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戴河及周边区域空间一体化发展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94.74 KB
- 文档页数:2
第39卷第13期 ・28・ 2 0 1 3年5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1.39 No.13 Mav. 20l3
文章编号:1009-6825(2013)13—0028—02
对北戴河及周边区域空间一体化发展的探讨
王冬梅
(秦皇岛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秦皇岛066000)
摘要:以北戴河及北戴河周边重要区域为研究对象,考虑城市空间与旅游产业的和谐共生关系,强化以旅游发展统揽推进城市
建设、项目引入、生态环保的全产业融合旅游的意识,为大旅游的重要载体——城市空间的发展谋划献言献策。
关键词:空间一体化,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北戴河是中国著名避暑胜地,隶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是秦皇
岛市三个城市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休闲、度假的旺盛
需求,特别是中短途自驾车旅游出行的旺盛增长,作为京津冀地
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北戴河固然要面对国内旅游产业发展带来
的种种挑战。 开展该项规划研究是基于秦皇岛“旅游立市”战略谋划的背
景下提出的,重点针对“大暑期大北戴河”的规划视角下,探讨如
何实现大北戴河的空间及产业发展,如何审视北戴河及周边区域
的协调发展及如何解决暑期北戴河面临的紧迫问题等。
2重点问题
北戴河拥有中国北方不可多得的滨海旅游资源和度假环境,
一年四季具有别样风情,往来游客众多。近年来游客增长及暑期
服务与相对有限的滨海度假资源矛盾凸显,为整个旅游区的城市
功能面临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城市空间局促难以承载北戴河旅游发展需求。城市旅游 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承载提出严峻挑战,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
压力。高端旅游设施缺乏,旅游设施亟待提升。
2)解决或应对暑期北戴河旅游的突出矛盾。暑期北戴河旅
游存在服务休疗与大众旅游的矛盾交织,暑期的交通压力与日俱
增,对外联系通道较少,停车设施紧缺等。
3)南戴河及牛头崖在大旅游中的定位与发展。由现状的低
水平建设向未来高姿态发展的问题。
3研究对策
为了全面落实“旅游立市”和“大暑期大北戴河”的战略部署 和优化北戴河暑期环境,本规划从北戴河及周边空间一体化发展
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暑期服务和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城市
空间拓展优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1)疏理与完善北戴河及南戴河、牛头崖的旅游服务功能,加 快现代化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北戴河交通状况和重点通道改
造升级。
2)改善与提升北戴河及南戴河、牛头崖的生态环境,推进城
市及旅游产业空间由北戴河向大北戴河的延展,打造北戴河一南
戴河一牛头崖一体化发展格局。
3)按照大旅游的要求推进城镇化建设、农村新民居建设和基
础设施建设。
4实施策略
1)以动静分区的引导策略疏理城市功能。突出北戴河以静 为主导的旅游功能,落实“服务休疗、服从暑期、高端发展、打造精
收稿日期:2013—02-26 作者简介:王冬梅(1969一),女 品”的战略。明确牛头崖、南戴河及戴河片区以动为主导的旅游
功能,合理疏散北戴河区暑期的部分功能。依托北戴河区的带动
和要素辐射作用,完善和增设旅游服务设施,实现该区域城市功
能的提升与扩展。提出提升家庭旅馆、整合休疗养机构、丰富南
戴河海滨旅游区旅游项目、建设面向不同目标群体的旅游服务设
施、高标准建设牛头崖新城区,强化大北戴河北部居住生活及综
合服务功能等多项措施建议。
2)基于合理组织暑期交通的区域交通构建。按照北戴河、南
戴河、牛头崖一体化发展模式构建交通体系,满足日趋紧密的交 通联系需求。规划在重要通道或节点处增设旅游服务中心和交
通设施,满足交通流量增长的需求。制定暑期交通疏解方案,打
通多向出入北戴河海滨片区与北戴河火车站交通联系的通道,理
顺北戴河及其周边快捷多向的交通联系。北戴河、南戴河、牛头 崖整体构建交通体系将形成“四横、五纵”的主干路网结构。“四
横”指205国道改线、沿海快速路、抚南线引线、沿海公路。“五
纵”指抚南线、宁海道、海北路、京沈北戴河连接线、新驼峰路。在
北戴河及其周边区域综合布局旅游服务中心以及配套停车设施, 承担客流集散的节点功能,内设旅游信息中心、多方式换乘港、大
型停车场和商业服务等设施。结合旅游景点、区内交通、合理密
度规划布置停车场。 3)与北戴河、南戴河整体打造的牛头崖新城区规划。北戴
河、南戴河、牛头崖空间一体化发展形成“一带、两区、十片”的空
间结构。一带即以洋河、戴河、联峰山等河道景观及山体景观形
成旅游区与服务区之间的绿色隔离带。两区即旅游区和旅游服 务区。十片即北戴河旅游度假、高端休闲、生活服务片区、牛头崖
新城区东、西服务片区、南戴河旅游区五个旅游片区。北戴河、南
戴河、牛头崖空间一体化发展凸显旅游区和旅游服务区整体布局
风貌,增加绿色景观廊道和生态水系通道,体现各片区的功能特
色。牛头崖新城区对重点区域开展城市设计,包括北戴河火车
站一规划牛头崖镇政府段沿205国道改造、牛头崖新镇政府周边
地区规划、南戴河新村规划设计等。该区域主要布置较为紧凑的
中高密度商业酒店、商务公寓、现代办公和旅游配套设施等。
4)以服务大旅游为切入点的新民居规划。参照北戴河“西五
村”欧式风情小镇的改造提升模式推进新民居建设。在结合规划
的前提下对南戴河和牛头崖范围内16个行政村采取就地改造、
迁村并点、异地搬迁三种改造模式。随着北戴河及周边空间一体
化进程的推进,原来的农村居民点将逐步升级改造,形成特色风
格的生态新村和与旅游相结合的休闲新村。以新民居建设为载
体为大旅游服务,可以实现旅游产业与民计、民生的契合,整体提
