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

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

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
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

溶液的酸 碱性 教案 初中化学
适用年级
九年级
适用区域 沪科版
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3.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 关系 4.pH 测定
1. 认识酸碱指示剂及其适用范围 教学目标 2. 掌握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 掌握 pH 的测定方法
1.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
2.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一、导入 教学过程
我们在吃苹果、橘子、葡萄等水果时,都有酸味,吃碱面包时有 一股涩味,这是为什么?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使用建议说明:接着导入部分,引入酸碱性概念,阐明酸碱指示剂作 用及适用范围。引导学生记住酸碱指示剂说的变色现象。 酸碱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
第1页/共14页

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石蕊
酚酞
自身颜色
紫色
无色
遇酸
红色
无色
遇碱
蓝色
红色
知识点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使用建议说明: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溶液 的酸碱性,还要知道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例如:就某地区的 土壤而言,知道它呈酸性还是碱性,还要确切知道该土壤的酸碱度, 以便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如何改良土壤。讲课多结合实际事例比较 好。
1、 酸碱度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溶液酸碱度是指溶液 酸碱性强弱的程度。常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粗略测定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pH 试纸。 (2)酸溶液(碱溶液)与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呈酸性(pH<7)的溶液。酸 溶液一定呈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NaHSO4 溶液)。碱溶 液与碱性溶液也存在上述关系(如 Na2CO3 溶液)。 (3)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
第2页/共14页

pH>7,溶液呈碱性 注意:①pH 越小,酸性越强。当酸溶液被稀释时,溶液 pH 变大,
但不会变成碱性,所以稀释后溶液的 pH 不会大于 7。反 之,pH 越大,碱性越强。当碱溶液稀释时,溶液 pH 变 小,但不会变成酸性,所以稀释后溶液的 pH 不会小于 7。 ②并不是所有的盐溶液 pH 都等于 7。如 NaCl、K2SO4 等 溶液,pH=7,而 Na2CO3 溶液 pH>7。
知识点 3 pH 测定方法
使用建议说明:考试中选择题和实验题描述部分出现的几率较高,建 议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pH 的测定方法: 用玻璃棒蘸(或用胶头滴管吸取)被子测溶液在 pH 试纸上,把试纸 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溶液的 pH(通常取整数)
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时要注意: (1)不能直接将 pH 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污染 试剂。 (2)不能将 pH 试纸润湿,否则,等测溶液被稀释,测量不准确。
(3)用 pH 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需将 pH 试纸润湿再 用。 拓展:pH 计 pH 计,是指用来测定溶液酸碱度值的仪器。pH 计是利用原电池的原 理工作的,原电池的两个电极间的电动势依据能斯特定律,既与电极
第3页/共14页

的自身属性有关,还与溶液里的氢离子浓度有关。原电池的电动势和 氢离子浓度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为 pH 值。pH 计是一种常见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在农业、环保和工业等领域。
三 、例题精析
使用建议说明: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 题本身、答案和解析部分,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授或与学生互动练 习。
例题 1
某同学用 pH 试纸测得以下液体的 pH,实验过程中 pH 试纸变成蓝色
的( )
A. 盐酸 pH=6
B. 食醋 pH=3
C. 肥皂水 pH=10 D.
食盐水 pH=7
【答案】C 【解析】pH 试纸本身显黄色,在酸性溶液中变为红色,在碱性溶液 中变为蓝色,而 pH>7 的溶液显碱性,PH<7 的溶液显酸性,所以实 验过程中 pH 试纸变成蓝色的肥皂水 pH=10;
用例p题H2试纸测定溶液 pH 的正确操作是( )
A. pH 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
B. pH 试纸先用水润湿再浸入待
测液
C. pH 试纸浸液后过一会儿观察 D. 用玻棒蘸取待测液涂于 pH
试纸上,马上观察
第4页/共14页

【答案】D 【解析】A、pH 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这样会污染溶液,故此选项 错误. B、pH 试纸先用水润湿再浸入待测,这样的操作会使溶液变稀,是测 量的数据不准确,故此选项错误. C、pH 试纸浸液后过一会儿观察,会由于溶液的蒸发是结果不准确, 故此选项错误. D、用玻棒蘸取待测液涂于 pH 试纸上,马上观察,符合测量要求, 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 D
例题 3
将 pH 试纸用水润湿后测定某溶液的酸碱度,所测得该溶液的 pH 与
实际情况相比,其结果是( )
A.相等 B.偏大 【答案】D
C.偏小
D.三种结果均有可能
【解析】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时,不能用水润湿。若用水润湿,
则相当于用水稀释了待测溶液。若待测溶液呈酸性,则 pH 偏大;若
待测溶液呈碱性,则 pH 偏小;若待测溶液呈中性,则 pH 不发生改
变。
例题 4
某化学兴趣小组按以下步骤探究某一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酸碱 度。 (1)[猜想或假设] 溶液的 pH 可能为(请将你的假设填入空格中):① pH < 7 ,②________ , ③________。 (2)[设计和实验] 要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除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外,
第5页/共14页

