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荷载计算

船舶荷载计算

船舶荷载计算
船舶荷载计算

船舶荷载计算

6.5.1 永久作用

码头结构自重力计算时,钢筋混凝土:3/25m KN =γ,混凝土:

3/24m KN =γ 6.5.2 可变作用

量值随时间的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的作用。包括堆货、起重和运输机械荷载、汽车、铁路、缆车、人群、船舶、风、浪、水流、施工荷载、可变作用引起的土压力。毕业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项:

1. 堆货均布荷载

堆货荷载:前方承台30KPa 后方承台 40KPa 2. 流动机械荷载

门坐式起重机:型号M-10-30最大起重量10t 最大外伸距30m 轨距10.5m 轮数:4×4

水平运输:牵引车,叉车 3.船舶作用荷载

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作用在固定式系船柱、靠船构件上的船舶荷载可包括如下内容:

(1)由风和水流产生的系缆力; (2)由风和水流产生的挤靠力; (3)船舶靠岸时产生的撞击力; 船舶系缆力

风荷载计算-受风面积计算

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货船的受风面积按下列公式计算: 半载或压载

DW

A xw log 727.0283.0log +=

DW A yw log 628.0019.0log +=

式中:

xw A ,yw

A ——分别为相应装载情况下船体水面以上横向和纵向的受风面积(m2)

DW ——船舶载重量(t),DW=3000t 那么,半载或压载:

A xw =645.65m 2

A yw =159.58m 2

风压力计算

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作用在船舶上的计算风压力的垂直于码头前沿的横向分力和平行于码头前沿的纵向分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212y w 5-212xw -5100.49106.73ξξξξy yw x xw V A F V A F ?=?=

式中:

xw F ,yw

F ——分别为作用在船舶上的计算风压力的横向和纵向分力(kN) xw A ,yw

A ——分别为船体水面以上横向和纵向的受风面积(m 2) x V ,y

V ——分别为设计风速的横向和纵向分量(m/s),

21ξξ分别为风压不均匀折减系数和风压高度变化修正系数。其分别取值为0.9和1.0

根据风况资料,最大风速取14.7m/s ,此为最不利状态。那么最大风荷载: F xw =92.417KN ,F yw =22.842KN 水流力计算 流向角小于15° 水流力横向分力的计算

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附录 E.0.2,水流对船舶作用产生的水流力船首横向分力和船尾横向分力可按下式计算:

B V

C F xsc xsc '

=22ρ

B V

C F xmc xmc '

=22ρ

式中:

xsc F 、xmc

F ——分别为水流对船首横向分力和船尾横向分力(kN) xsc C 、xmc

C ——分别为水流力船首横向分力系数和船尾横向分力系数,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附录表F.0.6-1,取Cxsc=0.17、Cxmc=0

ρ——水的密度(t/m 3), 3=1/t m ρ

V ——水流速度(m/s),取V=1m/s

B '——船舶吃水线以下的横向投影面积(m 2)

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附录F.0.1-3,该码头为钢材主要货种,船舶吃水线以下的横向投影面积B '可按下式计算:

)log(612.0484.0log DW B +='

式中: B '——船舶吃水线以下的横向投影面积(m 2) DW ——船舶的载重量 经计算,得B ’=409.26m 2 那么:

水流力船首横向分力:

B V

C F xsc

xsc '

=22

ρ

=34.79KN

船尾横向分力:

B V

C F xmc

xmc '

=22

ρ

=0

水流力纵向分力的计算

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水流对船舶作用产生的水流力纵向分力可按下式计算:

S

V C F yc

yc 22

ρ

=

式中:

yc F ——水流对船舶作用产生的水流力的纵向分力(kN) yc C ——水流力纵向分力系数

ρ——水的密度(t/m 3), ρ=1 t/m 3

V ——水流速度,由资料知,取 V =1 m/s S ——船舶吃水线以下的表面积(m 2)

(1)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0),水流力纵向分力系数可按下式确定:

0.1340.046 yc Re b C -=+

式中:

Re ——水流对船舶作用的雷诺数

b ——系数,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船宽B=16.2m ,船舶吃水D=3.2m ,取b=0.009

(2)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J215-98)附录E.0.7,水流对船舶作用的雷诺数可按下式计算:

νVL

R e =

式中:

V ——水流速度,取为1m/s

L ——船舶吃水线长度(m),取船长95m

ν——水的运动粘滞系数(m 2/s),根据多年平均温度17C ?查《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附录表E.0.1-2,得 v=1.15×10-4m 2/s 计算得,Re= 826086.96

(3)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船舶吃水线以下的表面积S 可按下式确定:

1.7b S LD C LB =+

式中: L ——船长(m),取95m

D ——船舶吃水(m),取3.2m B ——船宽(m),取16.2m

C b ——船舶方形系数,件杂货取0.625 计算得S=1478.675m 2

综上,水流力纵向分力系数yc C =0.0168,水流对船舶作用产生的水流力的纵向分力F yc =12.42kN 船舶系缆力计算

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系缆力标准值N 及其垂直于码头前沿线的横向分力N x 、平行于码头前沿线的纵向分力N y 和垂直于码头面的竖向分力N z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

βαβαcos cos cos sin y x

F F n

K N

x N =N βαcos sin y

N =N βαcos cos

z N =N βsin

式中: N ,x N

,y N ,z N ——分别为系缆力标准值及其横向、纵向和竖向分力

(kN)

x F ∑,y F ∑——分别为可能同时出现的风和水流对船舶作用产生的横向

分力总和及纵向分力总和(kN)

K ——系船柱受力分布不均匀系数,当实际受力的系船柱数目n=2时,K 取1.2,n>2时,K 取1.3。这里K 取1.2

n ——计算船舶同时受力的系船柱数目,根据规范取n=2

α——系船缆的水平投影与码头前沿线所成的夹角(°),取为30°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系船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取为0° 情况1: 风速V x =14.7m/s ,V y =0 计算得系缆力N=161.26kN 情况2: 风速V x =0,V y =14.7 m/s

计算得系缆力N=66.18kN

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作用于系船柱上的计算系缆力标准值不应小于200kN ,故系缆力标准值取为200kN 。

