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全数字接收机的航管二次雷达系统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空中交通管制S模式二次雷达信号处理系统【摘要】空中交通管制本身具有难度大、工作复杂的特点,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航空业的生机勃勃,更是增加了其工作量;传统的ATCRBS处理器虽然在过去为空中交通管制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如今却显得“漏洞百出”;科学技术的进步让人们亟待完善航空交通,S模式二次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本文从S模式二次雷达信号处理系统与ATCRBS的不同点对比、空中交通管制应用S模式处理系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S模式处理系统的技术研究及重大意义五个方面来进行简析的,以期完善交通管制,促进航空业的发展。
【关键词】询问信号;应答信号;有效信息;监测;校验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保障,科学技术也能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当前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背景之下,在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保障之下,人们对航空的需求明显增大,空中交通管制也越来越重要。
S模式二次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由于本身的优越性,必将普及于各国的交通管制之中。
一、S模式二次雷达信号处理系统与ATCRBS的不同点对比二次雷达信号处理系统是在战争的需求中产生的,当时是主要用于判断敌我的系统,为参战国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随着世界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二次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则主要用于空中交通管制。
S模式处理系统是ATCRBS 的发展,我国正处于由ATCRBS向S模式过渡中,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包括询问和应答方法不同、传递交通信息方式不同及应答频率和有效性不同三个方面。
(一)询问和应答方法不同传统的ATCRBS系统所采用的是一种类似于广播技术的技术,地面雷达以扩散的方式向空中的飞机发送询问信号,所以飞机必须无条件接受,同时,也需要全部作出应答;而S模式处理系统利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由于每架飞机都会被分配一个不同于其它飞机的地址,类似于我们电脑网络的IP地址,S模式处理系统将根据地址的不同在预订时间发送询问信号,这样飞机可以只接收属于自己的信号,并会在不同时间作出应答。
基于Indra雷达的航管二次雷达数据应用软件开发方法研究作者:冯超来源:《中国新通信》2015年第22期【摘要】为了精确分析航管二次雷达在出现假目标、信号质量低等问题时的具体原因,本文对二次雷达数据在ATC网络中的传输方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二次雷达数据解析 ASTERIX Socket随着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空中交通管制方式已经由传统的程序管制过渡到雷达管制,航管二次雷达也取代一次雷达在雷达管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在雷达信号出现质量问题时,维护人员往往通过回放录像等直观方式查找原因,没有具体数据作为分析依据。
因此,在雷达信号呈现给管制员使用之前对雷达信号进行监控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二次雷达数据格式解析ASTERIX(All Purpose Structured Eurocontrol Surveillance Information Exchange)是国际民航组织为了监视数据在ATC(Air Traffic Control)系统中各处理器之间进行传输而制定的标准,它属于OSI网络结构中的应用层协议。
通过ASTERIX对雷达数据进行解析,可以得到航班号,飞行器飞行速度,飞行器位置,UTC时间等等所有航班相关信息。
1、CAT字段标识数据的类型,航管二次雷达数据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即CAT01、CAT02、CAT48、CAT34,每一种类型都对应一种解析规则。
2、LEN字段标识整个Data Block的字节长度。
3、FSPEC(Field Specification)字段最为重要,是Record数据项的目录索引,它的每一位与Record中的Data Item数据项相对应,表示对应数据项的有或无,如为“1”则对应的数据项存在,如为“0”则对应的数据项不存在。
在四种数据类型解析标准中均有解析FSPEC与Data Item对应关系的UAP(User Application Profile)表格。
