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划专题研究 容积率2.5-4.5

规划专题研究 容积率2.5-4.5

广州规划管理容积率指标计算办法

附件 广州市规划管理容积率指标计算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规范规划管理中容积率指标的计算,根据《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等国家标准及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建筑工程容积率指标计算应当按照本办法执行。 房屋预售及房屋产权登记时的建筑面积测算,不适用本规定,按照《房屋测量规范》(GB/T17896.1-2000)、《广州市房屋面积测算规范》(DBJ440100/T204-2014)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本市建筑工程建筑面积的计算,应当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 1

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执行。 第四条(不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的一般计算规则) 建筑避难层中用作消防避难的空间以及地下公共通道、地下公交站场、地铁站台层、地铁站厅层(除商业设施外)、地下停车库、地下非机动车库、非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和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及地下设备用房等地下空间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既有房屋为改善人流疏散、垂直交通等而增设的消防楼梯、连廊、无障碍设施、电梯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对因实施绿色建筑技术而必须增加的建筑面积,符合现行政策法规的规定并经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认定后,可不纳入计算容积率。具体认定办法由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另行制订,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五条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架空层应有公共垂直交通设施可达,其净高应≥3.6米,且架空层开敞面累计长度应不小于架空层周长的40%; (二)位于首层的单个架空空间面积应不少于150平方米,其进深应不小于4.0米; 2

容积率专题研究

关于容积率研究的专题报告容积率是“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1]容积率是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容积率是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从本世纪初推行城市土地区划管理制度中所采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中国大致是20世纪80年代后才逐渐流传使用。容积率是无量纲的比值,通常以地块面积为1,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对地块面积的倍数,即为容积率的值。 1.1 容积率是“宗地”面积允许的建筑容量 宗地是地籍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大地表面一块有确定边界、有确定权属的土地,其面积不包括公用的道路、公共绿地、大型市政及公共设施用地等。容积率只有在指定“宗地”容积率的情况下,才能反映土地的具体利用强度,宗地间才具有可比性。 1.2 容积率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指标 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建设部令第146 号)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包括的内容,其中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 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是主要内容之一。同时着重指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 1.3 容积率是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 容积率既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必须规定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城乡规划行政许可时必须严格控制的关键指标。“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对建设项目实施规划管理中,必须严格遵守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容积率指标。对同一建设项目,在给出规划设计条件、进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规划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项目竣工规划核实过程中,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给定的容积率指标均应符合法定规划确定容积率指标,并将各环节的审批结果公示,直至该项目竣工验收完成。” 2 容积率影响因素分析 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是宗地和城市建筑容量的主要控制内容。从景观特色、空间形态、防灾要求、环境设计等角度出发考虑,容积率、建筑密度应有一定的限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容积率的思考样本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容积率的合理确定 ——以昆山老城改造为例 段兆广 摘要: 容积率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 其合理确定是保证规划科学性和增强可操作性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分析当前容积率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 指出应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 并结合容积率奖惩制度来科学确定容积率的大小; 并以昆山老城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介绍了该思路的运用, 以期对容积率的确定提供指导。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 容积率, 经济分析, 昆山老城 1引言 容积率是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在20世纪初推行城市土地区划管理制度所采用的一项重要指标, 它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 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整个宗地面积之比。一定区域范围内容积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利用效益高低。作为典型的区划控制技术, 因其以地块内建筑规模控制代替了早期的单纯建筑高度和体量控制, 为建筑设计提供了灵活性, 并以无量纲比值表示。它具有清晰、简明、利于管理控制的优点, 使这一指标得到广泛认可和采用[1]。 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及建筑限高。其中, 容积率对于开发建设有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容积率直接关系到开发强度, 与开发商利益密切相关; 同时, 容积率也与城市面貌、城市交通、