系缆力标准值N 的横向投影

x

N ,纵向投影

y

N ,竖向投影z N :

x N =N βαcos sin =100KN y

N =N βαcos cos =173.21KN

z N =N βsin =0KN

表6-2 系船柱主要外形尺寸

系缆力标准值 柱高H 帽高

H

柱径D

帽宽

锚柱 单挡檐

直径 数量 350 450 172 380 620

30mm

7

船舶挤靠力

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当橡胶护舷间断布置时挤靠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j j x

K F F n

'∑'=

式中: '

j F ——橡胶护舷间断布置时,作用于一组或一个橡胶护舷上的挤靠力标准值(kN) j

K '——挤靠力不均匀系数,取1.3

x F ∑水流对船舶作用产生的横向分力总和

n ——与船舶接触的橡胶护舷的组数或个数:12 综上,计算得挤靠力

'

j F =20.26KN

船舶撞击力

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船舶靠岸时的撞击力标准应根据船舶有效撞击能量和橡胶护舷性能曲线及靠船结构的刚度确定。

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船舶靠岸时的有效撞击能量E 0可按下式计算:

2

02

n

MV E ρ

=

式中:

E ——船舶靠岸时的有效撞击能量(kJ)

ρ——有效动能系数,取0.7~0.8,这里取0.8

M ——船舶质量(t),按满载排水量计算,取M=4750 n

V ——船舶靠岸法向速度(m/s),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

取0.25 综上,计算得:

2

02

n

MV E ρ

=

=118.75KJ

选用拱型 型号 H L L1 B B1 B2 C SA300*L

300

1000

1650

225

600

490

140

某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

某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 2、1 负荷计算 2、1、1负荷计算得目得 计算负荷就是确定供电系统、选择变压器容量、电气设备、导线截面与仪表量程得依据,也就是整定继电保护得重要数据。计算负荷确定得就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电器与导线得选择就是否合理。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大,将使电器与导线截面选择过大,造成投资与有色金属得浪费;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小,又将使电器与导线运行时增加电能损耗,并产生过热,引起绝缘过早老化,甚至烧毁,以至发生事故。为此,正确进行负荷计算就是供电设计得前提,也就是实现供电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得必要手段。 2、1、2负荷计算得方法 目前负荷计算常用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与利用系数法、利用各种用电指标得负荷计算方法。前两种方法在国内各电气设计单位得使用最为普遍。 1、需要系数法 适用范围: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多、各台设备容量相差不太悬殊时,特别在确定车间与工厂得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组成需要系数得同时系数与负荷系数都就是平均得概念,若一个用电设备组中设备容量相差过于悬殊,大容量设备得投入对计算负荷投入时得实际情况不符,出现不理想得结果。 2、二项式法 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少、有得设备容量相差悬殊时,特别在确定干线与分支线得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 3、利用系数法 通过平均负荷来求计算负荷,计算依据就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但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4、利用各种用电指标得负荷计算方法 适用于在工厂得初步设计中估算符合、在各类建筑得初步设计中估算照明负荷用。 根据计算法得特点与适用范围我们选取需要系数法来计算负荷。 2、1、3计算负荷得公式

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得公式 有功(kW) P c = K d ·P e (2-1) 无功(kvar) Q c = P c ·tanφ(2-2) 视在(kVA) S c = (2-3) 电流 (A) I c = (2-4) 式中 K d ——该用电设备组得需用系数; P e ——该用电设备组得设备容量总与,但不包括备用设备容量(kW); P c Q c S c ——该用电设备组得有功、无功与视在计算负荷(kW kvar kVA); U——额定电压(kW); tanφ——与运行功率因数角相对应得正切值; I c ——该用电设备组得计算电流(A); 2、1、4负荷计算 1、染车间动力(AP103B) P c = K d ·P e = 67、5×0、75= 50、6kW Q c = P c ·tan(arccosφ) = 50、6×tan(arccos0、8) = 38、0 kvar S c = = 63、3 kVA 2、预缩力烘干机(AP104E) P c = K d ·P e = 50×0、7= 35、0kW Q c = P c ·tan(arccosφ) = 35、0×tan(arccos0、8) = 26、3 kvar S c = = 43、8 kVA 3、树脂定型机(AP104J) P c = K d ·P e = 150×0、7= 105、0kW Q c = P c ·tan(arccosφ) = 105、0×tan(arccos0、8) = 78、8 kvar S c = = 131、3 kVA 4、车间照明(AL105C1) P c = K d ·P e = 7、77×0、9= 7、0kW Q c = P c ·tan(arccosφ) = 7、0×tan(arccos0、6) = 9、3 kvar S c = = 11、7 kVA

船舶冷负荷计算公式

空调系统首先需要提供设计参数。 一.据设计手册推荐设计参数: 1、夏季工况舱内外设计计算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舱外:35℃干球温度,70%相对湿度; 舱内:26-28℃干球温度,50%相对湿度。 (注:上述参数适用于无限航区船舶,对于有限航区船舶可根据各航区具体决定) 2、冬季工况舱内外设计计算空气湿度和相对湿度 舱外:-20℃干球温度; 舱内:20-22℃干球温度,50%相对湿度。 3、新鲜空气量 a、按人数计算: 船员室、住室:每人28m3/h ;办公室、公共舱室:每人20-25m3/h; 娱乐室:每人30m3/h;旅客舱:每人17-20m3/h; 电影院:每人15m3/h。 b、按风量计算:有限区船舶,不小于空调总风量的40%,无限区船舶不小 于50%。 4、换气次数: 最小换气次数:船员室、住室: 6 ;办公室、公共舱室:8; 医务室、病房:10 ;娱乐室:10; 旅客舱:8。 5、计算定员 住室:按设计定员最高人数;船长、轮机长办公室:4 大副、大管轮和业务主任办公室:3 办公室:2 餐厅、休息室、电影院:按座位人数;医务室:2 病房:按病床数再加2 娱乐室:4 旅客舱:按设计旅客人数 +φ2+φ3+φ4+φ5 总冷负荷=φ 1 φ 1----维护结构传热 φ2---空调风机热量

φ3-------送风管温升热量 φ4-------回风管温升热量 φ5------新风热量 二、舱内得热量、热损失计算 1、舱内传入热量按以下公式计算:q=∑q 1+∑q g +∑q 2 +∑q 3 式中:q----维护结构传入热量W; ∑q 1 ----日晒甲板、舱壁、船舷传入热量总和W; ∑q g ---玻璃窗传入热量的总和W; ∑q 2 ----遮阳甲板、舱壁传入热量总和W ∑q 3 ----非空调舱室传入空调舱室热量总和W

杆塔荷载及强度校验(常用).