其中不能采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序号)来进行实验。 ①pH 试纸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酚酞试液 (3)组内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 pH 试纸放在玻璃片上, 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 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 比色卡比较,测得 pH=7。乙同学:取 pH 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 蒸馏水将 pH 试纸湿润,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 pH 试纸 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 pH=7。丙同学:将 pH 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 较,测得 pH=7。 [评价] 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________同学。指出其余同学操作 上的错误_______。
【答案】 (1)pH=7 pH>7 (2) ②③ (3)甲 乙同学不应用蒸馏水润湿 pH 试纸,丙同学不应把 pH 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 【解析】 (1)溶液可以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顺序可调换);(2)[设计和实验] 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只能用 pH 试纸,不能用酸碱指示剂。(3)乙同学 不应用蒸馏水润湿 pH 试纸,这样不准确,丙同学不应把 pH 试纸浸 入待测溶液中,会污染原试剂。
四 、课堂运用
第6页/共14页

使用建议说明:在对课堂知识讲解完,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以及练 习精讲了之后,再用练习马上进行课堂检测,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做测 试,亦可改编题目进行拓展。
1.基具础有下列 pH 的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pH=7
B. pH=1
C. pH=0
D. pH=14
【答案】C 【解析】pH=7 的溶液呈中性.pH=14 的溶液呈碱性.pH=0 的溶液和 pH=1 的溶液显酸性,pH=0 的溶液的酸性比 pH=1 的溶液的酸性强.故 选 C.
2. 下列食品显碱性的是( )
A. 醋(pH=2.1)
B. 酒(pH=7.0)
D. 皮蛋(pH=10.1)
C. 酱油(pH=4.4)
【答案】D 【解析】A、醋(pH=2.1),pH 小于 7,显酸性,A 不符合题意; B、酒(pH=7.0),pH 等于 7,显中性,B 不符合题意; C、酱油(pH=4.4),pH 小于 7,显酸性,C 不符合题意; D、皮蛋(pH=10.1),pH 大于 7,显碱性,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巩固
3. 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考核时,下列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第7页/共14页

A.
检验溶液酸碱性
B. 溶解固体
C.
倾倒液体
D.
熄灭酒精灯
【答案】D 【解析】A、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指示剂不能直接滴入试剂瓶, 会污染试剂,故错误; B、量筒只能量取液体,不能用来溶解配制 溶液,可以用烧杯配制,故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 紧挨,故错误;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故正确.
故答案为 D
拔高
4. 某同学想用 pH 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 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 的的是( ) A. 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定稀硫酸的 pH B. 用干燥的 pH 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 pH C. 用干燥的 pH 试纸测定浓硫酸的 pH D. 用干燥的 pH 试纸测定氢氧化钠稀溶液的 pH
第8页/共14页

【答案】D 【解析】A、将 pH 试纸湿润相当于将稀硫酸稀释了,将使测定的结 果偏高.所以不对. B、二氧化碳是气体,PH 试纸是测溶液的酸碱度,所以不正确.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可使 pH 试纸发生碳化,影响实验, 所以不正确. D、用干燥的试纸测氢氧化钠溶液的 pH,是正确的. 故选 D
5. 用 pH 试纸测量碱溶液的 pH 时,若事先将 pH 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则测量结果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若事先将 pH 试纸用蒸馏水润湿,用 pH 试纸测量碱溶液的 pH 时,pH 减小
6. 用 pH 试纸测溶液的 pH,是今年我市化学实验操作考查的题目之
一,下列有关 pH 试纸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 pH 试纸浸入待测液
B. 用湿润的玻
璃棒蘸取待测液
C. 把显色的 pH 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D. 测出石灰水
的 pH 为 12.4
【答案】C
第9页/共14页

【解析】A、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来确定 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
项说法错误.
B、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
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用湿润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
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
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把显色的 pH 试纸与标准比色
卡对照读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 pH 试纸测得石灰水的 pH
不可能精确为 12.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7. 经测定,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 H+〔用 n(H+)表
示〕和一定数量的 OH﹣〔用 n(OH﹣)表示〕,n(H+)与 n(OH﹣)
的相对大小对应溶液的酸碱性如表所示:
n(H+)与 n(OH﹣)的相对大 溶液的酸碱性

n(H+)>n(OH﹣)
酸性
n(H+)=n(OH﹣)
中性
n(H+)<n(OH﹣)
碱性
第10页/共14页

据此分析 (1) 常温下测得水中 pH=7,可知水中 n(H+)________n(OH﹣)(填 “>”或“=”或“<”,下同). (2) 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现象是________ , 原因是该溶液中 n(H+)_____n(OH﹣). (3) 往上述试管中再滴入适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 硫酸氢钠溶液中 n(H+)____n(OH﹣).
【答案】(1)=;(2>;(3)<. 【解析】溶液的酸碱性是根据溶液中 H+浓度与 OH﹣浓度的相对大小 判断. 当[H+]=[OH﹣],溶液就呈中性;当[H+]>[OH﹣],溶液就呈酸性,且[H+] 越大酸性越强;当溶液中[H+]<[OH﹣],溶液就呈碱性,且[OH﹣]越大 碱性越强.(1)常温下测得水中 pH=7,溶液为中性,可知水中 n(H+) =n(OH﹣);(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现象 是溶液变为红色,原因是该溶液中 n(H+)<n(OH﹣).(3)往上 述试管中再滴入适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碱性减弱, 硫酸氢钠溶液中 n(H+)>n(OH﹣)。
五 、课堂小结
使用建议说明: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一方面是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的回顾,更重要的是针对这节课学 生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复习提问等,以达到让学生课上掌握的目的, 同时可以对下节课内容进行简单的铺垫,以体现出本节课内容与下节
第11页/共14页