城市环境等密不可分。容积率往往成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与房地产开发商矛盾的焦点, 合理确定各地块容积率是控规编制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2]。基于当前容积率确定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本文以昆山旧城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探讨合理确定容积率的技术方法。 2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容积率确定存在的问题 2.1以经验判断为主的定性分析方法忽视了地域差异性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容积率的确定一般是由经验相对丰富的规划师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 结合具体用地的区域位置、住宅建设类型等条件, 经过分类统计、参照对比的方法来制定。如根据北京四环内的楼盘建设经验表明, 住宅容积率分类指标是: 别墅的容积率不高于0.4, 多层(4层~6层)的最佳容积率应为1.0~1.2, 中高层 (7层~9层)的最佳容积率则在2.0 以下, 高层 (10层~30层)的最佳容积率应不高于3.5。不可否认, 按照经验制定的容积率指标, 对于城市住宅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控制和引导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建住宅开发项目越来越受到土地、拆迁、环境改造、景观协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以往的控制数值会因特定的开发条件限制而出现规划偏差[3]。 2.2对影响容积率大小的相关因素的定量经济分析不足 容积率的大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包括功能定位、区位条件、城市空间结构和景观、改造目标、周边情况等。特别与地价、房地产开发利润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对于容积率的确定必须要考虑地价及房地产利润等相关影响因素。当前由于缺乏对相关因素的定量经济分析, 导致城市土地出让价格的确定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地价还没有真正反映土地应有的价值; 同时政府不能有效地经过控制土地出让总量来调控城市开发, 不能形成城市政府的有效调控机制。 2.3容积率的确定未考虑外部负效应[2]

容积率研究必看

容积率研究必看 【注意】容积率研究!很值得一看,非常值得~~~~~~~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提要】 本文从剖析容积率基本概念出发,指出了容积率内含的四个基本特性,具体阐述了如何运用这些特性协调城市政府、城市规划师、开发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影响容积率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容积率的概念和由来 容积率是城市用地的地块上允许修建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值。一般以正值的常数来表示。 容积率是无量纲的比值。通常以地块面积为1,总建筑面积对于地块面积的倍数即为地块容积率的值。 例:某地块面积10000m?(1公顷),允许修建的总建筑面积为20000m?,则该地块容积率=20000/10000=2。 容积率是表述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合理的空间环境条件下,容积率愈大,表示地块建设开发强度愈高,土地利用率也愈高;反之,容积率愈小,地块建设开发强度愈低,土地利用率也愈低。 容积率是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从本世纪初推行城市土地区划管理制度(Zoning)中所采用的一项重要指标。美、日等国(包括台湾地区)称作Floor Area Ratio,缩写为FAR;英国(包括香港地区)称作Plot Ratio,实际上与FAR涵义相同(注1)。该指标被译为“容积率”,始于香港、台湾地区,多年来已被广泛使用。但在我国大致是80年代后才逐渐流传使用(注?)。由于“容积率”这个指标涵义明确,能够集中而直观地表述地块的开发建设强度,特别是近五、六年来开始实行城市国有土地租让制度和房地产业的兴起,也为了便于和国外的相关行业“对接”,我国的土地管理、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等部门和机构都广泛采用“容积率”这个指标。以致这两年“容积率”这个名词非但在专业科技人员中,而且也在广大群众中流传和使用。 原苏联在城市规划指标体系中,不使用“容积率”这个指标。我国过去的城市规划编制程序和作法中,也不采用“容积率”指标。但是过去在详细规划中所采用的“建筑面积密度”(m?/ha),也同样是表述修建用地上的建设容量的,其内涵与“容积率”是一致的。这两种指标的表述形式不同,主要是由于:原苏联的土地制度不同于西方国家,所以没有土地租让与房地产业经营的需要。“建筑面积密度”仅是作为评价详细规划设计的一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因此,“容积率”与“建筑面积密度”虽然内涵一致,但是性质和作用有所异同。笔者认为,在我国的城市规划指标体系中,没有必要完全以“容积率”取代“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可在用地规划管理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使用,也可用于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工作中;“建筑面积密度”仍可在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或城市设计中采用。 由于容积率是一项看来简单而实际上“隐含”着复杂相关因素的数值,因此很多人往往不去深究其科学的概念和特性,只把它当成一个房地产谈判中的“筹码”而随意处置,以至常

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最新版本

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建设用地容积率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或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用地的容积率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容积率是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容积率计算规则由省(自治区)、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确定。 第四条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容积率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容积率等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容积率等规划条件未纳入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 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申请用地。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容积率指标,不得随意调整。确需调整的,应当按本办法的规定进行,不得以政府会议纪要等形式代替规定程序调整容积率。 第六条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或出让前需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容积率的,应当遵照《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国有土地使用权一经出让或划拨,任何建设单位或个人都不得擅自更改确定的容积率。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方可进行调整: (一)因城乡规划修改造成地块开发条件变化的; (二)因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建设需要导致已出让或划拨地块的大小及相关建设条件发生变化的; (三)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政策发生变化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或出让后,拟调整的容积率不符合划拨或出让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的,应当符合以下程序要求: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向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变更理由;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就是否需要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并组织技术人员、相关部门、专家等对容积率修改的必要性进行专题论证;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通过本地主要媒体和现场进行公示等方式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必要时应进行走访、座谈或组织听证; (四)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或不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建议,向原审批机关专题报告,并附有关部门意见及论证、公示等情况。经原审批机关同意修改的,方可组织编制修改方案; (五)修改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按法定程序报城市、县人民政府批准。报批材料中应当附具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意见及处理结果; (六)经城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方可办理后续的规划审批,并及时将变更后的容积率抄告土地主管部门。

