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能力调查问卷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7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话语标记语,如“其实”“所以”“换句话说”等,在日常交流中频繁出现,它们不仅起到了连接话语、组织信息的作用,还对话语的理解和推断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对话语标记语进行语用学研究,对于理解人类语言交际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
我们将对话语标记语的定义、分类和功能进行梳理,以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接着,我们将回顾话语标记语在语用学领域的研究历程,从早期的理论探讨到近期的实证研究,分析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成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话语标记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情况和语用效果,以及它们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将对话语标记语语用学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研究问题。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脉络和全面的研究视角,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话语标记语的功能与特点话语标记语是日常交流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在日常对话、学术写作、演讲等各类语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功能与特点对于理解和分析话语结构、语境含义以及交际意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引导与提示:话语标记语可以帮助听话者更好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和话题转换。
例如,“那么”常用于引出新的观点或话题,“而且”则用于加强之前的观点或提供额外的信息。
语境构建:话语标记语有助于构建和维持对话的语境。
例如,“话说回来”常用于将话题拉回到之前讨论的内容上,“换句话说”则用于提供另一种表达方式或角度。
信息组织:标记语还可以帮助组织和调整信息,使得表达更加流畅和易于理解。
如“首先”“其次”“最后”等用于列举或排序信息。
灵活性:话语标记语的使用非常灵活,不受语法规则的严格限制,可以根据语境和需要自由添加或删除。
语境依赖性:话语标记语的意义和功能往往依赖于具体的语境。
大学生的语言学研究如何进行语言分析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沟通工具,语言学作为语言现象的研究学科,对于深入理解语言的结构、功能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语言学研究对于提高语言能力、促进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介绍语言学研究中的语言分析方法和应用。
一、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研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其中语言分析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方法之一。
语言分析通过对语言数据的细致观察和系统分析,揭示语言的结构和规律,从而深入了解语言的特点和功能。
1. 语言样本的收集语言样本是语言分析的基础,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录音、观察等方式获取。
大学生可以选择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语言样本,如日常对话、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
收集到的语言样本要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以反映语言的真实特点和使用方式。
2. 数据的整理和编码在语言分析中,需要对收集到的语言数据进行整理和编码。
整理数据时可以采用Excel等工具,将语言数据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以便后续的分析和统计。
编码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分析要求,给语言数据赋予符号或代码,便于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3. 语言特征的提取和分析提取语言样本中的语言特征是语言分析的重要环节。
语言特征可以包括词汇、语法、语义、语调等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可以通过标注、标记等方式提取语言样本中的重点特征,并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不同语言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4. 语言现象的解释和推测语言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深入理解和解释语言现象。
通过对语言样本的观察和数据的分析,大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提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测。
这些解释和推测能够为语言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相关领域的学科研究和实际应用。
二、语言分析的应用领域语言分析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语言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对于大学生而言,语言分析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他们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
跨文化交际能力测量工具研究摘要:高质量的测量工具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的重要保证。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测量工具,并指出在使用测量工具评价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应该多关注测量工具本身的研发及质量控制。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测量;工具引言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复杂的能力。
对这一能力的研究涉及语言学、传播学、文化研究、工商管理等多个领域。
不同领域的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的角度和侧重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框架。
国内评价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很多,其中不少也使用了各式各样的测量工具,包括一些自编的测试。
然而此类研究所关注的大多是被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很少有学者对测量工具本身进行研究。
事实上,测量工具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
没有高质量的测量工具,就不会有准确的测量结果。
本文将就国内外跨文化交际的测量工具进行综述研究。