《二次监视雷达信号的处理和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对航空器飞行中的监控与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次监视雷达(Secondary Surveillance Radar,SSR)作为一种重要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在飞行安全监控、交通流量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二次监视雷达信号的处理和分析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二次监视雷达信号的处理和分析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二次监视雷达信号的概述二次监视雷达信号是通过询问-应答机制实现的。
在飞行器上安装的应答机接收到询问信号后,根据预设的编码规则发出应答信号。
这些应答信号包含飞行器的识别码、高度、速度等信息,供地面监控系统分析处理。
三、二次监视雷达信号的处理1. 信号接收:二次监视雷达系统首先通过天线接收来自飞行器应答机的应答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接收机进行初步的放大、滤波等处理。
2. 信号解码:接收到的应答信号需要进行解码处理,以提取出飞行器的识别码、高度、速度等信息。
这一过程需要借助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如频谱分析、数字滤波等。
3. 数据处理:经过解码后的信息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数据格式化、数据关联等。
这些处理有助于将原始的雷达信号转化为有意义的飞行器信息。
4. 显示与存储:处理后的信息通过显示器进行展示,同时可以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供后续分析使用。
四、二次监视雷达信号的分析1. 信号质量分析:通过对接收到的应答信号进行质量分析,可以评估雷达系统的性能。
如信噪比、多径效应等参数的分析,有助于优化雷达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2. 飞行器信息分析:通过对提取的飞行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航空器的飞行状态、交通流量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航空安全管理、交通流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 异常检测与识别:通过对比分析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可以检测出潜在的异常情况,如飞行器的高度变化异常、速度异常等。
这些异常情况可能涉及到飞行安全,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对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安全运行的电磁环境分析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作为航空管制的重要设备,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其中,电磁环境是影响二次雷达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的电磁环境必须进行分析,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首先,二次雷达系统需要在特定频段内进行工作。
这些频段主要包含了L波段和S波段。
在这些频段内,会存在其他无线电频率,如广播电视、通信、雷达等。
这些无线电频率会对二次雷达系统造成干扰,影响其正常工作。
因此,需要对这些干扰进行分析。
其次,二次雷达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发出一定的无线电信号。
这些信号在空中传播时,会受到大气层、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信号弱化或失真。
另外,如果附近存在其他无线电源,如移动通信基站、雷达等,也会对二次雷达系统的信号造成干扰。
因此,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以优化二次雷达系统的信号传播。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二次雷达系统需要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因为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飞机上的无线电设备频率突然发生变化,或产生异频辐射等,从而对二次雷达系统产生干扰。
因此,在设计二次雷达系统时,需要考虑到对这些干扰的免疫力。
此外,应在系统安装后,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以保证其良好的抗干扰性能。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正确使用二次雷达系统是保证其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比如,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遵守国家有关无线电管理规定,严格控制系统工作频率和功率等参数,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工作。
同时,需要及时发现并排除系统故障,避免因故障引发事故。
总之,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的安全运行与电磁环境息息相关。
在系统设计、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电磁环境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其安全运行。