城市规划容积率研究

城市规划容积率研究 【提要】 本文从剖析容积率基本概念出发,指出了容积率内含的四个基本特性,具体阐述了如何运用这些特性协调城市政府、城市规划师、开发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影响容积率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容积率的概念和由来 容积率是城市用地的地块上允许修建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值。一般以正值的常数来表示。 容积率是无量纲的比值。通常以地块面积为1,总建筑面积对于地块面积的倍数即为地块容积率的值。 例:某地块面积10000m (1公顷),允许修建的总建筑面积为20000m ,则该地块容积率=20000/10000=2。 容积率是表述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合理的空间环境条件下,容积率愈大,表示地块建设开发强度愈高,土地利用率也愈高;反之,容积率愈小,地块建设开发强度愈低,土地利用率也愈低。 容积率是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从本世纪初推行城市土地区划管理制度(Zoning)中所 采用的一项重要指标。美、日等国(包括台湾地区)称作Floor Area Ratio,缩写为FAR;英国(包括香港地区)称作Plot Ratio,实际上与FAR涵义相同(注1)。该指标被译为“容积率”,始于香港、台湾地区,多年来已被广泛使用。但在我国大致是80年代后才逐渐流传使用(注 )。由于“容积率”这个指标涵义明确,能够集中而直观地表述地块的开发建设强度,特别是近五、六年来开始实行城市国有土地租让制度和房地产业的兴起,也为了便于和国外的相关行业“对接”,我国的土地管理、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等部门和机构都广泛采用“容积率”这个指标。以致这两年“容积率”这个名词非但在专业科技人员中,而且也在广大群众中流传和使用。 原苏联在城市规划指标体系中,不使用“容积率”这个指标。我国过去的城市规划编制程序和作法中,也不采用“容积率”指标。但是过去在详细规划中所采用的“建筑面积密 度”(m /ha),也同样是表述修建用地上的建设容量的,其内涵与“容积率”是一致的。这两种指标的表述形式不同,主要是由于:原苏联的土地制度不同于西方国家,所以没有土地租让与房地产业经营的需要。“建筑面积密度”仅是作为评价详细规划设计的一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因此,“容积率”与“建筑面积密度”虽然内涵一致,但是性质和作用有所异同。笔者认为,在我国的城市规划指标体系中,没有必要完全以“容积率”取代“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可在用地规划管理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使用,也可用于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工作中;“建筑面积密度”仍可在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或城市设计中采用。 由于容积率是一项看来简单而实际上“隐含”着复杂相关因素的数值,因此很多人往往不去深究其科学的概念和特性,只把它当成一个房地产谈判中的“筹码”而随意处置,以至常常容易

容积率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容积率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摘要:针对目前房地产开发容积率普遍偏高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容积率的概念,分析了容积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容积率过高的不利影响,最后,本文对如何有效的对容积率进行科学管理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容积率;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apacity rate is higher, the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volume rate,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volume rate, and the high volume rate of the adverse impact of, at last,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effective cubage rate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volume rate;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容积率的概念与界定 容积率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容积率的值是无量纲的比值,通常以地块面积为1,地块内地上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对地块面积的倍数,即为容积率的值。在合理的空间环境下,容积率越大,表示地块建设开发强度越高,土地利用率也越高;反之,容积率越小,地块建设开发强度越低,土地利用率也越低。 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