1.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念(construct)要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量,首先要弄清“测什么”,也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念(construct)。
所谓构念,是指考试所要测量的特质,即通过考试表现所反映出来的能力或能力组合(Davis, 1999)。
为此,必须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入手。
过去几十年间,不少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陈国明(1990)的定义是“在特定环境中有效、得体地完成交际行为以获得预期回应的能力”。
Wiseman(2003)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界定为“与来自其他文化的成员进行得体、有效交际所需具备的知识、动机和技能”。
Lusting & Koester(1996)则认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发生的得体有效的行为,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合理的动机和有技巧的行动。
尽管不同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所包含的要素观点不一,但从他们所列的要素中可以归纳出共同的部分,即认知、感情(态度)和行为。
(胡文仲,2013)。
在认知层面,学者们指出要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交际者不仅需要一般文化的知识,还需要具备特定文化的知识以及关于本国和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人文、宗教、习俗等各方面的知识。
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关于网络用语问题此次调查,为力争研究数据的全面真实性,笔者以300名五年级学生为被调查对象为研究对象(即研究样本),问卷的发放分别在郑州市十所中学进行,问卷采用现场填写、现场回收的形式完成。
本次问卷共发放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
了解途径调查内容:分析了解青少年接触网络用语的途径。
调查结果:结果分析:从图 1 中,我们轻易可以得出互联网是青少年接触网络用语的主要渠道,占总调查人数的 61.19%,接着排序依次为:手机、电视、广播、纸质出版物等方式。
使用态度调查内容:分析中学生对待网络用语的使用态度。
调查结果:结果分析:如图显示,在接受调查的 286 人中,对网络用语持“无所谓”态度的比例过半,合并喜欢人群可得出约 87.1%的中学生对待网络用语并不持反对态度。
通过对学生的实时访谈,可得知对网络用语持积极态度的同学认为网络用语时髦有趣,让彼此之间的沟通更加幽默简洁,而有反对意见的这部分同学觉得网络用语种类繁杂,其中不乏粗俗不堪的词汇,对他们健康人格的培养和道德认识的养成起到阻碍作用。
使用频率调查内容:分析中学生对于网络用语的使用频率。
调查结果:结果分析:对于中学生使用网络用语的情况,39.2%的学生认为他们会“经常使用”,47.2%的学生认为他们“偶尔使用”,由此可知,86.4%的学生会经常或偶尔使用网络用语,绝大部分学生并不排斥网络用语的流行和运用。
使用动机调查内容:了解中学生网络用语的使用动机。
调查结果:据 excel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在使用频率较高的中学生人群中,有 11%的同学是受到身边同学的影响,从众使用;16%的中学生是因为使用网络用词使自己显得与众不同,更具个性;37%的中学生认为网络语言简洁明了,比传统语言更直观地传情达意。
46%的同学则觉得网络语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全新感觉,时刻更新,紧贴时代。
结果分析:由此可见,中学生使用网络用语的动机和网络语言的特点紧密相连。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忻州市教科研规划课题结题报告申请人姓名单位名称实验区名称项目组成员撰写人论文题目:高中英语词汇教与学调查研究研究领域:高中英语学科教学项目负责人:课题组组员:摘要词汇是语言中一种极其重要旳构成部分,它在语言旳教与学旳过程中起着关键性旳作用。
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无一不依赖对词汇旳充足掌握。
词汇量旳大小,对于一种外语学习者旳外语水平有着直接旳影响。
换言之,词汇量局限性旳人是无法更深入旳在外语学习中获得发展旳。
2023年我国教育部颁布旳新英语课程原则中规定高中学生必须掌握30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常用语或固定搭配。
高中生投入大量旳时间和精力去扩大词汇量,但由于学生学习词汇不得法,又缺乏教师旳对旳指导,机械记忆,遗忘率高,达不到课程原则旳规定。
高中学生埋怨大量旳词汇记不住是他们最头疼旳事情之一。
同步,学生们也但愿老师能变化教法来提高词汇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作者认为学生词汇学习效果不理想有老师旳原因,也有学生旳原因。
本研究对高中英语词汇教与学两方面进行调查,目旳是为了理解高中英语词汇教与学旳现实状况,发现存在旳问题,寻找问题旳本源,探讨处理旳措施,引导高中英语教师改善词汇教学措施,引导高中学生故意识地使用词汇学习方略以改善其词汇学习效果。
在本项调查研究中,笔者通过词汇量测试,课堂观测,问卷调查等对高中英语词汇教与学进行了调查。
调查成果显示,就教师而言,大多数教师能意识到词汇学习旳重要性,但在实际词汇教学中词汇教学手段单一;词汇教学深度不够,即对词汇旳语用及文化内涵引导不够;对学生进行词汇学习方略培训不够。
就学生而言,词汇学习过于依赖老师,学生还没有形成自主学习旳习惯;学生词汇记忆效果不佳,不能坚持使用良好旳记忆措施;学生旳课外阅读量少,词汇展现率底,实际运用词汇机会不多。
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提出某些观点及提议。
除此之外,作者还根据国外语言教学专家和一些老师旳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四种词汇教学措施。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社会习俗、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出现各种语用失误,这些失误不仅可能导致沟通的障碍,甚至可能引发误解和冲突。
因此,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文章首先回顾了相关理论和研究,界定了语用失误的概念和分类。
然后,结合具体案例,从语言习惯、社会习俗、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其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语用失误的发生。
本文的研究不仅对提高个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能力有指导意义,也对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和谐共处具有积极意义。
二、语用失误的定义与分类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涉及到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或冲突。
语用失误不仅反映了语言本身的问题,更揭示了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和认知冲突。
语用失误通常可以分为两类: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语言语用失误主要发生在语言使用的形式上,是由于对语言本身的误解或使用不当造成的。
例如,在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视为礼貌或谦逊的表达,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视为直接或冒犯。
这种失误通常是由于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语言规则掌握不足或误解造成的。