科技资讯2016 NO.22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信 息 技 术7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航管二次雷达系统是对空中目标鉴别与监视的系统,在空中的目标识别与跟踪和空中交通管制等很多方面都有极大的应用。
1 航管二次雷达的航迹跟踪现在,边扫描边跟踪已经成为航管二次雷达的必备能力,对于多个目标的跟踪,可以在它监视的空域范围内,针对各个需要跟踪的目标建立对应的相关航迹文件,将每次扫描得到的点迹、航迹与文件里面的航迹进行相关性对比,然后把跟踪目标现在的坐标位置进行优化,与此同时,用新的目标报告得到的估值参数将原来的航迹进行更新。
2 航迹和点迹的相关在进行点迹和航迹的相关处理之前,首先应该仔细研究点迹报告与所存的航迹报告中含有的信息,后续相关的计算都要按照这些信息来进行。
雷达处理单元中存在的航迹报告和雷达录取器中存在的点迹报告主要含有下列信息,见表1。
2.1 唯一代码相关由于一问一答的询问接收方式是民用航管二次雷达所采用的,所以其中询问与回答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信息量,大家可以对携带的信息进行分析并且将其解码,这对点迹与航迹的相关起到了特别重要的帮助作用,使相关计算量变得简单。
可以猜测在这些关联中最好的情况,比如,唯一代码的相关,就是说点迹报告或者是航迹报告里面的所有码位都是高置信度,代码c4与d1位置上最少有一位是非零位,点迹报告里面的代码交换位是零,而且仅有一个目标报告的a码和唯一代码的航迹可以匹配,还要符合以下条件:Δρij ≤Δρp ;ΔO ij ≤ΔO p ;Δh ij ≤1/2Δh max (有代码交换位标记);Δh ij ≤Δh max (无代码交换位标记)。
其中,Δρij 表示第i个点的点迹报告和第j个点的点迹报告在距离上的差值,ΔO ij 表示它们在方位上的差值,Δh max 则表示它们在高度上的差值。
对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安全运行的电磁环境分析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是民航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设备,它在民航飞行中的监控和导航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二次雷达系统的安全运行中,电磁环境往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本文将就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的电磁环境进行分析,以保障其安全运行。
我们需要明确二次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次雷达系统是一种主从式雷达系统,它由地面雷达站和飞机上的应答器组成。
地面雷达站向空中发送脉冲信号,而飞机上的应答器接收到信号后发送回应。
地面雷达站再接收到这些回应信号,并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飞机的位置和高度。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频率的发送和接收,而这涉及到了电磁环境的因素。
在分析二次雷达系统的电磁环境时,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频率的选择。
合适的频率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磁干扰,提高雷达系统的信号传输质量。
频率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国际通用的频率标准,以保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飞机都能够顺利地接收到雷达信号。
还需要考虑到频率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确保雷达系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也能够正常运行。
还需要考虑到电磁环境对二次雷达系统其他部件的影响。
例如雷达系统中的信号处理器、数据传输线路等都需要考虑到电磁环境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这些部件可能会受到干扰,影响到雷达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二次雷达系统的设计和布置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电磁环境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雷达系统在各种复杂的电磁环境中都能够稳定运行。
对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安全运行的电磁环境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频率选择、天线设计和布置以及其他部件的考虑,能够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保障雷达系统的安全运行。
在今后的民航领域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加强对二次雷达系统电磁环境的研究,不断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以保障民航飞行的安全与顺畅。
电子技术• Electronic Technology72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关键词】数字波束合成 软件无线电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应用在个人移动通信系统、军事通信、电子战、雷达系统以及信息化家电产品中。