杆塔荷载及强度校验(常用). 杆塔荷载及强度校验 一、荷载种类及计算条件 1?荷载分类 根据荷载在杆塔上的作用方向,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1)水平荷载。杆塔及导线、避雷线的横向风压荷载,转角杆塔导线及避雷线的角度荷载。 (2)纵向荷载。杆塔及导线、避雷线的纵向风压荷载,事故断线时的顺线路方向张力。 还有导线、避雷线的顺线路方向不平稳张力,安装时的紧线张力等。 (3)垂直荷载。导线、避雷线、金具、绝缘子、覆冰荷载和杆塔自重, 安装检修人员及工具重力,使用拉线时由拉线产生的垂直分力。 2.荷载的计算条件 杆塔的荷载与气象条件有关,也与线路运行情况、杆塔型式等因素有关。确定杆塔的荷载应考虑杆塔在施工、运行中可能遇到的外界条件。 对此,《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做了规定。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标准《工业与民用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对35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杆塔荷载计算条件也做了规定。过去的书刊上把这种 规定叫做杆塔设计条件。它既是设计杆塔时计算杆塔荷载的依据,也是线路设计中校验杆塔强度的依据。现将有关规定综述如下: 35KV及以上高压架空线路的各类杆塔均应计算线路的运行情况、断线(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及安装情况的荷载。但对35KV及以下采用针式绝缘子线路和10KV及以下的瓷横担线路,可不进行断线情况的杆塔荷载计算。 (1)正常运行情况。各类杆塔的运行情况,应采用下列荷载计算条件:①最大风速、无冰、未断线;②覆冰、相应风速、未断线;③最低气温、无风、无冰、未断线(适用于终端杆塔和转角杆塔)。 (2)断线(不平衡张力)情况。分以下几种)情况考虑: 1)直线型杆塔(包括悬垂转角杆塔)的断线(不平衡张力)情况 单回路或多回路直线型杆塔(包括悬垂转角杆塔)的断线(不平衡张力)情况,应采用下列荷载计算条件:①断一根导线(或一相不平衡张力)、避 雷线未断、无风、无冰。②一根避雷线有不平衡张力、导线未断、无风、无冰。 其中,单导线的断线张力和避雷线的不平衡张力计算应采用数值参见有关文献。 2)耐张转角型杆塔断线情况 耐张转角型杆塔断线情况应采用下列荷载计算条件(适用于单回路或 多回路杆塔):①在同一档内断两相导线(终端杆塔应考虑剩两相导线)、避雷线未断、无风、无冰。②断一根避雷线、导线未断、无风、无冰。在断线情况下,导线断线张力取导线最大张力的70%,避雷线断线张力取避雷

船舶电力负荷计算方法及电算处理

船舶电力负荷计算方法及电算处理

课程名称:船舶电站自动控制系统与管理学生名称: 学生班级: 学生学号: 任课教师:尚前明 课程成绩: 完成时间:2014 年 6 月28 日

power station design,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total capacity of the ship power station and power of generating units and the number of single generating unit, calculating power load under various operating conditions is neede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total power, considering the simultaneity usage coefficient , factors such as network loss and reserve capacity at the same time, is to determine the power and quantity of the generating unit. Therefore, the correct power load calculation, reasonable power plant configuration is more important. Keywords:operating conditions;load coefficient;three kinds of load method;demand coefficient method 一 .船舶的运行工况 由于船上各用电设备的工作情况与船舶的运行状态有关,不论用什么方法计算,电站容量都是按照船舶不同的工况分别进行的。研究船舶各种典型工况的目的是要找出最大用电量、最小用电量,最大负荷的工况——用来确定电站的总容量以及最小负荷的工况——用来确定单台发电机或最小发电机的容量从而得出用电规律。目前,在负荷计算中一般包括航行工况、进出港工况、装卸货工况、停泊工况及应急工况五种运行工况。下面分析每种工况对电站配置的影响。 (1)航行工况:满载全速的航行状态的工况,一般来说是在船舶单个运行周期中占用时间最长的一种通用性的普通工况。 (2)进出港工况:进出港低速航行、靠离码头时使用锚绞设备和侧推(如配有)等机动状态的工况。这种工况下除使用锚绞设备外,还使用了正常航行所需要的大部分设备,所需要的总功率一般较大,而此种工况按照规范要求还需配备备用发电机组。因此,通常作为确定电站总容量大小的参考工况。 (3)装卸工况::装卸货时的工况。此种工况下主机已不再运行,为主机服务的辅助机械也不使用,使用的设备主要是装卸货需要的甲板机械、压载泵、照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