别墅、旅游用地和容积率专题研究143409631

别墅、旅游用地和容积率 自从2003年国土资源部《关于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紧急通知》(国发[2003]45号)要求“(今后5年内)停止别墅类用地供应”以来,别墅项目不降反增的局面让监管部门终下决心出台全面的界定及监管措施。 2010年5月,国土资源部调研全国别墅、大户型项目供地用地情况,“下一步将具体给别墅做一个定义,新别墅定义有望除此前的高度、容积率两方面的限制外,包括套型、面积等多方面”,“不排除将联排、叠拼等项目也包括进来”。 1、别墅及其容积率 开发商将其中的一些地块用来造高层建筑,容积率很高;另一些用来建成了容积率低的上百栋别墅,这样高低搭配,使得整个项目容积率既高于政府要求的容积率下限,也提供了别墅产品。低容积率别墅搭配高容积率的公寓,只要总的容积率符合地块出让的要求,就不算违规。 事实上,市场上的别墅与政府定义的别墅不是一回事,由于别墅用地限制,目前很多别墅产品实际上多数不是别墅用地,开发商只能做成联排、双拼、叠拼等别墅类产品,容积率一般都在0.8以下。相比之下,高层公寓的容积率一般都在1.5以上,二者均衡下来,地块的总容积率恰好在1-1.6之间。以低密度住宅、产权式公寓等名义报批,以别墅产品营销。

为应对别墅禁令,“类别墅”被开发出来,这种“类别墅”由几栋别墅站成一排,中间有几米距离,却又有天桥或廊道连接,似独栋别墅又非独栋别墅、似联排别墅又非联排别墅,从而规避了所谓“独门独院”的别墅特征。 另外,政策对容积率的最低限制主要针对的是住宅用地(70年产权),而对工业用地(50年产权)、旅游用地(40年产权)则没有设置。开发商常以旅游用地(商服用地)立项获取土地,开发酒店、房产等旅游度假设施。(详见下文专节论述),或以工业用地立项,建设低密度研发和办公楼。 2、容积率(Plot Ratio/Volume Fraction): 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2,绿地率应不低于30%。目前多省市要求住宅建设用地最低容积率为不低于1.0。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 容积率(R)、建筑密度(C)与层数(H)之间关系可表示为:R=C*H。 建筑层数与容积率成正比例关系;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是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房屋的单方开发成本=房屋单方造价+楼面地价+税+费;楼面地价=宗地总价/宗地内允许总建筑面积=土地单价/容积率。 提高容积率可以有效地分担地价成本,因此,很多项目都以做足容积率为前提,但是改变一下物业类型或降低容积率,同样能够起到增值的目的: (1)不改变容积率,但改变物业类型 2

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容积率审查技术指引(试行)20160907

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容积率审查技术指引(试行)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容积率管理,依据《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编制技术规定》)及《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以下简称《深标》)等,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深圳市行政区域内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容积率审查。 第三条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容积率是指城市更新单元内开发建设用地的计容积率建筑面积(以下简称“规划建筑面积”)与城市更新单元内开发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 城市更新单元内开发建设用地(以下简称“开发建设用地”)是指出让给项目实施主体进行开发建设的用地。规划建筑面积由基础建筑面积、转移建筑面积和奖励建筑面积构成。 第四条基础建筑面积是指开发建设用地各地块用地面积与对应的地块容积率的乘积之和。基础容积率是基础建筑面积与开发建设用地的比率。其中,地块容积率按《深标》4.2条计算、取值,地块容积率涉及的居住、商业服务业用地的密度分区基准容积率及工业、物流仓储用地符合以下情形的,按本条规定取值: (一)商业服务业用地位于原特区内或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主、副中心且位于《深标》密度三、四、五区时,按密度二区基准容积率取值;位于上述地区之外且位于《深标》密度四、五区时,按密度三区基准容积率取值。 居住用地位于《深标》密度四、五区时,按密度三区基准容积率取值。 (二)新型产业用地位于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的地铁线路站点500米范围内或属市重大产业项目时,地块容积率按6.0取值;位于原特区内或深

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主、副中心及组团中心时,地块容积率按5.0取值;位于上述地区之外时,地块容积率按4.0取值。 普通工业用地和现代物流用地地块容积率按4.0取值。 市政府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三)上述第(一)、(二)款各类用地位于大鹏新区(不含葵涌中心区)或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时,应符合生态保护或水源保护等要求。其中,第(一)款各类用地基准容积率按《深标》密度分区基准容积率取值;第(二)款各类用地地块容积率取值经专题研究确定。 第五条转移建筑面积是指城市更新项目实际土地移交率超出基准土地移交率核算出的用地面积与基础容积率的乘积。 实际土地移交率超出30%的产业升级类城市更新项目,方可按本条前款规定核算转移建筑面积。 第六条奖励建筑面积是指因公共利益需要,对符合以下情形的,依据城市更新有关规定及《深标》等给予的建筑面积奖励: (一)开发建设用地中,依据深圳市城市更新项目保障性住房配建规定和深圳市城市更新项目创新型产业用房配建规定等要求,按建筑面积比例配建的保障性住房、创新型产业用房,其建筑面积作为奖励建筑面积。 (二)开发建设用地中,按已生效规划及《深标》等要求落实的附建式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市政配套设施,其建筑面积作为奖励建筑面积。 上述市政配套设施中的公交综合车站或公交首末站、垃圾转运站(含公共厕所)、变电站,如属在已生效规划基础上新增的,再奖励1倍建筑面积。 (三)开发建设用地中,提供建筑架空层或建筑室内空间并经核准作为公共空间的,设在建筑首层时按其对应建筑面积奖励2倍建筑面积;设在非建筑