数字技术由于本身的优点,大量工程应用都采用了数字化方法,对数据速率和实时性数字相控阵二次监视雷达关键技术文/文传勇 范辉辉提出了要求,需要宽的带宽来进行数据传输。
传统的使用同轴电缆的传输方式,达不到高速数据传输和实时性要求,同时在抗干扰、设备复杂程度、设备安装,铺线方面等工程应用方面,存在困难,不方便;由于光纤具有以下各种优点:(1)工作频率高,通信容量大;(2)衰减小,中继距离长;(3)保密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不受强电、雷达等干扰;(4)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施工维护;(5)原材料来源丰富,潜在价格低廉。
上述优点满足工程应用中各种需求,它是未来数据传输主要媒介;高速串行数据传输技术迫切成为各种应用的必须的技术。
在各个FPGA 厂商,都配套开发了自己的高速串行数据传输的IP 核,在ALTERA 中Stratix V GX/GS/GT ,在xilinx 中开发GTX,GTH,在Vertex-5,Vertex-6和Vertex-7高端FPGA 中,有对应的IP 核。
这些新的技术的引入,空管二次监视雷达系统的组成发生了变化。
在空管监视设备中,分为舱内设备(或者室内设备)和舱外设备(室外设备),舱内设备完成工作是数字信号处理、控制和显示;舱外设备主要完成功能是信号的感知和采集。
传统二次雷达组成由天线、旋转关节、射频电缆、模拟接收机、三级固态功率放大的发射机、基带A/D 采样、译码、点迹和航迹处理。
数字相控阵二次监视雷达的组成由天线辐射单元、数字TR 组件、光纤、数字信号处理模块、显控组成;数字TR 模块是每个通道独立对应一个辐射单元,其功率和相位可编程实时配置;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光模块的数字收发同步、数字发送通道的数据合成、数据接收的通道数据分配和数字波束合成,对数压缩、译码、形成点迹和航迹。
对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安全运行的电磁环境分析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是民航空域管理和航空交通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接收飞机上的二次雷达回波信号来实现飞机的识别和跟踪。
为了保证二次雷达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对其所处的电磁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可能存在的电磁干扰源和应对措施。
对于二次雷达系统而言,最常见的电磁干扰源是来自其他无线电频段的发射设备。
附近的无线电台、电视台和手机基站等都有可能在相邻频段上发射信号,这些信号可能会干扰到二次雷达的接收工作。
需要在设计和选址阶段,确保二次雷达系统远离这些干扰源,或者采取屏蔽和滤波等措施来抵消干扰信号。
二次雷达系统本身也会产生电磁干扰。
雷达发射机产生的高功率脉冲信号可能会对附近的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雷达天线辐射的电磁场也可能对周围的无线电设备产生干扰。
在二次雷达系统的设计和安装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雷达发射机和天线的位置和功率,以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当二次雷达系统工作在接收模式时,可能会受到来自雷电和其他大气电磁干扰的影响。
雷电产生的强电磁场信号可能会对二次雷达系统的接收机产生干扰和损坏。
在设计和安装二次雷达系统时,需要考虑防雷措施,例如设置避雷针和采用合适的防雷设备,以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
对于二次雷达系统而言,还需要考虑电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为二次雷达系统通常需要连续运行,并且对供电的稳定性要求较高,所以需要确保电源供应的可靠性,并且设置备用电源以防止停电和电源故障等情况导致系统瘫痪。
在二次雷达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防范潜在的故障和干扰。
定期的天线调校和设备校准可以帮助减少电磁辐射和提高接收精度,从而保证二次雷达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的电磁环境进行分析是保障其安全运行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设计和选址、规划雷达发射机和天线、采取防雷措施、确保电源供应的稳定性以及定期维护和检查等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电磁干扰对二次雷达系统的影响,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次监视雷达信号的处理和分析
二次雷达系统是国内民用航空主要的监视手段,在航空运输快速发展的今天,飞行量与日俱增,雷达对航空管制也越来越重要。
与此同时,航空管制雷达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异步干扰,反射,同步串扰,多径询问应答等问题,这些问题给空中航行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因此,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以及解决,变得非常重要。