课内容之间的关系。 1.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酸度越大,pH 越小 2.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pH 试纸、pH 计
六 、课后作业
使用建议说明: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 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掌握好的同学可以适当的布置难度大一些的作 业,成绩一般的同学可以以基础题和巩固题目为主,但需根据学生具 体情况安排合适的题量。
基础
1.下列物质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稀硫酸 D.酒精 溶液
2.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弱的是( ) A.鸡蛋清(pH:7~8) B.牙膏(pH:8~9) 11) D.炉具清洁剂(pH:12~13)
C.肥皂(pH:10~
【答案】1.C 2.A
巩固
3. 某同学用 pH 试纸测得以下液体的 pH,实验过程中 pH 试纸变成 蓝色的是( )
第12页/共14页

A. 食醋 pH=3 肥皂水 pH=10
B. 雨水 pH=6
C. 食盐水 pH=7
D.
4. 下列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检验溶液酸碱性
B.
铁丝燃烧
C.
溶解固体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3. D 4. D
拔高
5. 常有发生亚硝酸钠中毒事件的报道,这是因为亚硝酸钠外观酷似
食盐且有咸味;工业用盐中常混有亚硝酸钠,有关氯化钠和亚硝酸
钠的部分资料如下表:
化学式 水溶性
酸碱 热稳定性
和稀盐酸作


100℃时的溶解度为
NaNO2 163 克
弱碱 性
320℃以上会分 解放出刺激性气 体
放出红棕色 气体
NaCl 100℃时的溶解度为 中性 受热不分解
不反应
第13页/共14页

39.12 克 如要检验食盐中有无亚硝酸钠,下列判定方法错误的是( ) A. 在食盐中加人盐酸,观察有无红棕色气体放出 B. 蒸干 100 克 100℃食盐饱和溶液,称量溶质的质量是不是 39. 12 克 C. 用 pH 试纸测定食盐溶液的酸碱性 D. 把食盐加热到 320℃以上观察有无刺激性气体放出 【答案】B
第14页/共14页

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初步学会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制得的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的分工、配合,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合作能力。 2.通过对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意义分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验用品】 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剪刀、注射器、漏斗、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玻璃片、纱布、胶头滴管、塑料袋······ 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紫甘蓝、玫瑰花、苋菜、红萝卜皮、稀盐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雪碧、白醋、洗发液、发酵粉、洁厕灵、土壤样品··· 【教学过程】 【导入】 分享课外实验《鲜花变色》的变色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波义耳与指示剂》视频,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设问】 我们能不能像化学家波义耳那样自己制作酸碱指示剂呢? 【方法共享】 学生分享网络下载的指示剂制作方法: 1.研碎→加3-5ml酒精→过滤; 2.切碎→加水10ml→加热→过滤; 3.花瓣放入塑料袋中→加3-5ml酒精→轻柔捏轻→挤出; 4.······ 注: 分离固液的方法:过滤、扎孔挤出、注射器抽取······ 【学生实践】 1.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己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 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 2.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1)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注:撕一片PH试纸放在干净的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 试纸上,

苏教版化学选修4《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苏教版化学选修4《溶液的酸碱性》教案第2单元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 B.c(H+)=c(OH-)的溶液 C.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D.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解析】pH=7,说明c(H+)=10-7mol·L-1,当温度比室温高时,中性溶液中的c(H+)>10-7mol·L-1,pH<7,即pH=7的溶液显碱性,故A项错误。等物质的量的强酸与强碱,由于它们所含H+和OH-的物质的量未知,因此无法判断它们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故C项错误。非电解质溶于水,可以使溶液显酸性、碱性、中性,如SO2溶于水生成H2SO3溶液显酸性,NH3溶于水生成NH3·H2O溶液显碱性,乙醇、蔗糖等溶于水,溶液显中性,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5 ℃的下列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 A.pH=11的溶液 B.c(OH-)=0.12 mol·L-1的溶液 C.1 L中含有4 g NaOH的溶液 D.c(H+)=1×10-10 mol·L-1的溶液 【解析】pH最大的碱性最强,依次求出各自的pH即可。B选项按c(OH-)=0.10 mol·L-1来算,已经大于13;C选项正好等于13;D选项的pH=10。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3.下列酸溶液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最小的是() A.H2SO3B.H2SO4 C.CH3COOH D.HNO3 【解析】pH相同,即c(H+)相同。而H2SO3、CH3COOH是两种弱酸,要与H2SO4、HNO3两强酸电离出等浓度的H+,则该两弱酸的浓度需大于两强酸,而在 H2SO4、HNO3两强酸中,若c(H+)相等,则c(H2SO4)=1 2c(HNO3),所以选B。 【答案】 B 4.pH=5和pH=3的两种盐酸以1∶2体积比混合,该混合液的pH为() A.3.2 B.4.0 C.4.2 D.5.0 【解析】设取pH=5和pH=3的两种盐酸分别为V L和2V L,pH=5的盐酸c(H+) =10-5mol/L,pH=3的盐酸c(H+)=10-3mol/L,c(H+)混= 10-5 mol/L·V L+10-3 mol/L·2V L V L+2V L =6.7×10-4mol/L,pH=-lg c(H+)=-lg (6.7×10-4)=4-0.8=3.2。 【答案】 A 5.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100 mL 0.1 mol·L-1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解析】A项,盐酸和醋酸浓度相同时,因两者电离能力不同,c(H+)盐酸