社交语用失误则更加复杂,它涉及到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对文化规范、社会习俗和价值观的误解或忽视。
这种失误往往是由于交际双方对彼此文化的社会距离、行为准则和期望的误解造成的。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询问他人的年龄、婚姻状况或收入等私人信息被视为不礼貌或侵犯隐私,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被视为友好或关心的表现。
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和避免语用失误至关重要。
这不仅需要语言学习者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则,更需要他们深入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
聚焦词语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语用能力【摘要】聚焦词语教学是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从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聚焦词语教学的重要性,并分析了现有教学策略。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建议,并进行了实施策略的有效性验证。
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聚焦词语教学策略的实际效果。
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语用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聚焦词语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聚焦词语教学、语用能力、教学策略、学生、提升、有效性验证、案例分析、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语用能力是指语言学习者在交际中准确、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词语教学是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学生需要掌握更加丰富和灵活的词语运用技巧,才能更好地应对不同语境下的交际需求。
目前,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在词语教学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注重词汇量的积累而忽视词语的实际运用,导致学生在实际交际中缺乏灵活性和准确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研究和探索更加有效的词语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升语用能力,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语言需求。
1.2 研究意义语用能力在语言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更关乎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能力。
而聚焦词语作为语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技巧具有重要影响。
加强聚焦词语教学,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聚焦词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使用的规范和准确性。
聚焦词语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特定的语法和语义功能,正确使用聚焦词语可以让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清晰。
通过系统的聚焦词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语言习惯,提升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加强聚焦词语教学,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幼儿园大班语言表达教案反思与改进措施一、评估和分析1. 问题的现状:幼儿园大班语言表达教案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大班语言表达教案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还不够成熟,表达能力较弱;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可能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无法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性,也制约了幼儿语言表达教学的效果。
2. 分析原因: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幼儿园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还不够成熟;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有限;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单一性等原因所致。
3. 改进措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调整教学目标:将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培养其对语言表达的自信心。
(2)优化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让幼儿在自主探究、实践中学习语言表达,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3)多样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法、情景模拟法、故事教学法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文章撰写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我们首先要明确幼儿园大班语言表达教案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改进的措施。
在文章的开头,可以引用一些相关的统计数据或研究报告,来强调这个主题的重要性。
然后分别从问题的现状、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在整个论述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及“幼儿园大班语言表达教案”这个关键词,以保持文章的重点和连贯性。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幼儿园大班语言表达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我们在撰写这篇文章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力求将各方面的因素都考虑进去,以达到全面、深刻和灵活的效果。
1 根据以下不同的语境条件,首先判断A, B, C, D中哪一个是最前当的,并用○圈上,每一题只选取一个结果,多选无效;其次,每题后还有一个自信量表,分成这样四个等级: 3 表示我的选择肯定是对的,我有100%的把握是对的; 2 表示我的选择可能是错的,但我有70%的把握是对的; 1 表示我的选择很可能是错的,我只有50%左右的把握是对的; 0 表示我完全不知道哪一个最恰当,随便选了一个。 请根据自己选择时的把握程度,在横线上选择一个相应的数字,并用○圈上。