居住区规划阶段的容积率与建筑分类

PLOT RATIO & BUILDING TYPES, AT PLANNING STAGE OF RESIDENTIAL AREA 2008.11.10 居住区规划阶段的容积率与建筑分类

目录CONTENT 1.0 决定建筑体量的因素FACTORS MAKE BUILDING SIZES 2.0 不同容积率区间的建筑分类CLASSIFY BUILDING TYPES IN DIFFERENT PR ZONES 3.0 高容积率项目案例分析CASE STUDY OF HIGH PR PROJECT 4.0 坡地低容积率项目案例分析CASE STUDY OF LOW PR PROJECT IN SLOPING SITE Word版文件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群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群144481637

容积率(Plot Ratio/Volume Fraction): 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计算公式: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容积率越低,居民的舒适度越高,反之则舒适度越低。 Word 版文件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群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群144481637

建筑体量: 单层面积X 高度 因素: 建筑密度 建筑层数 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 )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建筑密度是反映建筑占用地面积比例的一个概念建筑密度大,说明用地中房子盖得"满",反之则说明房子盖得"稀" Word 版文件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群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群144481637

关于容积率面积计算

关于印发《宁波市建筑工程容积率计算规定》和《宁波市建筑工程部分差 异性建筑面积计算规则》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0-10-22 发布机构:宁波市规划局文号: 甬规字〔2010〕122号实施时间: 2010-10-22 各规划分局、市局各处(室): 由于原印发的《宁波市建筑工程容积率计算规定》和《宁波市建筑工程部分差异性建筑面积计算规则》(甬规字〔2010〕113号)有误,现将修正后的《宁波市建筑工程容积率计算规定》和《宁波市建筑工程部分差异性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甬规字〔2010〕113号文件作废。各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的实际制定相应规定,也可以参照执行。 本文件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二日 宁波市建筑工程容积率计算规定 为进一步统一和规范我市建筑工程容积率计算,特制定本规定,作为全市建筑工程容积率计算和审查的依据。 一、依据与参考资料 1、《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甬政发〔2007〕77号) 2、宁波市规划局城乡规划技术委员会会议纪要(〔2010〕第2期) 3、全市规划系统建筑工程规划管理工作例会纪要(宁波市规划局专题会议纪要〔2010〕2号、〔2010〕3号) 4、《浙江省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实施细则(试行)》[简称“省房”] 二、容积率计算 (一)地下室 通常情况下,地下室用作车库、设备用房的,其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用作商业服务业、市场、文化娱乐、体育等用房的,其建筑面积按0.6系数折算后计入容积率。 (二)车库 建设项目的配套停车库设置在地下和地上二层(含二层)以下的,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其余按0.5系数折算计入容积率。竖直循环式机械停车库按3.6米层高计算建筑面积后,按0.5系数折算计入容积率。 房屋层内,以机械设备划分若干层次的立体车库,无论高度和停放层数多少,均按单层计算建筑面积和层次(“省房”4.3.6)。 (三)架空层 建筑底层设架空层应满足以下条件:以柱、剪力墙落地,视线通透、空间开敞;只用作公共通道、停车、绿化、公共休闲等用途。 建筑底层设架空层的,除电梯(楼梯)间、门厅、管道井(水、电、排风等)等 围合部分外,其余部分不计入容积率。

调整容积率的路径指引--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2012年22号文件)

关于印发《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来源:中国政府网2012-03-20 17:16:32 建规〔2012〕22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规划局(委): 为规范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提高城乡规划依法行政水平,促进反腐倡廉工作,根据《城乡规划法》、《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我部制定了《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一二年二月十七日 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建设用地容积率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或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用地的容积率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容积率是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容积率计算规则由省(自治区)、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确定。 第四条 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容积率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容积率等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容积率等规划条件未纳入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 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申请用地。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容积率指标,不得随意调整。确需调整的,应当按本办法的规定进行,不得以政府会议纪要等形式代替规定程序调整容积率。 第六条 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或出让前需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容积率的,应当遵照《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关于印发广州市规划管理容积率指标计算办法的通知2018

