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采矿学》课程设计
说明书
(准备方式:采区布置 煤层倾角: 万t)
生产能力:150
班级:采矿 04-4 姓名:张源 班级序号:27
学号:01040117 指导老师:万志军
完成时间:2007 年 7 月 7 日

目录
绪论········································3 第一章. 采区巷道布置·······························5 第一节. 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5 第二节. 采区内的再划分·····························7 第三节. 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9 第四节. 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12 第二章. 采煤工艺设计·······························19 第一节. 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19 第二节. 工作面合理长度的确定··························24 第三节. 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25 小结········································26

序论
一、目的
1、初步应用《采矿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采矿学》 课程的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 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
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 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某采(带)区自下而上开采 K1、K2 和 K3 煤层,煤层 厚度、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见综合柱状图。该采(带)区走向长度 3000 米,倾斜 长度 1100 米,采(带)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 和 K2 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 f=2,各煤层瓦斯涌出量也较小。设计矿井的 地面标高为+30 米,煤层露头为-30 米。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带)区服务的一条 运输大巷布置在 K3 煤层底版下方 25 米处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该采(带)区生 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不同由设计者自行决定。 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 (1)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 1 煤层倾角条件 1:煤层平均倾角为 12° (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 2 煤层倾角条件 2:煤层平均倾角为 16°
三、课程设计内容
1、采区或带区巷道布置设计; 2、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或带区下部平车场(绕道线路和装车站线路)线 路设计;

设计采(带)区综合柱状图
柱状
厚度

————————————————
(m) 8 灰性色描泥质述
----------------------------------------------
-----
.60 8 页泥岩质,细砂砂页
.40 0 岩碳互,质碳层页质岩页,
-----------------------------------
.20 6 松K1软煤层, 岩互层
.9 =1.30t/m3
4 灰色砂质
----------------------------------------------------------------------------------
7 灰色砂质 .20 泥岩,细砂 .80 3 泥K2岩煤层 .0 4 岩薄互层层泥,质坚
················ 。。。。。。。。。。。。。。。。。。
.60 3 硬细灰砂色岩细,砂稳
.20 2 定岩K3,煤中层硬,、 .20 煤质中硬,
3 稳灰白定色粗 =1.30t/m3
。。。。。。。。。。。。。。。。。。
.20 2 砂岩、灰坚色
四、进行方式
学生按设计大纲要求,任选设计题目条件中的煤层倾角条4件.681 或硬中煤、、层抗细倾压砂角强岩 条件 2,综合应用《采矿学》所学知识,每个人独立完成一份课程设计。
设计者之间可以讨论、借鉴,但不得相互抄袭,疑难问题可与指度导教师共
同研究解决。
互层
60—80Mps

本课程设计要求方案进行技术分析与经济比较。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1.采区生产能力选定为 150 万 t/a 2.采区的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量
(1)采区的工业储量 Zg=H×L×(m1+m2+m3)× γ (公式 1-1)
式中: Zg---- 采区工业储量,万 t; H---- 采区倾斜长度,1100m; L---- 采区走向长度,3000m; γ---- 煤的容重 ,1.30t/m3; m1---- K1 煤层煤的厚度,为 6.9 米; m2---- K2 煤层煤的厚度,为 3.0 米; m3---- K3 煤层煤的厚度,为 2.2 米;
Zg=1100×3000×(6.9+3.0+2.2)×1.3=5190.9 万 t/a Zg1=1100×3000×6.9×1.3=2960.10 万 t Zg2=1100×3000×3.0×1.3=1287.00 万 t Zg3=1100×3000×2.2×1.3=943.80 万 t (2)设计可采储量
ZK=(Zg-p)×C (公式 1-2) 式中:ZK---- 设计可采储量, 万 t;
Zg---- 工业储量,万 t; p---- 永久煤柱损失量,万 t; C----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可取 75%,中厚煤层取 80%,薄煤层 85%。 本设计条件下取 80%。 Pm1=30×2×3000×6.9×1.3+15×2×(1100-30×2)×6.9×1.3=189.45 万 t Pm2=30×2×3000×3.0×1.3+15×2×(1100-30×2)×3.0×1.3=82.37 万 t Pm3=30×2×3000×2.2×1.3+15×2×(1100-30×2)×2.2×1.3=60.40 万 t P---- 上下两端永久煤柱损失量,左右两边永久煤柱损失量,万 t;

ZK1=( Zg1-p1)× C 1=(2960.10-189.45)×0.75=2077.99 万 t ZK2=( Zg2-p2)× C 2=(1287.00-82.37)×0.80=963.70 万 t ZK3=( Zg3-p3)× C 3=(943.80-60.40)×0.80=706.72 万 t (3)采区服务年限
T= ZK/A×K ——(公式 1-3) 式中: T---- 采区服务年限,a;
A---- 采区生产能力,150 万 t; ZK---- 设计可采储量,2315.7 万 t; K----储量备用系数,取 1.3。 T1= ZK1/A×K=2077.99 万 t/(150 万 t ×1.3)=10.66a T2= ZK2/A×K=963.70 万 t/(150 万 t ×1.3)=4.92a T3= ZK3/A×K=706.72 万 t/(150 万 t ×1.3)=3.62a T= T1+ T2 +T3 = 19.2a ,取 20 年。 (4)、验算采区采出率 1、对于 K1 厚煤层:
C1=(Zg1-p1)/Zg1 -----(公式 1-4) 式中: C-----采区采出率,% ;
Zg1 ---- K1 煤层的工业储量,万 t ; p1 ---- K1 煤层的永久煤柱损失,万 t ,取 Zg1×6% ; C1=(Zg1-p1)/Zg1 =〔((1100×3000-30×2×30003-15×2×(1100-30×2))×6.9×1.3)/1100× 3000×6.9×1.3=93.60% > 75%满足要求 2、对于 K2 中厚煤层: C2=(Zg3-p3)/Zg3 -----(公式 1-5) 式中:C----采区采出率,% ; Zg2----K2 煤层的工业储量,万 t ; P2---- K2 煤层的永久煤柱损失,万 t ,取 Zg3×4% ; C2=(Zg2-p2)/Zg2