本论文从雷达的概念入手,介绍了雷达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现今民航领域管制雷达的使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后又对雷达的种类进行了叙述,罗列了二次雷达相对于一次雷达的优点,详细的阐述二次雷达的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的方法。
文章第三部分介绍了二次雷达系统的基本构成,详细介绍了地面询问设备和接收设备组成,并对各个模块的工作过程进行了解析。
最后,文章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阐述了反射引起的假目标的消除方法,即通过一段时间的数据收集,通过数据得到反射物的具体位置,然后通过命令增加抗反射文件,进行反射物的消除,从而更好的抑制假目标;二是,对同步串扰现象进行MATLAB仿真,接收信号存在的噪声进行小波去噪处理,然后将两个重叠的信号进行分离,从而得到正确的应答编码,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二次监视雷达(Secondary Surveillance Radar)广泛用于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领域,为管制员实时提供空中飞机的位置、高度、速度、以及飞机的二次应答机代码。
航管自动化系统通过飞机的二次应答机代码可向管制员提供飞机的航班号、所属航空公司以及该架航班的航路等信息。
这个过程,在航管自动化系统中称为飞行计划与二次应答机代码的关联。
二次监视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地面二次雷达周期性发出询问电脉冲,飞机上的二次雷达应答机收到该询问脉冲后,向地面二次雷达发回一组数据,其中包括飞机的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飞机二次应答机代码等信息。
目前飞机的二次应答机代码为一个4位的8进制数(0000-7777),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规定,分配给我国可以使用的二次代码为1633个,具体到每一个管制区,如广州区域管制中心,在本情报区内可以使用的二次应答机代码为65个。
随着我国各地机场航班量的快速增长,上述的二次应答机代码数量早已不能满足中国民航的需求,二次应答机代码的重复使用率在目前的航管自动化系统中逐年增加,而由二次应答机代码重码引起的飞机关联错误的问题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将对飞行安全及管制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下文对该问题危害、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
1关联错误对管制员的影响1.1增加管制员的工作量当出现关联错误的问题时,管制员需要进行较繁琐的操作,通过修改飞行计划等措施使航班关联正确。
在由于系统限制等原因无法自动关联时,管制员还需要电话通知所有相关管制单位,塔台管制员甚至还需要电话通知站调取消错误关联航班的起飞报,大大地增加了管制员的工作负荷。
1.2可能带来潜在危险首先,进近、区调管制员对电子进程单的依赖性很强,管制员若不能及时发现航班关联错误有可能导致其掌握的航班信息有误,会造成进近、区调指挥错误,导致出现管制差错。
其次,管制员在进行处理关联错误的操作时,注意力会被分散,削弱其对飞行动态的监控能力,导致管制员工作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
第21期2019年11月No.21November,2019单脉冲二次监视雷达(M o n o p u l s e S e c o n d a r y Surveillance Radar ,MSSR )是空中交通管制(Air Traffic Controller ,ATC )系统的基本组成设备,也是我国民用航空雷达管制采用较为广泛的雷达设备。
MSSR 通过询问雷达向空中发射询问信号,装有应答器的目标接收询问信号,识别出询问信息后,自动发送相应的应答码,MSSR 接收应答信号,对应答信号进行解码,从而得到目标的相关信息,对目标进行定位。
在实际使用中,MSSR 很容易受到外界和周围环境相同频段的干扰,产生虚假目标,或丢失相关目标信息,导致不能完全实现期望的性能。
本文主要对常见的几种干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设备的配置方式和使用状态对干扰的抑制加以说明。
1 常见的干扰与分析1.1 “多径效应”干扰在无线通信领域,多径指无线电信号从发射天线经过多个路径抵达接收天线的传播现象。
大气层对电波的散射,电离层对电波的反射、折射以及山峦、建筑等地表物体对电波的反射都会造成多径传播[1]。
直射路径和反射路径间的关系有很多种,从直射路径和反射路径的时间间隔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1)直射路径和反射路径的路径差太小,以致同一个脉冲经两个路径到达时几乎完全重叠。
(2)直射路径和反射路径的路径差足够大,以致两个路径到达的相应脉冲串只有部分重叠或不重叠。
多径效应的影响使得某些区域作用距离增强或减弱,有的甚至因飞机收到的信号强度不够,不能被机载应答机检测出来进行应答,严重影响了雷达的探测能力。
1.2 绕环(Ringing )现象雷达天线波瓣图表示雷达天线辐射信号在各个方向上的能量强度分布。
天线波瓣分为主波瓣和旁瓣,询问波束不仅存在于主瓣上,也存在于旁瓣上。
当飞机在旁瓣的时候,应答机被功率较强的询问信号触发产生应答,并被雷达接收时,会形成一个假目标,这些虚假目标距离雷达较近,并且分布在以雷达为中心的圆环上,形成“绕环(Ringing )现象”,会导致雷达分辨力和方位精度变差,在数字处理时,形成多个目标报告,引起后续设备过载。