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

溶液的酸 碱性 教案 初中化学
适用年级
九年级
适用区域 沪科版
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3.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 关系 4.pH 测定
1. 认识酸碱指示剂及其适用范围 教学目标 2. 掌握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 掌握 pH 的测定方法
1.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
2.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一、导入 教学过程
我们在吃苹果、橘子、葡萄等水果时,都有酸味,吃碱面包时有 一股涩味,这是为什么?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使用建议说明:接着导入部分,引入酸碱性概念,阐明酸碱指示剂作 用及适用范围。引导学生记住酸碱指示剂说的变色现象。 酸碱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
第1页/共14页

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石蕊
酚酞
自身颜色
紫色
无色
遇酸
红色
无色
遇碱
蓝色
红色
知识点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使用建议说明: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溶液 的酸碱性,还要知道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例如:就某地区的 土壤而言,知道它呈酸性还是碱性,还要确切知道该土壤的酸碱度, 以便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如何改良土壤。讲课多结合实际事例比较 好。
1、 酸碱度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溶液酸碱度是指溶液 酸碱性强弱的程度。常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粗略测定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pH 试纸。 (2)酸溶液(碱溶液)与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呈酸性(pH<7)的溶液。酸 溶液一定呈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NaHSO4 溶液)。碱溶 液与碱性溶液也存在上述关系(如 Na2CO3 溶液)。 (3)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
第2页/共14页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溶液得酸碱性》教学设计 张东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溶液得酸碱性》就是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得内容。这节内容就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得重点内容,不仅对前面所学得知识内容总结归纳,还与学生在高中阶段得化学学习有很大关系,起到承上启下得作用。在第六章学生已学习了溶液得相关知识,溶液得酸碱性就是溶液得一个特性,溶液酸碱性得强弱对其化学反应及应用有重大得影响,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得酸碱性、测定溶液得酸碱度有重要得意义。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得生活体验,从学生熟悉得环境入手设计问题,便于学生认知得深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得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得酸碱性 (2)初步了解pH与溶液酸碱性得关系,学习pH试纸得使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与动手操作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指示剂得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与生产、生活中得重要作用。 (2)会用溶液酸碱性得知识解释生活中得一些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得判断 难点:对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强弱得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得教学就是在学生学习溶液得相关知识,知道溶液得某些性质得基础上展开得。而溶液得酸碱性也就是溶液得特性之一,对于此学生并不陌生,在之前得教学中都有涉及过。如:二氧化碳得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第二章),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第三章)。学生具有相应得知识片断,但没有深入系统学习,很好利用这些知识片断就是本节课成功得一个关键。 五、教法、教具 本节主要应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来进行。 1.实验仪器及用品:试管(小)、滴管、试管架、研钵、纱布。 化学药品: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稀盐酸、稀硫酸、澄清得石灰水、NaOH溶液、纯碱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课型:新授 课题: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初步学会测定酸碱性的方法,加强对酸碱性实质的微观理解; 2、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合作的品德。 内容和学情分析: 本节从同学们生活中的经历入手引出问题,如吃西红柿,喝柠檬汁时感到有酸味,食醋也有酸味;使用肥皂和洗衣粉时会感到有滑腻感和涩味。知道它们是两类不同的物质,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并分析酸溶液的性质就是氢离子的性质;碱溶液的性质就是氢氧根离子的性质。 学习建议: 1、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习法,根据常见酸碱性的检验,可以归纳出一般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2、注意社会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注重形成基本概念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测定酸碱性的方法。 2、加深对酸碱性实质的微观理解。 过程与方法:

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识别酸和碱的几种方法。 难点: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实质。 教学准备: 仪器:试管(或者点滴板),胶头滴管等,多媒体演示台。 药品: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紫色石蕊试液,蓝色和红色石蕊试纸等。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如图,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食物,要想区分它们的酸碱性,学生观看投影,很感兴趣。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会异口 同声的回答“尝一尝”。 通过日常生活 中常见食物的 酸碱性检验导 入新课,能激 发学生学习兴 趣,同时把学 生的思维引向 深入。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张东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溶液的酸碱性》是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内容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不仅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总结归纳,还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有很大关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第六章学生已学习了溶液的相关知识,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的一个特性,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对其化学反应及应用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设计问题,便于学生认知的深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了解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习pH试纸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判断 难点:对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强弱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溶液的相关知识,知道溶液的某些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而溶液的酸碱性也是溶液的特性之一,对于此学生并不陌生,在之前的教学中都有涉及过。如: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第二章),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第三章)。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片断,但没有深入系统学习,很好利用这些知识片断是本节课成功的一个关键。 五、教法、教具 本节主要应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来进行。 1.实验仪器及用品:试管(小)、滴管、试管架、研钵、纱布。 化学药品: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NaOH溶液、纯碱溶液、肥皂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溶液、酒精。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出示一盒酸奶,一个柠檬,问喝一口有什么感觉。会觉得酸从身边事物 入手,提高学习的 积极性。

