纠正学生错误。提问:为什么要轻轻扇动呢?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刺激。 得出结论:食醋有酸味。它是一种酸溶液,具有酸性。 教师向学生演示三大强酸: 盐酸、硫酸、硝酸,观察颜色、状态。 提问:该如何闻气味呢? 推广:闻任何一种气味时,都必须用手轻轻扇动。 实验: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溶液、浓硝酸溶液,在白纸上写字,纸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再用玻璃棒戳纸的不同位置,看哪些地方容易被戳破?(教师完成,因有一定的危险性)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腐蚀性。 更明显的实验: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划在火柴梗上,看现象。(多媒体投影) 用浓硫酸做实验时应该注意:一定要先用干布擦拭,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先后顺序不能对调,否则皮肤会被烫伤。(可补充实验,浓硫酸和水产生大量的热。)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案)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本实验难度不大,而且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颜色变化实验,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在实验中进一步巩固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难点】 实验现象的观察及实验的正确操作。 【教具准备】 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纱布、玻璃片、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植物的花瓣或果实、月季花或万寿菊、白醋、土壤样品、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导入新课】 在实验活动6中我们学习了酸、碱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们进一步探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及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归纳出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区请同学们按教材P 70 别及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检测方法。 酸碱性:我们可以利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具体操作方法是用试管装取少许待测液,然后滴入几滴酸碱指示剂(可以为紫色石蕊溶液,也可以为无色酚酞溶液,或是自制的酸碱指示剂) 酸碱度:酸碱指示剂只能用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测溶液的酸碱度需要用pH

试纸,具体的测定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被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得出被测液的pH值。

注意:测定pH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被测溶液中,以免被测溶液被污染,也不能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再滴上待测液,如果用水浸湿pH试纸后再滴待测液,酸性溶液的酸性会减弱,pH会偏大;测定的是碱性溶液,pH会偏小;测中性溶液不会有影响。 选择的溶液加入石蕊溶液 后的颜色变化加入酚酞溶液 后的颜色变化 溶液的酸碱性 pH 加入自制指示剂 后的颜色变化 (月季花花汁) 盐酸变红无变化酸性3浅红色白醋变红无变化酸性4浅红色 氢氧化钠变蓝变红碱性12黄色石灰水变蓝变红碱性11黄色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学会了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大家可以将我们的实验现象与之前的理论知识对照一下,加深对溶液酸碱性的认识。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1. 酸碱性:利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2. 酸碱度:定量地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的一种方法。 测溶液的酸碱度要用pH试液,具体的测定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被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得出被测液的p H值。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与pH的关系如下图: 当pH=7时,溶液显中性; 当pH<7时,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溶液的酸碱性检验

实验活动7、溶液的酸碱性检验 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隆。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用品 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胶头滴管、纱布。 蒸馏水、酒精、酚酞试液、PH试纸、植物花卉或果实、土壤样品、食醋、食盐水、稀盐酸、肥皂水、石灰水 实验内容、 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度 实验步骤、1)分别在盛有食醋、食盐水、稀盐酸、肥皂水、石灰水的五支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和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其颜色的变化。2、用PH试纸测定食醋、食盐水、稀盐酸、肥皂水、石灰水五种溶液的PH. 3、分别取牵牛花、万寿菊、紫卷心菜、月季花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碎,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并分别作好标记。 4、试验自制指示剂在食醋、食盐水、稀盐酸、肥皂水、石灰水五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与记录 1)酚酞滴加在食醋、稀盐酸、食盐水中不变色,滴加在肥皂水、石灰水中变红色。

2)石蕊滴加在食醋、稀盐酸中变红色、滴加在食盐水中不变色、滴加在肥皂水、石灰水中帝蓝色。 3)食醋的PH为6,稀盐酸PH为5;食盐水PH为7,肥皂水PH为9,石灰水的PH为10. 4)如下表 实验结论 1)食醋、稀盐酸溶液呈酸性,PH<7,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酞酚溶液变色。 2)食盐溶液水呈中性,PH=7,不能使石蕊和酞酚溶液变色。 3)肥皂水、石灰水的溶液呈碱性,PH>7,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能使酞酚溶液变红色。 4)牵牛花、紫卷心菜、月季花的汁液可用作指示剂,万寿菊不能作指示剂。 2、检验土壤的酸碱性 实验步骤 在校园里取少量泥土样品,将土壤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

1.2《物质的酸碱性》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第一节物质的酸碱性 【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 【主题】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 【课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意义;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2.过程与方法 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酸碱性和酸碱性强弱的测定。 教学难点:物质酸碱性和酸碱性强弱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同学们回顾一下是酸、碱的定义以及常见的酸碱有哪些? 【教师活动】 情景一生活中如果我们不小心被蜜蜂蛰了,会觉得又痛又痒,患处还会迅速的红肿起来,有经验的人会告诉我们这时候用肥皂水或者苏打水涂抹患处,这样痛痒的感觉会逐渐缓解,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情景二在我国西北地区,土壤的盐碱化程度较高,在这样的土壤里种植植物,

植物很难生长,这样又导致沙漠化,使得植物更难生长,你知道植物在碱化的土壤里为什么不易生长?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物质的酸碱性第二课时。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指示剂,用紫色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有什么缺点? 【学生回答】紫色石蕊试液虽然能够测定物质的酸碱性,但不能反映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二)新课教学 土壤的酸碱性的强弱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测定土壤的酸碱性非常必要。(ppt展示3副图片) 【教师提问】物质酸碱性强弱如何测定呢?(常用的方法是pH试纸) 【概念讲解】引出pH值,pH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范围通常在0 ~14 之间。以及pH大小介绍。 【教师示范】pH试纸的使用: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根据pH便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注意:用过的玻璃棒要再次使用的话,先要用蒸馏水冲洗。) 图示:酸碱性强弱pH试纸不同颜色对照pH