穗国土规划规字﹝2018﹞9号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 关于印发广州市规划管理容积率指标计算办法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现将《广州市规划管理容积率指标计算办法》(下称《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反映。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 2018年11月17日 广州市规划管理容积率指标计算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规划管理中容积率指标的计算,根据《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等国家标准及规 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建筑工程容积率指标计算应当按照本办法执行。 房屋预售及房屋产权登记时的建筑面积测算,不适用本规定,按照《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000)、《房屋面积测算规范》(DBJ440100/T204-2014)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市规划管理建筑工程建筑面积的计算,应当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执行。建筑面积指标应分列计算容积率建 筑面积和不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

第四条在核定建筑容积率指标时,下列情形不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 (一)建筑物避难层中的避难空间、地下公共通道、地下公交站场、地铁站台层、地铁站厅层(除商业设施外)、地下停车库、地下非机动车库、非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和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及地下设备用房等地下空间。 (二)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建筑公共开放空间。 (三)既有房屋为满足安全疏散、改善垂直交通等而增设必要的消防楼梯、连廊、无障碍设施、电梯等配套设施用房。 (四)符合现行政策法规的规定并经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认定的因实施绿色建筑技术而必须增加的建筑空间。 (五)对于规划条件未明确预留充电设施接口比例要求的新建项目,在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中为满足充电设施接口比例要求而增设的电力用房。 (六)其他法律、法规、规章、上级政策文件规定的情形。 第五条符合规定的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及其交通附属设施(含专用楼梯、电梯及坡道)不计入容积率,其中住宅、商业、办公、工业建筑的公共开放空间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并按照下列规则计算容积率: (一)住宅、办公、商业类建筑位于建筑物首层的建筑公共开放空间不计入容积率;首层以外的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其累计建筑面积大于所在建筑规划核定计算容积率总建筑面积3%的,超出部分应按其投影面积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 (二)工业建筑的公共开放空间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创新型产业建筑的的公共开放空间,其累计建筑面积大于所在建筑规划核定计算容积率总建筑面积3%的,超出部分应按其投影面积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

4张图,让你明白:规划局区域控规确定容积率的潜规则!

4张图,让你明白:规划局区域控规确定容积率的潜规则! 作为地产人,你可能对项目的容积率及优化了如指掌,但是,你可知道:规划局在编制区域控规时是如何确定容积率?有何潜规则?今天分享的就是规划局确定区域容积率的四大法门: 1.整体分层控制的方式 2.经济测算的方法 3.典型实验的方法 4.指标叠加的方法 1、整体分层控制的方法 宏观:总规在用地规模的同时,对各项用地按一定的比例进行了布置。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规定的人口与用地规模的指标,推测各类建筑的需求数量以及占城市建筑总量的比例,确定城市整体密度。 中观:在“平均容积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土地价格、功能要求、景观要求、文化传承等各方面的要求,针对城市不同区位因地制宜的对“平均容积率”进行调整,确定不同的开发强度分区,得出各个区位不同使用功能用地的基准容积率。基准容积率可作为管理中的一般标准,也是控规编制的依据。 微观:对各密度分区中的具体地块密度进行细分,各地块密度分配总和不能导致“建筑总量的明显突破”。

2、经济测算的方法 经济容积率:当某地块的容积率高于经济最佳容积率时,开发活动的收益率将开始下降;当容积率低于最低经济容积率时,则对该地块的开发将出现亏损,开发活动将失去经济意义。

3、典型实验的方法 1.城市设计:突出重点营造城市景观 城市设计控制的主要内容是灵活并难以用明确数字准确描述的:城市轮廓线、建筑空间形式、室内外连接方式等等。城市设计有不同的层次,从总城市设计到细部节点的设计贯穿城市规划的各个不同的阶段。 基地重要片区(滨河商务区、创意园区)、轴线(火炬路商务办公轴线)的城市设计应在景观的标志性,环境的认知性及创造富有魅力的步行空间方面形成重点;对于基地一般片区(北部居住片区)应放宽对城市设计方面的控制。 2.形体模拟法和经验分析 形体模拟法