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教案

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适用学科高中化学适用年级高中二年级 适用区域辽宁等新课标地区课时时长(分钟)1课时/60分钟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中和滴定的仪器、试剂及操作 酸碱溶液稀释时PH的变化 关于溶液PH的计算 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溶液的PH、POH 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2、掌握PH值的计算方法 3、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教学重点PH计算、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教学难点PH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回顾水的离子积的表达形式及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1溶液的酸碱性与c(H+)和c(OH—)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对水电离平衡 的影响 溶液中 c(H+) (mol/L) 溶液中c (OH—) (mol/L) c(H+)与 c(OH—)比较 c(H+)· c(OH—) 溶液 酸碱 性 纯水=10-7 =10-7 相等10-14中性 盐酸加HCl,c(H+) 增大,平衡左移>10-7 <10-7c(H+)> c(OH—) 10-14酸性

氢氧化钠 加NaOH ,c (OH — )增大,平衡左移 <10 -7 >10-7 c (H + )< c (OH — ) 10-14 碱性 中性溶液c (H + )= c (OH — )= 1×10-7 mol/L 酸性溶液c (H +)> c (OH —),c (H +)> 1×10-7 mol/L 碱性溶液c (H +)< c (OH —),c (H +)< 1×10-7 mol/L 注:①水中加酸或碱均 抑 制水的电离,但由水电离出的c (H +)与c (OH — )总是相等。 ②任何电解质溶液中,H +与OH — 总是共存,但不能大量共存。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在于 c (H +)与c (OH —)的相对大小。c (H +)与c (OH —)此增彼长,且K w = c (H + )·c (OH — )不变。 酸性溶液中c (H +)越大,酸性越强,碱性溶液中c (OH — )越大,碱性越强。我们经常用到 一些c (H +)很小的溶液,如c (H +)=1×10-7 mol/L 的溶液,用这样的量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很不方便。为此,化学上常采用PH 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知识点2溶液的PH : (1)定义:PH =-lg{c (H + )} (2)适应范围:稀溶液,0~14之间。 有关溶液的PH 值的几个注意问题: ①pH 值是溶液酸碱性的量度。常温下,PH=7溶液呈中性;PH 值减小,溶液的酸性增强;PH 值增大,溶液的碱性增强。 ②pH 值范围在0-14之间。PH=0的溶液并非没有H +,而是C(H + )=1mol/L ;PH=14的溶液并非 没有OH -,而是C(OH -)=1mol/L 。pH 改变一个单位,C(H + )就改变10倍,即pH 每增大一个单 位,C(H +)就减小到原来的1/10;pH 每减小一个单位,C(H + )就增大到原来的10倍。 ③当C(H +)>1mol/L 时,PH 值为负数,当C(OH -)>1mol/L 时,pH>14。对于C(H +)或C(OH -)大 于1mol/L 的溶液,用PH 值表示反而不方便,所以PH 值仅适用于C(H +)或C(OH -)小于等于 1mol/L 的稀溶液。 ④也可用POH 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OH=-lgC(OH --),因为C(H +)·C(OH -)=10-14 ,若两边均取负对数,得PH+POH=14。 ⑤可用 PH 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 值。方法:用洁净的干玻璃棒直接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PH 试纸上(注意不能将PH 试纸先用水沾湿或用湿的玻璃棒,因为这样做,实际上已将溶液稀释,导致所测定的PH 不准确)将PH 试纸显示的颜色随即(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溶液的PH 值(因为时间长了,试纸所显示的颜色会改变,致使测得的PH 不准。) 知识点3有关溶液PH 的计算 强酸、强碱自相或互相混合(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1)酸I+酸II c(H +)= II I II I V V H n H n ++++)()( , 当两种pH 之差ΔpH ≥2的两强酸等体积混合,混合后的PH=PH 小的+0.3 (2)碱I+碱II c(OH - )= II I II I V V OH n OH n ++--) ()(当两种pH 之差ΔpH ≥2的两强碱等体 积混合,混合后的PH=PH 大的—0.3 (3)酸I+碱II ①完全中和:c(H +)= c(OH - )= 1×10-7 mol/L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导学案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初步学会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制得的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通过探究活动的分工、配合,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合作能力。 5.通过对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意义分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验重点: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难点:自制酸碱指示剂能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原因实验用品: 预案: 实验准备 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剪刀、注射器、漏斗、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玻璃片、纱布、胶头滴管、塑料袋······ 1. 2.PH 撕一小片PH试纸,放在洁净的_________,用_________蘸取待测液________到PH试纸上,______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注:两者不能相碰),读出溶液的PH. 3.你准备选取哪些植物制作酸碱指示剂? _____、_______。理由支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了解自制酸碱指示剂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吗? (1)在研钵里__________; (2)加入3—5ml__________浸泡; (3)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__________或________; (4)你还有别的妙法自制酸碱指示剂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比较完美的指示剂应具备什么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具有实际意义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二、实验步骤 1.自己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 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 2.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1)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注:撕一片PH试纸放在干净的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半