升家庭旅馆的档次,扩充旅游服务接待容量。
第39卷第l3期 2 0 1 3年5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01.39 No.13 May. 2013 ・29・
文章编号:1009—6825(2013)13-o029—02
某市公安局科技综合楼建筑设计
宋 涛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13)
摘要:对某公安局科技综合楼建筑方案设计进行了介绍,分别从设计原则、环境分析、总平面布局、平面功能布局等方面阐述了
整个方案的设计思路,为今后类似项目方案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办公建筑,建筑形式,设计原则,平面功能,建筑形象
中图分类号:TU243.4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维观念的更新,公安机关除了完成其原
有职能外,还赋予了更多服务于社会,为市民服务的内容。原有
建于2O世纪70年代的某市公安局业务用房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
会发展需要,故业主决定在新区建设全新的业务用房。
新楼选址位于新区中心区域,场地东西约122 m,南北可建范
围自新华街红线至场地北侧约104 m。场地四面临街,南临新区
主干道新华街,东面隔街相望是规划建设中的某市新政府办公
楼。该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6 540 m ,主楼地上11层,裙房3层,
地下1层,包括办公主楼、行政审批中心、多功能会议厅和刑警
队、巡警队办公楼等(见图1,图2)。
一一
图1总平面图 圈2立面效果图 2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设计的着手点不应将其视为孤立的建筑入
手,而应从整体环境出发,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及与现状建筑的
关系。它的建成,应能将现状资源整合,使杂乱的建筑环境得到 理性归纳,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2)建筑形式与建筑内容的统一性。公安局是政府行政执法
机构,其办公楼应与其建筑性质相适应。
3)合理的功能分区。针对设计内容的要求,合理进行功能分
区、组织人员流线。
3环境分析
通过多次的实地踏勘和对地形图的认真解读,对现状环境产
生以下认识:建设场地呈较为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为122 m,南 北进深从新华街红线至北面规划路南侧约104 m。基于以上对建
设场地环境的分析,我可以很清晰的感觉到场地的中轴对称性。
由于设计项目的性质,建筑在轴线上应形成完整的空间序列,富
有层次,整体布局严谨庄重。建筑主体应沿新华街展开,并有足
够的长度。由于设计项目是一个涵盖了多个不同功能部门的综
合性办公建筑,所以建筑物应考虑采取群体建筑的体量方式。它
的建成应与周围其余规划建设中的建筑在功能及体量上起到整合
5重点措施
措施一:提升家庭旅馆。
通过城中村改造,整合分散的家庭旅馆,提升设施档次,将农
民安置与旅游产业布局综合考虑,由粗放型的开发转向集约型的
完善,提升服务品质;通过政府引导,针对城中村改造采取异地安
置,打造高品位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措施二:整合休疗养机构。
由政府出面与休疗养院协商,促成其改造;将对外经营的休、
疗养院纳入行业管理,引导休疗养院进行星级评定,提升档次水平。
措施三:丰富南戴河海滨旅游区旅游项目。 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旅游项目,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活动
项目体系,从无主题开发到有主题开发,打造高端化项目,完善大
众化项目,实现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和从单一观光游
向休闲度假游转变。
措施四:建设面向不同目标群体的旅游服务设施。
建立完善、全方位、专业化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旅游度假的
舒适度,形成多样化的饮食街区,建设面向不同群体的住宿体系,
开发档次齐全的购物街区。
措施五:高标准建设牛头崖新城区,强化大北戴河北部居住
生活及综合服务功能。
Discussion on spati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Beidalhe and surrounding region
WANG Dong・mei (Qinhuangdao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Qinhuangdao 066000,China)
Abstract:Taking Beidaihe and surrounding important region as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considered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relationship of
city space and tourism industry,strengthened the awareness of whole industry fusion tourism with tourism development overall promoting city con—
struction,project development,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mad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big tourism,that is city space
development. ’ Key words:spatial integration,development,planning
收稿日期:2013-02—05 作者简介:宋涛(1979.),男,
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