=〔(1100×3000-30×2×3000-15×2×(1100-30×2))×3.0×1.3〕/ 1100×3000 ×3.0×1.3=93.60% > 80%满足要求
2、对于 K3 中厚煤层: C3=(Zg3-p3)/Zg3 -----(公式 1-5)
式中: C----采区采出率,% ; Zg3----K3 煤层的工业储量,万 t ;
P3 ---- K3 煤层的永久煤柱损失,万 t ,取 Zg3×4% ; C3=(Zg3-p3)/Zg3 =〔(1100×3000-30×2×3000-15×2×(1100-30×2))×2.2×1.3〕/ 1100×3000
×2.2×1.3=93.60% > 80%满足要求 第二节 采区内的再划分
1、确定工作面长度 由已知条件知:该煤层左右边界各有 15m 的边界煤柱,上部留 30m 防水煤
柱,下部留 30m 护巷煤柱,故其煤层倾向共有:1100-60=1040m 的长度,走向长 度 3000-30=2970m。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条件较好,瓦斯涌出量小。且现代 工作面长度有加长趋势,且采煤工艺选取的是较先进的综采。又知,一般而言, 考虑到设备选型及技术方面的因素综采工作面长度为 180~250m,巷道宽度为 4m~4.5m,本采区选取 4.5m,且采区生产能力为 150 万 t/a,一个中厚煤层的一 个工作面便可以满足生产要求,最终选定 5 个区段,采用沿空掘巷方式,巷道间 留较小煤柱,取 5 米,两区段间留有较大煤柱,取 30 米。故工作面长度为:
=(1100-30×2-5×4-10×4.5)/5=195 m
2、确定采区内工作面数目
回采工作面是沿倾斜方向布置,沿走向推进,采用走向长壁法开采。
工作面数目:
N=(L-S0)/(l+l0) ------------(公式 1-4)
式中:
L ----- 煤层倾斜方向长度(m);
S0 ---- 采区边界煤柱宽度(m);
l ----- 工作面长度(m);
l0 ---- 回采巷道宽度,因采用综采,故 l0 取 5(m)。

N=(1100-30×2)/(195+10) =5.07,取 5.
3、工作面生产能力
Qr = A/T×1.1 -----(公式 1-5)
式中:A----采区生产能力,150 万 t/a ;
Qr ----工作面生产能力,万 t ;
T----每年正常工作日,330 天。
故: Qr = A/T×1.1 =150/330×1.1 =4132.23 t
4、确定采区内同采工作面数及工作面接替顺序
生产能力为 150 万 t/a,且工作面生产能力为 4132.23t。目前开采准备系统
的发展方向是高产高效生产集中化,采用提高工作面单产,以一个工作面产量
保证采区产量,所以定为采区内一个工作面生产。以 K1 煤层为例,5 个区段工作 面接替顺序,采用下行开采顺序
K1 工作面接替顺序图
区段 1

区段 2

区段 3

区段 4

区段 5

图.1
对于 K1 布置一个综放工作面便可以满足生产设计的要求。 K1 煤层:区段 1→区段 2→区段 3→区段 4→区段 5 (说明:以上箭头表示方向为工作面推进顺序。)
第三节 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1.完善开拓巷道
为了减少煤柱损失提高采出率,利于灭灾并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所给地质 条件及采矿工程设计规划,在第一开采水平中,把为该采区服务的运输大巷和

回风大巷均布置在 K3 煤层底板下方 25m 的稳定岩层中,两巷水平间距相距 1057.39m 。 2.确定巷道布置系统及采区布置方案分析比较
首先确定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由于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条件好,涌水 量较小,瓦斯涌出量较小,直接顶较厚且易跨落。同时为减少煤柱损失,提高 采出率,降低巷道维护费用,采用沿空掘巷的方式。因此采用工作面布置图 1 所示工作面接替顺序,就能弥补沿空掘巷时工作面接替复杂的缺点。
确定采区巷道布置系统, 采区内有 3 层煤,每一层都布置 5 个工作面,根 据相关情况初步制定以下两个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两条岩石上山 在距 K3 煤层底板 15m 处岩石中布置两条岩石上山,一条为运输上山,另一 条为轨道上山,两上山层位有一定差距,使其分别联结两翼的区段;平巷不交叉; 石门联系各煤层。通风路线:新风从阶段运输大巷→采区主石门→采区下部车 场→轨道上山→中部甩车场→区段轨道集中平巷→区段联络巷道→区段运输平 巷→工作面→区段回风平巷→回风石门→阶段回风大巷。该方案的特点是:岩 石工程量大,掘进费用高,联络石门长,但维护条件好,维护费用低,有利于 通风,运输能力大。 方案二:一煤一岩上山 在距 K3 煤层底板 15m 处岩石中布置一条岩石运输上山,在 K3 煤层中布置 另一条轨道上山,石门联系各煤层。通风路线:新风从阶段运输大巷→采区主 石门→采区下部车场→轨道上山→中部甩车场→区段轨道集中平巷→区段联络 巷道→区段运输平巷→工作面→区段回风平巷→回风石门→阶段回风大巷。该 方案的特点是:节省了一条岩石上山,相对减少了岩石工程量,但轨道上山不 易维护,维护费用高,需要保护煤柱。
经济技术比较: 表 1-1
巷道硐室掘进费用


方案
方案二


单 工 费 单价 工程量
费用
工 价 程 用 (元)
(万元)
程 ( 量(
名元

称)

)
上 15 1 20 1284 1100
169.49
山 78 . 8.
×1.2
(m
23
=304
)
×
1
1
0
0
联 11 1 30 --- ----
---
络 52 . .0

29
(m
×
)
5
4
.
4
2
×
4

23 ---- ---- 169.49

8.