电力负荷及计算 (electrical load and load calculation) 用电设备在运行时消耗的功率及其计算。电力负荷包括基本负荷和冲击负荷。基本负荷是生产过程中比较平稳、幅值变化不大的电力负荷,冲击负荷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幅值变化大的突加、突减负荷。冲击负荷的负荷曲线有较规则的,如带钢连轧机的负荷曲线,也有不规则的,如炼钢电弧炉的负荷曲线。在开展设计时,根据用电设备容量(或耗电量)和工作制度进行负荷计算。 冶金工厂电力负荷特点主要为:(1)生产规模大,单体设备容量和总用电量都比较大。在中国,一个年产量为300万t的钢铁联合企业,用电最大负荷在250Mw左右,一个年产量为10万t的铝厂,用电最大负荷在230Mw左右。吨钢耗电量在450~650kw.h 之间,吨铝耗电量在15000~17000kw?h之间。150t超高功率炼钢电弧炉变压器容量为90MVA,大型电解整流变压器容量为58MVA。(2)冶金工厂是连续生产部门,供电不能间断,一般采用多电源供电。(3)大功率炼钢电弧炉、大型轧钢机主传动晶闸管变流装置,电diarl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有功和无功冲击负荷,引起电网周波变化、电压波动、电压闪变及波形畸变,均须采取抑制措施。 电力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冶金工厂电力负荷按用电设备对供电可靠性的不同要求,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1)一级负荷。突然停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设备损坏,且难以修复者,或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者。如炼铁高炉的泥炮机、开口机、热风炉助燃风机、鼓风机站、水泵站;炼钢转炉吹氧管升降机构、烟罩升降机构、炉体倾动机构;大型连续轧钢机;铝电解装置;焦炉推焦车、消火车、拦焦车、煤气加压站和氧气站等的电力负荷。 (2)二级负荷。突然停电将产生大量废品、引起大量减产、企业内运输停顿等,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者。如高炉上料系统、转炉上料系统、电炉电极升降机构、倾动机构、电磁搅拌机、连铸机、轧钢机和金属制品生产系统等的电力负荷。 (3)三级负荷。所有不属于一级和二级的电力负荷。如机械修理设施、电气修理设施等的电力负荷。 各级电力负荷的供电要求,一般不低于以下所列:1)一级负荷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对特殊重要的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独立电源点供电(见供电电源)2)二级负荷由两回线路供电,该两回线路应尽可能引自不同的变压器和母线段。3)三级负荷按实际需要容量供电。 负荷计算冶金工厂电力负荷分为最大负荷、尖峰负荷和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最大负荷是30min的最大平均负荷。最大负荷分别乘以适当系数,便可求得尖峰负荷和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它们又分别作为选择供配电设备、计算电压降、选择保护装置、计算电能消耗和选择补偿装置的依据。

杆塔(技术部)

名词解释 ,杆塔的定义:钢筋混凝土杆与铁塔的总称。 ,水平档距:杆两侧档距之和的算术平均值。, ,垂直档距:杆塔两侧档导线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比载:导线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积上的荷载, ,杆塔的呼称高是指杆塔下横担下缘到设计地面的垂直距离,用表示。 ,爬电距离:不同电位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不同电位的两个导电部件间最短的空间直线距离 ,导线弧垂是指在平坦地面上,相邻两基电杆上导线悬挂高度相同时,导线最低点与两悬挂点间连线的垂直距离。 ,安全距离,是导线对地面、建筑物、树木、果树、经济作物、及城市绿化灌木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风偏角。导线和绝缘子串在风荷载作用下,使绝缘子串风偏一定角度,称为风偏角,, ,长细比是指杆件的计算长度与杆件截面的回转半径之比, ,根开:相邻两塔腿中心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在荷载作用下,钢结构的外力和内力必须保持平衡。但平衡状态有稳定和不稳定之分,当为不稳定平衡时,轻微扰动将使结构或其组成构件产生很大的变形而最后丧失承载能力,这种现象就称为结构失去稳定性。, 简答题 杆塔的作用:在输电线路中起着支持导线、避雷线系统,使导线、避雷线与地面(水面)间及导线、避雷线间保持电气安全距离的作用。 杆塔的分类 一、按材料不同分类 分为钢筋混凝土电杆和铁塔两种。 二、按受力不同分类 .直线型杆塔(又称中间杆塔) 仅承受垂直荷载以及水平风荷载(即横向水平荷载),而不承受顺线路方向的张力的杆塔称直线型杆塔。 特点()仅承受垂直荷载以及水平风荷载 ()采用悬垂绝缘子串

()事故断线时产生不平衡张力,允许在不平衡张力作用下杆塔发生倾斜。 2.耐张型杆塔(又称承力杆塔) 除具有与直线型杆塔同样荷载承载能力外,还能承受更大的顺线路方向的拉力(支持事故断线时产生纵向不平衡张力,或者承受因施工、检修时用以锚固导线和避雷线引起的荷载的杆塔)称耐 张型杆塔。 特点:()除具有直线型杆塔承受荷载能力外,还要承受纵向水平荷载。 ()采用耐张绝缘子串 )在发生事故断线时,导线悬挂点不产生位移 三、按用途不同分类 .换位杆塔 用于改换同一回线路导线位置的杆塔 导线换位的原因:导线的各种排列方式(包括等边三角形),均不能保证三相导线的线间距离或导线对地距离相等,因此,三相导线的电感、电容及三相阻抗均不相等,这会造成三相电流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对发电机、电动机和电力系统的运行以及输电线路附近的弱电线路均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为了避免这些影响,各相线应在空间轮流地改换位置,以平衡三相阻抗。 、跨越杆塔 用于线路跨越江河、山谷、铁路、公路、通讯线及其它电力线路跨越杆塔有直线型和耐张型两种。一般跨越杆塔的高度较高。 、转角杆塔 用于线路改变方向处的杆塔。在特殊情况下,直线型杆塔和耐张型杆塔可设计成兼度以下的小转角。当转角超过度以上时必须按转角杆塔设计。 、终端杆塔 用于发电厂及变电所的第一座杆塔。终端杆塔用来承受杆塔一侧的导线拉力。终端杆塔必须是耐张型杆塔。 四、按线路回路分类 按线路回路多少可分为: 单回路杆塔 双回路杆塔和多回路杆塔。 双回路和多回路杆塔能节省杆塔数目,减少线路事故。 作用于杆塔上的荷载按其作用方向分为垂直荷载、横向荷载、纵向荷载。

全厂用电负荷计算示例

全厂用电负荷计算示例 某厂设有三个车间,其中1#车间:工艺设备容量250 kW、空调及通风设备容量78 kW 、车间照明40kW、其他用电设备50 kW,共计设备容量418 kW。2#车间:共计设备容量736kW。3#车间:共计设备容量434kW。(采用需要系数法)。 全厂用电负荷计算、无功功率补偿与变压器损耗计算及变压器台数、容量和型号的选择示例,计算结果列表如下,详见表4-4 全厂用电负荷计算 表表4-4