【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8.1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觉?水果有酸味 想一想:生活中如何判断 物质的酸碱性?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尝来 知道酸味,但我们是不允许尝化学试剂的味道的,那么我们怎么确定物质的酸性或碱性呢?回忆在上册的学习中,我们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颜色有何变化,为什么?1、溶液由紫色变成了 红色。2、二氧化碳 溶于水生成了碳酸, 是碳酸使紫色石蕊溶 液变。 由日常生活过 渡到化学中 根据以上知识,试讨论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的方法取各物质的溶液少许,分别滴入石蕊试液,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待测是酸性溶液,否则为碱性溶液 好,事实是不是如此呢?通过下面的活动与探究可验证你的设想是否正确。 问题1:白醋、稀盐酸、稀硫酸在3支小试管中分别 滴几滴白醋、稀盐酸、 稀硫酸,再滴入2~3 滴石蕊试液,观察颜 学生动手实 验,提高自主学习 的积极性和科学 探究精神

等这些酸味的物质,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呢?色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你能的出什么结论? 问题2:肥皂水、纯碱溶液,石灰水、食盐水、蔗糖水是否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吗?在3支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纯碱溶液、氨水、石灰水,食盐水、蔗糖水再滴入2~3滴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你能的出什么结论? 利用石蕊试液可以鉴别酸性,碱性,中性的溶液: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像石蕊试液这样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叫酸碱指示剂。除了紫色石蕊试液,化学中还有另一种酸碱指示剂——酚酞试液。 酚酞遇到其它物质是否会发生颜色变化? 在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白醋、稀盐酸、稀硫酸,再滴入1~2滴酚酞,现象:酚酞不变色 在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纯碱溶液、氨水、石灰水,再滴入1~2滴酚酞,现象:酚酞由无色变红 在小试管中分别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一、概述
· 化学、高二年级
· 本节选自苏教版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三第二单元;一课时
·学习内容①学生能利用 C(H+)、C(OH-)、PH 准确判断溶液的碱性,知道溶液 PH 的定 义、公式,能进行有关溶液 PH 的计算。②学生会测定溶液 PH 的方法与操作。
· “溶液的酸碱性与 PH”是高中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计算之一,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 从知识体系上看,是已学习的初中知识“溶液酸碱度”和高中必修内容“极弱电解质水的电 离”知识的延伸,是学习盐类的水解知识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分析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的电离平衡过程中 H+ 、OH-关系的分析,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由水的电离体会自然界统一的和谐美以及“此消彼长”的动态美。 3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对溶液酸 碱性的分析,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矛盾对立统一 的哲学观点; 2、从生活出发学化学,体验化学对生活、生产及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 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的离子积,c (H+)、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难点是水的离子积,有关 PH 的简单计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学生是高二年级二级达标学校的学生,化学基础一般。;
2.
学生对化学现象,尤其是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较浓厚的兴趣;
3.
学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积极参与讨论;
4.
学生对实验探究不足,但有着一定的兴趣;
5.学生已学习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进一步完善对平衡知
识体系的构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交流评价等等,初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精神;通过实验探究,构建化学平衡的 理论知识,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 教学用具 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纱布。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紫甘蓝、胡萝卜、土壤样品。,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实验的步骤 1.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己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 2.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3.测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混和,静置。用pH试纸测澄清液体的pH=____。