39
表 1-2
方 方案 方案二


单 工 费 单工 费
工 价 程 用 价程 用
程 ( 量 ( (量 (
名元
万元 万
称)
元) 元
)
)
上 4 1. 1 9 1. 2
山 0 2 0 02 3
(m
× 5 ×8
)
11
11 .
00
00 3
×
×9
20
20
联 8 1. 4 - -- -
络 0 2 1 - -- -

× .-
-
(m
54 7
)
.4 9
2
×
4
×
巷道及硐室维护费

20

1 - -- 2

4 - -- 3
6- 8
.- .
7
3
9
9
表 1-3
方 方案 方案二


工 单 工 费 单工 费
程 价 程 用 价程 用
名 ( 量 ( (量 (
称元
万元 万
)
元) 元
)
)
上 - -- - - -- -
山 - -- - - - -
(-
-- -
m
-
)
联 9 1. 2 - -- -
络 5 2 4 - -- -
巷1 × . - -
(
54 8
m
.4 4
)
2
井巷辅助费

×
4
×
20

2 - -- -

4 - -- -
.- -
8- -
4
费用汇总表
表 1-4

方案一

总费用
掘进(万
238.39
元)
维护(万
146.79
元)
井巷辅助
24.84
费(万元)
合计(万
410.02
元)
方案二
169.49 238.39
0 397.59
方案一:岩石工程量达,掘进费用高,联络石门长,但维护条件好,维护 费用低,有利于通风,运输能力大
方案二:节省了一条岩石上山,相对减少了岩石工程量,但轨道上山不易 维护,维护费用高,需要保护煤柱。
两者费用相差不超过 6%,经济上认为两者相同。

综上所述,选择双岩巷上山采区联合布置方式,巷道布置情况见巷道布置 图、采区巷道平面图、剖面图,以 k1 煤层为例 。 3. 确定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及工作面推进终点位置
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单巷沿空掘巷掘进方式。 分析:已知采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同时,各煤层 瓦斯涌出量较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量也较小。因此有利于综合机械化 作业,可以充分发挥棕采高产高效的优势。同时,为减小煤柱损失,提高采出 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单巷沿空掘巷掘进方式。这种方式掘出的巷道正 处在应力降低区,即好维护又提高了采出率,有取代沿空留巷的趋势。 说明:在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内,工作面布置和推进的位置应以达到采区 设计产量及安全为准。工作面推进到距回风大巷 30 米处的位置,即为避开采掘 超前影响所留设的 30m 护巷。 4.确定通风布置系统 采区内上、下区段相邻工作面交替期间同时生产时的通风系统如图 2 所示。
图2 第四节 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 该采区开采近距离煤层群,轨道上山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倾角为 16°。 向区段石门甩车。轨道上山和区段石门均铺设 600mm 轨距的线路,轨形为 15kg/m, 采用 1t 矿车单钩提升,每钩提升 3 个矿车,要求甩车场存车线设双轨高低道。 斜面线路布置采用一次回转方式。。 计算步骤如下:

1、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草图
图3 (一)斜面线路联结系统各参数计算 1.道岔选择及角度计算 由于是辅助提升,两组道岔均选取 DK615—4—12(左)道岔。道岔参数
斜面线路一次回转角 =

斜面线路二次回转角
一次回转角 的水平投影角 为:
=
式中 为轨道上山的倾角, = 。 二次回转角 的水平投影 为:
=
一次伪倾斜角 为: =
二次伪倾斜角 为:
2.斜面平行线路连接点各参数

本设计采用中间人行道,线路中心距 =1900mm。为简化计算,斜面联结点线
路中心距取与 相同值。斜面联结点曲线半径取
,这样:
(二)竖曲线相对位置 取高道平均坡度 取低道平均坡度 取低道竖曲线半径 暂定高道竖曲线半径 高道竖曲线各参数:
低道竖曲线各参数:

2.最大高低差 H 由于是辅助提升,储车线按 3 钩车考虑,每钩车提 1t 矿车 3 辆,故高低道
储车线长度不小于 3 3 2=18mm。起坡点间距暂设为零,则 H=18000 11‰+18000×9‰=360
这里的存车线长度及起坡点间距都是为了计算最大高低差 H 而暂定的,该两 个暂定值将以计算结果为准。 3.竖曲线的相对位置 两竖曲线上端点的斜面距离 为:
两竖曲线下端点(起坡点)的水平距离 为:
=2357.52
有计算结果看出, <1000,间距合适。负值表明低道起坡点超前于高道起坡点。
其间距满足要求,故 取值 20000。 (三)高低道存车线各参数 1.闭合点 O 的位置 闭合点 O 的位置计算,如图所示。

设低道的高差为 x,则
式中 值代入上述两式,并求解则得
2.平曲线各参数 取平曲线外半径 平曲线内半径 平曲线转角
,则

3.存车线长度 高道存车线长度为 17835,低道存车线长度 =17835+366=18204(自动滚动段)。 由于存车线处于曲线段,高道存车线处于外曲线,外曲线和内曲线的弧长之差
,则低道存车线总长度为 17835+491=18326, 但具有自动滚行坡度的长度仍为 17835,线段长度 491 应为平坡,并位于闭合点 O 之前。 4.存车线直线段长度 d
式中 ——低道存车线总长度, =18204mm; ——平竖曲线间插入段, 取 2000mm。 =18204-2000-1834=14370
即在平曲线中止后接 14370 的直线段,然后接存车线第三道岔的平行线路联结 点。 5.存车线单开道岔平行线路联结点长度 选存车线道岔为 DK615—4—12,则:
(四)甩车厂线路总平面轮廓尺寸及坡度 1.总平面轮廓尺寸 、

内蒙古科技大学采矿课程设计说明书

内蒙古科技大学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斜沟煤矿8号煤层13采区设计学生姓名:史晨飞 学号:1179202105 专业:采矿工程 班级:采矿2011-4班 指导教师:郭灵飞

目录 第一章矿井概况 (1) 1.1矿井地形、地貌、地物及其对开采的影响 (1) 1.1.1 矿井地形 (1) 1.1.2 矿井地貌 (1) 1.1.3 矿井地物 (1) 1.1.4 矿井水系 (1) 1.1.5 气象及地震 (2) 1.2矿井开拓方式及主要井巷的布置形式 (2) 1.3矿井通风方法、主扇工作方式及通风系统情况 (3) 1.4矿井提升运输系统及主要设备配备情况 (4) 1.5矿井工作制度 (4) 第二章开采技术条件 (5) 2.1采区的位置及与相邻采区的关系 (5) 2.2构造形态 (5) 2.2.1区域地层与地质构造 (5) 2.3煤层厚度、倾角、稳定性、结构 (6) 2.4顶底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稳定性及坚固性 (7) 2.5其它开采条件 (7) 2.5.1瓦斯含量 (7) 2.5.2自燃发火性 (7) 2.5.3煤尘 (7) 2.5.4水文地质条件 (8) 第三章采煤方法的选择 (9) 3.1采煤方法的选择原则 (9) 3.2采煤方法的技术与经济分析 (9) 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 (13) 4.1采区主要参数的确定 (13) 4.2采准巷道布置 (13) 4.3采区主要设备配备情况 (16) 4.5采区生产系统 (17) 4.6绘制采区巷道布置图 (17) 第五章回采工艺设计 (18) 5.1回采工作面参数选择 (18)