注:①2#、3#车间的负荷计算与1#车间的负荷计算类似,从略。 ②本负荷计算中未计入各车间至变电所的线路功率损耗。(只有线路功率损耗很小时,对于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影响不大时,才可以从略)。

表4-4计算过程如下:按公式(4-6)~(4-14)进行计算 1. 1#车间:车间工艺设备设备Pca= K d·Pe=250 x0.7=175(kW), Qca= Pca·tgφ=175x0.88=154(kvar), 2.空调、通风设备P ca= K d·Pe=78x0.8=62.4(kW), Qca= Pca·tgφ=62.4x0.75=46. 8(kvar), 3.车间照明设 备Pca= K d·Pe=40x0.85=34(kW), Qca= Pca·tgφ=34x0.62=21.1(kvar), 4.其他设备 Pca= K d·Pe=50x0.6=30(kW),

Qca= Pca·tgφ=30x1.02=30.6(kvar), 5. 1#车间合 计ΣPca= 175+ 62.4+34+30+=301.4(kW), ΣQca=154+46.8+21.1+30.6=252. 5(kvar), 6.有功同时系数KΣp=0.9 Pca=ΣP ca·KΣp=301.4x0.9=271.3(kW), 无功同时系数KΣq =0.95 Qca=ΣQc a·KΣq= 252.5x0.95=239.9(kvar), 视在功 率Sca= (kVA) 7.全厂合 计ΣPe=418+ 736+434=1588(kW)

4.高压输电线路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计算

高压输电线路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计算 一、水平档距和水平荷载 在线路设计中,对导线进行力学计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确定导线应力大小,以保证导线受力不超过允许值;二是确定杆塔受到导线及避雷线的作用力,以验算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杆塔的荷载主要包括导线和避雷线的作用结果,以及还有风速、覆冰和绝缘子串的作用。就作用方向讲,这些荷载又分为垂直荷载、横向水平荷载和纵向水平荷载三种。 为了搞清每基杆塔会承受多长导线及避雷线上的荷载,则引出了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的概念。 悬挂于杆塔上的一档导线,由于风压作用而引起的水平荷载将由两侧杆塔承担。风压水平荷载是沿线长均布的荷载,在平抛物线近似计算中,我们假定一档导线长等于档距,若设每米长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P,则AB档导线上风压荷载,如图2-10所示: 则为,由AB两杆塔平均承担;AC档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由AC两杆塔平均承担。 图2-10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

如上图所示:此时对A杆塔来说,所要承担的总风压荷载为 因此我们可知,某杆塔的水平档距就是该杆两侧档距之和的算术平均值。它表示有多长导线的水平荷载作用在某杆塔上。水平档距是用来计算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的。 严格说来,悬挂点不等高时杆塔的水平档距计算式为

只是悬挂点接近等高时,一般用式其中单位长度导线上的风压荷载p,根据比载的定义可按下述方法确定,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无冰时,比载取g4,则p=g4S; 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有冰时,比载取g5,则p=g5S,因此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为: 无冰时(2-48) 有冰时(2-49) 式中S—导线截面积,mm2。 二、垂直档距和垂直荷载 如图2-10所示,O1、O2分别为档和档内导线的最低点,档内导线的垂直荷载(自重、冰重荷载)由B、A两杆塔承担,且以O1点划分,即BO1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B杆承担,O1A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A杆承担。同理,AO2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A杆承担, O2C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C杆承担。

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

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负荷计算 2.1.1负荷计算的目的 计算负荷是确定供电系统、选择变压器容量、电气设备、导线截面和仪表量程的依据,也是整定继电保护的重要数据。计算负荷确定的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电器和导线的选择是否合理。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大,将使电器和导线截面选择过大,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小,又将使电器和导线运行时增加电能损耗,并产生过热,引起绝缘过早老化,甚至烧毁,以至发生事故。为此,正确进行负荷计算是供电设计的前提,也是实现供电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必要手段。 2.1.2负荷计算的方法 目前负荷计算常用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和利用系数法、利用各种用电指标的负荷计算方法。前两种方法在国内各电气设计单位的使用最为普遍。 1.需要系数法 适用范围: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多、各台设备容量相差不太悬殊时,特别在确定车间和工厂的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组成需要系数的同时系数和负荷系数都是平均的概念,若一个用电设备组中设备容量相差过于悬殊,大容量设备的投入对计算负荷投入时的实际情况不符,出现不理想的结果。 2.二项式法 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少、有的设备容量相差悬殊时,特别在确定干线和分支线的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 3.利用系数法

通过平均负荷来求计算负荷,计算依据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但就算过程较为复杂。 4.利用各种用电指标的负荷计算方法 适用于在工厂的初步设计中估算符合、在各类建筑的初步设计中估算照明负荷用。根据计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选取需要系数法来计算负荷。 2.1.3计算负荷的公式 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的公式 有功(Kw) P= K·P(2-1) 无功(Kvar) Q= P·tanφ (2-2) 视在(KVA) S= (2-3) 电流(A) = (2-4) 式中 K——该用电设备组的需用系数; P——该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总和,但不包括备用设备容量(kW); PQS——该用电设备组的有功、无功和视在计算负荷(kW); U——额定电压(kW); tanφ ——与运行功率因数角相对应的正切值; ——该用电设备组的计算电流(A);