规划条件、容积率变更申请

规划条件、容积率变更申请 关于变更规划设计条件、提高容积率的申请 X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委员会: 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通过转让方式在XX城取得了土地证号为X(2011)第X 号的XX平方米和土地证号为XX国用(2011)第XX号的XX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XX 置业有限公司通过转让方式取得了土地证号为XX国用(2011)第XX号的XX平方米,现XX置业有限公司将该地块委托给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统一进行总平规划设计及报批工作。根据这三块地块的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此三块地块指标为:容积率?3.0,建筑密度?30%,建筑限高?50米,绿地率?30%。 根据《XXX市国有建设用地容积率变更管理办法》第五条我司地块符合下列情形:(一)因城乡规划调整或修编造成地块开发条件变化的;(二)因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建设需要导致已出让或划拨地块的大小及相关建设条件发生变化的。因此,我司申请对该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及容积率进行变更,理由如下: 一、因XX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规划建设中的建政路经过我司开发的该地块,道路中心线已经在我司地块红线范围内,占用到了该地块中的部分土地,造成土地开发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因此使得我司项目地块可使用的实际面积减小,导致我司的经济利益受损。 二、这是提高我市形象的必然要求。该地块位于XX路与建政路的交界处,从这两条大道进出XXX,都经过我司的项目地块,同时,连接XX区与XX半岛的XX 跨海大桥亦在我司项目地块边经过,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块对XX形象的重要性,因此,该项目应成为XX市的形象工程。为体现我市建设的国际化、现代化

和都市化城市,该项目的规划目标定位要高、建设标准要高,且因沿道路须建设高层建筑,所以地块容积率应相应提高,以提升我市整体品位。 三、有利于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随着XX市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发建设项目发展日益迅速,结合我市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特别是一线海景且位于XX保护区边上的土地资源更是稀缺和珍贵,原定容积率仅3.0,明显偏低,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是一种严重的浪费。为了充分利用稀缺珍贵的一线海景土地资源,充分发挥XX保护区边上地块的土地效益及满足我市推进国际化、现代化和都市化的需求。 四、该项目积极响应了XX市政府提出的《扶持建设三星级以上宾馆、大型商场、大型专业市场》的政策,规划建设有四星级酒店,为加快形成该地区的商业中心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做出巨大的贡献。 鉴于以上的原因,我司特申请对该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及容积率作出调整。 1.申请提高容积率到5.1,既符合国家现行政策中节约用地的根本政策要求,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更好地提升我市整体形象。 2.申请将原规划设计条件要求的建筑限高?50米调整为?100米。在提高了地块容积率的情况下,把建筑物高度相应提高,既保证了地块的建筑密度不会过密,又提升了建筑物和城市的整体形象,同时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提倡建高层的需要。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调整规划,提升相应的容积率,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响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符合《XX市国有建设用地容积率变更管理办法》等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将能为XX市的发展不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为此,我司特向贵委提出我司该项目地块规划设计条件调整和容积率变更的申请,并恳盼贵委的批准。 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济南市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办法

济南市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14-03-26 点击率:783 来源:作者: 第一条为规范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的规划管理,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提高城乡规划依法行政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济南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建规[2012]22号)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城市规划区内依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核定的规划指标,以划拨或出让方式(包括其他有偿方式,下同)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用地,调整容积率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容积率是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容积率分地上容积率和地下容积率。 第四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容积率调整的规划管理工作。市监察机关负责对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履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一经划拨或者出让,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擅自调整确定的容积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方可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整: (一)因城乡规划修改造成地块开发条件变化的; (二)因城乡基础设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或者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导致地块建设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的; (三)国家和省、市的有关政策发生变化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容积率调整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向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说明调整意向及理由; (二)经审查符合调整条件的,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就是否需要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征求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意见。无需收回的,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调整论证要求,建设单位或个人据此编制调整论证报告及方案; (三)调整论证报告及方案编制完成后,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技术人员、相关部门、专家等对调整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专题论证;