讨论: 1.哪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能用来作酸碱指示剂____,选择的理由是___ 。 2.溶液的酸碱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课后习题 单选题 1 从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地区取土样进行分析,测得它们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甲﹣7.1 B.乙﹣4.9 C.丙﹣6.8 D.丁 2、“测土选种”是现代农业常用的科学方法,取武当山特区某村土壤浸出的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下表为四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你认为该村土壤比较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A.玉米 B.茶树 C.水稻 D.马铃薯 3 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应当选用() A.石蕊试纸 B.pH试纸 C.滤纸 D.酸碱指示剂 4 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以下测定操作正确是() A.将被测液滴到放在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pH试纸直接投入被测液中,显色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C.先用少量水湿润试纸,后滴上被测液,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先用蒸馏水清洗滴管,随后吸取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5 某化验员用pH试纸测定两种溶液的pH,若A溶液的pH为1,B溶液的pH为7,则A、B两溶液使pH试纸呈现的相应颜色为() A.红、黄 B.黄、红 C.黄、蓝 D.红、蓝 6 要测定某水样的酸碱度可选用()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了解酸碱度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情况 2、学会利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学会利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树立用化学方法保护人体健康和防治污染的意识。 重点: 认识溶液的酸碱性,酸碱度及其测定方法。 难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区别及联系 教法: 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教具: 实验器材及药品、多媒体器材及课件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及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引入]: 昨天我在报上看了一篇题为《百病之源;酸性食物过量》的报道,据说人体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当酸性物质在体内愈来愈多,不断规程,当量变引起质变时疾病就会产生。 医学证明,如果人体倾向酸性,人体细胞的作用就会变差,废物就不易排出,肾脏、肝脏的负担就会加大,新陈代谢缓慢,各种器官的功能减弱,容易得病,为此专家推存食用碱性食品。那么什么是酸性?什么是碱性?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共同探究。 [过渡]: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给你留下过“酸”的印象,或“碱”的印象?谁能说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 生:食醋是酸的,橘子是酸的,没熟透的苹果是酸的。 师:还有吗?准还有,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这些酸的印象都是通过你的日常生活品尝到的。 师: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允许品尝化学试剂的味道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确定物质的酸性或碱性呢?下面我给大家做一个实验。 师:化学魔术:往月季花花上喷洒白醋,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 生:讨论、交流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8.1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教学重点: 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 2.用pH试纸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难点: pH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教学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品尝食醋,苹果感觉有酸味,又常听说烧碱和熟石灰这些物质的溶液有碱性。怎样区分溶液的酸碱性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溶液的酸碱性。 板书课题:8.1溶液的酸碱性 讲述:在第五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现在我们用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来检验某种溶液是否显酸性或碱性。 演示【实验8--1】 归纳: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讲述: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怎样衡量呢?通常我们用pH来表示其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板书: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pH: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阅读讨论:221-222,讨论交流,由学生总结出规律 板书:酸性溶液 pH<7 (pH越小,酸性越强) 中性溶液 pH=7 碱性溶液 pH>7 (pH越大,碱性越强) 阅读:教材223“常见物质的pH” 讲述:那么如何测定溶液的pH呢?

教师边讲边演示: 学生分组实验: 测肥皂水,洗发水,牙膏,洗手液,洗衣液,鸡蛋,食醋,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pH。 小结: 课堂练习: 1 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 A.蓝色 B.红色 C.紫色 D.无色 2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 3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正确操作是() A.把试纸浸在待测溶液中 B.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 D.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 板书设计: 8.1溶液的酸碱性 一、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pH: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酸性溶液 pH<7 (pH越小,酸性越强) 中性溶液 pH=7 碱性溶液 pH>7 (pH越大,碱性越强) 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二、测定溶液的pH: 布置作业: 225页第3、4、5题

溶液酸碱性教案

第7章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知道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的酸碱强弱可用pH 的高低来表示。 2. 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 3.学会运用观察、对比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规范的表达,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学习重点】 学会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初步对溶液进行分类。 【学习难点】 了解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关心社会、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以及求实、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说明其中含有____________, 其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 加热溶液后褪为紫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_______________ 。 3.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中能形成酸雨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有酸味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新知导学】 1.溶液的分类:按溶液的酸碱性可将溶液分为______性溶液、中性溶液、______性溶液。 2.酸碱指示剂的认识:酸碱指示剂用于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试剂,酸碱性不同的溶 液会使指示剂呈现不同的颜色。 常见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等。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______,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_____。 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_____,遇中性和酸性______________。 3、预习课本34页“拓展视野”家庭自制酸碱指示剂 提示:取适量新鲜花瓣或者紫萝卜皮、紫菜等切碎,加入适量白酒浸泡半小时左右,过滤即可得到植物色素提取液,装瓶备用。 怎样的色素提取液才可用作酸碱指示剂?(课本P34页)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探究溶液的酸碱性 小组实验:分别在点滴板上滴加下列溶液(2-3滴)后,再分别滴加两种试液(2-3滴), 观察颜色的变化。并将呈现的颜色分别记录在相应的空格内。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案)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本实验难度不大,而且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颜色变化实验,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在实验中进一步巩固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难点】 实验现象的观察及实验的正确操作。 【教具准备】 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纱布、玻璃片、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植物的花瓣或果实、月季花或万寿菊、白醋、土壤样品、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导入新课】 在实验活动6中我们学习了酸、碱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们进一步探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及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归纳出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区请同学们按教材P 70 别及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检测方法。 酸碱性:我们可以利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具体操作方法是用试管装取少许待测液,然后滴入几滴酸碱指示剂(可以为紫色石蕊溶液,也可以为无色酚酞溶液,或是自制的酸碱指示剂) 酸碱度:酸碱指示剂只能用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测溶液的酸碱度需要用pH

试纸,具体的测定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被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得出被测液的pH值。