电力负荷计算

电力负荷计算 (2011-10-27 11:11:24) 转载▼ 分类:电力知识 标签: 杂谈 电力负荷计算 7.2.1基本概念 (1)额定功率( P n):电气设备的额定功率是其铭牌标称功率,是设备在额定条件(额 定电压和适当的绝缘材料等)下的允许输出功率,设备在此功率下长期运行时温升不会超出规定的允许值。 (2)设备容量(P e):设备容量也称设备功率、安装容量或安装功率,它与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在数值上可能相等,有可能不等。设备安装功率是指设备在统一的标准工作制下的功率,当铭牌上标注的暂载率与标准暂载率不相等时,需要把铭牌标称的额定功率换算成标准暂载率条件下的功率。 (3)电气设备的工作制与暂载率: 电气设备的工作制分为连续、短时和断续三种。 ①连续工作制:又称连续运行工作制或长期工作制。是指电气设备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 运行,能够达到稳定的温升,但设备的任何部分的温度和温升均不超过允许值 ②短时工作制:即短时运行工作制,是指电气设备的运行时间短而停歇时间长,且在工 作时间内的发热量不足以达到稳定的温升,而在停歇时间内能够冷却到环境温度。 ③断续工作制:即反复短时工作制,是指电气设备以断续方式反复周期性的进行工作, 工作时间(t g)与停歇时间(t r)交替重复进行。短时断续周期性工作的电气设备的特性用暂载率表征。 ④暂载率:暂载率用以表征断续工作制电气设备的工作特性,暂载率定义为 ε= = 国家标准规定一个工作周期(t g+t r)为10min。起重专用电动机的标准暂载率有15%、25%、40%、60%四种;电焊设备的标准暂载率有50%、65%、75%、100%四种。 7.2.2负荷计算的内容和意义 负荷计算是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础,一般需要计算设备容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计算电流,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季节性负荷、消防负荷、尖峰负荷电流等。 (1)计算负荷:也称计算容量或最大需要负荷,它是个假定的等效的持续性负荷,其热效应与同一时间内实际的不一定恒稳的负荷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在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能让中小截面导体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段(30min)的最大平均负荷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配电变压器、导体及相关电器的依据,并用来计算电压损失和功率消耗。在工程上为方便计,也可作为电能消耗量及无功功率补偿的计算依据。计算用的单位的各类总负荷也是确定供电电压等级也确定合理的配电系统的基础和依据。 (2)一级、二级负荷及消防负荷:用以确定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备用电源或应急电源的形式、容量及配电系统的形式等。 (3)季节性负荷:从经济运行条件出发,用以考虑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 (4)尖峰电流:也叫冲击电流,是指单台或多台冲击性负荷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持续时间在ls左右的最大负荷电流。一般用设备启动电流的周期分量作为计算电压损失、电压波动、电压下降,以及选择校验保护器件等的依据。在校验瞬动元件时,还应考虑起动电流的非周期分量。大型冲击性电气设备的有功、无功尖峰电流是研究供配电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

负荷计算 2.1.1负荷计算的目的 计算负荷是确定供电系统、选择变压器容量、电气设备、导线截面和仪表量程的依据,也是整定继电保护的重要数据。计算负荷确定的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电器和导线的选择是否合理。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大,将使电器和导线截面选择过大,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小,又将使电器和导线运行时增加电能损耗,并产生过热,引起绝缘过早老化,甚至烧毁,以至发生事故。为此,正确进行负荷计算是供电设计的前提,也是实现供电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必要手段。 2.1.2负荷计算的方法 目前负荷计算常用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和利用系数法、利用各种用电指标的负荷计算方法。前两种方法在国内各电气设计单位的使用最为普遍。 1.需要系数法 适用范围: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多、各台设备容量相差不太悬殊时,特别在确定车间和工厂的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组成需要系数的同时系数和负荷系数都是平均的概念,若一个用电设备组中设备容量相差过于悬殊,大容量设备的投入对计算负荷投入时的实际情况不符,出现不理想的结果。 2.二项式法 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少、有的设备容量相差悬殊时,特别在确定干线和分支线的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 3.利用系数法 通过平均负荷来求计算负荷,计算依据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但就算过程较为复杂。 4.利用各种用电指标的负荷计算方法 适用于在工厂的初步设计中估算符合、在各类建筑的初步设计中估算照明负荷用。 根据计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选取需要系数法来计算负荷。 2.1.3计算负荷的公式 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的公式 有功(Kw) P= K·P(2-1) 无功(Kvar) Q= P·tanφ (2-2) 视在(KVA) S= (2-3) 电流(A) = (2-4) 式中 K——该用电设备组的需用系数; P——该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总和,但不包括备用设备容量(kW);

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

2.1 负荷计算 2.1.1负荷计算的目的 计算负荷是确定供电系统、选择变压器容量、电气设备、导线截面和仪表量程的依据,也是整定继电保护的重要数据。计算负荷确定的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电器和导线的选择是否合理。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大,将使电器和导线截面选择过大,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小,又将使电器和导线运行时增加电能损耗,并产生过热,引起绝缘过早老化,甚至烧毁,以至发生事故。为此,正确进行负荷计算是供电设计的前提,也是实现供电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必要手段。 2.1.2负荷计算的方法 目前负荷计算常用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和利用系数法、利用各种用电指标的负荷计算方法。前两种方法在国内各电气设计单位的使用最为普遍。 1.需要系数法 适用范围: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多、各台设备容量相差不太悬殊时,特别在确定车间和工厂的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组成需要系数的同时系数和负荷系数都是平均的概念,若一个用电设备组中设备容量相差过于悬殊,大容量设备的投入对计算负荷投入时的实际情况不符,出现不理想的结果。 2.二项式法 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少、有的设备容量相差悬殊时,特别在确定干线和分支线的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 3.利用系数法 通过平均负荷来求计算负荷,计算依据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但就算过程较为复杂。 4.利用各种用电指标的负荷计算方法 适用于在工厂的初步设计中估算符合、在各类建筑的初步设计中估算照明负荷用。 根据计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选取需要系数法来计算负荷。 2.1.3计算负荷的公式 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的公式 有功(Kw) P= K·P (2-1) 无功(Kvar) Q= P·tanφ(2-2) 视在(KVA) S= (2-3) 电流(A) = (2-4)

输电杆塔设计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输电线路方向)《输电杆塔设计》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题目:110KV普通硂电杆及基础设计 班级:20081481 学生姓名: 学号:2008148126 指导教师:王老师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2011年7月 目录 一、整理设计用相关数据 (1) (1)气象条件表 (1) (2)杆塔荷载组合情况表 (1) (3)导线LGJ-150/25相关参数表 (1) (4)地线GJ-35相关参数表 (1) (5)绝缘子数据表 (2) (6)线路金具的选配表 (2) (7)电杆结构及材料 (3) (8)地质条件 (3) 二、导地线相关参数计算 (4) (1)导线比载的计算 (4) (2)地线比载的计算 (5)