某航管二次雷达受扰问题定位及分析作者:崔海欧方咏秋来源:《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年第07期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型射频设备大规模使用,导致电磁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二次雷达受到电磁干扰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的事情频繁发生。
2009年某二次雷达系统受到不明干扰,导致无法及时发现目标,形成连续航迹。
针对此问题,我们运用加装频谱分析仪 R&S FSP30和带1~18GHz前置预放的标准增益喇叭天线的测试车辆对该地区的L 频段电磁环境进行测量,定位干扰源,同时为确定此干扰源排查的准确性,使用CT studio工具对其进行仿真分析,与干扰现象相符,在通知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后,后期没有再出现干扰现象。
关键词:二次雷达同频干扰频谱分析中图分类号:TN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7-016-031 引言随着信息社会迅猛发展,无线电应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信号干扰问题出现在无线通信领域。
其中同频干扰存在着排查难,定位不准确,识别复杂等诸多问题。
一些专用的信道也因各种非法无线设备的应用而受到干扰,而某些干扰可能对关键设施产生及其严重的后果,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本文以某地区航管二次雷达受扰为例,初步阐述这种干扰危害。
2 问题描述2009年9月,某二次雷达系统在对某城市上空的飞行目标进行询问时,没有形成点迹,或者形成的航迹不连续。
二次雷达工作符合国际通用标准,询问信号工作于1030MHz€?.2MHz,应答信号工作于1090MHz€?MHz。
而应答码正确解码的前提条件是在20.3 s的框架脉冲F1和F2之间,所有的应答脉冲幅度应基本相等,最大相差幅度在€?00mV之内。
经过对问题现象的初步分析,在该城区内可能存在一同频干扰源,干扰航管二次雷达正常接收。
为了查找并定位干扰源位置,我们使用地面移动测试车在该城区内对航管二次雷达接收频点1090MHz附近的信号进行了监测,具体测试路线绕其城区一周。
航管二次雷达假目标的产生与抑制作者:王美靖来源:《中国新通信》2016年第07期【摘要】对航管二次雷达假目标的产生进行了讨论,对异步干扰和同步窜扰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异步干扰和同步窜扰的抑制技术。
【关键词】二次雷达假目标异步干扰同步窜扰一、航管二次雷达简介航管雷达起到对目标空中定位的作用,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提供距离、方位、高度等信息,已广泛用于机场附近的空中交通安全管制。
航管二次监视雷达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询问和应答信号来完成对目标的定位。
由地面站通过天线发射频率为1030MHz的询问编码脉冲;机载应答机接收这组询问,检测并判断编码信号的内容,然后由机载应答机发射频率为1090MHz 的回答编码脉冲;地面询问机接收这组回答编码并检测,之后由录取器处理完成对目标的距离、方位以及回答编码等,最后形成目标的点迹报告[1]。
二、航管二次雷达假目标的形成原因随着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二次监视雷达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由于二次监视雷达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雷达站所处地形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假目标问题,给管制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不便。
二次雷达假目标的产生主要原因有:异步干扰、同步窜扰、旁瓣应答和反射。
地形地物反射会在发射机和接收机间存在多条路径,形成虚假目标,可以通过反射体的几何关系来预测真实飞机的位置[2],或者通过在监视处理的航迹文件建立反射区对假目标过滤。
异步干扰、同步串扰和旁瓣应答假目标都是受无线电信号干扰影响造成的。
旁瓣应答是应答被旁瓣触发引起的,ISLS(询问旁瓣抑制)技术和灵敏度时间控制可以有效抑制旁瓣应答产生的假目标。
本文重点对异步干扰和同步窜扰进行分析。
2.1异步干扰当飞机处于多个地面站的探测范围时,机载应答机可能受到两个及以上地面站的询问,应答信号将全方位辐射,收到其他询问机询问的回答会造成本地面站的异步干扰。
地面站之间的间隔在500nm内时,可能产生异步干扰(见图1)。
A站发射的询问触发机载应答机的应答,该应答全方位辐射后,被A站接受,同时进入B站的接收机旁瓣,A站计算出正确的飞机距离,但B站计算出的飞机位置是错误的。
采用全数字接收机的航管二次雷达系统研究摘要:全数字接收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给出了一种采用全数字接收机技术的航管二次雷达系统方案,对系统中全数字接收机部分进行了重点论述。
经实际使用,证明了全数字接收机技术应用于航管二次雷达系统中是可行的。
关键词:航管二次雷达;全数字接收机;直接数字合成
0 引言
航管二次雷达是应用于传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可对空中合作目标进行有效监视,能够向管制中心提供目标的方位、距离、A代码和气压高度等信息,具有S模式的二次雷达与普通A/C 模式的二次雷达相比,不仅可以提供更好的监视能力,还可以提供空中和地面的数据链接能力[1],增强地面与空中目标的信息交互。
航管二次雷达工作于L波段,最初采用的是视频采样技术。
随着雷达接收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数字中频采样技术,该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因此视频采样技术逐渐被数字中频技术替代。