5.1.1工作面长度 (18) 5.1.3作面产量 (19) 5.1.5作面回采率 (21) 5.1.6作业面煤柱尺寸 (21) 5.2回采巷道布置 (21) 5.2.1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21) 5.2.2断面形状及断面积 (22) 5.2.3支护方式 (22) 5.2.4巷道断面图 (22) 5.3回采工作面设备选择 (24) 5.4回采工作面回采工艺过程 (30) 5.4.1回采工作面的作业形式 (30) 5.4.2回采工作面劳动组织形式 (30) 5.4.3工作面循环方式、昼夜循环数、循环进度 (30) 5.4.4回采工作面工艺 (31) 5.4.5绘制回采工作面布置图 (31) 5.4.6绘制回采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 (31) 第六章安全 (34) 6.1.1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 (34) 6.1.2防尘降尘措施 (34) 6.1.3防灭火措施 (35) 6.1.4防治水措施 (36) 6.1.5预防瓦斯煤尘爆炸措施 (37) 6.2安全操作规程 (38) 6.2.1液压支架工操作规程 (38) 6.2.2掘进机司机操作规程 (39) 6.2.3采煤机司机操作规程 (39) 参考文献 (41)

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模板

辽宁工业大学 工艺课程设计( 论文) 题目: Al-12.5 Si-3 Cu-2-2Ni-0.5Mg铸造合金热处理工艺设计 院(系): 光伏学院 专业班级: 材料工程技术102 学号: 学生姓名: 杨向天 指导教师: 李青春 教师职称: 副教授 起止时间: -7-5~ -7-16

前言 合金工具钢的淬硬性、淬透性、耐磨性和韧性均比碳素工具钢高, 按用途大致可分为刃具、模具和检验尺寸使用的量具用钢三类。合金工具钢广泛用作刃具、冷、热变形模具和量具, 也可用于制作柴油机燃料泵的活塞、阀门、阀座以及燃料阀喷嘴等。 此设计是经过在课堂学习热处理理论知识后的探索和尝试, 其内容讨论如何设计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 重点是制定合理的热处理规程, 并按此完成Al-12.5Si-3Cu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目录( 小二号黑体, 段前段后1行, 1.25倍行距, 居中排列) 1 低合金刃具钢热处理工艺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圆板牙钢的服役条件、失效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圆板牙技术要求及示意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圆板牙钢的材料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圆板牙9SiCr钢的C曲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圆板牙9SiCr钢加工工艺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9SiCr圆板牙(M12)钢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9SiCr圆板牙钢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理论错误!未定义书 签。 2.8 选择设备、仪表和工夹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9 圆板牙热处理质量检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0 圆板牙热处理常见缺陷的预防及补救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经济学

武汉轻工大学《技术经济学》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某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 姓名:黄亚倩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会计 学号: 110808717 指导教师:黄恩 2020年7月28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二)建小高层商品房住宅楼财务评价 (5) 2.1项目概况 (5) 2.2投资估算 (5) 2.3资金筹措计划 (6) 2.4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8) 2.5不确定性分析 (11) (三)建高层商业写字楼财务评价 (12) 3.1项目概况 (12) 3.2投资估算 (12) 3.3资金筹措计划 (13) 3.4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15) 3.5不确定性分析 (20) (四)方案比选 (20)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 某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 2.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验证课堂理论、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程技术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熟悉工程技术方案选优的基本过程,全面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进行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 3.任务 3.1 任务要求: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项目的经济评价,内容全面合理。每个同学根据相关设计资料及相关数据做适量调整,做到一人一题。 3.2设计资料及相应数据 本课程设计是考虑在某大中城市中的某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经济评价。 ※建筑物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房地产开发项目可以是:商品房住宅楼、商业写字楼、商业综合楼、工业厂房等,规模可以是:多层、小高层或高层; ※建设用地50000m2; ※投资估算相关数据: (1)前期费用: 土地费用:商业用途480万元/亩;住宅用途320万元/亩 可行性研究费:自行考虑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32元/ m2×建筑面积 消防设施配套费:2元/ m2×建筑面积 生活垃圾服务费:4.8元/ m2×建筑面积 白蚁防治费:0.52元/ m2×建筑面积 勘察设计费:建筑安装工程费总造价×2% 规划管理费:0.72元/ m2×建筑面积 (2)建设期间费用 建筑安装费用:多层按480元/平方米考虑,高层和小高层按720元/平方米考虑; 设备:要求考虑电梯,写字楼要求考虑中央空调。供水电工程:自行考虑。 (3)管理费和预备费:自行考虑。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模板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 计模板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 成果 班级: 姓名: 学号: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一、项目概况 某新建生产计算机配件项目,其可行性研究工作已经完成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工程方案、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以及项目实施规划诸多方面的研究论证和多方案比选。项目财务评价、风险分析和判断该项目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 ]1325号文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和《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为依据进行财务评价。 (1)基础数据 1.生产规模 该项目建成后拟生产当前市场上所需的计算机配件,设计生产规模为年产100万件。 2.实施进度 该项目拟二年建成,第三年投产,当年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0%,第四年达到90%,第五年达到100%。生产期按 计算,计算期为。 3.建设投资估算

经估算,该项目建设投资总额为5700万元(不含建设期利息和预备费),其中:预计形成固定资产4910万元,无形资产490万元,其它资产300万元,基本预备费率为10%。 4.流动资金估算 该项目的流动资金采用扩大指标法估算总额为1150万元。 5.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来源 建设投资分年使用计划按第一年投入万元,第二年投入3700万元;流动资金从投产第一年开始按生产负荷进行安排。 该项目的资本金为2110万元,其中用于建设投资1700万元,第一年投入1000万元,第二年投入700万元,其余用于流动资金。建设投资缺口部分由中国建设银行贷款解决,年利率为6%,建设期只计息不付息,进入生产期后采取6年等额还本并付相应利息的办法还款;流动资金缺口部分由中国工商银行贷款解决,年利率为4%。见《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表一。 6.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根据市场分析,预计产品的市场售价(不含税)为元/件。本产品采用价外计税,增值税税率为17%,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分别为增值税的7%和3%。见表三《营业收入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7.产品总成本估算 (1)该项目正常年份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不含税)为5000万元;