人教版9年级化学《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案

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活动属于物质的检验试验,本节课建立在学生学习完酸的性质、碱的性质的基础之上,学生对于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中性溶液的区分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通过现象对某些问题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科学探究的能力还有待加强,需要注意的是:在预习阶段教师要实现准备好待检测的酸溶液和碱溶液,为了便于判断各小组同学测定的准确程度,每个小组都准备相同的酸溶液和碱溶液。指示剂的选择除了初中化学常用的石蕊和酚酞,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从生活中采集可作为指示剂的植物汁液。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二)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二、重难点分析 (一)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突破建议:课程设计中挖掘生活中关于物质酸碱性的实例及PH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将生活中的问题融入课堂中通过科学探究加以解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2.突破样例: 【师】分享课外实验《鲜花变色》的变色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波义耳与指示剂》视频,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能不能像化学家波义耳那样自己制作酸碱指示剂呢?小组合作整理课前搜集的方法 【生】方法共享 学生分享网络下载的指示剂制作方法: 1.研碎→加3-5ml酒精→过滤; 2.切碎→加水10ml→加热→过滤; 3.花瓣放入塑料袋中→加3-5ml酒精→轻柔捏轻→挤出; 4.…… 注: 分离固液的方法:过滤、扎孔挤出、注射器抽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信息搜集的能力,知识方法的归纳能力。 【师】归纳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自己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 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 1.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1)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注:撕一片PH试纸放在干净的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内,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溶液的PH。 (3)实验自制的指示剂在溶液中颜色的变化。

《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永嘉县瓯北镇中学郑忠道 一、学习任务分析 《物质的酸碱性》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中的第6节内容,主要内容为物质的酸碱性、酸碱性的测定。本节内容是前几节内容基础上介绍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只要求学生对物质的酸碱性建立初步的认识,是第五册《常见的物质及性质》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两类物质的一些性质。(2)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3)知道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二、学习者分析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经常需要接触它们,所以学生应该对它们有所了解,学生能够举出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并对它们的性质有一些了解。所以在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有效教学,防止“零起点”。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应已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营造小组合作交流氛围的能力。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技能,学会观察与实验。(2)通过观察、实验知道物质有酸性和碱性物质,知道一些典型的强酸和强碱并确定它们具有腐蚀性,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并确定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3)学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的酸碱性强弱可用PH高低来表示,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怎样进行观察、怎样进行实验等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科学即生活、生活即科学的本质。(2)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认识到学习科学的价值。(3)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5)培养安全实验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1、食醋、盐酸、硫酸、硝酸等样品,浓H2SO4和火柴梗,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样品。

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2

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双城周家二中吴华荣 一、设计思想 教学设计的背景与定位 在学完酸和碱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指示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于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还没有认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否指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也不清楚。在现实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即pH的大小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了解溶液的pH有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教学设计注重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配套学案设计注重阶梯性,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到提纲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化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他们逐步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认识社会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物质的酸碱强弱可用pH的高低来表示。 ⑵.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 ⑶.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验与探究实验提高操作、观察、记录数据、思维等能力,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以及求实、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点: 认识pH、会测定物质的酸碱度。通过对比实验与探究实验提高操作、观察、记录数据、思维等能力,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了解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关心社会、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以及求实、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五.教学准备 1.资源的收集 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⑵.网络中有关pH与生活的内容。 ⑶.仪器和药品:pH试纸、玻璃棒10%和2%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10%和1%盐酸溶液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橘子汁、番茄汁、肥皂水、立白洗衣粉等。 2.课前准备工作 ⑴.网络中有关“pH与生活”的内容,教师和有条件的学生提前完成并打印一式两份。 ⑵.分组实验仪器:pH试纸、玻璃棒、10%和1%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10%和1%盐酸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以下分四组)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肥皂水、自来水、橘子汁、唾液、牛奶、番茄汁、立白洗衣粉、厨房清洁剂等。 ⑶.学生自带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不限种类。 六.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你们闻过醋的味道吗?什么味道?你还尝过哪些有酸味的东西?这些都是酸。我们身边吃的用的物质有很多,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如何?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题。

九年级化学全册_7.1_溶液的酸碱性教案_(新版)沪教版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1节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 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 2.用pH试纸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过程 [引入] 师:老师从家里面带来了两种水果(学生:苹果和橘子),它们有什么味道?你怎么知道的?通过品尝可以知道生活中一些物质有酸味,而酸味是酸性的一种体现,但是实验室中的药品是不可以品尝的,你怎么知道它们的酸碱性呢?下面我们通过 课本P32 中的一组实验来探究这样一个问题。 [探究] 活动探究(1) (投影) 活动探究(2) (投影) 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讲解]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 (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 (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 (4)像石蕊试液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2.酸碱指示剂: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 [小结]石蕊:酸红碱蓝中不变无色酚酞:碱红酸中不变 [过渡]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呢? [讲解]有时候还可以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 石蕊试纸的使用方法:将石蕊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试样溶液沾在石蕊试 纸上,然后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阅读]课本第34页拓展视野 [过渡] 用石蕊或酚酞试液可以检验出某溶液的酸碱性,但能否比较两种溶液酸碱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