近年来,雷达接收机的数字化水平越来越高,超高速数字电路技术迅速发展,目前L 波段的全数字化接收机技术已经逐步成熟。
本文介绍了采用全数字化接收机技术的航管二次雷达系统的组成和原理,重点介绍了系统中的全数字接收机部分,并在实际的项目中对该系统进行了验证。
1 航管二次雷达系统概述
1.1系统组成
航管二次雷达一般由天线系统(包括天线、天线座和伺服系统)、馈线系统、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器、数据处理器和显示与控制单元组成。
1.2系统工作原理
1)二次雷达询问信号的产生:
在航管二次雷达的显示与控制单元界面上可以对二次雷达的工作模式进行设置,该设置命令发给二次雷达的数据处理器,数据处理器将命令转发给信号处理器的定时模块,由定时模块产生询问脉冲序列,送往接收机的激励模块进行调制,产生的激励信号送发射机进行功率放大,得到大功率的射频信号,该射频信号经馈线系统传输至天线,由天线向空间辐射。
2)二次雷达对应答信号的接收与处理:
飞机上的应答机接收到询问信号后,会对询问信号进行模式判别,然后根据询问模式产生相应的应答脉冲序列,再对应答脉冲序列进行调制和功率放大,形成大功率射频信号,送往应答机天线,由天线向空间辐射。
二次雷达的天线接收到应答信号后,通过馈线系统将应答信号送入接收通道,根据系统方案的不同,接收通道可以输出射频信号,也可以输出中频信号或视频信号,送入信号处理器做应答预处理、应答处理,处理形成的应答报告送往数据处理器进行点、航迹处理,最终形成航迹报告,送往显控终端或管制中心进行显示。
2采用全数字接收机的航管二次雷达系统设计
2.1全数字接收机与信号处理器功能模块划分
全数字接收机由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两部分组成。
1)模拟部分
模拟部分对天线来的射频应答信号进行滤波和低噪声放大,对数字部分产生的D/A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另外还产生系统所需的时钟。
2)数字部分
数字部分对定时模块产生的基带信号进行数字上变频和D/A转换,对模拟部分输出的放大后的射频应答信号进行射频A/D采样和数字下变频。
与全数字接收机相匹配的信号处理器的组成及模块划分与传统的航管二次雷达信号处理器相同:均由定时模块、应答预处理模块和
应答处理模块组成,完成询问序列的产生和应答处理功能。
其不同之处在于定时模块产生的询问序列的信号形式不同:传统的定时模块产生的是脉冲框架,采用DDS方式的定时模块产生的是数字化的I/Q 序列。
2.2全数字接收机与信号处理器硬件设计
本系统中将接收机模拟部分的功能合并为一个模块,接收机数字部分与信号处理器集成在一块印制板上。
接收机模拟部分由滤波和放大电路、激励放大电路和时钟源组成;数字部分由两块FPGA、DAC和射频ADC组成[3]。
(在FPGA 中完成数字上变频、数字下变频、定时和应答处理功能)。
数字上变频的功能包括滤波、内插和混频,即将数字I/Q序列分别通过FIR内插成型滤波器,将数据的采样频率提高到射频采样频率,NCO产生两路完全正交的数字离散载波,保证调制时I、Q两路数据完全正交[4]。
合成后的信号送DAC,产生模拟的激励信号。
数字下变频的功能包括混频、滤波和抽取,即将射频数字信号变成零中频数字信号,通过滤波器将需要的信号滤出来,通过抽取将数据速率尽可能降低[3]。
2.3全数字接收机与信号处理器的工作过程
全数字接收机的工作过程为:
定时器产生正交调制的I/Q数据,然后进行数字上变频、D/A转换、带通滤波、放大,形成1030MHz的激励信号送发射机;
天线来的应答信号经过接收通道的滤波和放大后,输出1090MHz的射频信号进行射频A/D采样,然后进行数字下变频,输出基带的I/Q信号送信号处理器做应答预处理和应答处理。
2.4接收机技术指标要求
1)接收灵敏度:优于-90dBm;2)接收带宽:8MHz±1Hz;3)接收动态范围:不小于80dB。
要达到指标,接收通道及ADC的动态范围均需达到80dB,ADC 的位数至少需要14位。
4)接收通道增益.由于射频ADC的噪声相对中频ADC的噪声要大一些,因此采用射频ADC的接收通道增益应比采用中频ADC的接收通道增益适当大一些,以减小系统的噪声系数,保证系统灵敏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3实验结果
实测的全数字接收机指标如下:
1)接收灵敏度达到了-95dBm;2)接收带宽8MHz;3)接收动态范围为81dB;
将该采用全数字接收机的航管二次雷达接入天、馈线及伺服系统
平台,在外场进行实验。
经过实际观测,雷达的作用距离不小于400km,目标的距离精度为43米,方位精度为0.08°,航迹平滑、连续。
4结束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航管二次雷达的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然后给出了采用全数字接收机的航管二次雷达系统系统设计方案,详细论述了系统中的全数字接收机部分,最后给出了采用全数字接收机的航管二次雷达系统的实验结果。
本文涉及的全数字接收机已应用于航管二次雷达上。
经工程实践证明,采用全数字接收机的航管二次雷达方案是可行的,后续还需对雷达的测量精度做进一步的优化,以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尉. 二次雷达原理[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2] 杨小牛,楼才义,徐建良. 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3] 弋稳. 雷达接收机技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 王洋聪,朱冬. DDS技术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J]. 山西电子技术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