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采矿工程系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煤矿开采学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序论 (2)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4) 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4) 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 (5) 第三节.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7) 第四节.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 (11) 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18) 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8) 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确定 (22)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23) 小结 (25) 参考文献 (26)

序论 一、目的 1、初步应用《采矿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采矿学 课程的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 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 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 本采区南以F4断层为界,北以相邻采区煤柱为界,上部标高-50m以上为风化带煤柱,下部边界为水平煤柱。 采区走向长度2100m,倾斜平均长度960m,倾角平均为12°。采区共有两层煤,区内地质构造简单,为单斜构造,无断层和褶曲。采区内无大的含水层和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 运输和回风石门标高分别是-250m和-50m。采区生产能力自定。 2.煤层特征 本采区内赋存4,5号两层煤,4号煤层和5号煤层均为中厚煤层。煤层埋藏稳定,构造简单,煤质中硬,自然发火期为3-12个月。煤岩爆炸指数为34-70%。煤层瓦斯含量小,采区所属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煤层特征表

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及方案(模版).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华东某市在城西地区兴建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完善该地区的市政工程配套,控制日益加剧的河道水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该城市现状叙述如下: 1、2号居住区人口3万,污水由化粪池排入河道;3、4号居住区人口5万,正在建设1年内完成;5号居住区人口4.5万,待建,2年后动工,建设周期2年。还有部分主要公共建筑,宾馆5座,2000个标准客房;医院2座,1500张床。以上排水系统均采用分流制系统。同时新区内还有部分排污工厂:电子厂每天排水1500m3,BOD5污染负荷为3000人口当量;食品厂每天排出污水量500 m3,污染负荷为1500人口当量。 旧城区原仅有雨水排水系统,污水排水系统的改造和建设工程计划在10年内完成,届时整个排水区域服务人口将达到18万。 依据上述情况,整个工程划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建设阶段,现在实施的工程为近期建设。近期建设周期大概在3年左右,设计服务范围应该包括新区5个已建和待建的居住区、新区内部分主要公共建筑以及2个工厂。依据环保部门以及排放水体的状况,排放水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 1.2 设计依据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标准》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0册技术经济 城市污水处理以及污染物防治技术政策(2002)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81-2000 1.3设计任务和范围 (1)收集相关资料,确定废水水量水质及其变化特征和处理要求; (2)对废水处理工艺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提出适宜的处理工艺方案和工艺流程; (3)确定为满足废水排放要求而所需达到的处理程度; (4)结合水质水量特征,通过经济技术分析比较,确定各处理构筑物的型式; (5)进行全面的处理工艺设计计算,确定各构筑物尺寸和设备选型; (6)进行废水处理站平面布置及主要管道的布置和高程计算; (7)进行工程概预算,说明废水处理站的启动运行和运行管理技术要求 2 原水水量与水质和处理要求: 2.1 原水水量与水质 一期工程: Q=36000m3/d

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

精心整理《技术经济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2.5不确定性分析...................................................................... - 12 - (三)方案Ⅱ建多层商品房住宅楼 .............................................. - 13 - 3.1项目概况 ............................................................................. - 13 - 3.2投资估算 ............................................................................. - 13 -

3.3资金筹措计划...................................................................... - 14 - 3.4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 17 - 3.5.不确定性分析...................................................................... - 21 - 四、方案比选 ................................................................................... - 22 - 五、结论 ........................................................................................... - 23 - 1 2 3 3.1 3.2 土地费用:商业用途800万元/亩;住宅用途600万元/亩 可行性研究费:自行考虑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80元/ m2×建筑面积 消防设施配套费:5元/ m2×建筑面积 生活垃圾服务费:12元/ m2×建筑面积 白蚁防治费:1.3元/ m2×建筑面积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

《工程经济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某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https://www.doczj.com/doc/d47748094.html,/view/3e67cdf8aef8941ea76e0567.html 姓名:马杜飞 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业:程管理1001 学号:100602124 指导教师:李红民 2014年5月2日

目录 ㈠课程设计任务书 3 ㈡建小高层商品房住宅楼财务评价 6 2.1项目概况 6 2.2投资估算 6 2.3资金筹措计划 7 2.4项目经济效益评价9 2.5不确定性分析12 ㈢建高层商业写字楼财务评价13 3.1项目概况 13 3.2投资估算 13 3.3资金筹措计划 14 3.4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16 3.5不确定性分析21 ㈣方案比选 22

2012年12月12日 1.设计题目 某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 2.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验证课堂理论、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程技术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熟悉工程技术方案选优的基本过程,全面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进行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 3.任务 3.1 任务要求: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项目的经济评价,内容全面合理。每个同学根据相关设计资料及相关数据做适量调整,做到一人一题。 3.2设计资料及相应数据 本课程设计是考虑在某大中城市中的某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经济评价。 ※建筑物地点:某大中城市,可参照武汉; ※房地产开发项目可以是:商品房住宅楼、商业写字楼、商业综合楼、工业厂房等,规模可以是:多层、小高层或高层; ※建设用地50000m2; ※投资估算相关数据: (1)前期费用: 土地费用:商业用途1200万元/亩;住宅用途800万元/亩 可行性研究费:自行考虑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80元/ m2×建筑面积 消防设施配套费:5元/ m2×建筑面积 生活垃圾服务费:12元/ m2×建筑面积 白蚁防治费:1.3元/ m2×建筑面积 勘察设计费:建筑安装工程费总造价×2% 规划管理费:1.8元/ m2×建筑面积 (2)建设期间费用 建筑安装费用:多层按1000元/平方米考虑,高层和小高层按1500元/平方米考虑; 设备:要求考虑电梯,写字楼要求考虑中央空调。供水电工程:自行考虑。 (3)管理费和预备费:自行考虑。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2) 第一节矿区概述 (2) 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3) 第三节煤层特征 (6) 第二章井田境界和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井田境界............................................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矿井工业储量 (10) 第三节矿井可采储量 (11) 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4) 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14)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4) 第四章井田开拓 (15)