(3)导线最大弧垂的计算 (7) 三、电杆外形尺寸的确定 (9) (1)电杆的总高度 (9) (2)横担的长度 (11) 四、荷载计算 (12) 五、电杆杆柱的强度验算及配筋计算 (15) (1)正常情况的弯矩计算 (15) (2)断线情况时的弯矩计算 (16) (3)安装导线时的强度验算 (17) (4)杆柱弯扭验算 (18) (5)正常情况的裂缝宽度验算 (18) (6)电杆组立时的强度验算 (19) 六、电杆基础强度校验 (21) 七、拉线及附件设计 (22) 八、参考文献 (22) 九、附图

110KV普通自立式硂电杆设计 一、整理设计用相关数据: (1)气象条件表 见后面第四步“荷载计算”最后面。 (3)导线LGJ-150/25相关参数表 LGJ-150/25的相关参数: GJ-35的相关参数:

根据电力金具手册(第二版)查得导线相关数据:

某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

某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

————————————————————————————————作者:————————————————————————————————日期:

某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 2.1 负荷计算 2.1.1负荷计算的目的 计算负荷是确定供电系统、选择变压器容量、电气设备、导线截面和仪表量程的依据,也是整定继电保护的重要数据。计算负荷确定的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电器和导线的选择是否合理。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大,将使电器和导线截面选择过大,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小,又将使电器和导线运行时增加电能损耗,并产生过热,引起绝缘过早老化,甚至烧毁,以至发生事故。为此,正确进行负荷计算是供电设计的前提,也是实现供电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必要手段。 2.1.2负荷计算的方法 目前负荷计算常用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和利用系数法、利用各种用电指标的负荷计算方法。前两种方法在国内各电气设计单位的使用最为普遍。 1.需要系数法 适用范围: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多、各台设备容量相差不太悬殊时,特别在确定车间和工厂的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组成需要系数的同时系数和负荷系数都是平均的概念,若一个用电设备组中设备容量相差过于悬殊,大容量设备的投入对计算负荷投入时的实际情况不符,出现不理想的结果。 2.二项式法 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少、有的设备容量相差悬殊时,特别在确定干线和分支线的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 3.利用系数法 通过平均负荷来求计算负荷,计算依据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但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4.利用各种用电指标的负荷计算方法 适用于在工厂的初步设计中估算符合、在各类建筑的初步设计中估算照明负荷用。 根据计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选取需要系数法来计算负荷。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

常用电工计算口诀第一章按功率计算电流的口诀之一 1.用途: 这是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千瓦或千伏安)算出电流(安)的口诀。 电流的大小直接与功率有关,也与电压,相别,力率(又称功率因数)等有关。一般有公式可供计算,由于工厂常用的都是380/220 伏三相四线系统,因此,可以根据功率的大小直接算出电流。 2.口诀:低压380/220 伏系统每KW 的电流,安。 千瓦,电流,如何计算? 电力加倍,电热加半。 单相千瓦,4 . 5 安。 单相380 ,电流两安半。 3. 说明:口诀是以380/220V 三相四线系统中的三相设备为 准,计算每千瓦的安数。对于某些单相或电压不同的单相设 备,其每千瓦的安数.口诀中另外作了说明。 ①这两句口诀中,电力专指电动机.在380V 三相时(力率 左右),电动机每千瓦的电流约为2 安.即将“千瓦数加一 倍”( 乘2)就是电流, 安。这电流也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例1 】千瓦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11 安。 【例2 】4 0 千瓦水泵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8 0安。 电热是指用电阻加热的电阻炉等。三相380 伏的电热 设备,每千瓦的电流为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半”(乘,就是电流,安。 【例1】3 千瓦电加热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安。 【例2】1 5 千瓦电阻炉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2 3 安。 这口诀并不专指电热,对于照明也适用.虽然照明的灯泡 是单相而不是三相,但对照明供电的三相四线干线仍属三相。 只要三相大体平衡也可以这样计算。此外,以千伏安为单位的电器(如变压器或整 流器)和以千乏为单位的移相电容器(提高力率用)也都适用。即是说,这后半句虽 然说的是电热,但包括所有以千伏安、千乏为单位的用电设备,以及以千瓦为单位 的电热和照明设备。 【例1 】1 2 千瓦的三相( 平衡时) 照明干线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1 8 安。 【例2】30 千伏安的整流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5 安。(指380 伏三相交流侧) 【例3 】3 2 0 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80 安(指 380/220 伏低压侧)。 【例4】100 千乏的移相电容器(380 伏三相)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150 安。 ②.在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中,单相设备的两条线,一条接相线而另一条接零线的(如照明设备)为单相220 伏用电设备。这种设备的力率大多为1,因此,口诀便直接说明“单相(每) 千瓦安”。计算时, 只要“将千瓦数乘”就是电流, 安。同上面一样,它适用于所有以千伏安为单位的单相220伏用电设备,以及以千瓦为单位的电热及照明设备,而且也适用于220 伏的直流。 【例1】500 伏安千伏安)的行灯变压器(220 伏电源侧)按“单相( 每)千瓦安”算得电流为安。