重要商业地段容积率专题论证

容积率综合研究

一、定性分析 1、城市区位分析 该区位于河西旧城区的中心区是规划的九天商圈发展的主要承接地,承担着城市重要的商品交易、购物休闲与消费的职能,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而雨湖区城市土地资源奇缺,必须节约集约用地,挖掘土地潜力,充分利用每一分土地资源,进行较高容积率的合理开发建设。 2、用地性质分析 该区用地主要为居住用地、中学用地、商业用地、医疗用地,居住水平普遍较低,规划调整后主要为商业用地与商住用地。在整个用地中可开发建设的用地占53%,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确定一个合理的容积率,既符合大众的公共利益,同时也要顾及开发商的合理利润,做到公平公正,将规划落实到位,将本片区的改造更新进行下去。 3、交通基础设施分析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用地开发强度是即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合理解决交通基础设施的供需问题,是城市土地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民主路地段交通设施建设整体滞后于其他片区,东西交通除了民主路有通车功能外,迎宾东路与海会路均未修建,通行能力较低。南北向的交通主要为建设北路、解放路与大湖路,交通虽然已到达规划目标,但大湖路、解放路还没有连接到沿江路,因此没有良好的交通疏散功能。交通设施对该区域的发展的制约较大。目前该区域部分路段及交叉口已经形成严重的交通瓶颈,如民主路与建设北路和大湖路交叉口进口段高峰时段交通量偏大,通行不畅。 因此,解决规划区开发过程中的交通设施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问题,应当着重处理一下几点: ? 通过加强局部路段的拓宽及沿线交通的合理组织,提升大湖路,解放北路的通行能力。 ? 拉通迎宾东路、海会路等横向道路,分解民主路的交通流量,增强横向交通通行能力。 ? 将解放北路、大湖路打通至沿江路,缓解建设北路以及一大桥交通口的交通压力。 ? 合理配置项目配建停车场与社会公共停车场,防止土地开发后形成停车难问题。 ? 配置运量充足、线路组织合理、快速高效的公交网络体系。 基地区位

小区规划容积率

(一)容积率表达的是具体“宗地”内单位土地面积上允许的建筑容量。宗地是地籍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地球表面一块有确定边界、有确定权属的土地,其面积不包括公用的道路、公共绿地、大型市政及公共设施用地等。容积率只有在指“宗地”容积率的情况下,才能反映土地的具体利用强度,宗地间才具有可比性。 (二)容积率(R)、建筑密度(C)与层数(H)之间有一定关系。建筑密度是指在具体“宗地”内建筑物基底面积与宗地面积之比。当宗地内各房屋的层数相同,且对单个房屋来说各层建筑面积相等时,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R=C·H,此种情况下,建筑层数与容积率成正比例关系。 (三)容积率可以更加准确地衡量地价水平。人们购买土地使用权的目的是为了对土地进行开发,建设房屋。 房屋的单方开发成本=房屋单方造价+楼面地价+税+费 楼面地价=宗地总价/宗地内允许总建筑面积=土地单价/容积率 因此,楼面地价比单位地价更能准确地反映地价的高低。 (四)容积率存在客观上的最合理值。在一般情况下,提高容积率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但建筑容量的增大,会带来建筑环境的劣化,降低使用的舒适度。为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城市规划中的容积率存在客观上的最合理值。 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 一、容积率系指一定地块内,地上总建筑面积计算值与总建设用地面积的商。地上总建筑面积计算值为建设用地内各栋建筑物地上建筑面积计算值之和;地下有经营性面积的,其经营面积不纳入计算容积率的建筑面积。一般情况下,建筑面积计算值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的规定执行;遇有特殊情况,按照本规则下列规定执行。

二、当住宅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4.9米 (2.7米+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当住宅建筑层高大于7.6米(2.7米×2+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3倍计算。 三、当办公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5.5米(3.3米+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当办公建筑层高大于8.8米(3.3米×2+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3倍计算。 四、当普通商业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6.1米 (3.9米+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当普通商业建筑层高大于10米(3.9米×2+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3倍计算。 五、计算含阳台建筑的容积率指标时,阳台部分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照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六、地下空间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1.5米以上时,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地下空间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不足1.5米的,其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如建筑室外地坪标高不一致时,以周边最近的城市道路标高为准加上 0.2米作为室外地坪,之后再按上述规定核准。 七、住宅、办公、普通商业建筑的门厅、大堂、中庭、内廊、采光厅等公共部分及屋顶,独立式住宅建筑和特殊用途的大型商业用房,工业建筑、体育馆、博物馆和展览馆类建筑暂不按本规则计算容积率,其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的规定执行。 八、设计单位应在总平面图上分别注明建筑面积和建筑面积计算值。 九、本规则规定的数值均含本数。 十、对本规则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其它情况,我委将及时予以补充和修正。 十一、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1] 对地价的影响 影响地价的因素很多,虽然各因素影响地价的途径各不相同,但其作用机制可抽象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影响土地收益来影响地价,二是通过影响土地供求关系影响地价。收益机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地供给的经济剩余量,市场供求关系使地价相对经济剩余量产生波动,决定了土地供给的经济剩余量的分配,使地价的变化趋于复杂化。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规律,同时受收益机制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作用,总体说来,区位条件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