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第一节 1.1矿区概述 1.1.1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位置 004煤矿位于山东枣庄市腾南煤田中部,地 岗头 大坞 休城矿 北徐楼矿 望冢 赵坡矿 武所屯矿 留庄矿 王晁矿 庄里矿 级索矿泉上矿 曹庄矿鲍沟 郭庄矿 西岗柴里矿 蔡园矿 蒋庄矿 官柴专线 崔庄矿 岱庄矿 田陈矿 欢城姜屯 滕州市 留庄 姚桥矿 徐庄矿 高庄矿付村矿三河口矿 微山县 郝寨孔庄矿 沛县 薛城区 欢城煤矿 图 例 张汪 官桥 去枣庄 京沪 铁路10 4国 道北 七五矿 欢城矿 微山二号井 大屯 煤电公司京 杭 运 河 384437520523125 389562520523125 389562520486875 384437520486875 级索 河 荆 图1-1 矿井交通位置图

1.1.2地形地貌 井田内地形为—自东向西南缓慢下降的滨湖冲积平原,地面标高+39—+43m。 1.1.3河流及水系 由于靠近南四湖,几乎承受鲁西南地表主要水系的来水,历史上多次泛滥成灾,如1957年遭遇百年特大洪水,导致郭河决堤和湖水泛滥,湖水水位由常年的+33m上涨到+37.01m。但本井田未受洪水淹没。 1.1.4矿区气象地震 本区属季风型大陆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3.5°C,最高气温+40.9°C,最低气温-21.8°C。最大冻土深度0.28m,年平均降雨量804.3m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最大风速可达20m/s。 根据山东省地震局(77)鲁震发第83号文“关于腾南矿区地震基本烈度鉴定意见”,本区地震烈度为七度。 1.2井田地质特征 1.2.1井田地形以及井田的勘探程度 腾南煤田发现于1957年底,1959年12月提出《山东省腾南煤田综合普查报告》。1968年10月提出《山东省腾南煤田综合详查报告》。1981年11月提交《腾南煤田(北区)详查地质报告》。1986年9月提出《腾南煤田许厂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报经全国储委审查批准 1.2.2井田煤系地层概述 井田内地层包括:第四系、上侏罗统蒙阴组,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下二迭统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中石炭统本溪组,中奥陶统及下奥陶统。地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厚122.34~282.74m,平均196.77m,主要由粘土、砂质粘土、粘土质砂、砂及砂砾层组成,属河、湖泊相沉积。 2、上侏罗统蒙阴组(J3m) 井田内最大残厚为225.20m,大部分地区剥蚀殆尽,只在井田南部,小屯向斜的轴部少有残留。主要由砖红色粘土质细粒及中粒砂岩组成,铁、泥质胶结,结构较松散,底部常有一层不稳定的细砾岩。 3、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P12) 井田内最大残厚为286.00m,主要保存于孙氏店支2断层以西,小屯向斜的轴部。本组主要由灰绿色砂岩及灰绿、紫红等杂色粘土岩组成。 4、下二迭统下盒子组(P21) 厚31.05~69.80m,平均48.69m,主要由黄绿、灰、紫等杂色粘土岩、粉砂岩、灰绿色砂岩组成,属温湿、干热条件下的河流、湖泊相沉积。 5、下二迭统下山西组(P11) 厚59.90~99.35m,平均83.67m,主要由浅灰、灰白及灰绿色砂岩,深灰、灰黑色粉砂岩、粘土岩及煤层组成,组内岩性变化较大,但以砂岩为主,砂岩比率高,以过渡相沉积为主。 、3号),以3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厚度大,埋藏浅,储量丰本组共含煤3层(2、3 上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二○一四年月日

目录 一、任务书--------------- -------3 二、指导教师评阅表----------------------4 三、序言-------------------------------------------------------------------------------------------3 四、零件的分析-----------------------------------------------------------------------------------3 五、工艺规程的设计------------------------------------------------------------------------------4 (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4 (2). 基面的选择---------------------------------------------------------------------------4 (3). 制订工艺路线------------------------------------------------------------------------4 (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5 (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6 六、设计心得与小结-----------------------------------------------------------------------------11 七参考文献-------------------------------------------------------------------------------------1 1

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任务书纸质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专业2008级《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 考试方式:上机考试 姓名:桂运良 学号:200809621 专业:经济学 成绩: 指导老师:卢亚丽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技术经济是一门研究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应用性学科。要将《技术经济学》课程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提高各种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的应用能力,还必须经过一定的实践环节,课程设计正好能够达到这一目的。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是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性环节,通过该课程设计中具有工程背景的技术经济专题的计算应用和软件操作,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将《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内容融会贯通,将理论用于实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之在理论分析、设计、计算、查阅资料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初步训练。特别是帮助学生认识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等概念与重要性,以及了解项目财务评价的各项做法,并增进对项目财务评价的执行或运用能力。 二、 设计要求、内容 统一用A4纸打印。其装订顺序为:封面、目录、报告正文、参考文献、封底。 三、评分标准 成绩评定:教师根据学生的考勤情况,课程设计完成情况及规范程度,按五级记分制评分。平时考勤占30%;课程设计完成情况占70%。 四、 设计基本内容及相关数据 (一)Excel 在经济性评价指标计算上的应用 1.某工程项目逐年支出、收入如下表所示,已知基准贴现率ic=10%,求静态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年值。 请完成下表,并利用下表数据完成以上三个指标的计算: 年份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净现金流量 -100 -800 -100 累计净现金流量 -100 -900 -1000 运用的计算公式: (1)静态投资回收期:计算公式 ()0 T p t t C I C O =-=∑ CI---现金流入量;CO---现金流出量;()t CO CI ----第t 年的净现金流量 (2)动态投资回收期:计算公式 ()() 10 =+ --=∑t Tp t t i CO CI ()t CO CI ----第t 年的净现金流量; 0i ---基准折现率; (3)净现值计算公式 () ()()000 1n t t t N P V i C I C O i -== -+∑ ()t CO CI ----第t 年的净现金流量; 0i ---基准折现率; n ---该方案寿命期。 (4)净年值计算公式 () 0,,N A V N P V A P i n =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最终版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最终版