1. 假如某人向你提供你不喜欢的食物, 你可以说: (If someone offers you some food that you really don’t like, you might say:) A) I’m fed up. B) Thanks, but I’m really full. C) Sure, I’d love some more. 0 1 2 3
2. Jack打电话到John Smith的办公室,他们并不是很熟悉。 Jack:你好,我想找John Smith。 (Jack phones John Smith’s office, and they are not familiar with each other. Jack: Hello, I’d like to speak to John Smith, please. ) John: A) I’m John Smith. B) It’s me here. C) This is John Smith speaking. 0 1 2 3
3. 餐桌上,A对他的朋友说: (At a dinner, A says to his friend:) A) “Eat slowly please.” B) “Take your time and eat slowly.” C) “Enjoy!” 2
0 1 2 3 4. A听说B的爷爷刚去世,他在碰面时对B说: (A knew that B’s grandpa had just died, when they met the other day, A said to B:) A) “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r grandpa has killed himself.” B) “I’m sorry to hear about your grandpa.” C) “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r grandpa was caused to death in the car accident.” 0 1 2 3
5. Jane准备晚上参加派对,她曾告诉她的朋友Merry并想借一条裙子。 (Jane is going to have a party in the evening, she has told her friend Merry about it and wants to borrow her skirt.) Jane: Would you please lend me your skirt for the party Merry: A) No problem. B) I’d like to lend it to you. C) Certainly I can. 0 1 2 3
6. Merry:嘿,你会来我的生日派对吗 (Merry: Hi, are you coming to my birthday party) Jane: A) Certainly. B) No problem. C) Of course. 0 1 2 3
7. Li希望他的指导教授Mr. Smith能帮他修改一下申请书,于是他走进教授的办公室,说: 3
(Li wanted to ask his advisor, Mr. Smith, to revise his application so he went to his office, entering the room and said,) A) You’re not busy, I hope. B) Can I have a word with you, Mr. Smith C) I am sorry to interrupt you. You see I’ve never written a letter in English before, so I’ve probably made lots of problems. 0 1 2 3
8. Brown:你的英语说得真流利。 (Brown: 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 Greg: A) Thanks, it’s kind of you to say so. B) Oh, no. Far from that. I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C) No, no, my English is poor. 0 1 2 3
9. 在回家的路上,Tom碰见他的中国朋友李华。 (On the way home, Tom met with his Chinese friend Li Hua.) Li Hua: Hi, why didn’t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yesterday Tom: My mother was ill. Li Hua: A) It’s doesn’t matter. B) I’m sorry to hear that. C) Never mind. 0 1 2 3
10. 在汽车站, 男人说:请问,您知道去伦敦路应该乘哪一路车吗 女人说:不好意思,我不知道。 (At a bus stop: Man: Excuse me, do you know which bus to catch for London Road, please 4
Woman: Sorry, I have no idea. Man: A) It doesn’t matter. B) Oh. C) Never mind. 0 1 2 3
11. 在一次英语讲座前,一位中国学生自愿上前把黑板擦干净后。 (Before an English lecture, a Chinese student volunteered to clean the blackboard.) Professor: Thanks a lot. That’s a great help. Student: A) Never mind. B) It’s my duty. C) You’re welcome. 0 1 2 3
12. 上的士后,你会对司机说: (In a taxi, you may say to the driver:) A) Airport, please. B) Excuse me, would you mind taking me to the airport C) Would you please take me to the airport 0 1 2 3
13. 在(Mr. Smith)作完讲座后,李华走上讲台。 (Soon after a lecture, Li Hua went on the platform.) Li Hua: A) 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lecture, Mr. Smith. B) Dr. Smith, you’ve made a wonderful lecture. C) You must be tired after the lecture. Have a rest. 0 1 2 3
14. 当你被向一位老教授或一个朋友的父母介绍时,你会说: (When introduced to an old professor or to a friend’s parents, what would you say to them) 5
A) “How are you” B) “Hi!” or “Hello!” C) “Hello, it’s nice to meet you.” 0 1 2 3
15. 在博物馆里,一名导游正在为一些外国游客翻译。当他们看完其中一部分后,他想带他们到下一部分,于是他说: (In a museum, the guide is interpreting for some foreign guests. When they have finished visiting one part, he would like them to follow him to the next part. He says,) A) “Move on.” B) “This way, please.” C) “Follow me.” 0 1 2 3
16. 在晚餐上: (At a dinner:) A: May I have the biscuits B: A) Sure (handing along the biscuits). B) Yes. Help yourself. C) Go ahead. 0 1 2 3
17. Mr. Timms到达一次会议后才发现其被取消。 (Mr. Timms has arrived for a meeting which, unfortunately, has been cancelled.) Mrs. Banks: I’m terribly sorry about not letting you know sooner, Mr. Trimms, but unfortunately it was cancelled at the last minute and there simply wasn’t enough time to inform every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