注意:测定pH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被测溶液中,以免被测溶液被污染,也不能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再滴上待测液,如果用水浸湿pH试纸后再滴待测液,酸性溶液的酸性会减弱,pH会偏大;测定的是碱性溶液,pH会偏小;测中性溶液不会有影响。 选择的溶液加入石蕊溶液 后的颜色变化加入酚酞溶液 后的颜色变化 溶液的酸碱性 pH 加入自制指示剂 后的颜色变化 (月季花花汁) 盐酸变红无变化酸性3浅红色白醋变红无变化酸性4浅红色 氢氧化钠变蓝变红碱性12黄色石灰水变蓝变红碱性11黄色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学会了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大家可以将我们的实验现象与之前的理论知识对照一下,加深对溶液酸碱性的认识。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1. 酸碱性:利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2. 酸碱度:定量地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的一种方法。 测溶液的酸碱度要用pH试液,具体的测定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被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得出被测液的p H值。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与pH的关系如下图: 当pH=7时,溶液显中性; 当pH<7时,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溶液的酸碱性检验

实验活动7、溶液的酸碱性检验 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隆。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用品 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胶头滴管、纱布。 蒸馏水、酒精、酚酞试液、PH试纸、植物花卉或果实、土壤样品、食醋、食盐水、稀盐酸、肥皂水、石灰水 实验内容、 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度 实验步骤、1)分别在盛有食醋、食盐水、稀盐酸、肥皂水、石灰水的五支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和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其颜色的变化。2、用PH试纸测定食醋、食盐水、稀盐酸、肥皂水、石灰水五种溶液的PH. 3、分别取牵牛花、万寿菊、紫卷心菜、月季花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碎,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并分别作好标记。 4、试验自制指示剂在食醋、食盐水、稀盐酸、肥皂水、石灰水五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与记录 1)酚酞滴加在食醋、稀盐酸、食盐水中不变色,滴加在肥皂水、石灰水中变红色。

2)石蕊滴加在食醋、稀盐酸中变红色、滴加在食盐水中不变色、滴加在肥皂水、石灰水中帝蓝色。 3)食醋的PH为6,稀盐酸PH为5;食盐水PH为7,肥皂水PH为9,石灰水的PH为10. 4)如下表 实验结论 1)食醋、稀盐酸溶液呈酸性,PH<7,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酞酚溶液变色。 2)食盐溶液水呈中性,PH=7,不能使石蕊和酞酚溶液变色。 3)肥皂水、石灰水的溶液呈碱性,PH>7,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能使酞酚溶液变红色。 4)牵牛花、紫卷心菜、月季花的汁液可用作指示剂,万寿菊不能作指示剂。 2、检验土壤的酸碱性 实验步骤 在校园里取少量泥土样品,将土壤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一、概述
· 化学、高二年级
· 本节选自苏教版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三第二单元;一课时
·学习内容①学生能利用 C(H+)、C(OH-)、PH 准确判断溶液的碱性,知道溶液 PH 的定 义、公式,能进行有关溶液 PH 的计算。②学生会测定溶液 PH 的方法与操作。10R1UXQ。ADjyJJp。
jGpoQTV。
· “溶液的酸碱性与 PH”是高中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计算之一,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 从知识体系上看,是已学习的初中知识“溶液酸碱度”和高中必修内容“极弱电解质水的电 离”知识的延伸,是学习盐类的水解知识的铺垫。AYeVDaA。RofyDMr。h3L4bAn。
二、教学目标分析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的电离平衡过程中 H+ 、OH-关系的分析,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由水的电离体会自然界统一的和谐美以及“此消彼长”的动态美。 3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对溶液酸 碱性的分析,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矛盾对立统一 的哲学观点; 2、从生活出发学化学,体验化学对生活、生产及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U8CDmZe。
jKS7R7v。wrkSs1G。
4 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的离子积,c (H+)、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难点是水的离子积,有关 PH 的简单计算。hlSJEs6。GCUmYqA。0am5TaR。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学生是高二年级二级达标学校的学生,化学基础一般。;
2.
学生对化学现象,尤其是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较浓厚的兴趣;
3.
学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积极参与讨论;
4.
学生对实验探究不足,但有着一定的兴趣;
5.学生已学习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进一步完善对平衡知
识体系的构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交流评价等等,初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精神;通过实验探究,构建化学平衡的 理论知识,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RqnItOk。KjOg66x。2Mwe1v8。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一、概述 ·化学、高二年级 ·本节选自苏教版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三第二单元;一课时 ·学习内容①学生能利用C(H+)、C(OH-)、PH准确判断溶液的碱性,知道溶液PH的定义、公式,能进行有关溶液PH的计算。②学生会测定溶液PH的方法与操作。 ·“溶液的酸碱性与PH”是高中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计算之一,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从知识体系上看,是已学习的初中知识“溶液酸碱度”和高中必修内容“极弱电解质水的电离”知识的延伸,是学习盐类的水解知识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分析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的电离平衡过程中H+ 、OH-关系的分析,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由水的电离体会自然界统一的和谐美以及“此消彼长”的动态美。 3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对溶液酸碱性的分析,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矛盾对立统一 的哲学观点; 2、从生活出发学化学,体验化学对生活、生产及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的离子积,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难点是水的离子积,有关PH的简单计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高二年级二级达标学校的学生,化学基础一般。; 2.学生对化学现象,尤其是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较浓厚的兴趣; 3.学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积极参与讨论; 4.学生对实验探究不足,但有着一定的兴趣; 5.学生已学习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进一步完善对平衡知识体系的构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交流评价等等,初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精神;通过实验探究,构建化学平衡的理论知识,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