课程设计2 一、项目名称某机械钢配件产 二、基础数据 (一)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生产规模为年产14000吨N产品。产品方案为:铸钢件4000吨,普通钢锭5000吨,合金钢锭5000吨三种。 (二)本项目拟用一年时间建成,第二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生产期按10年计算,计算期按11年计算。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1.建设总投资估算 (1)建设投资估算及其依据建设投资估算是根据1995年机械工业部颁发的《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指标》进行计算的。本项目建设投资为3000万元。(2)流动资金估算及其依据本项目流动资金估算按百元销售收入占用流动资金来估算,达产年需流动资金900万元。 总投资=建设投资+流动资金=3000+900=3900万元 2.资金来源项目资本金为9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2100万元,贷款年利率为6.5%,流动资金由工商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为6%。 3.投资使用计划2012年为建设期,2013年即达产,第一年投入额为2100万元,第二年投入额为900万元。 4.销售收入估算 2013年及其以后各年不含增资税销售收入都为8000万元。 5.折旧估算本项目年折旧按建设投资的8%估算,折旧开始年为2013年。 6.总成本及费用估算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按企业提供数据进行估算,分别为2000万元/年(不含增值税)。 本项目定员为300人,人工工资按48000元/人·年计算。 福利按工资的14%计算; 制造费用系按照销售收入的1.6%估算; 管理费用系按照销售收入的2%估算; 销售费用系按照销售收入的1.6%估算。 长期借款利息和流动资金借款利息根据项目还款能力计算。 7.利润预测根据新税制,增值税税率为17%,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分别为增值税的7%和3%。所得税率为25%。盈余公积金按税后利润的10%。公益金则按5%计提。

采矿学课程设计论文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 第一节采区储量 第二节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第三章开拓方式简介 第一节井筒 第二节大巷 第四章采区准备方式 第一节上山布置与断面 第二节采区车场与硐室 第五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采煤系统和回采巷道布置 第二节采煤工艺 (含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设备选型 第六章总结与分析

第一章前言 一、设计的目的 1、应用《采矿学》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2、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奠定基础。 二、矿井开采条件 1、二 1 煤层 二 1 煤层位于组下部,矿区围标高为-600~+300m,埋深约179~1080m。上 距砂锅窑砂岩一般为65.02m,下距L 9 石灰岩7.24m左右。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厚0~16.26m,平均5.74m,为薄~特厚煤层。 二 1 煤层结构较简单,含1层夹矸,夹矸厚分别为0.14~0.05m,岩性为炭质泥岩。 二 1 煤层顶底板特征: 1)顶板:二 1 煤层直接顶板以砂质泥岩为主,厚0~7.35m,平均1.93m,抗压强度58.5Mpa;老顶大占砂岩,以中粒砂岩为主,厚 1.03~28.52m,平均14.82m,抗压强度44.6~103.5Mpa、抗拉强度4.83~5.23Mpa。二1煤层顶板受滑动构造影响较大,顶板不稳定,不易管理。 2)底板:二1煤层直接底板为砂质泥岩或条带状细砂岩,平均厚7.42m;局部直接底板为粉细砂岩、炭质泥岩及泥岩,采煤过程中,泥岩易遇水膨胀发生地鼓现象。 大部分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间接顶板为大占砂岩,以中粒砂岩为主,有时可成为直接顶板,厚1.03~28.52m,平均14.82m。大部分直接底板为砂质泥 岩或条带状细粒岩,平均7.24m;间接底板为组L 7~8 石灰岩。 2、煤质 (1)、物理性质 二 1煤层物理性质:二 1 煤层以粉煤为主,为黑~灰黑色,玻璃光泽,粉状、 鳞片状产出,强度很低,手捻即成为煤粉,易污手。煤层中下部常有碎粒或块状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燕山大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09级机械设计及理论 学号: 0901******** 学生姓名:乔旋 指导教师:许立忠 教师职称:教授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二、传动方案分析................................... .......................... 三、电动机的选择和参数计算........................................ 四、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五、轴的设计...................................................................... 六、键的选择校核............................................................ 七、轴承的校核................................................................... 八、联轴器的选择及校核................................................ 九、密封与润滑的选择.................................................... 十、减速器附件及说明................................................... 十一、装配三维图........................................................ 十二、设计小结............................................................. 参考资料...................................................................

技术经济学题库

技术经济学题库 一、选择题 1. 可以相同的物质形态为连续多次的生产过程服务的是( C ) A. 无形资产 B. 递延资产 C. 固定资产 D. 流动资产 2. 在下述各项中,不构成现金流量的是( D ) A. 投资 B.经营成本 C.税金 D. 折旧 3.(P/F, i, n)(F/A, i, n)(F/P, i, n)(A/F, i, n)的值为( B ) A. 0 B.1 C.1+i D. 1/(1+i) 4. 公式A=P(A/P, i, n)中的P应发生在( B ) A. 与第一期等额支付时刻相同 B.第一期等额支付的前一期 C. 与最后一期等额支付相同 D. 任何时刻 5. 某人储备养老金,每年年末存款1000元,已知银行存款年利率为3%,20年后他的养老金总数可以应用( B )公式计算。 A. 等额分付现值 B. 等额分付终值 C. 等额分付偿债基金 D. 等额资本回收系数 6. 设C 1、C 2 为两比较方案的年经营成本,C 2 K 1 ,静态差额投资回收期是( A ) A. (K 2-K 1 )/(C 1 -C 2 ) B. (C 2 -C 1 )/(K 2 -K 1 ) C. (K 2-K 1 )/(C 2 -C 1 ) D. (C 2 -C 1 )/(K 1 -K 2 ) 7. 某建设项目,当 i 1=20%时,净现值为78.70万元;当i 2 =23%时,净现值为-60.54 万元,该建设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 C ) A.15.35% B. 20.65% C. 21.75% D. 25.45% 8. 有甲乙两方案,其寿命期甲较乙长,在各自的寿命期中,两方案的净现值大于0且相等,则( B ) A. 甲方案较优 B. 乙方案较优 C. 两方案一样 D. 无法评价 9. 互斥方案比选时,用净现值法和增量内部收益率进行项目优先的结论( B ) A. 不相同 B. 不一定相同 C. 相同 D. 不法比较 10. 某方案实施后有三种可能:情况好时,净现值为1200万元,概率为0.4;情况一般时,净现值为400万元,概率为0.3;情况差时,净现值为-800万元。该项目的期望净现值为(A) A. 360万元 B. 400万元 C. 500万元 D. 600万元 11. 盈亏平衡点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是根据(A)设定的。 A. 固定成本、设计生产能力和确定的价格 B. 盈亏平衡价格、设计生产能力和确定的成本 C. 确定的产量、固定成本和确定的价格 D. 固定成本、设计生产能力和确定的成本 12. 某设计方案年产量为12万吨,已知每吨产品的销售价格为675元,每吨产品缴付的销售税金(含增值税)为165元,单位可变成本为250元,年总固定成本费用为1500万元。试求产量的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的生产能力利用率。(A) A.5.77,48.08% B. 5.57,48.08% C. 6.57,48.08% D. 5.57,58.08% 13. 敏感性分析的目的是从各( C )中找出敏感因素,判断敏感因素发生不利变化时投资方案的承受能力。 A. 经济评价指标 B. 现金流量发生时刻 C. 不确定因素 D. 投资方案