第九章 钢筋混凝土杆塔承载力计算分解

197 第九章 钢筋混凝土杆塔承载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杆塔广泛应用在110kV 及以下的输电线路中,电杆的外径受制造、运输、安装等条件限制,使之在承载力和稳定性方面也受到限制。为了保证杆塔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杆塔总高一般不超过20m 。因此,在计算杆塔在特定计算情况各计算点的荷载设计值时,一般不需考虑高度的影响。 输电线路大部分为直线杆。耐张、转角及终端等电杆,通称为耐张型或特种杆。特种杆应当能够承受断线荷载,以限制事故波及范围。在导线紧线时,还用特种杆做锚杆并承受较大的安装荷载。所有特种杆都安装拉线,以承受外部荷载。 第一节 不打拉线直线拔梢单杆 不打拉线的直线拔梢单杆(以下简称拔梢单杆) ,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运行维护简单、占地面积小、对机耕影响不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110kV 及以下的输电线路中。拔梢单杆的主要缺点是电杆的抗扭性能差,荷载较大时杆顶容易倾斜,故一般用于LGJ-150以下的导线及平地或丘陵地带较为适宜,荷载较大的重冰区不宜采用。 一、正常运行情况的计算 拔梢单杆的锥度为1/75,由于不打拉线,故采用深埋式基础,以保证电杆基础的稳定可靠。这种杆型的主杆属于一端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的变截面压弯构件。电杆正常运行情况的受力,可按纯弯构件计算。由于杆顶挠度,考虑增加12%~15%的弯矩,如图9-1所示,主杆任意截面x-x 处的弯矩M x ,可按下式计算: 11223 (1)[(2)]x M m P h P h h P Z =++++ (9-1) 式中 M x —主杆x-x 截面处的弯矩,N.m ; P 1—地线风压荷载设计值,N ; P 2—导线风压荷载设计值,N ; Py —计算截面x-x 以上的杆身风压对x-x 截面处产生的弯矩,N.m ; 图9-1 拔梢单杆 m —由于杆顶挠度和垂直荷载产生的附加弯矩系数,一般取0.12~0.15。 计算截面x-x 以上主杆档风面积为一等腰梯形,杆身风压为 2 2001.4()0.875()1.62150 x z s z s D D v h P B h Bv D h μμμμ+==+ (9-2) x-x 截面以上杆身风压合力作用点,距截面x-x 处的高度y 为 002()3 x x D D h y D D +=+ 故计算截面x-x 的杆身(按锥度为1/75)风压弯矩为 22200000023(/225)0.8750.875()()150331502(/150) x z s z s x D D D h h h h Py Bv D h Bv D h D D D h μμμμ++=+??=+? ++ 2200.4375()225 z s h Bv h D μμ=?+ (9-3) 为简化计算,杆身风压P 的作用点,可考虑距截面x-x 的高度为h /2,则杆身风压弯矩可变为下式: 2200.4375()150z s z h Py B h v D μμβ=+ (9-4) 式中 μ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地面粗糙度类别和离地面或水面的高度Z (m)用指数公式计算: A 类指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μz =0.794h 0.24,1.00≤μz μz ≤3.12; B 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μz =0. 478Z 0.32,1.00≤μz ≤3.12; C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μz =0.224Z 0.44,0.74≤μz ≤3.12; D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μz =0.08Z 0.60,0.62≤μz ≤3.12。

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优选稿

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2.1?负荷计算 2.1.1负荷计算的目的 计算负荷是确定供电系统、选择变压器容量、电气设备、导线截面和仪表量程的依据,也是整定继电保护的重要数据。计算负荷确定的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电器和导线的选择是否合理。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大,将使电器和导线截面选择过大,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小,又将使电器和导线运行时增加电能损耗,并产生过热,引起绝缘过早老化,甚至烧毁,以至发生事故。为此,正确进行负荷计算是供电设计的前提,也是实现供电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必要手段。 2.1.2负荷计算的方法 目前负荷计算常用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和利用系数法、利用各种用电指标的负荷计算方法。前两种方法在国内各电气设计单位的使用最为普遍。 1.需要系数法 适用范围: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多、各台设备容量相差不太悬殊时,特别在确定车间和工厂的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组成需要系数的同时系数和负荷系数都是平均的概念,若一个用电设备组中设备容量相差过于悬殊,大容量设备的投入对计算负荷投入时的实际情况不符,出现不理想的结果。 2.二项式法 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少、有的设备容量相差悬殊时,特别在确定干线和分支线的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 3.利用系数法 通过平均负荷来求计算负荷,计算依据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但就算过程较为复杂。 4.利用各种用电指标的负荷计算方法

适用于在工厂的初步设计中估算符合、在各类建筑的初步设计中估算照明负荷用。根据计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选取需要系数法来计算负荷。 2.1.3计算负荷的公式 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的公式 有功(Kw)P=K·P(2-1) 无功(Kvar)Q=P·tanφ?(2-2) 视在(KVA)S=(2-3) 电流(A)=(2-4) 式中K——该用电设备组的需用系数; P——该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总和,但不包括备用设备容量(kW); PQS——该用电设备组的有功、无功和视在计算负荷(kW); U——额定电压(kW); tanφ——与运行功率因数角相对应的正切值; ——该用电设备组的计算电流(A); 2.1.4负荷计算 1.染车间动力(AP103B) P=K·P=67.5×0.75=50.6Kw Q=P·tan(arccosφ)=50.6×tan(arccos0.8)=38.0Kvar S==63.3KVA 2.预缩力烘干机(AP104E) P=K·P=50×0.7=35.0Kw Q=P·tan(arccosφ)=35.0×tan(arccos0.8)=26.3Kvar S==43.8KVA

杆塔计算原则

皖电东送淮南—上海输变电工程杆塔荷载及铁塔计算原则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二〇〇八年九月

目录 1设计依据 (1) 1.1 技术标准及规程规范 (1) 1.2 设计气象条件 (1) 1.3 导地线参数 (2) 1.4 绝缘子及金具等相关参数 (2) 1.5 地线保护角 (3) 2荷载取值原则 (4) 2.1 重现期及结构重要性系数 (4) 2.2 荷载 (4) 3杆塔荷载条件 (9) 3.1 水平档距 (9) 3.2 垂直档距 (9) 3.3 代表档距 (10) 3.4 最大使用档距 (10) 3.5 Kv值 (10) 4荷载工况 (10) 4.1正常运行 (10) 4.2 断线工况 (11) 4.3 不均匀冰工况 (11) 4.4 安装工况 (11) 4.5 终端杆塔 (12) 4.6 验算情况 (12) 4.7 抗串倒塔荷载 (12) 4.8 OPGW开断塔 (12) 4.9 气象区分界塔 (13) 5其它 (13)

1.设计依据 1.1 技术标准及规程规范 适用于电力送电线路工程项目的法令、法规、标准、规程、规范、规定等的最新有效版本。主要标准如下: (1)《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9-2005); (2)《送电线路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DLGJ136-1997); (3)参照执行《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报批稿)、《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02)、《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报批稿)及其他有关规程、规范、技术规定和参考资料; (4)《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Q / GDW 178-2008); (5)本工程相关专题研究报告; (6)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出台的特高压相关规定。 1.2 设计气象条件 设计气象条件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