2020年整理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报告.doc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 题目重庆燚炎项目财务评价 学生所在学院建筑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工程造价 学号 14111198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黄聪普 总评成绩

摘要 《工程经济学概论课程设计》是在《工程经济学概论》理论课程学习之后,通过为期1周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使我们初步掌握《工程经济学概论》所涉及的调研技能,掌握《工程经济学概论》的原理知识,具有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初步能力,熟练掌握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技术及相关的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财务评价的技能。 本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分为六个部分:项目概况、基础数据及财务报表的编制、融资前分析、融资后分析、财务评价说明、财务评价结论。根据本项目的计算,(1)投资利润率为28.2879%,大于12%;资本金利润率为56.2719%,大于12%;全部投资的税前内部收益率29.8855%,大于12%;全部投资的税后内部收益率为24.6846%,大于12%;自有资金的内部收益率为47.2145%,大于12%。因此,投资收益率和内部收益率均大于行业平均收益率12%,说明项目盈利能力是满足行业基准要求的。(2)全部投资的税前净现值为55060.2049万元,远远大于0;全部投资的税后净现值为36596.7581万元,远大于0;自有资金的净现值为49572.4233万元,远大于0。故项目在财务是盈利的。(3)全部投资税前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98年,小于8年;动态投资回收期为5.88年,小于8年,说明项目投资能按期回收。总之,项目的各项财务指标表明,项目具有显著的盈利能力,同时项目的偿债能力强,并具有良好的项目生存能力,因此项目在财务上可行。 关键词:新建项目,财务报表,财务指标,财务评价

《采矿学》教学大纲

《采矿学》(Mining Science)课程教学大纲 88学时 5.5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采矿学》课程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必修课,主要讲授现代矿井的采煤方法、准备方式、开拓方式、矿井开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对采矿原理、煤矿井下生产系统、环节和开采技术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使学生掌握现代煤矿地下开采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从事矿井采掘施工、组织生产的能力,及采煤工艺、采区(盘区或带区)及矿井开采设计的能力,并为今后深入研究开采问题打下理论基础。 二、适用专业 采矿工程专业。 三、先修课程 煤矿地质学、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不同采煤工艺方式的装备、装备配套原则、工艺过程、工艺技术管理及参数确定方法、适用条件、选择采煤工艺方式的依据;掌握选择采煤方法的原则,了解采煤方法的发展趋势。 2.掌握单一长壁采煤法回采巷道布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厚煤层大采高采煤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掌握厚煤层倾斜分层长壁采煤法巷道布置和工艺过程。 4.掌握放顶煤采煤法的基本理论、巷道布置、技术参数、工艺过程和适用条件。 5.掌握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基本理论、不同采煤方法的巷道布置、技术参数、工艺过程及适用条件。 6.掌握准备方式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7.掌握准备巷道布置的基本理论;采区(盘区或带区)设计及技术参数确定方法;了解准备方式的改革及发展趋势。 8.掌握采区(盘区或带区)车场的型式、设计方法和轨道线路设计的基本知识。 9.了解煤田划分井田的方法;掌握矿井储量的分类及计算方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确定的原则、井田开拓方式分类和井田开拓解决的主要问题及依据。 10.掌握立井、斜井、平硐及综合开拓方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

《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荆州市房地产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姓名: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会计 学号: 指导教师: 2020年8月20日 目录

㈠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 荆州市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 2.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验证课堂理论、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程技术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熟悉工程技术方案选优的基本过程,全面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进行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 3.任务 3.1 任务要求: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项目的经济评价,内容全面合理。每个同学根据相关设计资料及相关数据做适量调整,做到一人一题。 3.2设计资料及相应数据 本课程设计是考虑在某大中城市中的某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经济评价。※建筑物地点:某大中城市,可参照武汉; ※房地产开发项目可以是:商品房住宅楼、商业写字楼、商业综合楼、工业厂房等,规模可以是:多层、小高层或高层; ※建设用地50000m2; ※投资估算相关数据: (1)前期费用: 土地费用:商业用途800万元/亩;住宅用途600万元/亩 可行性研究费:自行考虑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80元/ m2×建筑面积 消防设施配套费:5元/ m2×建筑面积 生活垃圾服务费:12元/ m2×建筑面积 白蚁防治费:1.3元/ m2×建筑面积 勘察设计费:建筑安装工程费总造价×2% 规划管理费:1.8元/ m2×建筑面积 (2)建设期间费用 建筑安装费用:多层按1000元/平方米考虑,高层和小高层按1200元/平方米考虑; 设备:要求考虑电梯,写字楼要求考虑中央空调。供水电工程:自行考虑。 (3)管理费和预备费:自行考虑。 (4)其他费用:自行考虑。 ※建设期:多层按2年考虑,年末付款;小高层和高层按3年考虑,每年年末等额付款; ※若考虑商品房销售,销售价格参照报纸或网络提供的均价考虑(在课程设计中注明其价格出处),销售时间按3年考虑; ※写字楼出租按每年80%出租率,月租金参照报纸或网络提供的均价考虑(在课程设计中注明其价格出处); ※建设资金:自有资金占总造价的35%,不足部分向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统一按7%计算),银行贷款在年中支付; ※要求自有资金率在35%以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